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朱敦儒赏析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见欢》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二、赏析简答题: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赏析简答题: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相见欢》朱敦儒赏析习题及答案

《相见欢》朱敦儒赏析习题及答案

《相见欢》朱敦儒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作者】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今录诗九首。

【主旨】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以及比离愁更让人痛苦的亡国哀思。

【名句赏析】“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古人说“秋士多悲”。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

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

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

“几时收”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

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

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

作者要请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

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

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

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倩:请,让。

8.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答:9.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

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8、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写出景色2分,营造意境2分,作用1分)9、参考答案、①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

②“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③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

(手法答出一个即可)古诗词鉴赏答案:生查子?元夕正月十五夜古诗词鉴赏答案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古诗词鉴赏答案孤雁古诗词鉴赏答案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答案听赵秀才弹琴古诗词鉴赏答案赠范晔①古诗词鉴赏答案江村古诗词鉴赏答案溪亭古诗词鉴赏答案蝶恋花·散花楼送客古诗词鉴赏答案新晴山月古诗词鉴赏答案晚游宿田家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惜别古诗词鉴赏答案野步古诗词鉴赏答案卜算子古诗词鉴赏答案寻陆鸿渐不遇古诗词鉴赏答案听流人水调子古诗词鉴赏答案泪古诗词鉴赏答案落第长安古诗词鉴赏答案断章古诗词鉴赏答案三衢道中古诗词鉴赏答案听赵秀才弹琴古诗词鉴赏答案画堂春古诗词鉴赏答案泷中?古诗词鉴赏答案题岳阳楼古诗词鉴赏答案从军行古诗词鉴赏答案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古诗词鉴赏答案早花古诗词鉴赏答案临江仙古诗词鉴赏答案春归古诗词鉴赏答案帐夜古诗词鉴赏答案余杭四月古诗词鉴赏答案夜书所见古诗词鉴赏答案移家别湖上亭古诗词鉴赏答案答案夏日三首(其一)古诗词鉴赏答案。

《相见欢 金陵》朱敦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

《相见欢 金陵》朱敦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

《相见欢金陵》朱敦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阅读题答案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

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这是一篇忧心国家抒发爱国之情的词作,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的悲愤和不满。

导读:自古以来,文人登上亭楼总会生出诸多的感慨。

诗圣杜甫登楼而生“万方多难”,许浑登楼而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楼而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

虽然不同时代的文人,感慨不同,但是登楼抒发感慨的风气一贯有之,朱敦儒也不例外。

字词解释: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作品翻译: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作品背景: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中心思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作品表现手法:“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赏析: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鉴赏及习题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鉴赏及习题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鉴赏及习题《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词的习题赏析等资料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宋代: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练习题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5分)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景物,“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

共5分)2.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前后各3分,前为“直抒胸臆”1分,感情2分;后为“拟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感情2分,共6分)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鉴赏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

王粲登楼,怀念故土。

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

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

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

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

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

”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相见欢》朱敦儒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朱敦儒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选择题: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2、下列对周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B.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营造了本词的氛围。

C.词人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由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联想到国家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D.面对眼前秋高气爽,夕阳垂地,大江东流的壮阔景象,词人也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答案解析】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相见欢》朱敦儒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相见欢》朱敦儒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相见欢》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相见欢[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1.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3分。

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1分)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借代;(1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

(1分)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1分)
1。

古代诗歌赏析朱敦儒《相见欢》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朱敦儒《相见欢》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朱敦儒《相见欢》阅读练习及答案(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6分)相见欢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3分)(2)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4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是王勃名作《滕王阁序》里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都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之意。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做到了“,”,才能无所凭借在无穷的时空里自由遨游。

(4)《陈情表》一文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15. (1)(3分)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景物,“秋色”“夕阳流水”1 分,特点,“冷落萧条”1 分;感情1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6.(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每空1分,错、漏、添字均不得分)。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一)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

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8、从这首词可以看出,古人常用、等意象表现悲凉之情。

(2分)
9、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
10、“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8、西楼、清秋、夕阳(2分)
9、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1分。

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1分
10、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1分)。

李煜与朱敦儒《相见欢》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煜与朱敦儒《相见欢》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煜与朱敦儒《相见欢》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簪缨”指代什么?“几时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

(3分)
【参考答案】:
1.六朝民歌中常用“丝”谐音“思”,李煜也用丝来比喻愁思。

“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愁思纷繁和难以排解。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的愤懑和斥责。

2.虽然两首词的词牌都是“相见欢”,格律一样,但各自所表现的感情却完全不一样,风格也有很大差异。

“离愁”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李后主却把它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

