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必备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交通出行
01
航空运输
气压带和风带对飞机航行的时间和路线有直接影响。航空公司需要了解
这些因素,以制定安全、高效的飞行计划。
02
海上运输
在海上,风是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了解风带的特点对于船舶航行和货物
运输至关重要。
03
公路和铁路运输
在长途运输中,天气条件(如风暴)可能会影响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和
安全性。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活动有助于预测这些天气事件并采取相应
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灾害对人类 生命财产的损失。
指导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保护生态 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其研究成 果可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的预防措施。
06
未来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数据获取的局限性
目前的气象观测站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数据 缺失或不足,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模型预测的精度
现有的气象模型在预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方面仍存在一定 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非线性过程的理解不足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过程,目前的研究 对其理解仍不够深入。
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增强观测能力
通过建设更多的气象观测站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
改进模型预测
研发更精确的气象模型,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变 化的预测能力,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 更可靠的依据。

高三一轮复习 第4讲 气压带和风带(共130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  第4讲  气压带和风带(共130张PPT)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分析完成1-2题。
2.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 强低气压中心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5题。
5.关于图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与干湿性质的正确叙述 是( D )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判断风带名称、所在半球
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所在半球





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所在半球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C 1.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31-33题。
低纬环流
气压带成因
热力原因
90N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来自赤道地区的气流源源不断在南北纬 30°上空集 聚迫使气流下沉,导致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较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南北纬 60°附近
相遇,形成锋面(极锋)。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
高低纬间受热不均 地球自转
单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风向偏转】
三圈 环流
三圈环流
2
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示意图
高纬环流
10 6
极锋
中纬环流
5 90N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PART 03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REPORTING
季节性移动规律
夏季北移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和风带在夏季时会向北移动。
冬季南移
在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相应地向南移动。
年度性移动规律
随季节而变化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
低纬度地区主要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和 信风带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和热带 沙漠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低纬 度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中心 。空气上升后冷却,形成对流雨,形 成热带雨林气候。
•·
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外围的空气向 两侧流动,形成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 ,由于水汽含量少,不易形成降水,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03
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全球 气候变化,如极端天气 、干旱、洪涝等。
04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机制 与厄尔尼诺现象类似, 也与地球大气和海洋环 流有关。
季风现象
季风现象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引起的气候变化,导 致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风向的现象。
季风现象会导致降水、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异常变 化,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回归线附近,由于空气下沉, 在近地面上形成高压,气流由低 压区流向高压区,形成副热带高 气压带。
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由于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在极地附近 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在极地附近,由于空气下沉,在近地 面上形成高压,气流由低压区流向高 压区,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影响,导致它们在一年中不断变化 位置。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课件.ppt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课件.ppt

23°26´N 0° 23°26´S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课件
66°34´S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就全球而言:1月南移,7月北移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课件
(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一、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课件
(1)考虑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课件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
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课件
三圈环流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课件
的西北风,低温干燥,风 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
力强劲。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课件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并 不是惟一的原因。
成因:(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亚
南亚
赤道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一月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地球表面温度和湿度的差异
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导致大气密度的变化,进而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气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各种气候类 型的重要因素,如热带雨林、温
带海洋性气候等。
降水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降水分布有重 要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降 水特点与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强 度有关。
详细描述
东风带的气流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偏东风,在北半球盛行东南风,在南半 球盛行东北风。东风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和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气候 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04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影响
Chapter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地球大气环流的 主要动力来源。
为什么研究气压带和风带
01
02
03
气候变化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 化直接影响气候变化,研 究它们有助于预测天气和 气候变化。
航行安全
航海和航空中,了解气压 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变化规 律,有助于航行安全。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和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和变化密切相关, 了解它们有助于合理安排 农业生产。
02
气压带
详细描述
西风带的气流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偏西风,在北半球盛 行西南风,在南半球盛行西北风。西风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 和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东风带
总结词
东风带是高纬度地区常年盛行的风带,主要受到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气流从 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形成稳定的东南风和东北风。
副热带高压带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相对稳定的高压带。它通常出现在 南、北半球的20°-30°纬度范围内,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高考地理第3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

高考地理第3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

全年高温,一
原气候 雨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年可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季 风气候
干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
全年高温,一 制,湿季时受气压带、风带
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 制
【真题1】(2010·上海)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 示意图,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 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 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 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 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 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 说明该船队到达里斯本时,那里的气候特征及其 成因。
答:特征:到达里斯本时为7月(8月或7~8月), 气候干热(地中海气候)。
成因:受北移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 为主。
第三章
必修Ⅰ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课 气压带和风带对
气候的影响
考点1 气压带、风带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见下表)
气压带 与风带
分布
极地高 南北纬 压带 90°附近
成因 热力原因
副极地 南北纬 气 低压带 60°附近 压 带 副热带 南北纬30
高压带 °附近
(202X·雅礼中学摸底)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据 此完成第3题。
3.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地高面低冷纬热之
高压
低压
间热不量均差异
大气的垂直运动
低压
地面 受热
高压
冷却
水平气压差异 热 力 环 流 空气水平运动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单圈冷 极地高压带
请思考:
(1)赤道近地面的温度和 气压? (2)极地近地面的温度和 气压? (3)这两个气压带的形状? (4)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产 生的原因?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三圈环流 ①判断下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 (2)变式图
②读图判断南北半球并说明判断依据:
前言问题:麦哲伦环球航行 3分钟
1、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 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 2、哪段航程最为轻松? 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 这段航程最为轻松。 3、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 时十分艰难?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移动幅度约为5°-10°,具有滞后性。
课堂练习
判断以下各图图示季节分别是?
0° 30° 60° 90°S
表示空气垂直运动的空气柱
60°N 30°N
小结
作业:①智库3.1 ②预习3.2
极地高气压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三圈环流 (3)变式图 读图分析:
1.在相应位置标出0°、30、60°和90°。 2.甲乙丙分别是什么环流? 3.①②③的风向分别是什么?
甲: 低纬环流 乙: 中纬环流 丙: 高纬环流

