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 第8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b

合集下载

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求解包括三方面:
1. 系统建模 用数学模型描述系统 2. 系统分析 定性:稳定性、能控能观性
定量:时域指标、频域指标 3. 系统设计
控制器设计、满足给定要求 结构设计 参数设计
二、控制理论发展史(三个时期)
1.古典控制理论: (从30年代~50年代)
(1)建模,传递函数 (2)分析法(基于画图),步骤特性,根轨迹,
描述建模,创造了许多经验模式。 分析法 状态空间 基于数字的精确分析。 几何法
(3)设计:带参数修正 1948年 美国数学家维纳《控制论》
2.现代控制理论:
(50年代末~70年代初)
现代控制理论是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 MIMO,时变参数结构,非线性、高精度、高 性能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领域。
现代控制理论
Modern Control Theory
绪论
学习现代控制理论的意义: 1.是所学专业的理论基础 2.是研究生阶段提高理论水平的重要环节。 3. 是许多专业考博士的必考课。
一、控制的基本问题
控制问题:对于受控系统(广义系统)S, 寻求控制规律μ(t),使得闭环系统满足给 定的性能指标要求。
现代
研究对象:单入单出(SIS0)系统,线性定常 工具:传递函数(结构图),已有初始条件为零时才适用 试探法解决问题 : PID串联、超前、滞后、反馈 研究对象:多入多出(MIMO)系统、
线性定常、非线性、时变、 工具:状态空间法、研究系统内部、
输入-状态(内部)-输出 改善系统的方法:状态反馈 、输出反馈
3.智能控制理论 (60年代末至今)
1970——1980 大系统理论 控制管理综合 1980——1990 智能控制理论 智能自动化 1990——21c 集成控制理论 网络控制自动化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

预测控制
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模型预测 未来系统行为的控制方法。
控制器
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的核心 组件,负责计算并施加控制 信号。
操作对象
控制系统的操作对象可以是 各种各样的设备或系统,了 解操作对象的特性是设计有 效控制策略的基础。
模型化
系统状态方程
通过建立系统状态方程,我们 可以描述控制系统的动态行为。
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是描述输入和输出之 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常用于 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
通过绘制根轨迹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 Nyquist法
利用Nyquist图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鲁棒性设计
扰动抑制
了解如何设计鲁棒控制器来抑制 系统中的扰动。
鲁棒控制
鲁棒控制是一种能够保持系统稳 定性和性能的控制策略。
H∞控制
H∞控制是一种能够优化系统鲁 棒性和性能的控制策略。
非线性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PPT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是一门关于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型化、控制器设计、 稳定性分析、鲁棒性设计、非线性控制和优化控制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您将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思想,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控制问题。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控制过程
了解控制过程是理解控制系 统工作原理的重要一步。
1 反馈线性化
通过反馈线性化技术,我们可以设计控制器来稳定非线性系统。
2 滑模控制
滑模控制是一种鲁棒而有效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3 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方法可以用来优化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策略。
优化控制
最优化法
最优化法是一种通过优化目标 函数来设计最优控制策略的方 法。
非线性规划

