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培优教程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和答案
)八年级上试题一、填空题1、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b a b a ,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803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D_____千克.” 二、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A.m °B.2m °C.(90-m)°D.(90-2m)°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 8 3≤y ≤ 64 11 B . 64 11≤y ≤8 C . 8 3≤y ≤8 D .8≤y ≤163、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某天0点到 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论断:①0点到1点,打开两个进水口,关闭出水口;②1点到3点,同时关闭两个进水口和—个出水口;③3点到4点,关闭两个进水口,打开出水口;④5点到6点.同时打开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其中,可能正确的论断是(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将长为15cm 的木棒截成长度为整数的三段,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不同 的截法有( )A.5种B. 6种C. 7种D.8种 5、在△ABC 中,适合条件C B A ∠=∠=∠4131,则△ABC 中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6、直线l 1:y =k 1x +b 与直线l 2:y =k 2x +c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 x 的不等式k 1x +b <k 2x +c 的解集为( ).A .x >1B .x <1C .x >-2D .x <-27、如图,把直线2y x =-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 ,直线AB 经过点()a b ,,且26a b +=,则直线AB 的解析式是( ) A.23y x =-- B.26y x =-- C.23y x =-+ D.26y x =-+ 8、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当x 增加3时,y 减少2,则k 的值是( )c k 1x +bx2y =-A.32B.23C.32-D.23- 9、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一动点P 沿A B C D A →→→→运动一周,则P 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10、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做5小时后,甲被调走,剩余的部分由乙继续完成,设这件工作的全部工作量为1,工作量与工作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那么甲、乙两人单独完成这件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效率高B.乙的效率高C.两人的效率相等D.两人的效率不能确定11、直线y=x -1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最多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12、已知一次函数()1-=x k y ,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的图像经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 三、解答题1、李明从蚌埠乘汽车沿高速公路前往A 地,已知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小时,它行驶t 小时后距蚌埠的路程......为s 1千米. ⑴请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s 1;⑵设另有王红同时从A 地乘汽车沿同一条高速公路回蚌埠,已知这辆汽车距.蚌埠的路程...s 2(千米)与行驶时间t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 2=kt +b (k 、t 为常数,k ≠0),若李红从A 地回到蚌埠用了9小时,且当t=2时,s 2=560. ①求k 与b 的值;②试问在两辆汽车相遇之前,当行驶时间t 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两车的距离小于288千米?2、在一次远足活动中,某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由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后原路返回,第二组A .B .C .D .由甲地匀速步行经乙地继续前行到丙地后原路返回,两组同时出发,设步行的时间为t (h ),两组离乙地的距离分别为S 1(km )和S 2(km),图中的折线分别表示S 1、S 2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乙、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 (2)求第二组由甲地出发首次到达乙地及由乙地到达丙地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3)求图中线段AB 所表示的S 2与t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进水、清洗、排水、脱水四个连续过程,其中进水、清洗、 排水时洗衣机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折线图所示: 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 洗衣机的进水时间是多少分钟?清洗时洗衣机中的水量是多少升? (2) 已知洗衣机的排水速度为每分钟19升, ① 求排水时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八下数学培优( 含答案)
数学培优 (一)1. 如果x x >,且0<kp ,那么,在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内,正比例函数kx y =和反比例函数xp y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示意图正确的是( )BA B C D2.在同一坐标系内,表示函数b kx y +=与()0,0≠≠=b k xkb y 的图象只可能是下图中的( )BA B C D3.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x y -=6与)0(4>=x xy 的图像相交于点A 、B ,设点A 的坐标为),(11y x ,那么长为x 1,宽为y 1的矩形面积和周长分别为( )A 、4,12B 、8,12C 、4,6D 、8,64. 已知点()a P ,1在反比例函数()0≠=k xk y 的图象上,其中322++=m m a (m 为实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在第_____象限.一、三5.已知3=b ,且反比例函数xb y +=1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点()3,a 在双曲线上x b y +=1,则_____=a .32-=a 6. 如果不等式0<+n mx 的解集是4>x ,点()n ,1在双曲线xy 2=上,那么一次函数()m x n y 21+-=的图象不经过第__ _象限. 一、三、四 7.如图,反比例函数xk y 2=和一次函数12-=x y ,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b a ,、()k b a ++,1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A 坐标是()1,1,请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都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根据题意,得()⎩⎨⎧-+=+-=.112,12a k b a b 两式相减,得2=k .所以所求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xy 1=. (2)由勾股定理,得21122=+=OA ,OA 与x 轴所夹的角为︒45.①当OA 为AOP ∆的腰时,由OP OA =,得()0,21P ,()0,22-P ; 由AP OA =,得()0,23P .②当OA 为AOP ∆的底时,得()0,14P .所以,这样的点有4个,分别是()0,2、()0,2-、()0,2、()0,1. 8.如图,已知点()3,1在函数()0>=x x k y 的图象上,矩形ABCD 的边BC 在x 轴上,E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函数()0>=x xk y 的图象经过A 、E 两点,若︒=∠45ABD ,求E 点的坐标. 解:由点()3,1在函数x k y =的图象上,则3=k .又E 也在函数xk y =的图象上,故设E 点的坐标为⎪⎭⎫ ⎝⎛m m 3,.过E 点作x EF ⊥轴于F ,则m EF 3=. 又E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所以m EF CD AB 62===. 故A 点的纵坐标为m 6,代入x y 3=中,得A 点坐标为⎪⎭⎫ ⎝⎛m m 6,2. 因此22m m m OB OF BF =-=-=. 由︒=∠45ABD ,得︒=∠45EBF ,所以EF BF =. 即有m m 32=.解得6±=m .而0>m ,故6=m . 则E 点坐标为⎪⎪⎭⎫ ⎝⎛26,6. 9.如图,已知正方形OABC 的面积为9,点O 为坐标原点,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点B 在函数()0,0>>=x k xk y 的图象上,点()n m P ,为其双曲线上的任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并设矩形OEPF 和正方形OABC 不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 .(1)求B 点坐标和k 的值;(2)当29=S 时,求P 点坐标; (3)写出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 解:(1)设B 点坐标为()y x ,.则由条件,得⎩⎨⎧>==.0,9y x xy解上述方程组,得⎩⎨⎧==.3,3y x 所以点B 的坐标是()3,3. 又由xk y =,得9==xy k .甲 乙(2)因点P 的坐标为()n m ,. 当3≥m 时,如图甲,m n E P m AE 9,31==-= . 所以当29=S 时,有291=•E P AE , 即()2993=•-m m .解得6=m . 故1P 点的坐标为⎪⎭⎫ ⎝⎛23,6. 当30<<m 时,如图乙,393,2-=-==mn FC m F P . 所以当29=S 时,有292=•FC F P . 即2939=⎪⎭⎫ ⎝⎛-•m m .解得23=m . 即2P 点的坐标为⎪⎭⎫ ⎝⎛6,23. (3)参照第(2)题可知,当3≥m 时,如图甲,()mm m E P AE S 279931-=•-=•=; 当30<<m 时,如图乙,m m m FC F P S 39392-=⎪⎭⎫ ⎝⎛-•=•=.。
八年级数学培优教程 完全平方数
八年级数学培优教程第三讲 完全平方数(式)与配方法数学中每一步真正的进展都与有力的工具和更简单的方法的发现密切联系着,这些工具和方法同时会有助于理解已有的理论,并把陈旧的复杂抛到一边,数学科学发展的这种特点四根深蒂固的。
——希尔伯特知识摘要1.一个自然数能写成一个整数的平方,则称这个自然数为完全平方。
完全平方数的因数特征:(1)n ²的质因数分解式中,每个质因数的指数都是偶数;(2)若n ²=a ²b 为完全平方数,则b 为完全平方数;(3)若n ²=ab (a 、b 是互质的整数)为完全平方数,则a 、b 为完全平方数。
完全平方数的数字特征:完全平方数的末两位只能是偶0、偶1、偶4、偶9、25、奇6之一。
完全平方数还有以下常用性质:(1)偶完全平方数是4的倍数;(2)奇完全平方数被8除余1;(3)相邻两个完全平方数间不再有完全平方数。
2.形如a ²±2ab+b ²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完全平方式的变形拓展:(1) a ±2ab +b=( a +b )²(2) a ²+b ²+c ²+2ab+2bc+2ca=(a+b+c)²(3) a ²+b ²+c ²-ab -bc -ac= 21 [(a -b)²+(b -c)²+(c -a)²] 例题求解例1 已知实数a 、b 、c 、满足a -b +c=7,ab +bc +b +c ²+16=0,求a 、b 、c 的值。
例2 计算12008200720062005+⨯⨯⨯-2006²。
提示:可设x=2005,原式表示成x 的代数式。
例3 若x-1=(y+1)/2=(z-2)/3,求x²+y²+c²的最小值。
例4 已知n是自然数,且n²+15n+26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求n的值。
专题小班八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基础培优学案教案含答案
多边形(培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多边形的概念;2.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3.灵活运用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多边形的概念1.定义:在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其中,各个角相等、各条边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相关概念: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顶点:每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内角,一个n 边形有n 个内角。
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3. 多边形的分类: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如果整个多边形不在直线的同一侧,这个多边形叫凹多边形。
