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知识点总结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教案第一章塑料成形基础1.1 塑料概论1.1.1、聚合物的分子结构1.1.2塑料的组成与分类1、塑料的组成塑料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它由合成树脂和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增添的不同添加剂所组成。
(1)合成树脂合成树脂是塑料的基本成分,它决定塑料的类型和基本性能。
(2)填充剂(又称填料):添加填充剂的目的是降低塑料中树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制品成本;其次是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填充剂在塑料中的含量一般控制在 40% 以下。
(3)增塑剂:增塑剂的作用是提高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软性。
(4)增强剂增强剂用于改善塑料制件的机械力学性能。
但增强剂的使用会带来流动性的下降,恶化成型加工性,降低模具的寿命以与流动充型时会带来纤维状填料的定向问题。
(5)稳定剂添加稳定剂的作用是提高塑料抵抗光、热、氧与霉菌等外界因素作用的能力,阻缓塑料在成型或使用过程中的变质。
稳定剂的用量一般为塑料的 0.3~0.5%。
(6)润滑剂润滑剂对塑料的表面起润滑作用,(7)着色剂合成树脂的本色大都是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的。
在工业生产中常利用着色剂来增加塑料制品的色彩。
对着色剂的要:耐热、耐光,性能稳定,不分解、不变色、不与其它成分发生不良化学反应,易扩散,着色力强,与树脂有良好的相溶性,不发生析出现象。
着色料添加量应< 2%。
(8)固化剂在热固性塑料成型时,有时要加入一种可以使合成树脂完成交联反应而固化的物质。
(9)其它辅助剂根据塑料的成型特性与制品的使用要求,在塑料中添加的添加剂成分还有:阻燃剂、发泡剂、静电剂、导电剂、导磁剂、相容剂等。
2、塑料的分类(1)按合成树脂的分子结构与其成型特性分类1) 热塑性塑料这类塑料的合成树脂都是线型或带有支链型结构的聚合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受热变软,成为可流动的熔体。
在此状态下具有可塑性可塑制成型制品,冷却后保持既得的形状;如再加热,又可变软塑制成另一形状,如此可以反复进行。
2) 热固性塑料这类塑料的合成树脂是带有体型网状结构的聚合物,在加热之初,因分子呈线型结构,具有可熔性和可塑性,可塑制成一定形状的制品,但当继续加热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分子呈现网状结构,树脂变成了不熔的体型结构,此时即使再加热到接近分解的温度,也不再软化。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重点总结
§3.2 塑件在单分型面模具中的位置
根据锁模力
Q − A2 n= P A1
注射机锁模力, 注射机锁模力,N 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2
§2.2 塑料成型设备 6、与模具的配合、连接尺寸 、与模具的配合、 (1)模板尺寸 ) 拉杆间距尺寸<模具模板尺寸 注射机模 拉杆间距尺寸 模具模板尺寸<注射机模 模具模板尺寸 板尺寸 (2)最大、最小模具厚度 )最大、 (3)模具最大开合模行程 ) 指模具开启时, 指模具开启时 , 注射机移动模板与固定 模板之间的最大距离。 模板之间的最大距离。
§3.5 单分型面注射模具推出机构设 计
分类
按驱动方式分: 按驱动方式分: 手动推出机构 机动推出机构 液压(气动) 液压(气动)推出机构 按模具的结构特征分: 按模具的结构特征分: 一次推出机构
推杆 推管 推板 其它
§3.5 单分型面注射模具推出机构设 计
当塑件上不允许有推出痕迹时,可采用推出耳形式。 当塑件上不允许有推出痕迹时,可采用推出耳形式。
1、抽芯力和抽芯距的计算 、
抽拔力:与脱模力相同 抽拔力: 抽芯距(S抽):
S抽= h+(2~3)mm ( ~ )
特殊情况
圆形线圈骨架的抽芯距 S抽= S1+(2~3)mm 抽 ( ~ )
= R 2 − r 2 + (2 ~ 3)mm
S1:抽芯极限尺寸 R:塑件大圆盘半径 : r:塑件腰部外圆半径 :
浇口: 分流道与型腔之间最狭窄的部分 , 使熔体 浇口 : 分流道与型腔之间最狭窄的部分,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复习要点
塑料是以树脂为基础,再加入用来改善其性能的各种添加剂制成的。
塑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可塑性,可以利用模具成形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件。
1.树脂(主要为合成树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它联系和胶粘着塑料中的其它一切组成分,并决定塑料的类型和性能。
塑料之所以具有流动性,就是树脂赋予的。
2.填充剂是塑料中另一重要的但并非必要的成分。
它在塑料中既有增量(降低塑料的成本)作用,又有改性作用,对塑料的推广和应用起了促进作用。
填充剂的种类如下。
粉状填充剂:木粉、纸浆、大理石粉、滑石粉、云母粉、石棉粉、高岭土、石墨、金属粉等等;纤维状填充剂:棉花、亚麻、石棉纤维、玻璃纤维、炭纤维、硼纤维、金属须等等;层状填充剂:纸张、棉布、石棉布、玻璃布、木片等等。
3.增塑剂常用的有甲酸脂类、磷酸脂类和氯化石蜡。
4.稳定剂提高树脂在热、光、氧和霉菌等外界因素作用时的稳定性,阻缓塑料变质。
常用的有硬脂酸盐、铅的化合物、及环氧化合物等等。
5.润滑剂其目的是改进塑料流体的流动性,减少或避免流体对设备和模具的摩擦、粘附,降低塑件表面粗糙度。
常用的有硬脂酸及其盐类。
6.着色剂无机颜料、无机颜料、染料。
7.固化剂使树脂具有体型网状结构,成为较坚硬和稳定的塑料制件。
常用的有六亚甲基四胺、乙二胺等等。
另外还有为特殊需要加的添加剂,如:发泡剂、阻燃剂、防静电剂、导电剂、导磁剂等等。
常用塑料1.聚乙烯(PE) 无毒、无味、成乳白色,耐热、绝缘性好,有一定机械强度但不太高,表面硬度差。
主要用途:塑料管、塑料板、、塑料薄膜、软管、塑料瓶、绝缘零件、包覆电缆、承载不高的齿轮、轴承等等。
2.聚丙烯(PP)无色、无味、无毒,不吸水、光泽好、易着色、外观似聚乙烯但比它更透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硬度、弹性都比聚乙烯好,但在氧、光、热的作用下极易解聚、老化,所以必须加防老化剂。
主要用途:做各种机械零件、水、蒸汽、各种酸减等的输送管道等等。
3.聚氯乙稀(PVC)插座、插头、凉鞋、雨衣、人造革等等。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复习知识点(按章节)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复习知识点(按章节)第一章、绪论1、本门课程研究的中心内容、掌握知识点:工艺对象及产品、工艺依、工艺设备、工艺装备。
