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matlab题目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matlab题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Matlab仿真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通信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2)掌握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3)熟悉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2)具备分析通信系统性能和优化通信系统参数的能力;(3)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增强学生对通信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Matlab仿真方法和实际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和调制解调技术。
2.Matlab仿真方法:介绍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如信号处理、调制解调、信道建模等。
3.实际应用:分析通信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移动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Matlab仿真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通信原理》等权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Matlab通信系统仿真》等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掌握Matlab仿真方法;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4.实验设备:配置通信系统仿真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光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光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光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及工作方式;2. 掌握光纤的类型、特性以及在不同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3. 了解光发射器、光接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光通信系统中的作用;4. 熟悉光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信号调制、解调技术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并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2. 学会使用光功率计、光纤熔接机等实验设备,进行光通信实验操作;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光通信系统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验、讨论等环节的沟通协作能力;3. 使学生认识到光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光通信系统的知识深度,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课程性质为理实一体化,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的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光通信领域的基本素养,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光通信系统概述- 光通信的发展历程- 光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光通信系统的优缺点分析2. 光纤与光缆- 光纤的类型、结构及特性- 光缆的组成、分类及应用- 光纤的传输原理及损耗因素3. 光发射器与光接收器- 光发射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 光接收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 常见光发射器与光接收器的类型及应用4. 光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 光通信信号的调制方法- 常见光调制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光解调技术的实现方法及性能指标5. 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及实验操作- 光通信系统性能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光通信实验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光通信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学会对电路分析计算以及设计。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及训练,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电路的分析计算,了解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示波器,频谱仪,失真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II)1设计任务 (1)2实验原理分析 (2)2.1 PCM原理介绍 (2)2.2 HDB3编码及解码原理 (8)2.2.1编码规则 (8)2.2.1解码规则 (8)2.3 汉明码 (9)2.3.1 校验 (9)2.3.3 校验方法 (9)2.3.4 编码原理 (9)2.4 PSK数字调制 (13)2.4.1 4PSK调制原理 (13)2.4.2 4PSK解调原理 (14)2.5 AWGN信道原理 (15)3 实验方案设计 (16)3.1 PCM编解码分析 (16)3.2 汉明码编解码分析 (16)3.3 HDB3编解码分析 (17)3.4 PSK调制解调编程分析 (17)3.5 AWGN信道编码分析 (17)4 MATLAB整体程序设计 (18)4.1 MATLAB使用简介 (18)4.2 MATLAB中主要函数简介 (18)4.3 系统编码流程图 (18)5 结果分析 (19)5.1 PCM编码结果 (19)5.2 汉明码编码结果 (20)5.3 HDB3编码结果 (22)5.4 PSK调制结果 (23)5.5 AWGN信道仿真结果 (24)5.6 PSK解调结果 (24)5.7 HDB3解调结果 (25)5.8 汉明码解码结果 (25)5.9 PCM解码结果 (26)6 分析与小结 (27)6.1 实验结果分析 (27)6.2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7)6.3 小结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29)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调制与解调等;2. 学习并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通信过程;3.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能力;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通信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具备实际操作能力;3.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和拓展通信领域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养成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习惯;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沟通与协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对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通信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通信领域的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信号与系统:信号的概念、分类及特性;系统的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及其性质;- 信道:信道的概念、分类、特性及信道模型;- 调制与解调:调制原理、分类及性能指标;解调原理及方法。
2. 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 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信号的数学表示、系统方程的建立;-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带宽、功率等性能指标的计算与优化;- 通信系统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方式、信道编码等技术。