如图:要点诠释:(1)正多边形必须同时满足“各边相等”,“各角相等”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2)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n 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为(3)2n n ; (3)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可以把n 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知识点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 ≥3). 要点诠释:(1)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凸多边形凹多边形(2)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2)180nn-°;知识点三、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要点诠释:(1)在一个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和.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2)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所以它的每个外角都相等,都等于360n°;(3)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的作用是:①已知各相等外角度数求多边形边数;②已知多边形边数求各相等外角的度数.【典型例题】类型一、多边形的概念1.(2014春•定陶县期末)观察下面图形,解答下列问题:(1)观察规律,把下表填写完整:(2)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和对角线的条数.【思路点拨】(1)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画出(n﹣3)条对角线,那么过n个顶点可以画出n(n﹣3)条对角线,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再把所得结果除以2即可求得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总条数;(2)根据内角和公式可得多边形的边数,把边数代入(1)得到的公式即可求得相应的对角线条数.【答案与解析】解:(1)9,14,(3)2n n-.(2)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1440,解得n=10.∴对角线的条数为:=35(条).【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及n边形对角线的条数的规律.根据一个顶点处的对角线条数得到n边形对角线的条数的相应规律是解决本题的难点.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四边形ABCD中,∠B=40°,沿直线MN剪去∠B,则所得五边形AEFCD中,∠1+∠2=。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1.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G点,DE⊥DF,交AB于点E,连结EG、EF.(1)求证:BG=CF;(2)请你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BE+CF>EF,证明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利用ASA判定△BGD≅CFD,从而得出BG=CF;(2)利用全等的性质可得GD=FD,再有DE⊥GF,从而得到EG=EF,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而得出BE+CF>EF.【详解】解:(1)∵BG∥AC,∴∠DBG=∠DCF.∵D为BC的中点,∴BD=CD又∵∠BDG=∠CDF,在△BGD与△CFD中,∵DBG DCFBD CDBDG CDF∠=∠⎧⎪=⎨⎪∠=∠⎩∴△BGD≌△CFD(ASA).∴BG=CF.(2)BE+CF>EF.∵△BGD≌△CFD,∴GD=FD,BG=CF.又∵DE⊥FG,∴EG=EF(垂直平分线到线段端点的距离相等).∴在△EBG中,BE+BG>EG,即BE+CF>EF.【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要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ASA、HL.2.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PA=PE,PE交CD于F(1)证明:PC=PE;(2)求∠CPE的度数;(3)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90°(3)AP=CE【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得出AB=BC,∠ABP=∠CBP=45°,结合PB=PB得出△ABP ≌△CBP,从而得出结论;(2)、根据全等得出∠BAP=∠BCP,∠DAP=∠DCP,根据PA=PE得出∠DAP=∠E,即∠DCP=∠E,易得答案;(3)、首先证明△ABP和△CBP全等,然后得出PA=PC,∠BAP=∠BCP,然后得出∠DCP=∠E,从而得出∠CPF=∠EDF=60°,然后得出△EP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AP=CE.【详解】(1)、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P=∠CBP=45°,在△ABP和△CBP中,又∵ PB=PB ∴△ABP ≌△CBP(SAS),∴PA=PC,∵PA=PE,∴PC=PE;(2)、由(1)知,△ABP≌△CBP,∴∠BAP=∠BCP,∴∠DAP=∠DCP,∵PA=PE,∴∠DAP=∠E,∴∠DCP=∠E,∵∠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E,即∠CPF=∠EDF=90°;(3)、AP=CE理由是:在菱形ABCD中,AB=BC,∠ABP=∠CBP,在△ABP和△CBP中,又∵ PB=PB ∴△ABP≌△CBP(SAS),∴PA=PC,∠BAP=∠DCP,∵PA=PE,∴PC=PE,∴∠DAP=∠DCP,∵PA=PC ∴∠DAP=∠E,∴∠DCP=∠E∵∠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E,即∠CPF=∠EDF=180°﹣∠ADC=180°﹣120°=60°,∴△EPC是等边三角形,∴PC=CE,∴AP=CE考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3.已知4AB cm=,3AC BD cm==.点P在AB上以1/cm 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1)如图①,AC AB⊥,BD AB⊥,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1t=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②,将图①中的“AC AB⊥,BD AB⊥”为改“60CAB DBA∠=∠=︒”,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 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 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全等,PC与PQ垂直;(2)存在,11tx=⎧⎨=⎩或232tx=⎧⎪⎨=⎪⎩【解析】【分析】(1)利用SAS证得△ACP≌△BPQ,得出∠ACP=∠BPQ,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2)由△ACP≌△BPQ,分两种情况: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详解】解:(1)当t=1时,AP=BQ=1,BP=AC=3,又∠A=∠B=90°,在△ACP和△BPQ中,AP BQA BAC BP=⎧⎪∠=∠⎨⎪=⎩,∴△ACP≌△BPQ(SAS).∴∠ACP=∠BPQ,∴∠APC+∠BPQ=∠APC+∠ACP=90°.∴∠CPQ=90°,即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2)①若△ACP ≌△BPQ ,则AC=BP ,AP=BQ ,34t t xt =-⎧⎨=⎩, 解得11t x =⎧⎨=⎩, ②若△ACP ≌△BQP ,则AC=BQ ,AP=BP ,34xt t t =⎧⎨=-⎩, 解得232t x =⎧⎪⎨=⎪⎩, 综上所述,存在11t x =⎧⎨=⎩或232t x =⎧⎪⎨=⎪⎩使得△ACP 与△BPQ 全等.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解题时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4.(1)如图(1),已知:在△ABC 中,∠BAC=90°,AB=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求证:DE=BD+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AEC=∠BAC =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若∠BDA=∠AEC=∠BAC ,求证:△DEF 是等边三角形.【答案】(1)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因为DE=DA+AE ,故通过证BDA AEC ≅△△,得出DA=EC ,AE=BD ,从而证得DE=BD+CE.(2)成立,仍然通过证明BDA AEC ≅△△,得出BD=AE ,AD=CE ,所以DE=DA+AE=EC+BD.(3)由BDA AEC ≅△△得BD=AE ,=BDA AEC ∠∠,ABF 与ACF 均等边三角形,得==60BA AC ︒∠F ∠F ,FB=FA ,所以=BA BA AC AC ∠F +∠D ∠F +∠E ,即FBD FAB ≅∠∠,所以BDF AEF ≅△△,所以FD=FE ,BFD AFE ≅∠∠,再根据=60BFD FA BFA =︒∠+∠D ∠,得=60AF FA =︒∠E +∠D ,即=60FE =︒∠D ,故DFE △是等边三角形.【详解】证明:(1)∵BD ⊥直线m ,CE ⊥直线m∴∠BDA =∠CEA=90°,∵∠BAC =90°∴∠BAD+∠CAE=90°,∵∠BAD+∠ABD=90°∴∠CAE=∠ABD ,又AB=AC ,∴△ADB ≌△CEA∴AE=BD ,AD=CE ,∴DE=AE+AD= BD+CE(2)∵∠BDA =∠BAC=α,∴∠DBA+∠BAD=∠BAD +∠CAE=180°—α∴∠DBA=∠CAE ,∵∠BDA=∠AEC=α,AB=AC∴△ADB≌△CEA,∴AE=BD,AD=CE∴DE=AE+AD=BD+CE(3)由(2)知,△ADB≌△CEA, BD=AE,∠DBA =∠CAE∵△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DBA+∠ABF=∠CAE+∠CAF,∴∠DBF=∠FAE∵BF=AF,∴△DBF≌△EAF∴DF=EF,∠BFD=∠AFE∴∠DFE=∠DFA+∠AFE=∠DFA+∠BFD=60°∴△DEF为等边三角形.【点睛】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线段相等是证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5.如图,A(0,4)是直角坐标系y轴上一点,动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半轴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以P为直角顶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PB.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1)若AB∥x轴,如图1,求t的值;(2)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连接A′B,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OA′B的度数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OA′B的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如图2,当t=3时,坐标平面内有一点M(不与A重合)使得以M、P、B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全等,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答案】(1)4;(2)∠OA ′B 的度数不变,∠OA ′B =45︒,理由见解析;(3)点M 的坐标为(6,﹣4),(4,7),(10,﹣1)【解析】【分析】(1)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证明△AO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得答案;(2)根据对称的性质得:PA =PA '=PB ,由∠PAB +∠PBA =90°,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OA 'B =45°;(3)分类讨论:分别讨论当△ABP ≌△MBP 、△ABP ≌△MPB 、△ABP ≌△MPB 时,点M 的坐标的情况;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得点M 的坐标即可.【详解】(1)∵AB ∥x 轴,△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AB =∠PBA =∠APO =45°,∴△AO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 =OP =4.∴t =4÷1=4(秒),故t 的值为4.(2)如图2,∠OA ′B 的度数不变,∠OA ′B =4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 ′,∴PA =PA ',又AP =PB ,∴PA =PA '=PB ,∴∠PAA '=∠PA 'A ,∠PBA '=∠PA 'B ,又∵∠PAB +∠PBA =90°,∴∠PAA '+∠PA 'A +∠PA 'B +∠PBA '=180()PAB PBA ∠∠︒-+180=︒-90°=90°,∴∠AA 'B =45°,即∠OA 'B =45°;(3)当t =3时,M 、P 、B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 全等,①如图3,若△ABP ≌△MBP ,则AP =PM ,过点M 作MD ⊥OP 于点D ,∵∠AOP =∠PDM ,∠APO =∠DPM ,∴△AOP ≌△MDP (AAS ),∴OA =DM =4,OP =PD =3,∴M 的坐标为:(6,-4).②如图4,若△ABP ≌△MPB ,则AB PM =,过点M 作M E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G ⊥x 轴于点G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F ,∵△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PB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P =∠MPB=45︒,PA PB =∵139023∠+∠=︒=∠+∠, ∴12∠=∠∴Rt AOP Rt PGB ≅∴34BG OP PG AO ====,∵BG ⊥x 轴BF ,⊥y 轴∴四边形BGOF 为矩形,∴3OP BG ==,则431AF OA OF =-=-=347BF OG OP PG ==+=+=在Rt ABF 和Rt PME 中∠BAF =45︒+1∠,∠MPE =45︒+2∠,∴∠BAF =∠MPE∵AB PM =∴Rt ABF Rt PME ≅∴71ME BF PE AF ====,∴M 的坐标为:(4,7),③如图5,若△ABP ≌△MPB ,则AB PM =,过点M 作M E ⊥x 轴于点D ,过点B 作BG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F ,∵△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PB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P =∠MPB=45︒,PA PB =∵139023∠+∠=︒=∠+∠,∴12∠=∠∴Rt AOP Rt PEB ≅∴34BE OP PE AO ====,∵BE ⊥x 轴BF ,⊥y 轴∴四边形BEOF 为矩形,∴3OP BG ==,则431AF OA OF =-=-=347BF OE OP PE ==+=+=在Rt ABF 和Rt PMD 中∵BF ⊥y 轴∴42∠=∠∵42ABF PMD ∠∠∠+=∠+∴ABF PMD ∠∠=∵AB PM =∴Rt ABF Rt PMD ≅∴17MD AF PD BF ====,∴M 的坐标为:(10,﹣1).综合以上可得点M 的坐标为:(6,﹣4),(4,7),(10,﹣1).