2、塑料产品生产的一般流程3、模具、塑料模具的概念、特点4、塑料分类、塑料工业5、塑料成型按成型过程中物理状态不同分为几种方法6、塑件生产的三大重要因素:模塑成型工工艺、高效率的设备、先进的模具第二章塑料成型理论基础1、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形式及热力学性能2、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3、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能4、聚合物流动中的弹性行为有那些:入口效应、离模膨胀效、失稳流动与溶体破裂5、聚合物的结晶与取向及取向分类6、聚合物的降解定义及分类7、聚合物的交联作用8、塑料、树脂的概念及分类,高聚物分子结构的特点9、热固性塑料的工艺性能有哪些?热塑性塑料的工艺性能有哪些?10、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的的流动性检测方法?第三章塑件结构工艺性设计11、塑件的工艺性概念,塑件工艺性设计内容及特点2、设计塑件应考虑的因素3、塑件的结构工艺性设计的主要内容4、塑件的尺寸精度概念及影响因素,如何规定(尺寸分类、公差标注方法)5、塑件形状的成型准则6、塑件的壁厚设计时的基本原则,为何要限制最小壁厚7、加强筋的作用、设计要点8、脱模斜度的作用、添加方法9、塑件圆角的作用、塑件上孔的设置要求、塑件上的通孔的成型方法10、塑件上的标记、符号和文字的三种不同的形式11、塑件上螺纹的三种形式12、塑件中镶入嵌件的目的,常见的嵌件的形式13、带嵌件的塑件的设计要点第三章塑料成型工艺2一、注射成型工艺1、注射成型原理2、成型设备分类3、注射机的主要作用,注射机按塑化方式分为几类、按外形如何分类,各自有何特点4、柱塞式注射机有何缺点、螺杆式注射机有何特点5、注射成型工艺过程6、注射成型工艺条件7、注射成型温度应控制那些,如何控制8、卧式注射机的特点9、注射机的开合模系统一般有那些类型10、注射机主要工艺参数有哪些11、注射模安装固定方法及特点,国产注射机的推出装置有几种二、压缩成型工艺1、压缩成型原理、工艺过程及特点、应用2、模压设备作用3、压缩模塑工艺条件4、压缩模分类三、压注模塑成型工艺1、塑料压注模塑的原理、工艺条件2、压注成型特点四、挤出模塑成型工艺1、挤出成型原理2、挤出成型设备、挤出成型工艺过程3、挤出成型工艺条件五、气动成型(气辅成型)1、气辅成型原理、分类2、吹塑成型分类及特点3、真空成型工艺原理、分类、工艺过程及特点4、压缩空气成型原、分类5、压缩空气成型模具与真空成型模具比较第四章注射模具基本结构及设计1、注射模的五种分类,注射模的结构组成2、注射模的组成根据各零件所起作用细分3、注射模典型结构:单分型面注射模具结构4、典型模具的主要组成系统5、双分型面注射模具结构、特点6、注射模具主要零部件名称及定义7、三板模与两板模结构上有什么区别?8、分型面概念及其基本形式9、分型面选择的一般原则10、浇注系统的概念与作用11、浇注系统的组成、分类12、浇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3、主流道分类及设计要点(设计依据、尺寸、形状、精度)14、分流道的设计要点(形状、布置)15、浇口的作用、常用的浇口形式(直接浇口、侧浇口、点浇口)16、设计浇口的位置时应注意几点17、冷料井作用18、常用的拉料杆形式19、排溢系统、引气作用,常见的引气形式20、模具零件如何分类21、成型零部件定义及要求?通常包括那些零件22、凹模的结构类型、型芯的结构类型23、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分类及计算公式应用24、影响塑料制品尺寸精度的因素25、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如何取值、成型收缩率选取26、何为溢料值27、合模导向机构作用、类型28、导柱、导套的典型结构及设计要求(材料、尺寸、精度、配合、数量)29、导套类型30、锥面定位机构应用、设计要点、特点31、推出机构作用、结构组成及类型32、推出机构的设计要求33、推出力(脱模力)就是脱模机构使塑件脱模所需的力。
塑料模具复习资料
塑料模具复习资料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合成树脂?什么是塑料?为什么塑料能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1)以人工方法合成的树脂。
(2)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聚合物。
(3)塑料的性能好,制造方便,价格便宜。
2.什么是热塑性塑料?什么是热固性塑料?两者在中质上有何区别?热塑性塑料的特点:加热——熔融——冷却——固化——加热——重新熔融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加热——固化——加热——焦化两者之间的区别:分子结构不同。
3.热塑性塑料的主要成型方法有哪些?热固性塑料呢?热塑性塑料:1.注射成型 2.挤出成型 3.中空成型热固性塑料:1.压缩成型 2.压注成型第二章1.什么是牛顿流体?牛顿运动过程?牛顿流体:是流体以切变的方式流动时,其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牛顿运动方程:=γητ2.什么是非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呢?η与ηa有何本质的不同?非牛顿流体是指不服从牛顿流变方程的流体。
非牛顿指数n﹤1的流体就是假塑性流体η与ηa的区别:η为粘度系数,为常数,ηa为表观粘度,为变量。
3.聚合物熔体的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对塑料成型有何指导意义?用小截面洗口可提高熔体的剪切速率,降低表观粘度,提高流动性。
第三章1.设计塑件时为何要同时满足使用要求和结构工艺性?满足塑件的要求是为了保证塑件的使用性能,满足结构工艺是为了保证塑件的成型性能。
2.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哪些?(1)塑料的收缩率(2)模具成型零件的磨损量(3)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误差3.塑件上为何要设脱模斜度?其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脱模斜度是为了使塑件能顺利离开模具。
脱模斜度设置大小的因素:与塑件品种,塑料收缩率,塑件壁厚和塑件结构有关。
4.塑件壁厚过厚过薄会出现哪些缺陷?怎么样解决?塑件过薄易产生浇不足缺陷,过厚会因收缩率过大而产生变形。
解决方法:1.过厚:降低厚度,增加肋板。
2.过薄:适当增厚第四章1.为何塑件的收缩率称为成形收缩率?怎样选择收缩率?塑件的收缩与塑料性质,塑件结构和成型条件有关。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一、塑料及塑料工业的发展概况如今,塑料已成为四大工业基础材料(钢铁、木材、水泥、塑料)之一。
20世纪20年代以前,主要是发展和利用热固性塑料;20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热塑性塑料。
按塑料受热后呈现的基本特性分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
①热固性塑料: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乃至熔融流动,冷却后能硬化成一定形状的塑料。
②热塑性塑料:指加热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能成为不溶和不熔性物质,使形状固化下来不再变化的塑料。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分为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
塑料工业包括原料(合成树脂和助剂)生产,塑料成型加工工艺,塑料成型设备及成型模具四部分。
