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5《挑山工》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5《挑山工》教案一. 教材分析《挑山工》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挑山工登山的艰辛和坚强意志,通过作者与挑山工的对话,展现了挑山工面对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节课是第7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旨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挑山工的精神品质,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但是,对于课文中所描绘的挑山工的生活,他们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通过课文学习到的精神品质,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提炼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挑山工的艰辛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挑山工面对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挑山工的艰辛生活,体会他们的坚强意志。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精神品质,并加以引导。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挑山工的艰辛;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挑山工的敬意;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提炼精神品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3.生字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挑山工的生活,引出本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挑山工的精神品质,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挑山工》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挑山工》教案一. 教材分析《挑山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挑山工攀登泰山的艰辛过程,展现了挑山工们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课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生动描绘了挑山工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情景,使读者深受感动。
这篇课文既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好材料,又能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课文中所描绘的挑山工的精神内涵,以及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可能对“挑山工”这一职业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相关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挑山工的艰辛生活和泰山的历史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挑山工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如“挑山工、攀登、艰辛”等,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上交流讨论。
2.课文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挑山工的生活场景,以及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的体悟: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挑山工的精神品质,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启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泰山之中,感受挑山工的艰辛生活。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挑山工的精神品质,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启示。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
2.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跟读、模仿。
3.准备泰山的历史文化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挑山工》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挑山工》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挑山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2)掌握用心感受生活的态度;(3)掌握写作时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对人文情感的感知和理解;(2)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挑山工的辛苦和艰辛;(2)增强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3)培养学生的发现美的眼光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熟词的意思,了解挑山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体味用心感受生活的态度;难点:掌握写作时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发现美的眼光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因材施教,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又要让他们做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四、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讲解内容的整理;(2)课文PPT、挑山工的图片等教学工具;(3)学生课本、笔记本和写作用品等;(4)小组讨论的分组名单、评分卡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认识作者1.(出示课件1)同学们,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攀登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
(板书:挑山工)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2)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
青年时代师从北京画院画师惠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
曾在天津书画社专事摹古。
后重拾丹青,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
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雕花烟斗》《刷子李》等。
设计意图:观察图片,能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很快投入课文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生词,扫除字词障碍。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挑山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挑山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2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挑山工》及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
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组词。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挑山工》是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是一篇传统课文。
课文讲的是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导入(5分钟)1. 通过观看图片和简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挑山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们的工作有什么困难吗?二、讲授(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挑山工》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听、说、读、写的要求。
3. 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由讨论挑山工的工作内容和困难,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挑山工的艰辛和困难,并分析挑山工心态的转变。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表演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由发挥,编写一段情节类似的小故事。
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其他事例,创作一个关于勇敢、坚韧、团结的故事。
3.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交流彼此的故事。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学生发表对本课学习的感受和体会,分享与他人的交流心得。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从而使学生对挑山工的工作和困难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编写故事来深入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品质。
