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结构图-4
目前最全面的西方美术史进程图
大气丰美,无拘无束
1635年
《查理一世狩猎
图》
凡•戴克
文雅秀美,风度超然而自
信,隐含沧桑之感
1593---1678
年
《萨提罗斯在农
人家里做客》
雅克布・约丹斯
朴实无华,风俗画
1580---1666
年
《圣乔治射手连
军官的聚会》
弗朗兹・哈尔斯
荷兰
准确捕捉对象瞬间表情,
形象很生动感人,无拘无 束,潇洒大气,称得上“内 容与形式”的统一
19世纪
《曙光女神》
吉多・雷尼
描绘了黎明时光绚丽雅
典的欢乐场面。
1571---1610
年
《朱蒂斯与荷诺
芬尼》
卡拉瓦乔
建立在真实自然主义基
础上,率真,自然
1596年
《水果篮》
自然,不粉饰
17世纪
《茱蒂斯杀死荷
诺芬尼》
真蒂莱斯基
情感力度强烈,渲染场景
更为惊心动魄,简直是渴
血复仇的真实写照
1589---1680
牛头竖琴
苏美尔
有浓厚的奇异色彩
巴比伦时期
汉莫拉比法典
两河地区
场面拘谨严肃
公兀前10世
纪
萨尔贡二世宫殿
胡尔西巴
德
气势雄壮有力
亚述浮雕
亚述
写实
公兀前612年
巴比伦城
新巴比伦
具有强烈装饰效果
古王国时期
金字塔
埃及
给人坚/、可摧的印象,象
征法老威严地位及谈及
人的顽强意志力
《拉荷切普王子
与具妻坐像》
线条柔和舒展
对人生的看法
1503~1506
20世纪美术史思维导图
1945年为界,之前为现代艺术,之后为后现代艺术。
代表人物马蒂斯作品《舞蹈》作品分析彩对比强烈。
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代表了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的和谐,画家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人体,体现出原始的狂野和质朴,宣泄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意义:马蒂斯的艺术创作在广泛吸收西方各绘画流派的艺术特色的同时,也把东方艺术中的写意色彩、平面形和装饰性特征结合在了一起。
从而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创造了影响深远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颜色对比平面装饰化宁静和装饰性,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意义:这幅作品已经完全背离了马蒂斯早期野兽般狂放粗野的艺术风格,画面给人以梦幻般清纯、宁静的感受。
《音乐》《戴帽子的妇人》《生命的快乐》《金鱼》《王者之悲》彩色剪纸代表作品《奢华、宁静、欢乐》《马蒂斯夫人像》什么是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二十世纪的代表流派之一艺术特点: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
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代表人物:毕加索(西班牙)、乔治·布拉克(法)、莱热,(法)代表作品:《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艺术特点几何形体,排列组合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亮度空间立体主义西班牙西班牙,形象、政府的委托,为季巴黎国际展画。
世纪著名现代美术创始人,西班牙画面表现1937代表人物毕加索作品作品分析取材:画面以象征性的形象、被肢解的形体和低沉的色调,展现了战争的罪恶和灾难的悲剧。
在大火中哀号着跌落的妇女拖着伤腿奔逃的妇女、握着断剑倒地的战士,蹬着双眼践踏妇女和儿童的野牛,受了重伤而昂首嘶叫的烈马,还有手执油灯在黑暗中惊醒的妇女,一只以灯泡为眼珠的巨大的眼镜注视着这一切,表示法西斯的暴行是掩饰不住的。
艺术特点:这幅画上的许多形象都是从不同视点来表现的,它们在交叠、错落和切割中,似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形体,也不适合于我们以往的视觉经验与形象辨识,然而却使人感觉到一种混乱的战祸场面和惊心动魄的悲剧情景。
西方美术史 PPT课件
荷兰黄金时代 伦勃朗(1606-1669)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Bathsheba in her bath
《示巴女王在沐浴》
1654年, 布面油画, 142x142cm,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荷兰黄金时代 雷斯达尔(约1606-1669)
《杜尔斯泰德的风车》
约1670年, 布面油画, 83x101cm, 阿姆斯特丹皇家博 物馆
1634-35年, 布面油画,
307x367cm, 马德里 普拉多博物馆
Diego Velázquez
The Surrender of Breda
荷兰黄金时代 哈尔斯(约1580-1666)
《吉普赛女郎》
1628-30年, 布面油画, 58x52cm, 卢浮宫
Frans Hals
Gypsy Girl
意大利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 威尼斯画派
Venetian School
15及16世纪以威尼斯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艺术流派,由贾科莫·贝利尼开创。
主要特点包括: 1、追求感性表达 2、强调华丽的色彩与光影效果
主要画家包括: 乔瓦尼·贝利尼、丁托列托、委罗内塞
意大利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 卡帕奇奥(约1460-1525)
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 雕塑家:多纳泰罗
画家:马萨乔
早期文艺复兴:建筑 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
