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技术(黑血、白血)汇总.

合集下载

USPIO增强MR黑血及白血成像序列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对比研究

USPIO增强MR黑血及白血成像序列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对比研究

断价 值 。 法 : 康 雄 性 新 西 兰 大 白兔 3 方 健 0只 , 机 分为 实 验 组 2 随 0只 , 照组 l 。 验 组 采 用 球 囊 导 管 损 伤腹 主 动脉 内膜 结 合 对 0只 实
高 脂 饮 食 的方 法 建 立 兔 A S模 型 , 照 组 不 作 干 预 。 I 查 包 括 平 扫 、S I 对 MR 检 U PO增 强 MR黑 血 和 白血 序 列 。比较 两 种 成 像 方 法显 示 斑 块 形态 、 目和成 分 的 差 异 , 病 理 结果 行 对 照 研 究 , 做 统 计 学 分 析 。 果 :2例 兔 A 模 型成 功建 立 , S I 数 与 并 结 1 S U PO增 强 黑 血序
MR lc - lo e u n e a d wht - lo e u n e i h ee t n o t e ce i p a u s i a b t.M eh d : T i y I b a k b o d s q e c n i b o d s q e c n t e d t ci f a h ms lmt e o e lq e n rb i s to s hr t N w e l n l e r b i e ii e a d ml no t r u s 0 a i ls i h x e me t g o p 1 n mas i o t l e Z aa d ma a b t w r d vd d r o y i t wo go p :2 nma n t e e p r n r u , 0 a i l n c n r s e b t e P O n a c d M RI b a k b o d s q e c n m a io t d e we n US I e h n e l c - l o e u n e a d wh t — l o e u n e i h e e t n o t e o ce o c p a u s i a b t i b o d s q e c n t e d tc i f a h r s lr f l q e n r b i e o i s

心脏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成像

2D-MDE 正常
LVNC
2D-MDE
2D-MDE MI
其他
T1 mapping
其他
T2 mapping
其他 PC
其他
TISSUE TACKING
其他
TISSUE TACKING
病例
男 22 岁 胸闷,无高血压
病例1
病例一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扫描问题: 心脏跳动、血管搏动、呼吸运动导致磁共振信号大量丢失,成像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扫描要求 心电门控 呼吸门控
屏气扫描 实时扫描
周围门控 PG
向量式心电门控
呼吸门控
心脏MRI扫描常用序列:
RealTime Loc 实时透视定位 BH Asset Calibration 屏气校准扫描 Oblique Fiesta 白血电影 Double IR 黑血序列(双翻转) Double IR + FATSAT 脂肪抑制黑血序列 PWI 首过灌注 2D-MDE 延迟 其他
PWI 首过灌注
PWI 首过灌注
心血管 MRI延迟增强(LGE )采用钆喷酸葡胺(Gd—DTPA )对比剂及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 。 扫描时间:一般于对比剂注射后5-15分钟后开始扫描。
2D-MDE
2D-MDE 特点
明显增加了正常心肌与病变心肌的信号对比,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和良好的空间分辨率 。 提高了病变组织的检出率 ,能够准确识别梗死心肌 、瘢痕心肌 (心肌纤维化 )及淀粉样蛋白浸润等。 在各种心肌病变的评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Ch(左室流出道)
RV(右室两腔)
主动脉电影
返回
? 什么是黑血序列
分段采集的白血技术加以改进的序列技术,其主要部分是追加了一个可除去血流信号、但不影响静 态组织的翻转脉冲。

什么是磁共振白血技术黑血技术

什么是磁共振白血技术黑血技术

什么是磁共振白血技术黑血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中,在血流进入成像容积之前施加一个饱合射频脉冲,使血流预饱和。

当其流入成像容积时再施加射频脉冲,由于已被预饱合血流的纵向磁化矢量很小,几乎不产生MR信号,所以血流呈黑色低信号,而周围组织为高信号,从而产生对比,衬托出血管的影像。

黑血技术又称预饱合技术,是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基本技术之一。

白血技术即时间飞跃法(3D TOP),基于血液的流入增强效应。

TR 较短的快速扰相GRE T1WI序列进行采集,成像容积或层面内的静止组织被反复激发而处于饱和状态,磁化矢量很小,从而抑制了静止的背景组织,而成像之外的血液没有受到射频脉冲的饱和,当血液流入成像容积或层面时就具有较高的信号,与静止组织之间形成较好的对比。

MRA技术已日趋成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与传统X线心血管造影不同,它不是血管腔本身的成像,而是血流成像。