二、塑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塑料的特点: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绝缘性好、易着色、制件可加工成任意形状、生产效率高、价格低廉作用:日常用品(塑料鞋、盆、桶),仪表,机械制造,汽车,家用电器,化工,建材,医疗卫生,农业,军事,航天和原子能工业塑料已成为金属的良好代用材料,出现了金属零件塑料化的趋势。
三、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用模具生产的塑料制品(简称塑料)具有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等特点,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决定着产品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模具的要求是交货期短、精度高及成本化,塑料模具正朝着高效率、高精度及高寿命方向发展。
模具标准化是发展模具生产技术的关键。
四、本课程的任务及要求该课程为模具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需要掌握:(1)系统了解塑料及有关成型原理、工艺特点、正确分析成型工艺对模具的要求。
(2)掌握模具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模具结构特点及设计程序等(3)了解其它模具有关知识及模具CAD/CAM。
(4)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独立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注射模具的能力。
1.1.1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一、塑料的概念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可分为:1、天然树脂:松香、虫胶、沥青2、合成树脂:人们按照天然树脂的分子结构和特性,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制造的。
塑料模具设计总结
塑料模具设计总结塑料模具设计总结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塑料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增长,而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则是塑料制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塑料模具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对于塑料模具设计的研究和总结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塑料模具设计的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塑料模具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塑料模具设计中,首先要注意塑料制品的结构和使用要求,根据要生产的产品形状、尺寸、用途等因素来确定模具的结构和材料。
其次,要注意模具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式,合理设计模具的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以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另外,还要注意模具的冷却系统的设计,合理布局冷却管道,提高模具的冷却效果,减少塑料制品的冷却时间和变形。
其次,塑料模具设计中的优化和改进。
在塑料模具设计中,优化和改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根据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需求,对模具的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改进,以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通过使用新的材料和工艺,可以减少模具的重量和成本,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进模具的结构和排气系统,减少塑料制品的缺陷和变形,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性能。
最后,塑料模具设计中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法。
在塑料模具设计中,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和困惑,如模具的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操作难度大等。
对于这些问题,设计师需要通过调研和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寻找解决方案。
例如,可以通过应用CAD/CAM/CAE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提高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效率,减少错误和重复工作。
此外,还可以引入新的材料和工艺,改善模具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总之,塑料模具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设计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可以提高塑料模具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塑料制品生产的发展。
塑料模具基础知识模具设计与制造
塑料模具基础知识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基础知识是指关于塑料模具设计和制造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点。
本文将从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模具制造工艺、常见塑料模具结构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相关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并给出实例说明,以期为读者提供塑料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础知识。
一、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模具设计是在满足塑料制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条件进行设计的过程。