3. 现代通信技术应用:-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信号传输、数字调制解调、多路复用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多址技术、蜂窝技术;- 互联网通信技术:网络结构、协议、路由算法等。
通信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术语。
2. 学习通信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控制方法,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掌握通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通信自动化系统的需求,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和功能划分。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自动化系统的模拟与仿真,具备初步的系统搭建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项目实践中有效配合,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通信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国家建设。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通信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和信息技术基础,对通信自动化技术有一定了解,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通信自动化系统概述- 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2. 通信技术基础- 通信原理与通信方式- 信号传输与调制解调技术- 常用通信协议与标准3. 自动化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基本原理与分类- 自动化控制设备及其功能- PLC编程与应用4. 系统设计与实现- 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 系统功能划分与模块设计- 系统集成与调试5. 应用案例与实际操作- 通信自动化系统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实际操作:系统搭建、调试与优化- 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6. 创新实践与拓展- 设计与创新:基于实际需求,开展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创新-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关注通信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通信自动化系统概述第二周:通信技术基础第三周:自动化控制技术第四周: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五周:应用案例与实际操作第六周:创新实践与拓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1. 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无线通信、互联网、电视、手机、卫星通信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中,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通信系统仿真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
2.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意义通信系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通信系统的运行和性能,以达到理解系统特性、优化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它在通信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系统特性:通过仿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和解码等,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的系统设计方案,找到最佳的参数配置和算法,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
•解决问题:通过仿真可以模拟通信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干扰问题、误码率改善等。
3. 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是模拟和计算。
通信系统仿真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模拟和计算:•信源:通过模拟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比如正弦波、随机信号等。
•信道:通过模拟产生不同的信道特性,比如传输损耗、多路径效应、噪声等。
可以通过添加白噪声、多径信道模型等方式来模拟实际信道的特性。
•调制解调器:通过模拟调制解调过程,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信道编码和解码:通过模拟编码和解码过程,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提高抗干扰性能。
•误码分析:通过模拟接收端信号的误码情况,分析误码率和误差传播等指标。
通信系统仿真的计算过程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和相关工具,比如MATLAB、Python等,以及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比如NS-3、OPNET等。
4. 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通信系统仿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仿真目标:明确仿真的目标,包括仿真对象、仿真精度和仿真场景等。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
2. 学习通信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了解信号传输和处理的过程。
3. 掌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理解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进行系统仿真和性能评估。
2. 培养实际操作通信设备的能力,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展示课程项目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通信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课程性质为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达到对通信系统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关联教材第1章内容。
2. 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分析AM、FM、PM等调制方式的性能,关联教材第2章。
3. 数字通信系统:阐述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介绍ASK、FSK、PSK等数字调制技术,关联教材第3章。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讨论信噪比、误码率等性能指标,分析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关联教材第4章。
5.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信号源、信道、接收器等组成部分的设计,关联教材第5章。
6. 通信设备与应用:介绍常见的通信设备及其功能,探讨通信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关联教材第6章。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方法,如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3. 了解通信工程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传输媒介,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使用通信设备和软件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通信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通信工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对通信技术和设备感兴趣,希望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通信工程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通信原理3. 信号处理技术:学习信号采样、量化、滤波等处理方法,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信号处理技术4. 传输媒介:介绍有线和无线传输媒介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波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传输媒介5. 通信设备与软件:学习常用通信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通信仿真软件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通信设备与软件6.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简单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实践能力。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并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