MRA基本技术有二种,下面分别介绍。

1 时间飞跃(time-of-flight;TOF):应用快速扫描GE技术,选取适宜的TR值和激发角,可产生血流的增强。

由于脉冲间隔时间很短,扫描层面内静止组织反复被激发,纵向磁矩不能充分弛豫而处于饱和状态,信号很弱,呈灰黑色;血管内血液流动,采集MR信号时,如果血流速度足够快,成像容积内激发的饱和质子流出扫描层面外,而成像容积外完全磁化的自旋又称不饱和自旋流入扫描层面,纵向磁矩大,发出强信号呈白色,于是血管内外信号差别很大,使血管显影。

TOF法利用MR信号的纵向磁化矢量成像。

应用此技术成像,按采集方式不同,又分为两情况:(1)二维TOF MRA,对缓慢或中等流速的血流敏感,用于评价静脉和严重狭窄的动脉效果好。

(2)三维TOF MRA,对快速血流敏感,可用作病变的初步筛选。

TOF法除流动组织外,短T1的物质也是亮白信号,故血肿(亚急性期)可被误认为异常血管,而有附壁血栓的血管似乎与正常血管一样,造成误漏诊,分析图像时应予以注意。

《2024年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范文

《2024年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范文

《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颈动脉疾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准确、非侵入性地诊断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对于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黑血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技术,在颈动脉疾病的诊断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二、磁共振黑血技术概述磁共振黑血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血液进行特殊处理,使血液在MRI图像中呈现为低信号或“黑色”,从而更清晰地显示血管壁及斑块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无创、无辐射、高分辨率等优点,可对颈动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

三、磁共振黑血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1. 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磁共振黑血技术可通过高分辨率的MRI图像,准确检测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2. 评估颈动脉狭窄类型:磁共振黑血技术可对颈动脉狭窄的类型进行分类,如局限性狭窄、节段性狭窄等,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3. 预测卒中风险: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磁共振黑血技术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磁共振黑血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中的应用1. 识别斑块类型:磁共振黑血技术可识别颈动脉斑块的类型,如软斑、硬斑等,为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和风险提供依据。

2. 评估斑块稳定性:通过分析斑块的成分和结构,磁共振黑血技术可评估斑块的稳定性,预测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3. 指导治疗决策:根据斑块性质和稳定性,医生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等。

五、磁共振黑血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1)无创、无辐射:磁共振黑血技术无需进行有创操作,无辐射损害,患者接受度较高。

(2)高分辨率:磁共振黑血技术可提供高分辨率的MRI图像,使医生能够详细观察血管壁及斑块情况。

磁共振序列及技术

磁共振序列及技术

磁共振序列及技术⾃旋回波序列类1.SE (常规⾃旋回波序列)(Spin Echo)(西门⼦也称SE)根据TR的TE的不同组合,可得到T1加权像(T1WI ),质⼦加权像(PDWI),T2加权像(T2WI)。

T1WI 现正在⼴泛使⽤于⽇常⼯作中,⽽PDWI和T2WI因扫描时间太长⼏乎完全被快速SE取代。

2.FSE (快速⾃旋回波序列)(Fast Spin Echo)(欧洲⼚家西门⼦和飞利浦以“turbo”来表⽰快速,故称之为TSE(Turbo Spin Echo))该序列的优点是(1)速度快,图像对⽐不降低,所以现在尤其在T2加权成像⽅⾯⼏乎已经完全取代了常规SE序列⽽成为临床标准序列。

(2)与常规SE序列⼀样,对磁场的不均匀性不敏感;该序列的缺点有(1)如采集次数不变,S/N有所降低,⼀般多次采集;(2)T2加权像上脂肪信号⽐常规SE像更亮,显得有些发⽩,易对图像产⽣⼲扰,解决的⽅法主要是⽤化学法或STIR序列进⾏脂肪抑制;(3)当ETL>8以后,图像⾼频部分缺失,导致⼀种滤波效应产⽣模糊,常在相位编码⽅向上出现图像的细节丢失;(4)RF射频能量的蓄积;(5)磁化转移效应等。

3.SS-FSE (单次发射快速SE)(Single shot FSE RARE)(西门⼦称SS-TSE)4.HASTE (半傅⾥叶单发射快速SE序列)(half-fourier acquisit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echo)(西门⼦也称HASTE)该序列的有效回波时间可较短,例如80ms,提⾼了信噪⽐和组织对⽐。

HASTE序列应⽤越来越⼴泛,除⽤于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外,还因速度快,在腹部成像中应⽤较多。

如⽤于不能均匀呼吸⼜不能屏⽓的病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肝脏扫描中增加囊性病变与实性病变的对⽐、显⽰肠壁增厚和梗阻性肿块、肿块表⾯和肠壁受侵犯情况、MR结肠造影等。

