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利权保护客体
关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客体判断的指引

关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客体判断的指引实用新型专利是我国三种专利类型之一,与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共同为广大创新主体提供有效的创新成果保护路径。
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客体的判断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审查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本指引旨在梳理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客体的相关规定和示例,引导创新主体准确理解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客体的边界,促进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撰写和答复质量的提高,推动实用新型专利制度高质量发展。
一、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客体的相关要求及判断要素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根据上述规定,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客体,需同时具备三个方面要素:产品、形状和/或构造以及技术方案。
当一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不符合上述任一方面要素的相关规定时,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客体。
下面主要结合专利法、专利审查指南等中有关以上三方面要素的相关规定分别进行梳理。
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客体判断涉及产品的常见情形根据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产品。
所述产品应当是经过产业方法制造的,有确定形状、构造且占据一定空间的实体。
一切方法以及未经人工制造的自然存在的物品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客体。
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客体判断涉及产品的常见情形如下。
(一)权利要求的主题名称应明确排除方法如果权利要求的主题名称为一种方法,则不符合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客体的要求。
比如权利要求主题名称为一种齿轮的制造方法、工作间的除尘方法或数据处理方法等。
(二)权利要求可以使用已知方法的名称限定产品的形状、构造权利要求中可以使用已知方法的名称限定产品的形状、构造,不得包含方法的步骤、工艺条件等。
如采用已知的焊接、热压等加工方法限定的各部件的连接关系等。
对于方法本身的改进,如产品的加工步骤、工艺方法等的改进,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客体。
即使权利要求中既包含对方法本身的改进,又包含产品的形状、构造特征,仍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客体。
2017司考民法之专利权的客体

2017司考民法之专利权的客体2017司考民法之专利权的客体。
一、发明1、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2、包括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改进发明三种。
(1)产品发明是关于新产品或新物质的发明。
(2)方法发明是为解决某特定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手段和步骤的发明。
相比产品发明,方法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一定会包含时间因素。
△如果是方法的发明创造,只能申请发明专利,而不能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3)改进发明是对已有的产品发明或方法发明所作出的实质性革新的技术方案。
二、实用新型1、概念: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2、特征:必须是一个有形的产品,方法不能。
△没有固定形态的物质,如气体、液体以及呈粉末状的物体不能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权。
3、与发明专利的区别(1)保护范围比发明专利要小。
A.在产品发明中,既可以是有固定形状的产品,也可以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
B.实用新型不包括方法,也不包括不具有确定形状和立体结构的物品(如气态、粉末状、液体类的产品)(2)创造性程度低于发明。
A.发明专利的创造性要求是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B.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要求是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保护期比发明短。
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而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
(4)审批过程比发明简单。
实用新型专利不用进行实质审查,而发明专利必须经过实质审查。
三、外观设计1、概念外观设计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又称为工业产品外观设计。
2、外观设计必须与产品相结合,才能成为专利法的保护对象。
某项设计如果不与产品结合,只能得到著作权法上的保护。
3、范围:(1)是以表示在照片或者图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2)外观设计必须能够用工业的方法复制出来;因此手工完成的图案、产品,如用海边拣到的贝壳做成各种造型,就不是专利法意义上的外观设计。
第二部分 专利权