佛罗伦萨 百花圣母大教堂(佛罗伦萨主教堂)
Filippo Brunelleschi
Santa Maria del Fiore
早期文艺复兴:雕塑 多纳泰罗(1386-1466)
《大卫像》, 约1430年, 佛罗伦萨巴杰罗国立博物馆
政治背景: 1、天主教会反对宗教改革的势力; 2、欧洲新兴的中央集权君主制王权。
外国美术史——思维导图
第一讲原始及古代美术
原始美术一古代两何流域一古埃及美术一爱琴美术、古希腊美术—古罗马美术
第二讲 欧洲中世纪美术
(基督教美术、“蛮族艺术”)
从罗马帝国覆灭——文艺复习之间(公元476——15世纪)
第三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14—16世纪)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二、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15世纪)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包括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地区)
三、德国文艺复兴(15世纪)
四、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14--16世纪)
五、法国文艺复兴美术(15--16世纪)
第四讲 17、18世纪欧洲美术
第五讲 19世纪欧洲美术
一、19世纪的法国美术
二、18、19世纪的英国美术
三、19世纪的俄国美术
第六讲 20世纪现代美术。
美术概论知识要点框架概览图
美术概论知识要点框架概览图美术概论知识要点框架概览图章节目要点体会补充笔记23美术本质1、历史上关于美术本质的解释从创作主体角度解释情感说: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表现说:艺术的本质就是自我表现。
代表人物:克罗齐(意大利)、科林伍德(英国)、柏格森(法国)无意识说:美术是人本能欲望即“无意识”的表现。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瑞士)游戏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认为艺术活动是无功利无目的自由的游戏活动,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或冲动。
代表人物:席勒(德国)、斯宾塞(英国)45媒介说:艺术是作品的物质媒介。
代表人物:格林伯格(美国) 情感符号说:艺术是符号形式。
代表人物:卡西尔(德国)、苏珊·朗格(美国) 异质同构说: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一致时激起审美的形式。
代表人物:阿恩海姆(美国) 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艺术是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生产形态,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艺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章 节 目 要点体会 补充笔记 美术本质 2、 美术本质上在社会中的位置 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美术与经济;与政治;与道德;与宗教;与哲学等的关系——相互的)与社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如何理解)是社会的会生活与社会生产美术是一种生产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
(如何理解)美术创造不仅关系到如何表现和如何传达,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表现什么和传达什么,要重视思想性和情感性的表现与传达,即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3、美术本质上是一种认识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是人对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的表现;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以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美术是视觉形象的美术具有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性,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
外国美术史资料 PDF
。慑震神精和动运命生的悉熟又而奇神、在内而强顽种一有 具�样一开初沌混如犹像雕裸女使�痕斑的生陌而远久�地质的然天而始原�凿雕的犷粗而 拙雅。官器殖生的性女现表�法手的形变或张夸以是征特的出突最其。特奇型造但�石灰石 为多�糙粗嫌也质材�米厘十几有只然虽。性女体裸是样这�材题现表的像雕型小些这 像雕石祼女的夫多林维利地奥和雕浮祼女的角牛执尔塞劳国法有的名著最刻雕前史 物拜的命生——像雕裸女、3 。彩色情感有富�富丰为更伏起暗明�3 。构结的体身物动现表�密紧合结染渲彩色与 �2 。化变淡浓细粗、暗明有�细较比线廓轮画壁�1 �窟洞拉米塔尔阿的牙班西、2 。力命生的性野和息气始原的犷粗满充 �感动有富 �壮雄势气 �3 。构结和积体的物动出染渲 色黑、褐、红用�2 。廊轮出画勾线黑的练简壮粗用家画�1 �窟洞科斯拉的国法、1 。窟洞科斯拉是窟洞的名著为最部南西国法在�窟洞拉米塔尔阿是窟洞的名著为 最部北牙班西在 。部北牙班西和部南西国法在布分要主址遗的画壁窟洞期晚代时器石旧
西方美术史概论PPT课件
.