【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第(3)小题要注意分类讨论,作此类型的题要结合图形,构建适当的辅助线,寻找相等的量才能得出结论.二、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点B(﹣2,1).(1)请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构造图形求出AB的长;(2)若Rt△ABC中,点C在坐标轴上,请在备用图1中画出图形,找出所有的点C后不用计算写出你能写出的点C的坐标;(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且PA+PB最小?若存在,就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在备用图2中画出示意图).【答案】(1)AB=52)C2(0,7),C4(0,-4),C5(-1,0)、C6(1,0);(3)不存在这样的点P.【解析】【分析】(1)如图,连结AB,作B关于y轴的对称点D,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AB;(2)分别以A,B,C为直角顶点作图,然后直接得出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即可;(3)作AB的垂直平分线l3,则l3上的点满足PA=PB,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结AB′,即x轴上使得PA+PB最小的点,观察作图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如图,连结AB ,作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D ,由已知可得,BD =4,AD =2.∴在Rt △ABD 中,AB =25(2)如图,①以A 为直角顶点,过A 作l 1⊥AB 交x 轴于C 1,交y 轴于C 2 .②以B 为直角顶点,过B 作l 2⊥AB 交x 轴于C 3,交y 轴于C 4.③以C 为直角顶点,以AB 为直径作圆交坐标轴于C 5、 C 6、 C 7.(用三角板画找出也可) 由图可知,C 2(0,7),C 4(0,-4),C 5(-1,0)、 C 6(1,0).(3)不存在这样的点P .作AB 的垂直平分线l 3,则l 3上的点满足PA =PB ,作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连结AB ′,由图可以看出两线交于第一象限.∴不存在这样的点P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中垂线和轴对称--路径最短问题的综合作图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分类讨论,学会画好图形解决问题.7.(1)问题发现:如图1, ABC 和AD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B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①求证: BD CE =; ②求BEC ∠的度数.(2)拓展探究:如图2, AB C 和A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点B D E 、、在同一直线上AF ,为ADE 中DE 边上的高,连接.CE①求BEC ∠的度数:②判断线段AF BE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即可).()3解决问题:如图3,AB 和ADE 均为等腰三角形,BAC DAE n ∠=∠=,点B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 .求AEC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60°;(2)①90°;②BE =CE+2AF ;(3)∠AEC =90°+12n ︒. 【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B=AC,AD=AE, ∠DAE=∠BAC=60°,根据SAS 进一步证明△BAD ≌△CAE,依据其性质可得 BD CE =,再根据对应角相等求出BEC ∠的度数;(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B=AC,AD=AE, ∠DAE=∠BAC=90°,根据SAS 进一步证明△BAD ≌△CAE ,根据对应角相等求出BEC ∠的度数;因为DE=2AF,BD=EC,结合线段的和差关系得出结论;(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B=AC,AD=AE, ∠DAE=∠BAC=n °,根据SAS 进一步证明△BAD ≌△CAE ,根据对应角相等求出得出∠ADB=BEC ∠的度数,结合内角和用n 表示∠ADE 的度数,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①∵△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如图1),∴ AB=AC,AD=AE,∠BAC=∠DAE=60°,∴∠BAC-∠DAC=∠DAE-∠DAC,∴∠BAD=∠CAE.∴△BAD≌△CAE(SAS)∴ BD=CE.②由△CAE≌△BAD,∴∠AEC=∠ADB=180°-∠ADE=120°.∴∠BEC=∠AEC-∠AED=120°-60°=60°.(2)①∵△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 AB=AC,AD=AE,∠ADE=∠AED=45°,∵∠BAC=∠DAE=90°,∴∠BAC-∠DAC=∠DAE-∠DAC,∴∠BAD=∠CAE.∴△BAD≌△CAE(SAS).∴ BD=CE,∠AEC=∠ADB=180°-∠ADE=135°.∴∠BEC=∠AEC-∠AED=135°-45°=90°.② BE=CE+2AF.(3)如图3:∠AEC=90°+12n ,理由如下,∵△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AD=AE,∠ADE=∠AED=n°,∴∠BAC-∠DAC=∠DAE-∠DAC,∴∠BAD=∠CAE.∴△BAD≌△CAE(SAS).∴ ∠AEC=∠ADB=180°-∠ADE=180°-1801809022n n . ∴∠AEC=90°+12n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旋转型三角形全等,掌握全等常见模型及由特殊到一般找出解题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在等边ABC ∆中,点O 在BC 边上,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且OA OD =.(1)如图1,若点O 为BC 中点,求COD ∠的度数;(2)如图2,若点O 为BC 上任意一点,求证AD AB BO =+.(3)如图3,若点O 为BC 上任意一点,点D 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为点P ,连接,AP OP ,请判断AOP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30;(2)见解析;(3)AOP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1302CAO BAC ∠=∠=︒且,90AO BC AOC ⊥∠=︒,根据OA OD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 ∠的度数,再通过内角和定理求AOD ∠,即可求出COD ∠的度数.(2)过O 作//OE AB ,OE 交AD 于E 先证明COE ∆为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120AEO ∠=︒,120DCO ∠=︒,再证明()AOE DOC AAS ∆≅∆,得到CD EA =,再通过证明得到EA BO =、AB AC =通过,又因为AD AC CD =+,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答案.(3)通过作辅助线先证明()ODF OPF SAS ∆≅∆,得到OP OD =,又因为OA OD =,得到AO=OP,证得AOP∆为等腰三角形,如解析辅助线,由(2)可知得AOE DOC∆≅∆得到AOE DOC∠=∠,通过角的关系得到60AOP COE∠=∠=°,即可证得AOP∆是等边三角形.【详解】(1)∵ABC∆为等边三角形∴60BAC∠=︒∵O为BC中点∴1302CAO BAC∠=∠=︒且,90AO BC AOC⊥∠=︒∵OA OD=∴AOD∆中,30D CAO∠=∠=︒∴180120AOD D CAO∠=︒-∠-∠=︒∴30COD AOD AOC∠=∠-∠=︒(2)过O作//OE AB,OE交AD于E∵//OE AB∴60EOC ABC∠=∠=︒60CEO CAB∠=∠=︒∴COE∆为等边三角形∴OE OC CE==180120AEO CEO∠=︒-∠=︒180120DCO ACB∠=︒-∠=︒又∵OA OD=∴EAO CDO∠=∠在AOE∆和COD∆中AOE DOCEAO CDOOA OD∠=∠⎧⎪∠=∠⎨⎪=⎩∴()AOE DOC AAS∆≅∆∴CD EA=∵EA AC CE=-BO BC CO=-∴EA BO=∴BO CD=,∵AB AC=,AD AC CD=+∴AD AB BO=+(3)AOP∆为等边三角形证明过程如下:连接,PC PD,延长OC交PD于F ∵P D、关于OC对称∴,90 PF DF PFO DFO=∠=∠=︒在ODF∆与OPF∆中,PF DFPFO DFOOF OF=⎧⎪∠=∠⎨⎪=⎩∴()ODF OPF SAS∆≅∆∴OP OD=,POC DOC∠=∠∵OA OD=∴AO=OP∴AOP∆为等腰三角形过O作//OE AB,OE交AD于E 由(2)得AOE DOC∆≅∆∴AOE DOC∠=∠又∵POC DOC∠=∠∴AOE POF∠=∠∴AOE POE POF POE ∠+∠=∠+∠即AOP COE ∠=∠∵AB ∥OE ,∠B=60°∴60COE B ∠=∠=︒∴60AOP COE ∠=∠=°∴AOP ∆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本题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综合性问题,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边与角的关系,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数学课上,张老师举了下面的例题:例1 等腰三角形ABC 中,110A ∠=,求B 的度数.(答案:35)例2 等腰三角形ABC 中,40A ∠=,求B 的度数.(答案:40或70或100) 张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变式,小敏编了如下两题:变式1: 等腰三角形ABC 中,∠A=100°,求B 的度数.变式2: 等腰三角形ABC 中,∠A= 45° ,求B 的度数.(1)请你解答以上两道变式题.(2)解(1)后,小敏发现,A ∠的度数不同,得到B 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设A x ∠=,当B 只有一个度数时,请你探索x 的取值范围.【答案】(1)变式1: 40°;变式2: 90°或67.5°或45°;(2)90°≤<180°或x=60°【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答案;(2)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当B 只有一个度数时,A ∠只能作为顶角时,或∠A=60°,进而可得到答案.【详解】变式1:∵等腰三角形ABC 中,∠A=100°,∴∠A 为顶角,∠B 为底角,∴∠B =1801002-=40°; 变式2: ∵等腰三角形ABC 中,∠A= 45° ,∴当AB=BC 时,∠B =90° ,当AB=AC 时, ∠B =67.5° ,当BC=AC 时 ∠B =45° ;(2)等腰三角形ABC 中,设A x ∠=,当90°≤x <180°,∠A 为顶角,此时,B 只有一个度数,当x=60°时,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此时,B 只有一个度数,综上所述:90°≤x <180°或x=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ABC 中,AB =AC =2,∠B =40°,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D 不与B 、C 重合),连接AD ,作∠ADE =40°,DE 交线段AC 于E 点.(1)当∠BDA =115°时,∠BAD =___°,∠DEC =___°;(2)当DC 等于多少时,△ABD 与△DCE 全等?请说明理由;(3)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ADE 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 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答案】(1) 25,115;(2)当DC =2时,△ABD ≌△DCE ,理由见解析;(3)可以;当∠BDA 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 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将已知数值代入即可求出BAD ∠,根据平角的定义,可求出EDC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和定理,即可求出DEC ∠.(2)当AB DC =时,利用AAS 可证明ABD DCE ∆≅∆,即可得出2AB DC ==. (3)假设ADE ∆是等腰三角形,分为三种情况讨论:①当AD AE =时,40ADE AED ∠=∠=︒,根据AED C ∠>∠,得出此时不符合;②当DA DE =时,求出70DAE DEA ∠=∠=︒,求出BA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AD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DA ∠即可;③当EA ED =时,求出DAC ∠,求出BAD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DB ∠.【详解】(1)在BAD 中,40B ∠= ,115BDA ∠=,1801804011525BAD ABD BDA ∴∠=︒-∠-∠=︒-︒-︒=︒,1801801154025EDC ADB ADE ∠=︒-∠-∠=︒-︒-︒=︒.AB AC =,40B ∠=,40B C ∴∠=∠=,1801804025115C E DC D E C ︒-∠-∠=︒-︒-︒=∠=︒.故答案为:25,115;(2)当2DC =时,ABD DCE ∆≅∆.理由如下:40C ∠=,140EDC DEC ∴∠+∠=︒,又40ADE ∠=,140ADB EDC ∴∠+∠=︒,ADB DEC ∴∠=∠.在ABD △和DCE ∆中,B C ∠=∠,ADB DEC ∠=∠,当AB DC =时,()ABD DCE AAS ∆≅∆,2AB DC ∴==;(3)AB AC =,40B C ∴∠=∠=︒,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AD AE =时,40ADE AED ∠=∠=︒,AED C ∠>∠,∴此时不符合; ②当DA DE =时,即1(18040)702DAE DEA ∠=∠=︒-︒=︒,1804040100BAC ∠=︒-︒-︒=︒,1007030BAD ∴∠=︒-︒=︒;1803040110BDA ∴∠=︒-︒-︒=︒;③当EA ED =时,40ADE DAE ∠=∠=︒,1004060BAD ∴∠=︒-︒=︒,180604080BDA ∴∠=︒-︒-︒=︒;∴当110ADB ∠=︒或80︒时,ADE ∆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三、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解答题压轴题(难)11.阅读下列材料: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将多项式2(0)ax bx c a ++≠变形为2()a x m n ++的形式,我们把这种变形方法,叫做配方法.