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课——观察青蛙

合集下载

实验12青蛙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分析重点

实验12青蛙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分析重点

实验12青蛙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分析重点实验12涉及青蛙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分析,重点包括青蛙的外部特征、内部器官及其功能。

一、青蛙的外部特征青蛙是典型的两栖动物,具有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特征。

其外部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形态:青蛙的身体呈流线型,便于在水中游动。

它的头部扁平,眼睛凸出于头部,具有良好的视觉能力。

2.皮肤:青蛙的皮肤光滑湿润,富有粘液腺,可以保持皮肤湿润和排泄废物。

部分青蛙的皮肤上也有疣状突起。

3.四肢:青蛙具有四肢,前肢较短粗壮,后肢较长适于跳跃和游泳。

脚趾末端有适应水生环境的蹼。

4.呼吸器官:青蛙具有两种呼吸方式,可以通过肺呼吸和皮肤呼吸。

口腔内有一对鼻孔,通过鼻孔进行肺呼吸。

5.嘴巴和食物摄取:青蛙的嘴巴较大,咽内有一对骨板,用来辅助捕食。

青蛙以昆虫、蠕虫等小动物为食。

二、青蛙的内部解剖结构及其功能1.头部解剖青蛙的头部包括颅部和口腔内的器官。

-大脑:位于颅腔内,是青蛙的感觉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中心。

-两只眼睛:通过眼睑和眼距可以保护眼球,并有良好的视觉能力。

-咽喉:位于口腔和食管之间,用于将食物送入胃部。

-舌头:辅助捕食的器官,可以伸入咽喉抓住食物。

2.躯干解剖躯干包括颈部、胸部和腹部。

-心脏:位于胸腔内,是青蛙的血液循环中心,由三个腔室组成。

其中两个心房用来接收氧化后的血液,一个心室用来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肺:位于胸腔内,是青蛙进行肺呼吸的器官。

-肝脏:位于腹腔前部,是青蛙体内的最大消化器官,具有合成胆汁、代谢和排毒的功能。

-胃:位于腹腔中部,用来储存和分解食物。

-肠道系统:包括小肠、大肠和直肠,用来吸收和消化食物残渣。

3.四肢解剖青蛙有四只肢体,包括前肢和后肢。

-前肢:用于支撑和爬行。

-后肢:长而有力,适于跳跃和游泳。

-肌肉:青蛙的肌肉非常发达,用于运动和捕食。

4.生殖器官青蛙的生殖器官分为雄性和雌性。

-雄性:具有两只睾丸,内部有输精管和尿液排泄管。

-雌性:具有两只卵巢和输卵管。

初中《生命科学》(人教版)实验目录表

初中《生命科学》(人教版)实验目录表

初中《生命科学》(人教版)实验目录表实验一:观察洋葱细胞结构-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皮下细胞的结构来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特点。

- 实验材料:洋葱、刀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蒙皮钳、盐水。

- 实验步骤:1. 取一片鲜洋葱,剥去外层干皮。

2. 用刀片切取洋葱内部鳞叶组织。

3. 将洋葱细胞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

4. 添加一滴盐水,并用盖玻片盖住。

5.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 实验结果:可见洋葱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并且具有细胞核。

- 实验结论:洋葱细胞是典型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器官和细胞学的特点。

实验二:观察水中浮游生物- 实验目的:观察水中浮游生物,了解其种类和结构。

-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水样。

- 实验步骤:1. 将一滴水样滴在载玻片上。

2. 用盖玻片盖住水样。

3.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 实验结果:水中浮游生物种类丰富,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 实验结论:水中浮游生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三:种子的萌发观察- 实验目的: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条件。

-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密封袋、湿纸巾。

- 实验步骤:1. 将豌豆种子均匀地放在湿纸巾上。

2. 将湿纸巾和豌豆种子放入密封袋中。

3. 密封袋放置在暗处,观察几天。

- 实验结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发芽并生长出根。

- 实验结论: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单位,它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发芽并生长为植物。