现代控制理论Modern Control Theory

现代控制理论Modern Control Theory

c(t)
s(s 1)(4s 1)
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解 非线性环节为库仑摩擦加黏性摩擦
查表得描述函数 N ( A) K 4M
Chapter 8 Analysis and design of nonlinear system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
The 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2008
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8.1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8.2 相平面法 8.3 描述函数法 8.4 改善非线性系统性能的措施及非线性特
8.1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8.1.3 非线性系统运动的特殊性
• 不满足叠加原理— 线性系统理论原则上不能运用
• 稳定性问题 — 不仅与自身结构参数,且与输 入,初条件有关,平衡点可能不惟一
• 自振运动
— 非线性系统特有的运动形式
没有外界周期变化信号的作用时,系统内产生的具 有固定振幅和频率的稳定周期运动,简称自振
性的利用(稳定性判别)
3
The 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2008
8.1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8.1.1 非线性现象的普遍性
非线性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 非线性系统的运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线性系统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的近似描述
E.g. 欧姆定律U=IR
4
The 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2008
j
G( j)
1 N ( A)
1 N ( A)
0
当гG曲线包围
1 N ( A)
,系统不稳定
当гG曲线不包围 N (1A),系统稳定
25
The 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2008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控制工程的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控制工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定义系统、输入、输出和反馈区分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1.3 控制工程的目标掌握稳定性、线性、非线性和时变性等控制系统的特性学习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第二章:数学基础2.1 线性代数基础掌握向量、矩阵和行列式的基本运算学习线性方程组和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求解方法2.2 微积分基础复习极限、连续性和微分、积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应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2.3 复数基础了解复数的概念、代数表示法和几何表示法学习复数的运算规则和复数函数的性质第三章:控制系统分析3.1 传递函数定义传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习传递函数的绘制和解析方法3.2 频率响应分析理解频率响应的概念和特点应用频率响应分析方法评估系统的性能3.3 根轨迹分析掌握根轨迹的概念和绘制方法分析根轨迹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四章:控制系统设计4.1 控制器设计方法学习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模糊控制器和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方法4.2 控制器参数调整掌握控制器参数调整的目标和方法应用Ziegler-Nichols方法和频域方法进行参数调整4.3 系统校正和优化理解系统校正的概念和目的学习常用校正方法和优化技术第五章:现代控制理论5.1 状态空间描述了解状态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习状态空间方程的求解和状态反馈控制5.2 状态估计和最优控制掌握状态估计的概念和方法学习最优控制的目标和求解方法5.3 鲁棒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理解鲁棒控制的概念和特点了解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第六章: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1 稳定性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6.2 劳斯-赫尔维茨准则掌握劳斯-赫尔维茨准则的原理和应用应用劳斯-赫尔维茨准则判断系统的稳定性6.3 李雅普诺夫方法了解李雅普诺夫方法的原理和分类学习李雅普诺夫第一和第二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第七章: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7.1 控制器设计概述理解控制器设计的目标和重要性学习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7.2 PID控制器设计掌握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应用PID控制器进行系统控制7.3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了解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学习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和应用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8.1 非线性系统概述理解非线性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学习非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8.2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方法学习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描述方法应用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系统的性质8.3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应用了解非线性控制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学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第九章:鲁棒控制理论9.1 鲁棒控制概述理解鲁棒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鲁棒控制的基本方法9.2 鲁棒控制设计方法掌握鲁棒控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应用鲁棒控制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器9.3 鲁棒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了解鲁棒控制在实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学习鲁棒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第十章: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10.1 控制系统仿真概述理解控制系统仿真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10.2 MATLAB控制系统仿真掌握MATLAB控制系统仿真工具的使用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分析10.3 控制系统实验了解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学习控制系统实验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输入、输出和反馈区分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掌握稳定性、线性、非线性和时变性等控制系统的特性重点环节2: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分析传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传递函数的绘制和解析方法频率响应的概念和特点,频率响应分析方法分析根轨迹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重点环节3:控制器设计方法和参数调整控制器设计方法,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和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控制器参数调整的目标和方法,应用Ziegler-Nichols方法和频域方法进行参数调整重点环节4:状态空间描述和最优控制状态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状态空间方程的求解和状态反馈控制状态估计和最优控制的目标和求解方法重点环节5: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和鲁棒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的概念和特点,非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鲁棒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鲁棒控制的基本方法重点环节6: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控制系统仿真的概念和重要性,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MATLAB控制系统仿真工具的使用,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分析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控制系统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涵盖了控制工程基础的十个章节,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分析、控制器设计方法和参数调整、状态空间描述和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和鲁棒控制理论以及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