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统一原则:即使用模具的制品应尽量设计成相同或相似的形状,以便于模具设计和制造。
2.通用性原则:即模具应具备一定的通用性,能够适应各种塑料制品的生产需要。
3.进口与出口的合理布置原则:模具的进口和出口应合理布置,以确保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4.合理的冷却系统和延伸系统:模具应设计合理的冷却系统和延伸系统,以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5.减少加工和装配工序:模具应尽量减少塑料制品的加工和装配工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
二、模具制造工艺塑料模具制造工艺主要包括模具设计、模具加工、装配、调试和模具试模等环节。
模具制造工艺是塑料模具制造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对模具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模具设计:根据塑料制品的形状和要求,设计模具的结构、尺寸、材料等参数,并制作模具设计图纸。
2.模具加工:根据模具设计图纸,进行模具的加工和成型,主要包括铣削、车削、锻造、热处理等工艺。
3.模具装配:将模具的各个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包括固定模板、动模板、模芯、导向套等部件的组装和调整。
4.模具调试:将装配完成的模具安装到注塑机上进行调试,调试过程中需要检验射出、冷却、开模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效果。
5.模具试模:在模具调试合格后,进行塑料试模,检验塑料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常见塑料模具结构常见的塑料模具结构主要有单模、连模和自动脱模模具。
1.单模:单模是由一个固定模板和一个动模板组成的模具,适用于生产中形状较简单的塑料制品。
塑料模具设计制造知识
contents
目录
• 塑料模具概述 • 塑料模具设计基础 • 塑料模具制造工艺 • 塑料模具应用实例 • 塑料模具维护与保养
01
塑料模具概述
塑料模具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塑料模具是一种用于成型塑料制品的工艺装备,通过模具型腔的形状和尺寸来 决定塑料制品的形状和尺寸。
作用
塑料模具是塑料制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高效、快速地生产出高 质量的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包装、建筑等领域。
模具寿命与失效分析
模具寿命
模具的使用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使用环境等。 提高模具材料的质量和耐久性、优化设计、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等措施可以有效 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失效分析
对失效的模具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失效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常见的失效原因 包括磨损、疲劳、热损伤等。通过失效分析,可以不断完善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工 艺,提高模具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机床的加工过程。
加工中心
五轴加工
高பைடு நூலகம்切削
使用加工中心进行多轴 联动加工,提高模具的
加工精度和效率。
采用五轴联动加工技术, 实现复杂模具表面的高
效加工。
采用高速切削技术,提 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
缩短加工周期。
电火花加工技术
电火花成形加工
利用电火花放电腐蚀原理,将工件加工成所需形 状和尺寸。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挤出模具特点
挤出模具成型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制品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同时,挤出模具的 设备和模具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规模连续生产。
挤出模具结构
挤出模具主要由口模、芯棒、加热装置、冷却装置等部分组成。口模是挤出模具的关键部 分,决定了制品的形状和尺寸;芯棒用于支撑管材或型材的内部结构;加热和冷却装置则 分别用于控制塑料的温度和冷却速度。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三章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基础
塑件不止有一个抽芯的时候,在选择分型面时要使较大的 型芯与开模方向一致
第三章 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基础
三、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使塑件尽量留在动模一侧
第三章 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基础
三、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有利于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
斜分型面的型腔部分比平直分型面的型腔更容易加工
二、塑料模具的基本结构
1.模具基本组成 –注射模
动模——安装在注射机移动工作台面上的那一半模具,可随 注射机做开合模运动。
定模——安装在注射机固定工作台面上的那一半模具。
第三章 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基础
1.模具基本组成
– 压缩模 上模——安装压机上工作台面上的那一半模具。 下模——安装压机下工作台面上的那一半模具。
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尽可能的避免侧向分型或者抽芯
第三章 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基础
三、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尽可能的避免侧向分型或者抽芯
第三章 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基础
三、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尽量地把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留在动模一侧
第三章 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基础
三、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有利于保证塑件质量
