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分析实训
织物实验报告
织物实验报告织物实验报告织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衣物、家居用品还是工业材料,织物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了解织物的性能和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对织物的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实验目的:1. 确定织物的纤维组成;2. 测定织物的物理性能,如强度、伸长率和耐磨性;3. 分析织物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实验方法:1. 纤维组成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试剂反应,确定织物中的纤维类型;2. 物理性能测试:使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实验,测定织物的强度和伸长率;使用磨损测试机测定织物的耐磨性;3. 吸湿性和透气性测试:使用水分蒸发仪测定织物的吸湿性,使用透湿仪测定织物的透气性。
实验结果:1. 纤维组成:经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试剂反应,我们确定织物是由聚酯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的。
聚酯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而棉纤维则赋予织物柔软和吸湿性的特性。
2. 物理性能:在拉伸实验中,织物的强度为X N,伸长率为X%。
这表明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一定的弹性。
在耐磨性测试中,织物经过X次磨损后出现明显的损坏,这表明织物的耐磨性较差。
3. 吸湿性和透气性:织物的吸湿性为X g/m²,透气性为X g/m²/24h。
这表明织物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能够保持舒适的穿着体验。
实验结论:1. 织物由聚酯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一定的弹性和柔软的手感;2. 织物的耐磨性较差,需要注意保养和使用;3. 织物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和透气性,适合各种季节的穿着。
进一步研究:基于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以下方面:1. 织物的染色性能:通过染色实验,了解织物的染色效果和色牢度;2. 织物的防水性能:通过接触角实验,研究织物的防水效果;3. 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通过紫外线透过率测试,评估织物对紫外线的阻挡效果。
织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其性能和特性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一 基本组织织物分析
实验一基本组织织物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通过对织物进行分析,掌握织物结构及上机工艺、技术条件等资料,便于仿造、改进和设计织物。
2、学习织物分析的方法和要领。
3、了解织物结构与外观和性能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与工具密度镜、钢板尺、镊子、照布镜、剪刀、针、扭力天平(2500mg、100mg量程)。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掌握分析织物的方法是产品设计人员的基本功。
(一)取样分析织物时,资料的准确程度与取样的位置、样品面积大小有关。
因此对取样的方法应有一定的要求。
由于织物品种极多,彼此之间差别又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样品的选择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1.1、取样位置织物在织机上处于张持状态,尤其布边受力较大,下机后,由于经纬纱的张力平衡作用,使织物的幅宽和长度都发生变化,造成织物边部和中部,以及织物两端的经纬密度有一定的差异。
另外,在染整的过程中,织物各部位所产生的机械变形也不同。
为了使测量的数据准确和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取样的位置有个要求。
(1)采样时不要靠近织物的两端和两边,一般距布边要大于5cm,而距布的两端,棉织物要大于⒈5 m~3m,毛织物要大于3m,丝织物要大于3.5m~5m。
(2)所取样品不能有明显的残疵如:跳纱、结子﹑幷纱等。
1.2、取样大小简单组织的织物试样可以取得小些,一般为15cm×15cm;组织循环较大的色织物可以取20cm×20cm;色纱循环大的色织物至少应取一个色纱循环所占的面积;对于大提花织物,因其经纬纱循环数很大,一般分析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结构即可。
因此,一般取为20cm×20cm或25cm×25cm。
如样品尺寸小时至少要大于5cm×5cm。
(二)确定织物的正反面1、一般织物正面的花纹色泽均较反面清晰、美观、匀整。
2、平纹织物对正反面要求不严格,一般以疵点少的一面为正面。
3、斜纹织物(1)从外观看:正面的斜纹纹路凸感强、清晰匀直。
布样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纺织品的纤维成分进行快速、无损、无污染的检测,验证纺织产品成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检测速度和效率。
二、实验原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的光谱分析方法。
不同纤维成分具有特定的近红外光谱特征,通过分析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可以实现对纤维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纤维成分的纺织品样品(棉、涤纶、氨纶、锦纶、粘胶等)。
2. 实验仪器:近红外光谱仪、光谱采集探头、电脑、数据处理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不同纤维成分的纺织品样品分别剪成小块,放入样品袋中,标明样品名称和纤维成分。
2. 样品检测:将样品放置在光谱采集探头下,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
扫描过程中,确保样品与探头接触良好,避免产生气泡或遮挡。
3. 数据采集:记录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并将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
4. 数据处理: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峰提取、峰拟合等操作,得到纤维成分的定量结果。
5. 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结果与样品标签上的纤维成分,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纤维成分的纺织品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棉纤维成分含量为45.2%,涤纶成分含量为34.8%,氨纶成分含量为10.5%,锦纶成分含量为9.5%。