运用配方法及平方差公式能对一些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例如:22222111111251151151124112422242222x x x x x x x ⎛⎫⎛⎫⎛⎫⎛⎫⎛⎫++=++-+=+-=+++- ⎪ ⎪ ⎪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用配方法将281x x +-化成2()x m n ++的形式,则281=x x +- ________; (2)用配方法和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228x x --进行因式分解;(3)对于任意实数x ,y ,多项式222416x y x y +--+的值总为______(填序号).①正数②非负数 ③ 0【答案】(1)2(4)17x +-;(2)(2)(4)x x +-;(3)①【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所给方法解答即可;(2)材料所给方法进行解答即可;(3)局部进行因式分解,最后写成非负数的积的形式即可完成解答.【详解】解:(1)281x x +-=2816116x x ++--2(4)17x +-.(2)原式=22118x x -+--=2(1)9x --=(13)(13)x x -+--=(2)(4)x x +-.(3)222416x y x y +--+=()()22214411x x y y -++-++=()()221211x y -+-+>11故答案为①.【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根据材料学会配方法并灵活运用配方法解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若一个正整数x 能表示成22a b -(,a b 是正整数,且a b >)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明礼崇德数”,a 与b 是x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 例如:因为22532=-,所以5是“明礼崇德数”,3与2是5的平方差分解;再如:22222222()M x xy x xy y y x y y =+=++-=+-(,x y 是正整数),所以M 也是“明礼崇德数”,()x y +与y 是M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1)判断:9_______“明礼崇德数”(填“是”或“不是”);(2)已知2246N x y x y k =-+-+(,x y 是正整数,k 是常数,且1x y >+),要使N 是“明礼崇德数”,试求出符合条件的一个k 值,并说明理由;(3)对于一个三位数,如果满足十位数字是7,且个位数字比百位数字大7,称这个三位数为“七喜数”.若m 既是“七喜数”,又是“明礼崇德数”,请求出m 的所有平方差分解.【答案】(1)是;(2)k=-5;(3)m=279,222794845=-,222792011=-.【解析】【分析】(1)根据9=52-42,确定9是“明礼崇德数”;(2)根据题意分析N 应是两个完全平方式的差,得到k=-5,将k=-5代入计算即可将N 平方差分解,得到答案;(3)确定“七喜数”m 的值,分别将其平方差分解即可.【详解】(1)∵9=52-42,∴9是“明礼崇德数”,故答案为:是;(2)当k=-5时,N 是“明礼崇德数”,∵当k=-5时,22465N x y x y =-+--,=224649x y x y -+-+-,=22(44)(69)x x y y ++-++,=22(2)(3)x y +-+,=(23)(23)x y x y ++++--=(5)(1)x y x y ++--.∵,x y 是正整数,且1x y >+,∴N 是正整数,符合题意,∴当k=-5时,N 是“明礼崇德数”;(3)由题意得:“七喜数”m=178或279,设m=22a b -=(a+b )(a-b ),当m=178时,∵178=2⨯89,∴892a b a b +=⎧⎨-=⎩,得45.543.5a b =⎧⎨=⎩(不合题意,舍去); 当m=279时,∵279=3⨯93=9⨯31,∴①933a b a b +=⎧⎨-=⎩,得4845a b =⎧⎨=⎩,∴222794845=-, ②319a b a b +=⎧⎨-=⎩,得2011a b =⎧⎨=⎩,∴222792011=-, ∴既是“七喜数”又是“明礼崇德数”的m 是279,222794845=-,222792011=-.【点睛】此题考查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此题的前提,(3)是此题的难点,解题时需根据百位与个位数字的关系确定具体的数据,再根据“明礼崇德数”的要求进行平方差分解.13.图①是一个长为2m 、宽为2n 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②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方法1: 方法2:(2)观察图②请你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m+n )2,(m ﹣n )2,mn 之间的等量关系. ;(3)根据(2)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已知:a ﹣b=5,ab=﹣6,求:(a+b )2的值;【答案】(1)(m-n)2;(m+n)2-4mn;(2)(m-n)2=(m+n)2-4mn;(3)1.【解析】【分析】(1)方法1:表示出阴影部分的边长,然后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列式;方法2:利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周四个矩形的面积列式;(2)根据不同方法表示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相同解答;(3)根据(2)的结论整体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方法1:∵阴影部分的四条边长都是m-n,是正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m-n)2方法2:∵阴影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周四个矩形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m+n)2-4mn;(2)根据(1)中两种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方法可知(m-n)2=(m+n)2-4mn;(3)由(2)可知(a+b)2=(a-b)2+4ab,∵a-b=5,ab=-6,∴(a+b)2=(a-b)2+4ab=52+4×(-6)=25-24=1.【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图形与完全平方公式,应从整体和部分两方面来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主要围绕图形面积展开分析.14.阅读理解题: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2=﹣1,这个数i叫做虚数单位.那么形如a+bi (a,b为实数)的数就叫做复数,a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例如计算:(2+i)+(3﹣4i)=5﹣3i.(1)填空:i3=,2i4=;(2)计算:①(2+i)(2﹣i);②(2+i)2;(3)若两个复数相等,则它们的实部和虚部必须分别相等,完成下列问题:已知:(x+3y)+3i=(1﹣x)﹣yi,(x,y为实数),求x,y的值.(4)试一试:请你参照i2=﹣1这一知识点,将m2+25(m为实数)因式分解成两个复数的积.【答案】(1)i;2(2)①5②3+4i(3)x=5,y=﹣3(4)m2+25=(m+5i)(m﹣5i)【分析】(1)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及2i 的概念直接运算;(2)利用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把原式展开,根据21i =-计算即可;(3)根据虚数定义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4)根据21i =- 将25转化为2(-5)i ,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
新浙教版八上数学同步培优作业 含答案4.4 方差和标准差 教材全解
4.4方差和标准差教材知识全解知能1 方差的定义及计算设有n 个数据12,,...,n x x x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2212,,x x x x --()2...,n x x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s 2=[]22221))()(1x x x x x x nn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2s . 友情提示: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越稳定. 例1、某农科所在8个试验点,对甲、乙两种玉米进行对比试验,这两种玉米在各试验点的亩产量如下(单位:千克)甲:450 460 450 430 450 460 440 460 乙:440 470 460 440 430 450 470 440 在这个试验点甲、乙两种玉米哪一种产量比较稳定?分析:要说明这个试验点甲、乙两种玉米哪一种产量比较稳定,可以利用方差比较,方差小者稳定.解:因为甲种玉米的平均数是()1450346034404304508x =⨯+⨯++=甲. 乙种玉米的平均数是()1440347024604504304508x =⨯+⨯+++=乙. ()()()2222450450460450...460450100.8s -+-++-==甲()()()2222440450470450...440450200.8s -+-++-==乙所以2s 甲<2s 乙,所以甲种玉米的产量较稳定.点拨:(1)方差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稳定性方面较为有效;(2)要求某组数据的方差,先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知能2 标准差定义及计算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 ”表示,即S =友情提示:方差也是反映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而且描述数据的波动大小采用方差或标准差实际上是等价的。
因为22S S S S >⇔>乙乙甲甲,但在具体计算时,计算方差较好,因为少开一次方,由于计算方差时较麻烦,所以在具体计算时可借助于计算器进行计算,方差的单位是平方单位,而标准差的单位同原数据单位。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数学培优资料全年级全章节培优
B AC D EF 第01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考点·方法·破译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 ,ASA ,AAS ,SSS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 法;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经典·考题·赏析【例1】如图,AB ∥EF ∥DC ,∠ABC =90°,AB =CD ,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 A .5对 B .4对 C .3对 D .2对【解法指导】从题设题设条件出发,首先找到比较明显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由此推出结论作为下面有用的条件,从而推出第二对,第三对全等三角形.这种逐步推进的方法常用到.解:⑴∵AB ∥EF ∥DC ,∠ABC =90. ∴∠DCB =90. 在△ABC 和△DCB 中AB DC ABC DCB BC CB =⎧⎪=⎨⎪=⎩∠∠ ∴△ABC ≌∴△DCB (SAS ) ∴∠A =∠D ⑵在△ABE 和△DCE 中A DAED DEC AB DC =⎧⎪=⎨⎪=⎩∠∠∠∠ ∴△ABE ≌∴△DCE ∴BE =CE ⑶在Rt △EFB 和Rt △EFC 中BE CEEF EF=⎧⎨=⎩ ∴Rt △EFB ≌Rt △EFC (HL )故选C . 【变式题组】 01.(天津)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A FC E DB 02.(丽水)已知命题:如图,点A 、D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BE ,∠A =∠FDE ,则△ABC ≌△DEF .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03.(上海)已知线段AC 与BD 相交于点O , 连接AB 、DC ,E 为OB 的中点,F 为OC 的中点,连接EF (如图所示).⑴添加条件∠A =∠D ,∠OEF =∠OFE ,求证:AB =DC ; ⑵分别将“∠A =∠D ”记为①,“∠OEF =∠OFE ”记为②,“AB =DC ”记为③,添加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2.命题1是______命题,命题2是_______命题(选择“真”或“假”填入空格).【例2】已知AB =DC ,AE =DF ,CF =FB . 求证:AF =DE . 【解法指导】想证AF =DE ,首先要找出AF 和DE 所在的三角形.AF 在△AFB 和△AEF 中,而DE 在△CDE 和△DEF 中,因而只需证明△ABF ≌△DCE 或△AEF ≌△DFE 即可.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找出证明它们全等的条件.证明:∵FB =CE ∴FB +EF =CE +EF ,即BE =CF 在△ABE 和△DCF 中, AB DCAE DF BE CF =⎧⎪=⎨⎪=⎩∴△ABE ≌△DCF (SSS ) ∴∠B =∠C在△ABF 和△DCE 中, AB DC B C BF CE =⎧⎪=⎨⎪=⎩∠∠ ∴△ABF ≌△DCE ∴AF =DE【变式题组】01.如图,AD 、BE 是锐角△ABC 的高,相交于点O ,若BO =AC ,BC =7,CD =2,则AO的长为( ) A .2 B .3 C .4 D .5A BCD OFEA CEFBD02.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90°,AE 是过A 点的一条直线,AE ⊥CE 于E ,BD ⊥AE 于D ,DE =4cm ,CE =2cm ,则BD =__________. \ 03.(北京)已知:如图,在△ABC 中,∠ ACB =90°,CD ⊥AB 于点D ,点E 在AC 上,CE=BC ,过点E 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B =FC .【例3】如图①,△ABC ≌△DEF ,将△ABC 和△DEF 的顶点B 和顶点E 重合,把△DEF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AC 与DF 相交于点O .⑴当△DEF 旋转至如图②位置,点B (E )、C 、D 在同一直线上时,∠AFD 与∠DCA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⑵当△DEF 继续旋转至如图③位置时,⑴中的结论成立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解法指导】⑴∠AFD =∠DCA⑵∠AFD =∠DCA 理由如下:由△ABC ≌△DEF ,∴AB =DE ,BC =EF , ∠ABC =∠DEF , ∠BAC =∠EDF ∴∠ABC -∠FBC =∠DEF -∠CBF , ∴∠ABF =∠DEC在△ABF 和△DEC 中, AB DE ABF DEC BF EC =⎧⎪=⎨⎪=⎩∠∠∴△ABF ≌△DEC ∠BAF =∠DEC ∴∠BAC -∠BAF =∠EDF -∠EDC , ∴∠F AC =∠CDF ∵∠AOD =∠F AC +∠AFD =∠CDF +∠DCA∴∠AFD =∠DCAB (E )OC F 图③DAAE第1题图A BCDEBCDO第2题图AFECB D【变式题组】 01.(绍兴)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若∠CDE =48°,则∠APD 等于( ) A .42° B .48° C .52° D .58° 02.