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爆炸火灾事故处置战例

合集下载

大连7.16爆炸着火事故

大连7.16爆炸着火事故

管目标
8
7月17日,火势已基本扑灭。当日10时,大连市政府召开新闻 发布会,宣布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现场储油罐的所有阀门全 部关闭,火势基本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管目标
9
管目标
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后海面上大片的油污(7月17日摄)
10
管目标
2010年7月17日,海上清污作业。
11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应急能能力是否适应?
●供电系统是否稳定可靠?
否紧急关闭,消防系统电动阀门能否远程打开?
●是否所有操作均已制订操作规程?
管目标 ●关键设备、阀门的维护保养是否到位?
●承包商管理是否存在漏洞?
●变更管理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有无海上溢油的应对能力,现有围油栏能否适用,所在港区有无溢油回
收装备及能力?
24
18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四)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重特大事故的应对与处臵能力。 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厂区和储罐区消防设施的检查,进一步改进管道、 储罐等设施的阀门系统,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有效关闭;进一步加强应急管 理,加强专兼职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专项训练,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定 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确保 预案衔接、队伍联动、资源共享;加大投入,加强应急装备建设,提高应对 重特大、复杂事故的能力。 各类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认真研究分析本单位重大危险源情况,建立 健全重大危险源档案,加强监控和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系统,确保一 管目标 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响应、快速处臵。与此同时,要加强应急值守,完善 应急物资储备,扎扎实实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切实提高应急管理水 平。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1企业概况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2事故经过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达公司生产。

2010年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

20时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

7月16日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

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

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

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

原油顺地下管沟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势蔓延。

事故造成103号罐和周边泵房及港区主要输油管道严重损坏,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

3事故原因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原因是:在“宇宙宝石”油轮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公司和祥诚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

典型事故五: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7.16”换热器火灾事故

典型事故五: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7.16”换热器火灾事故

典型事故五: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7.16”换热器火灾事故一、事故调查分析(一)事故概要1、事故简介2011年7月16日,大连石化生产新区三蒸馏装置E1007D换热器管箱发生法兰密封泄漏着火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经过事故调查组现场勘查,资料查阅,人员询问,设备设施的材料、油品检测鉴定,确认了事故的原因。

(1)直接原因垫片材质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垫片厚度没有达到4.5毫米的设计要求,再加上安装时垫片偏移、螺栓紧固不均匀,导致垫片破损,原油喷出,泄漏的原油流淌到泄漏点下方的换热器高温表面(二层换热器介质温度350℃左右)被引燃。

(2)间接原因大连石化公司疏于垫片的采购、验收管理,对垫片技术要求审核把关不严,装置检维修过程管理不到位。

大庆石化建设公司在垫片保管、领取、安装环节管理不到位。

大连七星监理公司监理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未经正式报验的垫片安装没有制止,导致未经报验的垫片进入施工环节。

某机械配件厂的垫片材质不符合《柔性石墨复合增强垫的技术要求》(JB/T6628-2008);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的冲齿板进行了3—4次拼接点焊,没有征得大连石化公司同意。

(二)事故发生时间序列(三)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分析(1)垫片材质。

在某机械配件厂抽取了与制造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同一批次的垫片材料,按照《柔性石墨复合增强垫的技术要求》JB/T6628-2008进行了检测。

经检测,压缩率、回弹率、吸油率等3个单项评价为不合格。

压缩率低于标准10.3%,造成初始安装预紧力大,密封效果降低;回弹率低于标准6.3%,垫片的补偿能力弱,密封效果降低;吸油率高于标准14%,垫片密封性能降低。

(2)垫片厚度。

某机械配件厂制造的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系采用3毫米厚冲齿板柔性石墨板材加工,没有达到中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设计的原油-减压渣油换热器零部件图(70-312-04),垫片厚度4.5mm设计要求,造成密封性能降低。

关于大连市环保局妥善应对“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泄漏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引发海洋污染事件情况的通报

关于大连市环保局妥善应对“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泄漏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引发海洋污染事件情况的通报

关于大连市环保局妥善应对“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泄漏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引发海洋污染事件情况的通报环函[2012]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2010年7月16日18点02分,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以下简称“7.16”事故)。

在这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大连市环保局反应迅速、组织有序、沉着应对、措施得力,经过6 0多天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了环境监测、危废监管和岸壁清污工作,确保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决不让油污进入公海、进入渤海”和不发生二次污染的目标,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抢险救灾集体一等功”。

长期以来,大连市环保局严格履行了项目环评审批、验收、日常监管等职责,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为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7.16”事故发生后,因电缆被炸导致电闸门失灵无法关闭油罐及管道阀门等原因,致使大量原油通过爆炸点管道持续泄漏。