整堂课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在运用中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5《挑山工》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5《挑山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领会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识字、句子、阅读和表演,培养学生双手工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学会读通课文《挑山工》;2.理解故事情节,抓住中心。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反映出的感情;2.分析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1.课件:《挑山工》教学课件;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学生课本、课外辅导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等方式引入《挑山工》中的主要情节,在学生心中勾勒出一个蓝天、白云、村庄、山岗的生动形象。
2. 朗读课文老师帮助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文章中的主要情节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4. 角色扮演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挑山工》中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更好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
5. 总结讨论在角色扮演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故事中的中心思想和主要道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挑山工》;2.概括文章,写一篇小结,包括故事经过和主要道德。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挑山工》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是本节课《挑山工》的教案,通过细致的教学安排和合理的教学过程,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道理,培养他们的品质和能力。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挑山工》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
《挑山工》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挑山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勤俭节约意识。
2.能熟练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
3.能通过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认真听、认真思考,掌握课文中人物、事件、环境等的描绘,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感受。
2.能准确理解和使用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重点词语。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深入探究课文中有关人物的性格特征、感情变化以及事件发展的内在逻辑。
2.如何通过阅读理解与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领导意识。
2.课件演示教学法:将照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对课文中的人物、环境、事件等进行图形化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讲解与合作式探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讲解,让学生探究课文中的内容,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教师将课文复制给学生,并准备教学课件和其他相关资料。
2.提前准备好课堂小组活动所需的道具,并整理好学生的座位和课堂环境。
3.提前了解学生本课程前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背景,为教学听课做准备。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仔细看看课本插图,图中人物在做什么?他就是挑山工,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吧!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挑山工,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观察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1)教师播放范读,感悟句子的魅力。
(2)教师提出要求:先借助拼音读一读课后生字,然后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挑山工教案与教学反思
25* 挑山工
教学过程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
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
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
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 挑山工教案与反思
25* 挑山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5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挑、曲”。
做到正确识音、辨形、释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件、作者认识的发展和感情的变化。
2.指导学生从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事不应该干干停停、三心二意,而应该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扎扎实实做下去,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5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挑、曲”。
做到正确识音、辨形、释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从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
2.深刻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从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泰山呢?泰山作为我国五岳之一是那么雄伟和巍峨,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去游玩,那么泰山上的物资是怎么运送上去的呢?就是靠挑山工们一次又一次用扁担和自己的双肩担上去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挑山工的世界,一起感受挑山工的工作,体会挑山工说的话,感知其中蕴含着的深刻含义!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杖、敞”。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多音字。
挑曲 (2)重点词语释义。
曲折:①弯曲。
②事情发展、故事情节复杂,变化多。
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
意味深长: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明确: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专心登山,脚步踏实,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按照事件的发展、作者认识的发展和感情的变化写的。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5《挑山工》优质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5《挑山工》优质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挑山工》是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挑山工攀登泰山的艰辛过程,展示了挑山工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课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线索,描述了挑山工们肩挑重物,攀登陡峭山路的场景,并通过对比作者自己的感受,强调了挑山工们勇敢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自然景观和人物精神品质的课文。
他们对于描写景色和人物情感的词语和句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课文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挑山工的精神风貌,并激发他们对于勇敢面对困难的敬佩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它们的书写和运用。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挑山工的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挑山工的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受到挑山工勇敢面对困难的启发,培养自己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坚韧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它们的书写和运用。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挑山工的精神风貌。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挑山工的精神风貌,并激发他们对于勇敢面对困难的敬佩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朗读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挑山工的精神风貌。
2.讨论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挑山工精神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泰山和挑山工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4.写作练习法:通过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句型,表达对挑山工精神的敬佩之情。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5《挑山工》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5《挑山工》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挑山工》是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挑山工努力攀登泰山的故事,通过挑山工的坚韧不拔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和勇气,勇于面对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但对于一些深刻的道理和寓意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文章的能力,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挑山工的坚韧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目标。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挑山工的坚韧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理解挑山工的坚韧精神,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重点。