(2)棉纤维成分含量为50%,涤纶成分含量为30%,氨纶成分含量为15%,粘胶成分含量为5%。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纺织品的纤维成分。
与样品标签上的纤维成分对比,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六、实验结论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纤维成分检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实现快速、无损、无污染的检测。
2. 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满足纺织品生产企业、社会公共检测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的需求。
《针织面料分析》实训
《针织面料分析实训》指导书一、实训目的1、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分析单面、双面纬编针织物、并设计其上机工艺。
3、工艺参数的选择与确定,工艺参数大小范围及对产量、质量的影响。
4、分析纬编针织物组织的结构与特性。
5、实测纬编针织坯布的主要工艺数据。
二、实训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实训时间一2周;地点一校内;指导教师一陈绍芳、雷励。
三、实训材料与工具1、单面、双面纬编针织物坯布若干块。
2、照布镜、细针、色笔、尺、量角器。
四、实训操作要点1、区分针织物的正面、反面;与织物的编织方向。
2、测出坯布的纵、横密度(在面料上取3〜5处测定)。
3、实测坯布的线圈长度,在坯布的横向确定一段长度(50mm),数其线圈数后拆下这一坯布长度的5〜10根纱线,量出纱线长度,求出线圈长度的平均值。
4、用照布镜观察每块针织物组织的线圈结构配置状况。
5、画出针织物组织的意匠图、编织图、三角排列图、上机工艺图。
6、确定针织物正反面纵向密度比为多少。
7、实习报告以小论文的形式,具体要求如下:(1)实训目的(2)实训内容(也即实训操作要点中的1至6中的内容)(3)实训操作步骤、分析过程、故障及分析(4)实训体会及认识五、设备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用照布镜分析针织物组织时、应在光线明亮、平整的桌面上观察线圈结构配置状况,照布镜不要掉到地下,以免损坏照布镜。
纬编针织面料的分析,俗称“翻样”。
只有分析出的结果准确无误,才有可能编织生产出与客户来样相同的织物(面料)。
分析织物的主要任务是:(1)确定来样的组织结构和花型图案。
(2)确定来样的物理指标(织物密度、线圈长度)。
1.来样的表面分析拿到客户提供的面料(样品)或者是市场上流行织物的小样后,第一步就是对面料进行分析研究。
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1)仔细观察面料外观特征:从外观特征上初步判断面料是属于经编织物还是纬编织物;是单面类织物,还是双面类织物。
针织面料分析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针织面料分析实习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针织面料在服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针织面料的特性、生产工艺和市场需求,提高自己在服装设计领域的专业素养,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针织面料分析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掌握针织面料的基本知识、生产流程和品质检验,为今后的服装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期:在公司面料仓库,我了解了各种针织面料的分类、成分、特点及适用范围。
在仓库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针织面料,如棉针织、化纤针织、羊毛针织等,并了解了它们的性能指标,如断裂强度、伸长率、透气性、保暖性等。
2. 实习中期:我参观了公司的织布车间、印染车间和裁衣车间,了解了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在织布车间,我见证了从纱线到针织面料的整个过程,包括经编、纬编、针织布整理等环节。
在印染车间,我了解了各种染色工艺,如活性染料染色、酸性染料染色、分散染料染色等,以及它们对针织面料的影响。
在裁衣车间,我学习了如何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排版、裁剪、缝制和包装。
3. 实习后期:我加入了公司的研发中心,参与了针织面料的品质检验和工艺分析。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如何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对针织面料进行各项性能检测,如断裂强度、弹性、透气性、保暖性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分析针织面料的优缺点,为今后的设计和生产提供参考。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使我深入了解了针织面料的分类、生产工艺和品质检验,提高了自己在服装设计领域的专业素养。
2.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针织面料,掌握了它们的性能指标,为今后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依据。
3.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针织面料品质检验的方法,了解了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分析针织面料的优缺点。
4. 实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不仅要关注设计本身,还要了解面料的生产工艺和品质,以确保服装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四、实习总结本次针织面料分析实习,使我全面了解了针织面料的特性、生产工艺和品质检验。
纺织织物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了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整体水平,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纺织人才,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纺织织物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纺织工艺流程,掌握织物生产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纺织工艺流程,熟悉各种纺织设备;2. 掌握织物生产技术,提高织物质量;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4. 深化对纺织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纺织工艺流程:从原料选择、纺纱、织造、印染到成品检验,让学生全面了解纺织工艺流程。