在爆炸起火现场部分泄漏原油随消防水经雨排系统通过泄洪沟排海口进入港池,海面上燃烧的原油烧毁了港池内设置的四道围油栏后扩散至港池外部海域,造成海洋污染,事故对周边7个海水浴场、2个海水养殖区和3个海洋保护区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未对渤海及其公海造成影响。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在大连市环保局党组的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奋战在一线,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竭尽全力开展应急处置,将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一)责令企业关闭排海闸门,防范发生次生环境事件。

为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引发次生环境事件,大连市环保局董伟局长第一时间做出部署:企业立即关闭入海闸门,防止消防水进入海域产生污染;相关人员立即通知大连港集团负责人依法关闭泄洪渠排海口闸门。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案例2005年7月16日,中国大连庄河一石化公司的油库发生了一起特大规模的火灾事故。

据当地媒体报道,事故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燃烧了近16个小时才得以基本控制。

整个油库区域内的油罐液化气储罐相继爆炸,爆炸威力之大不仅炸碎了现场的钢筋水泥建筑,还影响了两公里外的居民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一次特大油库火灾事故在当时震惊了全国,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

二、事故原因1. 设备老化事故发生的油库属于一石化公司的老旧设备,距离建成已有近30年的历史,油罐、管道等设施的老化程度较为严重。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了设备老化速度加快,设备安全隐患增多。

2. 安全管理不到位据调查,一石化公司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对于油库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保养工作,公司并未严格执行,导致了设备故障风险的大幅度提升。

同时,公司管理层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健全的安全防护制度,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管理体系薄弱据相关报道,一石化公司的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之处,企业内部的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了一些重要的管理环节缺失。

而这些缺失,正是导致了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三、事故影响1. 人员伤亡这次特大火灾事故共造成了35人死亡,196人受伤,其中有多名消防队员在扑救火灾时不幸遇难。

这一次特大火灾事故给灾区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也让全国人民再次深切感受到了火灾对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威胁。

2. 环境污染特大火灾事故导致了大量的油类和化学物质泄漏,不仅给事故现场周边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而且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中还包括大量家畜的死亡。

这次特大火灾事故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让人们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经济损失特大火灾事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包括了直接受灾的企业和民众,还包括了各种相关的资源浪费,比如灭火救援的人力物力资源等。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及事故简要经过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达公司生产。

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

20时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

7月16日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

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

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

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

Don't worry about it all day, you will never know.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由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港合资建设,油库一、二期共设20个原油贮罐(17个10万m?储罐,3个5万m?储罐),总储量为185万m?。

该单位东侧为大连港罐区,总储量为132.45万m?(12个10万m?原油储罐和大小51个二甲苯等化学危险品储罐);西北侧为大连商业储油公司原油储罐区,总储量140万m?(14个10万m?储罐);北侧为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国储油公司300万m?的原油储罐区(30个10万m?储罐);南侧为在建LNG接收站和港区单位、办公用房及加油站等附属建筑。

整个大孤山半岛规划设计储量2000万m?。

二、起火简要经过及初期火灾处置情况7月15日15时45分,外籍宇宙宝石号油轮开始向原油库卸油。

20时许,上海祥诚公司人员开始利用卸油管道加注脱硫化氢剂,天津辉盛达公司人员负责现场指导。

16日13时,油轮停止卸油,开始扫舱作业。

上海祥诚公司和天津辉盛达公司现场人员在得知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将剩余的约22.6m? 脱硫化氢剂加入管道。

18时02分,靠近加注点东侧管道低点处发生爆炸,导致罐区阀组损坏、大量原油泄漏并引发大火。

2010年16日18时12分,大连支队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调集的全市执勤中队中所有高喷车、大功率泡沫车、重型水罐车等128台石化火灾专业作战车辆和相关社会联动单位相继赶到现场,全力扑火。

一是派出灭火攻坚组与单位技术人员一道,深入罐区关阀断料,利用工艺措施阻止油品进一步泄漏,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二是组织14门车载炮和3门移动炮对着火罐、毗邻罐进行冷却抑爆;三是集中18支泡沫枪全力扑救管线、泵房、地面流淌火;四是在东侧、北侧、南侧和海港码头增设4道防线,防止火势扩大;五是调动远程供水、药剂补给、油料供应、器材补充、生活保障、装备抢修、医疗救护等战勤保障编队,作好灭大火、打恶仗的长期准备;六是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处置预案,迅速调集公安、卫生、环保等社会联动力量到场协助进行灾害处置工作,协调政府调集海事部门到场配合灭火。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

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

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轻伤、1名失踪;在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1名受重伤。

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一、事故单位基本概况(一)事故单位概况。

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二)事故当天原油卸送情况。

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达公司生产。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0年5月26日,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与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合署办公)签订了事故涉及原油的代理采购确认单。