如图,Rt △ABC 沿直角边BC 所在的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BC ≌△DEFB .∠DEF =90°C . AC =DFD .EC =CF03.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种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图形式,使点B 、F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⑴求证:AB ⊥ED ;⑵若PB =BC ,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例4】(第21届江苏竞赛试题)已知,如图,BD 、CE 分别是△ABC 的边A C 和AB 边上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求证:⑴ AP =AQ ;⑵AP ⊥AQ【解法指导】证明线段或角相等,也就是证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三角形全等.经观察,证AP =AQ ,也就是证△APD 和△AQE ,或△APB 和△QAC 全等,由已知条件BP =AC ,CQ =AB ,应该证△APB ≌△QAC ,已具备两组边对应相等,于是再证夹角∠1=∠2即可. 证AP ⊥AQ ,即证∠P AQ =90°,∠P AD +∠QAC =90°就可以.证明:⑴∵BD 、CE 分别是△ABC 的两边上的高,∴∠BDA =∠CEA =90°, ∴∠1+∠BAD =90°,∠2+∠BAD =90°,∴∠1=∠2. 在△APB 和△QAC 中, 2AB QC BP CA =⎧⎪=⎨⎪=⎩∠1∠ ∴△APB ≌△QAC ,∴AP =AQEFB ACDG 第2题图21ABCPQE FD⑵∵△APB ≌△QAC ,∴∠P =∠CAQ , ∴∠P +∠P AD =90° ∵∠CAQ +∠P AD =90°,∴AP ⊥AQ 【变式题组】01.如图,已知AB =AE ,∠B =∠E ,BA =ED ,点F 是CD02.直距离MA 为am ,此时梯子的倾斜角为75°,如果梯子底端不动,顶端靠在对面的墙上,此时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NB 为bm ,梯子倾斜角为45°,这间房子的宽度是( )A .2a bm + B .2a bm - C .bm D .am03.如图,已知五边形ABCDE 中,∠ ABC =∠AED =90°,AB =CD =AE =BC +DE =2,则五边形ABCDE 的面积为__________演练巩固·反馈提高01.(海南)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度数是( )A .72°B .60°C .58°D .50°02.如图,△ACB ≌△A /C /B /,∠ BCB /=30°,则∠ACA /的度数是( )A .20°B .30°C .35°D .40° 03.(牡丹江)尺规作图作∠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C 、D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12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OP ,由作法得△OCP ≌△ODP 的根据是( )第1题图a αcca50° b72° 58°AECBA 75° C45° BNM第2题图第3题图DA .SASB .ASAC .AASD .SSS 04.(江西)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的是( )A . CB =CD B .∠BAC =∠DAC C . ∠BCA =∠DCAD .∠B =∠D =90°05.有两块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和△BDE ,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如图,当A 、B 、D 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下面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 △ABE ≌△CBDB . ∠ABE =∠CBDC . ∠ABC =∠EBD =45° D . AC ∥BE06.如图,△ABC 和共顶点A ,AB=AE ,∠1=∠2,∠B =∠E . BC 交AD 于M ,DE 交AC于N ,小华说:“一定有△ABC ≌△AED .”小明说:“△ABM ≌△AEN .”那么( ) A . 小华、小明都对 B . 小华、小明都不对 C . 小华对、小明不对 D .小华不对、小明对07.如图,已知AC =EC , BC =CD , AB =ED ,如果∠BCA =119°,∠ACD =98°,那么∠ECA的度数是___________.08.如图,△ABC ≌△ADE ,BC 延长线交DE 于F ,∠B =25°,∠ACB =105°,∠DAC =10°,则∠DFB 的度数为_______. 09.如图,在Rt △ABC 中,∠C =90°, DE ⊥AB 于D , BC =BD . AC =3,那么AE +DE =______10.如图,BA ⊥AC , CD ∥AB . BC =DE ,且BC ⊥DE ,若AB =2, CD =6,则AE =_____. 11.如图, AB =CD , AB ∥CD . BC =12cm ,同时有P 、Q 两只蚂蚁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爬行,P 的速度是0.1cm /s , Q 的速度是0.2cm /s . 求爬行时间t 为多少时,△APB ≌△QDC .DA C .Q P.BA E FB DC 12.如图, △ABC 中,∠BCA =90°,AC =BC ,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CF ⊥AE ,垂足为F ,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 . ⑴求证:AE =CD ;⑵若AC =12cm , 求BD 的长.13.(吉林)如图,AB =AC ,AD ⊥BC 于点D ,AD 等于AE ,AB 平分∠DAE 交DE 于点F ,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14.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线l 上,从另两个顶点A 、B 分别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⑴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⑵若DE =a ,求梯形DABE 的面积.(温馨提示:补形法)15.如图,AC ⊥BC , AD ⊥BD , AD =BC ,CE ⊥AB ,DF ⊥AB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CE =DF .16.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 ⑴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明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 已知△ABC 、△A 1B 1C 1均为锐角三角形,AB =A 1B 1,BC =B 1C 1,∠C =∠C 1.求证:△ABC ≌△A 1B 1C 1.(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⑵归纳与叙述:由⑴可得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ABCDA 1B 1C 1D 1D B A C EF A E B F D CAEF C DB 培优升级·奥赛检测01.如图,在△ABC 中,AB =AC ,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AE =AF ,BF 、CE 相交于点O ,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A .4对 B .5对 C .6对 D .7对02.如图,在△ABC 中,AB =AC ,OC =OD ,下列结论中:①∠A =∠B ②DE =CE ,③连接DE , 则OE 平分∠AOB ,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03.如图,A 在DE 上,F 在AB 上,且AC =CE , ∠1=∠2=∠3, 则DE 的长等于()A .DCB . BC C . ABD .AE +AC04.下面有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A .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B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 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 .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05.在△ABC 中,高AD 和BE 所在直线相交于H 点,且BH =AC ,则∠ABC =_______. 06.如图,EB 交AC 于点M , 交FC 于点D , AB 交FC 于点N ,∠E =∠F =90°,∠B =∠C , AE =AF . 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 =CF ; ③△ACN ≌△ABM ; ④CD =DB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填序号)07.如图,AD 为在△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点F ,且有BF =AC ,FD =CD .⑴求证:BE ⊥AC ;⑵若把条件“BF =AC ”和结论“BE ⊥AC ”互换,这个命题成立吗?证明你的判定.08.如图,D 为在△ABC 的边BC 上一点,且CD =AB ,∠BDA =∠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AC =2AE .F第6题图2 1AB CE N M3 21ADEBC FADECOA E O BFC D 第1题图B第2题图第3题图AB E D CAB C D EAE B DC 09.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 中,E 为△ACD 内一点,满足AC =AD ,AB =AE , ∠BAE +∠BCE =90°, ∠BAC =∠EAD .求证:∠CED =90°.10.(沈阳)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90°,∠A =∠D =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⑴求证:AF +EF =DE ;⑵若将图①中△DBE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⑶若将图①中△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此时AF 、EF 与DE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专题及答案 02 乘法公式
专题02 乘法公式阅读与思考乘法公式是多项式相乘得出的既有特殊性、又有实用性的具体结论,在整式的乘除、数值计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代数式的证明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学习乘法公式应注意:1.熟悉每个公式的结构特征;2.正用 即根据待求式的结构特征,模仿公式进行直接的简单的套用; 3.逆用 即将公式反过来逆向使用; 4.变用 即能将公式变换形式使用;5.活用 即根据待求式的结构特征,探索规律,创造条件连续综合运用公式.例题与求解【例1】 1,2,3,…,98共98个自然数中,能够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差的个数是 .(全国初中数字联赛试题)解题思路:因22()()a b a b a b -=+-,而a b +a b -的奇偶性相同,故能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差的数,要么为奇数,要么能被4整除.【例2】(1)已知,a b 满足等式2220,4(2)x a b y b a =++=-,则,x y 的大小关系是( )A .x y ≤B .x y ≥C .x y <D .x y >(山西省太原市竞赛试题)(2)已知,,a b c 满足22227,21,617a b b c c a +=-=--=-,则a b c ++的值等于( ) A .2B .3C .4D .5(河北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对于(1),作差比较,x y 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逆用完全平方公式,揭示式子的非负性;对于(2),由条件等式联想到完全平方式,解题的切入点是整体考虑.【例3】计算下列各题:(1) 2486(71)(71)(71)(71)1+++++;(天津市竞赛试题) (2)221.23450.76552.4690.7655++⨯;(“希望杯”邀请赛试题)(3)22222222(13599)(246100)++++-++++.解题思路:若按部就班运算,显然较繁,能否用乘法公式简化计算过程,关键是对待求式恰当变形,使之符合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例4】设221,2a b a b +=+=,求77a b +的值. (西安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常用公式不能直接求出77a b +的结构,必须把77a b +表示相关多项式的运算形式,而这些多项式的值由常用公式易求出其结果.【例5】观察:222123415;2345111;3456119;⨯⨯⨯+=⨯⨯⨯+=⨯⨯⨯+=(1)请写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并给出证明;(2)根据(1),计算20002001200220031⨯⨯⨯+的结果(用一个最简式子表示).(黄冈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从特殊情况入手,观察找规律.【例6】设,,a b c 满足2223331,2,3,a b c a b c a b c ++=++=++=求:(1)abc 的值; (2)444a b c ++的值.(江苏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本题可运用公式解答,要牢记乘法公式,并灵活运用.能力训练A 级1.已知22(3)9x m x --+是一个多项式的平方,则m = . (广东省中考试题) 2.数4831-能被30以内的两位偶数整除的是 .3.已知222246140,x y z x y z ++-+-+=那么x y z ++= .(天津市竞赛试题)4.若3310,100,x y x y +=+=则22x y += .5.已知,,,a b x y 满足3,5,ax by ax by +=-=则2222()()a b x y ++的值为 .(河北省竞赛试题)6.若n 满足22(2004)(2005)1,n n -+-=则(2005)(2004)n n --等于 . 7.22221111(1)(1)(1)(1)2319992000----等于( ) A .19992000 B .20012000 C .19994000D .200140008.若222210276,251M a b a N a b a =+-+=+++,则M N -的值是( )A .正数B .负数C .非负数D .可正可负9.若222,4,x y x y -=+=则19921992xy +的值是( )A .4B .19922C .21992D .4199210.某校举行春季运动会时,由若干名同学组成一个8列的长方形队列.如果原队列中增加120人,就能组成一个正方形队列;如果原队列中减少120人,也能组成一个正方形队列.问原长方形队列有多少名同学? (“CASIO ”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11.设9310382a =+-,证明:a 是37的倍数.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12.