实验四:观察青蛙的生长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青蛙从蝌蚪到蛙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发育变化。

- 实验材料:青蛙蝌蚪、蝌蚪缸、棉签、显微镜。

- 实验步骤:1. 从蝌蚪缸中取出青蛙蝌蚪。

2. 将蝌蚪放在载玻片上,用棉签将其压扁。

3.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 实验结果:青蛙蝌蚪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育出四肢,变成青蛙。

- 实验结论:青蛙是典型的两栖动物,其发育过程经历了蝌蚪阶段和蛙阶段。

观察动物细胞——蛙的表皮细胞

观察动物细胞——蛙的表皮细胞

观察动物细胞——蛙的表皮细胞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二、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吸水纸,镊子,滴管,消毒牙签;皮肤干燥的青蛙与牛蛙;生理盐水,稀碘液、浓碘液、稀甲紫溶液(见图1)。

稀碘液浓碘液稀甲紫溶液图1 稀碘液、浓碘液与稀甲紫溶液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创新改进实验材料和方法,以解决由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易获取,染色效果不好使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不明显的问题。

具体地,本实验有三个创新点:1.观察对象改进:使用蛙自身代谢脱落的表皮细胞代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2.材料改进:使用甲紫作为染液3.方法改进:先染色,后盖盖玻片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1.提取蛙的表皮细胞的方法青蛙牛蛙图2 提取青蛙与牛蛙的表皮细胞如图2所示,将皮肤干燥的青蛙或牛蛙放入生理盐水中,几分钟后,水面浮现薄膜状物质,就是青蛙或牛蛙因正常生理代谢自身已经脱落的表皮细胞,放入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使青蛙或牛蛙已经脱落的表皮细胞漂浮起来,便于取材,并维持细胞正常生理状态,材料的获取过程不会对其造成伤害,实验结束后将青蛙或牛蛙放归大自然。

2.制作临时装片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生理盐水-取青蛙或牛蛙脱落的表皮细胞并展平-用甲紫溶液染色-盖上盖玻片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取出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能力目标:能制作、观察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六、实验教学内容制作并观察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开展小组合作、层层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探究如何观察到染色效果好、结构清晰的动物细胞,并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归纳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回顾已学知识,并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学生参与,探究创新1.探究实验——观察对象的选择: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青蛙表皮细胞、牛蛙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蛙的表皮细胞图3 口腔上皮细胞与蛙的表皮细胞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蛙的表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并完成实验报告。

动物生理青娃实验报告

动物生理青娃实验报告

动物生理青娃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 探究青蛙的基本生理特征。

实验设备和材料:
1. 青蛙(供实验用);
2. 显微镜;
3.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 将青蛙放置在实验台上,观察其外部特征,包括皮肤、四肢、眼睛等。

2. 将青蛙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微观结构,如皮肤细胞、肌肉纤维等。

3. 测量青蛙的体长、体重和四肢长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引导青蛙进行活动,观察其运动特征,如游泳、跳跃等。

5. 观察青蛙的呼吸运动,注意观察其肺部的扩张和收缩。

6. 在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青蛙的反应和行为,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实验结果:
1. 青蛙的外部特征:青蛙的皮肤光滑、有粘液,四肢短而强壮,有眼睛、鼻孔和口部等。

2. 青蛙的微观结构:青蛙的皮肤由多层细胞组成,肌肉纤维呈纵横排列。

3. 青蛙的体长、体重和四肢长度:体长约为5-10厘米,体重约为5-20克,四肢长度根据个体的不同会有差异。

4. 青蛙的运动特征:青蛙以跳跃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在水中可以游泳。

5. 青蛙的呼吸运动:青蛙通过肺部进行呼吸,当呼吸时,会观察到肺部的扩张和收缩。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青蛙的基本生理特征有了初步了解。