在原油运抵大连港一周前,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得知此批原油硫化氢含量高,需要进行脱硫化氢处理,于7月8日与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辉盛达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由天津辉盛达公司提供“脱硫化氢剂”,由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祥诚公司)负责加注作业。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由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港合资建设,油库一、二期共设20个原油贮罐(17个10万m?储罐,3个5万m?储罐),总储量为185万m?。

该单位东侧为大连港罐区,总储量为132.45万m?(12个10万m?原油储罐和大小51个二甲苯等化学危险品储罐);西北侧为大连商业储油公司原油储罐区,总储量140万m?(14个10万m?储罐);北侧为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国储油公司300万m?的原油储罐区(30个10万m?储罐);南侧为在建LNG接收站和港区单位、办公用房及加油站等附属建筑。

整个大孤山半岛规划设计储量2000万m?。

二、起火简要经过及初期火灾处置情况7月15日15时45分,外籍“宇宙宝石”号油轮开始向原油库卸油。

20时许,上海祥诚公司人员开始利用卸油管道加注“脱硫化氢剂”,天津辉盛达公司人员负责现场指导。

16日13时,油轮停止卸油,开始扫舱作业。

上海祥诚公司和天津辉盛达公司现场人员在得知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将剩余的约22.6m? “脱硫化氢剂”加入管道。

18时02分,靠近加注点东侧管道低点处发生爆炸,导致罐区阀组损坏、大量原油泄漏并引发大火。

2010年16日18时12分,大连支队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调集的全市执勤中队中所有高喷车、大功率泡沫车、重型水罐车等128台石化火灾专业作战车辆和相关社会联动单位相继赶到现场,全力扑火。

一是派出灭火攻坚组与单位技术人员一道,深入罐区关阀断料,利用工艺措施阻止油品进一步泄漏,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二是组织14门车载炮和3门移动炮对着火罐、毗邻罐进行冷却抑爆;三是集中18支泡沫枪全力扑救管线、泵房、地面流淌火;四是在东侧、北侧、南侧和海港码头增设4道防线,防止火势扩大;五是调动远程供水、药剂补给、油料供应、器材补充、生活保障、装备抢修、医疗救护等战勤保障编队,作好“灭大火、打恶仗”的长期准备;六是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处置预案,迅速调集公安、卫生、环保等社会联动力量到场协助进行灾害处置工作,协调政府调集海事部门到场配合灭火。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中国石油.doc“7.16”输油等4起事故调查通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中国石油.doc“7.16”输油等4起事故调查通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大连所属企业“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等4起事故调查处理结果的通报安委办〔201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2010年7月16日,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

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轻伤、1名失踪;在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1名受重伤。

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其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大连地区的企业又相继发生了3起火灾事故,即2010年发生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10·24”火灾事故、2011年发生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7·16”火灾事故和“8·29”爆炸火灾事故。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对该4起事故的调查处理意见,认定这4起事故均为责任事故。

其中,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以下简称“7·16”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关于“事故查处结案后,要及时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的要求,现将事故调查处理结果通报如下:一、“7·16”事故简要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在大连保税区的原油库建有20个原油储罐,总库容185万立方米。

2010年5月26日,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与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合署办公)签订了事故涉及原油的代理采购确认单。

在原油运抵大连港一周前,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得知此批原油硫化氢含量高,需要进行脱硫化氢处理,于7月8日与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辉盛达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由天津辉盛达公司提供“脱硫化氢剂”,由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祥诚公司)负责加注作业。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百科名片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2010年7月16日晚间18时左右,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一条输油管道起火爆炸。

经过200 0多名消防官兵彻夜奋斗,截至17日上午,火势已基本扑灭。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连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的海面被原油污染。

针对此次事故,辽宁省政府18日上午成立调查组,调查了事故现场的值班人员、操作人员,同时与事发时正进行卸油作业的外籍油轮进行登船接触。

目前还不能对事故原因做出判断。

事件概况事故追踪胡锦涛温家宝对大连输油管爆炸事故作批示官方通报近40年全球严重石油泄漏事件事故反思事件概况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时间:2010年7月16日晚18时50分左右地点:大连市大连新港事件: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泄油引发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

事故起因:货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发生操作不当引发的爆炸。

伤亡:暂无人员伤亡情况报道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16日立即连夜赶赴大连,现场指挥海上油污应急处置工作。

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大连新港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引起火灾,并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立即组织专家组连夜赶赴大连,现场指挥交通系统所属力量开展消防、清污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海上油污应急处置。

