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立春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立春习俗

【篇一:各节气风俗】

1,元旦,吃饺子。

2,大寒北方吃饺子“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

米饭驱寒是

传统习俗。

3,立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咬春的吃春盘、春饼、

春卷、咬萝卜习俗等。下面小编就为您推荐15款有特色的春饼、春卷菜谱,希望您吃出吉祥,既饱了口福,也得了祝福,十全十美。

4,春节春卷,饺子蒸年糕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吃年糕以

祝愿生活“年年高”。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

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

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有四个:一是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

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

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

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

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三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

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5,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北方人要吃

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

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

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

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

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6,二月二,吃猪蹄、头肉。

7,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

害虫别离。在山东的一些

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

死了害虫。

8,春分,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春分得吃驴打滚,以求避邪祈福。

驴打滚又叫豆面糕,豆面

糕毫无疑问,以黄豆面为主要原料。

9,清明,清明吃鸡蛋,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每到该日,此俗绝不可少。

10,端午节,清早要出门去郊外,野地或公园等地方散步,叫做“踏青”。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

窗户上。纸葫芦原先是个人家自己做的,现在大多是买的。有的人

家还会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芦挂在一起有扫除百病的含义。采

回来的艾草(蒿子)放在水里用来洗脸。小孩子的手脚腕上带“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的细线拧在一起的。脖子上带着香包,花花绿绿各色式样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茶叶蛋或用艾

蒿煮鸡蛋。

11,夏至、冬至,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亦或冬至

饺子夏至面。

12,头伏、二伏,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

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13,立秋,在我们东北,家里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我们习惯叫“抢秋膘”。

14,中秋节,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

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

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中秋节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吃月饼,这才有节

日的气氛,节日的味道!

15,重阳节,饮菊花酒、吃羊肉面、吃花糕是重阳节的三大饮食习俗。

16,立冬,北吃饺子南吃鸭,一般的习俗。

17,冬至,冬至又称为冬节,南北方的习俗不一,北方通常吃馄饨

和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篇二:东北味道之一——酸菜】

今天我们应该珍惜的不是酸菜那熟悉的味道,而是与父母围在酸菜

缸前渍酸菜、捞酸菜的浓浓亲情。

院子里的大爷大妈们又开始搬运冬菜了,每年这个时节,这是他们

必做的功课。那些跟随了多年,搬多少次家也不肯丢掉的酸菜缸和

压缸石又一次派上用场,每家每户几百斤大白菜将在其中转化成美味,可供一家老小吃上一冬。。

酸菜是东北人的冬季当家菜。

过去,不管家里什么出身,有钱没钱,酸菜缸都是少不了的。张作

霖的大帅府当年就有七八口大酸菜缸,可一家人还是吃得舔嘴巴舌。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文革临终前,最想吃的居然还是家乡的酸菜。

关于酸菜的制作,清代文人徐宗亮在《黑龙江纪略》里有这样的描述:“至秋末则惟黄芽白一种, 土人以盐水浸之, 贮翁中留供冬春之需, 谓之酸菜, 调羹颇佳。”其实,东北人把制作酸菜的过程称为“渍(ji)

酸菜”这个“渍”的发音很有东北话的特点:动作形象、表现力强。因

为制作酸菜的时候,为了保证发酵顺利,通常要把白菜用热水烫一下,然后迅速“激”以凉水后再入缸。如果听谁吵吵“腌酸菜”,那他

要么不是地道的东北人,要么腌的不是东北酸菜。

在中国,提到酸菜,大约分几路风格:除了以东北和华北北部为代

表的这种大缸酸白菜,还有南方和四川的酸荠菜,著名的川菜酸菜鱼,就是用这种酸菜制作的。至于四川泡菜和朝鲜泡菜,也可归于

酸菜一例,但现在更像是佐餐小菜而非席上大菜。发酵腌制,是先

民保存蔬菜的一种传统手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称为“菹”,《诗经》既有“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句子。但是,现代意义上的酸菜的出现,应该只是清朝以后的事。白菜原产

中国,在先秦时期,那些类似今天小白菜的蔬菜被统称为葑,虽有

栽种但并不受重视。大约在东汉时演化为品质不错的菘,才开始成

为百姓欢迎的蔬菜,到宋元朝时民间开始称其为“白菜”。但这种菜

只在长江下游太湖地区长得好,尤以扬州出产为上佳。引种到北方

就变得“色香味尽去”颇有点“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意思。

明代以前的白菜与现在的抱心大白菜不同,多是散叶菜。大白菜

(结球白菜)的大量种植推广则是从明代的浙江地区开始,并逐步

向北方传播。到清代康乾盛世时,在中国北方,大白菜已经取代了

散叶白菜,且产量超过南方。华北、山东出产的大白菜品质出众,

并开始沿京杭大运河销往江浙以至华南。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

中说:“大概是物以希(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

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这其中,菜叶淡黄、有“北笋”之称的黄芽白,成为制作酸菜的上好食材。

可见,大白菜原非东北所产,我们现在吃到的东北酸菜,大体应该

是清季以来,由山东、河北闯关东的民众带到关外的技艺,或者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