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
初中语文自主精读教案
初中语文自主精读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自主精读的方法,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把握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2. 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新闻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新闻的核心内容。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闻进行评价和思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自主精读方法的运用。
2. 新闻结构特点的把握。
3. 新闻核心内容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自主精读方法的灵活运用。
2. 新闻评价和思考的深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新闻两则的教学PPT。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闻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新闻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新闻的理解和看法。
二、自主精读(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新闻两则,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运用自主精读方法,分析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部分,把握新闻的结构特点。
3. 学生关注新闻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新闻的核心内容。
三、分享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精读新闻的心得体会。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闻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新闻自主精读进行总结,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篇新闻进行自主精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精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和结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新闻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自主精读方法,深入分析新闻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自主精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初中自读课教案
初中自读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 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亲情类文章,如《背影》、《孔子游春》等,让学生谈谈对这些文章的感受。
2. 提问:你们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吗?你们是如何孝敬父母的?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散步》,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主人公有哪些人?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是一件关于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事情。
2. 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如母亲、父亲、主人公等,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 讲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如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关爱家人的意义等。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如何才能做到孝敬父母?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以及自己在孝敬父母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要关爱家人,珍惜亲情,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散步》的主要内容。
2. 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作文,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散步》,让学生了解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学会了关爱家人,珍惜亲情,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实践平台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曹胜波,乔瑞敏(临城县营等学区,河北邢台054000)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独立性;独特性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4-0058-01一、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这是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劳动所决定的。
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忘记师生差别,把教师当作朋友,学生才能心情舒畅,热衷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教学中问题讨论与争辩,他们有责任感,有求实精神,这样,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讲新课程《绿叶的梦》一课,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将要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大量有关资料。
第二课就主要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补充,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使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这种欢快愉悦的氛围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师生共同合作的特殊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转变教师角色。
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则要转变角色,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主要表现为我能学。
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
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的欲望。
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如:我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让学生自读课文,各取所爱。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了每个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感受,体现了获取知识的多元化。
