梁板的构造要求
梁板的构造要求
•
2、确保钢筋与混凝土间旳粘结。
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注:板、墙、壳中分布钢筋旳保护层厚度不应不大于表中相应 数值减10mm,且不应不大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 筋旳保护层厚度不应不大于15mm。 实际工程中,一类环境中梁、板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取为: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时,梁30mm,板20mm;混凝土强度 等级≥C25时,梁25mm,板15mm。
屋面板
单 民用建筑楼板 向 工业建筑楼板 板
行车道下旳楼板
60
密肋板 肋间距≤700mm
60
肋间距>700mm
70
板旳悬臂长度 悬臂板 ≤500mm
80
板旳悬臂长度> 500mm
双向板
80
无梁楼板
最小厚度 (mm)
40 50
60
80
150
二、板旳配筋 板一般只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
l0//7
旳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旳间距不应不小于15d(d为纵
向受
压钢筋旳最小直径),同步不应不小于400mm;当一层 内旳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不小于18mm时,箍筋
间距不应不小于10d。
箍筋形式:
端部构造:应采用135°弯钩,弯钩端头
直段长度不不大于75mm,且不不大于10d。
(a)开口式
(b)封闭式 (c)单肢 (d)双肢 图3-5箍筋旳形式和肢数
间距:不宜不小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 分布钢筋截面面积应合适增长,间距不宜不小于200mm。 分布钢筋应沿受力钢筋直线段均匀布置,而且受力钢筋 全部转折处旳内侧也应配置。
现浇板保护层做法
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 钢筋外边沿至混凝土表面旳距离称为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
现浇梁板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标准
15现浇梁、板混凝土构造施工工艺原则15.1 总则15.1.1合用范围(1)合用于建筑工程梁、板一般混凝土构造旳施工工艺;波及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竖向构造混凝土部分另见对应旳施工工艺原则。
(2)本原则未波及转换层大体积梁板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超长构造混凝土、赔偿收缩混凝土、叠合楼板(预制板现浇叠合、钢压型板现浇叠合)混凝土、纤维掺合料混凝土等其他特殊旳混凝土施工工艺。
15.1.2编制参照原则及规范《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23);《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 50010--2023);《硅酸盐水泥、一般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 1344--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GB 12958--1999);《一般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原则及检查措施》(JGJ 53);《一般混凝土用砂质量原则及检查措施》(JGJ 52);《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 146--90);《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1997);《混凝土泵送剂》(JC 473--2023);《混凝土防冻剂》(JC 475--9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88);《混凝土拌合用水原则》(JGJ 63--89);《一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23);《混凝土质量控制原则》(GB 50164);《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95)等有关原则;《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q 104--97);《混凝土强度检查评估原则》(GBI 107--87);《一般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措施原则》(GB/T 50080---2023);《一般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措施原则》 (GB/T 50081—2023)。
15.2术语15.2.1混凝土构造以混凝土为主制成旳构造,包括素混凝土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和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等。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