本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理论学习、仿真实验和实验报告撰写。
在理论学习部分,学生将学习通信系统建模的理论知识;在仿真实验部分,学生将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并仿真分析通信系统性能;在实验报告撰写部分,学生将撰写本次实验的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给出改进方案。
2. 理论学习2.1 通信系统建模基础通信系统建模是通信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描述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间的关系。
通信系统建模可以大致分为系统的传输模型和噪声模型两部分。
系统的传输模型主要描述信道传输特性,如频率响应、时域响应等;噪声模型则描述了环境、电路和信号本身所引起的噪声影响。
2.2 通信系统仿真方法通信系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对通信系统进行模拟,分析系统性能和验证系统的可行性。
通信系统仿真可以大致分为系统仿真和信号仿真两部分。
系统仿真主要是对通信系统整体进行仿真,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信号仿真则是针对某个信号的特定特性进行仿真,如频谱、时域波形等。
3. 仿真实验3.1 实验内容本次仿真实验的主要内容是使用MATLAB软件对QPSK调制通信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实验步骤如下:1.建立信道模型:使用MATLAB建立通信系统中各个模块的数学模型,包括信源、信道、调制器、解调器等模块。
2.信号发送:生成QPSK调制下的随机数据信号,通过调制器进行调制并发送。
3.信号接收:接收信号并通过解调器进行解调。
4.误码率分析:分析误码率、信噪比等性能指标,调整系统参数使其达到最优性能。
3.2 实验要求1.使用MATLAB软件完成实验。
2.通过改变系统参数,分析系统各项性能指标。
3.完成实验报告,并附上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4.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交代本次实验的目的。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和最新发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能够使用实验设备进行通信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情怀,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调制解调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系统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
2.第二章:模拟通信原理,讲解调制解调技术、信号传输和接收处理等。
3.第三章:数字通信原理,包括数字调制、信道编码、误码纠正等。
4.第四章:现代通信系统,介绍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5.实验环节:进行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备操作,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系统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通信技术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通信案例,使学生了解通信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开展通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点对点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点对点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点对点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通信协议、网络拓扑等;2. 让学生了解点对点通信系统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3. 引导学生掌握点对点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关键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搭建简单点对点通信系统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工具和编程语言实现点对点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功能的技能;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特定场景提出合适的点对点通信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点对点通信技术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索网络通信领域的好奇心;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在设计和使用点对点通信系统时能够遵循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点对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网络通信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点对点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点对点通信的定义、通信协议类型、网络拓扑结构等,对应教材第二章;2. 点对点通信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分析点对点通信的优势和局限性,探讨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3. 点对点通信关键技术:讲解数据传输、加密和身份验证等技术在点对点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4. 点对点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和搭建简单的点对点通信系统,包括网络编程、加密算法应用等,对应教材第四章;5. 点对点通信系统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点对点通信系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实现和问题解决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6. 点对点通信系统的安全与法律问题:介绍网络安全知识,强调法律法规在点对点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六章。
通信课程设计初中
通信课程设计初中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调制与解调等;2. 学会使用通信模型,了解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3.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通信问题;2. 学会使用相关设备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3. 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方案,并进行模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阶段通信技术入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基本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较为薄弱。
因此,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要求:1. 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3. 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基本概念:信号、信道、噪声、调制与解调;2. 通信系统模型:发射器、接收器、信道、噪声源;3. 通信技术发展: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4. 通信技术应用:电话、电视、互联网、卫星导航;5. 实践操作:信号发送与接收、模拟通信实验、数字通信实验;6. 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通信基本概念与系统模型第二课时: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三课时:通信技术应用及实践操作(上)第四课时:通信技术应用及实践操作(下)第五课时:课程总结与评价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第二章“通信基础”相关,涉及教材中2.1节至2.4节的内容。