观察下面各式的规律:222222222222(121)1(12)2;(231)2(23)3;(341)3(34)4;⨯+=+⨯+⨯+=+⨯+⨯+=+⨯+ 写出第2003行和第n 行的式子,并证明你的结论.B 级1.()na b +展开式中的系数,当n =1,2,3…时可以写成“杨辉三角”的形式(如下图),借助“杨辉三角”求出901.1的值为 . (《学习报》公开赛试题)2.如图,立方体的每一个面上都有一个自然数,已知相对的两个面上的两数之和都相等,如果13,9,3的对面的数分别为,,a b c ,则222a b c ab bc ac ++---的值为 .(天津市竞赛试题)3.已知,,x y z 满足等式25,9,x y z xy y +==+-则234x y z ++= .4.一个正整数,若分别加上100与168,则可得两到完全平方数,这个正整数为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5.已知19992000,19992001,19992002a x b x c x =+=+=+,则多项式222a b c ab bc ac ++---的值为( ) A .0B .1C .2D .36.把2009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差的形式,则不同的表示法有( )A .16种B .14种C .12种D .10种(北京市竞赛试题)7.若正整数,x y 满足2264x y -=,则这样的正整数对(,)x y 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山东省竞赛试题)8.已知3a b -=,则339a b ab --的值是( )A .3B .9C .27D .81(“希望杯”邀请赛试题)9.满足等式221954m n +=的整数对(,)m n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第2题图11 2 1 1 3 31146 4 11 5 10 10 5 1 … … … … … … …10.数码不同的两位数,将其数码顺序交换后,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这两个两位数的平方差是完全平方数,求所有这样的两位数.(天津市竞赛试题)11.若x y a b +=+,且2222x y a b +=+, 求证:2003200320032003x y a b +=+.12.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神秘数”,如222222420,1242,2064,=-=-=-因此4,12,20这三个数都是神秘数.(1)28和2012这两个数是神秘数吗?为什么?(2)设两个连续偶数为22k +和2k (其中k 取非负整数),由这两个连续偶数构造的神秘数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3)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取正值)是神秘数吗?为什么? (浙江省中考试题)专题02 乘法公式例1 73 提示:满足条件的整数是奇数或是4的倍数.例2 (1)B x -y =(2a +4a +a )+(2b -8b +16)=()22a ++()24b -≥0,x ≥y .(2)B 3个等式相加得:()23a -+()21b ++()21c -=0,a =3,b =-1,c =1.a +b +c =3-1+1=3.例3 (1)167 (2)4 (3)-5050例4718 提示:由a +b =1,2a +2b =2得ab =-12,利用1n a ++1n b +=(n a +n b )(a +b )-ab (1n a -+1n b -)可分别求得3a +3b =52,4a +4b =72,5a +5b =194,6a +6b =264,7a +7b =718.例5 (1)设n 为自然数,则n (n +1)(n +2)(n +3)+1=()2231n n ++ (2)由①得,2000×2001×2002×2003+1=24006001.例6(1)设⎪⎩⎪⎨⎧=++=++=++③②①.3,2,1333222c b a c b a c b a2①-②,得ab +b c +a c =21-,∵333c b a ++-3ab c =(a +b +c )(222c b a ++-ab -b c -a c ), ∴ab c =31(333c b a ++)-31(a +b +c )(222c b a ++-ab -b c -a c )=31×3-31×1×(2+21)=61. (2)将②式两边平方,得,4222222222444=+++++a c c b b a c b a ∴()2222224442224a c c b b a c b a ++-=++ =4-2()[])(22c b a abc ac bc ab ++-++=4-2⎥⎥⎦⎤⎢⎢⎣⎡⨯⨯-⎪⎭⎫ ⎝⎛-1612212=625.A 级1.0或6 2.26,28 3.2 4.40 5.34 6.0 7.D 8.A 9.C10.原有136或904名学生.设⎪⎩⎪⎨⎧=-=+②①.1208,120822m x m xm ,n 均为正整数,且m >n ,①-②得(m +n )(m -n )=240=5324⨯⨯.2m ,2n 都是8的倍数,则m ,n 能被4整除,m +n ,m -n 均能被4整除.得⎩⎨⎧=-=+460n m n m 或⎩⎨⎧=-=+1220n m n m , ∴⎩⎨⎧==2812n m 或⎩⎨⎧==416n m8x =2m -120=904或8x =2m -120=136.11.因为a =910+338-2=(910-1)+(338-1)=999 999 999+37×(238+38+1),而999 999 999=9×111 111 111=9×3×37 037 037=27×37×1 001 001=37×(27×1 001 001). 所以37|999 999 999,且37|37×(238+38+1),因此a 是37的倍数.12.第2003行式子为:()2222004200420032003+⨯+=()2120042003+⨯.第n 行式子为:()()222211++++n n n n =()221++n n .证明略B 级 1.1.0942.76 提示:由13+a =9+b =3+c 得a -b =-4,b -c =-6,c -a =10 3.13 4.156 5.D6.C 提示:(x +y )(x -y )=2009=7×7×41有6个正因数,分别是1,7,41,49,287和2009,因此对应的方程组为:⎩⎨⎧------=-------=+.1,7,41,49,287,2009,1,7,41,49,287,2009;2009,287,49,41,7,1,2009,287,49,41,7,1y x y x 故(x ,y )共有12组不同的表示. 7.B 8.C9.提示:不存在符合条件的整数对(m ,n ),因为1954不能被4整除.10.设所求两位数为AB ,由已知得22BA AB -=2k (k 为整数),得2119.k A B A B =⨯+⨯-而11A B +=⎧11A B +=⎧解得65A B =⎧⎨=⎩或56A B =⎧⎨=⎩,即所求两位数为65,5611. 设2222x y a bx y a b+=+⎧⎨+=+⎩①②, 则由2,-①②得22xy ab = ③②-③, 得22()()x y a b -=-, 即x y a b -=- x y a b ∴-=-或x y b a -=-分别与x y a b +=+联立解得x a y b =⎧⎨=⎩或x by a =⎧⎨=⎩2003200320032003x y a b ∴+=+12. (1)22284786,=⨯=- 2220124503504502=⨯=-, 故28和2012都是神秘数 (2)22(22)(2)4(21),k k k +-=+为4的倍数(3)神秘数是4的倍数,但一定不是8的倍数. 22(21)(21)8n n n +--=,故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不是神秘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进阶培优训练】第十五讲 正方形性质与判定培优辅导【含答案】
F EPDCBA第十五讲 正方形性质与判定培优辅导一、 知识梳理1、正方形的定义: 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它具有前三者的所有性质,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① 边的性质: .② 角的性质: .③ 对角线性质: .④ 对称性:正方形是 图形,也是 图形. 3、正方形的判定判定① 是正方形. 判定② 是正方形.判定③ 是正方形. 二、经典例题<正方形形的性质>【例1】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对角线上一点,PE BC ⊥于E ,PF CD ⊥于F . P A 与EF 有怎样的关系? 请说明理由.【变式题组】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连结BE ,DG .•观察猜想BE 与DG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的结论.【例2】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D ,DC 的中点,BF ,CE 相交于点M ,求证:AM=AB .【变式题组】如图①,已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AC 上一点,连结EB ,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过点A 作AM ⊥BE ,垂足为M ,AM 交BD 于点F . (1)求证:OE =OF ;(2)如图②,若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AM ⊥BE 于点M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F ,其他条件不变,则结论“OE =OF ”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① 图②<正方形的判定>【例3】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BD 延长线上的点,且△ACE 是等边三角形.⑴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⑵若∠AED =2∠EA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变式题组】如图,△ABC 中,点O 是边AC 上一个动点,过O 作直线MN ∥BC ,设MN 交∠BCA的平分线于点E , 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F . (1)探究线段OE 与OF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⑵当点O 运动到何处时,且△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⑶当点O 在边AC 上运动时,四边形BCFE 会是菱形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则说明理由;三、正方形最值问题【例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4a ,E 是BC 的中点,BE=2a ,∠BAD=120°,P 是ABDOCBD上的动点,则PE+PC的最小值为.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DAC的平分线交DC于点E,若点P、Q分别是AD和AE 上的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为.3、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变式题组】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
初中数学培优教程(八年级)第二版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 *.!
+$
二次根式的运算 *"!
+)
第章勾股定理 + !
)$
第章四边形 ) !
.#-
初中数学培优教程
八年级
第二版
目!!录
第章三角形 . !
.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
.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
2
多边形 .-!
三角形所有边长确定三角形的个数!
$"证明线段的不等关系
!飞镖模型
如图 在 内有一点 连接 则 ! $%&'
( &('( %&#%'#&(#('!
图 图 !!!!!!!!!!!!!! "
证明!
如图"延长&(
交%'
于点 则 两个不等式相加得 ) %&#%)#&(#()()#)'#('
整式的乘除 $.!
/2
乘法公式 $"!
$.
因式分解 $-!
$*
第章分式 2 !
2$
&'
$%&($%('
+$%&( &+$%(' &
!"+$%&' !
!!
如图 在 中 为边 上一点且 则 " " $%&' ( &'
&(&,!&' +$%&( &,!'!+$%(' &,!+$%&' !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培优精品教案◆◆◆ 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一、填空题 1、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b a b a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 )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803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
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D_____千克.” 二、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A.m B.2mC.(90—m) D 。
(90-2m)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Oy (微克/毫升) x (时)314 8 4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错误!≤y ≤错误! B .错误!≤y ≤8 C .错误!≤y ≤8 D .8≤y ≤16八年级数学—--培优精品教案◆◆◆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3、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某天0点到 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论断:①0点到1点,打开两个进水口,关闭出水口;②1点到3点,同时关闭两个进水口和—个出水口;③3点到4点,关闭两个进水口,打开出水口;④5点到6点.同时打开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其中,可能正确的论断是( )A .①③B 。
八年级数学培优10答案
代入(k-1)x12+2kx2+k+2=4x1x2中得:2k(x1+x2)=4x1x2.
又∵x1+x2= ,x1x2= ,∴2k· =4· .
八年级数学培优(10)答案
1.1或9或02.B
3.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2,0)在抛物线上,即0=4a+4,∴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
(2)∵点B与点A关于y轴对称,∴B(-2,0).S△ABC= AB.OC .
设点P(xp,yp),则S△PAB= AB. ,∴ .当 =2时,xp= 。
顶点坐标(2,-10);
(2)由点P(m,m)在抛物线上有 ,即
∴ 或 (舍去),
∴P(6,6)
∵点P、Q均在抛物线上,且关于对称轴x=2对称
∴Q(-2,6);
(3)连接AQ,AP,直线AP与对称轴x=2相交于点M,
由于P,Q两点关于对称轴对称,由轴对称性质可知,此时的交点M,能够使得△QAM的周长最小,
解得:k1=-1,k2=2(不合题意,舍去).
∴所求k值为-1.②如图5,∵k1=-1,y=-2x2+2x+1=-2(x- )2+ .且-1≤x≤1.
由图象知:当x=-1时,y最小值=-3;当x= 时,y最大值= .
∴y的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 .
当 =-2时,xp= ,∴P1( ),P2( ),P3( ),P4( ).
