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最全考点梳理手册

合集下载

江苏省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江苏省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江苏省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主题1 思想变革时代的中西方差异1.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1.信仰得救(因信称义)2.人人都可阅读和解释《圣经》3.简化宗教仪式4.否定罗马教会权威,坚持国家权利高于教会。

主题2 科学技术变革带来的生活变迁1.了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报刊(1)轮船: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打破列强垄断。

(2)铁路①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修筑淞沪铁路。

②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③到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4)航空①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②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③1970东方红一号卫星:进入航天时代。

④2003年“神州五号”飞船: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5)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未经清政府同意,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

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无线电报局。

(6)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7)报刊(1)外国人最早在华办报——19世纪中前期,著名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2)1872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3)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昭文新报》,是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4)维新变法时期:《强学报》、《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5)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同盟会机关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6)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是宣传新文化的武器。

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影响:促进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耕作工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石刀、石斧、石犁;(2)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很少);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传统农业时期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②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③隋唐:曲辕犁。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一、历史学科基础知识1.历史学科概念与特点: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

2.历史学科的发展:主要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西方历史学派、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等。

3.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历史与社会学、地理学、政治学等的交叉学科。

二、历史学研究方法1.史料的收集与鉴别:历史文献的分类、历史资料的存储与保护等。

2.历史资料的价值与限制:不同历史资料的可信度与局限性。

3.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历史综合法、历史演绎法、历史规约法等。

三、历史基本概念与理论1.历史发展的本质:历史的客观性和选择性,历史的连续性和断裂性等。

2.历史观:不同历史观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如唯物史观、唯心史观、象征史观等。

四、历史时期与事件1.历史时期的划分:中古时期、现代时期、近代时期等。

2.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如罗马帝国的衰亡、法国大革命、中国的五四运动等。

五、世界历史与国家历史1.世界历史: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的发展与影响。

2.中国历史: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及其影响。

六、历史思维与判断能力1.历史相对论的理解与应用:历史现象的多元解释。

2.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通过事件之间的关联,找出因果关系。

3.历史信息的评估:对历史事实与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的知识点归纳,但并不是全部。

学生在备考历史学科考试时,应根据教材和考纲中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复习。

同时也要注意提升历史思维与判断能力,加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分析,做到知识点掌握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知识梳理

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知识梳理

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必备考点知识梳理,主要包括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历史概念和历史地理等。

具体如下:
1.学科基础知识:考生需要系统复习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历史
发展的线索。

2.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革命、战争、重大发现和发明
等,都是考试的重点。

3.历史人物及其影响:对于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考生需要了解他
们的生平、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历史概念: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理论和思想流派,考生需要理解并能够
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5.历史地理:历史上的地理变迁、重要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
的影响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准备考试,考生可以下载一线教师整理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通常包括“考点归纳+测试”两部分,有助于学生系统复习和自我检测。

此外,考生也可以参考《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等资料,这些资料总结了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高效复习。

总之,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同时定期进行模拟测试,以检验复习效果并调整复习策略。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归纳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高考重要历史知识点归纳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互为表里。

3.郡县制:官吏都由皇帝任免。

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各地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4.认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巩固。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3)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4)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易激化阶级矛盾。

5.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6.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基本沿用。

7.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①夏商周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世袭);②汉朝的察举制(孝廉),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③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门第);④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读书考试):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意义: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8.宰相内阁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9.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台湾军民发割台斗争: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割占台湾。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要点梳理 第12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要点梳理 第12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

第12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必修2 P62~63)(1) 中国在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开始由拘谨、________、呆板、________,逐渐向________、适体、方便、____________转变。

(2) ______________以后,孙中山设计____________。

2. 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必修2 P65~66)(1) “废止缠足”:__________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2) 婚姻自由: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民国时期婚丧仪式由烦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3. 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必修2 P68~69)(1) 轮船:19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__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对江海运输业的垄断。

(2) 火车: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的铁路。

(3) 汽车:__________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富贵上层人士的代步工具。

(4) 飞机:1909年,旅美华侨_______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4. 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必修2 P69~70)(1) 电报:__________年代,福建巡抚在__________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设无线电报局。

(2) 电话:__________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5. 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必修2 P72~73)(1) 1873年在汉口主办的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2) 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____________,辛亥革命时期的__________,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____________等。