29
比萨教堂
意大利罗马风建筑 的主要代表,是一 组杰出的建筑群, 由教堂、洗礼堂、 钟塔组成,其形式 统一,造型精致。
.
30
3、哥特建筑
以教堂为主,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 影响,特点:轻盈.纤细的结构,尖卷和肋拱来 减轻拱顶的重量,窗户尺寸大,采用彩色玻璃画, 放射性
.
31
巴黎圣母院
.
13
波赛顿神庙
海神波赛顿神庙,是古风时期多立克柱式的 神庙。
.
14
(3)古典文化时期
古希腊建筑鼎盛期,建筑除了神庙外,还有 大量供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当时的建 筑风格开敞明朗,讲究艺术效果,
.
15
雅典卫城
建在陡峭的山冈上,位于雅典西南,是雅典的宗教活动中心。建筑物 分布在山顶上一约280╳130米天然平台上。雅典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上 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地 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
.
16
巴特农神殿
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 奇观之一。它的雕刻装饰是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和
雕刻家菲迪亚斯承担的,
.
17
(4)希腊文化时期
希腊古典建筑风格与当地传统的结合。
.
18
4、古代罗马建筑
最著名的是庞贝古城和罗马角斗场
.
19
庞培城
庞培古城是意大利 著名的历史遗迹之 一,历史上庞培城 的修建与改造用去 了600多年,是无数 文明的结晶。然而, 公元79年,维苏威 火山的爆发把庞培 变成了一座死城。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 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史发展思维导图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世纪和近代的分界。
艺术贡献文艺复兴先驱,佛罗伦萨画派创始人奠定文艺复兴艺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础按照现实中的人物,表现圣经题材按照自然法则拉开人物与背景的距离表现画面的三度空间与体积感知识窗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方面,在学术上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突破是透视学和解剖学的创立。
透视学奠基人:布鲁内莱斯基解剖学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将透视分为三个分支:线透视、空气透视和隐没透视。
佛罗伦萨画派(强调造型)建筑布鲁内莱斯基透视学佛罗伦萨大教堂共和政体的纪念碑《大卫》第一件复兴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早期雕塑多纳泰罗《加塔梅拉达骑马像》纪念性雕像模式完全世俗性质的形象《圣乔治像》马萨乔继承与发展了乔托艺术,称为“现实主义开荒者”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一个最早的里程碑,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在他的画中首次引入了灭点作品《纳税金》三个连环的情节透视法的合理运用《失乐园》(《逐出伊甸园》)亚当和夏娃解剖结构人物表情光线、体积感《圣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母、圣约翰“我曾经如你,也将变得如我”《圣母子》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古典神话为题材(异教、全裸)绘画波提切利作品《春》平面装饰化、线条、色彩风格典雅、秀美作品分析背景:波提切利是 15 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
他的画多取材于文学作品和古代神话传说,不再局限于宗教题材,这就能更自由地抒发了个性和世俗的感情。
内容:作品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描绘了春季美丽的自然中以维纳斯为首的希腊众神的形象。
特点:《春》的构图不拘常规,人物被安排在一片森林之中,中间是维纳斯,右边是撒花的花神,左边是三美神,三美神的动态和衣褶线条充分体现出波提切利所擅长的线条的节奏感。
波切利注重用线造型,强调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
外国美术史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图文
第四节17、18 世纪西班牙美术
一、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历史背景 进入17世纪,昔日的西班牙大帝国日益衰弱,逐渐降为二等国, 正像马克思所说:“西班牙的自由在刀剑的铿锵声中,在黄金的激流 中,在宗教裁判所的火刑凶焰中消失了。”正是这样的背景西班牙美 术人才辈出,在17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
天才的肖像画家 哈尔斯 弗朗斯· 哈尔斯(约1581—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 创作风格与特点:哈尔斯主要画肖像画。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运用 洒脱而准确的笔触来塑造形体,使画中人形神兼备,成为有性格的 典型人物。其作品总数为250幅左右,但迄今还没有发现过哈尔斯的 素描稿,他习惯于不打底稿,就胸有成竹地在画布上直接画油画。
