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作者:黄景生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27期

摘要:如何保证每一份或者是每一个周期的作业能够体现“有效性”?笔者认为,应在四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提高作业布置水平,深入了解学生,使作业布置层次化,深入研究教材,使作业布置明确化,师生探讨,使作业新鲜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作业;布置;有效性

作业和课堂教学关系密切,它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但是目前对于语文作业的理论研究较少,加上新课程标准缺少对作业要求的具体,明确的描述,因此许多教师对于语文作业的布置未树立正确的观念,长期以来,大多中学语文作业大多局限于抄写词语、阅读练习、周记等形式。数量挺多,但质量不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如何保证每一份或者是每一个周期的作业能体现“有效性”?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提出几点看法。

一、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提高作业布置水平

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老师。语文有它的特殊性,它上通天文,下至地理,涉及的领域可以是语言学、哲学、历史学、美学……。所以,语文教师仅仅熟悉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以克服捉襟见肘的窘态,能够广为学习,成为杂家。“间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们平日的学习,可能不会马上用上,但它们却可以开启智慧,构成文学修养。到了用时,便会一跃而出,让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出现诱人的“神来之笔”。著名的学者季羡林曾这样说过:“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来的。没有一流的大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有了良好的内在素质,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只有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才能让学生乐于去完成你布置的作业.反之当学生对这位老师不喜欢时,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肯定应付了事,不去感受和体会,这就失去了布置作业的意义。

二、深入了解学生,使作业布置层次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作业前,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题目的切入点,保证“大众胃口”都能保证。笔者在布置作业时一般会将作业分成两块:“课堂后的糕点+糕点上的樱桃”。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吃的进,受得了”,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比如我在讲刘禹锡《陋室铭》时,遇到文中描写陋室的文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行”在课堂分析完之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能力允许的同学仿照这段文字写一段自己家里或者住宿生活的文字,能力还达不到要求的同学翻译这段文字。

为什么我会布置这样的作业?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震川先生的景是发自内心而又流之于外的景,投在眼里,人景一体。所有同学自然明白老师的用意:这道题既考查了他们的文言文基本功,也考察了他们对散文写法的基本认识,并且能够学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一份作业可以满足不同的胃口和要求。以鼓励学生吃“糕点上的樱桃”的方式让好成绩的同学吃到“新鲜的”粮食;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慢慢接近自己的“奢望”。

三、深入研究教材,使作业布置明确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故此,依据教材调整作业的中心和侧重点是作业布置的一大关键。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在每一节课上明确教学任务,尚未完成的,或者补充的内容就是作业反应的一个重要内容。

比如学习古文《满井游记》,能够自觉地将教学目标分层,课堂之上做到“游山玩水”,梳理字词,课后就要让学生渗透“参悟”,巧妙联系学习。当我让学生练笔写关于“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的作文时,鼓励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捕捉生活中的所悟所思而诉之笔端,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写作的习惯。引导他们关怀人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引导他们对“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协作”等进行思考在作业当中,让学生领会课文和生活的关系,能够围绕“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这一句话,每个礼拜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写景片段,能力稍不及的同学写一篇记叙文,这样人人得到锻炼,并且收获不一。

有一位同学的文字让我印象深刻:

“住在医院很久,由最初的烦躁慢慢臻于安静,缘于天空那群定时掠过我窗前的白鸽,它们“呼噜”一阵地四散开去,而后又回旋着密集而返,一道白色的影子在天空画上了一弯浓郁的微笑。看着它们,我的心也跟着飞了起来,出院与否已不重要,我的生命是活着的,心里的那扇暗门已经被打开,每天都有一缕阳光,不偏不倚地照射在我的心房。”

一篇文章引起了他与鸽子与生命之间的共鸣,这是叩问生命的强大音符,我想在他人生今后的每一个失败或者成功的瞬间,他都会感恩生命当中遇到过的这一群天使。

四、师生探讨,让作业新鲜化

作业“新鲜化,并不意味着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追求“新鲜”而“新鲜”,而是在课堂的教学外加入一种思维的延展,人性的体悟,生命的共鸣。

孔子有云:“举一隅以三隅反”。与其这样细致地进行文本分析,不如让学生带着好奇与思索,自己去观察那已经被学业逼到生活角落里面的“生命音符”。并且让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去记录下不曾关注过的瞬间,或者是与自然、生命交融的过程与感悟。这样的经历和感受难道之于这些曼妙的青春少年不是更加意义非凡?

我的一番建议,引来集体的欢呼和“讴歌”。条件好的同学来到小区的河边,懒得出门的同学就在水池边驻足观察,任何一种形式已不重要,看到倒影在深色水中的眼眸,我想在那一刻他们已经收获了很多课本上无法涉猎、获取的精神感动了。

翻开一位同学的文字记录:

“以前总是匆匆路过这一小弯水,无论它的身上是冰雪覆盖还是空无一物,无论它是灵动透人还是水草萦绕,我总是和它擦身,像陌路的人,丝毫未曾想过去驻足观赏。今天我蹲在它的身前,像一对老友一样,四目相对。小小的出水口汩汩地冒着一阵阵的暖流,让不远处深黑的水面交融了一层温暖,在寒冷的冬季添上了一丝温情,是水赋予的自然的灵动,在万木僵死的时刻,唯有它默默地蓄积,不时地涌动着对春的渴望。”

多么细腻、生活化的语言!我想即使是一个文辞拙劣的同学也能写出自己对灵动自然忽视的懊恼,对发现的新鲜、充满生命激情的一洼水地的欣喜。这是生命的偶遇,这更是回眸偶遇心上人的激动!

重视作业的布置是我们作为教师不得不做好的任务,胡混过关,题海战术,都不能展示你对教学、教材的理解把握,对学生负责人的态度。一堂好课之后,能够自觉反思课堂教学的漏洞,形成对自己“知识漏角”的补缺,继而在作业上实施补救,让学生也能够收获更多的“甜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教师也显得特别的优秀和睿智。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教学》.2006 第4期

[2] 王意如:《学习共同体与好课概念的颠覆》,《语文学习》2011年第5期

[3] 冉维维:《中国知网》《中学语文作业的研究》

[4] 《福建教育学报》(2002年第8期)

[5] 黄惠珠:《温和亲和求和达和》,《三明日报》2011080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