2013年司法考试网上辅导 知识产权法第1页 第二部分 专利权 专题一:专利权的客体和主体一、专利权的客体:发明创造1.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专利法》第2条第2款)1)产品发明2)方法发明(1)制造方法(2)操作使用方法3)改进发明2.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专利法》第2条第3款)3.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专利法》第2条第4款)4.不被专利法保护的对象1)公共秩序问题:(《专利法》第5条)(1)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2)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何谓遗传资源:“专利法所称遗传资源,是指取自人体、动物、植物或者微生物等含有遗传功能单位并具有实际或者潜在价值的材料;”(《实施细则》26条)何谓“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利用了遗传资源的遗传功能完成的发明创造。
”(《实施细则》26条)2)不属于发明创造的事项(1)科学发现;(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3)某些特定技术领域的应用(1)动物和植物品种;但是对于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规定授予专利权。
(2)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二、专利权的主体及其权利归属1.发明人与设计人---非职务发明创造情形下的权利人专利法所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在完成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实施细则》第13条)1)只能是自然人;2)身份之取得不受行为能力之限制;3)非职务发明创造情形下的专利申请人、专利被批准之后的专利权人;4)职务发明创造情形下享有特定权利:(1)署名权;(2)获得奖励、报酬权。
专利权的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专利权的保护
• 3.转让权 • 专利权人可以转让其专利权。通过转让,专利权的主体也随之转移,
受让方成为专利权人。这种转让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可 以将专利全部转让,也可部分转让。转让专利权时,当事人必须签订 书面合同,经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生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专利权的获得
• (二)消极条件 • 那么,只要满足了授予专利的实质条件和形式条件,是不是任何发明
创造都可以授予专利呢?不是的。2000年第二次修正的《专利法》第 25条规定了不授予专利权的五类发明创造,即①科学发现;②智力活 动的规则和方法;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④动物和植物品种;⑤用原 子核换方法获得的物质。而第④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则可以依照 《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专利权的获得
• 4.优先权原则 • 优先权原则是《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为国际间的专利申请
提供了便利。依照《巴黎公约》,申请人在任一《巴黎公约》成员国 首次提出正式专利申请后的一定期限内,又在其他《巴黎公约》成员 国就同一内容的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的,可将其首次申请日作为其 后续申请的申请日。这种将后续申请的申请日提前至首次申请的申请 人的权利便是优先权。在要求优先权时,首次申请日被称为优先权日, 享有优先权的一定期限被称为优先权期。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专利权的获得
• 2.创造性 • 这是指向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
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创造性在某些国家的 《专利法》中又称“先进性”或“非显而易见性”,其含义是指申请 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要比同一领域里现有的技术先进,具有独创性, 不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创 造性判断比新颖性判断要复杂得多:判断新颖性可以依靠客观标准确 定,凡是现有技术中没有的东西就是新颖的;判断创造性则不同,会 涉及专利审查人员的主观因素,评判的标准往往有所差别。
专利权保护的客体有哪些

For a girl who has been injured, the only thing she learns and understands is to be strong.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专利权保护的客体有哪些专利权保护的客体包括发明物,实用新型物和外观设计三种。
并且这三种不同的情形,专利权的期限也不一样,比如发明专利权的期限是20年,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有效期是10年,专利权的有效期是从当事人递交了申请书以后开始计算的。
一、专利权保护的客体有哪些?专利法的客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
关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专利权期限届满后,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期限届满前,专利权人可以书面声明放弃专利权。
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二、不能授予专利权的主要情形是怎样的?(一)科学发现;(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四)动物和植物品种,但动物和植物品种的非生物学的生产方法可授予专利权;(五)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七)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八)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
受专利权所保护的客体那是法律制度上明确规定的,同时,一些违反国家法律制度的发明物或者说自然科学发现等这些都是不可以被授予专利权的。
专利法复习重点

专利法复习重点专利法复习重点第⼀章专利与专利法概述专利权是基于发明创造,由申请⼈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专利局依法审查核准后,向申请⼈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
1474年威尼斯颁布了世界上第⼀部《专利法》,奠定了现代专利法律制度的基础。
1883年签订的《保护⼯业产权巴黎公约》标志着专利申请国际化。
专利权的特点有:(1)独占性(2)地域性(3)时间性专利法的功能作⽤。
第⼆章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权的客体,即专利保护的对象,是指专利法规定的可以获得专利权的科学技术成果。
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客体有发明、实⽤新型、外观设计三种。
与此相对是三种专利权。
⼀、发明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案。
同时也体现了发明的特征。
发明的类型有:1、产品发明产品发明是指通过⼈的智⼒劳动、经过⼈⼯执照的各种新制品。
例如对仪器、装置、⽤具或组合物等作出的发明。
2、⽅法发明,是指制造某种产品或⽣成某种物质所使⽤的特殊⼿段或特殊步骤。
3、改进发明,是指对已有的⽅法或发明提出的创造性变⾰。
⼆、实⽤新型“实⽤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的新的技术⽅案。
”三、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彩或者其组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业上应⽤的新设计。
实⽤新型与外观设计的区别。
四、不授予专利权的项⽬不授予专利权的项⽬有:(⼀)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不可专利的项⽬1、科学发现2、智⼒活动的规则和⽅法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法4、动物和植物新品种5、⽤原⼦核变换⽅法获得的物质第三章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发明创造要取得专利权,必须具备⼀定的实质条件和⼀定的形式条件。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新型应当具备的实质条件巴黎公约为专利权的国际保护规定了三⼤基本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优先权原则、专利独⽴原则,以及要求成员国遵守的最低限度要求。
专利权的主体与客体