李盛霖17日10时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目前,“海巡021”“海巡028”“海巡0200”“海巡0202”等4艘海事执法船已赴现场,监控油污情况、布设围油栏;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的专业救助船“北海救113”“北海救198”及大连港14艘消防拖轮和1艘消防艇已在起火海域铺设围油栏、喷洒消防泡沫,以控制海上火势和油污染。

大连新港附近的海面上大面积的油污清晰可见到17日9时,事故附近海面仍有原油泄漏入海,辽宁海事局正在抓紧组织海上油污清除和消防工作。

交通运输部还协调河北、天津、山东海事局调集围油栏、消油剂、吸油毡等清污设备火速支援大连。

“7·16”大连保税区油库特大爆炸事故原因调查

“7·16”大连保税区油库特大爆炸事故原因调查

“7·16”大连保税区油库特大爆炸事故原因调查摘要:笔者作为7.16爆炸事故现场勘验主持人,调查工作结束不久,本文便已脱稿,囿于工作纪律,国务院安委办未发布事故调查处理通报前,不宜发表,因此搁置了一年多。

本文对爆炸原因的分析与此前各方面发表的分析结论有所区别,作为一家之言,以供商榷。

关键词:7.16 油库爆炸现场勘查原因调查中图分类号: v351.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由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港合资,由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建设,是我国石油储备工程四个基地之一,设计年通过能力1500万吨,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水位最深的现代化深水油港,油库一、二期共设20个原油贮罐(17个10万立方米储罐,3个5万立方米储罐),总储量为185万立方米。

此次爆炸事故发生在油轮卸油过程中,该批次原油产自委内瑞拉,由新加坡籍的30万吨级“宇宙宝石”号油轮运至保税区卸油码头,于2010年7月15日20时开始卸油。

该批次原油为高硫原油,出具的检测报告提供硫含量为1800ppm(经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际测定为5900ppm),为降低原油中的硫含量,中石油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对本批石油进行除硫作业,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则转委托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公司实施。

上海祥诚公司派员在天津辉盛达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采用油轮向储油罐卸油过程中,在输油管道部分使用防爆螺杆泵,把除硫剂注入主输油管道内进行除硫的工艺(此种除硫工艺是该公司第一次使用),按计划添加除硫剂88桶(每桶1吨)。

二、爆炸起火扑救情况2010年16日18时12分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输油管线爆炸起火,随后,爆炸沿输油管线向码头方向传递,又发生两次大的爆炸,引起大范围燃烧。

大连支队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16日18时19分,开发区大队3个中队和海港专职消防支队4个中队第一批战斗力量相继到达现场。

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爆炸火灾事故处置战例

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爆炸火灾事故处置战例

2010 年度公安消防部队灭火应急救援战例研讨班资料辽宁“ 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火灾扑救战例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2010 年 7 月 16 日 18 时 12 分,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位于大连市大孤山新港码头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输油管线爆炸起火。

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立即调集37 个公安消防中队和 4 个企事业专职队的128 台消防战斗车辆、 1000 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

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按照省公安厅长李文喜和总队长王路之的指示要求,迅速调集了全省13 个公安消防支队、14 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220 台消防战斗车辆、1380 余名消防官兵前往大连增援。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调集泡沫液900余吨;报告部局后,朱局长又以陆运、海运、空运方式从吉林、河北、天津、黑龙江、山东等地调集泡沫液460 余吨运往现场;省政府协调沈阳空军调用直升飞机运送包括院士在内的11 名专家到场,为火灾扑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经消防官兵15 个小时的艰苦奋战,17 日 8 时20 分火灾得到有效控制,9 时 55 分大火被全部消灭,成功保住了罐区 20 个总储量 185 万立方米原油储罐以及临近 2 个单位的 56 个总储量为 560 万立方米原油、成品油储罐和51 个 12.45 万立方米二甲苯、苯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储罐乃至整个大连地区的安全。

这场特殊的战斗,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参战消防官兵的英勇行为得到了高度赞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周永康书记和孟建柱部长、刘金国副部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辽宁省公安厅李文喜厅长、刘乐国副厅长、部局战训处魏捍东处长等领导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在视察火场,听取汇报后,靠前指挥,科学决策。

火灾案例分析-大连 “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火灾案例分析-大连 “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火灾案例分析
大连 “7· 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陈瑜 2012年6月9日
大连 “7· 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基本情况: 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 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 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 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先后调集3000余 名消防官兵、348台各类消防车辆、17艘海 上消防船只参与扑救 。17日9时45分,事 故现场明火基本被扑灭 。
3 火灾案例分析
事故后果: 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 原油顺地下管沟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势蔓延。 事故造成103号罐和周边泵房及港区主要输油管道 严重损坏,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 事故原因: 在油轮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公司和祥 诚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 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大火持续 燃烧15个小时。
3 火灾案例分析
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 论证。 二是原油脱硫剂的加入方法没有正规设计及对加注作业进行风 险辨识,没有制定安全作业规程。 三是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协调不力,管理 混乱,信息不畅,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 及时通知停止加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 现场监护不力。 四是事故造成电力系统损坏,应急和消防设施失效,罐区阀门 无法关闭。 五是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布置,也是造成事 故险象环生的重要因素。
3 火灾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 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原油 罐区卸送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辉盛达公司负责 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公司大连分公 司在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原油罐区卸 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20时左右,祥诚公司 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 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7月16日 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 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 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 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 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