巧用旁批,助力统编教材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
巧用旁批,助力统编教材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分为自读和教读两种课型。
新课标强调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读课教学在提高自主性上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以重视。
旁批可以助力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
为了促进统编教材自读课文的教学,本文以《台阶》教学为例,通过文献法和经验法对赏析点评型的旁批使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赏析点评型旁批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旁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引言:赏析点评型旁批指的是通过对关键词句、语言特色、修辞手法以及细节描写等赏析来进行旁批。
这种旁批形式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品位的提升,落实了新课标中关于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的要求。
基于此,相关教师应该对赏析点评型旁批有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自读课文时,能够巧用旁批,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更能促进自读课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一、赏析点评型旁批分析赏析点评型旁批在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建议,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相关知识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以文化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润物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受到熏陶。
赏析点评型旁批恰恰有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审美、健全学生人格的作用。
赏析点评型旁批主要是对自读课文中的主旨、语言艺术以及情感表达等进行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相关文章,促进其鉴赏能力的增强。
此外,赏析点评型旁批还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得文章文字运用的效果充分发挥,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二、巧用旁批助力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台阶》这一课教学为例,进行赏析点评型旁批的分析。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读、自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感受文章的韵律美,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范读课文:教师进行范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自读课文: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遇到问题可相互讨论。
4. 齐读课文:学生分组进行齐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解析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朗读练习: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情感的把握。
7.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初中语文自读实践课教案
初中语文自读实践课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背影》教学目标:1. 通过自读实践,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深入理解文章,提升阅读效果。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技巧,深入理解文章。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文章中一些细节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深入体会。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文章内容、人物关系、情感表达等要点。
2. 学生准备《背影》文本,提前阅读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了解学生对《背影》的初步理解。
2. 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二、自主阅读(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可以借助教学PPT,辅助理解文章内容。
三、讨论交流(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文章的心得和感悟。
2. 学生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些细节或情感表达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读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可以就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或问题进行提问,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自读实践的结果,撰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文章,运用阅读技巧,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读实践,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自主阅读环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在讨论交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分享,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通过总结与反思,学生可以对自读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新课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
阅读 既是重 要语 文教 学 的环节 ,也 是写 作 的基础 ,读
和 写具 有本 质 的联系 ,主 要表现 在 文章 内容 是客 观事物 的 反 映 ,我们 对文 章加 以分 析 ,就是 要分 析文 章所 反 映的客 观 事物 以及 作者 怎样 反 映客观 事物 ,如 果学 生形 成 了阅读 能力 ,也就 形成 了分 析客观 事 物和 反映 客观 事物 的 能力 , 从这 个 意义 上说 , 阅读为 写作提 供 了方 法和 手段 ,是提 高
语文知识转化 为语文能力 的有 效形式 。 三、优化 自读课的教学方法 1 . 比较 阅读 法 。 自读课 与 该单 元 的教读 课都 有一 些 思
想 内容或 表现 形式 方面 的异 同 点, 引导学 生把 自读课 与教
读课 挂钩 起来 ,注 意 比较 ,同 中求异 ,异 中求 同 ,通 过从
新课 改初 中语 文 自读课 文的教 学
◇ 王晓梅
【 摘要 】初中语 文 自 读课文是 学生巩 固语文知识和 迁移能力的 对 自读 的内容反复揣摩 ,了如指掌 ,促使 学生对课文进行 全