现代控制理论总结

现代控制理论总结

现代控制理论总结第一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1、状态变量,状态空间与状态轨迹的概念:在描述系统运动的所有变量中,必定可以找到数目最少的一组变量,他们足以描述系统的全部运动,这组变量就称为系统的状态变量。

以状态变量X1,,X2,X3,……X n为坐标轴所构成的n维欧式空间(实数域上的向量空间)称为状态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x(t)在状态空间中描绘出一条轨迹,称为状态轨迹。

2、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合起来构成对一个系统完整的动态描述,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3、实现问题:由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运动方程或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这样的问题称为实现问题单入单出系统传函:W(s)=,实现存在的条件是系统必须满足m<=n,否则是物理不可实现系统最小实现是在所有的实现形式中,其维数最低的实现。

即无零,极点对消的传函的实现。

三种常用最小实现:能控标准型实现,能观标准型实现,并联型实现(约旦型)4、能控标准型实现,能观标准型实现,并联型实现(约旦型)传函无零点系统矩阵A的主对角线上方元素为1,最后一行元素是传函特征多项式系数的负值,其余元素为0,A为友矩阵。

控制矩阵b除最后一个元素是1,其他为0,矩阵A,b具有上述特点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称为能控标准型。

将b与c矩阵元素互换,另输出矩阵c除第一个元素为1外其他为0,矩阵A,c具有上述特点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称为能观标准型。

传函有零点见书p17页……..5、建立空间状态表达式的方法:①由结构图建立②有系统分析基里建立③由系统外部描述建立(传函)6、子系统在各种连接时的传函矩阵:设子系统1为子系统2为1)并联:另u1=u2=u,y=y1+y2的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所以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为:2)串联:由u1=u,u2=y1,y=y2得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W(S)=W2(S)W1(S)注意不能写反,应为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3)反馈: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第二章: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1、状态方程解的结构特征:线性系统的一个基本属性是满足叠加原理,把系统同时在初始状态和输入u作用下的状态运动x(t)分解为由初始状态和输入u分别单独作用所产生的运动和的叠加。

第8章-非线性系统分析

第8章-非线性系统分析
假若平衡点在坐标原点时得:
令:
方程组可改写为
特征方程
线性化方程组
在一般情况下,线性化方程在平衡点附近的相轨迹与非线性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的相轨迹具有同样的形状特征。但是,若线性化方程求解至少有一个根为零,根据李雅普诺夫小偏差理论,不能根据一阶线性化方程确定非线性系统平衡点附近的特性,此时,平衡点附近的相轨迹要考虑高阶项。
(1) 无阻尼运动(=0) 此时系统特征根为一对共轭虚根,相轨迹方程变为
对上式分离变量并积分,得
式中,A为由初始条件决定的积分常数。
初始条件不同时,上式表示的系统相轨迹是一族同心椭圆,每一个椭圆对应一个等幅振动。在原点处有一个平衡点(奇点),该奇点附近的相轨迹是一族封闭椭圆曲线,这类奇点称为中心点。
图8-1 无阻尼二阶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2)欠阻尼运动(01) 系统特征方程的根为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系统的零输入解为 式中,A、B、为由初始条件确定的常数。时域响应过程是衰减振荡的。
可求出系统有一个位于相平面原点的平衡点(奇点),不同初始条件出发的相轨迹呈对数螺旋线收敛于该平衡点,这样的奇点称为稳定焦点。
5.李雅普诺夫法 李雅普诺夫法是根据广义能量函数概念分析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原则上适用所有非线性系统,但对大多数非线性系统,寻找李雅普诺夫函数相当困难,关于李雅普诺夫法在现代控制理论中作祥解。 6.计算机辅助分析 利用计算机模拟非线性系统,特别上采用MATLAB软件工具中的Simulink来模拟非线性系统方便且直观,为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提供了有效工具。
例1: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奇点及附近的相轨迹。
解:令
求得奇点(0,0),(-2,0)。