谢谢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质量检查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等。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焊接质量,包括焊缝长度、宽度、高度以及焊缝表面质量等。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防腐处理,包括涂层厚度、均匀度以及耐腐蚀性能等。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承载能力,包括抗压、抗拉、抗剪等力学性能试验。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使用和维护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06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防火、防雷、防风等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04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包括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等
01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抗压、抗拉、抗剪等力学性能
03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05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稳定性,包括地基、基础、支撑体系等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施工工艺
梁板支撑架的选材:选用高强度、耐腐蚀、耐久性好的材料
梁板支撑架的连接: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保证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
梁板支撑架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支撑架的施工质量
梁板支撑架的布置:根据梁板跨度、荷载、施工工艺等因素进行合理布置
3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质量控制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质量标准
03
美观性:造型美观,与周围环境协调
04
耐久性:考虑结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05
环保性:采用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
06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材料选择
03
材料耐久性: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如抗腐蚀、抗老化等性能
02
材料强度:根据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强度
01
材料类型:钢、混凝土、木材等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构造要求
将各种内力组合情况下的内力图,画在同一张图上,形 成内力叠合图,其外包线称为“内力包络图”。
11
分析以下两跨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12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梁高度h主-板的厚度h板) ×负载宽度L1+梁侧 抹灰重量
主梁受到的集中活荷载设计值Q主=
板面活载设计值q板×负载面积L1×L2 8
模块5 结构设计计算
三、内力计算(求内力)
受弯构件所需要求的内力为M和V
计算方法:弹性法和塑性法
弹性法严谨,配筋量多。 塑性法经济,但易开裂,下列构件不能采用,
①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②对裂缝宽度有较高要求的结构; ③重要部位的结构。
9
弹性法计算内力
10
(1)荷载的最不利组合
满布的恒荷载+最不利的活荷载布置 活荷载最不利的布置原则: 1)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 后隔跨布置活荷载; 2)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 荷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荷载。 3)求某支座边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 荷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荷载,与支座最大负弯矩的布置 相同。
力的作用。附加横向钢筋有附加箍筋(不少于2φ 6)和附 加吊筋(不少于2φ 12)两种类型,宜优先选用附加箍筋。
23
4)主梁与次梁相交处上部钢筋布置按下图:
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5~60)mm,双排筋 h0=h-(80~90)mm 板受力负筋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
绑扎板钢筋→
(三)梁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截面有效高度 主要作用,一是保护钢筋不致锈蚀,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二是保证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三是在火灾等情况下, 避免钢筋过早软化。
1、板的厚度 除应满足强度、刚度和裂缝的要求外,还应考虑使用要求、施 工方法和经济方面的因素。
(1)板的最小厚度 A、按挠度要求确定 当满足表2.1-2时,不需进行挠度的计算。 B、按施工要求确定表2.1-3
(2)板的常用厚度 单向板常用厚有60、70、80、100、120mm,预制板厚度可 以比现浇小些,且可取5mm的倍数。
