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课件)第一讲 中国经济史导论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税收制度
初税亩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实行的税收制度,按土地面积和产量征收一定 比例的税。
租庸调制
唐代实行的税收制度,以人丁为本,按年龄和性别征收不同数量 的谷物、布帛等实物税。
一条鞭法
明代实行的税收制度,将各种徭役和赋税合并为一条,按人丁或 田亩征收银两。
商业制度
市坊制
唐代以前实行的商业制度,城市中设有专门的商业区(市)和居民 区(坊),两者严格分开。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古代 中国出现了定期集市、草市等商 业场所。
古代中国通过陆路和海路与周边 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如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等。
04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革
Chapter
晚清时期经济变革
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 化的进程。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洋务运动的刺激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 始兴起,出现了一批近代民族工商业。
农村经济的变化
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农村经济逐渐破产,小农经济开始 解体,同时近代农业也开始出现。
民国时期经济变革
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如统一财政、整顿税务、改革 币制等,试图恢复和发展经济。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 业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 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05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Chapter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迅速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 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
这样,对观念的重视直接促进了观念史研究的兴起。 二、中国经济思想史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中国经济思想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它的 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中国经济思想史就是研究“中 国经济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经济科学。
(一)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有两种基本方法: 历史方法:根据时间顺序,按学派或思想家来逐个分析其
(四)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应注意的问题: 1、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特点: 中国经济思想史具有突出的跨学科特性,关涉经济、哲学、
历史,又及社会、文化诸领域,研究自古及今中国经济思 想和学说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 2、经济思想史与下述内容和问题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 密: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不过逻辑方法所关注的经济思想,只能是历史上实际发生 的经济思想的抽象概括,因此,逻辑方法按其内在要求, 应当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二)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首先,现实的中国经济思想是历史的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 对待传统经济思想要有科学的态度,可以为现实经济发展
对于商贸活动,古代称为“货殖”。孔子曾经说 他的学生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论语·先进》)。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 传》,为富商大贾写的传记。
在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因而 被称为“生财”。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墨子·七患》云:“生财密,用之节。”《礼记·大学》 云:“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 之者舒”。今天的词汇“生财有道”还保留着这个含义
(1)研究的基础则是进行文献和理论阐释的分析研究, 考察特定时代人们在怎样的状况下要研究解决的是哪些具 体经济问题,采用的是什么理论方法,怎样思考或研究经 济问题,得出的是何种论点或结论,重点研究在上述基础 上逐步蕴积而成的经济概念、范畴、学说、乃至理论和规 律,等等;

中国经济史课件

中国经济史课件
主导地位;第三阶段是自两税法到清朝的摊丁入亩,其特点是 以土地为税基的赋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这三个阶段的历史进
程与宗族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三种土地形态
的矛盾运动联系在一起。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手工业


一、中国传统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1、城镇民营手工业
▲二、中国传统社会城镇手工业的基本结构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结构的内部本质特征和外部表现特征;
一、概念的介绍

1、经济结构 所谓经济结构,在这里特指中国传统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中 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目的和相互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 中,社会再生产形成了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 为辅的经济结构。
传统农业开始在战国时期至隋统一中原前中国北方地区形成— —隋到元时期传统农业地域的扩展和在全国范围的初步形成—— 明清时期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发展和日趋完善
▲二、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土地占有关系 1、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土地关系变化的基本特征
总的来说土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此消彼长,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土地关系从所有权来看,分为官田和民田(包括地主土地 和自耕农土地)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这三种土地 所有制的变化此消彼长

一是重点不同。经济学的许多分支都是以现实经济为研
究对象,并且偏重于理论抽象。历史学的许多学科都是以人 类社会为研究对象,偏重于理论综合。经济史则只是研究历 史经济,并且偏重于历史经济发展过程本身的论述。

二是作用不同。经济学主要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历史学 主要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经济史学只限于历史经济某一 地区或某一领域。
3、曾延伟:《两汉社会经济发展史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傅筑夫:《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试论周初到鸦片战争时期中 国社会经济发展迟滞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1840—1894》,人民出版社。

中国经济史专题第一讲PPT共102页

中国经济史专题第一讲PPT共102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中国经济史专题第一讲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课堂中国现代经济史ppt课件