磁共振基础知识

磁共振基础知识

何为加权???
所 “重 谓的加权就是 点突出”
的意思
T1加权成像(T1WI)----突出组织T1弛豫( 纵向弛豫)差别
T2加权成像(T2WI)----突出组织T2弛豫( 横向弛豫)差别
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突出组织氢质子含 量差别
T1WI T2WI
T1WI T2WI
人体不同组织的
磁共振检查技术
平扫(T1WI,T2WI,PDWI) 增强(TIWI) 动态增强(Dynamic MR)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脂肪抑制成像(STIR) 水抑制成像(FLAIR) 水成像(MRCP、MRU) 灌注成像(Perfusion) 弥散成像(Diffusion) 功能成像(Function MR)
进入静磁场后,H核磁矩发生规律性排列(正负方向),正负方向的磁矢量相互 抵消后,少数正向排列(低能态)的H核合成总磁化矢量M,即为MR信号基础
z M
x
按照单一核子 进动原理,质子 群在静磁场中 y 形成的宏观磁 化矢量M
Z
B0
Z
MZ
X A
Y
X
在这一过程中,产生能量
Y MXY
B
A:施加90度RF脉冲前的磁化矢量Mz B:施加90度RF脉冲后的磁化矢量 Mxy.并以Larmor频率横向施进 C:90度脉冲对磁化矢量的作用。即M 以螺旋运动的形式倾倒到横向平面
X
X
体各类组织均有特定T1 、
(4)停止后一定时间 (5)恢复到平衡状态 T2值,这些值之间的差
异形成信号对比
弛豫:Relaxation;
自然界的一种固有属性;即任何系统都有在外





MR 信 号 特 点

核磁共振技术黑血白血

核磁共振技术黑血白血

核磁共振技术黑血白血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应用于医学影像学领域的无创检测技术。

它利用原子核在恒定磁场和射频信号的作用下产生共振现象,通过对共振信号的响应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获取人体组织及器官的信息。

黑血和白血是核磁共振技术中常用的术语,表示不同类型的信号。

本文将就核磁共振技术在黑血和白血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黑血成像黑血成像是核磁共振技术的一种应用,用于评估心血管结构和功能。

在黑血成像中,通过采用特定的脉冲序列和扫描参数,使得流入动脉血液产生高信号,而流出静脉血液产生低信号,从而使得血液在影像中呈现黑色。

这种黑色的血液信号有助于我们观察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如心腔大小、心壁运动、血管病变等。

黑血成像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时,黑血成像可以很好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壁厚度和斑块形态,帮助医生判断动脉狭窄的程度。

此外,黑血成像还可用于检测心肌梗死、心脏肌肉病变等心脏疾病。

二、白血成像白血成像是核磁共振技术的另一种应用,主要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白血成像中,通过选择性抑制信号量化出来的脂肪信号,使得脂肪组织在影像中呈现白色,从而使得神经组织等非脂肪组织在影像中呈现灰色或黑色。

这种白色的脂肪信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察神经结构和异常改变。

白血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诊断脑肿瘤时,白血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和周围组织的界限,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此外,白血成像还可用于评估脊髓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三、核磁共振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X光检测相比,核磁共振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无辐射:核磁共振技术不使用任何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非常安全。

2.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细节,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和诊断疾病。

3.多参数评估: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综合评估组织的不同参数,如T1弛豫时间、T2弛豫时间等,提供更全面的疾病信息。

心脏磁共振检查简介Cardiac Procedure

心脏磁共振检查简介Cardiac Procedure

此平面可显示左冠状动脉主 干分叉和左前降支和回旋支 近段
心肌标记电影
冠状动脉成像
实时交互式成像
心肌运动电影
心肌存活性
黑血形态学检查
心肌灌注
兼顾心脏形态;功能;心肌存活和冠状动脉的快速MR检查
7
心脏检查脉冲序列
黑血技术: ECG Gated SE T1 Double IR&Triple IR
白血技术: Cine FastCard或Fiesta Cine FastCard with Tagging
下面通过二个功能举例来介绍心脏实时定位的操作界面 和主要功能:
A. 定位心脏扫描最基本最重要的四腔心层面 1. 在主显示窗显示冠状面图像 2. 鼠标左键单击移动平面处,然后在主显示窗内单击 左键来移动平面,直致找到能显示室间隔的冠状面 3. 此时单击Define Scout键,此冠状面图像亦会显示 在监测图像窗.再单击Draw Line键 4. 在监测图像窗内单击会出现一条定位线,调节此线, 图像将会实时呈现在主显示窗内,直致找到能显示 室间隔的横段面(第17页左图) 5. 此时再单击Define Scout键,此横段面图像将会显示 在监测图像窗内,再通过心尖和二尖瓣中点划线,左室 长轴位将会显示在主显示窗内
胸骨旁 第四肋间
心尖
字体颜色与导线接头颜色对应
3. 精确的心电门控来减少心脏伪影,力求心电波形如下图示
4. 利用腹带呼吸监视
并作为屏气指示信号
9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5. 线圈位置: 上缘与肩胛骨上缘平齐,并使线圈的上下两片对齐 6. 心电导线: 利用脚先进使之
尽量在磁体内最短(右图) 7. 屏气训练: 呼气末屏气 8. 如需增强,最好留置套管针 9. 详细介绍整个检查过程,取得病人的大力配合

