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早期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对外交流等方面。
2、使学生认识古代日本的文化特色,如宗教、艺术、文学等。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变迁,如大化改新。
(2)古代日本与中国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2、难点(1)理解古代日本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
(2)分析古代日本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本古代的建筑、艺术作品等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古代日本的初步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早期文明(1)介绍日本列岛的地理环境,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强调这些因素对日本早期文明发展的影响。
(2)讲述绳纹时代和弥生时代的特点,如绳纹时代的陶器制作和狩猎采集生活方式,弥生时代的稻作农业和金属工具的使用。
2、政治制度的演变(1)大和国的兴起与统治讲述大和国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其政治结构和社会等级制度,如天皇、贵族、部民等。
(2)大化改新详细讲解大化改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背景包括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国际上唐朝的强大影响力;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央集权的加强等;影响强调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3、对外交流(1)与中国的交流阐述古代日本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如遣唐使的派遣、汉字的传入、佛教的传播等,分析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2)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介绍日本与朝鲜半岛的往来,包括战争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4、文化特色(1)宗教讲解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起源和特点,以及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
(2)艺术展示古代日本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分析其风格和特点,如浮世绘、金阁寺等。
(3)文学介绍古代日本的文学形式和代表作品,如等。
(三)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古代日本对外交流对其自身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政治制度、对外交流和文化特色,强调古代日本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日本古代历史的兴趣,提高其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及其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讲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3.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古代日本的直观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代日本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述大化改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
3. 案例分析:分析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4. 新课导入: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日本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5. 案例分析: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变革。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古代日本的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特点。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日本古代历史的看法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的了解程度,包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积极、作业完成质量高。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晰、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
2. 反思方式: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反馈、同行评价等。
3. 反思改进:针对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名师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二、教材解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的日本古代史,包括三个子目: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三个子目之间既是时间上的相继,也是内容上的递进。
“6世纪前的日本”子目重点介绍了大和统一日本后奴隶制社会的状况,也点出了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史,为第二子目进行了铺垫。
“大化改新”这一子目介绍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更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武士和武士集团”子目讲述了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封建社会的变化,出现了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了幕府统治。
本课是《世界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的第一课,与下一课《阿拉伯帝国》在内容上是并列关系,代表着亚洲国家步入封建社会的两种典型方式:学习和宗教。
同时日本作为亚洲的重要国家之一,了解其历史发展的进程有助于后续世界史的学习。
旧教材将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整合在一课中,囿于篇幅的限制,只对大化改新这一重点进行了介绍。
统编版教材补充了奴隶社会时期日本的生产组织以及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社会发展走向,使得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更加完整连贯,一方面更好地衔接了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日本形成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认知,为现实提供历史依据。
三、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唐朝的对外交往,初步了解了唐朝对古代日本的影响;通过中国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系统学习,知道了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史实;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70年代的外交,明确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尽管部分学生知道日本号称大和民族,男生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比较感兴趣,但是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总体来说,学生对日本的了解,主要集中在近代以来中日关系这一领域,对于日本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却是匮乏的,日本古代史尤其如此。
第1课 古代日本 教案
第1课古代日本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 掌握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
- 分析和评价古代日本的文学、艺术和宗教影响
教学内容
1. 古代日本的历史概述
- 日本的原始社会和早期王朝时期
- 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兴起
2. 古代日本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
- 大和政权的建立与日本宫廷制度
- 北陆政权和地方豪族的影响
- 武士阶级的崛起和武家政权的建立
3. 古代日本的文学、艺术和宗教
- 和歌和万叶集的诗歌艺术
-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 和的传入与发展
教学方法
- 班级讨论: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班内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 视听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观看与古代日本相关的影像、音频等,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 独立研究: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课外作业,鼓励学生通过个人研究和思考加深对古代日本的理解。
教学评估
- 小组讨论记录: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理解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作业评分:评估学生提交的阅读材料和课外作业,评估他们对古代日本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资料
- 红宝书《古代日本史》
- 李悦文《日本史》
- 《古代日本文化》教材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第一章:古代日本的起源1.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日本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日本民族构成和古代日本社会的基本特征。
1.2 教学内容:日本民族的构成和起源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
分析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如部落制度、封建制度等。
讨论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如天皇制度、摄政制度等。
第二章:大化改新与飞鸟时代2.1 学习目标: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掌握飞鸟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2.2 教学内容: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措施飞鸟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2.3 教学活动: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如社会矛盾激化、政治体制问题等。
引导学生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措施,如土地制度改革、官制改革等。
讨论飞鸟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如天皇的权力、贵族的势力等。
第三章: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3.1 学习目标:了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特点和主要事件,掌握日本佛教文化的繁荣。
3.2 教学内容:奈良时代的文化和政治平安时代的文学和艺术日本佛教文化的繁荣3.3 教学活动:分析奈良时代的文化和政治特点,如遣唐使、奈良文化等。