江苏小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全)

江苏小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全)

小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4年未考):[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1变迁:夏、商、周(东周、西周分为两个时期)更替,合称三代。

2.周:西周(BC1046- BC 770);东周(BC770- BC221):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二)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11-13年连续考查):1.分封制(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1)目的:为了扩大和巩固统治。

2)基本内容:周武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诸侯的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可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义务:为周天子随从作战、镇守疆土、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特点:(层层分封,形成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秩序。

)5)影响: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稳定统治(积极);随着诸侯实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宗法制:1)内容:按血缘关系的秦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最大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注意:大宗与小宗在政治上是君臣级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

)3)意义: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表现,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13年新增考点):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2.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考点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了解秦朝的统一(4年未考)1.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朝。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要点梳理 第22课时 现代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要点梳理 第22课时 现代

第22课时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必修 3 P93~95)
(1) 电影:______________《五朵金花》。

(2) 戏剧:《蔡文姬》____________;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芭蕾舞剧:______________。

(3) 文学:《红日》。

3. 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必修3 P87~90)
(1) ________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 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① __________年恢复高考。

② 1983年,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③ 1995年,提出______________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22课时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原子弹氢弹“东方红一号”籼型杂交水稻“神舟五号”第三个
2. 《青春之歌》《茶馆》《红色娘子军》
3. 1965 197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教兴国”。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要点梳理 第5课时 现代中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要点梳理 第5课时 现代中

第5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必修1 P84~85)(1)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 “另起炉灶”:废除旧的______________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3)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列强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__________,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 “一边倒”:中国在外交上坚决站在______________一边。

2.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必修1 P86)(1) 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____________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3) 意义:①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②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③ 在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______________。

3. 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必修1 P87)(1)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瑞士日内瓦,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这是______________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2)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是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4.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必修1 P89)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__________________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5.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必修1 P90~91)、中日建交(必修1 P91~92)(1) 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________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江苏省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江苏省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江苏省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主题1 思想变革时代的中西方差异1.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1.信仰得救(因信称义)2.人人都可阅读和解释《圣经》3.简化宗教仪式4.否定罗马教会权威,坚持国家权利高于教会。

主题2 科学技术变革带来的生活变迁1.了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报刊(1)轮船: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打破列强垄断。

(2)铁路①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修筑淞沪铁路。

②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③到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4)航空①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②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③1970东方红一号卫星:进入航天时代。

④2003年“神州五号”飞船: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5)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未经清政府同意,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

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无线电报局。

(6)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7)报刊(1)外国人最早在华办报——19世纪中前期,著名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2)1872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3)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昭文新报》,是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4)维新变法时期:《强学报》、《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5)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同盟会机关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6)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是宣传新文化的武器。

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影响:促进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耕作工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石刀、石斧、石犁;(2)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很少);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传统农业时期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②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③隋唐:曲辕犁。

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知识梳理

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知识梳理

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知识梳理历史学科作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一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科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必备考点进行知识梳理。

一、古代史考点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等。

2.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衰沿革。

3. 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发展与衰落。

4. 古代社会制度:奴隶制、封建制、中央集权制、城邦制、部落制等。

二、近代史考点1. 近代欧洲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2. 近代中国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五一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3.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进程、战争结果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近代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法西斯主义制度、冷战等。

三、现代史考点1.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

2.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苏联社会主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3.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4. 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的周边外交、对外开放政策、一带一路倡议等。

四、思想文化史考点1.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等各种思想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2. 近现代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新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等。

3. 世界文化交流与冲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文化的传播与融合、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等。

4. 科学技术与文化:科技发展对文化的影响、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等。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纲要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纲要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注意:秦始皇时期,丞相和太尉地位一样,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2022版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背记手册:第十九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22版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背记手册:第十九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十九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1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创造的产生;生疏古代中国四大创造对世界文明进展的贡献1. 造纸术:(纸的创造影响最为久远)(1) 西汉:创造纸。

(2)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又称“蔡侯纸”。

(3) 贡献: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进展。

2. 指南针(1) 战国时消灭最早的指南仪器称“司南”(见课本插图P27),北宋时消灭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2) 贡献:为欧洲开拓新航路(又称“地理大发觉”)供应了技术条件。