2. 纺织设备操作:学习并掌握纺织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纺纱机、织布机、印染设备等。
3. 织物生产技术:学习织物生产过程中各项工艺参数的调整,提高织物质量。
4. 成品检验:学习织物成品检验标准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前,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对纺织工艺流程、设备操作和织物生产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实操训练: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分组进行纺织设备操作和织物生产技术的实际操作。
3. 考核评估:实训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产品质量进行考核评估,确保实训效果。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纺织工艺流程,熟悉了各种纺织设备。
2. 学生掌握了织物生产技术,提高了织物质量。
3. 学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
4. 学生深化了对纺织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今后就业奠定了基础。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了解了纺织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了对纺织专业的认识。
2. 实训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操作,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
3. 实训教师认真负责,耐心指导,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
4. 学校为本次实训提供了充足的设备、场地和物资保障。
5.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实训课程,提高实训效果,为我国纺织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织物结构分析实验
织物结构分析实验织物结构分析实验是对织物的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个重要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织物中织物纱线的组织密度、编织结构、纱线类型等信息,为织物的质量评价以及改良方案提供依据。
以下是一份关于织物结构分析实验的详细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一、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织物的编织结构和纱线类型;2.掌握织物结构参数的测定方法;3.分析不同织物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织物分析仪:用于测定织物的线密度、表面密度、空气透气度等参数;2.顺纱试验仪:用于测试纱线的强度、伸长率;3.络度仪:用于测量纱线的线密度;4.显微镜:用于观察织物的织法、纱线类型等。
三、实验步骤:1.取一块待测织物样品,并记录其产地、纱线类型等基本信息;2.使用织物分析仪测定织物的线密度和表面密度,并记录数据;3.使用顺纱试验仪测定织物的纱线强度和伸长率,并记录数据;4.使用织物分析仪测定织物的空气透气度,并记录数据;5.使用显微镜观察织物的纱线类型、织法等,并记录观察结果;6.使用络度仪测量纱线的线密度,并记录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根据织物分析仪测定得到的线密度和表面密度数据,可以计算得到该织物的纱线密度。
较高的纱线密度意味着纱线更细,织物更细密,质量更好。
2.顺纱试验的结果可以反映出纱线的强度和柔软度。
较高的纱线强度和较低的伸长率意味着纱线质量更好。
3.织物分析仪测定的空气透气度可以反映织物的透气性。
较高的空气透气度意味着织物更透气,较低的空气透气度意味着织物更密闭。
4.显微镜观察纱线类型和织法可以帮助确定织物的结构类型,如平纹、斜纹、缎纹等。
不同的纱线类型和织法对织物的外观、手感等性能有影响。
5.根据络度仪测量得到的纱线线密度可以与织物分析仪测定的线密度进行对比,以验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织物结构分析实验可以通过测定织物的线密度、表面密度、纱线强度、伸长率和空气透气度等参数,来了解织物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为织物的质量评价以及改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织物分析实训
第一章织物分析实训实训一透孔组织、蜂巢组织与凸条组织织物的分析(2课时+课外)透孔组织织物,其组织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小孔,一般用作稀薄的夏季服装面料。
蜂巢组织织物,其表面形成规则的边高中低的四方形凹凸花纹,形如蜂巢,该织物比较松软。
凸条组织正面产生纵向、横向等方向的凸条,而反面则为纬纱大中型经纱的浮长线组织。
这是联合组织中常见的三种组织。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通过小样分析掌握直接观察法和拆纱分析法。
2、通过分析加深对织物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的认识。
二、实训仪器、工具和材料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黑绒板、意匠纸、布样三、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透孔组织的分析(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用直接观察法绘出透孔组织的组织图。
(4)观察织物外观,绘出透孔组织孔隙形成的结构图。
2、蜂巢组织、凸条组织织物的分析(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3)确定拆纱系统。
(4)确定织物的分析表面(5)做纱缨。
(6)检查织物组织① 在拆开纱线和检查组织之前,应在纱缨上作好起点的记号,常用方法是在纱缨上剪一个缺口,然后再逐根检查交织情况,逐根进行记录。
② 用组织点直接记录在意匠纸上,直至得到织物的组织循环为止,或者将交织情况首先用数字记录下来,这样连续分析若干根纱线就可以得到织物的组织循环,然后将分析结果绘在意匠纸上。
③ 分析织物时,拆开处的范围至少应不小于二个组织循环,这样可以便于复查分析的结果。
(7)确定上机图。
四、实训报告内容1、绘出透孔组织透孔形成的结构图,简述透孔形成的原因,绘出透孔组织织物的上机图。
2、绘出蜂巢组织织物的上机图,简述该织物形成边部高中间洼外观的原因。
实训二配色模纹织物分析项目一纵条纹织物分析(2课时+课外)项目二方格织物分析(2课时+课外)项目三平纹地小提花织物分析(2课时+课外)利用不同颜色的纱线与织物组织相配合,在织物表面构成各种花形图案,这种花纹称配色模纹。
织物原料分析实验报告
织物原料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织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它由不同的纤维所组成。