课堂中国现代经济史ppt课件

培养新式人才等。
洋务运动的影响
03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 以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受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 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
国有企业改革
通过放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方式,增强企业活力。
对外开放政策
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01
02
03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决定性作用,建立市场体 系和市场规则。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从直接管理经济向宏 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需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及成果展示
01020304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自主 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培育 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
制度创新
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 体制,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创新成果展示
织、面粉、卷烟等行业。
03
外资的涌入与影响
随着列强在华势力的扩张,外资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
响,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1 2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振兴经济,发起了国民 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 业。

最新中国社会经济史1ppt课件

最新中国社会经济史1ppt课件
网络资料:声音、图片和动态影象等等。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研究传统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食货》半月刊(1934-1937),“社会史专攻刊 物”,旨在聚合“正在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史”的力量。内容涉及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政策、经济思想及社会生活诸方面。
20世纪20年代末,陈翰笙主持社会科学研究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1932年办《中国近代经 济史研究集刊》。1934年北平社会调查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陶孟和、汤象龙、梁方 仲等继续社会经济史研究,保持了社会经济史传统。
荣孟源先生分为书报、文件、实物、口碑四类。书报分为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 史部以外的群籍。文件分我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实物分为生产工具、生活资 料、武器和刑具、货币、度量衡器、印信、建筑、墓葬和古迹、模型和雕塑、照相和绘画、 语言和文字、碑刻和砖瓦、纪念物。口碑分为回忆录、群众传说、调查记和文艺作品四类。 (荣孟源《史料和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厦门大学傅衣凌先生留学日本学习社会学,受经济学理论熏陶,形成具有个性的社会经济 史研究取向。
海洋社会经济史的新视角。1、海岸带开发史研究,包括临海地理、港湾、洋流、潮汐、 风候的认识和利用,荡地的农业与非农业开发,港口、港市的盛衰等等。2、岛屿带开发 史研究,包括岛屿的发现和利用,农业与非农业开发等等。3海洋国土开发史研究,包括 海洋捕捞、海水制盐、海洋交通、海洋气象、海底资源的了解和利用。4、海洋贸易史研 究,包括近海贸易和远洋贸易,国内贸易与海外贸易,海洋经济圈内相关国家或区域的贸 易互动,商品流通与管理等等。5、海洋移民史研究,包括中国境内的海路移民与海外移 民,海洋移民的回归或反馈等等。6、海洋社会组织变迁史研究,包括渔村社会、海商社 会、海盗社会、移民社会及海洋活动产生的各种血缘、地缘、业缘、神缘组织,海防、海 军、港务、海关等政府管理组织等等。7、海洋社区发展史研究,包括沿海地区、岛屿等 面向海洋发展的陆地社会经济变迁,“外向型”经济的成长,乡村的城市化等。8、海洋 科技史研究,包括渔具、渔法、造船与航海技术、海洋自然灾害防治、海水和海底资源开 发技术的演进等等。9、海洋政策演变史研究,包括国家和地方性的海洋政策、法令的制 定或废止,政策变动对海洋社会经济的影响等等。10、海洋思想文化史研究,包括海洋意 识、海权观念、移民思想、海洋性风俗信仰、海外知识等等。

《中国经济史》教学PPT11(2024)

《中国经济史》教学PPT11(2024)

2024/1/26
02
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
展。
03
辛亥革命后短暂春天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一
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
短暂的春天。
15
近代工业与交通通讯事业兴起
近代工业兴起
《中国经济史》教学PPT11
2024/1/26
1
目录
• 引言 • 古代中国经济概述 • 近代中国经济变革 • 现代中国经济腾飞 • 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讨 • 总结与展望
2024/1/26
2
2024/1/26
01
引言
3
课程目的与意义
01
02
03
04
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史的发展历 程和演变规律。
掌握中国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和 主要理论。
2024/1/26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市场 活力。
19
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参与
对外开放政策
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的对外开放战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
参与全球化进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积极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2024/1/26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培育壮大新动能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03
2024/1/26
02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 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 保护,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中国经济史考点解析-PPT课件