“无言”又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

西楼见月,夜已深沉,孤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浓重的愁绪跃然纸上。

全词表现得哀婉动人。

朱词则通过“夕阳”“大江”“悲风”等意象,寄托了词人的国破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感情激越,语尽而情意悠悠不尽,有豪放之风。

(能回答“婉约”“豪放”可给2分,能运用词中句子分析,得3分)。

《相见欢》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二、赏析简答题: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赏析简答题: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相见欢诗词阅读答案

相见欢诗词阅读答案

相见欢诗词阅读答案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樱①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簪樱:古代官吏的冠饰,代指显贵。

②扬州:地名,当时为南宋抗金前线。

 13.“相见欢”是这篇作品的。

(1分)
 24.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15.画线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

(3分)
 19.词牌
 20.B
 21.答案示例:“中原乱”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伤痛之情;“簪缨散”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抗金的愤慨;“几时收”表达了作者对恢复中原的期盼。

 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逢病军人
 卢纶。

相见欢朱敦儒习题及答案

相见欢朱敦儒习题及答案

相见欢朱敦儒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相见欢》朱敦儒【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选择题: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解析】C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三、赏析简答题: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相见欢》朱敦儒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相见欢》朱敦儒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相见欢》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解析】C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2、下列对周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B.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营造了本词的氛围。

C.词人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由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联想到国家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D.面对眼前秋高气爽,夕阳垂地,大江东流的壮阔景象,词人也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解析】D.面对眼前萧条冷落的秋景,……诗人感到悲凉、抑郁。

二、赏析简答题: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相见欢》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朱敦儒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选择题: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解析】C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2、下列对周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B.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营造了本词的氛围。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全文及解析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全文及解析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全文及解析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作,全文如下: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这首词通过描绘金陵城的秋景和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离乱生活的悲哀。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忧伤国事、思念故土的心情。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这首词的意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苍凉悲壮:词中通过描绘夕阳、大江等景物,表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景象,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忧国忧民:词人登上金陵城的西楼,眺望远方,心中涌起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

离乱之苦:词中“中原乱,簪缨散”表达了对离乱之苦的哀叹,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悲愤之情。

思乡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一句,表现出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流露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哀愁。

这首词的意境苍凉悲壮,忧国忧民,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又有对个人离乱之苦的哀叹,以及思乡之情的流露,体现了词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上阕写登楼所见之景,清秋时节,万里大地都笼罩在夕阳之中,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对国运衰微的哀叹。

下阙直抒胸臆,用“簪缨散”来表达作者对中原沦陷、北宋灭亡的悲痛,“几时收”则表达了作者对收复中原的渴望。

最后两句,作者祈求悲风吹泪到扬州,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整首词情感悲凉,体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相见欢》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二、赏析简答题: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赏析简答题: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

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

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导读:自古以来,文人登上亭楼总会生出诸多的感慨。

诗圣杜甫登楼而生“万方多难”,许浑登楼而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楼而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

虽然不同时代的文人,感慨不同,但是登楼抒发感慨的风气一贯有之,朱敦儒也不例外。

其原文如下:····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字词解释: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作品翻译: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作品背景: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中心思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作品表现手法:“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相见欢朱敦赏析: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高中古诗词阅读】《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阅读以下宋词并完成问题8-9。

见见黄① 朱敦儒登上金陵城西楼,倚着清秋。

数千英里的日落落在地上,河水流淌。

中原一片混乱。

流苏散落着。

什么时候关门?悲伤的风把泪水吹过扬州。

注:① 该品牌的名字是作者南京康后的困难阅读以下宋词,完成8-9题满足欢①朱敦如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一片混乱。

流苏散落着。

什么时候关门?悲伤的风把泪水吹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八.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5(分钟)9下一部词片的抒情风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一下。

(6分)参考答案:8最后一部电影描述了在楼梯上看到的无边无际的秋景和日落,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伤和沮丧的情绪。

风景《秋天》、《落日之水》2点数;特征:“荒凉与萧条”2点数;感觉1要点。

常见的5树枝)九.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让《悲风》把泪水吹过扬州,含蓄而深刻地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正面和背面各3分,正面“直接表达你的感受”1观点、感受2点数;后者是“拟人化”,或者答案是“含蓄而深刻”1总分2分6树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见欢》朱敦儒赏析习题及答案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作者】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今录诗九首。

【主旨】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以及比离愁更让人痛苦的亡国哀思。

【名句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古人说“秋士多悲”。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

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

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

“几时收”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这种“中
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

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

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

作者要请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下片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解析】C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
2、下列对周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B.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营造了本词的氛围。

C.词人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由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联想到国家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D.面对眼前秋高气爽,夕阳垂地,大江东流的壮阔景象,词人也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解析】D.面对眼前萧条冷落的秋景,……诗人感到悲凉、抑郁。

三、赏析简答题: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