(1)奇点(0,0) 线性化方程为
特征根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如果某一月份或季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则各期的季节指数 应大于或小于100%
季节周期性数据的分析方法
采用季节指数法消除季节变动以外的三个因素 同期平均法:现象不存在长期趋势或长期趋势不明显的情况
下,一般是直接用平均的方法通过消除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 动来测定季节变动 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现象具有明显的长期趋势时,一般是 先消除长期趋势,然后再用平均的方法再消除循环变动和不 规则变动
▪ 北宋时期(公元1068-1089年)苏颂和韩公廉制成了一座水运 仪象台,它是一个根据被调节量偏差进行调节的闭环非线性自 动调节系统
▪ 古代罗马人依据反馈原理构建的水位控制装置,至今仍在抽水 马桶的水位控制中使用
▪ 1788年英国人瓦特(Watt)发明的控制蒸汽机速度的离心式调 速器,在自动控制装置中最具代表性,也对后世的自动控制技 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季节周期性数据的分析——同期平均法
“同期平均”就是在同季(月)内“平均”,而在不同季(月)之间 “移动”的一种“移动平均”法
“平均”是为了消除非季节因素的影响,而“移动”则是为了 测定季节因素的影响程度
步骤如下:
➢ 第一,计算各年同季(季月节)指的数平(S均) 数同总月月((或或季季))平平均均数数 100% ➢ 第二,计算各年同季(或同月)平均数的平均数 ➢ 第三,计算季节比率
▪ 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普遍性问题,首先研 究其组成和基本结构,然后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数学 模型的基础上便可以计算各个信号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分析 出自动控制系统可否实现预定的控制目标,并研究怎样提高自 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
1.1 自动控制发 展简介
古代自动控制装置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

《非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资料教材

《非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资料教材

统,分析该平衡点的稳定性; 2)Lyapunov第二方法。
2.极限环
非线性系统能够在没有外激励时产生固定幅值和固定周 期的振荡,这种振荡叫极限环或自激振荡。
例 :描述范德堡方程 的二阶微分方程(质量-弹簧-阻尼 器系统)为: 2c( x 2 1) x kx 0 m x
c 和 k 为正常数,分析该系统的特点) ( m、 • 非线性系统的极限环不同于线性系统的临界稳定或持 续振荡。 • 极限环代表了非线性系统的一种重要现象,分有害和 有益两种情况,应分别对待。
ax x 3 0 x