中国经济史考点解析-PPT课件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基本特点:以农业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 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4)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 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 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5)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6)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 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7)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8)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8)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 展的因素。
有夜市晓市和定时一聚的庙会明清商业区繁华27主要的商业城市先秦商业城市开始兴起秦代汉代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形成六朝唐代长安洛阳广陵即后来扬州当时号称雄寈冝天下汴京开封明清苏州十万烟火财寈甲于天下商帮出现的原因
中国经济史考点解析
宁海中学 杜娟
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 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 经济的基本特点。

【2019年南京第三次模拟考试】《吕氏春秋· 上 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 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 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 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 能力 D.劳动力短缺 【解析】C 小农经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人们终 生劳动,才能勉强维持保暖。

中国经济史: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中国经济史: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近代西方史学受兰克(1795-1856)实 证主义史学影响深重,尽管19世纪后 期经济理论的发展促成了经济史学科 的形成,但直到二战之前,经济理论 对经济史研究的影响仍很有限。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二战后,西方史学界发生革命性变化,实 证主义受到批判,历史主义几乎被打倒, 社会科学方法用于史学,叙述的史学变成 分析的史学。同时,西方经济学也发生革 命性变化,宏观经济学兴起,增长理论成 为研究重点,结构主义代替线性发展,模 型法凌驾于因素分析。
■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在经济发展过 程中,收入分配差别变动的长期趋势是先 扩大,再缩小,即长期变动轨迹呈倒“U” 型
■ 威廉姆森的倒“U”理论:区域经济增长 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 诺斯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新制度经济 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经济史是社会制度史的一部分,是研究一 个社会以往(或历史上的)经济方面的社 会制度。在方法上,经济史的特点主要着 眼于量的研究,因此经济史应是最精确的 历史。

——John H.Clapham,19世纪30年代
初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位经济史教授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J.U.Nef认为经济史不应当只是经济的历史, 而应当研究历史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historical interrelationships),不 同历史现象(时期、体制、制度)之间的 相互关系,甚至于探索历史的主旨(中心 意义),即essence of history。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南开经济研究所(何廉) ■ 1932年北平社会调查所(《中国近代/(社会)

中国经济史专题第一讲

中国经济史专题第一讲

第一讲:序论 • 文献资料方面,傅筑夫、王毓瑚收集各种古籍中 的经济史资料,陆续出版。 • 其他断代经济史资料有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 资料选编》上中下三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年)、 • 王永兴《隋唐五代经济史料》(中华书局1987 年); • 专题史资料有彭雨新《清代土地开垦史资料》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 主要的农书都已整理校释出版。历代食货志均有 整理校释者,其中以梁太济等的《宋史食货志补 正》(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最为精审。
第一讲:序论
• 此外,许多学者分别把历史地理学、环境生态学、 历史人口学、考古学、民族学等与经济史研究结 合起来,形成一股多学科交叉融汇及其理论方法 相互渗透的潮流。亦பைடு நூலகம்亦合,并行不悖。
• 十七年中国古代史经济研究的评价 :
• (1949-1966)


一方面,成就不能低估,若干重大问题的讨论促进了相关问
题的研究;
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全面展开及独立研究
1、研究工作发展不平衡:重视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重视经济
基础,忽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重视生产与分配,忽视流通与消 区的经济; •
• 集中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 《中国资本 主义萌芽问题讨论续集》等书中。
第一讲:序论 王亚南,厦门大学; 梁方仲,中山大学 尚钺,中国人民大学; 李剑农,唐长孺,武汉大学 谷霁光,江西大学; 傅筑夫,南开大学、人大、 彭信威的货币研究、杨宽的古史、陈述的契 丹经济史、戴裔煊的盐史研究、张家驹的经济重 心南移研究、史念海的历史经济地理研究、孙毓 堂的秦汉纺织研究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第一讲:序论
• 民间文书、族谱、碑刻和社会调查、习俗调查、民族调查 • 著名的徽州文书,已出版《徽州千年文书契约》(花山文 艺出版社1993年)、 •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史料丛编》一、二辑(中国社科院历 史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1990年)。 • 上海、苏州、佛山、北京等地有关经济史的碑刻资料亦已 整理出版。五十年代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 员会组织的大规模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有关资料亦出 版。

《中国经济简史》课件(2024)