2.相关图片或视频:用于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泰山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课文《挑山工》。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课件或黑板,让学生跟随课文内容一起朗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挑山工的形象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5课《挑山工》-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挑山工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挑山工的日常工作,体验他们的艰辛。
-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教师可挑选一段课文,现场示范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改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修辞的魅力,并尝试自己动手练习。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挑山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非常辛苦的工作?”比如帮忙搬家、参加学校的卫生大扫除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挑山工的辛勤与坚持。
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参与度很高,但我感觉时间上有些紧张,可能没有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和表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
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挑山工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时,有很多精彩的见解。但在分享环节,有些学生显得有些紧张,表达不够流畅。我意识到,除了课堂上的讨论,还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公开表达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挑山工的精神品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增强语言感知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挑山工》,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为写作奠定基础。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会品味文本,激发创作灵感。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挑山工》教案与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挑山工》教案与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5个生字,并能够找出描写挑山工外貌、语言、动作的相关语句,理解挑山工是如何登山的,从中感受到他们奋力攀登的精神。
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进行谈话导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挑山工,以及在泰山上肩挑货物是如何登山的。
通过展示挑山工登山的画面,让学生练朗读相关句子,并思考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不比游客慢。
接下来,进行读书释疑环节,让学生找出作者对挑山工的描写。
通过波浪线标注描写相遇地点的语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描述。
在第一次相遇时,作者着重描写了挑山工的外貌特点,强调他又矮又黑。
在第二次相遇时,作者描述了挑山工的肌肉健美,使他更加形象。
在第三次相遇时,作者感到惊异,但学生可以用“惊诧”、“惊奇”等词语替换。
最后,学生练朗读作者和挑山工的对话,理解挑山工登山的艰辛,以及他们没有近道,每天都要肩挑重物登上泰山。
通过阅读相关语句,学生能够了解到这是一项漫长而艰苦的工作。
老师考验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他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达挑山工与游人的不同之处。
学生1认为XXX在登山时不会东张西望,因此节约了时间,而学生2认为挑山工心中有目标,所以会一直向前走而不停歇。
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感受挑山工努力向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通过找出描写挑山工语言、动作的相关语句来了解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在深化明理,感悟人生的部分中,学生们一起读了作家XXX的《泰山一游》,并讨论了作者想要展现的是挑山工的哪种精神。
学生们认为这种精神是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以及明确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地向前的精神。
通过从事悟理的方式,学生们从中受到了启发,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踏踏实实,坚持到底,这样人生才会美好、充实而有意义。
最后,教师希望每个人都能珍藏一幅挑山工的图画,愿挑山工的精神能激励每一个能感受到它的人。
教学反思中,老师认为自己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时可以更加具体,同时在组织学生泛读时要注意控制情感表达的程度,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研究。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5《挑山工》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25*挑山工【教材分析】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
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专心登山,脚步踏实,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开展的顺序来写。
首先写“我”登山时看见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写“我”与一位挑山工交谈,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后写下山后请人画了一幅登山画,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励自己不断向前。
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提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坚持不懈地往前走的,就能到达目的一种精神。
【学情分析】课文是篇当代散文,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对写人的文章的学习并不陌生。
学生大多没有到过泰山,对挑山工这种职业的了解更是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
从这一点上看,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 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导入,情境对话1. 借图导入,初识挑山工。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1) 观察人。
请仔细看图,并说说你对挑山工的认识。
(2) 观察山道。
看看图上的这条山道,你想到了什么?(3) 描述挑山工。
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列图中挑山工的样子吗?2. 板书课题。
3. 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冯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铺花的歧路》《斗寒图》《雕花烟斗》《神灯》等。
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5挑山工 -部编版
25 *挑山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泰、杖、敞、拘、蕴”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泰山、竹杖、敞开、拘束、包蕴。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中说明的道理。
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与话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圈出生字词;老师查看学生预习作业,了解学情,准备教学用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1.利用谈话导入,展示一幅画,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这幅画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介绍挑山工。
3.利用多媒体出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用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提问:作者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设置疑问,预留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板书:挑山工二、求疑阅读,探究文章1.自读文章第一个自然段,思考:挑山工登山路线是怎样的? (折尺形路线)2.提问:什么是折尺形路线?指名读并观看一段有关挑山工的视频片段,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挑山工走的路线。