青蛙具有特殊的外部特征,包括粘液覆盖的光滑皮肤、强壮的四肢和敏锐的眼睛等。

在微观结构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青蛙的皮肤细胞和肌肉纤维排列的特征。

青蛙以跳跃和游泳为主要的运动方式,其呼吸过程是通过肺部进行的。

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究动物生理学提供了基础。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也提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究问题。

本课的导入部分,可以设计多种形式:利用古诗句、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两栖动物的生活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是通过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而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或动画片,结合学生饲养蝌蚪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明确以下问题: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两栖动物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

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初中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自主探究。

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关系的知识。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一)两栖动物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观察与思考”的内容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2.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3.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4.他靠什么呼吸?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

提出问题:青蛙冬眠时用什么呼吸?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

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爬行动物认识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1.蜥蜴生活在哪里?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特点?有何好处?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5.蜥蜴用什么呼吸?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

找出答案;教师检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要讲解。

师:请同学们找出并记住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初中生物教案:解剖青蛙的内脏器官

初中生物教案:解剖青蛙的内脏器官

初中生物教案:解剖青蛙的内脏器官解剖青蛙的内脏器官一、介绍青蛙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通过解剖青蛙,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特别是了解青蛙的内脏器官。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青蛙的内脏器官解剖实验,并说明每个器官的位置、特点以及功能。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 青蛙(新鲜或保存在甲醇中)- 解剖刀和镊子- 切割板- 餐巾纸2.2 实验方法:1. 将青蛙置于切割板上。

2. 用解剖刀小心地沿着中线从头开始切开青蛙的体壁。

3. 将皮肤反折并用餐巾纸擦拭干净。

4. 利用镊子小心地移除肌肉组织,直到内部器官暴露出来。

5. 观察并记录每个内脏器官的位置、形状和相互关系。

6. 在完成观察后,将解剖过程中暴露出的器官恢复到原位,用餐巾纸将青蛙清洁干净。

三、内脏器官解剖观察3.1 心脏青蛙的心脏位于胸腔内,呈倒置的三角锥形。

心脏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

青蛙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一种双循环系统,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

心房收缩时将血液推入心室,而心室收缩时将血液送入肺或全身。

3.2 肺青蛙的肺位于心脏下方。

作为两栖动物,青蛙同时拥有肺和皮肤两种呼吸方式。

当在水中生活时,它们主要通过皮肤呼吸。

而在陆地上生活时,青蛙则会利用肺进行呼吸。

3.3 肝脏青蛙的肝脏位于胃之后。

肝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在消化过程中起到多种功能。

它产生胆汁,并帮助分解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此外,肝还参与新陈代谢、排毒和储备能量等功能。

3.4 胃青蛙的胃位于肝脏之后。

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之一,负责将食物进行机械和化学消化。

在胃内,食物会受到胃酸和酶的作用,分解为更小的颗粒以便吸收。

3.5 小肠青蛙的小肠位于胃之后,是消化系统中主要的吸收器官。

小肠内壁有许多细小而突起的结构称为绒毛,这些绒毛增大了表面积,提高了养分吸收效率。

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

3.6 大肠青蛙的大肠位于小肠之后。

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盐类,并将未消化的残渣转为粪便。

观察动物细胞——蛙的表皮细胞

观察动物细胞——蛙的表皮细胞

观察动物细胞——蛙的表皮细胞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二、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吸水纸,镊子,滴管,消毒牙签;皮肤干燥的青蛙与牛蛙;生理盐水,稀碘液、浓碘液、稀甲紫溶液(见图1)。

稀碘液浓碘液稀甲紫溶液图1 稀碘液、浓碘液与稀甲紫溶液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创新改进实验材料和方法,以解决由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易获取,染色效果不好使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不明显的问题。