架立钢筋的最小直径(mm)
<4
4~6
>6
8
10
12
分,在靠近支座的弯起段 弯矩较小处则用来承受弯矩和剪 力共同产生的主拉应力,即作为 受剪钢筋的一部分。
钢筋的弯起角度一般为45°,梁高h>800mm时可采用60°。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4.1 构造要求-梁的钢筋
实际工程中,一类环境中梁、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取为:混凝土强度等 级≤C20时,梁30mm,板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时,梁25mm,板 15mm。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 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三)梁板混凝土保护层层及截面有效高度
截面有效高度h0: h0=h-as 梁:一排As=40mm;两排As=60mm 板:As=20mm。
搁置在混凝土屋架或梁上时,a大于80mm。
梁板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梁板结构设计注意要点整理板设计一、截面尺寸长宽比大于2.0按单向板算,板厚不小于短边长度的1/30,不大于2时按双向板算,板厚不小于短边长度的1/40;商业及屋面板厚一般不宜于120mm;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80mm,不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60mm,且地下室顶板不设井字梁活十字梁,直接设大板即可;异形板按实际情况至少取跨度的1/30,可酌情加厚;楼梯设计时取梯板经济厚度为跨度的1/28;一般现浇板厚度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1.2。
一般,悬挑板厚度取L/10,L为悬挑板跨度;无梁楼盖最小厚度150mm,现浇空心楼盖最小厚度200mm。
二. 配筋率对于单向板垂直于受力筋方向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15%,受力筋:板作为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需满足构造规定(《混凝土规范》表8.5.1),表中此处为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表下说明: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筋时,最小配筋率允许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双向板两个方向均不得小于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温度应力筋配筋率不得小于0.1%。
三. 钢筋布置a)钢筋间距:当板厚小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倍板厚及250mm;b)标准层钢筋可以采用分离式配筋,也可采用双层双向附加钢筋,屋面层钢筋必须采用双侧双向配筋附加钢筋。
c)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板厚不小于180mm,配筋需双层双向,配筋率不小于0.25%,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30。
四.板配筋计算1)计算注意在出现小板大板连接时,进行连扳计算。
2)可以用PKPM生成施工图,然后修改,该图中除边界处钢筋长度有问题外,其它基本都可用。
配筋时,记得使用范围选数工具。
3)计算注意检查挠度和裂缝是否合理,注意设选跳板的话,边界需重新定义。
4)阳角处增设放射筋。
7C14梁设计一.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梁板的构造要求
三、混凝土的保护层
? 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 造钢筋、分布筋等)的外边 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称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 作用:1 、保护钢筋不致锈 蚀,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 2 、保证钢筋与混凝土间的 粘结。
? 3、在火灾等情况下,避免 钢筋过早软化。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注:环境类别一是指室内干燥环境、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环境类别二a 是指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 环境等。环境类别二b是指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等。 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 40MM。
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 一、板的截面形式及厚度 ? 1. 板的截面形式按形状可分为 矩形板、空心板。
按施工方式可分为 现浇板和预制板。
? 一、板的截面形式及厚度 ? 3 、板的最小厚度-板厚一般取 10 的倍数
表中l0为板的计算跨度
楼板一般是四边支承,根据其受力特点和支承情况,又 可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