主要 阵地 ,也是我 们教 学的重要 资源 。引导学生将讲读课 文 方位思考 。这样学生无形 中就进入 了课文 的天地,使 自己的 中学到的知识 ,在 自读课文 中加 以应用 ,从 “ 学会”到 “ 会 感情 自然地 与作者沟通起来 ,领略文章 的意思 ,从而大大 丰 学” ,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 固、提 高和发展 的目的。
的角色 1 . 布置 预 习 时 ,笔 者 首先 提 出讲课 时注意 的 步骤 和重 点:如 《 真 正 的英雄 》一 课 ,我要 求讲 课 时从 以下几 个方 面 入 手 :课 题特 点( 短 语 结构 ) 、 自读 提 示( 解决 生 字 词) 、 作 者简 况 、熟悉 课文 、分 析课 文结 构 、总结 课文主 题 、注 意 写作 方法 和解 决课 后 习题 。这些 步骤 是教 讲读 课文 的基 本 要求 ,但 为 了达到 学 生 自己吃透 课文 的 目的 ,所 以一一 列 出供 学生 参考 。
部编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
部编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作者:刘爱霞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19期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做好铺垫,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法。
本文将剖析在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语文教师教学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提供依据。
一、对自读课文的认识(一)课型温儒敏教授说:“自读课就是让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型。
”部分学者认为,自读课是教师少讲析或不讲析的课,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课,是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的课,是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课。
也就是说,自读课文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为目的的课文。
教师只有真正明确了自读课文的课型,才能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二)地位及作用自读课文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一座桥,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生在教读课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阅读的各种方法,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这样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阅读效率,锻炼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也奠定了学生终身阅读的基础。
二、部编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一)教材编写理念的认知问题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以双线组元的方式构建了“三位一体”(即“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教学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对自读课文准确定位。
教师通过自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技巧,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在学习自读课文时,学生运用已学到的方法,独立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生运用已学会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实践,教师教学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于初中阅读教学之中
激 发学 生 的阅读 欲望 ,能够 让学 生 通过 回忆联 想 ,建立 新 旧知
识 的联 系 ,提高 学生 运 用知 识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进 行创 造性 思 维 ,培养 创 造性 的阅读 能力 。不 过 ,设 计 问题 应该 注 意有思 维
种 期 待的 力量 ,从 而 树立 自信 心 。 当然 ,在 阅读教 学 中还 可 以用 语 育描 绘 、音乐 渲 染等 方法 创设 情 境 ,让学 生在 自主参 与
学生 在 阅读 中 ,以 自己独特 的方式 与文本 交 流 ,与 同学 老 师乃 至生 活 的对 话 ,在 内容 情感上 都会 不 同程 度地 有所 共鸣 , 有 所 感悟 。教 师 应根 据 学生 自身发 展 的需 要 ,在动机 与 主观 能 动性 上鼓 励学 生 捕捉 学 习信 息 ,让 学生 多 积累 ,多 品悟 ,多 表
亲身 体验 中 提高 阅读 能 力 ,接受 思想 教 育 ,获得 情感 熏 陶 ,发 展 思 维能 力 。第 二 ,阅 读教 学 中特别 要 注意 因材 施教 ,教师 要 针 对 每位 学 生不 同 的认 知水 平 ,因人 而 异 ,设立 适 中的 教学 目 标 让 不 同 层 次 的 学 生 都 能 轻松 达到 既 定 目标 ,产 生成 功 的 喜 悦 ,从 而 形 成 积 极 的 心 理 特 征 ,相 信 自己 的能 力 ,产 生 自信 心 。 这就 要求 教 师在 阅 读教 学 中要 因势 利导 ,帮 助学 生辩 证 地 分 析 比较 ,挖 掘 自己的 闪光点 ,同时 认识 自己的不 足 ,长处 发 扬 光 大 ,短处设 法 弥补 ,这样 才 有利 于 自信 心 的健康 发 展 ,从 而间接 地促 进 学生 素质 的全面 发展 。
就会 活跃起 来 ,在 良好 的教学 氛 围 中 ,甚 至是 一些 平 常 比较胆
初中语文自读课的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语文自读课的教学方法探究作者:吴剑辉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5期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读课在语文教学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人教版教材中自读课占到语文教学的40%左右。
自读课和讲读课是相辅相成的,在讲读课文时,学生学到了一些具体的听说读写技能,通过在自读课文使用这些技能知识内化。
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读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基地,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常以自读课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以学生基础差没有自学能力等理由把自读课变为讲读课,或者在自读课文的学习中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本文着眼于自读课文的有效开展,探究自读课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自读课教学方法语文学习中的自读课和讲读课的安排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以语文人教版教材为例,在每一单元的语文教学中,前两课安排的是讲读课文,后面安排的是自读课文,在自读课文中需要运用到讲读课中的各种知识点和技能,并通过与讲读课的有机配合促进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摒弃传统教育中对自读课文的“放羊”教学模式和“放弃”教学理念,而精心设计自读课文的教学方式,以疑促读,以读促学,以学促思,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读课文,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促进了学生内化和吸收知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现结合人教版教材案例呈现如下。
一、以问题设计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不是从不知到知,而是从知道得少到知道得多。