心脏磁共振检查简介Cardiac Procedure

心脏磁共振检查简介Cardiac Procedure

20 31.25 36 8 45 31.25 36 8 25 4 125 36 8--10
0 256 160 0 224 224 0 128 128
1 0.75 unswap 1 0.75 unswap 1 0.75 unswap
屏气延迟增强FGRE 屏气Sprial-SPGR 实时定位FSPGR
Multi-phase Obi 2D Gat,IR-prep Obi 2D Gat,SSRF Obi 2D RealTime
由于篇幅有限,此手册将简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1. 回顾心脏正常解剖关系在MR的表现 2. 心脏MR检查的准备工作 3. 分别介绍各主要心脏MR检查的操作流程 4. 各主要序列的推荐参数
2
心脏正常解剖关系
LV : 左心室 LA : 左心房 RV : 右心室 RA : 右心房 Ao : 主动脉 PA : 肺动脉 lpa : 左肺动脉 rpa : 右肺动脉 SVC:上腔静脉 IVC: 下腔静脉 pv : 肺静脉 rpv : 右肺静脉 av : 主动脉瓣 mv : 二尖瓣 tv : 三尖瓣 pv : 肺动脉瓣 rvot: 右室流出道
胸骨旁 第四肋间
心尖
字体颜色与导线接头颜色对应
3. 精确的心电门控来减少心脏伪影,力求心电波形如下图示
4. 利用腹带呼吸监视
并作为屏气指示信号
9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5. 线圈位置: 上缘与肩胛骨上缘平齐,并使线圈的上下两片对齐 6. 心电导线: 利用脚先进使之
尽量在磁体内最短(右图) 7. 屏气训练: 呼气末屏气 8. 如需增强,最好留置套管针 9. 详细介绍整个检查过程,取得病人的大力配合
联线定一组层面覆盖整个左心室.(右上图) 4. 然后一次扫描一层,多次扫描分别得到

核磁共振技术(黑血、白血)

核磁共振技术(黑血、白血)

MRI技术—磁共振血管造影
MRI检查技术——脉冲序列
MRI的扫描技术有别于CT扫描。需获得 T1WI和T2WI。因此,需选择适当的脉冲 序列和扫描参数。常用多层面、多回波 的自旋回波(spin echo,SE)技术。 扫描时间参数有回波时间(echo time, TE)和脉冲重复间隔时间(repetition time,TR)。
MRI技术—水抑制技术
MRI技术—磁共振血管造影


MRI另一新技术是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血管中流动 的血液出现流空现象。它的MR信号强度取决于 流速,流动快的血液常呈低信号。因此,在流 动的血液及相邻组织之间有显著的对比,从而 提供了MRA的可能性。 目前已应用于大、中血管病变的诊断,并在不 断改善。MRA不需穿剌血管和注入造影剂,有 很好的应用前景。MRA还可用于测量血流速度 和观察其特征。


自旋-晶格弛豫时间(spinlattice relaxation time) 又称纵向弛豫时间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反映自 旋核把吸收的能传给周围晶 格所需要的时间,也是90° 射频脉冲质子由纵向磁化转 到横向磁化之后再恢复到纵 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时间, 称T1。 规定在90°脉冲结束后Mz达 到其平衡状态的63%的时间 为T1弛豫时间。

自旋回波序列
T1加权像(T1WI)是指组织的T1值,主要 决定了图像的明亮或黑暗。 T2加权像(T2WI)是指组织的T2值,主要 决定了图像的对比度。

自旋回波序列


组织的T1值越短,T1WI信号越亮,如脂肪、亚急 性出血等;反之,组织的T1值越长,T1WI信号越 黑,如新生物、水肿、脑脊液、感染等。 在长TR、长TE的自旋回波序列(T2WI),组织的 T2值越长,信号越亮,如新生物、水肿等;反之, 组织的T2值越短,信号越黑,如铁沉积、钙化等。

磁共振成像考点总结

磁共振成像考点总结

磁共振成像考点总结
一、概述
(一)基本成像原理
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成像。

