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辅助手段:
设计思路:1、本课题学习旨在结合前面学过的相似多边形及位似
图形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电脑操作,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能力
。
2、本堂课运用“Z+Z ”智能教育平台——《超级画板》来制作课件,充分利用了其
绘画、测量、动画等功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2004年秋季宜昌市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数学试卷(长宽倍增)
25.阅读材料:
sin
代表∠
的正弦,在直角三角形中,如图:
sin
b
C
的对边斜边即b=C ·sin
数学问题:
(1)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a ,是否存在与菱形ABCD 有一个角相等,且周长和面积分
别是已知菱形的一半的菱形EFGH ?请说明理由.
(2)已知平行四边形
A ′
B ′
C ′
D ′的边长分别为
a 、
b ,恰好存在平行四边形
E ′
F ′
G ′
H ′与平行四边形A ′B ′C ′D ′有一个相等,且周长、面积均为平行四边形
A ′
B ′
C ′
D ′
的一半,那么以a 、b 为边的矩形周长l 与矩形面积S 之间应满足什么关系?
a
b
c
α┌
╮
2005年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拱桥设计问题)
22.如图,宜昌西陵长江大桥属于抛物线形悬索桥,桥面(视为水平的)与主悬钢索之间用
垂直钢拉索连接.桥两端主塔塔顶的海拔高度均是187.5米,两主塔之间的距离是900米,这里水面的海拔高度是74米.
若过主塔塔顶的主悬钢索(视为抛物线)最低点离桥面的高度为0.5米,桥面离水面的高度为19米.请你计算距离桥两端主塔100米处垂直钢拉索的长.(结果精确到0.1米)
(第22题)
教学过程及课堂实录: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好!首先我想进行一项现场调查(众生好奇地望着老师)。知道自己的视力情况的同学请举手(众生全部举手),那么,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生1:我是通过视力表知道的。
生2:我是配眼镜时通过电脑验光知道的。
师:通过视力表这种方式知道自己视力的同学请举手(90%以上的同学举手)。
师:看来绝大多数同学都是通过视力表知道自己视力的。其实视力表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大家想知道吗?
众生:(热烈地)想!
师:今天就以“标准对数视力表”为例,我们一起来探索视力表的奥秘。
【评】教师简明的语言,创设一个学生熟知而又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自然而又快捷地揭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通过观察测量探究视力表中“E”的形状及各个“E”间的关系
师:首先请观察视力表(大屏幕显示视力表),你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数学知识吗?
(学生小声议论,然后一部分学生举手)
生1:我感觉每个“E”的外形是正方形。
生2:我发现每行的“E”是全等的,而所
有的“E”都是相似的。
生3:觉得同一行的“E”之间,可以通过旋转或
平移相互得到。
师:他们发现的知识你们赞同吗?(众生都点头
同意)。
师:刚才同学们是通过眼睛观察到的,其实我们
可以通过测量进行验证,请同学们看大屏
幕。
(操作课件? 2.0~0.1视力自动演变?按钮,?E?从小逐渐变大,再点击?测量标识?按钮,出现表
示?E?的长、宽及缺口宽度的字母a、b、d)
下面同学们分组度量教材P230—231中视力表中视力为0.1, 0.2, 0.3, 0.4, 0.5, 0.6, 0.8, 1.0, 1.2, 1.5, 2.0所对应的“E”的长a,宽b,空白缺口宽度d,并填写教材P150的表格,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准确。
(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埋头测量,师巡查,并指导。然后点学生回答结果,但同一组的结果不一样)师:一样的“E”,为什么测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2:(迫不及待地)因为在测量的时候有误差。
师:说得非常好,人工测量存在误差,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跟老师用电脑进行测量。
(操作课件中的? 2.0?、?1.5?…?0.1?按扭,?E?的大小依次变化,表格中的a、b、d的数据也随之变化)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学生讨论热烈,然后纷纷举手)。生1:我发现a与b相等,并且d是a和b的五分之一。
生2:我也发现a与b相等,那就可以说明“E”形图的外形一定是正方形。
师:说得真好,通过测量我们验证了“E”形图的外形是正方形,那么视力表中的各“E”形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3:相似。
师:对,除此外,还有什么发现?
生4:同行的“E”大小一样,所以他们全等。
师:它们可以相互得到吗?
生4:可以,通过旋转或平移相互得到。
【评】引导学生先观察视力表,大胆猜想其数学特征,再通过电脑演示、实际测量、计算,
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亲身体验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
通过?视力表?这个载体,将学生已学的全等、相似、平移、旋转等知识有机结合,沟通了
相关知识的之间的联系.由于手工测量存在误差,用?Z+Z?课件刚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准确
无误的测量结果验证了学生的猜测。
2、通过实验探究视力表的制作原理
师:视力表中还有没有其它的数学知识呢?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出来做个实验,哪位愿意?
(很多同学跃跃欲试,高高举手,师点了一位同学,站到教室最后面)
师:(拿出两张纸片,上面都是一个?美?字,一个大,一个小,先拿出大的)你能看清上面写的字吗?
生1:不能。
师:那你走到刚好能看清的地方。
(生,往前走到刚好看清?美?的位置)
师:(拿出那张小的纸片)站在那儿别动,这是什么字?
生1:看不清。
师:那走到刚好看清的地方。(学生又往前走到刚好看清楚字的位置)
师:你的视力是多少?
生1:0.8。
师:(面向全体学生)刚才这位同学在认字
的过程中,位置变了没有?
众生:变了。
师:他的视力变了没有?
众生:没有。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1:(迫不及待地)因为这两个字的大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