4.合作发明
合作发明,也称为共同发明,是指由两个以上 的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完成发明 创造的人称为合作发明人,这里所说的合作发 明人也必须是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 造性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 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者设计人。
三是指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
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 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 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
对于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的确定,主要分以下 两种情况来:一是合同优先原则。利用本单位 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 明人或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 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二是, 在双方没有订立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 利权的归属没有作出约定的,则依据有关法律 规定进行处理,即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 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 权人。这是法律的强行性的规定。
第十一章
专利权的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主体
一、发明人、申请人、专利权人
专利权的主体也称为专利权人,是指依法获 得专利权,并承担与此相应的义务的自然人、 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专利权人主要包括以下 几类: 1.发明人(设计人) 发明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 创造性贡献的人。发明人作为发明创造的具体 创造者,只能是自然人。
三是获得物质报酬的权利,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
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 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
3.委托发明 即以合同方式委托他人完成的发明创造。《合 同法》称此类合同为技术委托开发合同。对于 这类发明的权利归属,专利法和合同法都采取 了合同优先原则,即完全依照双方在合同中的 约定来确定委托开发的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 根据《专利法》第8条的规定,一个单位或者 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 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 于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 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专利权的客体与主体

非职务发明
•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2、委托发明与合作发明
•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 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 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 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 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第五讲 专利权的客体与主体
一、专利的种类
1、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 的新的技术方案。
根据发明的定义,发明应该是一种技术方案,对于 自然定律的发现、抽象的智力活动规则等不属于发明。
发明的类型:产品发明、方法发明 首创发明 改进发明 组合发明 选择发明 用途发明
2、实用新型专利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 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职务发明
(一)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二)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 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三)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 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 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此处所称的本单位,包括临时工作单位;
职务发明
• “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作如下理解:
• 几年合作后,双方分道扬镳,弟在浙江另成立一生产同样 产品的工厂,仍旧使用该专利。在产品销售中两厂构成竞 争,兄要求弟停止在浙江生产,遭拒绝后告其弟厂专利侵 权。弟称其为发明人,是该技术的合法拥有者,引起权属 纠纷。
• 在庭审中,其兄提出虽然他不是发明人,也没有申请权转 让的书面协议,但该发明亦不属于其弟所有,而是其弟在 福建厂任职期间的职务发明,应为福建厂所有。
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法人或
专利制度与专利法综述

三、申请日与专利申请号的确定
1、申请日的确定 专利法第28条规定了两种确定申请日的方式:
一是面交 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 受理地为国家局及各代办处。 二是寄交 如果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 邮戳日为申请日。邮戳 日不清晰的,除当事人能够提出证明外,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 到日为递交日。
① 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② 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③ 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 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 造。 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本单位,包括临时工作单位,专 利法第六条所称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本单位的 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 料等。
第五部分 专利的申请
一、申请前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专利性(法22)的判断 2、市场前景分析 3、要不要保留技术秘密 4、是否要委托代理机构
二、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先申请原则(细则13) 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 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同日申请的,自行协商确定申请人; 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被授予一项专利。
第四部分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一、形式条件(法26、27)
1、申请文件是否齐备:请求书、说明书、摘要、权 利要求书、委托书等(指发明或实用新型)。 申请外观设计的文件:请求书、图片或照片、 委托书等。 2、各种文件是否符合要求,费用是否交齐等。
二、实质条件
1、对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 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法5)。 2、不得违反法25。 3、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法22、23)
•4、知识产权的分类
版权 1991.6.1
专利权的客体主体及内容分别是什么-