a 由正变负时,一个平衡点分裂为三个点
(x e 0, a , a ),这表明系统的动态特性的质变,
a 0 为一临界分叉值。
4.混沌
1)混沌的解释:由确定性方程(内因)直接得到的具 有随机性的运动状态。或者说,混沌是具有随机性的非 周期性振荡。 2)混沌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别 常常使轨道按指数形式分开(蝴蝶效应)。 3)混沌是一种确定性运动:无周期而有序、已发现三 条通向混沌的道路、Feigenbaum普适常数、有界性和 对初值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4)具有通常确定性运动所没有的统计和几何特征: 5)局部不稳定而整体稳定、无限自相似、连续功率谱、 奇怪吸引子分维数、正的Lyapunov特征指数、正测度 熵等。
三、非线性控制理论
有一部分系统可以在基本满足工程需要的条件下 将其在某一平衡点处加以近似线性化; 也有一些系统,在分析它的大干扰稳定性与动态 品质时,就不宜把它近似地作为线性系统处理; 现代非线性科学所揭示的大量有意义的事实,例 如分叉、混沌、奇异吸引子等,均远远超过人们 熟知的非线性系统的自振现象,无法用线性系统 理论来解释。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研究几乎是与线性系统平行的, 并已经提出了许多具体方法,如相平面法、描述 函数法、绝对稳定性理论、Lyapunov稳定性理论、 输入输出稳定性理论等。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与意义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4 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1 连续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2 离散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3 状态空间描述2.4 系统矩阵的性质与运算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3.1 系统的稳定性3.2 系统的瞬时性3.3 系统的稳态性能3.4 系统的动态性能第四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4.1 频率响应的概念4.2 频率响应的性质4.3 系统频率响应的求取方法4.4 系统频域性能指标第五章:线性系统的校正与设计5.1 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5.2 常用校正器及其特性5.3 系统校正的方法5.4 系统校正实例分析第六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6.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6.2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6.3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4 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策略第七章:状态反馈与观测器设计7.1 状态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7.2 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7.3 观测器的设计与分析7.4 状态反馈控制系统应用实例第八章:先进控制策略8.1 鲁棒控制8.2 自适应控制8.3 最优控制8.4 智能控制第九章:最优控制理论9.1 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9.2 线性二次调节器(LQR)9.3 离散时间最优控制9.4 最优控制的应用第十章: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10.1 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10.2 现代控制理论在控制中的应用10.3 现代控制理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10.4 现代控制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十一章:鲁棒控制理论11.1 鲁棒控制的基本概念11.2 鲁棒控制的设计方法11.3 鲁棒控制的应用实例11.4 鲁棒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性能评估第十二章:自适应控制理论12.1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12.2 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法12.3 自适应控制的应用实例12.4 自适应控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第十三章:数字控制系统设计13.1 数字控制系统的概述13.2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13.3 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验13.4 数字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十四章: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4.1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14.2 控制系统CAD工具与方法14.3 基于软件的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14.4 控制系统CAD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第十五章:现代控制理论的前沿与发展15.1 现代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动态15.2 控制理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15.3 未来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15.4 控制理论在解决现实世界问题中的潜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涵盖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方法与应用,分为十五个章节。

《现代控制理论》课后习题全部答案(最完整打印版)

《现代控制理论》课后习题全部答案(最完整打印版)

第一章习题答案1-1 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11K s K K p +sK s K p 1+s J 11sK n 22s J K b -++-+-)(s θ)(s U 图1-27系统方块结构图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s U )(s θ---+++图1-30双输入--双输出系统模拟结构图1K pK K 1pK K 1+++pK n K ⎰⎰⎰11J ⎰2J K b ⎰⎰-1x 2x 3x 4x 5x 6x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u K K x K K x K K x X K x K x x x x J K x J x J K x J K x x J K x x x pp p p n p b1611166131534615141313322211+--=+-==++--===∙∙∙∙∙∙阿令y s =)(θ,则1x y =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654321165432111111112654321000001000000000000010010000000000010x x x x x x y uK K x x x x x x K K K K K K J K J J K J K J K x x x x x x p p pp npb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

以电压)(t u 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2R 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R1L1R2L2CU---------Uc---------i1i2图1-28 电路图解:由图,令32211,,x u x i x i c ===,输出量22x R y =有电路原理可知:∙∙∙+==+=++3213222231111x C x x x x R x L ux x L x R 既得22213322222131111111111x R y x C x C x x L x L R x u L x L x L R x =+-=+-=+--=∙∙∙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32121321222111321000*********x x x R y u L x x x CC L L R L L R x x x 。

自动控制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自动控制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相关概念说明
1. 被控对象 2. 被控量 3. 控制器 4. 控制量
5. 参考输入量 6. 偏差信号
7. 反馈 8. 测量元件 9. 比较元件 10. 定值元件 11. 执行元件 12. 扰动信号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6. 按照系统输入输出端口关系分类 单入单出控制系统 多入多出控制系统
图1-10 自动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端口关系示意图
1.4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1.4.1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1. 稳定性 2. 准确性 3. 快速性
1.4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1.4.1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的高次幂或乘积项的函数。如 就是非线性函数。
dd 2( 2 y t)tx(t)dd (ty )ty(t)y2(t)x(t)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4. 按照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分类 定常控制系统 时变控制系统
5. 按照系统传输信号的分类
1.5 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与发展
自动控制理论根据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3. 智能控制理论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以人工智能的研究为主要方 向,引导人们去探讨自然界更为深刻的运动机理。
高等教育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 组编 主编 吴秀华 邹秋滢 郭南吴铠 主审 孟 华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