图《阿马松之战》
图《劫持卢西波斯的女儿》
[2]雅各布· 约丹斯 作品题材 人物以平民为主,带有质朴的乡土气息,创作多以反映民 间生活和习俗的作品。
图为《豆王宴饮》
[3] 安东尼斯· 凡· 戴克 作品题材多以宗教,宫庭为主,肖像画方面也尤为突出
图为《查理一世》
第三节17世纪荷兰美术
一、17世纪荷兰美术历史背景 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还 普遍处于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独立为北方资本主义 发展开辟道路。 荷兰在新的文化气氛下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在这 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它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 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其特点,很少受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右图为《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
左图为《以马忤斯的晚餐》
伦勃朗的绘画特点:伦勃朗对 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他独 到地运用明暗,他灵活地处理 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用光 线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 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 他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 了他的画风中强烈的戏剧性色 彩,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 要特色。
从文艺复兴到具象表现绘画---西方美术史图解
从文艺复兴到具象表现绘画---西方美术史图解一.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意大利尼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乔托安杰利科乌切洛马萨乔弗朗切斯卡戈佐利曼泰尼亚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乔尔乔内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尼德兰(罗伯特·康宾凡·艾克韦登勃鲁盖尔)德国(丢勒荷尔拜因)法国(让·富凯夏隆东)西班牙(格列柯)二.17-18世纪(上)(意大利荷兰弗兰德斯)意大利(卡拉奇圭多·雷尼卡拉瓦乔)荷兰(伦勃朗哈尔斯维米尔雷斯达尔霍贝玛威廉·考尔夫克莱兹·海达)弗兰德斯(鲁本斯凡·戴克约尔丹斯)三.17-18世纪(下)(西班牙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里韦拉苏尔瓦兰委拉斯贵支牟利罗戈雅)法国(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洛可可艺术市民艺术)古典主义(普桑洛兰)现实主义(勒南兄弟拉图尔)洛可可艺术(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市民艺术(夏尔丹)英国(荷加斯雷诺兹庚斯博罗)意大利(提埃波罗)四.19-20世纪(上)(法国英国)法国(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原始派纳比派)新古典主义(达维特普吕东安格尔)浪漫主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现实主义(柯罗米勒库尔贝杜米埃)象征主义(莫罗夏凡纳雷东)印象派(马奈毕沙罗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德加方丹·拉图尔卡萨特莫里索巴齐耶)新印象派(修拉西涅克)后印象派(塞尚高更梵高劳特累克)原始派(卢梭弗里达·卡洛)纳比派(勃纳尔维亚尔德尼瓦拉东)英国(透纳康斯泰勃尔惠斯勒)五.19-20世纪(下)(西方现代主义)野兽派(马蒂斯德朗弗拉芒克杜菲卢奥凡·东更)立体主义(毕加索勃拉克格里斯莱热德劳内)未来主义(巴拉塞韦里尼卡洛·卡拉博乔尼)表现主义(蒙克康定斯基弗朗兹·马尔克克利科柯施卡贝克曼恩索尔奥古斯特·麦克)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席勒)至上主义(马列维奇)荷兰风格派(蒙德里安)巴黎画派(莫迪里阿尼尤特里罗洛朗森夏加尔苏丁帕斯金藤田嗣治基斯林常玉赵无极)达达主义(杜尚)超现实主义(恩斯特阿尔普唐·居伊马格里特达利米罗基里柯德尔沃)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汉斯·霍夫曼马克·托比德·库宁马克·罗斯科罗伯特·马瑟韦尔波洛克弗朗兹·克兰)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利希腾斯坦奥登伯格韦塞尔曼西格尔)后现代主义(杜布菲培根波伊斯塔皮埃斯克莱因)六.20世纪具象表现绘画(莫兰迪贾克梅蒂巴尔蒂斯弗洛伊德奥尔巴赫乌格罗洛佩斯阿里卡森·山方)图解一.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意大利尼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乔托安杰利科乌切洛马萨乔弗朗切斯卡戈佐利曼泰尼亚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乔尔乔内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乔托(约1267-1337)欧洲绘画之父重新发现了在平面上造成深度错觉的艺术安杰利科(1387-1455)用画面的全部美丽和简朴呈现宗教故事乌切洛(1397—1475)“透视法多么美妙啊!” 十分迷恋透视法马萨乔 (1401—1428)改革了绘画,使用透视法弗朗切斯卡(约1416-1492)戏剧化的画面,透视法和光线、明暗恰当的结合戈佐利(约1421-1497)喜欢描绘贵族的美丽服饰和豪华的装束曼泰尼亚(1431— 1506)使用透视法创造一个舞台,让人物立体的在上面活动波提切利(1445—1510 )为了达到轮廓线的优美而更改了自然形象,增强绘画的美丽与和谐达·芬奇(1452—1519 )发现了“渐隐法”,给艺术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米开朗基罗(1475-1564)按照模特作画,直到在他看来人体形象已经不再有任何奥秘为止。