3.追问: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好处:会使扁担前面的东西不碰到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缺点:会使路程加长,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明白)4.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一个奇怪的现象: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板书: 一:(1、2)走折尺形路线,但却常常领先。
三、再次探究,理解课文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思考:作者与同一位挑山工有几次见面? 在哪里见的? 看见挑山工正在干什么?2.体会挑山工为“我”解答疑惑的过程。
四、研读问题,领悟哲理1.分析作者听完挑山工的话后的反应,让学生再次朗读挑山工说的话并与学生合作探讨挑山工话中蕴含的哲理。
2.教师总结。
哲理: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 挑山工教案与反思
25* 挑山工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挑山工》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泰山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挑山工”的事例。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从而悟出一个生活的哲理:做事不应该干干停停、三心二意,而应该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扎扎实实做下去,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
本课结构清晰,共7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3个部分。
第1、2自然段写挑山工工作的情景并由此提出疑问;第3~6自然段写“我”与挑山工的谈话,挑山工帮“我”解决疑问;第7自然段写“我”从挑山工富有哲理的话中受到启发,并画画以激励自己。
课文通过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挑山工工作的辛苦以及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比如,第1自然段中“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句子中的“搭”字表现了挑山工轻松、随意、自在的状态,“光溜溜”说明扁担经常使用,被磨光滑了,表现出挑山工们工作的辛苦;第5自然段中挑山工的话“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等语句,表现出了挑山工们的踏踏实实和坚持不懈。
文中的插图是一名皮肤黝黑的挑山工背着沉重的担子往十分狭长的阶梯上前行的画面,他不畏艰苦、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高大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认读等方法认识“泰、杖”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曲折、饱览”等词语,读准多音字“挑”“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通过挑山工的事例得到感情的升华的。
3.找出文章中对挑山工进行外貌描写的相关语句,从中感受挑山工工作的艰苦,体会他们坚持不懈和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感悟其中的坚持不懈和踏踏实实。
教学策略1.生字教学本课生字可以和多音字可让学生预习时自主学习,检查学习情况时集中予以指导。
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3篇)
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反思1一、教材分析课文写了我登泰山的时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为什么他们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作者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攀登,征服一个个困难,定能达到胜利的顶峰。
二、设计理念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学习语文的激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白“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悟生活真谛。
四、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2、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游人为衬托,揣摩挑山工的语言,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初步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挑山工》这篇课文,同学们都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其实这也是作者心中觉得奇怪的地方,那么这个问题挑山工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说的那番话。
2、出示挑山工说的话:“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
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
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并读一读。
3、从挑山工的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预设一:游人是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预设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往前走的的精神。
(课文哪个词语写出了挑山工坚持不懈往前走呢?)4、板书:一个劲儿5、“一个劲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不是漫无目的,脚踏实地)你有没有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或者一个劲儿做事情的时候?6、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说。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挑山工》故事情节,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2. 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教学内容安排•导入:通过图片或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劳动价值的思考;•学习篇章:逐段分析《挑山工》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心;•词语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与短语;•反思与感悟: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并表达自己的理解。
4.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表演5.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展示一幅描绘劳动者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劳动的看法;•第二步:学习篇章–分段朗读《挑山工》,并问学生对每个片段有何理解;•第三步:词语解释–解释生字和短语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第四步:反思与感悟–让学生围绕劳动的意义进行讨论,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二、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启发式教学是本次课的亮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采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氛围。
2.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词语解释环节存在理解不清楚的情况,需要加强词语讲解的深度和细致度;•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表达感悟和思考,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3. 改进措施•提前设计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增加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增加表演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挑山工》的故事情节。
4. 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对《挑山工》的故事有了深入的认识,对劳动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思考劳动的意义,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感谢之情。
以上是本次《挑山工》优质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挑山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能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默读课文,感受挑山工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联系上下文,感受挑山工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感受挑山工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岳泰山吗?课件出示泰山的图片。
2.泰山以它奇特的景象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而作者来到泰山,让他难以忘怀的不是壮丽的景色,而是一位挑山工,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家冯骥才先生一起到泰山去了解挑山工。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欣赏泰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继续学习课文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明白大意。
1.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和同桌讨论。
(2)在每一个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2.交流自学效果。
(1)出示会认字。
泰、杖、敞、拘、蕴。
指名读一读,集体正音。
重点指导朗读:“杖、敞”是翘舌音。
(2)小组讨论,你用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几个字?