(二)成像特点
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不需要对比剂、无射线辐射的真正无创性检查。

二、检查技术
(一)检查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有心脏起搏器、铁磁性或电子镫骨植入物、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止血夹和其他靠近生物敏感区域(如脊髓、眼球等)的铁质异物患者。

2.相对禁忌证
非心脏部位的起搏器、非铁磁性置入物、有可能造成开裂的止血夹和生理依赖监视器等。

此外,
失代偿性心衰、妊娠、幽闭恐惧症也列入相对禁忌证。

(二)常用检查技术
1.脂肪抑制
2.磁共振血管成像
3.MR水成像
4.磁共振功能成像
三、临床应用
系统病变部位备注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脑实质、脑膜、脊
髓、骨髓
首选MRI
海绵状血管瘤MRI优于DSA
胸部肺实质因气体干扰,少用MRI。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无创造影技术
目录
01 磁共振血管造影介绍
02 简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常用的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磁共振血管造影介绍
磁共振血管造 影正常值
磁共振血管造 影临床意义
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 色。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 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
简介
1.时间飞逝(timeorrlight,TOF)法:TOF法主要使用多次重复的射频脉冲,使血管周围的静态组织处于“饱 和”状态,从而发出很低的MR信号或不发出信号组织,反之,呈:“不饱和状态”的流动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入受 检部位,发出明亮的高MR信号而成像。
2.相位对比(phasecontrast,PC)法:PC法主要利用两个极性相反梯度脉冲磁场的作用,使血管周围的静态 组织质子产生的正负相位变化相互抵消,不产生或仅产生低MR信号(呈灰暗),而流动血液的情况则相反,可产生 “非零相位移”(netnon-zerophaseshift),发出MR信号而成像(表3-5)。
但是,从整体看来,MRA的实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对动态和血液动力学的观察,空间分辨能 力,诊断的可靠性等方面都不如常规X线血管造影。目前,MRA在多数临床情况下,多作为初步的筛选手段,仍不 完全代替常规X线血管造影。
感谢观看
MRA目前的临床适应证正在日益扩大,近年来除用于颅颈部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梗阻与狭窄等)的检查,颅 内血管畸形,血管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等的检查;也用于肝移植手术前肝脏血管系统的评估,肾动脉狭窄,以 及周围血管疾病的检查等。心脏大血管的应用方面MRA除用于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和能外,对冠状动脉的显示 也已基本成功,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狭窄阻塞的诊断,检查术后是否通畅的监测以及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等都有 较大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基本知识

磁共振基本知识

Zongmiao.2004-11-20
功能区核磁分布(图二)
锥体束
绿色:第一体感接受皮质 紫色:第二体感接受皮质 蓝色:第一运动皮质
浅天蓝:第二运动区 土黄色:第三运动皮质 深红色:运动书写中枢
Zongmiao.2004-11-20
1 2 4
5
断层示意图三
18
17
16
14
12 11
10
6
7
89
Zongmiao.2004-11-20
深红色:视词中枢
Zongmiao.2004-11-20
断层分布图八
2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37 35 3332 31 30
29 28 26
25 23 19 20
Zongmiao.2004-11-20
断层分布图八
• 1、终板 • 2、额骨 • 3、侧脑室额角 • 4、尾状核头部 • 5、前连合 • 6、外囊 • 7、前穿质 • 8、屏状核 • 9、黑质 • 10、颞骨 • 11、穹窿伞 • 12、海马 • 13、大脑后动脉
绿色:第一体感接受皮质 紫色:第二体感接受皮质 土黄色:第三运动皮质
浅天蓝:第二运动区 蓝色:第一运动皮质 深红色:运动言语区
Zongmiao.2004-11-20
断层示意图六
3 4 5
9
10 11 12
33 32 31 30 29
14 15 16 17
28 27 26
25 24 22 21
20 19 18
Zongmiao.2004-11-20
功能区核磁分布(图三)
锥体束
• 绿色:第一体感接受皮质 • 紫色:第二体感接受皮质 • 蓝色:第一运动皮质

MRI黑血技术,一文读懂!

MRI黑血技术,一文读懂!