了解织物的原料成分对于选择合适的洗涤方式以及保养方式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织物原料分析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织物的成分及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测试方法,分析织物的原料成分。
材料与方法材料:- 纯棉织物样品- 涤纶织物样品- 醋酸- 碘液- 湿润试纸- 酒精灯- 显微镜- 试管方法:1.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纯棉织物样品和涤纶织物样品。
2. 将纯棉织物样品撕碎成小块,并放入试管中。
3. 加入适量的醋酸,放置片刻。
4. 加入少量的碘液,观察是否出现变色反应。
5. 使用湿润试纸测试织物样品的酸碱性质。
6. 重复以上步骤2-5,用涤纶织物样品进行实验。
7. 使用显微镜观察两种织物的纤维结构差异。
实验结果1. 纯棉织物样品:- 在醋酸中放置片刻后,织物样品未出现明显变色反应。
- 使用湿润试纸测试时,织物样品呈现中性。
- 在显微镜下观察,纯棉织物的纤维结构呈现交织状。
2. 涤纶织物样品:- 在醋酸中放置片刻后,织物样品未出现明显变色反应。
- 使用湿润试纸测试时,织物样品呈现中性。
- 在显微镜下观察,涤纶织物的纤维结构呈现平行排列。
分析与讨论纯棉织物的主要成分为纯棉纤维,它是天然的植物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在实验中,纯棉织物在醋酸中未发生明显的变色反应,表明它对酸性物质相对稳定。
使用湿润试纸测试时,织物呈现中性,进一步佐证了其稳定性。
纤维结构的交织状也是纯棉织物的特点之一。
涤纶织物的主要成分为涤纶纤维,它是合成纤维之一,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抗皱性。
在实验中,涤纶织物在醋酸中未发生明显的变色反应,说明它对酸性物质相对稳定。
使用湿润试纸测试时,织物呈现中性,进一步佐证了其稳定性。
纤维结构的平行排列也是涤纶织物的特点之一。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织物原料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纯棉织物主要由纯棉纤维组成,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织物分析
实验织物分析一、实验目的织物分析是对织物进行周到和细致的分析,以掌握该织物的规格和特征,从而推断出织物的上机技术条件。
1、了解织物分析的项目以及顺序;2、掌握每—个项目分析的方法,并能获得较为正确的分析结果;3、掌握分析仪器的使用二、分析步骤及方法(一)取样织物下机或在染整后,由于经纬线张力的平衡作用以及所发生的变形。
使织物两端、边部和中部的结构有所不同,为了使测得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一般规定:从整匹织物上取样时样品到绸边的距离不小于5厘米,离两端的距离不小于3米。
(二)确定织物正反面根据织物外观效应和特征加以判断,如提花织物以花纹清晰的一面;斜纹织物以斜纹线清晰的为正面;条纹织物以条纹显著匀整的为正面;绉类织物以光泽较为暗淡的一面作正面,经面缎纹织物以经浮长占优势的一面为正面;绒织物以有绒毛的一面为正面;纱罗织物以孔眼清晰绞经突出为一面为正面,等等。
(三)确定织物经、纬向1、带有绸边的样品,则与绸边平行的为经向;2、一般织物经密大于纬密,经纱细纬纱粗,故密度大或纤度细的为经向;3、交织织物中,以高档原料为经向;4、绒类织物中,一般起绒毛的方向为经向,纱罗织物中相互扭绞的纱线为经纱。
5、可借助织物疵点鉴别经纬向,如筘路、经柳、柱渍为经向疵点,亮纱,松紧档等为纬向疵点,故这一系统为纬向。
(四)测定织物的经纬密度织物单位长度中排列的纱线根数称织物密度,有经向密度和纬向密度之分。
织物密度通常以10厘米或1厘米中纱线根数为计量单位。
1、方法与步骤1)在织物上量出一定距离(如1厘米),在两端用颜色作好记号;2)在分析镜下点清两个记号间所含的纱线根数;3)重复(1)(2)步骤5次。
2、注意事项:1)在量距离作标记时,必须与纱线平行,2)点数时的精确度为0.5根/厘米。
3、实验记录:(五)组织分析1、工具:照布镜,分析针。
2、方法及步骤:当织物经纬密度较小,纱线较粗,组织简单,则可在分析镜下直接观察经纬交织规律,井将其交织规律填入意匠纸的方格中,画出组织图。
织物分析实训范文
织物分析实训范文1.引言织物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织物的组织结构、性能特点以及成分进行分析,来了解织物特性的方法。
本次实训的目的是通过采集样品、制备试件、测试性能以及分析结果,进一步了解织物的性能特点和适用领域。
2.实验过程2.1采集样品: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织物样品,包括棉织物、涤纶织物和羊毛织物。
每种材质的织物样品我们都选择了不同的厚度和纺织方式的织物,并进行标记以便后续的分析。
2.2制备试件:我们根据实验要求,从每个织物样品中裁剪出一定大小的试件,以便进行后续的性能测试。
2.3测试性能:我们对每个试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包括强度测试、耐磨性测试、抗拉伸性能测试等,以获取织物的物理特性。
2.4分析结果:我们通过对测试结果的比对和整理,对每个织物样品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3.实验结果3.1棉织物:棉织物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和舒适性,但其强度相对较低,容易变形或破损。
棉织物的耐磨性较好,适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床上用品等。
3.2涤纶织物:涤纶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且容易清洗和干燥。
但其透气性较差,容易产生静电。
涤纶织物适用于户外运动服装、家居纺织品等。
3.3羊毛织物:羊毛织物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和柔软度,但对水的吸湿性较弱,容易起皱。
羊毛织物适用于冬季服装、毯子等。
4.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4.1织物的性能特点受材质和纺织方式的影响。
不同的材质和纺织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织物特性,如强度、舒适性、耐磨性等。
4.2织物的适用领域应根据其性能特点来确定。
对于需要透气性和舒适性的产品,如夏季服装、床上用品等,可选择棉织物;对于需要耐磨性和易清洗的产品,如户外运动服装、家居纺织品等,可选择涤纶织物;对于需要保温性和柔软度的产品,如冬季服装、毯子等,可选择羊毛织物。
4.3织物的性能还可以通过纤维混纺来改善。
不同纤维的混纺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织物的综合性能。
5.结论通过本次织物分析实训,我们对棉织物、涤纶织物和羊毛织物的性能特点和适用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纺织面料分析实训报告单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不同纺织面料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纺织面料的分类、特性、加工工艺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纺织面料的鉴别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四、实训内容1. 面料样品准备实训前,收集了棉、涤纶、羊毛、丝绸、氨纶等不同类型的纺织面料样品,共计10种。
