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

几何最值问题中的基本模型举例

轴对称最值图形

l

P

B

A

N

M l

B

A

A

P

B

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

特征

A,B为定点,l为定直

线,P为直线l上的一

个动点,求AP+BP的

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

段,求AM+BN的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

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先平移AM或BN使M,N

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

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折叠最值图形

B'

N

M

C

A

B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特征

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

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

二、典型题型

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

∵PC关于OA对称,

∴∠COP=2∠AOP,OC=OP

同理,∠DOP=2∠BOP,OP=OD

∴∠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

∴△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CD=2OC=2×32=6.

【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对称的性质,正确作出图形,理解△PMN周长最小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当四边形P ABN的周长最小时,a=.

【分析】因为AB,PN的长度都是固定的,所以求出P A+NB的长度就行了.问题就是P A+NB什么时候最短.

把B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到B′点;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x轴于P,从而确定N点位置,此时P A+NB最短.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即可求得a的值.

【解答】解:将N点向左平移2单位与P重合,点B向左平移2单位到B′(2,﹣1),

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根据作法知点B″(2,1),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12

3

k b

k b

=+

-=+

,解得k=4,b=﹣7.

∴y=4x﹣7.当y=0时,x=7

4,即P(

7

4

,0),a=

7

4

故答案填:7

4

【题后思考】考查关于X轴的对称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

3.如图,A 、B 两点在直线的两侧,点A 到直线的距离AM =4,点B 到直线的距离BN =1,且MN =4,P 为直线上的动点,|P A ﹣PB |的最大值为 .

D P

B′N B

M

A

【分析】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则PB =PB ′因而|P A ﹣PB |=|P A ﹣PB ′|,则当A ,B ′、P 在一条直线上时,|P A ﹣PB |的值最大.根据平行线分线段定理即可求得PN 和PM 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P A 、PB ′的值,进而求得|P A ﹣PB |的最大值.

【解答】解: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连AB ′并延长交直线l 于P . ∴B ′N =BN =1,

过D 点作B ′D ⊥AM ,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5 ∴|P A ﹣PB |的最大值=5.

【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等,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AD =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

【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找到两个极端,即BA ′取最大或最小值时,点P 或Q 的位置.经实验不难发现,分别求出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3和当点Q 与D 重合时,BA ′的最小值1.所以可求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

【解答】解:当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是3, 当点Q 与D 重合时(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 ′C =4,此时BA ′取最小值为1. 则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3﹣1=2. 故答案为:2

【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图形的折叠、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难度稍大,学生主要缺乏动手操作习惯,单凭想象造成错误.

5.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 ,AD ⊥AB ,AB =8,AD =CD =4,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将△AEF 沿EF 翻折,点A 的落点记为P .当P 落在直角梯形ABCD 内部时,PD 的最小值等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