引导学生了解平安时代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如《源氏物语》、平安文化等。
讨论日本佛教文化的繁荣,如寺庙建设、佛教艺术等。
第四章:中古时代的日本4.1 学习目标:了解中古时代日本的状况,掌握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4.2 教学内容:中古时代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4.3 教学活动:分析中古时代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状况,如土地制度、市场经济等。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如大名与武士的关系、封建等级制度等。
讨论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如汉字文化、儒家思想等的传入和影响。
第五章:鎌倉时代与室町时代5.1 学习目标:了解鎌仓时代和室町时代的特点和主要事件,掌握日本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日本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二、内容分析日本的文明产生比较晚。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一场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从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一些地方豪强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发展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1192年,镰仓幕府统治日本。
日本从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三、教学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认识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大化改新,认识学习和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6 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概况日本的地理环境。
(2)学生活动●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地理环境特点:岛国,岛屿众多、山地众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地理环境影响: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便于畜牧业发展,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
(3)教师活动大和政权的统一(4)学生活动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最高统治者称“大王”2.大化改新(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归纳出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是什么?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
6世纪末7世纪初,部民反抗不断;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2)学生活动①国内形势: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②国外形势: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3)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总结出日本大化改新的意义?(4)学生活动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3.幕府统治(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梳理封建庄园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材料1:8世纪中叶政府发布《垦田永世私有法》以后。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掌握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的相关史实;(3)认识日本与中国历史上的交流与合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古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运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了解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的过程及影响;(3)采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日本与中国历史上的交流与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认识日本与中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1课:古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 导入: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教学内容:(1)介绍古代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2)讲解古代日本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日本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2课:大化改新1. 导入:讲述大化改新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
2. 教学内容:(1)介绍大化改新的原因和过程;(2)讲解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意义。
第3课:幕府统治1. 导入:展示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
2. 教学内容:(1)介绍幕府统治的政治体制;(2)讲解幕府统治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幕府统治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4课:日本与中国历史上的交流与合作1. 导入:讲述日本与中国历史上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了解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2. 教学内容:(1)介绍日本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2)讲解中日友好关系对两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日本与中国历史上的交流与合作对两国发展的意义。
第5课:古代日本的科技与艺术1. 导入:展示古代日本科技与艺术成果,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在this_is_a_placeholder 领域的成就。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古代日本》优质教案1
《古代日本》优质教案1【课程标准】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学习目标】1.了解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武士集团的形成和幕府统治的发展等基本史实;(史料佐证)2.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历史解释)3.知道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唯物史观)4.通过对古代日本的学习,认识到要不断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积极体会时代内涵,弘扬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每隔四年,这灿烂的奥运五环旗就会在世界上空飘扬,它是团结的象征,是拼搏的表现。
(询问学生的出生年份,大概是奥运宝宝,2008年在北京举行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
提问第32届奥运会是哪一年哪个国家举办?)由于疫情的影响在日本举行的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推迟到2021年,日本是东亚一个岛国。
那么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我们这节课来共同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新课探究一、6世纪前的日本(一)地理特征上个单元讲完了欧洲的中世纪,那这节课把目光投向亚洲,来说两个亚洲的文明。
那今天先说一说古代日本。
我们还是先从地理层面上来进行了解,我们来看这张地图,这是整个日本的地图,可以看到它的地理特征跟古希腊是很像的,多优良港湾,多山,少平原。
但是他却并没有形成一个海洋文明,而是明显地形成了一个专制社会呢。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社会,跟旁边一个庞大的文明古国有关,我们都知道这个庞大的文明古国是中国。
(二)上古时代那么首先我们从头来说起,说一说日本的上古时代。
阅读教材P52页,回答问题:根据教材概述日本国家兴起时间及统一的过程①公元1-2世纪,日本各地形成100多个小国;②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③5世纪,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统一日本;出示材料:材料:“乐浪肯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古代日本 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教案标题:古代日本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掌握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
3. 理解古代日本的宗教信仰和艺术表现形式。
4. 培养学生对古代日本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 古代日本的宗教信仰和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日本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演变过程。
2. 分析古代日本宗教信仰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
2. 古代日本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 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日本的风景和文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对古代日本有什么了解?你希望在本节课学到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构成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2. 解释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包括天皇制度、贵族制度和武士制度的演变过程。
3. 分析古代日本的社会结构,包括贵族、武士、农民和商人的地位和角色。
三、讨论与合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演变过程。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四、概念解释(10分钟)1. 解释古代日本的宗教信仰,包括神道教、佛教和儒教的影响。
2. 分析古代日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绘画、建筑和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五、活动与展示(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展示,展示他们对古代日本宗教信仰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成果。
2. 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分享对古代日本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要点。
2. 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古代日本的文化和历史。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与古代日本相关的文化遗址和博物馆。