(3)存在.理由:设Q(x0,y0).连接OQ,∵∠AQB=90°,OA=OB,∴OQ=OA=OB=2,
∴ 解得 ∴Q1( ),Q2(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一、填空题1、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b a b a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803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D_____千克.” 二、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A.m °B.2m °C.(90-m)°D.(90-2m)°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A . 8 3≤y ≤ 64 11B . 64 11≤y ≤8 C .83≤y ≤8 D .8≤y ≤163、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某天0点到 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论断:①0点到1点,打开两个进水口,关闭出水口;②1点到3点,同时关闭两个进水口和—个出水口;③3点到4点,关闭两个进水口,打开出水口;④5点到6点.同时打开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其中,可能正确的论断是(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将长为15cm 的木棒截成长度为整数的三段,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不同的截法有( )A.5种B. 6种C. 7种D.8种 5、在△ABC 中,适合条件C B A ∠=∠=∠4131,则△ABC 中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6、直线l 1:y =k 1x +b 与直线l 2:y =k 2x +c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 x 的不等式k 1x +b <k 2x +c 的解集为( ).A .x >1B .x <1C .x >-2D .x <-27、如图,把直线2y x =-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 ,直线AB 经过点()a b ,,且26a b +=,则直线AB 的解析式是( ) A.23y x =-- B.26y x =-- C.23y x =-+ D.26y x =-+ 8、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当x 增加3时,y 减少2,则k 的值是( )A.32B.23C.32-D.23- 9、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一动点P 沿A B C D A →→→→运动一周,则P 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c k 1x +bx2y =-y yyy10、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做5小时后,甲被调走,剩余的部分由乙继续完成,设这件工作的全部工作量为1,工作量与工作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那么甲、乙两人单独完成这件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效率高B.乙的效率高C.两人的效率相等D.两人的效率不能确定11、直线y=x -1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最多有( )A.5个B.6个C.7个D.8个12、已知一次函数()1-=x k y ,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的图像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C.第二、三、四象限D.第一、三、四象限 三、解答题1、李明从蚌埠乘汽车沿高速公路前往A 地,已知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小时,它行驶t 小时后距蚌..埠的路程....为s 1千米. ⑴请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s 1;⑵设另有王红同时从A 地乘汽车沿同一条高速公路回蚌埠,已知这辆汽车距.蚌埠的路程...s 2(千米)与行驶时间t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 2=kt +b (k 、t 为常数,k ≠0),若李红从A 地回到蚌埠用了9小时,且当t=2时,s 2=560. ①求k 与b 的值;②试问在两辆汽车相遇之前,当行驶时间t 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两车的距离小于288千米?2、在一次远足活动中,某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由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后原路返回,第二组由甲地匀速步行经乙地继续前行到丙地后原路返回,两组同时出发,设步行的时间为t (h ),两组离乙地的距离分别为S 1(km )和S 2(km),图中的折线分别表示S 1、S 2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乙、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2)求第二组由甲地出发首次到达乙地及由乙地到达丙地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3)求图中线段AB 所表示的S 2与t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进水、清洗、排水、脱水四个连续过程,其中进水、清洗、 排水时洗衣机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折线图所示: 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 洗衣机的进水时间是多少分钟?清洗时洗衣机中的水量是多少升? (2) 已知洗衣机的排水速度为每分钟19升, ① 求排水时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北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3周B班培优(含答案)
红旗中学八下第3周数学B 班培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BE=CF ,AE ⊥BC ,DF ⊥BC ,要根据“HL”证明Rt △ABE ≌Rt △DCF ,则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A .AE=DFB .∠A=∠DC .∠B=∠CD .AB= CD2.如图,点O 是∠BAC 内一点,且O 到AB 、AC 的距离OE=OF ,则△AEO ≌△AFO 的依据是( )A .SSSB .AASC .HLD .ASA3.如图,△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6,9,12,其三条角平分线将其分为三个三角形,则::ABO BCO CAO S S S ∆∆∆等于( )A .1:1:1B .1:2:3C .2:3:4D .3:4:54.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点M ,交AC 于点N .若BM+CN=7,则MN 的长为( )A .6B .7C .8D .95.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AC 于D ,E 两点,且AC=10,BC=4,则△BCE 的周长为( )A .6B .14C .18D .246.若等边△ABC 的边长为2cm ,那么△ABC 的面积为( )A .3cm 2B .2cmC .3cm 2D .4cm 2 7.如图,∠ACB=90°,CD ⊥AB ,则∠1与∠B 的关系是( )A .互余B .互补C .相等D .不确定 8.如图,已知点O 是△ABC 内一点,且点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A=40゜,则∠BOC=( )A .130°B .140°C .110°D .120°二、填空题9.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 ,另一边长为7cm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cm10.如图,△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O 点,已知△ABC 的周长为20,OD ⊥AB ,OD=5,则△ABC 的面积=_________.1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CB=CD ,∠ABC=∠ADC=90°,那么Rt △ABC ≌Rt △ADC ,根据是 ________12.如图,△ABC中,AB+AC=6cm,BC的垂直平分线l与AC相交于点D,则△ABD 的周长为___cm.13.如图,Rt△ABC中∠A=90°,∠C=30°,BD平分∠ABC且与AC边交于点D,AD=2,则点D到边BC的距离是_____.三、解答题14.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连接E、F,求证:AD是EF的垂直平分线.15.如图所示,点P为∠AOB的平分线上一点,PC⊥OA于C,∠OAP+∠OBP=180°,求证:OA+OB=2OC.1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是AB,BC,CA上的点.(1)若AD=BE=CF,问△DEF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证明你的结论;(2)若△DEF是等边三角形,问AD=BE=CF成立吗?试证明你的结论.17.已知,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1)求证:△AEB≌△CDA;(2)求∠BPQ的度数;(3)若BQ⊥AD于Q,PQ=6,PE=2,求BE的长.参考答案1.D【分析】根据垂直定义求出∠CFD =∠AEB =90°,由已知BE CF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即可.【详解】添加的条件是AB =CD ;理由如下:∵AE ⊥BC ,DF ⊥BC ,∴∠CFD =∠AEB =90°,在Rt △ABE 和Rt △DCF 中,AB CD BE CF=⎧⎨=⎩, ∴Rt ABE Rt DCF ≅ (HL).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C【解析】【分析】利用点O 到AB ,AC 的距离OE=OF ,可知△AEO 和△AFO 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可直接利用HL 求证△AEO ≌△AFO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OE ⊥AB ,OF ⊥AC ,∴∠AEO=∠AFO=90°,又∵OE=OF ,AO 为公共边,∴△AEO ≌△AFO(HL)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判定△AEO 和△AFO 是直角三角形.3.C过点O作OD⊥AC于D,OE⊥AB于E,OF⊥BC于F,∵O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OE=OF,∵AB=6,BC=9,AC=12,∴S△ABO:S△BCO:S△CAO=2:3:4,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的求法,难度不大,作辅助线很关键.4.B【解析】【分析】由∠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可得∠MBE=∠EBC,∠ECN=∠ECB,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可得∠MBE=∠MEB,∠NEC=∠ECN,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BM=ME,EN=CN,由此可得MN=ME+EN,再结合已知条件即可求得结论.【详解】解:∵∠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MBE=∠EBC,∠ECN=∠ECB,∵MN∥BC,∴∠EBC=∠MEB,∠NEC=∠ECB,∴∠MBE=∠MEB,∠NEC=∠ECN,∴BM=ME,EN=CN,∴MN=ME+EN,即MN=BM+CN,∵BM+CN=7,∴MN=7,故选B.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平行线性质.证明△BME,△CNE是等腰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B【解析】【分析】已知AC=10,BC=4,可得AC+BC=14,又因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相对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由△BCE的周长=(BE+CE)+BC=AC+BC即可求解.【详解】∵AC=10,BC=4,∴AC+BC=10+4=14,∵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BCE的周长=(BE+CE)+BC=AC+BC=1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A【解析】【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2,即可解题.【详解】解:∵△ABC为等边三角形,边长=2,∴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求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属于简单题,熟悉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7.C【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得∠A+∠B=90°,根据CD⊥AB,得∠1+∠A=90°,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1=∠B.【详解】解:∵∠ACB=90°,∴∠A+∠B=90°,∵CD⊥AB,∴∠1+∠A=90°,∴∠1=∠B(同角的余角相等),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证明,用到了同角的余角相等,属于简单题,熟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8.C【分析】由已知,O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得O是内心,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OC 的度数.【详解】由已知,O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所以O是内心,即三条角平分线交点,AO,BO,CO都是角平分线,所以有∠CBO=∠ABO=12∠ABC,∠BCO=∠ACO=12∠ACB,∠ABC+∠ACB=180゜-40゜=140゜∠OBC+∠OCB=70゜∠BOC=180゜-70゜=110°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9.15或者18【分析】分4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和7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先判断符合不符合三边关系,再求出周长.【详解】解:当4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4cm,4cm,7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周长为:4+4+7=15cm;当7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三边分别是,7cm,7cm,4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周长为:7+7+4=18cm,故答案为:15或18.【点睛】此题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考虑是解本题的关键.10.50.【分析】根据△ABC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O点,故点O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即△ABO、△ACO、△BCO的高相等,再把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加起来即为△ABC的面积.【详解】∵△ABC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O点,∴点O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即△ABO、△ACO、△BCO的高相等,h=5,∵△ABC的周长为20,即AB+AC+BC=20,∴S△ABC=S△ABO+S△ACO+S△BCO=12AB⨯h+12AC⨯h+12BC⨯h=12⨯(AB+AC+BC)⨯h=12⨯20⨯5=50.【点睛】此题主要考察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性质.11.HL【解析】【分析】因为∠ABC=∠ADC=90°,所以△ABC和△ADC为直角三角形,又因为CB=CD,CA=CA,故可根据HL判定Rt△ABC≌Rt△ADC.【详解】∵∠ABC=∠ADC=90°,CB=CD,CA=CA∴Rt△ABC≌Rt△ADC(HL).故填HL.【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2.6【详解】∵l垂直平分BC,∴DB=DC.∴△ABD的周长=AB+AD+BD=AB+AD+DC=AB+AC=6cm13.2【解析】如图,过点D作DE⊥BC于点E,∵∠A=90°,BD平分∠ABC,∴DE=AD=2,即点D到BC的距离为2.14.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垂直证明Rt△AED≌Rt△AFD(HL),即可解题. 【详解】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DE=DF,∠AED=∠AFD=90°,在Rt△AED和Rt△AFD中∵AD AD DE DF=⎧⎨=⎩,∴Rt△AED≌Rt△AFD(HL),∴AE=AF,∵AD是∠BAC的平分线,∴AD是EF的垂直平分线【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属于简单题,将垂直平分线问题转换为全等问题是解题关键. 15.见解析【解析】【分析】作PD⊥OB于D,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以得出PC=PD,根据HL可以判断△PCO≌PDO,从而可得OC=OD,然后根据AAS就可以得出△ACP≌△BDP,从而得到AC=BD,进而得出AO+OB=2OC.【详解】证明:作PD⊥OB于D.∴∠PDO=90°.∵P 为∠AOB 的平分线OP 上一点,PC ⊥OA∴PC=PD .∠PCA=90°.∴∠PCA=∠PDO .在Rt △PCO 和Rt △PDO 中,PO PO PC PD⎧⎨⎩==, ∴Rt △PCO ≌Rt △PDO (HL ),∴OC=OD .