沿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对于四边支承的板, 当长边与短边比值大于3 时,可按沿短边方向的单向板计算, 但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当长边与短边 比值介于2 与3 之间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比 值小于2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 、钢筋与混凝土的强度
钢筋混凝土梁,板属于受弯构件,由于混凝土抗拉 强度低,所以在 梁、板的受拉区应配置钢筋来承担 拉力。国家修订了钢筋产品标准,提倡应用高强度、 高性能的钢筋,强度为400MPa 、500MPa 的绑扎带 肋HRB 钢筋具有较高强度,较好的延性、可焊性、 机械连接性和施工适应性,且与混凝土之间具有较 强的粘结力,推广其成为纵向受力的主导钢筋。纵 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 、HRBF400 、HRB500 、 HRBF500 级钢筋,箍筋宜采用HPB300 、HRB400 、 HRBF400 钢筋。当采用HRB400 及以上级钢筋时, 对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框架梁构造要求
6.3框架梁构造要求6.3.1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当梁高较小或采用扁梁时,除验算其承载力和受剪截面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和裂缝的有关要求。
在计算梁的挠度时,可扣除梁的合理起拱值;对现浇梁板结构,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
6.3.2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3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4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5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3.2-2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6.3.3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2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6.3.4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的箍筋尚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框架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ρsv≥0.30ft/fyv(6.3.4-1)二级ρsv≥0.28ft/fyv(6.3.4-2)三、四级ρsv≥0.26ft/fyv(6.3.4-3)式中ρsv———框架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
板的配筋要求
板的配筋应根据承载力和稳定性 要求进行计算,并符合规范要求。
板的底筋和面筋应按照规范要求 进行配置,以确保板的承载力和
稳定性。
在板的边缘和洞口周边,应适当 增加配筋,以增强板的抗剪切和
抗扭能力。
梁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要求
梁板支撑体系应具有足够的整 体稳定性,以抵抗侧向和扭转 荷载的影响。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
目录
CONTENTS
• 梁板支撑体系概述 • 梁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要求 • 梁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要求 • 梁板支撑体系的验收要求 • 梁板支撑体系的维护与保养
01 梁板支撑体系概述
CHAPTER
梁板支撑体系定义
01
梁板支撑体系是指通过梁和板相 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结 构体系,以承受各种荷载和传递 力的作用。
详细描述
材料质量检查包括对梁板支撑构件的材料进行检测,如材料的种类、规格、质量等级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 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进行更换或处理,以确保整个梁板支撑体系的质量。
结构性能检测
总结词
结构性能检测是梁板支撑体系验收的重要环节,主要检测梁板支撑体系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等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梁板支撑体系的重要性
梁板支撑体系在建筑结构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能够承受各种垂直和水平荷载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梁板支撑体系的合理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减少地震和风 力对建筑物的影响。同时,梁板支撑体系还能够提供灵活的建筑空间布局,满足 不同的建筑功能需求。
02 梁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要求
梁的固定
采用适当的固定方式,如 焊接、螺栓连接等,确保 梁的位置和稳定性。
板的铺设与固定
§4.1 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受弯构件——截面上有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而轴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构件。