2. 面料特性分析(1)棉面料棉面料是以棉花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的纺织品。
其主要特性如下:优点:吸湿透气性好,柔软舒适,易染色,价格低廉。
缺点:易变形,易皱,不耐高温。
(2)涤纶面料涤纶面料是以聚酯纤维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的纺织品。
其主要特性如下:优点:强度高,耐磨,耐腐蚀,易洗快干,抗皱性好。
缺点:吸湿透气性差,易起静电。
(3)羊毛面料羊毛面料是以羊毛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的纺织品。
其主要特性如下:优点:保暖性好,柔软舒适,吸湿透气,具有天然抗菌性能。
缺点:易缩水,易起球,价格较高。
(4)丝绸面料丝绸面料是以蚕丝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的纺织品。
其主要特性如下:优点:柔软光滑,透气性好,保暖性好,具有天然抗菌性能。
缺点:价格较高,易缩水,易起球。
(5)氨纶面料氨纶面料是以氨纶纤维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的纺织品。
其主要特性如下:优点:弹性好,穿着舒适,不易变形。
缺点:价格较高,易起静电。
3. 面料加工工艺分析(1)棉面料加工工艺棉面料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开松、梳理、并条、粗纱、细纱、并纱、络筒、织造、整理等环节。
(2)涤纶面料加工工艺涤纶面料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切片、熔融、纺丝、牵伸、卷绕、热定型、络筒、织造、整理等环节。
(3)羊毛面料加工工艺羊毛面料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开毛、梳毛、并毛、纺纱、络筒、织造、整理等环节。
(4)丝绸面料加工工艺丝绸面料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养蚕、抽丝、络丝、并丝、纺纱、织造、整理等环节。
(5)氨纶面料加工工艺氨纶面料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切片、熔融、纺丝、牵伸、卷绕、热定型、络筒、织造、整理等环节。
织物分析实验报告1
实验一织物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织物分析的内容和步骤2、学会织物分析的各项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3、掌握织物分析中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二、仪器工具织物密度分析器、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剪刀、钢尺、扭力天平、分析针等三、织物分析的基本内容试样一1.经纬纱原料:棉2.捻度:经向z捻纬向s捻3.经纬密度:经密400根/10cm纬密250根/10cm经密(根/10cm)纬密(根/10cm)396 244400 247403 256404 253397 2504.经纬纱线线密度纱线长度经向纬向10.3cm 10.4cm10.2cm 10.5cm10.5cm 10.5cm10.5cm 10.3cm10.4cm 10.5cm10.4cm 10.5cm10.3cm 10.3cm10.4cm 10.4cm10.3cm 10.4cm10.6cm 10.5cm总长度104.3cm 103.9cm平均长度10.43cm 10.39cm缩率 4.3% 3.9%重量0.015g 0.015g线密度14.38 14.43线密度:经纱14.4tex 纬纱14.4tex5. 缩率:经纱 4.3%纬纱3.9%6. 色纱排列:色经种类纱样色纬种类纱样注:由于部分纱线纱样太短无法进行测试色经排列蓝白蓝白根数40 2 100 2 色纬排列白蓝白蓝根数 2 20 2 767.上机图试样二1.经纬纱原料:涤纶2.捻度:经向弱捻纬向弱捻4.经纬密度:经密1140根/10cm纬密440根/10cm5.经纬纱线线密度纱线长度经向纬向5.2cm 5.1cm5.2cm 5.1cm5.3cm 5.1cm5.4cm 5.1cm5.2cm 5.4cm5.2cm 5.1cm5.2cm 5.1cm5.4cm 5.2cm5.3cm 5.0cm5.2cm 5.1cm总长度52.7cm 51.3cm平均长度 5.27cm 5.13cm缩率 2.7% 1.3%重量0.005g 0.002g线密度9.5 3.9线密度:经纱14.4tex 纬纱14.4tex5. 缩率:经纱 4.3%纬纱3.9%6.上机图试样三1.经纬纱原料:棉2.捻度:经向s捻纬向s捻5.经纬密度:经密320根/10cm纬密230根/10cm4.经纬纱线线密度纱线长度经向纬向5.4cm 5.5cm5.4cm 5.3cm5.5cm 5.4cm5.4cm 5.3cm5.4cm 5.4cm5.5cm 5.3cm5.5cm 5.4cm5.4cm 5.5cm5.4cm 5.4cm5.5cm 5.3cm总长度54.4cm 53.8cm平均长度 5.44cm 5.38cm缩率8.8% 7.6%重量0.004g 0.008g线密度7.35tex 14.87tex线密度:经纱7.35tex 纬纱14.87tex5. 缩率:经纱8.8%纬纱7.6%6.上机图。
纺织来样分析实训报告
题目来样分析学生姓名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专业纺织工程班级纺织121导师姓名曹老师2014年 10 月 11 日一、实训目的和要求《来样分析》实训是纺织工程专业“实践实训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懂得织物分析的常用方法,来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测定经、纬纱的捻度和捻向;测定织物的经、纬纱缩率;测算经、纬纱线线密度;鉴定织物的经、纬纱原料;概算织物重量及成本核算;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为产品设计、亏本核算及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
本课程是《纺织材料学》、《织物结构与组织》、《织造学》、《纺纱学》的配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应与《纺织材料学》课程紧密衔接,一般应在学生修完《纺织材料学》课程后进行。
二、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一)来样分析1.常规织物分析2.特殊外观织物分析3.实用面料分析,4.成本核算。
(二)时间:2014年09月-12月,12周,每周4学时,共48学时。
三、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仪器、工具:显微镜、天平、烘箱、捻度机、照布镜、针、意匠纸、笔和若干实验耗材等。
材料:常规织物、特殊外观织物、实用面料四、分析步骤1.取样;2.确定织物的正反面;3.确定织物的经、纬向;4.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5.测定经、纬纱的捻度和捻向;6.测定织物的经、纬纱缩率;7.测算经、纬纱线线密度;8.鉴定织物的经、纬纱原料;9.概算织物重量;10.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五、完成面料分析表和成本核算实训一:短纤纱织物(面型织物)分析1.实训步骤和操作方法(一)取样1.取样位置试样离布边不小于5厘米,并且试样表面不应带明显的疵点。