专利权的客体主体及内容分别是什么-一、专利权的客体主体及内容分别是什么?专利权的主体,是指具体参加特定的专利权法律关系并享有专利权的人。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职务发明创造的单位、外国人和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都可以成为专利权的主体。
专利权的客体,也称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指可以获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
《专利法》规定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专利权的内容(一)独占权我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二)实施许可权它是指专利权人可以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技术并收取专利使用费。
许可他人实施专利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三)转让权专利权可以转让。
转让权包括专利申请权的转让和专利权的转让。
转让有两种形式,一是合同转让,一是继承转让。
(四)标示权它是指专利权人享有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
通过标记,可以起到宣传作用,有助于扩大产品的销售。
同时,也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使其他人了解这种产品是受到专利保护的,不能随意仿造。
二、专利权的转让的法定效力是如何的专利申请权转让,是指将专利申请权有偿或无偿地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权利本身发生转移,转让人不再享有权利。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申请权可以转让。
因为,此项权利都是财产权,权利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其意自由处分,而将此项权利转让给其他人,就是处分权的方式之一。
不过,在转让专利申请权时,发明人或设计人所享有的署名权和获得精神奖励等权利并不同时转让。
也就是说,受让人在取得专利申请权后,并不因此成为发明人或设计人,也不因此享有发明人或设计人的荣誉。
因为这些权利属于人身权,与发明人或设计人的人身不可分割、所以不能转让,也不能通继承等其它方式转移。
专利权主体、归属、客体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 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3)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一年内 作出的,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或 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 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可作如
物质条件是指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料 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其中不对 外公开的技术资料包括技术档案、设计图 纸、新技术信息等。
根据外观设计的定义,外观设计应具备: 1) 与产品相结合
2) 是关于产品形状、图案和色彩或其结合的设计 3) 富有美感
4) 适于工业上应用 23 5) 新设计
问题讨论
❖大楼外观或景观设计,是否可以 申请取得外观设计专利?
24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四、授予专利的条件
1、新颖性: 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
第九讲 专利权主 体、归属与客体
1
一、发明人、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
1. 发明人与设计人
发明专利--称为发明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 观设计专利--称为设计人。
发明人和设计人必须是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 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法人或 其他单位。
发明人或设计人享有发明权,发明权包括署
1、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 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根据发明的定义,发明应该是一种技术方案, 对于自然定律的发现、抽象的智力活动规则等 不属于发明。非抽象思想
技术构思:不需要达到直接应用的阶段,但应 具备应用的可能性。
必须利用自然规律
12
发明专利
❖ 发明区分物的发明、方法发明及用途发 明。
利方法的使用。 三、销售 销售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应当是产品。专利权人有权禁止他
专利法的保护客体是什么

专利法的保护客体是什么?专利分为哪几类?专利法的保护客体是专利,专利是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审查,符合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并取得专利授权的发明创造。
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1)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产品是指工业上能够制造的各种制品,包括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固体、液体、气体之类的物品。
方法是指对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各种产品的方法。
(2)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3)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例如:各种产品的外形、包装、各种标贴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只适用于产品而言,而不适用于方法发明。
对于方法的技术改进,只能申请发明专利。
对于有些产品,有时可以申请发明专利,也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两者的审查要求和保护的期限有所不同。
如果技术水平不是很高,技术的生命周期不是很长,又想尽早取得专利权,建议申请实用新型。
否则就申请发明专利。
专利制度的基本规范集中体现在专利法中,或者说,专利法以规范的形式体现了专利制度的基本内容。
所以,制定与实施专利法就可以有效地发挥专利制度的积极作用,认识并肯定这种作用,将是理解并实施专利法的必要思想基础。
制定并实施专利法的积极作用主要是:1.鼓励和调动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专利法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制定这部法律的目的在于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也可以说这是专利法的基本作用,最重要的作用。
发明创造是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它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信息加工的过程,发明创造所产生的成果是智力成果,要获得这种成果或者说要推进发明创造,必须鼓励调动发明创造人员的积极性,吸引他们、鼓励他们,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形成激励发明创造的氛围。
专利法律制度正是达到这一目的有效经济方法和法律手段,它为发明人提供法律保护,保护他们发明创造的专用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使用或者通过允许他人有偿使用,收回发明费用并可以获得超额价值。
专利权的客体