MRI黑血技术,一文读懂!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方式1、平流:是指血流质点的流动方向都与血管长轴平行,而且血管内所有血流质点的流速是相同的,人体血管腔内几乎没有这样的血流方式。

2、层流:(laminar flow)。

层流是一种规则运动,在层流的情况下,血液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一致,与管道长轴平行,但各质点的流速不同,在管道轴心处流速最快,越近管壁的轴层流速越慢,各轴层速度矢量为一抛物线图3、湍流:(turbulence)。

泊肃叶定律适用于层流状态。

人体的血液循环在正常情况下属于层流形式。

然而,当血流速度加速到一定程度或者管腔出现狭窄、急转弯等,层流情况即被破坏,此时血液中各个质点的流动方向不再一致,出现漩涡,称为湍流。

在湍流的情况下,泊肃叶定律已不再适用。

湍流的形成条件以雷诺(Reynolds数,简写为Re)来判断。

二、流空效应如果血流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扫描层面,当施加90°脉冲时,层面内血管中的血流和周围静止组织同时被激发。

Hurt so Good-7 [In the Style of John Mellencamp (Karaoke Version with Backup Vocals)] Karaoke当施加180°聚焦脉冲时(TE/2),层面内静止组织受到激发发生相位重聚而在TE时刻产生回波。

被90°脉冲激发过的血液在TE/2时间内已经离开激发层面,不能接受180°脉冲,不产生回波。

下图是自旋回波序列结构图而此时层面内血管中为TE/2时间内新流入的血液,没有经过90°脉冲的激发,仅接受180°脉冲的激发,也不产生回波,因而血管腔内没有MR信号产生而表现为“黑色”,这就是流空效应。

90°脉冲激发:当施加180度脉冲的时候,已经被90°激发的血液已经离开180°这个区域,所以之前被激发的离开区域,180°聚焦的这一部分,之前没有被90°脉冲激发,所以不产生信号。

血管壁成像黑血(DarkBlood)技术概览

血管壁成像黑血(DarkBlood)技术概览

⾎管壁成像⿊⾎(DarkBlood)技术概览磁共振⾎管成像根据⾎液信号的⾼低分为亮⾎⾎管成像和⿊⾎⾎管成像,⽬前磁共振临床成像中⼤部分使⽤亮⾎⾎管成像技术进⾏扫描成像,其中的技术有TOF,PC,NATIVE等,这些成像技术被⼴泛熟知应⽤,将在后续的章节中针对每⼀项技术及临床应⽤进⾏叙述。

⿊⾎⾎管成像技术是近⼏年才逐步⼤范围应⽤于临床应⽤的磁共振⾎管成像技术。

⿊⾎⾎管成像技术的应⽤得益于⽬前磁共振设备场强及线圈通道数的逐步提⾼,提升了图像的信噪⽐,为⾎管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更清晰优异的图像。

在临床应⽤中,使⽤⿊⾎⾎管成像技术进⾏扫描时,往往会出现⾎液信号抑制不均匀或不彻底的情况,那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改进措施呢?此章将针对⿊⾎⾎管技术进⾏总体介绍.1流空效应流动的流体在磁共振⾃旋回波序列中表现为流空的低信号,即流空效应。

下图为⾃旋回波序列的原理时序图,通过选层梯度选层,利⽤90°射频脉冲进⾏激发,在同样的选层梯度下利⽤180°脉冲进⾏重聚。

此时流动流体信号的⾼低将取决于流动的快慢。

当流动的流体在180°重聚脉冲时已经流出梯度选层层⾯时,流体中的氢质⼦将得不到重聚,即在采集到的回波中表现为低信号。

⾃旋回波序列中,并不是所有流动的流体都显⽰为低信号,流体信号的⾼低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例如:(1)、流体流动的⽅向和速率与扫描层⾯的关系,即流体在180°重聚脉冲时刻是否还在扫描层⾯内,如果流体在SE/TSE序列激发和重聚的时刻都存在于层⾯内时,流体没有流空,有信号残余;(2)、序列扫描参数也将影响流体的信号,如下图所⽰,在⼀定的流体速率时,在180°重聚脉冲时刻,即TE/2时刻流体有⽆完全流出激发层⾯,TE/2越⼤,流体流出扫描层⾯的概率越⼤,流空效应越明显。

另外TE越⼤,流体中质⼦的散相越厉害,最终的信号也越低。

所以在进⾏⿊⾎成像时适当增加TE有助于流空效应;(3)、扫描的层⾯厚度,层⾯越厚流体流出层⾯的概率越⼩,流空效应减弱,同时扫描层⾯越厚,层⾯内涵盖不同⽅向⾎管的概率越⼤,也将导致流空效应减弱。

什么是磁共振白血技术黑血技术

什么是磁共振白血技术黑血技术

什么是磁共振白血技术黑血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中,在血流进入成像容积之前施加一个饱合射频脉冲,使血流预饱和。

当其流入成像容积时再施加射频脉冲,由于已被预饱合血流的纵向磁化矢量很小,几乎不产生MR信号,所以血流呈黑色低信号,而周围组织为高信号,从而产生对比,衬托出血管的影像。