《中国经济简史》课件(2024)
创新驱动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
27
THANKS。
2024/1/28
28
重农抑商政策
手工业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加,手工 业得到迅速发展,出现许多专业工匠 。
封建政府重视农业发展,限制商业活 动,维护封建统治。
2024/1/28
6
唐宋元明清时期经济繁荣
01
02
03
04
农业革命
引进新品种、改进农具和水利 设施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商业繁荣
城市商业活动繁荣,出现了许 多著名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对外关系调整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对外关系的调 整,加强了与西方国家的联系。
10
民国时期经济发展与挑战
民族工业发展
民国政府鼓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族工业发展,轻 工业和重工业均取得一定成就。
农村经济凋敝
军阀割据和战乱频繁导致农村经 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
财政金融紊乱
政府财政困难,货币制度紊乱, 通货膨胀严重。
2024/1/28
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等不断优化,经 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创新驱动作用增强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新兴产 业快速发展。
2024/1/28
19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需求
1 2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全球产业变革和竞争压力,中国需要加快传 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12
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历 程
2024/1/28
13
改革开放政策提出及实施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政策

第一章《中国经济史》马工程ppt课件(2024)

第一章《中国经济史》马工程ppt课件(2024)
提供历史经验教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通过总结中国经济史上的经验教训 ,可以避免重蹈覆辙,为当今经济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借 鉴。
30
对现实问题的启示与指导
应对当前经济挑战
研究中国经济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 战,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
制定科学经济政策
通过对历史经济政策的梳理和评价,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 策提供历史依据和参考。
国家的目标。
28
06
CATALOGUE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2024/1/28
29
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借鉴
2024/1/28
揭示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经 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理解当今经济发展提供历史 参照。
传承优秀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和智慧,如儒家经济 伦理、商帮经营之道等,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经济发展仍具 有借鉴意义。
2024/1/28
17
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
2024/1/28
农业生产的变革
01
租佃制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手工业的发展
02
民营手工业的崛起,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03
商业活动的繁荣,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海外贸易的
兴盛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18
04
CATALOGUE
近代金融业的兴起与发 展
洋务运动的经济影响与 意义
21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中的经济改革
维新派的经济主张与改革措施
清末新政中的经济改革措施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困境
近代财政与税收制度的变革

中国经济史课件

中国经济史课件

中国经济史课件中国的经济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这个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国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了解中国的经济历史对于了解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都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中国的经济历史,很多教育机构都推出了相关课程,其中包括了中国经济史课程。

在中国经济史课程中,通常会首先讲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秦汉时期开始有铸币和货币流通,宋代时期则开始发展手工业制造。

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制造、造纸等行业领先于世界其他地方,联系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也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成为了亚洲乃至世界的繁荣中心。

进入现代化进程之后,中国的经济历史也经历了其它国家都可能要面对的许多的挑战和机遇。

从清朝参加国际贸易,到近现代的战乱和动荡,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历史充满了波澜和风景。

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经过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的现代化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模仿的榜样。

在中国经济史课程中,学生们还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经济思想家和学派。

例如,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等人都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评论家。

此外,中国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也不断进化和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经济思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除了学习历史和相关理论,中国经济史课程还会对我国现代经济和贸易政策进行详细地介绍。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中国作为重要国家参与着各种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

了解中国的经济历史和政策,有助于对中国当今经济情况的了解和评价,同时也能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需要指出的是,学习中国经济史并不一定只是专业经济学学生的领域。

近年来,全球对中国的关注日益加强,了解中国经济历史和现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人文学科、国际关系、政治学、商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学生,都可以从中国经济史课程中获取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

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 用
铁器时代到来,铁制农具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耕作技术的改进
牛耕、代田法、区田法等耕作技术的推广,增加了农作物 产量。
水利设施的兴建
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
手工业部门兴起与技艺传承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技艺精湛
海外贸易政策
宋元时期继续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 理对外贸易。
贸易范围扩大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 等地的贸易更加频繁。
贸易商品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外,还增加了香料、药材、珠宝等进口 商品。
明清时期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
明朝初期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只允许官方朝贡贸 易。清朝时期也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06
总结:回顾中国经济史,展望未来 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史发展脉络梳理
古代中国经济
以农业为主导,商业和 手工业逐渐发展,形成 了独特的经济体系。
近代中国经济
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内部 动荡影响,经历了从封 闭到开放、从传统到现 代的转型过程。
现代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的转变,经济持续高速 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 经济体。
列强经济侵略
西方列强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方式,控制中国市场和资源, 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民族危机加深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经济影响
洋务运动背景
19世纪60年代,为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清政府开展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 号的洋务运动。