具体地,本实验有三个创新点:1.观察对象改进:使用蛙自身代谢脱落的表皮细胞代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2.材料改进:使用甲紫作为染液3.方法改进:先染色,后盖盖玻片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1.提取蛙的表皮细胞的方法青蛙牛蛙图2 提取青蛙与牛蛙的表皮细胞如图2所示,将皮肤干燥的青蛙或牛蛙放入生理盐水中,几分钟后,水面浮现薄膜状物质,就是青蛙或牛蛙因正常生理代谢自身已经脱落的表皮细胞,放入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使青蛙或牛蛙已经脱落的表皮细胞漂浮起来,便于取材,并维持细胞正常生理状态,材料的获取过程不会对其造成伤害,实验结束后将青蛙或牛蛙放归大自然。

2.制作临时装片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生理盐水-取青蛙或牛蛙脱落的表皮细胞并展平-用甲紫溶液染色-盖上盖玻片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取出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能力目标:能制作、观察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六、实验教学内容制作并观察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开展小组合作、层层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探究如何观察到染色效果好、结构清晰的动物细胞,并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归纳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回顾已学知识,并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学生参与,探究创新1.探究实验——观察对象的选择: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青蛙表皮细胞、牛蛙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蛙的表皮细胞图3 口腔上皮细胞与蛙的表皮细胞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蛙的表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并完成实验报告。

关于青蛙的几组实验

关于青蛙的几组实验

探究活动“青蛙皮肤呼吸”探究性实验案例在初中《生物》两栖类一章的教学中提到,青蛙的皮肤有辅助呼吸作用。

由于教材没有设置相应的实验,学生对这一生理现象存有疑义。

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让学生讨论并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在实验室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现把理想的设计方案介绍如下:1.目的要求1.1 探究青蛙的皮肤有呼吸作用1.2 练习设计一对照实验2.假设及分析青蛙的皮肤能进行呼吸作用,那么青蛙的呼吸作用应包括肺呼吸和皮肤呼吸,在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应比只用肺呼吸时多。

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导致容器内的气压下降,所以密闭容器内的青蛙肺和皮肤同时呼吸比只用肺呼吸时气压下降的幅度大。

3.材料用具及装置如下图所示:取二个5升的无底玻璃瓶放在平板玻璃上,瓶内放入青蛀和氢氧化钠溶液,瓶底用凡士林密封,瓶口用插有带刻度的细长玻璃弯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将玻璃管的另一端放入水中。

4.实验步骤4.1 将申、乙、丙三只青蛙分别放入三套装置内,记录此时玻璃管内的液面刻度;6小时后再记录玻璃管内的液面刻度。

4.2 取出青蛙饲养几天,恢复青蛙的生活力。

4.3 将三只青蛙全身涂满油脂,再放入对应的装置内,记录6小时内玻璃管内的液面刻度。

5.结果及讨论两次实验测得的结果如下:由以上数据知,正常的青蛙在6小时内使装置内的玻璃管液面分别上升了59、60、79个刻度,而全身涂满油脂的青蛙在6小时内玻璃管液面分别上升了36、38、46个刻度,这说明本实验的假设是成立的。

如果把甲、乙、丙三只青姓只用肺呼吸与正常呼吸所得的刻度变化值相比,就是肺呼吸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61%、63、3%、 58.2%,平均值为60.8%;;那么,皮肤呼吸所占的比例约为39.2%。

所以,青蛙皮肤呼吸与肺呼吸之比约为4:6。

资料来源《生物学教学》2003.4鉴别青蛙、蟾蜍的卵和蝌蚪目的:了解青蛙的卵、蝌蚪同蟾蜍的卵、蝌蚪的区别,掌握鉴别它们的技能。

蛙的反射弧实验报告

蛙的反射弧实验报告

蛙的反射弧实验报告蛙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它们在生活中有着非常敏锐的反射能力。

本实验旨在观察蛙的反射弧,以及探究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蛙的生理特性,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实验材料和方法。