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

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一、引言非线性控制系统是一类关于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理论,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在现代控制理论中,非线性控制系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二、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1.非线性系统的概念非线性系统指的是一个不满足线性叠加原理的动态系统,即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

在现实中的很多系统,如电机、飞行器、化学反应、金融市场等,都是非线性系统。

2.非线性系统的分类按照系统的状态和输入可以将非线性系统分为时变和时不变两类。

按照系统的动态特性可以分为不稳定、稳定和渐进稳定三类。

按照系统的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和离散两类。

三、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用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方式表示,采用状态方程、输入-输出方程、状态-输出方程等方式描述。

若系统的动态方程可以表示为:$$\frac{dx}{dt}=f(x,u)$$其中$f(x,u)$是非线性函数,则上式就是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

四、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1.线性化设计法线性化是将非线性动态系统在一个操作点附近,通过Taylor级数展开为线性动态系统。

因此,线性化设计法可以将非线性动态系统的设计问题转化为线性动态系统的设计问题。

线性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状态反馈线性化法;二是输出反馈线性化法,两种方法可以互相转化。

线性化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受到线性化误差的影响。

2.非线性控制设计法非线性控制设计法是基于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进行的,包括经典的反馈线性化控制法、滑模控制法、自适应控制法、模糊控制法和神经网络控制法等。

反馈线性化控制法:反馈线性化法是一种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反馈来改变系统的输入来实现控制。

反馈线性化控制法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滑模控制法:滑模控制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线性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容错能力和鲁棒性。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案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案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课程背景、意义和目的。

解释控制理论在工程、科学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定义控制系统的基本术语,如系统、输入、输出、反馈等。

解释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区别。

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概述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介绍一些重要的控制理论家和他们的贡献。

第二章:数学基础2.1 线性代数基础复习向量、矩阵和行列式的基本运算。

介绍矩阵的特殊类型,如单位矩阵、对角矩阵和反对称矩阵。

2.2 微积分基础复习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如极限、导数和积分。

介绍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的解法。

2.3 复数基础介绍复数的基本概念,如复数代数表示、几何表示和复数运算。

解释复数的极坐标表示和欧拉公式。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质3.1 系统的稳定性定义系统的稳定性,并介绍判断稳定性的方法。

解释李雅普诺夫理论在判断系统稳定性中的应用。

3.2 系统的可控性定义系统的可控性,并介绍判断可控性的方法。

解释可达集和可观集的概念。

3.3 系统的可观性定义系统的可观性,并介绍判断可观性的方法。

解释观测器和状态估计的概念。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4.1 状态反馈控制介绍状态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解释状态观测器和状态估计在控制中的应用。

4.2 输出反馈控制介绍输出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解释输出反馈控制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

4.3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介绍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解释PID控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五章:非线性控制理论简介5.1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解释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介绍非线性系统的常见类型和特点。

5.2 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方法介绍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如反馈线性化和滑模控制。

解释非线性控制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限制。

5.3 案例研究:倒立摆控制介绍倒立摆控制系统的特点和挑战。

解释如何应用非线性控制理论设计倒立摆控制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形式 线性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形式与系统初始状态 的幅值无关 。某些非线性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形式 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当初始状态不同时,同 一个非线性系统可能有不同的响应形式,如单调 收敛、振荡收敛或振荡发散等。
6