从大连油库火灾谈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

从大连油库火灾谈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

从大连油库火灾谈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2010年7月16日,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大孤山新港码头的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在对外籍油轮进行卸油作业时,由于工作人员向已停止卸油的输油管道中持续长时间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导致输油管线发生化学爆炸起火,大量原油外泄形成流淌火,严重威胁毗邻油罐和危险化学品储罐安全。

事故发生后,辽宁省公安消防部队先后出动14个消防支队、18个企业专职消防队、348辆消防车、2380余名指战员赶赴现场扑救,经过15小时的艰苦奋战,大火被成功扑灭,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灾难的发生。

“7.16”爆炸火灾灾害规模之大,危险程度之高,调动力量之多,灭火战斗之艰辛,都是极为少见的,已经超过了1989年的黄岛油库火灾。

这场特殊的战斗,是我国消防史上一次成功的战例。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原料库区不断增多,大型油(气)储罐日益集中,对灭火救援工作形成巨大挑战。

笔者以大连“7.16”爆炸火灾事故为例,阐述我国大型油(气)储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对大型油(气)罐库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剖析其灭火救援技术难点,从提升部队执勤备战能力、跨区域联合作战能力和攻坚克难能力等方面提出做好大型油(气)罐库区的灭火救援准备工作应对方法。

一、大型油(气)储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1962年,美国首先建成了10万方浮顶罐;1967年在委内瑞拉建成了15万方浮顶罐;1971年日本建成16万方浮顶罐;沙特阿拉伯则成功地建造了20万方浮顶罐。

我国于1985年从日本引进10万方浮顶罐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从此拉开了国内建造大型储幽默感罐和序幕,秦皇岛、大庆等地先后建造了几十个10万方大型储罐。

随着我国三江,化工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库项目的实施,油(气)储罐的单罐容量越来越大,油(气)储罐的大型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10万方储罐已经屡见不鲜,目前我国单罐容量个别已高达30万方,据统计,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已建和在建10万方以上的油(气)储罐200个,拟建58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环京地区”已建和在建10万方以上的油(气)储罐255个,拟建39个,全国其他地区超过10万方的油(气)储罐也有相当的数量,并呈现逐步增加的超势。

大连湾溢油事故调查报告

大连湾溢油事故调查报告

大连新港起火爆炸事故和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调查报告船舶与海洋工程温国平 2015085223062 2010年7月16日,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

事故造成作业人员1人轻伤、1人失踪;在灭火过程中,消防战士1人牺牲、1人重伤。

由于1000多吨原油泄漏流入大海,导致事故现场附近50多平方公里海域受到污染。

据统计,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该起事故发生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辽宁省大连市的所属企业又连续发生了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2010年“1024”火灾事故和大连石化分公司2011年“716”火灾事故、“829”爆炸火灾事故等3起责任事故。

【造成的危害与损失】虽然716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没有造成一个人伤亡,在各方努力下,事故的损失已经降到了最低,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感到庆幸。

毕竟,事故留给我们一片飘满油污的大海,不仅涉及物质财富损失,而且给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环境、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首先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油污染造成的物质财富的直接损失和减轻污染损害所花费的间接费用相当惊人,而政府当局为消除损害采取行动花费的费用更大。

大连市已经调集了150桶消油剂和350包吸油毡,并组织了500艘渔船进入污染海域,配合专业船舶展开拉网式海上清污。

二是破坏海洋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海水油污染后使得海洋生物数量锐减,面临灭绝的危险,而且海水一旦污染很难恢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受到极大破坏,海里漂上来的海带都被染成了黑色。