19世纪美术史思维导图
定义新古典主义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
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
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而言的。
《贺拉斯三兄弟宣誓》分析内容——激励法国人运动壮别宣誓质朴、古罗马式的庄严感;坚实素描,对比鲜明;大革命爆发,推翻封建王朝作品作者:大卫,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画家,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
内容:该画主题极其鲜明———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
借用古罗马的历史题材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信息。
特点:画面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这两种情感的冲突。
中间位置的荷拉斯三兄弟在出征之前,从父亲手中接过武器并庄严宣誓;画面右角的三兄新古典主义作品品分析并庄严宣誓;画面右角的三兄弟的母亲、妻儿和姐妹则陷入了个人的情感而感到哀伤,笼罩在一片忧虑和悲哀的气氛之中。
她们的行为反衬出三兄弟出征前的英雄气概,突出了画的主题。
整个画面构图严谨、气势雄健、造型坚实,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
笔触平静,画风细腻,静谧、崇高、纯洁。
意义:这幅作品是体现的新古典主义典型的借古喻今的特点,用古典主义的题材和手法描绘了时代的潮流,开启了艺术新的时代篇章。
《马拉之死》历史事件革命领袖政敌互攻《萨宾妇女》大革命推翻王朝统治、革命派争夺势力又相互残杀。
《拿破仑加冕式》《苏格拉底之死》《布鲁图斯》《拿破仑骑马像》《列奥尼达在温泉关》《蕾卡米埃夫人》安格尔温克尔曼“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品《泉》唯美人物造型单纯颜色、单纯线条作品分析作者:《泉》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安格尔的经典作品,也是西方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
内容:安格尔笔下的这个少女纯洁,典雅,恬静,健康,美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气。
画面左下角那朵含苞未放的雏菊下是她的象征。
头顶上的绿叶,脚下明净如鉴的潭泉,幽静的山都增加了这幅画的意境。
特点:追求和表现理想美,把人物的形体动态描写得极端精确、简约而概括。
外国美术史结构图-4
第四章 17、18世纪的欧洲艺术(从天国到凡尘) 以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天主教国家 巴洛克艺术 以法国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国家 古典主义 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 现实主义三个流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继承文艺复兴传统,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16世纪末17世纪初产生了三个流派,学院派美术、巴洛克艺术、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艺术。
学院派美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影响了洛可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影响了欧洲各国显示主义,还对18世纪市民艺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有影响。
两股力量:流派竞争激烈,艺术家队伍分化,分为两股力量,倾向上层社会(学院派和巴洛克),倾向于下层平民(卡拉瓦乔)。
三派竞争:北部现实主义力量较强,卡拉瓦乔把现实主义带到罗马;博洛尼亚是学院派的发祥地,卡拉奇把学院派带到罗马;后来巴洛克艺术在罗马发展,罗马成为三派中心。
竞争结果是巴洛克占上风。
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起源于意大利,却最终在法国扎根。
卡拉瓦乔的艺术也未能在罗马站住脚。
18世纪,巴洛克巴洛克走向衰落,意大利在欧洲舞台失去主角地位。
博洛尼亚学院: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创始人是卡拉奇兄弟。
产生原因:继承先辈经验,培养新人;引正路,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影响。