1


2
30°

3
60°
1 东北风/东南风 2 西南风/西北风
90° 3 东北风/东南风

高考地理总复习_气压带和风带(共25张PPT)

高考地理总复习_气压带和风带(共25张PPT)

B.乙
C.丙
D.丁
(2)甲地位于亚洲高压的西侧,盛行西北风。
(2)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答案:(1)D (2)D
要点一
►原生态图
气压带、风带形成分布与气候
►信息升华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 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
陆地上是 亚洲低压
类型 成因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 海陆热力性质差 海陆热力
差异

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 季节移动
特点
寒冷、 干燥
炎热、多雨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炎热、 干燥
炎热、湿润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范围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
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相对位置为图中各气压带、风带命名,并标注在图 中相应位置上。
(2)根据四个气压带高低情况,在E、F、G处绘制风向。
知识点二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冬季: 夏季:
(1)指出穿过亚欧大陆主体部分的气压带名称: __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__副__极__地__低__气__压__带____。 (2)据图,完成下表。
答案:(1)C (2)D
(2)甲地位于亚洲高压的西侧,盛行西北风。
(2)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 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 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风 ________风
3.季风的形成
气压带、风带移动―→季风形成
北半球冬季 ________风 ________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______、______、 (1)赤道低压带 ________气候
马来群岛
答案:(1)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 一 (2)地转偏向力 赤道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副极地 低气压 极地高气压 (3)标注略(B 为东北风,D 为西南风) (4)海陆热力性质 块 (5)7 月 副热带高气压 (6)标注略(东南风) (7)高温多雨
气压带和风带 1. 三圈环流的形成
说明: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 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________沿岸、美
温带海洋性气
(2)__________ 候
洲太平洋沿岸等地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________沿岸、北
(3)________ 和
美洲的_气候 海、南美洲的智利

中部、非洲南端的
________ 2. 形 成 气 候 的 主 要 因 素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地形、洋流等。
第三步:东亚季风的形成。 不同季节气压中心的变化,形成了冬夏风向相反的风, 这种变化在东亚地区特别明显。读东亚地区海平面等压线 分布图所示(气压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所示为________(1 月、7 月),________带被陆 地上的气压中心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6)根据气压分布情况,在甲处标出风向。 (7)从季风来源的纬度和海陆性质,我们可以得出此季 节甲地的气候特点为________。
名称
副热带 副极 极地 赤道低
高气压 地低气 高气 信风带 西风带 东风带 气压带
带 压带 压带
气流运 上升
动方向
下沉
高纬 低纬 高纬 上升 下沉
→低纬 →高纬 →低纬
问题探究:东亚季风的形成。 有些同学对于东亚季风环流的理解感到比较困难。实 际上,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如果与前边的知识联系起来,你 将会很轻松的掌握。下面我们通过下列现象探究东亚季风 形成过程。
第一步:三圈环流和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假如地表是均匀的,且地球不自转,引起大气运动 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这样在北半球会形成________个 大气环流图。 (2)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还包 括________。在两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就形成了带状分布 的气压带和风带。下图是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情况,填写出 图中气压带的名称。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由于________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
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
季节
北半球夏季
北半球冬季
亚欧 (1)气压 大陆
亚洲____(印度 亚洲____(蒙古—
____)
西伯利亚____)
中心
北太 夏威夷________ 阿留申________
平洋
季节
北半球夏季
亚洲 东部 (2)风向 亚洲 南部
第 二讲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成因 :高低 纬度间 因获得 ________的不 同,产生 ________。
2.分布 (1)低纬环流:在赤道附近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 A________,并在 30°N 附近堆积下沉形成 C________。A 与 C 之间的近地面形成 B________。
气压带的成因类型有两种: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 沉,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的原因,称 为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 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为动力原因。在近地面 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辐散 下沉,气压升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一、1.太阳辐射 热量差异 2.1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2西南风 西风 极地高气压带 东北风 极地东 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3.北移 南移
二、1.海陆热力性质 2.低亚 低压 高压 高压 高亚 低压 2东南 西北 西南 东北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三、1.1热带雨林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2西风带 西欧 3 副热带高气 压带 西风 带 地中海 美国西部 开普敦 2.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 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 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2)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 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3.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平运动,二是气压 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下: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C 向高纬度流出的气流在地 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________,称 D 为盛行________; 它与 G________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 ________,即 F________气流相遇之后上升,在近地面形 成了 E________。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移 动约 5°。
A________带,C________带, E________带,G________带。
(3)确定气压带的分布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近地面风的 形成特点,确定风带。请在图中的 B、D 处画出风向。
第二步:海陆分布的影响。 (4)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以及陆地上不同的地貌使得地表 不均匀。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的比热差异,在地理学上叫 做________的差异,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陆地面积更大 的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气压中心切断成________状分布, 从而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