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传》: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路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遥传》: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路数
作者解读了梁向阳教授的《路遥传》,认为此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语文学习和文学研究的路数。一是写作的角度比较新奇;二是《路遥传》没有把路遥神话;三是《路遥传》再次告诉我们倔犟的路遥最终是以文学的业绩得到了文坛和社会的公认;四是从《路遥传》里我们可以看到,作家路遥的生活很困窘,但是精神永远保持着高贵,路遥的作品是“污泥里生长出来的莲花”。
标签:《路遥传》;语文学习;文学研究路数
《路遥传》是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梁向阳教授撰写的最新力作。作者在文学传播和学术研究结合部用力,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深刻而厚重的路遥,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学习和研究路数。
笔者读了《路遥传》,很长时间说不出话。震撼、敬佩的心情无以言表。书名叫《路遥传》,鲜明地呈现出了作者自己的学术观,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语文学习和文学研究的路数。下面笔者就将对这些文学研究路数进行阐述。
一、写作的角度比较新奇
路遥本身就是中国文坛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民众自发的而不是人造的、持续不断的路遥文学热使得路遥已经成为中国文坛深海里不折不扣的“航母”。要破解这个”巨无霸”,需要一定的文学体量。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梁向阳既是全国著名散文作家,又是陕西学院派实力批评家。从这个意义上讲,《路遥传》写作实际上是强强结合,力上加力。而且,梁向阳教授没有从传统学理层面进行生硬刻板地解析路遥,而是通过发挥自己散文写作和学术评论两个领域的专长,学术与传播并行,为我们重现和还原了一个深刻厚重、可爱可敬的路遥。这种研究极富个性和开拓性,同时,更是极具有典范和推广意义的。我们说,真正的有价值的文学研究不仅在于阐释,更在于再造。梁向阳教授的《路遥传》正是这样的。
二、《路遥传》没有把路遥神话
梁向阳教授用大量珍贵的详实的史料告诉我们,“文学导师”路遥是人,不是神。路遥的成功除了具备雄厚的文学实力之外,更是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几个“贵人”“伯乐”,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如:原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副组长曹谷溪带领路遥走进了文学门槛;原延川县委书记申易和原延安大学校长申沛昌,力排众议让其上延安大学;原《陕西文艺》编辑董墨、王丕祥和贺抒玉等,将路遥推介到了省级文学平台上;还有,“李若冰在他心里,就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的精神教父”;另外,路遥文学的第一个金娃娃《惊心动魄的一幕》被《当代》刊发(后获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奖),路遥的名字开始响亮中国文坛。在路遥心目中,《当代》主编秦兆阳和柳青是他共同的文学教父;正是《人生》责任编辑王维玲先生《人生》续集的极力催促,才使得《平凡的世界》的产出成为可能。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编辑叶咏梅女士让《平凡的世界》通过电波传到了千家万户。
一个作家作品写得再好,天赋再高,如果没有伯乐发现,只能被生生埋没。路遥何其幸也!中国文学何其幸也!
三、倔犟的路遥最终是以文学的业绩得到了文坛和社会的公认
我们已经知道,“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路遥文学精神已经成为陕西乃至中国文坛重要的精神遗产,《路遥传》启发我们还应加上永不妥协的“硬汉子精神”,为作家争取到了应有的社会地位。那么路遥的文学魅力究竟何在?路遥的作品通俗易懂,读者读起来不费劲是它能广为流传的一个原因;此外,路遥诗意地处理了痛苦,放大了美和善,让读者通过小说故事感受到强大的正能量;再者,路遥深切地关注着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最终使他赢得了人民的喜爱。
四、路遥的作品是“污泥里生长出来的莲花”
从《路遥传》里我们可以看到,作家路遥的生活很困窘,但是精神永远保持着高贵。梁向阳教授写出了路遥的孤独、痛苦和精神上的煎熬,也给我们揭示了路遥文学世界的秘密。路遥出身底层,不甘屈服于命运,苦难伤害了他,最终却成就了他。可以说,没有路遥自己,就没有高家林;没有王天乐,就没有孙少平……“人可以被消灭,但永远不会被打败”“人生要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人可以忍受物质的困窘,但永远不能丢掉做人的尊严!”这种和海明威一样的“硬汉子”精神,支撑着路遥。
此外,作为蜚声全国的路遥研究专家,在《路遥传》里,梁向阳教授多次进行学术追寻,显示出一个学者应有的严谨治学态度和问题意识,从而使得这本人物传记多了学术品格。一是经过考证,梁向阳教授指出路遥确切地死于肝癌,病情的恶化与作家隐瞒早期肝病和讳疾忌医相关,平息了外界各种猜疑和争论;二是梁向阳教授告诉我们,路遥从事文学是在“文革”期间县革委会副主任被去掉之后,政治上无望不得已才选择了文学;三是梁向阳教授精警指出1981年第1期《延河》杂志“陕西青年作家专刊”对路遥作者简介部分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路遥七岁时被过继给伯父而不是叔父,路遥是1969年11月入党而不是专号上所说的1971年入党。四是通过读《路遙传》我们知道,《平凡的世界》小说的题目也是一波三折,从《走向大世界》,到《普通人的道路》,最后才定为《平凡的世界》。五是梁向阳教授指出,路遥和阎纲关于《人生》的通信发表后,“城乡交插地带”深入人心,成为研究路遥的一个关键词(《路遥传》P159)。另外,如同白描所说“要强的心性成全了路遥,也毁了路遥”(《路遥传》P240),梁向阳教授大胆判断:“倘若路遥有来世,在选择‘刘巧珍’还是‘黄亚萍’的问题上,还是会依然选择‘黄亚萍’,这是路遥的宿命”。
最后,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对路遥文学创作密码,梁向阳教授揭示了真谛:“路遥创作与一般作者相比,有质的不同,一般作者的创作,是先萌发灵感,再像滚雪球一样生发主题和故事框架,而路遥的创作是典型的意在笔先,先有明确的主题,后广泛搜罗资料,形成框架,捕获串联线索,激发创作灵感。这种倒置的创作方式,注定了他所赋予的使命感更为突出与沉重”。这个认识相当客观准确,为其他作家指明了写作路径。因此,倘若说《路遥传》还有什么美中不足的
话,笔者以为作为全国著名的路遥研究权威,梁向阳教授没有对路遥本人以及路遥文学的高度以及文化意义进行自己的界定,包括路遥文学对中国文坛、世界文坛的贡献和意义的分析等。此外,有的地方没有放开写,未满足读者丰富的心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