在自读课文中,学生通过预习和自读课文,基本上能够掌握一篇文章的表层意思,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透过表层意思深入思考,掌握深层次的内涵。
中学生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质疑能力较差,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表面看似毫无疑问的地方设置疑点,调动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积极性。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在山的那边》中,学生几乎都能够理解课文的表层意思,并且因为文章简短,学生在5分钟左右基本都能掌握,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自读课堂的大多数时间基本浪费。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以了解所读文章书籍为起码标准。
所谓了解,就是要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误会,不缺漏。
作者表达什么,就完全领会他什么。
”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近来我在《课内比教学》学习的20多节语文评比课中,经统计,老师们课堂阅读课文或阅读训练指导的时间平均不到5分钟,而且时间多集中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
教师分析课文的时间多达30分钟。
有的老师选择的课型情感性较强,课中精彩的语段和对话,以及体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地方不得不读,阅读指导、品味、欣赏也只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兵后习惯性转入文章的分析。
初中老师阅读教学的现状,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让我深切感受到在重分析中阅读教学日渐弱化缺失,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素养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问题。
一、阅读教学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之一。
无论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改革,我认为对一篇课文的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归到整体的原则,阅读环节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整体接触课文初步感知时,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突出重点部分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读自悟,深入地解读文本;再回归到整体时,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欣赏,实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形成自己对课文理解的真知灼见。
这样的阅读落实,才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无论课文长短,只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较好落实了阅读任务,而重在对课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部分也侧重对课文主旨和情感的提炼,后面再对整体课文欣赏与升华的阅读就忽略了。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或根本就没接触课文,老师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又疏于检查,课堂上对文本的认知,学生在短时间内只能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在老师分析牵引下,很多学生只记住课文的主旨和表达了什么情感。
更可怕的是,有的老师在课前也没有深入阅读课文,只粗略看了教参,然后依纲据本,凭经验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
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建议
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就是通往知识海洋的舟筏。
”可见阅读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更需要教师认真总结、认真学习,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都要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结合数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74-02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倍受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
我认为要做好新课改下的阅读课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心悟解。
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学生发表议论。
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2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相信阅读教学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初中时期的学生往往对于小说更加感兴趣,而对于散文、说明文等文体往往感觉理解会相对吃力,因为小说比较通俗易懂,而散文则需要学生去体会,去深度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拈轻怕重”的坏习惯,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笔者看来,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散文的美,它的语言美、结构美,还有散文的意境美等等,此外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体会,即把自己当做文章的作者,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的时候,你是怎么样的心情?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形时,你是怎么样的心态等等,让学生将自己融入文中,长此以往,相信就会收到意外的效果。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旁批设计的教学运用初探
和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不同,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读能力的提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想要获得游泳的技能,要么就不仅仅是要在岸上读相关的书籍,并且也需要下水做出训练,这样才可以很快的掌握游泳的技巧和方法。
而语文教学中自读课文就是教读课文的水,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自读课文的训练,才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的技巧以及技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自读课文旁批的设计意义在课文的文章旁边做出相关的批示以及注解就是当前课文的旁批内容。
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旁批,古代的人在阅读或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旁批又获得了很多的知识以及能力。
在以往的语文教材之中,没有对阅读进行比较清晰和科学的分类,造成了分类比较混乱。