强调绘画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柯罗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
学院派艺术从一开始就有折衷主义色彩;强调法则、保守、缺乏创新;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
卡拉奇三兄弟兄弟:阿尼巴·卡拉奇,罗马法尔内塞宫天顶画《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是一幅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景画,“英雄式的风景画”;他也画过一些表现生活题材的作品《吃大豆的人》、《肉店》。
其他学院派画家:格·列尼,《曙光女神》,架上《欧罗巴被劫》、《圣母的少年时代》等。
圭尔奇诺,学院派中最具豪放特色的画家,罗马鲁多维西俱乐部天顶画《曙光女神》。
20世纪美术史思维导图
1945年为界,之前为现代艺术,之后为后现代艺术。
代表人物马蒂斯作品《舞蹈》作品分析彩对比强烈。
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代表了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的和谐,画家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人体,体现出原始的狂野和质朴,宣泄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意义:马蒂斯的艺术创作在广泛吸收西方各绘画流派的艺术特色的同时,也把东方艺术中的写意色彩、平面形和装饰性特征结合在了一起。
从而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创造了影响深远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颜色对比平面装饰化宁静和装饰性,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意义:这幅作品已经完全背离了马蒂斯早期野兽般狂放粗野的艺术风格,画面给人以梦幻般清纯、宁静的感受。
《音乐》《戴帽子的妇人》《生命的快乐》《金鱼》《王者之悲》彩色剪纸代表作品《奢华、宁静、欢乐》《马蒂斯夫人像》什么是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二十世纪的代表流派之一艺术特点: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
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代表人物:毕加索(西班牙)、乔治·布拉克(法)、莱热,(法)代表作品:《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艺术特点几何形体,排列组合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亮度空间立体主义西班牙西班牙,形象、政府的委托,为季巴黎国际展画。
世纪著名现代美术创始人,西班牙画面表现1937代表人物毕加索作品作品分析取材:画面以象征性的形象、被肢解的形体和低沉的色调,展现了战争的罪恶和灾难的悲剧。
在大火中哀号着跌落的妇女拖着伤腿奔逃的妇女、握着断剑倒地的战士,蹬着双眼践踏妇女和儿童的野牛,受了重伤而昂首嘶叫的烈马,还有手执油灯在黑暗中惊醒的妇女,一只以灯泡为眼珠的巨大的眼镜注视着这一切,表示法西斯的暴行是掩饰不住的。
艺术特点:这幅画上的许多形象都是从不同视点来表现的,它们在交叠、错落和切割中,似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形体,也不适合于我们以往的视觉经验与形象辨识,然而却使人感觉到一种混乱的战祸场面和惊心动魄的悲剧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17、18世纪的欧洲艺术(从天国到凡尘) 以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天主教国家 巴洛克艺术 以法国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国家 古典主义 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 现实主义三个流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继承文艺复兴传统,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16世纪末17世纪初产生了三个流派,学院派美术、巴洛克艺术、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艺术。
学院派美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影响了洛可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影响了欧洲各国显示主义,还对18世纪市民艺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有影响。
两股力量:流派竞争激烈,艺术家队伍分化,分为两股力量,倾向上层社会(学院派和巴洛克),倾向于下层平民(卡拉瓦乔)。
三派竞争:北部现实主义力量较强,卡拉瓦乔把现实主义带到罗马;博洛尼亚是学院派的发祥地,卡拉奇把学院派带到罗马;后来巴洛克艺术在罗马发展,罗马成为三派中心。
竞争结果是巴洛克占上风。
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起源于意大利,却最终在法国扎根。
卡拉瓦乔的艺术也未能在罗马站住脚。
18世纪,巴洛克巴洛克走向衰落,意大利在欧洲舞台失去主角地位。
博洛尼亚学院: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创始人是卡拉奇兄弟。