三是对沿海旅游业带来负面影响。

在距离爆炸现场最近的海域,海边密密麻麻储油罐,海面上泛起了大片的油污,海边的岩石也被浸成了黑色,岩石缝隙里存满了泄漏出来的原油。

四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威胁。

海洋生物被油污染后,人再食用这些海洋生物,其中的有毒物质就可能损害人体健康。

大连7.16火灾事故

大连7.16火灾事故
大连新港7.16事故 海上清污行动简介
2019年11月
1、事故基本情况
7月16日18时许, 大连新港附近中 石油输油管道发 生爆炸起火,引 起103号储罐燃烧, 并导致大量原油 溢入海中,造成 海域大面积污染
烧毁的103号储罐
1、事故基本情况
溢油入海位置:大连新港工作船码头7月17日航拍ຫໍສະໝຸດ 片4.2建立专业溢油应急队伍
海上清污作业专业性较强,设备物资操作使用需要经过培训,溢油应 急作业中经常出现设备操作问题,或是不能迅速安装,或是不能正确 使用,或是日常维养不佳,都影响了应急装备设施的有效运转。一些 较为先进的进口收油机一旦发生小型故障,操作人员也无法完成简单 的备件更换和维修。参与应急的广大渔民和志愿者更是缺乏相应的技 能训练,更不具备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国家沿海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建议能建立合适 规模的专业应急队伍,并同时加强对兼职队伍和志愿者的培训,才能 有效发挥专业装备物资的作用
救助打捞部门在此次清污行动中作用巨大。为确保完成“不入渤海、 不入公海”目标,北海救助局的3艘救助拖轮和打捞局的“德港”轮 不计成本,不讲条件,一直坚守在风浪较大的开阔海域作业。尤其是 在天气不利情况下,溢油进入老铁山水道,其他船舶都无法开展作业, 救捞船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大连市各方共回收13000余吨污油 海上大面积油污基本清除,实现溢油不进
入渤海、不进入公海的战略目标 8月31日,经过检查验收,全面胜利
4 启示与建议
三个特点:一是陆源排放,而非船舶溢油;二是溢油量大, 规模空前;三是溢油油种为高粘度原油
由于陆源排放,加上事故发生后的几天,附近海域以南风 为主,因此油污以大连新港为中心沿岸线扩展,影响海域 大部分为近岸海域,有利于组织各种力量采取简易手段清 除了大部分溢油,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量油污上岸,对近 岸生态系统(潮间带)和滨海景观的影响较为突出

大连7·16油罐区爆炸火灾事故成功处置的启示

大连7·16油罐区爆炸火灾事故成功处置的启示

大连716油罐区爆炸火灾事故成功处置的启示
张成学
【期刊名称】《武警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6)012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库项目的实施,油罐的大型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10万m3的储罐已经屡见不鲜.如此巨大的油罐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2010年7月16日发生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爆炸火灾的成功处置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国家财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笔者全程参与了此次事故处置指挥,力求通过总结这次作战行动,侧重从特大石化爆炸火灾事故组织指挥层面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张成学
【作者单位】辽宁省消防总队,辽宁,沈阳,1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6
【相关文献】
1.大连"7·16"油库爆炸火灾扑救难点及经验启示 [J], 苗国典;李红旗
2.舟山市石油储运行业消防安全对策探讨——大连"7·16"火灾爆炸事故的启示 [J], 严晓龙
3.国家安监总局与公安部通报大连“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 [J],
4.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经过及原因探讨[J], 韩世奇
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关于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度公安消防部队灭火应急救援战例研讨班资料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火灾扑救战例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2010年7月16日18时12分,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位于大连市大孤山新港码头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输油管线爆炸起火。

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立即调集37个公安消防中队和4个企事业专职队的128台消防战斗车辆、1000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

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按照省公安厅长李文喜和总队长王路之的指示要求,迅速调集了全省13个公安消防支队、1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220台消防战斗车辆、1380余名消防官兵前往大连增援。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调集泡沫液900余吨;报告部局后,朱局长又以陆运、海运、空运方式从吉林、河北、天津、黑龙江、山东等地调集泡沫液460余吨运往现场;省政府协调沈阳空军调用直升飞机运送包括院士在内的11名专家到场,为火灾扑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经消防官兵15个小时的艰苦奋战,17日8时20分火灾得到有效控制,9时55分大火被全部消灭,成功保住了罐区20个总储量185万立方米原油储罐以及临近2个单位的56个总储量为560万立方米原油、成品油储罐和51个12.45万立方米二甲苯、苯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储罐乃至整个大连地区的安全。

这场特殊的战斗,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参战消防官兵的英勇行为得到了高度赞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周永康书记和孟建柱部长、刘金国副部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辽宁省公安厅李文喜厅长、刘乐国副厅长、部局战训处魏捍东处长等领导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在视察火场,听取汇报后,靠前指挥,科学决策。

一、基本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以下简称为中联油大连储备库)位于大连市大孤山半岛新港码头。

大孤山新港码头位于大连市东北端,是我国重要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之一,规划设计储量1000万立,目前总储量达757.45万立。

油库内建有10万立原油罐17个,5万立原油罐3个,总储量为185万立。

东临储量120万立的南海罐区和12.45万立的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南邻在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居民区、港区单位及加油站等附属建筑,北邻储量300万立的国家原油储备库。