教学内容列举:1. 信号与信道:信号的定义、分类、特性;信道的定义、分类、特性;2. 噪声与调制解调:噪声的概念、分类、影响;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3. 通信系统模型: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4. 通信技术发展:各类通信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5. 实践操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报告撰写。
通信系统介绍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介绍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了解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
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2.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
3.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4.了解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
5.能够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问题。
6.能够进行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7.能够阅读和理解通信系统的相关英文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队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发射器、信道、接收器等,以及通信系统的分类,如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2.模拟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如调幅、调频、调相等,以及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3.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如数字调制、信道编码、误码纠正等,以及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4.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如5G通信技术、物联网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性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通信原理》等。
大学生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大学生通信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2. 学习并应用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基本理论,分析通信过程中的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等关键环节。
3. 了解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及其在通信工程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和仿真软件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具备实际通信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 培养通信系统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技能,包括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和软件进行信号分析、系统优化等。
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通信工程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撰写技术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新技术的积极性。
2.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强调在通信工程实践中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大学生通信工程课程设计,结合通信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优秀通信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基本理论,重点学习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特性、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2. 通信系统:学习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址技术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至第六章3. 通信网络:介绍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关键技术,如TCP/IP、移动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网络等。
教材章节:第七章至第九章4. 通信工程实践:结合实际案例,学习通信系统设计与调试、通信设备的使用、信号分析软件操作等。
数字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数字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组成;2. 掌握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3. 了解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等关键技术;4. 熟悉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评估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实际问题;2. 掌握使用相关工具软件对数字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设计与调试;3. 能够撰写数字通信系统相关的技术报告和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2. 激发学生对数字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数字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为其未来的学术发展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上所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与分类- 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2. 数字信号的表示与处理-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 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 数字信号的处理技术3.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常见数字调制技术:ASK、FSK、PSK- 数字解调技术及其应用4. 信道编码与差错控制-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常见信道编码技术:汉明码、卷积码、Turbo码- 差错控制方法:自动重发请求、前向纠错5.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6. 实践教学环节- 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实际通信系统的故障排查与优化- 课程项目: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运用通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熟悉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3.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4.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具体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工程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阐述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概述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本课程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路设计、通信原理等。