中国经济史完整版电子课件

中国经济史完整版电子课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 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解中国 经济史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史概述
01 02
古代中国经济
包括夏商周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秦汉时期的经济繁 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衰退和恢复、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宋 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
计划经济的实施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采取了计划经 济体制。
计划经济时期的成就与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初步转变,但也存 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
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提出“发展是硬道 理”、“三个有利于”等著名 论断,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 革和对外开放进程。
06
中国经济史的影响和启示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这些阶段的 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1 2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 史性决策,旨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 济机制。
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包括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经济统计数据、政府文件、企业档 案等。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

中国经济史第一章导论

中国经济史第一章导论
(1)更宽泛的人类行为的定义 (2)注重文化 (3)富于历史感的思考
第二节 经济史研究与经济理论研究
三、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的结合
加尔布雷斯指出“有三个领域几乎从经济学 教学中消失了”
一是经济学自身的历史; 二是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的传统 三是研究方法的讲授
第三节 需供管演进假说与经济史学范式
一、构建经济史学范式
正常社会秩序的维系需要政治组织和意识 形态相配套,实际上就是管理力和确信力相配 套。
第三节 需供管演进假说与经济史学范式
三、需供管体系与社会关系
生产-生产力 交换关系
需求(民间) 消费用品:生产用品 产品需求:制度需求
供给(厂家或社 团)
消费用品:生产 用品
产品供给
管理(政府)
生产秩序:技术 创新 制度供给
思维力类型技术
管理技术
操作技术
人力
人力
生产力管体系应用到理论经济学研究 2、科技力纳入各种力
人力A+物力C=生产力 人力B→人力A→人力A+人力B=人力合力 人力B → 人力A+物力C→人-物合力→生产力
第三节 需供管演进假说与经济史学范式
二、需供管体系应用到理论经济学研究 3、确信力是管理力的必要配套
第三节 需供管演进假说与经济史学范式
一、构建经济史学范式 2、需供管系统的合力分解 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关系——四种组合: (1)先进的工具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 (2)先进的工具技术和落后的管理技术 (3)落后的工具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 (4)落后的工具技术和落后的管理技术
第三节 需供管演进假说与经济史学范式
论的跟 经济史是一种研究方法,称为历史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史
主讲:张连辉
第一讲 导论
❖ 一、什么是经济史 ❖ 经济史就是经济发展的历史,是研究历史上
各个时期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以及它的运 行机制和绩效。 ❖ 经济史研究的视野不能仅限于经济发展的规 律本身,而且要包括制约经济运行的自然环 境、国家、社会和文化。
❖ 实际上,关于经济史学科的目的、方法和作 用还未有定论,至今没有统一的经济史定义。
❖ 1904年,梁启超出版《中国国债史》,偏 重史论。1917年贾士毅的《民国财政史》、 1924年曾鲲化的《中国铁路史》、1926年 陈向元的《中国关税史》已具专史规模,惟 以叙述沿革和纪事本末为主。
❖ 1927年南开大学何廉的《三十年来天津外 汇指数及循环》,以经济理论和统计学方法 研究汇价变动,已是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史著 作。南开经济研究所成为经济史研究的一个 中心,迄1937年出版专著45种。