∵∠OBP+∠DBP=180°,且∠0AP+∠0BP=180°,∴∠OAP=∠DBP .在△ACP 和△BDP 中,PCA PDO OAP DBP PC PD ===∠∠⎧⎪∠∠⎨⎪⎩,∴△ACP ≌△BDP (AAS ),∴AC=BD .∵AO+BO=AC+OC+BO ,∴AO+BO=BD+BO+OC ,∴AO+BO=DO+OC ,∴AO+BO=2O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16.(1)△DEF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见解析;(2)AD =BE =CF 成立,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SAS易证△ADF≌△BED≌△CFE,所以DF=DE=EF,即△DEF是等边三角形;(2)先证明∠1+∠2=120°,∠2+∠3=120°.可得∠1=∠3.同理∠3=∠4.则△ADF≌△BED≌△CFE,故能证明AD=BE=CF.解:(1)△DEF是等边三角形.证明如下:∵△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B=BC=CA.又∵AD=BE=CF,∴DB=EC=FA.∴△ADF≌△BED≌△CFE,∴DF=ED=FE.∴△DEF是等边三角形.(2)AD=BE=CF成立.证明如下:如图,∵△DEF是等边三角形,∴DE=EF=FD,∠FDE =∠DEF=∠EFD=60°.∴∠1+∠2=120°.∵△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2+∠3=120°,∴∠1=∠3.同理∠3=∠4,易证△ADF≌△BED≌△CFE(AAS),∴AD=BE=CF.点睛:本道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1)见解析;(2)60°;(3)14【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结论;(2)利用(1)中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BPQ=60°;(3)利用(2)的结果求得∠PBQ=30°,所以由“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到2PQ=BP=12,则易求BE=BP+PE=14.【详解】(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AC=∠C=60°,AB=CA ,在△ABE 和△CAD 中,AB CA BAE C AE CD ⎧⎪∠∠⎨⎪⎩=== ,∴△ABE ≌△CAD (SAS );(2)∵△ABE ≌△CAD ,∴∠ABE=∠CAD ,∴∠ABE+∠BAP=∠CAD+∠BAP ,即∠BPQ=∠BAC=60°;(3)∵BQ ⊥AD ,∴∠BQP=90°,∴∠PBQ=30°,∴BP=2PQ=12,∴BE=BP+PE=12+2=14【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等边三角形各内角为60°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BE ≌△CAD 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2345() 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A . 8 3≤y ≤ 64 11B . 64 11≤y ≤8C . 8 3≤y ≤D .8≤y ≤16八年级数学---培优精品教案◆◆◆ 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3、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某天0点到 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论断:①0点到1点,打开两个进水口,关闭出水口;②1点到3点,同时关闭两个进水口和—个出水口;③3点到4点,关闭两个进水口,打开出水口;④5点到6点.同时打开6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其中,可能正确的论断是(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将长为15cm 的木棒截成长度为整数的三段,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不同的截法有( )A.5种B. 6种C. 7种D.8种5、在△ABC 中,适合条件C B A ∠=∠=∠4131,则△ABC 中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76、直线l 1:y =k 1x +b 与直线l 2:yx 的不等式k 1x +b <k 2x +c .A .x >1B .x <1C .xD .x <-27、如图,把直线2y x =-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 ,直线AB 经过点()a b ,,且26a b +=,则直线AB 的解析式是( )A.23y x =--B.26y x =--C.23y x =-+D.26y x =-+8、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当x 增加3时,y 减少2,则k 的值是( )八年级数学---培优精品教案◆◆◆ 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A.32B.23C.32-D.23- 9、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x2y =-8为1的正方形ABCD的边上有一动点P沿A B C D A→→→→运动一周,则P 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10、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做5小时后,甲被调走,剩余的部分由乙继续完成,设这件工作的全部工作量为1,工作量与工作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那么甲、乙两人单独完成这件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效率高 B.乙的效率高 C.两人的效率相等 D.两人的效率不能确定A B C D 时间11、直线y=x-1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C在坐标轴上,△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最多有()A.5个B.6个C.7个D.8个12、已知一次函数()1-ky,若y随x的增大而减小,=x则该函数的图像经过()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C.第二、三、四象限D.第一、三、四象限八年级数学---培优精品教案(5)◆◆◆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9例题讲解1、李明从蚌埠乘汽车沿高速公路前往A 地,已知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小时,它行驶t小时后距蚌埠的路程......为s1千米.⑴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s1;⑵设另有王红同时从A地乘汽车沿同一条高速公路回蚌埠,已知这辆汽车距.蚌埠的路程...s2(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2=kt +b(k、t为常数,k≠0),若李红从A地回到蚌埠用了9小时,且当t=2时,s2=560.①求k与b的值;②试问在两辆汽车相遇之前,当行驶时间t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两车的距离小于288千米?10例题讲解2、在一次远足活动中,某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由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后原路返回,第二组由甲地匀速步行经乙地继续前行到丙地后原路返回,两组同时出发,设步行的时间为t(h),两组离乙地的距离分别为S1(km)和S2(km),图中的折线分别表示S1、S2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乙、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2)求第二组由甲地出发首次到达乙地及由乙地到达丙地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3)求图中线段AB所表示的S2与t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八年级数学---培优精品教案(5)◆◆◆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例题讲解3、、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进水、清排水、脱水四个连续过程,其中进水、清洗、排水时洗衣机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如折线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Array(1)的水量是多少升?(2)①求排水时y与x之间的关系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知识精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DM⊥BC,垂足为M。
求证:M是BE的中点。
E分析:欲证M 是BE 的中点,已知DM ⊥BC ,所以想到连结BD ,证BD =ED 。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DBE =21∠ABC ,而由CE =CD ,又可证∠E =21∠ACB ,所以∠1=∠E ,从而问题得证。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C 的中点 所以∠1=21∠ABC 又因为CE =CD ,所以∠CDE =∠E 所以∠ACB =2∠E 即∠1=∠E所以BD =BE ,又DM ⊥BC ,垂足为M所以M 是BE 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例2. 如图,已知:AB C ∆中,AC AB =,D 是BC 上一点,且CA DC DB AD ==,,求BAC ∠的度数。
A B C D分析:题中所要求的BAC ∠在AB C ∆中,但仅靠AC AB =是无法求出来的。
因此需要考虑DB A D =和CA DC =在题目中的作用。
此时图形中三个等腰三角形,构成了内外角的关系。
因此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外角关系定理来求。
解:因为AC AB =,所以C B ∠=∠因为DB A D =,所以C DAB B ∠=∠=∠;因为CD CA =,所以CDA CAD ∠=∠(等边对等角) 而 DAB B ADC ∠+∠=∠所以B DAC B ADC ∠=∠∠=∠22, 所以B 3B AC ∠=∠又因为180=∠+∠+∠BAC C B即180B 3C B =∠+∠+∠ 所以36B =∠ 即求得108BAC =∠说明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沟通本题中角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
把边的关系转化成角的关系是此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本质所在。
本条性质在解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后边的解题中将进一步体现。
2. 注意“等边对等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而言的。
3. 此题是利用方程思想解几何计算题,而边证边算又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常用方法。
例3. 已知:如图,AB C ∆中,AB CD AC AB ⊥=,于D 。
求证:DCB 2B AC ∠=∠。
C分析:欲证角之间的倍半关系,结合题意,观察图形,BAC ∠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于是想到构造它的一半,再证与DCB ∠的关系。
证明:过点A 作B C AE ⊥于E ,AC AB = 所以BAC 2121∠=∠=∠(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因为90B 1=∠+∠又AB CD ⊥,所以90CDB =∠所以90B 3=∠+∠(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所以31∠=∠(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DCB 2B AC ∠=∠ 说明:1. 作等腰三角形底边高线的目的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构造角的倍半关系。
因此添加底边的高是一条常用的辅助线;2. 对线段之间的倍半关系,常采用“截长补短”或“倍长中线”等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对角间的倍半关系也同理,或构造“半”,或构造“倍”。
因此,本题还可以有其它的证法,如构造出DCB ∠的等角等。
4、中考题型:1.如图,△ABC 中,AB =AC ,∠A =36°,BD 、CE 分别为∠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A 36° E DFB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可求得等腰三角形有8个,故选择C 。
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E 、F 分别是垂足。
求证:AE =AF 。
AE F BDC证明:因为AC AB =,所以C B ∠=∠ 又因为AC DF AB DE ⊥⊥, 所以90CFD BED =∠=∠ 又D 是BC 的中点,所以DC DB = 所以)AAS (CFD DEB ∆∆≅所以CF B E =,所以A F A E =说明:证法二:连结AD ,通过≅∆A ED A FD ∆证明即可5、题形展示:例1. 如图,AB C ∆中,100=∠=A AC AB ,,BD 平分ABC ∠。
求证:B C B D AD =+。
E FC分析一: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在BC 上截取B D B F =,只需证明AD CF =,考虑到21∠=∠,想到在BC 上截取B A B E =,连结DE ,易得,则有FD A D =,只需证明CF DE =,这就要从条件出发,通过角度计算可以得出DE DF CF ==。
证明一:在BC 上截取B D B F B A B E ==,,连结DE 、DF 在AB D ∆和EB D ∆中,B D B D 21B E B A =∠=∠=,,80DEF 100A BED DE AD )SAS (EBD ABD =∠∴=∠=∠=∴∆≅∆∴,又100A AC AB =∠=, 40)100180(21C ABC =-=∠=∠∴ 20402121=⨯=∠=∠∴而B F B D = 80)20180(21)2180(21BDF BFD =-=∠-=∠=∠∴ AD BD FC BF BC FCDF DE AD FC DF C FDC 404080C DFE FDC 40C 80DFE DFDE 80DFE DEF +=+=∴===∴=∴∠=∠∴=-=∠-∠=∠∴=∠=∠∴=∴=∠=∠∴,即B C B D AD =+分析二:如图,可以考虑延长BD 到E ,使DE =AD ,这样BD +AD=BD+DE=BE ,只需证明BE =BC ,由于202=∠,只需证明80BCE E =∠=∠EFC易证6020100180ADB EDC =--=∠=∠,120BDC =∠,故作BDC ∠的角平分线,则有FB D A B D ∆≅∆,进而证明DFC DEC ∆≅∆,从而可证出80E =∠。
证明二:延长BD 到E ,使DE =AD ,连结CE ,作DF 平分BDC ∠交BC 于F 。
由证明一知:100A 2021=∠=∠=∠,则有12060180BDC 603660201001803=-=∠=∠=∠=--=∠,, DF 平分 6054BDC=∠=∠∴∠606543=∠=∠=∠=∠∴,在AB D ∆和FB D ∆中 43B D B D 21∠=∠=∠=∠,, )ASA (FBD ABD ∆≅∆∴100A BFD FD AD =∠=∠=∴,,而DE DF DE AD =∴=, 在DEC ∆和DFC ∆中,DC DC 65DF DE =∠=∠=,, )SAS (DFC DEC ∆≅∆∴80100180BFD 180DFC E =-=∠-=∠=∠∴ 在B CE ∆中,803202=∠=∠,BCE E BCE ∠=∠∴=∠∴,80B C B D AD B E B C =+∴=∴, 说明:“一题多证”在几何证明中经常遇到,它是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水平的有效途径,读者在以后的几何学习中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体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实战模拟】1. 选择题: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 ,则腰长为( ) A. 2cm B. 8cm C. 2cm 或8cm D. 以上都不对2. 如图,AB C ∆是等边三角形,BC BD 90CBD ==∠,,则1∠的度数是________。
CA 1DB2 3 3.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中线的交点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4. AB C ∆中,120A AC AB =∠=,,AB 的中垂线交AB 于D ,交CA 延长线于E ,求证:BC 21DE =。
AE DO BC1 2【试题答案】1. B2. 分析: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图形中角的度数是等边三角形性质的重要应用。
解:因为AB C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60ABC BC AB =∠=, 因为B C B D =,所以B D A B = 所以23∠=∠在AB D ∆中,因为60ABC 90CBD =∠=∠, 所以150ABD =∠,所以 152=∠ 所以75ABC 21=∠+∠=∠3. 分析:首先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
已知:如图,在AB C ∆中,AC AB =,D 、E 分别为AC 、AB 边中点,BD 、CE 交于O 点。
求证:点O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欲证本题结论,实际上就是证明OC OB =。
而OB 、OC 在AB C ∆中,于是想到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角等,那么问题就转化为证含有21∠∠、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因为在AB C ∆中,AC AB = 所以ACB AB C ∠=∠(等边对等角)又因为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所以EB DC =(中线定义) 在BCD ∆和 CB E ∆中,⎪⎩⎪⎨⎧=∠=∠=)(CB BC )(EBC DCB )(EB DC 公共边已证已证 所以)SAS (CBE BCD ∆≅∆所以2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