分型面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保证塑件的尺寸精度
第三章 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基础
三、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有利于保证塑件质量
分型面的选择要满足塑件的使用要求
第三章 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基础
三、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有利于保证塑件质量
要考虑飞边在塑件上的位置
第三章 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基础
三、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第三章 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基础
塑料模具设计总结800字
一、设计前的准备和理解在塑料模具设计之前,首先要对所需制作的塑料制品的尺寸、形状以及使用要求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这是为了能够确定所需的模具类型、规模以及结构。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塑料材料的性能,如熔点、流动性、收缩性等,以便合理选择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和浇口系统。
二、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1.确保成型品的质量:模具设计应确保成型品的形状、尺寸精度以及表面质量等满足设计要求。
为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成型设备和控制手段。
2.保证成型过程的稳定性:模具设计应使塑料在填充和冷却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出现短射、困气、熔接线明显等问题。
3.提高生产效率:模具设计应考虑成型周期的长短,尽量采用简单高效的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过程。
4.保证模具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抵抗成型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
此外,模具的结构和部件应尽可能简单,方便维护和更换。
三、模具设计的基本步骤1.阅读和分析图纸:首先,要准确理解产品图纸和技术要求,了解产品的用途、性能以及成型条件等。
2.制定成型方案:根据产品的形状、尺寸以及塑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成型方式(如注塑、吹塑等),并确定成型条件(如温度、压力、时间等)。
3.设计模具结构:根据成型方案,设计模具的各个部分,包括型腔、浇口、冷却系统等。
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塑料的流动性和收缩性,以确保成型品的质量。
4.绘制模具图纸:将设计好的模具结构绘制成图纸,供生产部门使用。
5.制作和调试模具:根据图纸制作模具,然后进行试模和调试,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设计总结通过本次塑料模具设计,我深刻理解到模具设计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个好的模具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复习总结
制品的材料选择1)塑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刚性、韧性、弹性、弯曲性能。
2)塑料的物理性能,如对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光学性能、绝热或电气绝缘的程度、精加工和外观的完满程度等。
3)塑料的化学性能,如对接触物(水、溶剂、油、药品)的耐性、卫生程度以及使用上的安全性等。
4)必要的精度,如收缩率的大小及各向收缩率的差异。
5)成型工艺性,如塑料的流动性、结晶性、热敏性等。
选择具体的脱模斜度时,注意以下原则:1)制品尺寸公差允许,脱模斜度取大值。
2)热塑性塑料的脱模斜度大,热固性小。
3)壁厚大,收缩量大,脱模斜度大。
4)较高、较大的制品,脱模斜度小。
5)高精度制品,脱模斜度小。
6)制品高度很小,脱模斜度为零。
7)脱模后制品留在型芯一边,型芯斜度小。
8)内孔以小端为基准,斜度由扩大方向取得;外形以大端为基准,斜度由缩小方向取得。
制品壁厚1)制品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塑料在成型时有良好的流动状态;3)脱模;4)壁厚均匀,否则使制品变形或产生缩孔、凹陷及填充不足等缺陷。
5)热固性塑料的小型塑件,壁厚取1.6~2.5mm,大型塑件取3.2~8mm。
6)热塑性塑料的小型制件,壁厚取1.75~2.30mm,大型制件2.4~6.5mm。
加强肋增加塑件的强度和避免塑件翘曲变形。
加强肋的设计原则:加强肋<壁厚,b <(0.5 ~ 0.7)δ;足够的斜度,α= 4°~ 10°;圆角,R =δ/8;高度小,数量多,L< 3δ。
圆角尖角:应力集中,塑件破裂,模具热处理时淬裂。
圆角半径:壁厚的1/3以上。
圆角有利于塑料充型流动。
圆角会导致凹模型腔加工复杂,使钳工劳动量增加。
饰纹、文字、符号及标记设计要求:a. 脱模b. 模具易于加工,文字可用刻字机刻制图案可用手工雕或电加工等,c. 标记的凸出高度≥0.2mm,线条宽度≥0.3mm ,两条线的间距≥0.4mm,标记的脱模斜度≥10°。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2.添加剂 ⑶稳定剂 凡能阻缓材料变质的物质称为稳定剂。 分类: 热稳定剂: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或防止树脂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受热而降解。 光稳定剂: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止树脂在光的作用下降解(塑料变色、力学性能下降等等)。 抗氧化剂:延缓或抑制塑料氧化速度
第二章 塑料及塑件工艺性
第二章 塑料及塑件工艺性
7.相容性(共混性) 相容性——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品种的塑料在熔融状态下不产生相分离现象的能力。 8.塑料状态与加工性 熔融纺丝成型 注射成型 薄膜吹塑成型 挤出成型 压延成型 中空成型 真空和压力成型
第二章 塑料及塑件工艺性
二、热固性塑料的工艺性能 1.收缩性 热固性塑料收缩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与热塑性塑料基本相同。 2.流动性 热固性塑料流动性通常以拉西格流动性(以毫米计)来表示,数值大则流动性好。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二章 塑料及塑件工艺性
学无常师,道在则是 ——晋·潘岳 <归田赋>
第二章 塑料及塑件工艺性
问题: 1.什么是模具?什么是塑料模具? 2.塑件成型加工的三要素是什么? 3.塑料常用的成型方法有哪些?