2.取样大小(1)一般织物取15×15厘米。
(2)组织循环较大的织物取20×20厘米或更大。
(3)如果取样确有困难,试样稍大于5×5厘米也可进行分析。
(二)确定织物的经、纬面织物分析时,为了组织图绘制的简便清晰,通常将织物的纬面作为分析面。
面料分析鉴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面料分析鉴别方法,掌握不同纤维材料的特性,学会运用实验手段对纤维进行鉴别,并了解面料的质量与性能。
二、实验原理面料分析鉴别主要依据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纤维的形态、颜色、手感、燃烧特性、溶解性等。
通过这些特性,可以判断面料的纤维种类、含量以及面料的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不同纤维面料样品(如棉、麻、丝、毛、涤纶、腈纶等)- 火柴、酒精灯- 稳压电源- 电子显微镜- 热分析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pH计2. 实验仪器:- 研磨机- 烘箱-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 热封机四、实验方法1. 纤维形态观察:- 将样品进行研磨,制成纤维粉末。
- 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的形态、直径、长度等。
2. 燃烧特性分析:- 取少量纤维样品,用火柴点燃。
- 观察纤维燃烧时的火焰、烟雾、灰烬等特征。
- 记录纤维的燃烧速度、气味、灰烬颜色等。
3. 溶解性测试:- 将纤维样品分别放入不同的溶剂中(如水、酸、碱、有机溶剂等)。
- 观察纤维是否溶解,记录溶解速度、溶解程度等。
4. 纤维含量测定:-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纤维样品的质量。
- 通过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等方法,测定纤维的化学成分。
- 根据纤维的化学成分,计算纤维含量。
5. 面料性能测试:- 使用热分析仪测试面料的熔融温度、热稳定性等。
- 使用pH计测试面料的酸碱度。
-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面料的颜色、吸光度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纤维形态观察:-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棉纤维呈短纤维状,直径较细;麻纤维呈长纤维状,直径较粗;丝纤维呈细长丝状,直径较细;毛纤维呈短绒状,直径较粗。
2. 燃烧特性分析:- 棉纤维燃烧时火焰较小,烟雾较少,灰烬呈灰白色;麻纤维燃烧时火焰较大,烟雾较多,灰烬呈灰黑色;丝纤维燃烧时火焰较小,烟雾较少,灰烬呈灰白色;毛纤维燃烧时火焰较小,烟雾较多,灰烬呈灰黑色。
3. 溶解性测试:- 棉纤维在水中溶解速度较快,溶解程度较高;麻纤维在酸、碱中溶解速度较快,溶解程度较高;丝纤维在有机溶剂中溶解速度较快,溶解程度较高;毛纤维在酸、碱中溶解速度较快,溶解程度较高。
织物密度分析实验报告
织物密度分析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织物的密度,了解织物的纤维结构和质量特性,并掌握测量织物密度的方法。
2. 实验原理织物的密度指的是织物单位体积中纤维的数量,通常用纺数来表示。
纺数是指织物中单位长度内纬线的根数。
测量织物密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纺数计数法和称重法。
纺数计数法是通过直接数一定长度织物中纬线的根数来计算密度的。
首先,将一定长度的织物剪下,并用放大镜观察织物的纬线,数一定范围内纬线的根数,然后根据公式N = \frac{{L \times n}}{{l}}计算纺数,其中N为纺数,L为织物长度,n为纬线根数,l为数线所在范围的长度。
称重法是通过测量织物的质量和已知密度的参考物质的质量,再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求解。
首先,将一定大小的织物剪下并称重,得到质量M_1,然后分别将织物和参考物质浸泡在水中测量它们的浸没质量M_2和M_3,再利用公式\rho = \frac{{M_1}}{{M_1 - M_3}} \cdot \frac{{M_2 - M_1}}{{M_2}} \cdot \rho_0计算织物的密度,其中\rho为织物密度,\rho_0为参考物质的密度。
3. 实验仪器和材料- 放大镜- 称量器具- 织物样品- 水槽4. 实验步骤4.1 纺数计数法1. 选择一段织物样品,并剪下一定长度。
2. 将织物样品固定在台面上,并利用放大镜观察织物的纬线。
3. 在放大镜下用计数器数出一定范围内纬线的根数n。
4. 测量织物的长度L和数线所在范围的长度l。
5. 根据公式N = \frac{{L \times n}}{{l}}计算纺数N。
4.2 称重法1. 将织物样品剪下一定大小,并称重得到质量M_1。
2. 准备一个已知密度的参考物质,并称重得到质量M_3。
3. 将织物样品和参考物质浸泡在水中分别称重得到浸没质量M_2和M_3。
4. 利用公式\rho = \frac{{M_1}}{{M_1 - M_3}} \cdot \frac{{M_2 -M_1}}{{M_2}} \cdot \rho_0计算织物的密度\rho。
纺织来样分析实训报告
题目来样分析学生姓名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专业纺织工程班级纺织121导师姓名曹老师2014年 10 月 11 日一、实训目的和要求《来样分析》实训是纺织工程专业“实践实训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懂得织物分析的常用方法,来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测定经、纬纱的捻度和捻向;测定织物的经、纬纱缩率;测算经、纬纱线线密度;鉴定织物的经、纬纱原料;概算织物重量及成本核算;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为产品设计、亏本核算及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
本课程是《纺织材料学》、《织物结构与组织》、《织造学》、《纺纱学》的配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应与《纺织材料学》课程紧密衔接,一般应在学生修完《纺织材料学》课程后进行。
二、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一)来样分析1.常规织物分析2.特殊外观织物分析3.实用面料分析,4.成本核算。
(二)时间:2014年09月-12月,12周,每周4学时,共48学时。
三、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仪器、工具:显微镜、天平、烘箱、捻度机、照布镜、针、意匠纸、笔和若干实验耗材等。
材料:常规织物、特殊外观织物、实用面料四、分析步骤1.取样;2.确定织物的正反面;3.确定织物的经、纬向;4.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5.测定经、纬纱的捻度和捻向;6.测定织物的经、纬纱缩率;7.测算经、纬纱线线密度;8.鉴定织物的经、纬纱原料;9.概算织物重量;10.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五、完成面料分析表和成本核算实训一:短纤纱织物(面型织物)分析1.实训步骤和操作方法(一)取样1.取样位置试样离布边不小于5厘米,并且试样表面不应带明显的疵点。