油库内有多条直径700-900mm的输油管线,成组布臵、纵横交错。

中联油大连储备库建有固定消防设施,但因爆炸火灾导致泵房烧毁,供电中断,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

火灾发生当天,大连市多云,温度22—27℃,东南风4—5级。

二、灾害特点(一)火场燃烧面积大,火势蔓延途径多。

这起爆炸火灾事故发生后,大量原油从管道破裂处喷涌燃烧,流淌火沿输油管线、管沟、排污渠、坡地面迅速扩散,造成相邻的输油泵房、原油计量房、管线和阀组联箱相继起火,并迅速向地势较低的南海罐区和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蔓延,同时由下水井、排污井进入地下空间燃烧的原油沿排水、排污管道进入码头海域,造成万余平方米的海面流淌火,严重威胁着停靠在码头的船舶和油轮。

整个现场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巨大火海。

(二)库区整体布局密集复杂,多个罐区受到严重威胁。

此次灾害事故现场,中联油大连储备库与相邻的南海罐区、国家原油储备库之间的距离较近,尤其是火场东侧的南海罐区与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之间仅一道之隔。

库区内每个原油储罐均有进出管线,成组设臵的直径为700-900mm的输油管线(每组管线4-9条),有的明铺、有的暗设、有的高架,纵横交错。

爆炸火灾事故发生后,现场多个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周边的输油管线被炸断,储罐周围形成大面积流淌火,造成多个罐体和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受到火势严重威胁。

(三)原油带压运行,管线多次爆炸。

爆炸火灾事故发生后,由于罐区入口处控制输油管线阀门的多个阀组联箱被烧毁,不能及时关闭阀门,造成原油在管线中带压运行。

在高温作用下,管内原油所产生的油蒸气迅速集聚,压力逐渐增大,最终产生爆炸。

在爆炸与燃烧并存的复杂现场,大量原油带压喷涌燃烧,火势瞬间就形成猛烈燃烧扩散的态势。

(四)着火罐体坍塌变形,灭火难度极大增加。

此次灭火的重点对象是T103#着火罐,在大火长时间的熏烤下,罐壁北侧上部受热变形,向内塌陷,致使罐内浮船挤压变形,加之燃烧液面处在浮船下方,且着火液面有5000平方米之大;沿罐壁注入的泡沫液很快被高温破坏,灭火剂难以达到覆盖燃烧区的效果,因而造成罐内火势扑灭难度极大,着火罐本身和毗邻罐体冷却保护任务异常艰巨繁重。

三、处置经过这次爆炸火灾事故处臵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堵截控火阶段,二是重点攻坚阶段,三是全面总攻阶段,四是现场监护阶段。

第一阶段:堵截火势蔓延,防止灾情扩大。

16日18时19分,大连支队到场时,T103#罐已经起火,北侧输油管线已经炸断,大面积流淌火直接威胁毗邻的T102#、T106#油罐和邻近的南海储油区、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及油火经过区域的油泵房、管线和阀组等设施,现场多处输油管线、排水排污管道井连续发生爆炸。

大连支队现场指挥部立即作出战斗部署。

一是派出灭火攻坚组,在单位技术人员指导下,深入罐区关阀断料;二是利用14门车载水炮、3门移动水炮对T103#罐和毗邻的T106#、T102#罐及南海罐区的T037#、T042#罐进行冷却抑爆;三是利用6门车载、移动泡沫炮和25支泡沫管枪全力堵截消灭地面流淌火,压制输油管线火势,誓死保护液体化工仓储区的安全;四是协调海事部门出动消防艇和拖消两用船,控制海面火势。

由于大连支队初期控火得力,从而为全省增援力量的到达,成功扑救火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二阶段:全面控制火势,掌握战局主动。

21时30分许,省厅、总队领导陆续到场,当时现场输油管线、泵房、明沟暗渠、污油池等处连续发生爆炸,原油从破裂管道、阀组处带压喷涌燃烧,巨大火柱照耀如同白昼,地面原油流淌火顺坡向四面八方急剧扩散,库区及毗邻的南海原油罐区、液体化工仓储区等6大储罐区受到大火严重威胁,危在旦夕。

特别是T103#罐,火势异常猛烈,火焰高达几十米。

以王路之总队长为总指挥的现场指挥部,确立了“先控制、后消灭”、“确保重点、攻克难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迅速调整作战力量,将火场划分为四个战斗区域并设臵分指挥部,每个分指挥部由一名总队党委成员和一名灭火高级工程师作为指挥员。