而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则改变了这样的状态,将课文分成教读和自读两个部分,更好的使相关的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由教师教学生转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进行自读课文中,在旁批的提示与指导之下,学生也可以根据教材得到更多的提示,有利于他们开展自我反思,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了部编版教材的优势。
(一)能够优化新晋教师的教学思路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在大力推动教育的改革,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
但是目前的教师团体的水平和能力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的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对新晋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流于形式,新教师们没有经验,也没有科学的方案来进行参考。
教师的备教材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来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虽然自读课文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能力,但是教师也需要根据备教材的过程来对自读课文中的旁批的设计进行思考,充分的对相关的旁批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达到一定的指引方向的作用。
新晋的教师就可以对课文中旁批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思考,研究课文中旁批的内涵以及应用的技巧,这样对于提高老师的水平也很有帮助。
(二)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前有很多的学生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静不下心去认真研究和学习,缺乏着深入钻研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ppt课件
24
;.
本堂课教学流程紧凑,教学方法得当。整体上看,教学过程各部分设计都比较充 分,但在操作上是否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读自悟,也就是说,本堂课的课 堂容量已经很大,各环节能否在45分钟时间之内充分展开并妥善完成,这还需要课堂 实际检验。如果为了在限定时间之内完成所有设定环节,一切都只是蜻蜓点水一般, 那么所有为工具性人文性所设置的环节都只是摆设。
9
;.
❖ 这堂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解放了学生的心理,放飞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无 拘无束,彰显了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 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宗旨。
10
;.
需要改进的地方
7
;.
第二,这堂课关注了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 之者莫如乐之者。本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了全体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 用“心”施教的原因,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体现 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22
;.
《囚绿记》这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既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创设了能营造出和 谐、互动、探究的良好学习情境和氛围的人文性环节,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 理念。
一、体现新课程理念,把握语文学习观 1、注重听说读写的实践。
2、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本堂课在“进入课文”中,有请同学们快速阅读 课文,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文章内容的环节。还有请同学找出文 中写常春藤的句段,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环节。本堂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内涵的基础上,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去开发、利用我们的教材资源,努力做到了人文 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
初中语文全文朗读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全文朗读教学一、教学目标:1. 通过全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选定一篇适合初中生朗读的课文,如《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朗读技巧的运用,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5. 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能够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学生的参与度,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五、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朗读示范,用自己的朗读感染学生。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4. 教师要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全文朗读教学,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自读课的教学方法探究
吴 剑 辉
( 南靖 县 龙 山 中 学 , 福 建 南靖 3 6 3 6 0 2 )
摘 要 : 随 着新课改 的不 断深入 , 自读 课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比例 不 断 增加 。人 教 版 教 材 中 自读 课 占到 语 文 教 学 的4 0 % 左 右 。 自读 课 和 讲 读 课 是 相 辅 相 成 的 , 在讲读课 文时, 学 生 学 到 了一 些 具 体 的 听说 读 写技 能 ,通 过 在 自读 课 文 使 用这 些技 能 知 识 内化 。 新 课 改要 求发 挥 学 生的 主 动 性 , 强调 学 生 的主 体 性. 自读 课 无 疑 是 一 个 重要 的 实验 基 地 , 但 在 实 际教 学 中 , 部 分 教 师 常 以 自读 课 浪 费 时 间 影 响教 学 进 度 , 以 学 生基 础 差 没 有 自学 能 力等 理 由把 自读 课 变 为 讲 读课 ,或 者 在 自读 课 文 的 学 习 中 不 能 有 效 引 导 学 生 学 习 。 本 文 着 眼 于 自读 课 文 的有 效 开展 。 探 究 自读 课 的 教 学 模 式 。 关键词 : 初 中语 文 教 学 自读课 教 学 方 法 语 文 学 习 中 的 自读 课 和讲 读 课 的 安 排 是 相 辅 相 成 的 , 共 同构 成 了初 中语 文 教 学 的重 要 内容 。 以语 文 人 教 版 教 材 为 例 , 在 每 一 单 元 的语 文 教 学 中 , 前 两 课 安 排 的是 讲读 课 文 , 后 面 安 排 的是 自读 课 文 ,在 自读 课 文 中 需 要 运 用 到 讲 读 课 中 的各 种 知 识 点 和技 能 。并 通 过 与 讲读 课 的 有 机 配 合 促 进 听说 读 写 技 能 的培 养 。 在实 践 中 , 笔者发现 , 摒 弃 传 统 教 育 中对 自读 课 文 的“ 放 羊” 教学模式和 “ 放弃 ” 教学理念 , 而 精 心 设 计 自读 课 文 的教学 方式 , 以疑促读 , 以读促 学 , 以学 促 思 , 引 导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地 学 习 自读 课 文 , 不仅增 强 了学生 的学 习信心 , 而 且 促 进 了学生 内化和吸收知识 。