❖ 5、J.U.Nef认为经济史不应当只是经济的历 史,而应当研究历史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historical interrelationships),不同历 史现象(时期、体制、制度)之间的相互关 系,甚至于探索历史的主旨(中心意义), 即essence of history。
❖ 6、Douglass C.North是美国新经济史的创 始人之一。认为,经济史主要研究两个方面 的问题:(1)一国经济增长、停滞、衰退的 决定因素;(2)收入分配,即阶级关系。换 言之,也就是生产与分配。
❖ 1、以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大师布罗代尔于 20世纪40年代完成的结构主义整体观经济 史学;
❖ 2、以美国福格尔为代表的20世纪60年代出 现的计量史学;
❖ 3、美国诺斯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新制度 经济学派经济史学。
❖ (二)中国经济史学史 ❖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史学是在引进西方史
学和经济学后于20世纪前期逐步形成的。
❖ 吴承明,我国著名经济史学家。
❖ 二、历史观与方法论 ❖ (一)世界观意义的方法 ❖ 历史观,历史经验,历史哲学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二)认识论意义的方法 ❖ 1、逻辑思维 ❖ 归纳法、演绎法、证伪方法、科学哲学
卡尔·波普尔
❖ (二)认识论意义的方法 ❖ 2、非逻辑思维 ❖ 辩证思维:老庄,易传 ❖ 形象思维:实地考察,制作图形 ❖ 直观思维:悟、直觉
❖ 德国的施穆勒(1838-1917)建立“国民 经济发展史”体系,强调民族个性,否定 一般经济规律。
❖ 法国经济史学家受A.孔德(1798-1857) 影响,不用“经济史”名称,而统称社会 学。
❖ 19世纪80年代,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开设 经济史课程,都是在人文学院,或者历史学 系,相延至今。
❖ 英国经济史学开山鼻祖W.坎宁翰(18491919)是第一个将经济史作为独立学科研 究并在大学开设经济史讲座的人。
❖ 英国经济史学家W.J.阿什莱(1860-1927) 是世界上第一位经济史教授。
❖ 英国第三代经济史学家A.S.阿什内(18891968)才摆脱了历史主义框架,更重视经 济学理论分析。
❖ (三)专业和技区 域和比较研究法
❖ 三、经济史学史 ❖ (一)西方经济史学史 ❖ 19世纪晚期从历史学中分立出来的。 ❖ 经济学理论的系统化促成了这种分立。 ❖ 强调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对经济史学科形成产
生的重要作用。
❖ 最早以“经济史”命名的著作是奥地利经济 学家K.T.von Inama Sternegg1877年出版 的《德意志经济史文献》。
❖ Nussbaum并没有给经济史下一个明确的定 义。在此书中,他所谓的制度(institution) 是指人的生产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社会 性——社会生产,不是孤立的生产。这一点 跟前面三个定义有根本不同。在他看来,生 产具有社会性、阶级性、政治性、技术性。 这些思想基本来自马克思。
❖ Nussbaum还把历史看做不同制度的连续的 继承变化,而不是前面几个概念所说的story telling,这也是马克思的观点。
❖ 1932年,北平的社会调查所(后并组为中 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发行《中国近代 经济史研究集刊》,第五卷起改名为《中国 社会经济史研究集刊》。该刊1949年停刊。
❖ 1934年,陶希圣主编
的《食货》半月刊创
刊。该刊亦聚集了一
些经济史学家,以研
究古代为主,并重社
会形态。1937年抗战
爆发后停刊。
❖ 二战后,西方史学界发生革命性变化,实 证主义受到批判,历史主义几乎被打倒, 社会科学方法用于史学,叙述的史学变成 分析的史学。同时,西方经济学也发生革 命性变化,宏观经济学兴起,增长理论成 为研究重点,结构主义代替线性发展,模 型法凌驾于因素分析。
❖ 历史学和经济学双方的变化,促成了当代西 方三大经济史学派的出现。
❖ 7、苏联梁士琴科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史定 义。他认为经济史是研究和揭示生产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经 济发展的规律。
❖ 8、经济史是研究过去的、我们还不认识或认 识不清楚的经济实践(如果已认识清楚就不 要去研究了),因而它只能以经过考证、你 认为可信的史料为根据,其余一切理论、原 则都应视为方法——思维方法或分析方法。
❖ 德国、法国一般不专设经济史课程,而是在 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中讲授。
❖ 惟美国大学的经济史课程多是设在经济学中, 亦有在历史学中讲授的。
❖ 近代西方史学受兰克(1795-1856)实证主 义史学影响深重,尽管19世纪后期经济理 论的发展促成了经济史学科的形成,但直到 二战之前,经济理论对经济史研究的影响仍 很有限。
❖ 1、经济史是人类获得生存的各种生活方式的 记录,因此是与政治、宗教、法律和文学史 相比的人类历史的一部分文明史。 N.SB.Gras,任教于美国的加拿大经济史学家
❖ 4、美国C.L.Nussbaum著有《欧洲经济制度 史》,其中的思想来自德国经济学教授桑巴 特(Werner Sombart),而桑巴特的思想 很多来自马克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