预设:
生1:“杖、拘”是形声字,只要知道声旁和形旁就很容记住它们。
生2:我喜欢用组词的方法记忆生字,比如:泰山、手杖、敞开、拘束、蕴含。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心理、认知和经验出发,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的读音,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三、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也可以默读,注意默读时要做到:不动嘴,不指读。
既然是默默地读,就不能动嘴出声,也不能用手指着读,这两条是默读的基本要求。
2.师:通过读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挑山工吗?(肩挑重物上山的人)
3.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泰山是一座怎样的山?谁知道?(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预设:
生1:泰山是五岳之首,很雄伟。
生2:泰山有“十八盘”,很陡。
4.在这样雄伟而陡峭的山路上,行走都很难,更别说肩挑重物往上攀登了,可想而知会更难。
5.那么在泰山上做挑山工,他们要走什么样的路线?
课件出示书上描写折尺形路线的语句: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课件播放挑山工登山时的视频。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然后设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从挑山工和游人的行走路线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而挑山工的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看到这里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吗?作者对此也产生了疑问,让我们继续看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解开这个疑问。
路程长了,用的时间应该比游人多,是这样的吗?
(2)这就奇怪的是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走得比游人都快,这是为什么呢?用作者冯骥才的话说,这真是个不解之谜。
7.要想解开这个谜,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和那个挑山工有几次相遇,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那个挑山工外貌的描写。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对默读不到位的作单独指导。
(2)默读课文后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预设:
生1:作者和那个挑山工有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第三次是在五松亭。
生2:写第一次相遇时,作者对那个挑山工进行了外貌描写,突出了他又矮又黑的特点,描写也很形象。
师:对,作者紧紧抓住了那个挑山工又矮又黑的特点,看来描写人物外貌抓住典型特征很重要。
(3)山下相遇,作者和画友很快超过了那个挑山工,不知不觉来到了回马岭。
读一读作者此时对那个挑山工的描写。
同时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地上抽烟。
(4)随后作者和那个挑山工差不多同时起程,并很快把他甩在后面,直到看不到。
但是却在半山的五松亭看到他正在松树下整理挑子。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师:作者和那个挑山工第三次相遇是在五松亭,作者刚要歇歇脚,猛然发现有个人在那株姿态奇异的古松下整理挑子,那正是他。
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生:太吃惊了,觉得不可思议。
师:书上有一个词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
生:惊异。
师:你能不能给“惊异”换个词?
生:惊诧,惊奇,意外。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体会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典型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换词法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词语“惊异”的意思,体会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感悟课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8.师:在和那个挑山工的对话中,作者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让我们看看作者和那个挑山工的对话吧!
(1)课件出示对话。
我:“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挑山工:“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
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生多种形式练读对话)
(2)师生总结从中明白的道理:脚踏实地,一心向着目标奋力前行。
(3)指名说说你会怎样学习挑山工这种精神。
(自由发言)
9.师:挑山工这样肩挑重物,路线曲折地登上高而陡的泰山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吗?你是从哪里读到的?读出相关语句。
10.师:有一种能力叫概括,老师考考你们的概括能力,刚才你们了解到了挑山工与游人的不同,你们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你的理解吗?
生:因为挑山工不东看西看,所以登山时节约了很多时间。
生:因为心中有目标,所以挑山工不停歇地一直往前走。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方式练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 理解挑山工话语中的真正含义,明确挑山工速度不慢的真正原因:步步踏实,持续前行,一心向着目标奋力攀登。
通过训练学生运用关联词语,培养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为学生写作打下基础。
四、深化明理,感悟人生。
1.师:作家冯骥才泰山一游,深深地为挑山工的执着所感动,一起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师:作者仅仅想为我们展现一幅画吗?他最想让我们看到什么?
生1:看到挑山工的那种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去努力的精神。
生2:明确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地向前的精神。
3.师:由事悟理是本文写法上的特点,课文读到这儿,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