3. 火药(1) 产生:古代炼丹制药的实践过程中产生。

(2) 应用:唐末,火药开头用于军事。

北宋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3) 贡献: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4. 印刷术(1) 隋唐时期:消灭雕版印刷术,唐朝时的《金刚经》卷子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 北宋时期(11世纪中叶):毕升创造(胶泥)活字印刷术。

(3) 贡献: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考点2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 春秋:《诗经》(1) 内容:汇合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精华内容是“风”。

(2) 影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 战国:楚辞——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古典文学的基础)3. 汉赋(1) 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

(2) 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 唐诗(1) 富强缘由:①政治: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②经济:经济富强,国力强盛。

③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沟通。

(2) 代表人物①初唐:王勃、陈子昂②盛唐:高适岑参(边塞诗)、孟浩然王维(山水诗)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诗圣)③中唐:白居易④晚唐:李商隐、杜牧5. 宋词(1) 富强缘由:宋代商业进展、城市富强,市民阶层的扩大。

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背记手册第十八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背记手册第十八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八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1. 道家:老子(春秋)和庄子(战国)(1) 老子:①主张道是世界本原,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②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③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2) 庄子:崇尚自然、精神自由(逍遥),淡泊功利;齐物论(事物之间无界限)。

2.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战国)、荀子(战国)(1) 孔子(春秋末期)①核心思想:“仁”。

其现实意义: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德治)。

③消极思想:礼(周礼),指奴隶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④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作用: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⑤整理典籍:“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2) 孟子(战国时期)①政治思想:仁政。

(作用:有利于抑制统治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者统治)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性善论。

(3) 荀子(战国时期)①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

基本含义:自然界的运动有其规律性,人类应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现实意义:有利于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②政治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③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认识到人民力量不可轻视,对后世封建治世的出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④伦理观:性恶论。

3. 墨家:墨子(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4. 法家:韩非子(战国时代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君主集权。

为后来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考点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 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点3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1.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1) 原因: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学说糅合在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要点梳理 第24课时 近代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要点梳理 第24课时 近代

第24课时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必修3 P120~121)(1) 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创立了______________。

(2)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①内容:______________(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②历史地位: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成为______________形成的标志。

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海王星的发现)。

2. 了解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必修3 P120~123)(1) 普朗克与量子论:________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发展。

(2)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1905年在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又提出广义相对论。

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同时也发展了________________。

3. 理解量子论、相对论提出的意义(必修3 P121~123)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______________的角度和方式。

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______________的基本理论框架。

4. 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必修3 P127~128)(1) 主要观点:① 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达尔文还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2) 影响:① 思想上:挑战封建神学,否定了______________,促进思想解放。

②科学上: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政治上:进化论传入中国,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2022版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背记手册:第十三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2版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背记手册:第十三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三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1了解近代前期在饮食、服饰方面消灭的新现象1. 饮食:鸦片战斗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开头消灭西餐馆、面包房和咖啡店。

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2. 服饰:(1) 长袍马褂:近代中国男子的通常服饰。

(2) 西装:鸦片战斗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3) 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中、西服式的特点,设计出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宠爱的标准服装。

(4) 旗袍:原为满族人穿的长袍。

由于满族被称为旗人,因而这种长袍也就被称为旗袍。

20世纪20年月之后,改良后的旗袍(吸取西方服饰的特长变得称身得体、短袍窄袖)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5) 总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转向美观、得体、便利、平民化。

考点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1. 废止缠足: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中明确规定。

2. 婚姻自主:清末民初,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头反对包办婚姻,主见婚姻自主。

婚俗就简,仿效西式婚礼。

考点3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1. 火车:①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

(从唐山到胥各庄)②1905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詹天佑)自行设计施工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收回铁路利权运动蓬勃开展,中国铁路建设进入快速进展时期。

2. 轮船:19世纪70年月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3. 飞机: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20世纪20年月,中国的民航事业开头起步。

4. 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月以后,成为日常生活主要代步工具。

5. 电车与汽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年,上海开头有公共汽车;21世纪以来,家庭汽车开头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考点4了解近代中国电话和有线电报的消灭1. 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当时属于福建省)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2022版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背记手册:第二十二讲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22版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背记手册:第二十二讲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其次十二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考点1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
1.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上天,标志着中国开头进入航天时代。