在第一战斗区域,命令本溪支队、锦州支队和大连石化消防队、大连机场消防队在先期力量部署的基础上,出3门车载水炮、2门移动泡沫炮和4支泡沫管枪对T106# 、T102#罐进行冷却;压制T103#罐东侧泵房及邻近管线的大火,堵截地面流淌火向东侧蔓延,消灭罐区阀组火势。

在第二战斗区域,命令营口支队、沈阳支队和辽阳支队在先期力量部署的基础上,出1门车载水炮、2门移动水炮、1门移动泡沫炮和9支泡沫管枪对T037#原油储罐进行冷却;压制T037#、T042#罐邻近输油管线、阀组的火势,全力消灭地面流淌火。

同时利用2台铲车,采取沙土筑堤、覆盖的措施配合泡沫管枪,全力堵截、消灭地面流淌火势。

在第三战斗区域,命令鞍山支队、抚顺支队和抚顺石化消防队在先期力量部署的基础上,出2门车载水炮、10支泡沫管枪对T042#罐进行冷却;堵截向T048#、T043#罐蔓延的流淌火势;消灭T042#罐邻近输油管线和地下沟渠内的火势。

在第四战斗区域,命令丹东支队和盘锦支队在先期力量部署的基础上,出8支泡沫管枪、2门移动水炮堵截火势向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和输油管线蔓延;冷却码头区域南侧输油管线,消灭船舶燃料供应公司院内的地面流淌火,堵截火势向成品油桶区域蔓延。

经过全体参战官兵的英勇奋战,战局逐渐被扭转,火场开始被掌控。

第三阶段:备足攻坚力量,发起总攻灭火。

17日8时20分,四个战斗区域的火势基本得到控制,现场车辆装备人员就位,泡沫灭火剂准备充足,后方供水线已全部形成。

在现场各种条件都已具备、时机成熟的情况下,王路之总队长发出总攻命令。

四个战斗区域利用车载泡沫炮、移动泡沫炮和泡沫管枪全力扑灭罐体、阀组、沟渠的大火,采取水流切封法彻底扑灭管线火灾,利用消防艇及拖消两用船,扑灭海面浮油火。

经过1小时35分钟的艰苦奋战,9时55分,大火被全部扑灭(T103#罐仍有残火,但已在掌控之中),灭火战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四阶段:彻底消灭残火,实施现场监护。

总攻结束后,现场指挥部命令四个战斗区域继续加强火场重点部位的冷却,并消灭残火。

各战斗区域采取地毯式排查,不留任何死角,对发现的残火组织力量及时扑灭。

对重点部位持续冷却,防止复燃复爆。

尤其是在对T103#罐保持冷却的同时,利用远程供水线强行注水,然后利用泡沫消防车连接油罐固定管线向罐内灌注泡沫实施灭火。

20日8时20分,T103#罐内残火彻底消灭,至此,整个灭火战斗行动圆满结束。

四、几点启示启示之一:处置大型灾害事故必须第一时间调集充足力量,避免零打碎敲。

这次爆炸火灾事故发生后,辽宁省公安厅厅长李文喜在与王路之总队长一同赶赴现场的途中就明确要求:要往最坏处着想、往最坏处打算,立即在全省范围内调集效能最好的战斗车辆、器材装备和最精干的灭火战斗人员赶赴火场。

省消防总队立即调派全省13个公安消防支队、14个企业专职队的220台消防战斗车辆、1380余名官兵增援火场。

在大连支队官兵已拼尽全力的紧急关头,大批增援力量陆续到场,现场灭火力量得到极大加强,从而为控火、灭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处臵此类大型灾害事故中,必须立足“打大仗、打恶仗、打持久战”的思想,坚持快速调集、就近调集、集中调集、优势调集的原则。

“杀鸡就要用宰牛刀”,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集团式核心打击能力。

此次力量调集时,现场指挥部科学预判,根据灾害类型、灾害等级、灾害规模,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全省范围内调集了高效能灭火消防车和远射程、大流量的泡沫炮和移动水炮,命令各增援支队必须优先调派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灭火救援攻坚组成员参加战斗。

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大型灾害事故处臵的复杂艰巨性,调集了功能完备的战勤物资保障模块,确保部队形成强大的持久战斗力。

启示之二:大型灾害事故处置现场必须实行专业指挥,提高指挥效率,确保决策正确。

目前,在大型灾害事故处臵中,一般都是由现场行政职务最高的领导任总指挥,按行业、部门实施分级指挥。

这种模式一是可能导致前方作战单元同时接受多项任务,作战人员无所适从;二是指挥层级过多,导致信息延迟和滞后,致使现场作战效率低下。

在此次爆炸火灾事故处臵中,辽宁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领导直接授权王路之总队长为现场总指挥,避免了多头指挥,加之刘金国副部长、陈伟明局长、陈家强专家等领导现场指挥、指导,确保了决策的专业性、科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