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目标1.识记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2.通过对有关中日交往历史的讨论,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大化改新的学习,认识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
教学难点武士和武士集团;幕府统治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富士山》,让学生说一说富士山位于哪个国家。
提问:日本是怎样发展而来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6世纪前的日本(一)日本的兴起【教师活动】出示地图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述日本兴起的时间及统一的过程。
【学生活动】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教师活动】提问:大和政权是如何统治管理国家的?【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
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古代日本与中国的“通使”【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倭王印》《“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印文》和材料。
讲述古代日本与中国的“通使”。
【学生活动】知道古代日本很早就与中国“通使”。
二、大化改新(一)改革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概括大化改新的背景。
【学生活动】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二)改革时间、人物【教师活动】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古代日本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演变。
2、使学生认识古代日本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影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3、引导学生分析古代日本社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演变,如大化改新。
日本的文化特色,如茶道、武士道等。
2、难点理解古代日本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分析古代日本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使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日本的传统建筑、服饰、艺术等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日本的初步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2、古代日本的政治发展早期的部落联盟:介绍日本在古代早期的社会组织形式,以部落联盟为主。
大和国的兴起:讲述大和国逐渐统一日本的过程,以及其政治制度的特点。
大化改新:重点讲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这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3、古代日本的经济农业:介绍日本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耕种技术、农作物品种等。
手工业:讲述日本的手工业发展,如纺织、陶瓷、金属加工等。
商业:分析古代日本商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4、古代日本的文化宗教:讲解日本古代的宗教信仰,如神道教的起源和发展。
文学艺术:介绍日本古代的文学作品,如《万叶集》《源氏物语》等;以及艺术形式,如绘画、书法、雕塑等。
茶道:详细介绍茶道的起源、仪式和文化内涵,体现日本文化中的精致和礼仪。
武士道:讲解武士道的精神内涵和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5、古代日本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中国的交流:讲述古代日本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频繁交流,如遣唐使的派遣、汉字的传入、佛教的传播等,分析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古代日本》优教教案
《古代日本》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1:知道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目标2: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目标3:了解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概况。
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或电子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在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天皇处于什么地位?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日本是如何兴起和发展的?
阅读下列文字史料,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呢?
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
——《宋书》
2.归纳总结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改革者、原因、内容、影响、性质是什么?
阅读下列文字史料,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呢
奉公之人以主人为第一,须发自内心,方为优秀家臣。
——《叶隐闻书》
3.武士形成的背景以及是如何形成的?幕府统治是如何建立的?建立的影响有哪些?
阅读下列文字史料,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呢?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养老律令.田令》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当堂达标/提升训练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他在位时,发现日本社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地方豪强割据等,于是便下令进行大化改新,以期改善社会状况。
2.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有哪些?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讨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讲解。
师: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颁布了《大化法》。
这部法律规定了土地制度、官制、税制等方面的改革,对于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了解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讨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讲解。
师:武士是日本封建社会中的重要阶层,他们的出现与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密切相关。
在平安时期,___逐渐崛起,并控制了中央政权,成为了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
3.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日本古代社会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大和兴起、大化改新、武士和___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日本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培养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___是日本国的尊称,最早由___所使用。
传说他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在明治维新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但是在现代日本,天皇已经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材料一:在大化改新之前,日本的上层社会由王族和豪强占据,他们占领了国家的各种资源,而贫民百姓无法立足。
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并且向朝廷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的需要。
材料二:初唐时期,___调整了统治政策,实行了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
这使得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
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三: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谴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13次,每批数百人。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古代日本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准确无误地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3.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
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知识点二大化改新2.背景: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3.时间及人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孝德天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4.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5.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6.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7.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8.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6世纪前的日本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初中历史古代的日本的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的日本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掌握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3. 分析古代日本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影响。
教学重点:
1. 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系。
2. 古代日本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3. 古代日本与中国和朝鲜的交流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代日本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
2. 区分古代日本的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
3. 分析古代日本与中国和朝鲜的文化交流对日本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教科书、图片资料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学生参与活动:小组讨论、文献分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日本的历史与中国和朝鲜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的兴趣。