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是一种法律保护发明创造的独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专利权的概念中,客体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专利权的客体进行探讨,并进一步解释其重要性。
1. 专利权的定义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定义,专利权是一种为在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中创造之新颖的技术解决方案所授予的一种独占权利。
这意味着专利权授予专利持有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对其发明创造享有排他性的权利。
2. 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所保护的客体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技术创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发明发明是专利权的最常见客体。
发明涉及到一个新颖的技术或方法,解决了特定领域的问题,带来了新的功能或效益。
例如,一种新型的机器装置、一种新药物的制备方法等都可以被视为发明。
b. 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是一种对现有产品或方法的改进。
与发明不同,实用新型并不要求具有显著的创造性,只要能够带来一定的实用性改进即可。
例如,改进了某一种家用电器的外观设计或性能特点都可以被视为实用新型。
c. 外观设计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是产品的外观特征,主要关注于产品的形状、图案、纹理等方面。
外观设计专利通常适用于产品的外观外形,不包括产品的功能或技术特性。
d. 商标商标是一种识别企业或产品来源的标志,也可以成为专利权的客体。
商标的保护旨在防止他人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以避免混淆消费者对产品来源的认知。
3. 专利权的重要性专利权的客体对创新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促进创新专利权的存在鼓励着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活动。
通过获得专利权,发明者可以确保其独有权利,并从中获得经济回报。
这种保护机制鼓励了更多的创新,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b. 维护创新者的权益专利权作为一种独占权,可以确保创新者获得对其发明创造的控制权。
这使得创新者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并从中获得商业利益。
在没有专利权的保护下,创新者可能面临着抄袭和侵权的风险,这将严重影响创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利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2)专利许可权。它是指专利权人享有的许可他人实施其专 利并获得专利使用费的权利。专利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 人实施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都必须得到专利权 人的许可,签订书面实施许可合同,且被许可人无权允许合 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实施该专利。
(二)专利法的立法目的 专利制度是指利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保护和鼓励发明创造,推
动技术进步的管理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是专利法,即根据专 利法,对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经过审查和批准,授予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专利法概述
利权,同时把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的内容向社会公开,以便 进行发明创造的信息交流和有偿转让。我国专利制度对鼓励 发明创造,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以及对外科技交流和 经贸往来,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3)专利转让权。专利权的转让,即专利权主体的变更,专 利权人有权将专利所有权或持有权转让给他人,但当事人必 须签订书面转让合同,合同经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转让才 发生法律效力。此外,我国单位或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请权或专利权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4)标记权。专利权人有权在其专利产品或该产品的包装上
返回
导入案例
甲公司指派员工唐某从事新型灯具的研制开发,唐某完成开 发工作后,甲公司对该灯具的技术采取了保密措施,并于 2000年4月19日申请发明专利,2002年8月9日被授予专 利权。2004年12月,有人向专利复审委员会申请宣告该专 利无效,理由是乙公司已于1999年12月20日开始生产相 同的灯具并在市场上销售,因此该发明不具有新颖性。经查, 乙公司在获悉甲公司开发出新型灯具后,以不正当手段获取 了甲公司的有关技术资料并一直生产、销售该新型灯具。
专利权客体