2.取样大小(1)一般织物取15×15厘米。
(2)组织循环较大的织物取20×20厘米或更大。
(3)如果取样确有困难,试样稍大于5×5厘米也可进行分析。
(二)确定织物的经、纬面织物分析时,为了组织图绘制的简便清晰,通常将织物的纬面作为分析面。
织物分析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织物分析实验报告心得体会织物分析实验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织物分析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织物分析轮廓,而织物分析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验操作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
一、织物分析的工器具:5倍织物分析放大镜(照布镜)、意匠纸、大的钢针两枚,打火机或火柴盒、电子式万分天平秤(万分医用分析天平、扭力天平)、捻度测定仪(没有两只夹子),弹性织物分析布架,小台灯,钢直尺。
二、织物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对布样进行分析时,首选应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织物正反面一般是根据其外观效应加以判断。
A:一般织物正面的花纹、色泽均匀比反面清晰美观。
B:具有条格外观的织物和配色模纹织物其正面必然是花纹清晰悦目。
C: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
D:起毛织物类中,单面起毛织物,其起毛绒一面为织物正面。
双面起毛绒织物,则以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
E:观察织物的布边,如布边光洁、整齐的一面为主织物正面。
F:双层、多层及多层织物,如正反面的经纬密度不同时,则一般正面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较佳。
G: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A:如果分析的样品是有有布边的,则与布边平行的纱线便是经向,与布边垂直的则是纬纱。
B:含有浆分的是经纱,不含浆分的是纬纱。
C:如果布样有染厂针板印,则延它平行方向的是经向;D:织物密度大的一方为经向(锦棉时装罗缎除外),密度小的是纬向。
E:颜色多的或超过4色以上的为经向。
F:泡泡布类泡泡方向为经向。
G:拆出纱线屈曲利害的是纬向,反之则为经向。
H:布样上有筘路的,则筘路方向是经向。
I:布样上有经柳病疵,则有经柳疵点的方向为经向。
J:布样上有织造档疵(稀密档),则该方向的为纬向。
K:有多处变纬密方向为纬向。
L:灯芯组织,割绒插针方向为经向。
M:凸条组织方向为经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织物分析实训实训一透孔组织、蜂巢组织与凸条组织织物的分析(2课时+课外)透孔组织织物,其组织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小孔,一般用作稀薄的夏季服装面料。
蜂巢组织织物,其表面形成规则的边高中低的四方形凹凸花纹,形如蜂巢,该织物比较松软。
凸条组织正面产生纵向、横向等方向的凸条,而反面则为纬纱大中型经纱的浮长线组织。
这是联合组织中常见的三种组织。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通过小样分析掌握直接观察法和拆纱分析法。
2、通过分析加深对织物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的认识。
二、实训仪器、工具和材料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黑绒板、意匠纸、布样三、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透孔组织的分析(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用直接观察法绘出透孔组织的组织图。
(4)观察织物外观,绘出透孔组织孔隙形成的结构图。
2、蜂巢组织、凸条组织织物的分析(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3)确定拆纱系统。
(4)确定织物的分析表面(5)做纱缨。
(6)检查织物组织① 在拆开纱线和检查组织之前,应在纱缨上作好起点的记号,常用方法是在纱缨上剪一个缺口,然后再逐根检查交织情况,逐根进行记录。
② 用组织点直接记录在意匠纸上,直至得到织物的组织循环为止,或者将交织情况首先用数字记录下来,这样连续分析若干根纱线就可以得到织物的组织循环,然后将分析结果绘在意匠纸上。
③ 分析织物时,拆开处的范围至少应不小于二个组织循环,这样可以便于复查分析的结果。
(7)确定上机图。
四、实训报告内容1、绘出透孔组织透孔形成的结构图,简述透孔形成的原因,绘出透孔组织织物的上机图。
2、绘出蜂巢组织织物的上机图,简述该织物形成边部高中间洼外观的原因。
实训二配色模纹织物分析项目一纵条纹织物分析(2课时+课外)项目二方格织物分析(2课时+课外)项目三平纹地小提花织物分析(2课时+课外)利用不同颜色的纱线与织物组织相配合,在织物表面构成各种花形图案,这种花纹称配色模纹。
该织物立体感强,应用很广泛。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掌握配色模纹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
2、对配色模纹织物加深理解。
二、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黑绒板、白衬纸、意匠纸、颜色笔、布样。
三、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确定织物组织。
若试样为变化组织织物,组织较简单,可利用直接观察法确定织物组织图。
4、测定色经排列顺序、色纬排列顺序、色经循环、色纬循环和配色模纹循环。
色经排列顺序重复一次所需的经纱数称为色经循环;色纬排列顺序重复一次所需的纬纱数称色纬循环,配色模纹的大小应等于色纱循环和组织循环的最小公倍数。
分析与填写色纱排列顺序时,任一色别均可作为起点,直至模纹色别达到循环为止。
5、绘配色模纹图和上机图意匠纸分成四个区,如图1所示。
图中Ⅰ区绘组织图;Ⅱ区绘色纬排列顺序;Ⅲ区绘色经排列顺序;Ⅳ区绘配色模纹图。
图1 配色模纹意匠纸分区图(1)根据测定的组织图、色经循环、色纬循环,求出配色模纹循环。
(2)在相应的位置绘出组织图和色纱循环,(为了便于看出色纱效应,酌情将经纬向多画几个循环)。
(3)根据色经、色纬排列顺序,在相应色经、色纬行内的经、纬组织点处,涂绘色经、色纬的颜色,其颜色点构成的配色模纹图仅显示颜色的效应,并非经、纬纱交织情况。
(4)上机图的绘作根据织物组织、经密、纱线号数、原料等特点,确定穿筘图、穿综图,绘出纹板图。
根据织物中色纬排列情况,确定在何种类型多梭箱织机上织造,换句话说,采用的色纬循环必须考虑织机多梭箱机构中梭箱的数目、型号等设备情况。
四、实训报告内容1、原始记录(1)配色模纹色经循环(见表1)。
(2)配色模纹色纬循环(见表2)。
表1 配色模纹色经循环表表2 配色模纹色纬循环表1、采用分析小样的织物组织及色纱类别,另外设计一个配色模纹,试绘出配色模纹图及织物上机图。
1、设计色织物色纬的颜色种类和排列顺序时应考虑哪些问题?实训三二重组织织物坯布及粗梳呢绒类织物成品的分析(2课时+课外)在分析二重组织时,由于这些织物在某一方面有几个系统的纱线,并且经向或纬向的密度大,如果采用分析单层织物的方法来分析织物的组织时,就很难迅速获得正确的结果,因此要采用分层分析法。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掌握二重组织织物经常采用的分层分析法。