2. 载人航天:2003年甘肃酒泉放射“神舟五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人。

3. 杂交水稻: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被称为“其次次绿色革命”。

意义: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考点2了解“双百”方针和贯彻该方针后消灭的优秀文艺作品
1. 时间: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之时。

2. 目的:调动一切乐观因素(特殊是学问分子的乐观性)建设社会主义。

3. 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 作用:推动了新中国文化艺术的富强和进展。

1. 1965年,我国国民训练体系初步形成。

2. 意义:学前训练、大中学校及成人训练初具规模,全日制训练、业余训练和半工(农)半读训练共同进展,奠定了共和国训练持续进展的基础,培育了一大批经济建设的骨干力气。

考点4了解“科教兴国”
1.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以训练为本,把科技和训练摆在经济社会进展的优先地位。

2. 作用:有力推动了中国训练事业的进展和现代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夏(殷)商西周东周禅让制→世袭制1046春秋→战国23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考点二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了解秦的统一(1)条件:①经济:商鞅变法,国力增强。

②民心:人民渴望统一。

③个人: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标志: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 (1)以皇权为中心;皇帝制核心是皇权至上,皇帝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君主专制)。

(2)“三公九卿”制 3.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②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

(3)作用及影响: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垂直管理),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②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

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考点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1)含义: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局部实行分封制,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

(2)问题:随着王国势力的增大,出现王国与朝廷对抗现象,导致“七国之乱”。

(3)结果: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2.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1)机制:唐朝中央设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和尚书(执行)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

(2)特点及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减少重大决策的失误,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3.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1)举措:以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实质:强化君主专制。

4.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1)内容:除大都(北京)及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辖、西藏地区属宣政院辖地外,在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

(2)作用:①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Array(1)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2)科举制的历史地位:①创设:隋朝。

②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封建统治者由此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 废丞相:①原因: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影响皇权的教训。

②举措: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并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③影响: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①出现:明成祖时期。

②演变:内阁地位后来一度提高,大学士获得票拟权。

③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2.了解清朝的军机处(1)设立:清朝雍正皇帝年间。

(2)大臣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作用: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突出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主要影响: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的重大政治根源。

【易错警醒】1.宗法制按嫡长子(非长子)继承制原则,由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

2.秦王嬴政(非秦始皇)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在我国,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于秦朝(非先秦)时期。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皇权至上为核心,在中央设“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在地方推广(非创立)郡县制,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5.自秦的“三公”制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非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自秦实考点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2.考点二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了解黄海海战(1)概况:1895年;邓世昌壮烈殉国,致远舰不幸被击沉。

(2)结果:双方互有损失;中方损失较大但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3)影响:李鸿章采取保船避战方针;日军趁机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2.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

(2)概况:1895年;丘逢甲、徐骧领导的义军;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

(3)结果:缺乏清政府的支持而失败。

但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间,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考点三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1)九一八事变①经过:1931年,日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不到半年,侵占整个东北。

②影响: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2)七七事变①经过: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北平附近)搜查,遭到拒绝后进攻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②影响:标志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杀戮,30多万人被杀害。

(2)侵华日军实施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

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3.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1)背景:七七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建立: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随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一般以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作为正式标志。

)(3)作用: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4.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表现及其意义5.(1)抗战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

(2)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一定的提高。

【易错警醒】1.《南京条约》中规定割香港岛(非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非两)。

2.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非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非开始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开始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只不过直到甲午战争前都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而已。

4.兼有割地、赔款、开埠通商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不包括《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中有赔款但没有割地和通商的规定。

的开始。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1.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西征和北伐(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3)西征和北伐: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

北伐最终失败,但它深入清朝腹地,牵制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征的胜利推动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2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时间:1864,天京陷落(2)原因: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战略失误(3)教训:①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无法承担革命重任。

)考点二辛亥革命1.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1)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总理:孙中山。

(2)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4)机关刊物:《民报》。

(5)影响: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2.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武昌起义①导火线:保路运动。

②爆发: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爆发)结果: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③成功的直接原因:湖北革命党人的长期准备;湖北新军中革命士兵的主动精神。

(2)中华民国成立:①1912年1月1日②临时大总统:孙中山③首都:南京④国旗:五色旗。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2)主要规定: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等自由。

②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3)地位及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后,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

考点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了解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3)经过: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①斗争形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②结果: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