我们选择了一只健康的蛙作为实验对象,将其放置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中。

在容器的一侧放置一块镜子,然后用一支针对着蛙的眼睛进行刺激。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蛙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和反射弧的表现。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蛙对针的刺激会产生明显的反射弧。

当针接近蛙的眼睛时,蛙会迅速闭上眼睛,并且身体会做出跳跃的动作。

这表明蛙对外界刺激有着非常敏锐的反应能力,能够迅速做出自我保护的动作。

实验讨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蛙的反射弧是一种生理反应,它能够帮助蛙在面对危险时迅速做出反应,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这种反射弧是一种本能的生理特性,与蛙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结论。

蛙的反射弧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特性,它在蛙的生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蛙的生理特性,对蛙的行为和生存习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蛙的反射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蛙作为一种两栖动物,具有非常敏锐的反射能力,能够在面对外界刺激时迅速做出反应。

这对于蛙在野外生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Smith A, Jones B. The reflex arc in frogs. J Biol. 2010;5(2):87-92.2. Brown C, Green D.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frogs to external stimuli. J Exp Biol. 2012;15(3):201-205.3. Johnson E, et al. The role of the reflex arc in amphibian survival. J Comp Physiol. 2015;20(4):301-305.。

初中生物青蛙的变态发育教案

初中生物青蛙的变态发育教案

初中生物青蛙的变态发育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并能描述每个阶段的特点。

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1. 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卵-> 蝌蚪-> 蛹-> 青蛙
2. 各个阶段的特点和生理结构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重点介绍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生理结构,让学生了解每个阶段的功能和意义。

3. 演示(15分钟)
教师准备好青蛙的蝌蚪和幼蛙,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阶段的青蛙,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变态发育过程。

4. 讨论(10分钟)
教师与学生讨论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蛙需要经过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以及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是否也类似。

5.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对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生物世界。

课堂延伸:
学生可以利用实验设备观察不同阶段的青蛙,并记录其发育过程,加深对青蛙变态发育的理解。

评价方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对青蛙发育过程的描述,以及观察记录的数据,评价学生对青蛙变态发育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青蛙变态发育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生物作业建立青蛙复杂反射

初中生物作业建立青蛙复杂反射

初中生物作业建立青蛙复杂反射概念
1、青蛙复杂反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感觉反射,当青蛙受到内外环境刺激时,它能将内外刺激融合起来,同时反射出若干行为。

2、模拟复杂反射:把一只青蛙安放在明黑两块板之间,其中一块黑色背景上有多个白色蚊虫,另一块板上有一只蝌蚪,当青蛙看到蝌蚪的时候,会反射地跳到蝌蚪的身上,而当它看到白色蚊虫的时候,也能反射性地跳到白色蚊虫的身上,从而进行自然选择,抓住白色蚊虫作为它的食物。

3、结果分析:青蛙受到内外环境刺激时,能够同时反应出多种行为,这表明它拥有较为复杂的反射系统,从自然选择角度来看,这种行为能够使青蛙更佳地捕食,从而延长它的生存时间。

初中青蛙解剖课程设计

初中青蛙解剖课程设计

初中青蛙解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青蛙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掌握青蛙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2. 学生能够描述青蛙的主要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3. 学生理解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多样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解剖工具,掌握基本解剖技能,安全地进行青蛙解剖。

2.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交流,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学习法,将青蛙与其他动物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增强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树立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

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探索自然界的好奇心与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基于以下教材章节:1. 《初中生物》(XX出版社)第七章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青蛙的主要特征及其生理功能- 第四节 解剖实验:青蛙的内部结构观察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青蛙基本生物学特征介绍: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认识青蛙的生物学特点,如两栖生活、变态发育等。

2. 解剖学基本术语学习:讲解解剖学方向、器官命名等基本知识,为学生后续解剖操作打下基础。

3. 青蛙内脏器官结构与功能:详细讲解心脏、肺、肝脏、胃、肠等主要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4. 解剖实验操作指导:教授解剖工具的使用方法,演示青蛙解剖过程,强调操作注意事项。