笔者在 教学实践 中 , 通 过 不 断 摸 索。 总 结 出 一 套 自读 课 文 教 学 模 式 , 现 结 合 人 教 版 教 材 案 例 呈 现如下 。 以 问题 设 计 为 出发 点 。 激 发 学 生 的认 知 冲 突 语 文 知 识 的 学 习 不 同 于 其 他 学 科 的 一 个 突 出特 点 是 , 语 文 知识 的 学 习 , 学生不是从不 知到知 , 而 是 从 知道 得 少 到 知 道 得 多 。 在 自读课 文 中 。 学 生通 过 预 习 和 自读 课 文 , 基 本 上 能 够 掌 握 一 篇 文 章 的 表 层 意 思 ,但 语 文 教 学 的 目的是 透 过 表 层 意 思深入思考 。 掌 握 深 层 次 的 内涵 。中学 生 因为 受 传 统 文 化 的 影 响。 质疑能力较差 , 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在 表 面看 似 毫 无 疑 问 的 地 方 设置疑点 。 调 动 学 生 的 认 知 冲突 和 学 习 积 极性 。 在 人 教 版 初 中 语 文 第 一 单 元 的 自读 课 文 《 在 山 的那 边 》 中。 学 生 几 乎 都 能 够 理 解 课 文 的表 层 意 思 , 并 且 因 为 文 章 简 短, 学生 在5 分钟 左右基 本都 能掌握 , 如果没有 教 师 的引导 , 自读 课 堂 的 大 多 数 时 间 基 本 浪 费 。 教 师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思考。 文 章 中的山 和海是现 实 中的山和 海吗? 作 者 童 年 是 怎 样 理 解 山和 海 的 ? 长大后 对 山和海 的理解有 什么不 同? 山 和 海 的深 层 含 义 是 什 么 ? 在 追 求 看 到 海 的 过 程 中 需 要 克 服 什 么样 的困难 ? 通过引 导学生 发现这 些疑 问 。 促 进 学 生 产 生 认 知冲突, 进 一 步 学 习课 文 。 学 生 在 进 一 步 的 阅 读 中 , 掌 握 深 入 分析 文章 的技能 。 提高语 文阅读 理解 的能力 。 并在 学 习 中 掌 握 作 者童年 所 理解 的 山和海 就 是现 实 中 的高 山 和大 海 。 随着年 纪的增 长 。 对海 的理解 是人 们的 一种梦 想 和希望 . 而 山是 阻碍诗 人 通 向他无 比向往 的 “ 大海” 的一 个屏 障 , 是 一 种 阻 碍 他 梦 想 实 现 的现 实 存 在 。 这“ 山” 不 是一座 山 , 而 是 无 数 座 山 。爬 山 比 喻 艰 苦 奋 斗 , 群 山 比 喻 重 重 艰 难 险 阻 。这 首 诗 写 了 诗 人 对 人 生 信 念 和 理 想 的 追 求 .抒 发 了 诗 人 渴 望 实 现 理 想 的感 情 。 二、 以分 析 一点 为 出发 点 。 达 到 以 点 促 面 的 效 果 自读 课 文 不 同 于 讲 读 课 文 , 不需要教师 面面俱到 . 自读 课 文 的学 习 只需 要 通 过 教 师 的点 播 , 促进学生 的主动学习 , 通 过
初中语文 新课改教案
初中语文新课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背影》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散文中的形象、情节、主题等要素。
(3)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2)运用对比、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2)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增强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影》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主要情节等。
2. 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情节、主题等要素。
3. 探讨课文所传达的家庭、亲情、责任等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背影》的基本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情节、主题等要素。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家庭、亲情、责任等价值观。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情节、主题等要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课文所传达的家庭、亲情、责任等价值观。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撰写课后心得,思考家庭、亲情、责任等话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己的书自己读——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
正 如 上 文 所 述 ,语感 是需 个 体 在 读 的过 程 中获 得 的 ,不 能 替 让 文 学 作 品 的 魅力 去调 动 学 生 的积 极 性 。 后 , 关 注学 生 的 阅 凌 最 要
l 4一 4
21-9 020
方 法 交 流
但除了教师安排时间外 , 还应 自行 感受。其实, 很多学生不是不喜欢读 , 而是认为读了后' 没有人欣赏 读 。其余时间 由学生 自由安排 ,
21( ) ( ) 阅读 时间安排 上 , 1在 教师 可就每天 的早读 安排学生 进行 展 研 究 杂 志 ,0 0 7 .
2 0分钟左右 的朗读 ,天天坚持 ,在下午安排 2 0分钟左右 的 自由
夺 ・ ・ ・ ・ - ・ ・ ・ ・ ・ ・ ・ 夺 ÷ 专 寸 幸 孛 夺 牵 夺 牵 夺 夺
何作用? 范进 身上我们可 以看到怎样的一个社会 ? 从 又如《 变色龙》
的阅读 中, 可提 出小说的作 者是谁 ? 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文章
以变色龙为题有什 么意义 ? 奥楚蔑洛夫是如何变色的?等等 问题 。
通过 阅读 一一解答这些 问题 , 在解答 中思考文本的 内涵 , 中问, 读
・
( 者单位 作
功利性不强 , 对语感 的培养具有较好作用 。 因此 , 在语文教学 中, 教 他们在阅读习惯上表现较差 , 阅读方法上也有所缺乏 , 在 阅读面也
师就需从传统 的以课本为主的阅读模式转变到课 本加课外 阅读 的 相对狭窄。 其实 , 阅读的关键是要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 “ ,
模式 , 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 中获得语感 , 为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 2有利于培养 自能读 书的能力 . 旦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 可胜过教师 很多学生读书就是看一遍 , 大致地知道点情节或 少看 电视 , 多读 书。 () 2 要做一个简单 的读书计划 。教学 中发现 ,0 9 %的学生根本 阅读 如此 , 课外阅读更是如此 。 因此 , 在阅读过程 中, 教师要通过引 没有阅读计划 , 总是 东一榔头西一棒锤 , 今天读这本 , 明天读 那本 ,
统编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误区及改进策略——以《雨的四季》为例
摘要:自读课文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亮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其独特价值,充分发挥自读课文的功用。
在处理自读课文时要有课程意识和课型意识,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适度原则,并采用适当的策略方法激发学生积极阅读,读广读深。
关键词:自读课文;问题改进;策略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84(2020)02-0037-03收稿日期:2019-11-03作者简介:邱根秀,女,福建省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一级教师。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创新点是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即从“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到“课外阅读”的实践体系。