典型梁:截面高度一般大于宽度板2.破坏形态沿弯矩最大的截面破坏——正截面破坏——防止措施足够的截面尺寸配纵向受力钢筋沿剪力最大或弯矩和剪力都较大的截面破坏——斜截面破坏——足够截面尺寸箍筋、弯起筋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的设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构件变形裂缝宽度构造要求§4-1 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结构设计主要从计算和构造两方面考虑一、梁的一般构造要求1.梁的截面形式和尺寸形状:矩形、T形、L形、倒T形、花篮形高度h:高跨比h/l0250,300,…,800,以50mm模数递增宽度b:矩形——(1/2~1/3)h 120,150,180,200,220,250,以后以50 mm模数递增T形——(1/2.5~1/4)h2.梁的支承长度(1)砖墙砖柱满足梁内受力钢筋在支座处的锚固要求满足支座处砌体局部抗压承载力要求梁高h≤500mm,a≥180~240mm梁高h>500mm,a≥370mm(2)砼梁(柱),支承长度≥180mm3.梁的钢筋(1)纵向受力钢筋作用:承受弯矩在梁内产生的拉力要求:h≥300mm时,≥Φ10,常12~25mm,一般不宜大于28mmH<300mm时,≥Φ8种类宜少,直径相差≥2mm,根数≥2根,上下排对齐(2)箍筋作用:承担剪力和固定纵筋位置,并和纵筋一起形成钢筋箍筋(3)弯起钢筋作用:承受跨中的弯矩、支座的剪力,连续梁中间支座处,弯起钢筋可承受负弯矩(4)架立钢筋作用:固定箍筋、承受砼收缩及温度变化产生的拉力。
要求:l<4m,> Φ84m<l<6m,> Φ10l>6m,>Φ12(3)梁侧构造钢筋作用:避免温度变化、砼收缩在梁中部可能引起的拉力使砼裂缝要求:1)每侧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 w的0.1%;2)间距≤200mm;3)拉筋:直径同箍筋,间距可取箍筋间距的2倍。
梁板模板高支撑架搭设要求
梁板模板高支撑架搭设要求1、搭设上层排架时,地面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1.2N/㎜2且下层模板支撑系统不得拆除;尤其对支撑高度大于8米部位。
2、支撑架搭设时必须先放出梁边线,然后按照排架立杆布置图布置立杆。
立杆要求纵横成行,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必须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必须支承在混凝土面上。
3、排架搭设的纵、横立杆间距严格按照附图尺寸布置,步高不大于1.5米。
离地不大于200mm设置纵横扫地杆。
纵、横水平杆的扣件均应扣在立杆上。
必须每搭完一步后,矫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4、沿排架的纵、横方向两端及中间每隔10~15米必须自上而下连续设置一道垂直剪刀撑;排架顶部、底部以及中间每隔二步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6~8米,间距为10~15米,并且接点必须与主立杆相连。
剪刀撑夹角控制在45。
~60。
之间。
5、特别注意:○A—○H轴部位超过8米高的排架向上搭设时必须与已浇筑完毕的○J轴的10.00m层梁、柱予以拉结,拉接点按照每三排立杆拉一次,以保证排架的整体稳定。
6、板支撑立杆间距控制1.0m×1.0m以内(与梁底立杆间距一致)。
根据计算梁板底必须由双扣件承载。
7、立杆除顶层搭接外其余采用对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和3个扣件。
使用对接扣件垂直连接时,立杆在同一水平面内对接接长的数量不得大于总数量的1/3,接长点应在步距端部的1/3距离范围之内,接长杆应均匀分布在排架平面范围内(见附图)。
严禁相邻两根立杆同步接长,立杆的接长应采取满足支撑高度的最少接点原则。
8、对立杆底部不在同一高度处(A~B轴与B~E轴之间),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
对梁底附加立杆处水平杆也必须延伸两步(见附图)。
9、为防止人员高空坠落,模板支撑下作业层必须铺宽度不小于500mm脚手板作临时走道(主要用于梁钢筋绑扎和梁模板加固),脚手板用18#铁线与钢管绑牢,并且该层下必须满挂安全网。
3.6梁板设计(配筋构造)
当V≤0.7ftbh0时,las≥5d 当V>0.7ftbh0时,
带肋钢筋:las≥12d 光面钢筋: las≥15d
◆ 锚固区箍筋要求 在受力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箍筋的直径不小于0.25d,箍筋
间距不大于10d,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不应大于5d。
三、梁架立钢筋
3、粘结力的大小
拔出试验 Pull out test
100
× Ô ÓÉ ¶Ë
d
Ì×¹Ü
5d 2~3d
u
F
dl
s As dl
¼Ó ÔØ ¶Ë
F
粘结强度u :粘结破坏(钢筋拔出
或混凝土劈裂)时钢筋与混凝土界 面上的最大平均粘结应力
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强度、钢筋表面和外形特征、保护层厚度和钢筋净 间距、横向配筋、受力情况及锚固长度等
七、梁纵向钢筋连接
(一)钢筋的连接方法
绑扎连接——搭接(将一根钢筋的力传递给另一根钢筋) 焊接 机械连接
(二)接头要错开
锥螺纹钢筋连接
钢筋绑扎连接
钢筋搭接时钢筋净间距的减
小,劈裂裂缝会更早出现,
粘结强度降低。因此《规范》
规定,
◆ 当同一搭接范围受拉钢筋
搭接接头的百分率不超过
25%时,搭接长度为相应 基本锚固长度的1.2倍。
四、梁内箍筋
五、梁内腰筋(梁侧构造钢筋) (书上P111)
当梁的腹板高度 hw≥450mm 时,在梁的 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 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 小于腹板截面面积 bhw 的 0.1%,且其间 距不宜大于 200mm。此处,腹板高度 hw 按抗剪计算取用。