二、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Matlab软件的使用;3.熟悉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电路设计;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三、课程设计内容1.数字信号处理(1)采样定理(2)离散傅里叶变换(3)数字滤波器设计2.模拟电路设计(1)放大器电路(2)滤波器电路(3)混频器电路3.通信原理(1)调制与解调技术(2)误码率分析(3)传输链路建立与维护4.Matlab软件使用(1)Matlab基础语法(2)Matlab图像绘制(3)Matlab数据处理与分析四、课程设计步骤1.确定仿真系统的需求和设计目标;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进行仿真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路设计、通信原理等方面;4.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五、课程设计案例以一个简单的调制解调系统为例,介绍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
1.需求分析设计一个基于QPSK调制解调技术的通信系统,要求实现以下功能:(1)产生随机比特序列并进行QPSK调制;(2)添加高斯白噪声并计算误码率;(3)对接收信号进行QPSK解调,并恢复原始比特序列。
2.搜集资料了解QPSK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
3.系统设计(1)产生随机比特序列并进行QPSK调制利用Matlab软件生成随机比特序列,并将其转换为QPSK符号。
通过画图工具绘制星座图,观察符号分布情况。
(2)添加高斯白噪声并计算误码率在发送信号中添加高斯白噪声,模拟信道的干扰。
通过误码率分析工具计算误码率。
(3)对接收信号进行QPSK解调,并恢复原始比特序列利用Matlab软件对接收信号进行QPSK解调,得到恢复后的比特序列。
通信原理ssb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sb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单边带通信(SSB)的基本原理,掌握其频谱特点及调制解调过程;2. 学会分析SSB通信系统的性能,了解其在实际通信中的应用优势;3. 掌握相关数学公式和物理概念,如傅里叶变换、带宽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SSB通信现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SSB通信系统,完成信号的调制与解调;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操作,加深对SSB通信原理的理解;3.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针对SSB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新知识的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SB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SSB通信原理概述:介绍单边带通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 SSB调制与解调技术:讲解SSB信号的调制过程、频谱特点以及解调方法,涉及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等知识点;3. SSB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分析SSB系统的带宽利用率、功率效率以及抗噪性能,对比其他通信系统的优缺点;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通信系统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SSB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 教学实验与模拟:安排相关实验或使用模拟软件,让学生动手实践SSB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巩固理论知识。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SSB通信原理概述;第二周:SSB调制与解调技术;第三周:SSB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第四周: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五周:教学实验与模拟。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山东大学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Engineering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目录信道编码方式为7-4汉明码、交织码、卷积码,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AWGN Channel)和突发错误信道,调制方式采用FSK调制方式。
2、课程设计时间4月10日——5月30日3、课程设计环境 MATLAB平台4、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通信系统,完成从信源到信宿的整个仿真过程,编程实现信源模块、信道编码模块、FSK调制模块、信道仿真模块、FSK解码模块、信道解码模块、性能分析模块。
其中信道编码方式分别采用7-4汉明码、交织码、卷积码,信道分别采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AWGN Channel)、突发错误信道。
要求可以实现仿真信息可以从发送到接收的整个传输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同一信道环境不同编码方式的信噪比-误码率曲线和同一编码方式不同信道环境的信噪比-误码率曲线来分析三种信道编码方式的性能,得出实验结论。
5、设计内容5.1、系统框图设计基于FSK的信道编码性能分析实验仿真系统的程序框图如图1所示:图1 基于FSK的信道编码性能分析实验仿真系统的程序框图5.2、模块设计本程序采取模块化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模块:5.2.1、信源模块产生随机的二进制数字序列;5.2.2、信道编码模块5.2.2.1、7-4汉明码编码模块对信源产生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7-4汉明编码,输出要传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5.2.2.2、交织码编码模块对信源产生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交织编码,输出要传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1)循环码编码子函数(2)交织子函数5.2.2.3卷积码编码模块对信源产生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交织编码,输出要传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5.2.3、FSK调制模块对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FSK调制,输出为经过信道传输的信号; FSK调制框图如图2所示:图2 FSK调制框图5.2.4、AWGN信道模块仿真实现随机错误信道环境,对输出信号进行噪声干扰;5.2.5、突发错误信道模块仿真实现突发错误信道环境,对输出信号进行噪声干扰;5.2.6、FSK解调模块对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号进行FSK解调,输出为二进制数字信号;(1)FSK解调子函数(2)计算信号的IFFT子函数(3)低通滤波器子函数FSK解制框图如图3所示:图3 FSK解制框图5.2.7、信道解码模块5.2.7.1、7-4汉明码解码模块对FSK解调模块输出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7-4汉明解码,输出要接收到信源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5.2.7.2、交织码编码模块对FSK解调模块输出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交织解码,输出要接收到信源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1)交织子函数(2)纠错子函数(3)循环码解码子函数5.2.7.3卷积码编码模块对FSK解调模块输出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卷积解码,输出要接收到信源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5.2.8、主函数模块将以上各子函数模块构成系统,进行通信系统传输仿真,画出信噪比-误码率曲线图,用以分析系统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周全专业班级:信息sy0901指导教师:刘新华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MA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签名: 2013 年 1 月 1 1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13 年 1 月 11 日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设计任务 (4)2实验原理分析 (5)2.1 PCM原理介绍 (5)2.1.1 抽样(Sampling) (5)2.1.2 量化(quantizing) (5)3. 基带传输HDB3码 (12)4.信道传输码汉明码 (14)5.PSK调制解调原理 (15)6. 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 (18)7.仿真结果 (19)8.心得体会 (23)9.参考文献 (24)附录 (25)摘要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具体实现上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但总的过程却是具有共性的。