黑血技术又称预饱合技术,是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基本技术之一。

白血技术即时间飞跃法(3D TOP),基于血液的流入增强效应。

TR 较短的快速扰相GRE T1WI序列进行采集,成像容积或层面内的静止组织被反复激发而处于饱和状态,磁化矢量很小,从而抑制了静止的背景组织,而成像之外的血液没有受到射频脉冲的饱和,当血液流入成像容积或层面时就具有较高的信号,与静止组织之间形成较好的对比。

MRA技术已日趋成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与传统X线心血管造影不同,它不是血管腔本身的成像,而是血流成像。

MRA基本技术有二种,下面分别介绍。

1 时间飞跃(time-of-flight;TOF):应用快速扫描GE技术,选取适宜的TR值和激发角,可产生血流的增强。

由于脉冲间隔时间很短,扫描层面内静止组织反复被激发,纵向磁矩不能充分弛豫而处于饱和状态,信号很弱,呈灰黑色;血管内血液流动,采集MR信号时,如果血流速度足够快,成像容积内激发的饱和质子流出扫描层面外,而成像容积外完全磁化的自旋又称不饱和自旋流入扫描层面,纵向磁矩大,发出强信号呈白色,于是血管内外信号差别很大,使血管显影。

TOF法利用MR信号的纵向磁化矢量成像。

应用此技术成像,按采集方式不同,又分为两情况:(1)二维TOF MRA,对缓慢或中等流速的血流敏感,用于评价静脉和严重狭窄的动脉效果好。

(2)三维TOF MRA,对快速血流敏感,可用作病变的初步筛选。

TOF法除流动组织外,短T1的物质也是亮白信号,故血肿(亚急性期)可被误认为异常血管,而有附壁血栓的血管似乎与正常血管一样,造成误漏诊,分析图像时应予以注意。

[医学]磁共振血管造影

[医学]磁共振血管造影
的梯度选择,若适当,则 =180度,信号最大。 当目标血管流速超过序列的流动敏感度, 角会大于
180度,出现回卷,则高速流动的自旋表现为低信号。 若序列流动敏感度选得太高,则血管信号强度不足。 序列的流动敏感度通常稍大于靶血管的最大流速。
PCA 的流动敏感性
流动显示方向 MCA与PCA对流动显示依赖于流动敏感度梯度
垂直相位编码(Rosagital)
在对脊柱或颈椎成像时,一般相位编码常取在 水平方向,大致CSF的流动方向垂直,这种流动 伪影为与流动方向平行的线条。若将相位与频率 编码方向互换,血液和CSF基本沿相位编码方向 运动,由于相位编码作用时间短及次数少,所以 移动质子引起的附加相移小,伪影也小。
黑血法(BBMRA)
TOF
TOF增加对比度方法 减小激发角度 2D TOF 采用30-50
3D TOF 采用15-20 减小层厚与3D激发体积范围 采用多容积激发 背景抑制(MTC磁化转移)
TOF——应用
2D TOF具有较小的流入饱和效应,对于慢速, 如静脉及静脉窦成像很好,对于血流方向一致的血 管,显示良好。
磁共振血管造影
DSA与MRA
DSA与MRA
MR流动补偿
MR流动效应
沿梯度场方向运动的层流的偶数回波是层流独有
的现象,湍流无序,自旋相位为“弥散效应”。
t
(t) Grdt 0
rr0 vt
t
t
(t) 0 Gr 0dt 0 Gvtdt
时间
0 T/2
T 3T/2
回波 序号
(矢量差) |S2-S1|=MC信号
(强度差, 任意)。
PCA
Normal image of hand(rephase-dephase subtrac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成像系统

MRI的成像系统包括MR信号产生和数据采集 与处理及图像显示两部分。MR信号的产生 是来自大孔径,具有三维空间编码的MR波 谱仪,而数据处理及图像显示部分,则与 CT扫描装置相似。
MRI设备

MRI设备包括磁体、梯度 线圈、供电部分、射频 发射器及MR信号接收器, 这些部分负责MR信号产 生、探测与编码;模拟 转换器、计算机、磁盘 与磁带机等,则负责数 据处理、图像重建、显 示与存储(如右图)。
磁共振图像特点

四多四高一无 1、多参数成像 2、多方位成像 3、多种特殊成像 4、多种伪影因素 5、高的软组织对比 6、高的成像速度 7、高的组织学、分子学特征 8、高额的运行、检查费用 9、无电离辐射、无检查痛苦、无创伤
MRI的成像基本原理---质子自旋及在外加磁场中的状态