基本内容: 1.理解塑料的概念、分类、成份; 2.理解热固性、热塑性塑料两个概念,二者的区别; 3.了解塑料的特性及用途。 重点难点: 1.重点:塑料的概念、成份、分类 2.难点:对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 塑料及塑件工艺性
材料变化
热固性塑料及其成型方法
热塑性树脂及其成型方法
材料在模具 内的行为
由于加热、加压、熔融或粘度下降 ↓ 流动 ↓ 赋性 ↓ 继续加热交联硬化
由于加热、加压、塑化或熔融 ↓ 流动 ↓ 赋性 ↓ 冷却固化
第二章 塑料及塑件工艺性
塑料模具设计基本知识点
塑料模具设计基本知识点塑料模具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包括玩具、电器、汽车零件等。
本文将介绍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塑料模具设计的原理和要点。
一、塑料模具的分类塑料模具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 按照模具结构分类根据模具的结构特点,塑料模具可以分为单模腔模具、多模腔模具和复合模具。
单模腔模具是一种基本模具,每次只能生产一个产品。
多模腔模具可以同时生产多个产品,提高生产效率。
复合模具则是集成了多种不同工艺的模具,能够实现多种功能。
2. 按照模具制造材料分类塑料模具的制造材料通常有金属模具和非金属模具两大类。
金属模具使用金属材料(如钢铁、铝合金等)制造,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强度,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非金属模具主要使用塑料、橡胶等材料制造,成本较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定制。
3. 按照模具的形状分类根据模具的形状特点,塑料模具可以分为平面模具、空穴模具和复杂形状模具。
平面模具适用于制作平面形状的产品,如面板、盖板等。
空穴模具用于制作中空产品,如瓶子、容器等。
复杂形状模具则适用于具有复杂外形的产品,如汽车零件、电器外壳等。
二、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塑料模具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塑料模具设计原则:1. 合理使用材料塑料模具设计时需考虑材料的选择,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
通常情况下,金属模具材料应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非金属模具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和耐高温性。
2. 合理的结构设计塑料模具的结构设计需满足产品的要求,并且易于加工、拆卸和维修。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孔径设计要合理模具中的孔洞设计要合理,避免出现漏料、卡料等问题。
合理的孔洞设计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4. 避免应力集中塑料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需承受较大的力和挤压力,设计时应避免应力集中,以防止模具出现断裂或变形现象。
2022-塑料模具设计-复习提纲和答案
2022-塑料模具设计-复习提纲和答案塑料模具设计---复习提纲考试题型:填空(20分)、选择(20分)、判断(10)、简答(35)、图形题(15分)第一章概论1.利用模具生产制件的优点。
效率高,质量好,切削少,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低2.塑料制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三项重要因素。
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三项重要因素。
2.塑料成型模具的分类。
3.塑料模具、注塑成型模具、挤塑成型模具的概念。
塑料成型模具:是将塑料材料成型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的专用工具,简称塑料模具将塑料加在注射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融后,在注射机的螺杆或活塞的作用下,经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塑料在模具型腔内固化定型,此过程称为注射成型。
注射成型所用模具称为注塑成型模具。
在挤塑机螺杆的推动下,使粘流状态的塑料在高温高压下通过具有特定断面形状的机头与口模,然后连续进入温度较低的定型模,塑料在定型模中固化,生产出具有所需断面形状的连续型材,该成型方法称作挤塑成型。
所用模具为挤塑成型模具。
第二章塑料制件设计1.塑件尺寸标注:孔类、轴类、中心距类塑料制品的标注对孔类尺寸采用基孔制:以表中数值冠以(+)号对轴类尺寸采用基轴制:以表中数值冠以(-)号对于中心距以表中数值之半冠以(±)号2.塑件的形状设计---便于模塑、便于脱出3.塑件壁厚的设计原则。
①塑件壁厚的最小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经受脱模机构的冲击,装载时能承受紧固力。
②一般而言,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件壁厚应尽量取小些。
③同一塑件的壁厚应尽可能均匀一致,否则会导致各部分冷却固化收缩不均匀,使塑件产生气孔、裂纹及变形等缺陷,并导致内应力集中。
4.增加刚性,减小塑件变形的结构设计有?1、加强筋作用①增加制品强度、避免制品翘曲变形;②沿料流方向的加强筋可降低塑料的充模阻力。
(a)因壁厚不均而产生的缩孔(b)加强筋方向的改变可降低熔体的充模阻力,也避免了可能产生的翘曲变形。
塑胶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
b=6.0mm以 上
b t
L
l=1.0~1.3m m 缺點 澆口殘痕較大,澆口切除困難影響外觀
L = 6.0m m
用途 适用于大面積之薄壁塑件
.