建筑结构模块之梁板结构概述brgm
3、主梁的构造要求
① 截面尺寸主梁的跨度为l=5~8m,梁高为h=(1/14~1/8)l,梁宽为b=(1/3~1/2)h。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一般为0.6%~1.5%。② 主梁在砌体墙上的支撑长度a≥370mm③ 配筋要求:同次梁④ 配筋方式主梁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原则上按弯矩包络图确定,并满足有关构造要求。⑤ 主梁附加横向钢筋主梁和次梁相交处,主梁高度范围内受到次梁传递的集中荷载易出现斜裂缝,应在集中荷载影响区内附加横向钢筋(箍筋或吊筋)防止斜裂缝出现引起局部破坏。
3.装配整体式楼盖 在预制楼盖上整浇一层钢筋砼整浇层。 优点:整体性、抗震性均较装配式楼盖好。 缺点:造价较装配式楼盖高。
8.1 概述
按结构形式,现浇混凝土楼盖可分为:
单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
密肋楼盖
井式楼盖
8.1 概述
单向板肋梁楼盖
8.3 双向板肋形楼盖
食堂的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
8.3 双向板肋形楼盖
一、结构平面布置空间不大,接近正方,可不设中柱,如(a)图;空间较大,宜设中柱,并设纵横梁,如(b)图;空间更大,柱距较大,柱间设井字梁如(c)图。
8.3 双向板肋形楼盖
板底: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中央,之后沿对角线成45°向四角扩展。板顶:即将破坏时,在板顶四角附近出现垂直对角线方向、大体呈环状的裂缝。
平台梁是承受自重及斜板传来均布荷载的简支梁。 休息平台板可以是支承在平台梁上的简支板,承受休息 平台自重和活荷载。
8.3 双向板肋形楼盖
中间板带与边板带的正弯矩钢筋配置
8.4 楼梯
楼梯的结构形式
按施工方法:整体式楼梯和装配式楼梯; 按平面布置:直跑楼梯、双跑楼梯、三跑楼梯、 旋转楼梯、剪刀式楼梯等; 按结构受力:板式楼梯、梁式楼梯、悬挑楼梯、 螺旋楼梯等。
混凝土梁板柱墙设计及构造说明pdf
混凝土梁板柱墙设计及构造说明pdf 混凝土梁板柱墙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构件形式之一,其设计和构造对于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混凝土梁板柱墙的设计及构造进行详细说明,以提供指导意义。
首先,混凝土梁板柱墙的设计要考虑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情况和所需的使用功能,确定梁板柱墙的尺寸和布置。
梁板应满足跨度和荷载的要求,柱墙应满足垂直荷载和侧向力的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结构的位移控制和抗震要求。
其次,混凝土梁板柱墙的构造需要注意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
在施工时,要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养护工艺,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梁板柱墙之间的连接方式应采用可靠的钢筋连接或预埋连接件,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此外,混凝土梁板柱墙的设计和构造还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
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景观要求,合理安排梁板柱墙的布置和形式。
在构造时,可以采用混凝土外墙装饰材料或其他装修方式,以提升建筑物的外观和整体效果。
总之,混凝土梁板柱墙的设计和构造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满足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梁板柱墙的设计和构造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位移控制、抗震能力,以及
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和构造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混凝土梁板柱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箍筋形式:
14
端部构造:应采用135°弯钩,弯钩端头
直段长度不小于75mm,且不小于10d。
(a)开口式
(b)封闭式 (c)单肢 (d)双肢 图3-5箍筋的形式和肢数
(e)四肢
15
④ 架立钢筋
位置:设置在受压区外缘两侧,并平行于纵向受力 钢筋。
作用:一是固定箍筋位置以形成梁的钢筋骨架; 二是承受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拉应力,防 止发生裂缝。受压区配置的纵向受压钢筋可兼作架立钢 筋。
项次
1 2
板的厚度与计算跨度的比值
板的支承情
板的种类
况
单向板 双向板
简支 连续
l0/35 l0/40
l0/45 l0/50
悬臂板 ——
l0/12
20
按构造要求 现浇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规范所列的数值。现浇板的厚度一般取为
10mm的倍数,工程中现浇板的常用厚度为60、70、80、100、120mm。
表3-3现浇板的最小厚度(《规范》表10.1.1 )
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还不应小于纵向受 压钢筋最大直径的1/4。为了便于加工,箍筋直径一般不 宜大于12mm。箍筋的常用直径为6、8、10mm。
间距: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
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