3.自激振荡(极限环) 线性定常系统:例如典型二阶线性系统, 如果阻尼比=0,在初始状态的激励下,系统 的零输入响应为等幅周期振荡,其角频率 取 决于系统的参数,其振幅A与初始状态有关。 但是,实际的线性系统要维持振幅A和角频率 不变的等幅周期振荡是不可能的。一是系统的 参数会发生变化,即使很微小的变化,也将导 致 ≠0 ;二是假定系统的参数不变, ≡ 0 , 然而,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扰动,将使响应 的振幅A发生变化,因此,原来的等幅周期振 荡不复存在。
22
负倒特性
N ( A)

B1 2k a a a [sin 1 ( ) 1 ( )2 ] A A A A
1 a a a [sin 1 ( ) 1 ( )2 ] A A A
1 N ( A) 2k
23
2.死区特性的描述函数 单值奇函数,具有半周期的对称性
0, 0 ωt α 1 x(t ) k ( A sin ω t a), α 1 ω t 2
2
1.描述函数法 一种等效线性化的图解分析方法,该方法对于满 足结构要求的非线性系统,通过谐波线性化,将非线 性特性近似为复变增益环节,然后推广应用频率法, 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或自激振荡。 2.相平面法 一种图解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严重非线性特性 的一阶、二阶系统,该方法通过在相平面绘制相轨迹 曲线,确定非线性微分方程在不同初始条件下解的运 动形式。
2 kA 2a 2a 2a k ( A sinω t a) sinω td(ω t )] [ sin 1 (1 ) (1 ) 1 (1 ) 2 ] 1 2 A A A B1 A1


x(t) sinω td(ω t) 2 [ k ( A sinω t a) sinω td(ω t )
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总是输入信号幅值A的函数, 一般也是频率的函数,因此,描述函数一般记为
N ( A, j )
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或等效幅相频率特性与输 入的正弦振荡的振幅A有关,这是非线性特性本质 的反映。它与线性环节的情况正好相反,线性环 节的幅相特性(频率特性)与正弦输入的幅值无 关。
17
3
3.逆系统法 运用内环非线性反馈控制,构造伪线性 系统,以此为基础,设计外环控制网络,该方 法直接应用数学工具研究非线性控制问题,是 非线性系统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这些 方法主要是解决非线性系统的“分析”问题, 且以稳定性问题为主展开的。非线性系统的 “综合”方法的研究成果远不如稳定性问题研 究所取得的成果。
14
2. 基本条件 a) 非线性特性是斜对称的,这样输出中的常值分
量为零; b) 线性部分具有较好的低通滤波特性,以衰减高 次谐波; c) 非线性特性不是时间函数,因为描述函数法本 质上是频率法的推广,而频率法对时变系统不 适用;
d) 系统中的非线性特性能简化为一个非线性环节。
15
8.2.2 描述函数


42 B1 x (t ) sin ω td (ω t ) π 0
B1 4



2 k ( A sinω t
1
a) sinω td (ω t )
2kA a a a [ sin1 ( ) 1 ( ) 2 ] 2 A A A
N ( A)
2k a a a [ arcsin( ) 1 ( )2 ] π 2 A A A
4
非线性系统的运动特点
由于描述非线性系统运动的数学模型为非 线性微分方程,叠加原理不再适用,因此非线 性系统的运动表现出以下特点:
1.稳定性分析复杂 2.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形式 3.自激振荡(极限环) 4.频率响应
5
1.稳定性分析复杂 在研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时,必须要 明确两点: a.指明给定系统的初始状态或输入信号 b.指明相对于哪一个平衡状态来分析系统的 稳定性。
10
8.1.3 间隙特性
k e(t ) x(t ) k e(t ) bsigne (t ) x(t ) 0 x(t ) 0 x(t ) 0
式中: ε为间隙宽度
k为间隙特性斜率 危害:使系统输出信号在相位上产生滞后,从而降低系统的相对 稳定性,使系统产生自持振荡。 危害:使系统输出信号在相位上产生滞后,从而降低系统的相对 稳定性,使系统产生自持振荡。
功能:改善系统性能的切换元件
12
8.2 描述函数法
8.2.1 描述函数法的基本思想与条件
8.2.2 描述函数 8.2.3 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8.2.4 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的自激振荡
13
8.2.1 描述函数法的基本思想与条件
1. 基本思想 描述函数法的基本思想是用非线性元件的输出信号中的基 波分量,代替非线性元件在正弦输入作用下的实际输出。 所以这种方法又称为一次谐波法。
8
8.1 典型非线性特性
8.1.1 饱和特性
ke(t ) x (t ) kasigne t ) (
1 signe(t ) 1
e(t ) a e(t ) a
e(t ) 0 e(t ) 0
系统若有饱和非线性元件,它的开环增益会大幅度 地减小,从而导致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增加和稳态 误差变大。
2.描述函数的求取
1)绘制输入—输出波形图,写出输入为 e(t ) A sin ω t 时非线性输出表达式
2)由波形图分析
x(t ) 的对称性,并计算
A1 B1 或
3)描述函数为
X1
1
B1 A1 X 1 j1 N ( A) j e A A A
18