圖示 爪形澆口
說明 特點 進料均勻 優點 圓周上各處流速大致相等,可避免偏芯 缺點 去除澆口較困難 用途 适用于筒形塑件
.
冷料井:容納澆注系統流道中料流前端冷料
α = 5°~10° b
α = 5°~10° b
梯形流道熱量損失較小 矩形流道熱量損失大
流 動 阻 力 較 小 ,效 果 良 流 動 阻 力 大 ,效 果 不 良
加工易
.加 工 易
澆口: 直接澆口、側澆口、點澆口、潛伏澆口、爪式澆口
圖示 直接澆口
圖示 點澆口
說明 特點 由注入口直接進料 優點 充填性能好,壓力損失小,不需加工流道 缺點 水口與產品不易分開,影響外觀, 澆口附近
– 分析工艺任务书所供的產品圖&技朮要求,確認模 具 结构类型等。
– 根据注塑机的相關參數,初步估計模具大小尺寸
.
3. 確認模具主要結构
– 型腔的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 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 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 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 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块与推杆是否相互干扰 ●浇注、排气系统的位置,大小是否恰当 e.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结构、视图画法、尺寸标注等是否有利于加工
.
組立圖的檢討
M10
PT14
PT14
檢討內容:
1.產品排位檢討.
2.模座規格檢討.
3.澆注系統檢討.
塑料模具基础知识_模具设计与制造
塑料模具知识普及(有图好理解)塑料模具一般来说分为(注射模):二板模(即大水口模)三板模(即小水口模)热流道模在模具设计中根据客户的要求和产品的进胶方式来确定用二板模还上用三板模。
下面分别介绍二板模和三板模。
一.二板模。
一般来说一套模具分为:模具结构、成形零件、.浇铸系统、冷却系统、顶出系统、排气系统。
模具结构—即为模架,是用来固定成形零件的。
成形零件—即为模仁,入子,滑块等等用来成形制品的零件。
浇铸系统—为塑料进入模具的流道和机嘴等零件。
冷却系统—是用来控制模具温度的。
也就是在模仁上的水路或其他用来冷却的设施。
一般来说模仁上或者是模板上都应有水路。
“顶出系统—是指顶针等用来顶出制品的机构和零件。
排气系统—在成形时用来排出模具型腔中的空气的,避免在成形时使制品产生气泡和填充不满。
二板模故名思意即为二块模板如下图所示:二板模的典型结构图示1:为上固定板2:为母模板。
3:为公模板4:为导柱5:上顶针板6:为下顶针板7:下固定板8:模脚一套模又分为公模侧和母模侧如下所示:上半部分为母模侧、下半部分为公模侧在成形时母模侧是固定在成形机台上不动的所以也叫固定侧。
而公模侧在成形完成时会通过成形机的开模系统运动而运动从而打开模具所以公模侧也叫可动侧。
当模具打开后成形机台的顶出系统通过KO推动顶针板从而顶出制品。
下面为模具在成形时的运动过程。
如图所示:合模状态开模状态顶出产品状态模具通过定位环定位在成形机台上,用螺丝锁紧。
在合模时,顶出板是通过回位针和弹簧来进行复位的。
在进行设计时弹簧一般下陷入公模板20-40mm。
具体情况视模具大小而定。
弹簧一般预压10-15mm。
即弹簧长度等于顶针板至公模板的距离加上陷入公模板的长度加上10-15mm。
顶出板上为了使顶出平稳要加上中拖司,即顶板导柱导套。
中拖司一般用标准型号,加在标准位置。
为避免使顶出板和公模板碰仗和公模板变形要在下固定板和公模板之间加上支撑柱(SP)和限位柱,但不的和顶针相干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章
1、塑件的成型方法有:注射成型、压缩成型、压铸成型、挤出成型
2、塑料的概念:塑料是以高分子合成树脂为基本原料,加入一定的添加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可制成一定结构形状,必能在常温下保持形状的材料。
3、塑料的成分:树脂、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其他添加剂。
4、塑料的分类: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5、塑料受热时的状态: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6、收缩率的影响因素:
1不同塑料的收缩率不同、
2塑件的形状尺寸有无嵌件壁厚对收缩率影响较大、
3塑料模具的分型面是呀方向浇注系统的结构对收缩率的影响
4一般挤塑注射成型件的收缩率都比较大。
7、影响热塑像塑料的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模具结构
8、塑件的公益性就是塑件对成型加工的适应性
9、塑件在脱模温度下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保证塑件在强制脱模是不会变形,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甲醛等能适应这种情况。
10、硬质塑料比软质塑料脱模斜度大;形状较复杂的或成型孔较多的塑件取加大的脱模斜度;塑件高度尺寸较大、孔较深则取较小的脱模斜度;壁厚增加,脱模斜度应取大些
11、热塑行塑料抑郁成型薄壁塑件,最小壁厚能达到0.25,但一般不能小于0.6到0.9,常取2~4。
12、分析塑件的工艺性性:
1塑件的原料分析