专利权客体专利权客体专利权的客体,也称为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指依法应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2条的规定,专利法的客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
一、发明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必须是一种技术方案,是发明人将自然规律在特定技术领域进行运用和结合的结果,而不是自然规律本身,因而科学发现不属于发明范畴。
同时,发明通常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智力成果,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也不能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
发明分为产品发明、方法发明和改进发明三种。
产品发明是关于新产品或新物质的发明。
这种产品或物质是自然界从未有过的,是人利用自然规律作用于特定事物的结果。
如果某物品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下,没有经过任何人的加工或改造而存在,就不是我国专利法所规定的产品发明,不能取得专利权。
方法发明是指为解决某特定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手段和步骤的发明。
能够申请专利的方法通常包括制造方法和操作使用方法两大类,前者如产品制造工艺、加工方法等,后者如测试方法、产品使用方法等。
改进发明是对已有的产品发明或方法发明所作出的实质性革新的技术方案。
例如,爱迪生发明了自炽灯,白炽灯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可以申请产品发明;生产白炽灯的方法可以申请方法专利;给白炽灯填充惰性气体,其质量和寿命都有明显提高,这是在原来基础之上进行的改进,可以申请改进发明。
二、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产品。
该产品应当是经过工业方法制造的、占据一定空间的实体。
一切有关方法(包括产品的用途)以及未经人工制造的自然存在的物品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
上述方法包括产品的制造方法、使用方法、通讯方法、处理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将产品用于特定用途等。
例如,一种齿轮的制造方法、工作间的除尘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自然存在的雨花石等不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保护。
产品的形状是指产品所具有的、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确定的空间形状。
(完整版)专利权的客体

第二章专利权客体第一节专利客体概述、概念专利客体(Patentable Subject Matter),也可翻译为"可专利主题”、专利法的保护对象,在专利法的范畴内,它指可以获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是人们在产业领域内的智力劳动成果,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发明创造可获得专利权,但专利法明确排除的对象不能取得专利权(第5条;第25 条)。
二、立法模式世界各国对发明创造给予专利保护的范围和方式不尽相同。
大体有3种情况:一是多数国家专利权的客体仅指发明。
二是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均给予专利保护,但专利法仅保护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由专门的立法进行保护。
三是以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作为专利权的客体由统一的专利法保护。
我国属于第三种情况。
我国《专利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第二节发明、发明的概念和特征(一)发明的概念1、一般意义上的发明,是指通过智力劳动创造或设计出了前所未有的东西。
2、专利法所称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二)发明的特征1、发明是一种技术方案,而非物质实体。
2、发明是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
(1)能够实施,但不要求已经实施;(2)利用自然规律。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没有利用自然规律的方案不是发明:财务结算办法、体育比赛规则等。
违背自然规律的创造不是发明:永动机等。
自然规律本身不是发明:科学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等。
3、发明必须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创造性)。
4、发明必须是一种符合法律要求的技术方案。
、发明的种类按发明的完成状况分为完成发明和未完成发明;按照发明人国籍划分为本国发明和外国发明;按完成发明的人数划分为独立发明和共同发明;按发明的权利归属划分为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按发明间的依赖或制约关系划分为基本发明和改良发明;根据表现形式将发明分为方法发明、产品发明、物质发明、首创发明、组合发明、转用发明和选择发明。
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是什么?