受
13
压钢筋的最小直径),同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 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
作用:一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形成钢筋网; 二是将板上荷载有效地传到受力钢筋上去;三是防止温 度或混凝土收缩等原因沿跨度方向的裂缝。
24
数量:梁式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 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 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 小于6mm,常用直径为6、8mm。
次梁
l0/15
l0/20
l0/8
1 整体肋形梁
主梁
l0/12
l0/15
l0/6
2
独立梁
l0/12
l0/15
l0/6
注:表中l0为梁的计算跨度,当梁的跨度大于9m时表中数字应乘以1.2
2
○梁截面宽度b与截面高度的比值b/H,对于矩形截面
为1/2~1/2.5,对于T形截面为1/2.5~1/3. •◆为了统一模板尺寸和便于施工,梁截面尺寸应按以下 要求取值: •梁高为200、250、300、350……750、800mm,大 于800 mm时,以100 mm为模数增加。 •梁宽为120、150、180、200、220、250,大于250 mm时,以50 mm为模数增加。
弯起角:钢筋的弯起角度一般为45°,梁高h>
800mm时可采用60°。 弯起钢筋位置:
11
③ 箍筋 作用:承受由剪力和弯矩在梁内引起的主拉应力,并通过
绑扎或焊接把其他钢筋联系在一起,形成空间骨架。
设置范围:按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梁的截面高度h> 300mm,应沿梁全长按构造配置箍筋;当h=150~300mm时,可仅
板的类别
最小厚度 (mm)
板的类别
最小厚度 (mm)
屋面板
60
肋间距≤700mm
40
密肋板
单 民用建筑楼板
60
肋间距>700mm
50
向 工业建筑楼板 板
70
板的悬臂长度 ≤500mm
悬臂板
60
行车道下的楼板
80
板的悬臂长度> 500mm
80
双向板
80
无梁楼板
150 21
二、板的配筋 板通常只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
在梁的端部各1/4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但当梁的中部1/2跨度范围
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仍应沿梁的全长设置箍筋;若h<150mm,
可不设箍筋。
12
钢筋级别:梁内箍筋宜采用HPB300、HRB335、 HRB400级钢筋。
直径:当梁截面高度 h≤800mm时,不宜小于 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中配有计
22
l0//7
l0//7
分布钢筋 受力钢筋 l03
① 受力钢筋 作用:用来承受弯矩产生的拉力。 直径:常用直径为6、8、10、12mm。
间距:当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h >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板
的受力钢筋间距通常不宜小于70mm。 ② 分布钢筋
9
根数:梁中受拉钢筋的根数不应少于2根,最 好不少于3~4根。纵向受力钢筋应尽量布置成一层。当 一层排不下时,可布置成两层,但应尽量避免出现两层 以上的受力钢筋,以免过多地影响截面受弯承载力。
10
②弯起钢筋 作用:弯起钢筋在跨中是纵向受力钢筋的一部分,
在靠近支座的弯起段弯矩较小处则用来承受弯矩和剪力 共同产生的主拉应力,即作为受剪钢筋的一部分。
3
(3) 梁的配筋
梁中通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弯起钢筋、箍筋、架立钢 筋等,构成钢筋骨架,有时还配置梁端构造负筋以及腰 筋与拉筋。
4
架立钢筋
弯起钢筋
箍筋
纵向受力筋
图3-3 梁的配筋
5
梁钢筋图:一.钢筋骨架
6
梁钢筋骨架
7
梁钢筋骨架
8
① 纵向受力钢筋 作用:配置在受拉区的纵向受力钢
筋主要用来承受由弯矩在梁内产生的拉力, 配置在受压区的纵向受力钢筋则是用来补 充混凝土受压能力的不足。
16
⑤ 腰筋及拉筋 作用:当梁的截面高度较
大时,为了防止在梁的侧面产生 垂直于梁轴线的收缩裂缝,同时 也为了增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增 强梁的抗扭作用。
17
18
§2-3-1 构造要求
二、板的一般构造
1.板的构造要求 板:一般为矩形、空心板、槽形板等。
19
(1)板的截面尺寸 板的截面尺寸必须满足承载力、刚度和裂缝控制要求,同 时还应满足模数,以利模板定型化。
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 布钢筋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间距不宜大于200mm。分 布钢筋应沿受力钢筋直线段均匀布置,并且受力钢筋所 有转折处的内侧也应配置。
25
现浇板保护层做法
26
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 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称为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
§2-3-1 构造要求 一 梁的构造要求
1.截面形式:主要有矩形、T形、倒T形、L形、Ⅰ 形、十字形、花篮形等。
1
2.梁的截面尺寸
梁的截面高度与跨度及荷载大小有关。从刚度要求出发, 根据设计经验,对一般荷载作用下的梁可参照表初定梁 高。
表3-1 不需做挠度计算梁的截面最小高度
项次
构件种类
简 支 两端连续 悬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