2、掌握粗梳呢绒类织物(成品)的分析方法。
二、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白衬纸、意匠纸、颜色笔、酒精灯、布样。
三、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二重组织织物的分析(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和经、纬向,并且先在织物的经、纬向各拆开一两根纱以初步鉴别该织物属于什么织物。
(2)如果鉴别结果为纬二重组织,则在布样上以同一根经纱为起点,选定二处准备拆开纱线的地方,其中一处可将里纬抽去而留下表纬和经纱,在另一处则抽去表纬而留下里纬和经纱交织。
(3)用分析单层织物的方法分别求出表纬和经纱、里纬和经纱交织的组织图。
(4)在布端拆开几根纬纱以鉴别表纬纱、里纬纱的排列比和表、里组织的配合情况,然后绘出表、里组织的重合图和织物上机图。
2、粗梳呢绒类织物的组织分析(1)用酒精灯烧去织物表面的毛绒,但仍要保留部分样品毛绒的原状。
烧毛绒时,点着酒精灯,移动布样以烧除部分样品表面的绒毛,并随时避免烧着样品边缘的纱线,用硬片轻轻刮去烧过部位的灰尘,根据烧过部位的组织点清晰情况,反复做二、三次,直至组织规律清楚可见为止。
如果样品是化学纤维织成的,样品上的毛绒不能用火烧,可用剪刀剪掉毛绒,使组织规律清晰可见。
(2)确定织物的正反面和经纬向。
(3)绘出织物组织图和上机图。
四、实验报告内容1、实训的任务与要求2、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3、绘出所分析的二重织物、粗梳呢绒织物的组织图及表、里组织图,附上织物实样。
实训四毛巾织物的组织分析(课外练习)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毛巾织物的形成原理和方法。
2、掌握毛巾织物的分析方法。
二、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照布镜、分析针、毛巾织物(机织).三、毛巾织物的形成原理及方法机织物中的毛巾织物,采用特殊的打纬装置,织物组织和上机张力之间相互配合而得到的机织物。
毛巾织物的组织是比较简单的,而且由于毛巾织物结构较松,因此毛巾组织分析并不困难,一般可以不用放大镜而直接观察分析。
在毛巾织物中,起毛圈的是经纱,称为毛圈经纱,上机张力小;此外就是地经纱,上机张力较大,织造时必须采用二个织轴织造,二者的送经量也不一样,毛圈经纱比地经纱的送经量大得多。
二者的比值称为毛倍,一般面巾的毛倍为4左右,二者的差异为毛圈高度的2倍左右。
四、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毛巾组织的分析虽然比较方便和简单,但若不了解毛巾织物的织造过程往往会发生分析错误。
在分析毛巾织物之前必须正确地定出它在织造时的纳纬方向,分析所得的组织图上的纬纱次序应与织造时的纳纬顺序相一致,如果将纳纬方向搞错,定使分析结果的毛圈经纱组织和地经纱组织的配置发生错误。
由于毛巾织物在织机上通过胸梁、刺毛辊、导布辊等机件的作用,原来直立的毛圈将顺势向机后倒伏,因此在分析毛巾织物时,可以按以上前题条件而确定毛巾的纳纬方向,然后进行织物的组织分析,初学者在分析组织时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分析。
(1)以纬纱做纱缨,分析地组织时将地经置于纱缨之中,然后观察织物组织。
(2)毛巾织物因为毛经纱张力小,且在织物表面已形成毛圈,所以分析毛经纱时,应该用分析针轻轻拔动毛圈,借用照布镜观察毛经纱与纬纱的交织情况,然后轻轻将毛经纱拔到纱缨中,进一步观察交织规律并记录下来。
(3)依次分析地经、毛经与纬纱的交织情况,确定地经与毛经的排列比。
(4)绘出织物组织图及织物上机图。
五、实训报告内容1、实训任务与要求2、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3、绘出毛巾织物的组织图和结构图,附上织物实样。
第二章小样试织实训一1/3↗组织织物试织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了解纹板图与组织图的关系。
2、了解不同穿综方法得到相同组织的纹板图的配置方法。
3、初步掌握试样机的使用方法。
二、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小样织机、绕纱框架、色纱、小样织机配套工具一套。
三、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了解自已所试织的织物的上机条件,包括穿综方法,每筘内经纱穿入根数。
2、根据1/3↗组织,绘出相应的纹板图。
要求每人绘出两种穿综方法和相应的纹板图。
3、二人一组,每人钉植一付纹板,并且要求两人相互检查。
4、由采用顺穿的一块纹板试织10㎝长的织物。
5、调换另一块纹板,换另一人再织10㎝长的织物。
6、检查织物与预期结果是否相符,并要求找出原因。
7、在上机穿综时,可将经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顺穿法,另一部分采用其它穿综方法。
四、实训报告内容1、实训任务与要求。
2、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
3、绘出1/3↗组织的上机图,附上所织造的实样。
实训二斜纹变化组织织物的试织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了解斜纹方向改变的原因。
2、进一步了解组织图、穿综图和纹板图的相互关系。
3、掌握试样织机的使用方法。
二、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了解所用织机的上机条件,包括穿综和穿筘条件。
2、要求绘出加强斜纹、经山形斜纹、纬山形斜纹、菱形斜纹、锯齿斜纹及变化组织的组织图、穿综图和纹板图。
3、二人一组,每人钉一付纹板,并相互检查。
4、每人各织10㎝长的织物。
5、检查试样与预期结果是否相符。
6、绘出上机图。
三、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小样织机、绕纱框架、色纱、小样织机配套工具一套。
(2)绘出经二重、纬二重织物上机图。
3、上机试织(1)钉置纹板图。
经二重组织、纬二重组织各钉一付纹板。
(2)经二重组织、纬二重组织各试织10㎝长的试样。
(3)检查试样与预期效果。
三、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小样织机、绕纱框架、色纱、小样织机配套工具一套。
四、实训报告内容1、经二重、纬二重织物的设计步骤。
2、绘出经二重织物、纬二重织物的上机图,附织物小样。
3、通过小样试织,有什么体会与建议。
第三章仿制设计仿制下列面料:来样一:来样二:来样三:第四章创新设计实训一棉麻、毛麻、丝麻混纺或交织织物设计与试织麻纤维种类很多,但用于制作服装面料的主要是苎麻和亚麻。
纯麻织物虽具有粗犷、挺括、透气性好等独特的优点,但由于其纤维刚性大,弹性差,纤维断裂伸长率小等缺陷,使得麻织物手感硬、易皱、染色不鲜艳等。
为此,在产品设计时,可根据产品用途及风格特征。
采用麻与其他纤维,如棉、毛、丝、涤纶等混纺纱织制,或者采用麻纱与其他纱线交织。
在此,仅以麻棉混纺织物为例讲述其设计过程及试织。
一、实训目的要求通过小样设计及其试织,掌握麻及其混纺织物或交织物的设计方法,同时加深对麻混纺织物的感性认识。
二、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多种麻/棉色纱,小样机,绕纱框架,退浆水,一套织样工具。
三、设计方法及其步骤1、混纺比的设计通常由于销售途径的不同,选择不同混纺比的纱线,而纱线的混纺比决定着产品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