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习题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 1 )封闭性 2)可结合性 (a * b )* c (a b a b )* c a b a b c (a b a b ) c a b c ab ac bc abc a * ( b * c ) a * ( b c b c ) a b c b c a (b c b c ) a b c ab ac bc abc (a * b )* c a * (b * c ) 3)存在么元 a * 0 a 0 * a 0是么元
c)某些教练是年老的,但是健壮的(O( x ),V ( x ));
J ( x ) : x是教练员,O( x ) : x是年老的,V ( x ) : x是健壮的 (x )( J ( x ) O( x ) V ( x ))
10
第二章 谓词逻辑
d)金教练既不年老的但也不是健壮的( j );
O( x ) : x是年老的,V ( x ) : x是健壮的,j : 金教练 (O( j ) V ( j )
6
第一章 命题逻辑
P 39( 4)求下列各式的主析取范式及主合取范式, 并指出下列各式哪些是重言式: b)Q ∧( P ∨ Q ) 解: Q ∧( P ∨ Q ) ⇔ (Q ∧ P ) ∨ (Q ∧ Q ) ⇔ (Q ∧ P ) ∨ F ⇔ P ∧Q ⇔∑3 ⇔ ( P ∨ Q ) ∧ ( P ∨ Q ) ∧ ( P ∨ Q ) ⇔ 0, 1, 2
9
第二章 谓词逻辑
P60(2) 找出以下十二个句子所对应的谓词表达式。
a)所有的教练员是运动员(J ( x ), L( x ));
J ( x ) : x是教练员,L( x ) : x是运动员 (x )( J ( x ) L( x ))
b)某些运动员是大学生(S ( x ));
L( x ) : x是运动员,S ( x ) : x是大学生 (x )( L( x ) S ( x ))
由对称性,可知 y , x R y , x S, y , x R 3)设R和S 在X 上满足传递性,对于 x , y R 可知: x , z R x , z S , x , z R S , R
有 x , y R x , y S y , z R y , z S,由R和S的传递性, S 在X 上是传递的。
11
第二章 谓词逻辑
g)没有一个国家选手不是健壮的;
C ( x ) : x是国家选手,V ( x ) : x是健壮的 (x )(C ( x ) V ( x )) 或 (x )(C ( x ) V ( x ))
h)所有老的国家选手都是运动员; C ( x ) : x是国家选手,L( x ) : x是运动员
l)有些大学生不钦佩运动员;
S ( x ) : x是大学生 (x )( S ( x ) (y )( J ( y ) A( x, y )))
13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
14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
P 95 (8)c)已知A B A C , 是否必须B C ? 答:是。 若A B A C,对x B, (1)若x A,则x A B, x A B, x A C 由x A x A C,可知x A C, x C, B C ( 2)若x A,则x A B, 又 A B A C x A C x A, x C, B C 即B C,同理可证C B, B C。
e)不是所有运动员都是教练; L( x ) : x是运动员,J ( x ) : x是教练员
(x )( L( x ) J ( x )) 或 (x )( L( x ) J ( x ))
f )某些大学生运动员是国家选手(C ( x ));
S ( x ) : x是大学生,L( x ) : x是运动员,C ( x) : x是国家选手 (x )( L( x ) S ( x ) C ( x ))
第一章 命题逻辑
1
第一章 命题逻辑
P12(5)试把原子命题表示成P、Q、R等,然后用符号译出 下列各句子。
P Q
P Q R
P Q P Q R
2
第一章 命题逻辑
P17(1-a)求下列各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a) P Q R
P T T T T F F F F Q T T F F T T F F
7
第一章 命题逻辑
A B F P 附加前提
P 47 (2)b)仅用规则P 和T 证明:
A B C , C D E , F D E
证法1: 1 A B F
2 3 4 5 6 7
x
子 集 { x2 , x3 , x4 } { x3 , x4 , x5 } { x1 , x2 , x3 }
上界 x1 x1,x3 x1
下界 x4 无 x4
上确界 x1 x3 x1
下确界 x4 无 x4
x x
x x
20
第五章 代数系统
P190(3)设 R,* 是一个代数系统,是 * R上的一个二元运算,使得对于 R中的任何元素a , b都有 a*b a b ab 证明0是么元且 R,* 是独异点。
原式 A (A F )
A A T c) ( A B C ) (A B C )
原式 ( A A) ( B C ) T (B C) B C
5
第一章 命题逻辑
P 39( 4)求下列各式的主析取范式及主合取范式, 并指出下列各式哪些是重言式: a )(P ∨ Q ) → ( P Q ) 解:(P ∨ Q ) → ( P Q ) ⇔ (P ∨ Q ) ∨ ( P Q ) ⇔ (P ∧ Q ) ∨ ( P ∧ Q ) ∨ ( P ∧ Q ) 1 1 1 0 0 1 ⇔∑1,2 ,3 ⇔ P ∨Q ⇔ 0 0 0