产生原因:继承先辈经验,培养新人;引正路,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影响。
强调绘画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柯罗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
学院派艺术从一开始就有折衷主义色彩;强调法则、保守、缺乏创新;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
卡拉奇三兄弟兄弟:阿尼巴·卡拉奇,罗马法尔内塞宫天顶画《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是一幅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景画,“英雄式的风景画”;他也画过一些表现生活题材的作品《吃大豆的人》、《肉店》。
其他学院派画家:格·列尼,《曙光女神》,架上《欧罗巴被劫》、《圣母的少年时代》等。
圭尔奇诺,学院派中最具豪放特色的画家,罗马鲁多维西俱乐部天顶画《曙光女神》。
多明尼基诺、乔凡尼·朗弗朗。
卡拉瓦乔:宗教题材世俗化,把流浪汉、农民、渔夫的形象引进神圣的教堂。
他是一位革新者和叛逆者,其艺术充满了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直率的描绘出了人类情感的微妙复杂的一面。
强调描摹现实,无论美丑,他在继承了文艺复兴传统笔法严谨、色彩沉着的基础上,更在光线明暗的运用上自有心得。
早期作品《抱水果篮的孩子》、《酒神巴库斯》、《逃往埃及途中》、《弹曼陀铃的姑娘》、《女卜者》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约1590年,祭坛画《使徒马太和天使》,祭坛画《基督下葬》、《圣母之死》等;《多疑的多玛》、《参拜圣地人的圣母》。
其追随者:欧·真蒂莱斯琪(《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和他的女儿阿·真蒂莱斯琪《朱迪丝与荷罗粉丝》;列·斯巴达《圣彼得受难图》;巴·曼夫列迪;卡洛·萨拉塞尼。
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倾向的画家:17世纪热那亚画派的别·斯特劳兹《老风流》、《托维特的痊愈》;曼图亚画派的多·菲奇《演员肖像》、《手持歌利亚头的大卫》;那不勒斯画派的萨·洛萨《男子肖像》;威尼斯画派的约翰·里斯;佛罗伦萨画派的马·劳塞里;罗马画派的卡洛·马拉提等。
巴洛克(Baroque ):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有堕落瓦解的含义,后来才有较公正的评价。
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盛期17世纪,18世纪除北、中欧外衰落。
这个术语首先用于建筑,发源于意大利,被教会利用,为教会服务。
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相区别。
发扬了现实主义传统,克服了16世纪后期样式主义的消极倾向。
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美术流派,使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豪华-宗教特色+享乐主义特色;浪漫主义-强调幻想与幻觉;富有激情性-反映内心世界;运动感-重视节奏变化和画面空间感;综合性-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综合,建筑与环境的综合;浓重的宗教色彩。
贝尼尼:雕刻《大卫》、《普鲁东抢劫珀尔塞福涅》、《阿波罗和达芙娜》,1623年进入教廷为教廷服务,建筑与雕刻结合的青铜华盖,雕刻顶峰是1645-1647年间为卡尔纳罗礼拜堂作的圣德列萨祭坛,“四河”喷水池、《特列同喷水池》。
1656-1667年间圣彼得教堂前的广场及柱廊,他最满意的一件作品是圣·阿尔·克维里纳列教堂(1658-1670)。
巴洛克建筑:弗·波罗米尼,建筑好像是不平静心灵的体现,给人一种虚幻莫测的感觉,圣卡罗教堂等。
巴洛克绘画:科托纳《巴贝里尼的胜利》天顶画;卓尔丹纳《抢劫萨宾妇女》、《乌尔刚的铁匠铺》、《阿玛戎妇女》;高里《耶稣名字的崇拜》;波佐《圣依纳爵的礼赞》等。
巴洛克风格的天顶画大都具有神秘幻觉的特点,宣扬宗教把人的目光引向遥远的天国。
17 世纪 学院 派17、18世纪的意大利三种国家三种制度三种艺术 卡拉瓦乔与 地方 画派 巴洛克美术的形成与发展背景:18世纪初巴洛克艺术在意大利逐渐减弱,只有威尼斯画派还继续保持了一定的繁荣。
18世纪下半期古典主义占了统治地位。
18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已开始出现衰落,逐渐将艺术中心的位置让给了法国。
皮亚采达:带有巴洛克倾向,1750年成为威尼斯美术学院院长,《女卜者》、《井旁的利伯加》,《解放了的耶路撒冷》插图。
提埃波罗:威尼斯画派中对欧洲绘画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为米兰克列里奇宫作天顶画《太阳神在奥林匹斯山》,架上画《背负十字架》等,为威尼斯斯拉比宫作壁画《克娄巴特拉女王的饮宴》,天顶画《西班牙王朝的凯旋》,风俗画《走江湖的人》,还画铜版画。
卡尔耶拉:色粉肖像画,风格抒情细腻,轻柔婉约,具有罗可可艺术风格,色粉画《狄安娜》等。
其他画家:皮道尼(罗可可画家)、。
风景画:18世纪威尼斯画派风景画驰名。
当时威尼斯兴起了一种描绘城市风光的风景画,这种风景画专门描绘城市的建筑物和乡土人情,被叫做维都塔(Veduta ),早在文艺复兴时就有,18世纪更加成熟。
画家有卡纳列,风格质朴,富有乡土气息,《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等;别劳陶,作品清新、明快,《德累斯顿风光》等;瓜尔第作品更多带有浪漫主义气息,善于描绘外光,《威尼斯广场与宫殿风光》、《威尼斯风光》等。
雕刻:18世纪末最著名的古典主义雕刻家安·卡诺瓦,早期风格受晚期巴洛克影响,后转上新古典主义的道路,作品除肖像外,多以神话题材为主,《丘比特之吻》(《丘比特与普绪喀》)、《教皇克里门特十四的陵墓雕刻》等。