二、讲授(30分钟)
1. 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系。
2. 古代日本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3. 古代日本与中国和朝鲜的交流和影响。
三、活动(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日本与中国和朝鲜的文化交流。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进行互动交流。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古代日本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古代日本的研究报告,包括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和文化特点等内容。
六、课堂反思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一、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古代日本》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一部分,属于第四部分“世界各国古代文明的崛起”中的“1.东亚地区的古代文明”一节,共四个小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日本的古代历史和文明,包括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该了解到日本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认识日本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能够分析日本的古代文化对现代日本文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古代日本的文化遗产。
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的过渡。
描述古代日本文化的特点,如其宗教信仰、制度、文学艺术等等。
从日本古代文化的特点中探索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互相尊重各个文化之间的差异。
学生了解日本古代文化跟现代文化的接续与变化,并对其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古代日本1.古代日本的历史概述2.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3.古代日本的宗教信仰4.古代日本的文学艺术5.古代日本社会风俗6.古代日本文化对现代日本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古代日本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2.讲解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对古代日本的文化和历史概述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3.讨论法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或启示性的话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预习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知识点概述》和《思维导图》,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对古代日本的文化和历史有初步认识。
2.引入通过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动画或视频,进入古代日本的世界,感受其中神秘的气氛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
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古代日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岛屿构成。
(2)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以及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3)武士集团的形成。
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
(2)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和武士道精神。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带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日本由于进入文明社会较晚,发展相对滞后。
但日本人充分利用地理上靠近东亚大陆的有利条件,向先期发展的中华文化学习,借鉴中华文明的杰出成果,并结合自己具体的历史条件,创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文明。
二、共同探究。
1.展示日本的地图,介绍日本的地理环境和特点。
问:这样的环境,对日本有哪些影响?2.展示日本出土的石器和陶器,介绍日本的早期历史。
3.展示材料,讲述大和民族的创世神话。
(设计意图:为后文介绍日本擅长学习其他先进民族文化埋下伏笔。
)4.展示材料,讲述徐福东渡的传说。
提问:通过这个传说,我们能获得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5.展示地图和材料,介绍大和统一日本的相关史实。
(设计意图:说明日本受东亚大陆移民的影响。
因此历史进程加快。
)6.介绍大化改新前的日本社会矛盾尖锐。
(设计意图:介绍大化改新的必要性。
)7.展示图例,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经过和主要人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社会变革很少是一帆风顺的。
)8.让学生概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评论其影响。
9.学生讨论回答:讲述大化改新中的制度设计弊端,介绍随着时间推移,武士集团发展壮大,最终将天皇架空,天皇大权旁落沦为傀儡。
10.展示图片,简述武士道精神。
11.提问:如何理解幕府和天皇的关系。
(设计意图:中国古代也有不少皇帝沦为傀儡,看看学生能记得多少。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日本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2. 掌握古代日本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尊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日本的教育制度2. 古代日本的教育内容3. 古代日本的教育方法4. 古代日本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以“日本”为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
2. 结合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古代日本的教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1. 古代日本的教育制度- 阐述古代日本的教育制度,如官学、私学、寺院教育等。
- 分析不同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其作用。
2. 古代日本的教育内容- 介绍古代日本的教育内容,如儒学、佛教、文学、艺术等。
- 分析不同教育内容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古代日本的教育方法- 阐述古代日本的教育方法,如师徒传承、科举制度、家庭教育等。
- 分析不同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4. 古代日本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总结古代日本教育的特点,如重视礼仪、尊重师长、注重实践等。
- 分析古代日本教育对后世的影响,如对日本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三)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针对古代日本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进行交流。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古代日本教育相关故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总结1. 总结古代日本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强调其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呼吁学生热爱历史、尊重文化,关注日本教育的演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日本教育制度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代日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认识。
3. 学生对古代日本教育特点及其影响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在互动环节的表现,如分组讨论、故事分享等。
五、教学资源1. 古代日本教育相关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2. 图片、视频等视听资料。
3. 教学课件、教案等。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认同,激发学生对日本教育的兴趣。
《古代日本》精品教案3(师生互动型)
《古代日本》精品教案3(师生互动型)一、课程标准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二、学习目标知道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
能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能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最近老师读了一本日本古代的诗歌集,其中有一首和歌风格质朴、语言清新,现在老师把它分享给大家。
安乎杨木能波良路可波刀尓奈乎麻都等西美度波久末受多知度奈良须母,同学们明白这首和歌在说什么吗这首和歌出自《万叶集》,《万叶集》约在8世纪后半叶成书,所收诗歌来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
古代日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汉字作音符来书写日本语言,《万叶集》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因而称为“万叶假名”。
那么,古代日本除了文字还有什么是学习古代中国的古代日本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一起了解日本的历史。
【讲授新课】第一篇章:6世纪前的日本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此处的“乐浪海”就是指现在的“日本海”。
由此我们得知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由此我们得知,在东汉光武帝的时候,日本国王派遣使者来到洛阳,表示愿为臣藩,求汉朝皇帝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王册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
并受赐“汉倭奴国王印”。
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国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当时在日本国的九州岛东北部有一个很大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国”,下属30多个小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能力目标: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新课讲授。
(一)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①古代日本从我国古代学习了哪些先进制度与文化?
②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
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
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
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
“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
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