含单数质子的原子核,例如人 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 质子有自旋运动,带正电,产 生磁矩,有如一个小磁体(右 上图)。小磁体自旋轴的排列 无一定规律。但如在均匀的强 磁场中,则小磁体的自旋轴将 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 (图右下)。在这种状态下, 用特定频率的射频(RF)进行 激发,作为小磁体的氢原子核 吸收一定量的能而共振,即发 生了磁共振现象。
MRI的成像基本原理---弛豫现象

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 把所吸收的能量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 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一恢复过 程称为弛豫过程(relaxation process), 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称之 为弛豫时间(relaxation time)。
弛豫时间---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已日臻成熟完善。检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 身各系统,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 为了准确反映其成像基础,避免与核素成像 混淆,现改称为磁共振成像。 参与MRI 成像的因素较多,信息量大而且不 同于现有各种影像学成像,在诊断疾病中有 很大优越性和应用潜力。


自旋-晶格弛豫时间(spinlattice relaxation time) 又称纵向弛豫时间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反映自 旋核把吸收的能传给周围晶 格所需要的时间,也是90° 射频脉冲质子由纵向磁化转 到横向磁化之后再恢复到纵 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时间, 称T1。 规定在90°脉冲结束后Mz达 到其平衡状态的63%的时间 为T1弛豫时间。
MRI设备—常导、超导、永磁
磁体有常导型、超导型和永磁型三种,直接关系 到磁场强度、均匀度和稳定性,并影响MRI的图像 质量。因此,非常重要。通常用磁体类型来说明 MRI 设备的类型。 常导型的线圈用铜、铝线绕成,磁场强度最高可 达0.15~0.3T*。 超导型的线圈用铌-钛合金线绕成,磁场强度一般 为0.35~2.0T,用液氦及液氮冷却。 永磁型的磁体由用磁性物质制成的磁砖所组成, 较重,磁场强度偏低,最高达0.3T。
核磁共振技术
磁共振基本概念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 原子核在磁场内共的、非创 伤性的成像方法, 它不用电离辐射而 可以显示出人体内 部结构。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核物理现象。 早在1946年Block与Purcell就报道了这 种现象并应用于波谱学。Lauterbur1973 年发表了MR成像技术,使核磁共振不仅 用于物理学和化学,也应用于临床医学 领域。



主磁体:是MRI的主要部分,能够产生稳定的磁场, 用以磁化病人体内的质子,使之以Larmor频率旋 进。 梯度磁场:由三个独立的梯度线圈产生,每个线 圈均有独立的电源,并由计算机控制,用于层面 选择及MRI图像所需要的空间定位,是MRI的灵魂。 射频线圈:主要完成射频信号的传输以及接受以 Larmor频率进动的质子产生的信号。 图像处理:由于MRI图像完全是数字化图像,因此, 需要一系列设备进行数字化处理。这一系统主要 包括计算机、射频放大器、梯度放大器、存储器、 摸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及显示仪等。
弛豫时间


自旋-自旋弛豫时间 (spin-spin relaxation time),又称横向弛豫时 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反映横 向磁化衰减、丧失的过程。 即横向磁化衰减到原来值 的37%所维持的时间,称T2。 T2衰减是由共振质子之间 相互磁化作用所引起。
MRI的成像基本原理—共振现象


共振现象为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接受者与传递者以同样的射频振动的图像。 这是一个常见的物理现象,要发生共振现象,前 提必须是激励驱动者的能源频率与被激励系统的 固有频率一致。 MRI系统中,被激励者为生物组织中的氢原子核, 激励者为射频脉冲。只有射频脉冲的频率与质子 群的旋进频率一致时才能出现共振现象。以1.0T 为例(1.0T:主磁场的强度),必须施加42.5MHz 的射频脉冲方能使质子出现共振。
核磁共振成像白血技术概念

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白血技术即时间飞跃法 (3D TOP),基于血液的流入增强效应。TR 较短的快速扰相GRE T1WI序列进行采集,成 像容积或层面内的静止组织被反复激发而处 于饱和状态,磁化矢量很小,从而抑制了静 止的背景组织,而成像之外的血液没有受到 射频脉冲的饱和,当血液流入成像容积或层 面时就具有较高的信号,与静止组织之间形 成较好的对比。

MRI设备—梯度磁场

磁共振技术(黑血、白血)
核磁共振成像黑血技术概念

磁共振血管成像中,在血流进入成像容积之 前施加一个饱合射频脉冲,使血流预饱和。 当其流入成像容积时再施加射频脉冲,由于 已被预饱合血流的纵向磁化矢量很小,几乎 不产生MR信号,所以血流呈黑色低信号,而 周围组织为高信号,从而产生对比,衬托出 血管的影像。黑血技术又称预饱合技术,是 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基本技术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