12 15 6 5 2 3 27 9 54
3
1
3
集合{3,9,27,54}是全序关系。
19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
P146(6)设集合P { x1 , x2 , x3 , x 4 , x5 }上的偏序关系如图所示,找出P的 最大元素,最小元素,极小元素,极大元素。找出子集{ x2 , x3 , x4 }、 { x3 , x4 , x5 }和{ x1 , x2 , x3 }的上界,下界,上确界,下确界。 解答:P的最大元素为x1,没有最小元素,极大元素为x1,极小元素为x4 , x5
8
第一章 命题逻辑
P 47 (2)b )用CP 规则证明: A ( B C ),(C D ) E , F ( D E ) A ( B F ) 证法 2: (1) A ( 2) A ( B C ) (3) B C ( 4) B (5)C (6)(C D ) E (7 )C ( D E ) (8) D E (9)D E (10)( D E ) (11)F ( D E ) (12) F (13) B F (14) A ( B F ) P (附加前提 ) P (1)( 2)T , I P (附加前提 ) (3)( 4)T , I P ( 6)T , E (5)( 7 )T , I (8)T , E (9)T , E P (10)(11)T , I (5)(9)T , I CP
16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
17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
P113( 4)如果关系R和S是自反的,对称的和可传递的,证明R 自反、对称和可传递的。 证明: 1)设R和S是X 上的自反关系,则x X,有 x , x R, x , x S, x , x R S, R S 在X 上是自反的。 S,有 x , y R x , y S S, S, 2)设R和S 在X 上满足对称性, x , y R R S也是对称的。 S y , z R S亦是
10 D E 11 D 12 E 13 C D 14 C D E 15 E 16 E E
5 9 T , I 10 T , I 10 T , I 811 T , I
P
1314 T , I 矛盾 12 15
12
第二章 谓词逻辑
j)有些女同志既是教练员又是国家选手;
W ( x ) : x是女同志,J ( x ) : x是教练员, C ( x ) : x是国家选手 (x )(W ( x ) J ( x ) C ( x )) k)所有运动员都钦佩某些教练( A( x, y)); L( x ) : x是运动员,A( x, y ) : x钦佩y (x )( L( x ) (y )( J ( y ) A( x, y )))
R T F T F T F T F
T T T F T T T F
T T T F T T T T
4
第一章 命题逻辑
P19(8)化简以下各式。
a) (( A B)
(B A)) C
( A B)) C
原式 (( A B)
T C C
b) A (A ( B B))
P130(1) 4个元素的集合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划分?
1 2 2 4 1 C4 C4 C4 / 2 C4 1 4 6 3 1 15
18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
P145 ( 1 )设集合为 {3,5,15},{1,2,3,6,12},{3,9,27,54} 。其上面的 偏序关系为整除,画出这些集合的偏序关系图,并指出哪些是 全序关系。
(x )(O( x ) C ( x ) L( x )) i)没有一位女同志既是国家选手又是家庭妇女 (W ( x ), H ( x )); W ( x ) : x是女同志,H ( x ) : x是家庭妇女 (x )(W ( x ) C ( x ) H ( x ))
或 (x )(W ( x ) (C ( x ) H ( x )))
8 9 10
A B F B F A B C BC
C F D E D E
1 T , I 1 T , I 3 T , I 3 T , I
P
2 6 T , I
4 7 T , I
P
5 9 T , I
ຫໍສະໝຸດ Baidu
15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
P105(3)证明:d )( A B ) C ( A C ) ( B C ) e )( A B ) C ( A C ) ( B C ) 证:d ) x , y ( A B ) C x ( A B ) y C ( x A x B) y C ( x A y C x B) ( x A y C y C ) (x A yC) (x B yC) ( x A y C ) ( x B x C ) x , y A C x , y B C x , y ( A C ) ( B C ) ( A B) C ( A C ) (B C ) e )( A B ) C [( A B ) ( B A)] C [( A B ) C ] [( B A) C ] [( A C ) ( B C )] [( B C ) ( A C )] ( A C ) (B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