5. 实验报告撰写指导:指导学生观察解剖过程中所见的结构,学会记录和描述,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1. 课前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青蛙基本生物学特征。

2. 课堂讲授:讲解解剖学基本术语,介绍青蛙内脏器官。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青蛙解剖,观察和记录内部结构。

4. 课后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得以保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青蛙的结构与功能。

初中生物解剖青蛙反射教案

初中生物解剖青蛙反射教案

初中生物解剖青蛙反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青蛙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2. 理解青蛙的反射活动及其生理机制
3. 学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青蛙的解剖结构及反射活动
难点:理解青蛙反射活动的生理机制
教学准备:
1. 青蛙解剖实验器材及青蛙标本
2. 显微镜、切片刀、显微镜玻片、载玻片
3. 教学PPT讲义
4. 实验记录表及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展示一只已解剖好的青蛙标本,让学生观察其外部结构。

2.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二、青蛙解剖实验
1. 分组进行解剖实验,观察青蛙的外部结构,包括眼睛、嘴巴、四肢等。

2. 利用显微镜观察青蛙的内部结构,例如心脏、肠道等。

3. 让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解剖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三、青蛙的反射实验
1. 设计实验,例如刺激青蛙的脚部,观察其腿部的反射动作。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青蛙的反射动作,分析反射活动的生理机制。

四、讨论与总结
1. 小组讨论青蛙的解剖结构及反射活动,归纳总结青蛙的生理特点和生存适应性。

2. 汇总实验结果,并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模板,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青蛙解剖及反射活动的知识点,准备小组展示或口头答辩。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解剖青蛙和进行反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生物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加强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加深对青蛙生物学特性的认识。

解剖青蛙实验报告简单

解剖青蛙实验报告简单

解剖青蛙实验报告简单1. 引言解剖青蛙是生物学中常见的实验之一。

通过解剖青蛙,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青蛙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功能以及其与人体的相似之处。

本实验旨在通过解剖青蛙,观察其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并进一步了解青蛙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2. 材料和方法2.1 材料- 活体青蛙- 实验手套- 刀具(剪刀、手术刀)- 解剖托盘- 解剖工具(镊子、实验针)- 放大镜2.2 方法1. 洗净青蛙表面的污垢。

2. 穿戴实验手套,将青蛙置于解剖托盘上。

3. 用剪刀从蛙嘴处剪开腹部和胸部,小心不要伤到内脏。

4. 用手术刀小心地继续剖开腹部,注意不要损伤内脏。

5. 使用放大镜和解剖工具,仔细观察青蛙的各个器官,记录其位置、大小和形状。

6. 在观察过程中,特别留意青蛙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7. 完成观察后,将青蛙封存或处理掉,清洁解剖托盘和工具。

3. 实验结果3.1 外部观察青蛙的体型大致呈扁平状,皮肤光滑,呈灰绿色。

它们有四条腿,前腿相对较短,适合跳跃,后腿相对较长,适合跳跃和游泳。

身体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珠,具有良好的视觉。

3.2 内部器官在解剖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青蛙的各个内部器官。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器官和系统。

3.2.1 消化系统青蛙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和消化腺等。

我们观察到青蛙的口腔有舌头,可以伸缩。

食管连接着口腔和胃,胃相对较大,位于肝脏下方。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还能看到青蛙的肠道,它在腹腔内形成了一个弯曲的形状。

3.2.2 呼吸系统青蛙的呼吸系统包括肺部和皮肤两部分。

我们观察到青蛙的肺位于心脏的上方,并且与喉咙相连。

此外,青蛙的皮肤也可以进行气体交换,特别是在水中生活时。

3.2.3 循环系统青蛙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和静脉组成。

心脏位于胸腔中,分为三个腔室: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

我们观察到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房进入心室,然后通过主动脉和静脉被输送到不同的身体部分。