对于一个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过程可分为数字化,信源编解码,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加扰等。
本实验利用MATLAB实现了PCM编码,HDB3码,汉明码,psk调制,AWGN及对应的解调过程,完整实现了一个通信系统的全部过程。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
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关键字:通信系统,调制,解调,matlabAbstractCommunication system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variety of methods. But the process has general characters. For a analog signal digital transmission, the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digital, source decoding, channel decoding, modem, scrambling, etc. This experiment using MATLAB the delta modulation, Miller code, hamming code, PSK modulation, AWGN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modulation process, complete implements a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all process.MATLAB is a high-level technical computing language and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for algorithm development, data visualization, data analysis, and numeric computation. Using MATLAB, you can solve technical computing problems faster than with traditional programming languages, such as C, C++, and Fortran.Key words:communication system,modulation,demodulation,MATLAB1设计任务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信源:自己构造一时间函数,数字化方式:PCM,基带码:HDB3,信道码:汉明码,调制方式:PSK,信道类型:AWGN;解调,信道解码,基带解码,数模转换的过程与输入端对应。
图1.1 典型的通信系统与上图对应,信息源首先经过PCM数字化在经过HDB3码进行基带编码和汉明码信道得到原信号的二进制码,由于先进行汉明码编码不改变码字的极性二HDB3会改变码字极性所以在后来的设计中先进行汉明码再进行HDB3,对于整个信号只要解码与编码的过程相对应就是一样的;然后再进过PSK调制,由于是有极性的HDB3码,进行PSK调制颇为复杂,接着进入AWGN;再到接受设备经过解调再译码后模数转换得到原始信号。
本实验采用的数子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原理图如图1.2图1.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2实验原理分析2.1 PCM原理介绍模拟信号数字化必须经过三个过程,即抽样、量化和编码,以实现话音数字化的脉冲编码调制(PCM,Pulse Coding Modulation)技术。
2.1.1 抽样(Sampling)图2.1 抽样原理图离散时间信号通常是有连续时间信号经周期采样得到的。
完成采样功能的器件称为采样器,下图所示为采样器的示意图。
图中Xa(t)表示模拟信号,Xa(nt)表示采样信号,T为采样周期,n=0,1,2,…。
一般可以把采样器视为一个每隔T秒闭合一次的电子开关S。
在理想情况下,开关闭合时间τ满足τ<<T。
实际采样过程可视为脉冲调幅过程,Xa(t)为调制信号,被调脉冲载波p(t)是周期为T、脉宽为τ的周期脉冲串。
当τ→0时的理想采样情况是实际采样的一种科学的、本质的抽象,同时可使数学推导得到简化。
下面主要讨论理想采样。
2.1.2 量化(quantizing)抽样信号虽然是时间轴上离散的信号,但仍然是模拟信号,其样值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可有无限多个值。
显然,对无限个样值一一给出数字码组来对应是不可能的。
为了实现以数字码表示样值,必须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样值分级“取整”,分的级数越多,即量化级差或间隔越小,量化噪声也越小。
2.1.3 A压缩律:所谓A压缩律也就是压缩器具有如下特性的压缩律:其中,A为压缩系数;y为归一化的压缩器输出电压;x为归一化的压缩器输入电压。
图画出了A为某一取值的归一化压缩特性。
A律压缩特性是以原点奇对称的,为了简便,图中只给出了正半轴部分。
图2.2 A压缩律特性上图中,x和y都在-1和+1之间,取量化级数为N(在y方向上从-1到+1被均匀划分为N个量化级),则量化间隔为当N很大时,在每一量化级中压缩特性曲线可看作是直线,因此有式中,xi为第i个量化级间隔的中间值。
因此(2.1)为了使量化信噪比不随信号x变化,也就是说在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不因x的减小而变小,即应使各量化级间隔与x成线性关系,即则式2.1可写成即其中k 为比例常数。
当量化级数很大时,可以将它看成连续曲线,因而式(3.2)成为线性微分方程解此微分方程其中c 为常数。
为了满足归一化要求,当x=1时,y=1,代入式(3.3)可得故所得结果为即如果压缩特性满足上式,就可获得理想的压缩效果,其量化信噪比和信号幅度无关。
满足上式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由于其没有通过坐标原点,所以还需要对它作一定的修改。
图2.3 理想压缩特性曲线A 律压缩特性就是对式(3.4)修改后的函数。
在上图中,通过原点作理想压缩特性曲线的切线oc ,将oc 、cd 作为实际的压缩特性。
修改以后,必须用两个不同的方程来描述这段曲线,以切点c 为分界点,(2.2)(2.3)(2.4)线段oc 的方程:设切点c 的坐标为(x1,y1)斜率为则由式(3.4)可得所以线段oc 的方程为所以当x=x1时,y1=1/k 时,有因此有所以,切点坐标为 (exp[-(k-1)],1/k) ,令则将它代入式(3.5),就可得到以切点c 为边界的段的方程为因cd 段的方程,满足式(3.4),所以由该式可得由以上分析可见,经过修改以后的理想压缩特性与图5中所示的曲线近似,而式(3.6)式(3.7)和式(3.4)完全一样。
13折线:实际中,A 压缩律通常采用13折线来近似,13折线法如图7-4-7所示,图中先把轴的[0,1]区间分为8个不均匀段。
(2.5)(2.7)图2.4折线示意图其具体分法如下:a.将区间[0,1]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2,取区间[1/2,1]作为第八段;b.将剩下的区间[0,1/2]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4,取区间[1/4,1/2]作为第七段;c.将剩下的区间[0,1/4]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8,取区间[1/8,1/4]作为第六段;d.将剩下的区间[0,1/8]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16,取区间[1/16,1/8]作为第五段;e.将剩下的区间[0,1/16]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32,取区间[1/32,1/16]作为第四段;f.将剩下的区间[0,1/32]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64,取区间[1/64,1/32]作为第三段;g.将剩下的区间[0,1/64]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128,取区间[1/128,1/64]作为第二段;h.最后剩下的区间[0,1/128]作为第一段。
然后将y轴的[0,1]区间均匀地分成八段,从第一段到第八段分别为[0,1/8],(1/8,2/8],(2/8,3/8],(3/8,4/8],(4/8,5/8],(5/8,6/8],(6/8,7/8],(7/8,1]。
分别与x轴的八段一一对应。
采用上述的方法就可以作出由八段直线构成的一条折线,该折线和A压缩律近似,图3.6中的八段线段的斜率分别为:表1 各段落的斜率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除一、二段外,其他各段折线的斜率都不相同。
图7-4-8中只画出了第一象限的压缩特性,第三象限的压缩特性的形状与第一象限的压缩特性的形状相同,且它们以原点为奇对称,所以负方向也有八段直线,总共有16个线段。
但由于正向一、二两段和负向一、二两段的斜率相同,所以这四段实际上为一条直线,因此,正、负双向的折线总共由13条直线段构成,这就是13折线的由来。
从A 律压缩特性中可以看出,取A=87.6主要基于下述两个原因:1 使压缩特性曲线在原点附近的斜率为16;2 当用13折线逼近时,的八段量化分界点近似为1/2^n(n=0,1,2,…,7)。
从表1可以看出,当要求满足x=1/2^n 时,相应有y=1-n/8代入式中,有因此有将上式代入式(7.4-16),就可以得到对应A=94.4时的压缩特性此压缩特性如果用13折线逼近,除了第一段落起始点外,其余各段落的分界点的x 、y 都应满足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