非线性元件的静特性方程为
1 1 x(t ) e(t ) [e(t )] 3 2 4
7
有些非线性系统,在初始状态的激励下,可 以产生固定振幅和固定频率的周期振荡,这 种周期振荡称为非线性系统的自激振荡或极 限环。如果非线性系统有一个稳定的极限环, 则它的振幅和频率不受扰动和初始状态的影 响。
4.频率响应 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非线性系统 呈现出一些在线性系统中见不到的特殊现象, 诸如跳跃谐振和多值响应、倍频振荡和分频 振荡、频率捕捉(跟踪)现象等。
1.描述函数的定义
A0 x(t ) 2
Ai 1 π
2
( A cosiω t B siniω t )
i i i 1

x(t) cosiω td(ω t)
0
1 Bi π
2
x(t) siniω td(ω t)
0
x1 (t ) A1 cost B1 sint X 1 sin( t 1 )
应当注意,调换串联环节的前后次序, 等效特性将会不同。
21
8.2.3 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1.饱和特性的描述函数
kA sin t 0 ω t 1 x(t ) ka b 1 ω t 2
4 B1 [ kA sint sinω td (ω t ) ka sinω td (ω t )] π
x(t)奇函数,A1=0
1 B1
A
2

0
4 A A3 3 x(t ) sinω td(ω t ) [ sinω t sin ω t ] sinω td(ω t ) 2 4
2

0

2


0
A 3 3 (2 sin A sin )d A 2 16
2 2 4
N1
e
G(s)

c
N2
图8.7 两个非线性部件并联的系统
20
(2)非线性环节的串联 当两个非线性环节串联时,则先将两个环节的特 性等效为一个特性,然后求总描述函数N(A)。图8.8 表示了死区特性与带死区的继电特性相串联的等效 非线性图形。
x b K M y x M y

=
s
图8.8 非线性环节串联及其等效特性
9
8.1.2 死区特性
x(t )
0 x(t ) k e(t ) asigne(t )
e(t ) a e(t ) a
-a
0
k
e(t)
a
式中: a为死区宽度 k为线性区特性的斜率
死区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主要影响: 1)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增大。 2)死区能滤去从输入端引入的小幅值干扰信号, 提高系统抗扰动的能力。 3)使系统的输出在时间上滞后。
11
8.1.4 继电器特性
m a e(t ) a, e(t ) 0 0 0 a e(t ) m a, e(t ) 0 x(t ) bsigne(t ) e(t ) a b e(t ) m a, e(t ) 0 b e(t ) m a, e(t ) 0
0
1


4kA 4ka sin2 d π π
0
1

2

2
1

sind
1

4kA 1 1 4ka ( sin 2 1 ) cos 1 2 4
a a a A[arcsin( ) 1 ( )2 ] A A A

2k
B1 2k a a a N ( A) [sin 1 ( ) 1 ( )2 ] A A A A
2

0 2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