2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3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4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5塑件工艺性分析结论与解决方案
第三章
1、塑料模具的分类:压缩模、压铸模、注射模、挤出机头
2、塑料模具的组成零部件按用途可以分为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两大类。
3、分型面:塑料模具在在成型塑件是分成两个或几个可以分离的部分,这些可以分离部分的接触表面分开时能够取出塑件及浇注系统凝料,当成形时又必须接触封闭,这样的接触表面成为模具的分型面。
4、选择模具的分型面时应考虑的原则:1便于塑件的脱模2要保证塑件的质量3简化模具结构4尽量使成型零件便于加工。
5、凹模是成型零件外表面的主要零件,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类。
6、型芯又称为凸模,是成型塑件内表面的零件。
成型塑件中较大的、主要内型的零件称为主型芯,成型塑件上较小的孔、槽的零件称为小型芯。
7、影响塑件尺寸公差的因素:1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2成型零件的磨损3成型收缩率的误差和波动4模具安装配合的误差5水平飞边厚度的波动。
8、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的方法有两种:平均值法和极限值法
9、导向机构的作用:1导向作用2定位作用3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10、成型零件的设计实施步骤—确定零件的结构及尺寸:
1根据初步确定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决定模具零件的尺寸大小
2根据塑件结构及成型的需要,模具零件的工作条件、受力情况,确定成型零件的结构,并进行必要的计算
3根据塑件的尺寸精度,合理确定制造零件的制造公差
4根据塑件生产批量、复杂程度、精度要求、工作条件及制造方法,合理选择模具成型零件材料和该零件的热处理
5根据塑料的特性、调料类型和塑件表面质量要求,确定零件表面质量要求
6绘制成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第四章
1、螺杆式注射剂注射成型的原理
2、注射剂的结构组成:注射装置、合模装置、液压系统和电气器控制系统
3、塑料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射过程和塑件的后处理
4、注射过程包括:加料、塑化和注射
5、注射最主要的工艺条件是温度、压力和时间
6、注射模结构组成(八大类):型腔、浇注系统、导向机构、推出机构、分型抽芯机构、冷却额和加热装置、排气系统、支撑与紧固零件
7、注射剂的主要工艺参数主要有三个方面:注射装置参数、合模装置参数和整机性能参数
8、合模装置的基本参数包括锁模力、模板尺寸、拉杆间距、移动模板的形成、模具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定出装置形式等
9、浇注系统指模具中从注射机喷嘴到到型腔为止塑料流通的通道
10、浇注系统可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无流道凝料浇注系统两类
11、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四个部分组成
12、主流道的始端应设计成球形凹坑,球面半径比注射机碰嘴球面半
径大1~2mm。
13、浇口的类型:按其特征可分为限制性浇口和非限制性浇口,
按浇口形状可分为点浇口、扇形浇口、环形浇口、盘型浇口、轮辐式浇口、薄片式浇口,
按浇口的位置可分为中心浇口和侧交口
14、排气方式有开设排气槽排气和利用分型面或模具零件的配合间隙处自然排气等
15、模具中脱出塑件的机构成为推出机构或脱模机构
16、设计推出机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结构可靠
2保证塑件不变形
3保证塑件外观良好
4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一边
17、一次推出机构结构形式有:推杆推出机构、推管推出机构、推件板推出机构、联合推出机构、气压推出机构
18、干涉现象:在合模过程中侧型芯滑块撞击推杆的现象称为干涉现象
19、先行复位机构:弹簧先行复位机构、摆杆先行机构、三角滑块式先行复位机构、通止块套管先行复位机构
20、注射模设计:
1、编制注射模塑工艺:
分析塑件工艺性能
选择注射机
确定注射成型工艺条件
填写塑料注射成型工艺卡
2注射模具设计:
分析用户提供的资料和模塑工艺规程
收集有关注射模具设计资料
总体构思注射模具结构、分型面、个零部件结构、进料取件方式、冷却方式等
注射模具设计
绘制注射模具总装图和零件图
第五章
1、用于压缩成型的塑料有:酚醛塑料、氨基塑料、不饱和聚酯塑料、聚酰亚胺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
2、压缩模的类型有:溢式压缩模、不溢式压缩模、半溢式压缩模
第六章
1、压铸模与压缩模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带有浇注系统而后者没有
第七章
1、挤出又被称为机头
2、挤出成型螺杆工作部分可分为三段:加料段、压缩段和均化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