自读课文,其意义在于让学生自主阅读,将在教读课文中获得的阅读经验、阅读方法,运用到自读课文中,从而努力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与水平。
[1]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欠缺,使得自读课文的目标难以真正落实。
文章以七上第一单元第三课《雨的四季》为例,来谈谈目前教师在自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一、自读课文教学指导误区一是把“自读课文”当成“教读课文”来教,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完全看不出它是一篇自读课文,有的老师甚至满堂灌。
上课流程跟教读课无异,教师导入后,学生读课文,之后教师不断发问,让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四季雨的特点,表达的情感,学生自由自主思考的空间少。
二是把“自读课文”当作以前的“略读课文”,教师将作者刘湛秋和文章内容粗略地讲解一遍,学生对文本既没进行实践性的阅读和品味,对老师的讲解也是模模糊糊的,没留下什么印象,更没深入地沉浸到文本中去体验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成效不彰。
三是把“自读课文”完全忽略,有的教师觉得教学任务多,教学时间少,为了赶进度,功利性地将自读课文忽视了。
这种状况是访谈一些老教师得知,他们认为根据自身多年经验,多上这一课与少上这一课没什么影响,既然如此,能少则少,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背书。
四是认识到“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有别,但不懂得如何上出自读课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
【摘要】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是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和迁移能力的主要阵地,也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
引导学生将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学会”到“会学”,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尝试
初中语文教材分讲读和自读两大类。
如果说讲读课文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起到“举一”的作用,那么自读课文则起到“反三”的作用。
一、要善于引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当导演的角色
1.布置预习时,笔者首先提出讲课时注意的步骤和重点:如《真正的英雄》一课,我要求讲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题特点(短语结构)、自读提示(解决生字词)、作者简况、熟悉课文、分析课文结构、总结课文主题、注意写作方法和解决课后习题。
这些步骤是教讲读课文的基本要求,但为了达到学生自己吃透课文的目的,所以一一列出供学生参考。
2.新编教材所编选的自读课文,有的晦涩难懂,激不起学生的兴趣。
对于这一类文章,老师就要给学生一些精当的讲解,巧妙地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文章的氛围。
精讲巧导,其旨在“精巧”,不可面面俱到。
或讲解背景,给学生提供理解、学习的环境,或提要钩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或概述特色,揭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其结果都是要“引思入文”,达到自读的目的。
3.边读边思:在自读课文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根据自读课文课型的特点来授以科学的自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学规律,积累自学经验,打好自学基础,才能达到自读课文教学的理想效果。
二、读写结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既是重要语文教学的环节,也是写作的基础,读和写具有本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文章内容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我们对文章加以分析,就是要分析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以及作者怎样反映客观事物,如果学生形成了阅读能力,也就形成了分析客观事物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为写作提供了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重要步骤。
我主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编写提纲。
要编好提纲学生必须先开动脑筋,集中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思路,理清内容的层次。
我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课文内容,然后分小组讨论、编写提纲,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言,教师集中讲解。
2.仿写。
模仿是学习写作的最初形式,但把它揉合在自读课教学中,对于初一年学生尤其必要。
仿写同样要求学生对自读的内容反复揣摩,了如指掌,促使学生对课文进行全方位思考。
这样学生无形中就进入了课文的天地,使自己的感情自然地与作者沟通起来,领略文章的意思,从而大大丰富学生的写作手段。
但是仿写要避免简单的形式或抄袭或重复课文的内容,应侧重于借鉴和运用。
3.续写。
续写是学习中一种再创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自读课的理解之上,因为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才会在感情上被打动,才能产生创造的意愿和读写的要求,续写必须运用联想思维,所以加强这种训练,培养思维方法,是促使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有效形式。
三、优化自读课的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
自读课与该单元的教读课都有一些思想内容或表现形式方面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把自读课与教读课挂钩起来,注意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通过从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内容相同,文体不同等结论,除了对课文内容作比较外,我们还引导学生从造句等技巧上作比较分析。
用比较阅读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鉴赏能力。
2.质疑讨论法。
怀疑是发现的钥匙,是创新的前提,质疑是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萌芽。
自读课上运用质疑讨论法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如《羚羊木雕》一课,教学用书对课文主题概括为: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友谊。
对此有些同学提出质疑,认为文中的“我”也有不当之处,父亲不远万里带回来的羚羊木雕寄托着父亲对女儿的爱,怎么能够随便送人?还有的同学认为我在送木雕给万芳之前,如果和父母打个招呼可能就会避免这场风波,总之作为子女应当理解父母的心。
学生的看法未必完全正确,但对教学能大胆质疑,能各抒已见,培养了他们的求异思维。
3.链接生活法。
自读课文有许多切实生活内容,自读课上都要善于设置情景,让学生激情发言,例如在学《散步》中的“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时,让学生举一个自己身边的例子说说关于亲情(父子情,母子情)的动人故事,学生畅所欲言,一个个身边熟悉的故事脱口而出。
课后让学生抒写亲情,写信给至亲,让学生体会到亲情是人间的一种最高尚的情意。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自读课,焕发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