Only those who are constantly 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will seize opportunities in tim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是什么?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是人们在科学还有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也就是知识产品,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一般分为三大类,有专利权还有著作权最后还有就是商标权。
一、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是什么?知识产权客体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即知识产品。
知识产品是与物质产品(即民法意义上的物)相并存的一种民事权利客体。
通常所说的知识产权常分为三大类,专利权、著作权和商标权。
因此,我国知识产权客体中:1.专利权的客体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及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但,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1)科学发现;(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动物和植物品种;(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2。
商标权的客体为商标。
商标是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向社会公众直接传递商品或服务来源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何人为该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或提供者及其商业信誉如何,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声誉如何等等。
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3.著作权的客体为作品。
作品必须能传播文艺或科学思想,它是一种信息的载体,而不是一种实用工具和手段。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中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记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8)计算机软件;(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明创造妨害公共利益 致人伤残或损害财物; 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涉及国家重大政治事件或宗教信仰; 伤害人民感情或民族感情; 宣传封建迷信等。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法第5条
5.2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 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 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色彩,一般是用于产品上的颜色或者颜色的组合 。
专利权保护的客体-外观设计
3)外观设计必须富有美感
能使产品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迎合 消费者的爱好,使他们看了有赏心悦目之 感。
4)外观设计必须适于工业应用
要能够大量复制生产。 不能复制的产品,不能作为外观设计的载体。
主要内容
1.专利权保护的客体 2.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
4)发明必须是一种符合法律要求的技术方案
必须符合专利法的有关规定。
专利权保护的客体-发明
3.种类
产品发明
是指通过智力劳动创造的,能以有 形形式表现的各种制成品或产品。
方法发明
是指为解决某特定技术问题而采用 的手段和步骤的发明。
改进发明
是指对已有的产品发明或方法发明所作 出的实质性改进的发明。
专利权保护的客体-实用新型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法2.2
技术方案是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 的包含有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技术手段的集合 。技术手段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法2.2
气味或者声、光、电、磁、波等信号或者能量也 不属于A2.2规定的发明的客体。 【例】一种用于物质成分分析的光束,其特征在于: 该光束的波长为484nm. 利用声、光、电等的性质解决技术问题,可授予 专利权。 【例】利用红外线传输数据的装置。 图形、平面、曲面、弧线本身属于抽象的图形, 不属于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客体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
A2.2
A5
A25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
专利法第5条
5.1 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 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5.2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 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 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法第5条
1.概念 我国专利法所称的实用新型,是指“
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 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小发明”
专利权保护的客体-实用新型
2.特形状、构造的产品。
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如液体、气体、粉状 物等,都不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
3、定义中的“其结合”,是指形状和构造的结合 ;也包括产品和产品的结合。
2、外观设计的特点: 1)外观设计必须以产品为载体 外观设计是工业品的外观设计,不能脱离具体的
产品而存在。
专利权保护的客体-外观设计
2)外观设计必须以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为设计 对象
形状,指具有三维空间的产品造型,例如冰箱、 收音机的外形。
图案,一般是二维的平面设计。例如地毯的图案 、壁纸的花纹等。
违反法律
发明创造为法律明文禁止或与法律相违背,不能授予专 利权。
专利法第五条所称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通过并公布施行的法律,不包括其他机构颁布的 行政法规和规章。
发明创造并没有违反法律,但由于其被滥用而违反法律 的,则不应当依据专利法第五条的规定拒绝授予专利权。
发明创造仅其实施被法律所禁止—可给予保护
第二部分 专利权保护客体
专利局机械部 刘洋
问题
我国专利制 哪些客体不属 度可以保护类 于专利保护的 型有哪些? 范围?
主要内容
1.专利权保护的客体 2.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
专利权保护的客体 我国专利权的客体有三种:
发 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专利权保护的客体-发明
1.概念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 的技术方案。
例如,螺栓和螺帽、锁和钥匙、带橡皮的铅笔 等。
专利权保护的客体-实用新型
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客体的区别:
发明
实用 新型
形状、构造
方法
产品
专利权保护的客体-外观设计
1.概念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
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 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专利权保护的客体-外观设计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法第5条 违反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公众普遍认为是正当的、并被接 受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具有普遍的社会认同:正当;不正当建立在一 定的文化背景之上:历史;区域;民族文化。 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可能发生变化。 专利法中所称的社会公德限于中国内地 (不包括港澳台)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法第5条 妨害公共利益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法第25条
专利法第25条
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科学发现 ➢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动物和植物品种 ➢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 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法第25条
1.科学发现
2.特征 1)发明是一种技术方案
不是单纯揭示自然规律的理论; (如,牛顿定律;哥白尼天体运行学说) 是解决某一特定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专利权保护的客体-发明
2)发明是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
不是单纯地提出课题或者设想。 (例如,太空电站。)
当然,并不要求必须已经实施过。 3)发明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必须是前所未有的; 必须具有实质性的进步。
专利法第五条新增第二款排除了对以违法方式获 取或利用遗产资源的基础上做出的发明创造给予 专利保护的可能性。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法2.2
专利法第2条2款
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 、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 案
这是对可申请专利保护 的发明客体的一般性定义 ,不是判断新颖性、创造 性的具体判断标准。
科学发现是指对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质、现 象、变化过程及其特性和规律的揭示。 不授权原因:不是技术方案,不是专利法意 义上的发明创造。(“技术方案”参见A2.2) 【例】发现卤化银在光照下具有感光特性。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法第2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