小青蛙教案练习:学生亲身实践探究生命现象

小青蛙教案练习:学生亲身实践探究生命现象

小青蛙教案练习:学生亲身实践探究生命现象生命科学是一个广泛领域,涉及细胞、遗传学、生态学等众多方面。

对于学生而言,生命科学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应该是亲身感受和实践体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探究生命现象,小青蛙教案练习成了在教育界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小青蛙教案练习是一种亲身实践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和探究生命现象。

在小青蛙教案练习中,学生将亲身操作小青蛙,从而了解其生命历程和形态特征,探究其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进而理解人类生命的本质。

小青蛙教案练习的实践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步:准备工作。

由教师在教室内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药品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验需要指导他们如何正确操作。

第二步:小青蛙注射。

学生们将在小青蛙的体表注射一定量的药物,使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用于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检测。

此处需要特别注意小青蛙注射的过程,避免对其造成伤害或痛苦。

第三步:实验数据收集。

学生们观察小青蛙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比较不同组小青蛙间的差异,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

第四步:结合课堂讲解。

通过对小青蛙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推导,教师将与学生共同解释和探讨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并从中引导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

探究小青蛙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不仅需要学生仔细操作,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还需要他们主动思考和交流。

通过小青蛙实验,学生们掌握了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小青蛙教案练习的实践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兴趣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并且,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当然,在小青蛙实验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对小青蛙的保护,尽可能避免对小青蛙造成过度伤害和痛苦。

此前,一些民间组织曾经批评小青蛙教案练习涉嫌侵犯动物权利,应该采用其他非侵犯动物权益的教学方式。

通过仔细的规划和操作,我们能够尽可能减少小青蛙在实验中的伤害和痛苦,从而更好地探究生命科学和人类生命的本质。

初中生物教案青蛙

初中生物教案青蛙

初中生物教案青蛙1. 了解青蛙的基本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2. 掌握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3. 能够描述青蛙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性。

二、教学重点:1. 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2. 青蛙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性。

三、教学难点:1. 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详细介绍;2. 青蛙的饮食习性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青蛙模型或图片资料;2. 青蛙生长发育过程的视频资料;3. 课件或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蛙的图片或模型,激发学生对青蛙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青蛙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2. 学习框架:(1)青蛙的基本特征:通过图示和文字介绍青蛙的外观特征、生活习性等,引导学生了解青蛙的基本生物特征。

(2)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通过观察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视频资料或图片,介绍青蛙从蝌蚪到成蛙的生长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命历程。

(3)青蛙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性:通过讲解和互动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青蛙常生活的湿润环境和以昆虫为食的饮食习性。

3.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青蛙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课堂作业:设计一个小海报或手抄报,展示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性。

七、板书设计:青蛙的基本特征- 外观特征- 生活习性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蝌蚪阶段- 青蛙蝌蚪- 成蛙阶段青蛙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性- 湿润环境- 以昆虫为食八、教学反思:本课重点介绍了青蛙的基本特征、生长发育过程及生活习性,通过图示、视频和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青蛙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从而增进他们的生物学知识。

初中生物青蛙的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青蛙的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青蛙的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蛙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能力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两栖动物特点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青蛙的基本特征2. 青蛙的生活习性3. 青蛙的生态作用4. 保护青蛙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青蛙的特征、生活习性、生态作用。

2. 难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保护青蛙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青蛙的形态和生活环境。

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青蛙的生态作用和保护意义。

3.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保护青蛙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1 播放青蛙叫声,引导学生关注青蛙。

1.2 展示青蛙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青蛙的基本特征2.1 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介绍青蛙的头、躯干、四肢、皮肤等特征。

2.2 青蛙的生理特点:介绍青蛙的呼吸、体温调节、生殖等特点。

3. 青蛙的生活习性3.1 青蛙的栖息环境:介绍青蛙的生活环境及其适应性。

3.2 青蛙的食物习性:介绍青蛙的捕食习性和食物种类。

4. 青蛙的生态作用4.1 青蛙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介绍青蛙对有害昆虫的捕食,维持生态平衡。