鲁本斯:从学画之初即从尼德兰的民族艺术和意大利艺术两方面吸取营养,威尼斯画派对其影响尤甚,将巴洛克艺术与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独特风格,使他成为佛兰德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画家。
其作品色彩明亮,装饰性强,有股强烈的动势。
历史画《阿马松之战》、《劫掠留西帕斯的女儿》等。
凡·代克:1632年成为英国王查理一世宫廷画家,对英国肖像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主要肖像画《查理一世像》、《詹姆斯·斯达埃特像》等。
约丹斯:面向普通人的画家,人物形象与鲁本斯有相似之处,但是他表现的人物形象与气质都是平民的,《萨提尔在农家做客》、《豆王宴饮》;小达维特·泰尼尔《化学家》等。
其他画家:老扬·勃鲁盖尔:弗朗索瓦·杜盖斯诺伊:作品大多为古典式的大理石雕刻,《圣安德烈像》、《圣苏珊娜像》。
其他雕刻家:老阿尔图斯·盖利努斯、罗伯特·维尔赫斯特、加布里尔·格鲁佩洛。
背景:继承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很少受巴洛克艺术影响。
挣脱神话和宗教题材束缚,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源泉,新兴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成为绘画中重要角色。
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欢迎,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
哈尔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早期与盛期作品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如《弹曼陀林的小丑》、《吉普赛女郎》,团体肖像画《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圣亚德里安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晚年作品多取古典构图的正面形象,流露一种忧郁的情绪,比早期作品凝重而深刻,如《哈勒姆养老院的女管事们》、《一个戴宽边帽的男子》。
伦勃朗:《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1632年);《夜巡》(1642年原名《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后期《带天使的圣家族》、《入浴的妇人》、N 幅自画像,铜版画《三棵树》、《基督救治病人》。
特点:画幅小-适于悬挂装饰居室;题材小-迎合市民趣味。
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做轻微的家务劳动。
维米尔:其作品与“小画派”其他画家有所区别,不以情节引人入胜,也不描绘过多的生活细节,而是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
最主要的风景画描绘其故乡的《德尔夫特风景》、《小巷》。
他大部分作品表现了舒适、安闲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倒牛奶的女仆》、《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戴头巾的少女》。
其他画家:特鲍赫:《音乐课》、《年轻姑娘给一位妇人读信》;霍赫,《在地窖门前》、《一个荷兰家庭的庭园》;梅蒂绥,《一位绅士惊扰了晨妆时的年轻妇女》。
荷兰风景画:17世纪荷兰形成完全独立的风景画科。
雷斯达尔,他在写实精度和细节的纤巧上并不突出,但总能显示出浑厚的力量。
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使风景画提高到史诗般的地位,被誉为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画大师,《急流》、《犹太人的墓地》等。
霍贝玛,他的作品有如优雅的田园抒情诗,展示了荷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洋溢着明朗乐观的情绪,《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并木林道》,1868年)。
静物画:也成为独立画科。
威廉·考尔夫等。
意大利18世纪美术 17、18世纪的 意大利 绘画 雕塑 17、18世纪的 佛兰德斯荷兰小画派 17世纪的荷兰美术西班牙艺术繁荣条件:西班牙文学对美术的有力影响;西班牙地方画派中现实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意大利卡拉瓦乔主义的影响。
此时最伟大的文学代表是塞万提斯和戏剧家维加。
特点:观察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爱好和思想,并在作品中力求表现出民族精神(塞维利亚城“波德格涅斯风格”—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在肖像画,特别是下层人民的肖像画中,人物往往有坚定、冷峻、尊严和刚毅的力量。
里贝拉:《圣巴多罗买的殉教》、《圣伊涅萨》,肖像画《笑着的德谟克里特》、《第欧根尼》、富有农民气质的肖像画《跛足者》及《圣安德烈》等,晚期《牧人来拜》。
苏巴朗:塞维利亚画派代表之一,艺术主要描绘寂静的僧侣世界,《圣劳伦斯的殉教》、《墓室中的圣方济格》,肖像画《圣马格丽达》、《依·别列斯肖像》,静物画《有桔子和柠檬的静物》,晚期作品日益带有一种宗教色彩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如60年代的《磔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