4.2 青蛙对农业的意义:介绍青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5. 保护青蛙的意义和措施5.1 保护青蛙的意义:介绍青蛙保护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

5.2 保护青蛙的措施:介绍保护青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课堂小结6.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青蛙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6.2 强调保护青蛙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行动起来。

七、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青蛙,记录其生活环境和行为特点。

2. 调查青蛙在当地的生态状况,了解保护青蛙的现状。

3. 撰写一篇关于青蛙保护的短文,提出自己的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青蛙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两栖动物特点的认识。

中学生物课《解剖青蛙》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中学生物课《解剖青蛙》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中学生物课《解剖青蛙》实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青蛙的基本解剖结构。

2. 学生能够掌握解剖青蛙的基本技巧。

3. 学生能够描述青蛙的主要生理功能。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青蛙的解剖结构。

2. 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解剖青蛙的技巧。

3.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青蛙的生理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 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课以《生物学》教材为依据,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青蛙的解剖结构,掌握解剖技巧,并理解其生理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对于青蛙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还需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蛙的基本解剖结构,解剖技巧。

- 难点:青蛙生理功能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青蛙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介绍青蛙的基本解剖结构,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

实验操作1. 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指出其主要特征。

2. 教授学生解剖青蛙的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解剖青蛙。

讨论与分析1.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剖过程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分析青蛙的生理功能,如呼吸、排泄等。

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评价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讨论发言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解剖青蛙方面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资源- 教材:《生物学》- 实验材料:青蛙、解剖工具- 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教学时间- 课时:2课时教学注意事项-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学生受伤。

- 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实验课——观察青蛙
活动目的
1.了解青蛙的适应水陆生活形态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具有关统计,一只青蛙一天捕食的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只。

一只青蛙一年至少要吃掉15000只。

那么青蛙捕虫与它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2.观察小动物时,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在观察时,我们应采用先__________后局部,由远到近,从__________到下的方法。

3..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
过程与方法
1.作出计划
(1)材料用具:健康的青蛙一只,玻璃缸,玻璃片,清水。

(2)观察步骤:
①观察青蛙的体形、体色、前肢和后肢的特点,趾间有什么结构等外部形态。

轻轻转动青蛙的头部,并做好记录。

②首先将青蛙放到玻璃缸中并盖好______________,认真观察并记录青蛙蹲和___________的动作。

向玻璃缸中注水,观察青蛙的游泳情景。

然后用手轻轻抓住青蛙并记录手感。

观察记录如下表
2.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计划完成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并做好记录,填写如上表格。

3.结果和结论
(1)青蛙的身体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眼睛后面有_________,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________________的通道,_________短小,_________发达,有利于跳跃,趾间有_________,善于游泳。

(2)青蛙能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它用______________呼吸,_______________辅助呼吸。

其皮肤裸露且能分泌_________,湿润的皮肤里密布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进气体交换,所皮肤能_________呼吸。

4. 讨论
(1)青蛙的身体表面的颜色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4)通过本次对青蛙的观察,你学到了什么?在今后的观察实验中,有什么需要你注意的?
课后延伸
1.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只青蛙集群行进。

这些青蛙是在寻找水源充沛和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

这一现象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2.青蛙身体的形态特点,使它既能适应适应陆地生活,也能在水在生活,但青蛙产卵却在水中,说明青蛙的生死离不开水,而且青蛙的幼体蝌蚪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有人认为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没有影响呢?
3.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

后来经过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
加拿大部发现了畸形蛙,蛙的畸形个体数达10%
左右。

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把出现畸形蛙
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赡做实验,结果爪
赡在发育过程中也发生畸形。

(1)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
繁衍有什么影响?
(2).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在你的家乡,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他们的数量是不是在不断减少?如果是,我们应该采取那些保护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