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礼记》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995f92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b.png)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礼记》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五经之一”。
其内容涵盖了人际关系、社会伦理、政治哲学等众多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是《礼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思想贯穿着整个中国古代儒家哲学体系,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就《礼记》中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进行浅析,探讨其内涵和现实意义。
《礼记》中的“大同”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在儒家的社会理想中,“大同”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人类最终追求的目标。
它指的是人类社会中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阶级对立、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和谐共处的社会状态。
《礼记》中提到:“大同者,天地所以能够纯一而万物能够同生也。
”可见,“大同”是儒家对于理想社会的描述,是一种总体观念,体现了儒家对社会秩序和人类理想生活的完美追求。
《礼记》中的“乐和”思想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内容。
在儒家的伦理观念中,“乐和”是指个体之间、家族之间、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与美好。
在《礼记》中,有关乐和的描述很多,比如:“上下和睦,夫妇相和,兄弟和好,朋友相信”,“礼以和为贵”,“和者天下之大利”,可见,《礼记》中的乐和思想贯穿着整个古代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和谐相处、和乐共处的理想追求。
在乐和思想中,儒家提出了以和为贵、和为大利的理念,强调了在社会生活中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友爱,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礼记》中的“中和”思想也是值得重视的内容。
在古代中国儒家哲学中,中和指的是保持事物和谐的状态,追求平衡和稳定。
《礼记》中有“物不可爱,不可不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论述,这些都体现了中和思想的内涵。
中和思想要求追求一种平衡的状态,不偏不倚,不过分不偏向,求得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
儒家认为,只有在“中和”的状态下,社会和个人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文明社会才能获得可持续的进步。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84f27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d.png)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摘要】《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探讨了“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这些思想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礼记》中,大同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共处;乐和思想则强调和谐相处和心灵愉悦;中和思想则主张平衡和谦逊。
这三种思想在实践中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古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
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但又有各自独特之处。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礼记》中汲取启示,学习平等、和谐、平衡的价值观念,以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礼记》对“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的阐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哲学智慧,为建设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贡献。
【关键词】《礼记》、大同、乐和、中和、思想、古代社会、现代社会、启示、贡献。
1. 引言1.1 介绍《礼记》的背景《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为“五经”之一,也是“四书”之一。
它是在先秦时期陆续形成并逐渐固定下来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是孔子及其弟子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学说的经典之一。
《礼记》以“礼”为核心,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礼仪规范、社会道德、仁爱亲敬等方面的问题,是一部关于人伦道德的经典之作。
在《礼记》中,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同思想强调人们应该和谐相处,共同追求理想境界;乐和思想强调人们应该和睦相处,共同享受快乐之事;中和思想则强调人们应该内外协调,处事稳健。
通过对《礼记》中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儒家学说的核心理念,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指导我们在当今社会的生活和工作中追求和谐、和睦、平衡的境界。
1.2 概述“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在《礼记》中的重要性《礼记》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哲学内涵。
其中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在整部经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理想追求和规范。
这些思想在《礼记》中被细致地阐述和探讨,为古代社会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礼记大同篇 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同篇 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02f9f08964bcf84b9d57b77.png)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記大同篇原文繁體字昔者仲尼與於蠟賓②,事畢,出遊於觀之上③,喟然而歎④。
仲尼之歎,蓋歎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與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8)。
男有分,女有歸(10)。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11),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12)。
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13),天下為家。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世及以為禮(14),城郭溝池以為固(15)。
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18),以功為己(19)。
故謀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22)。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23),以考其信(24),著有過,刑仁講讓(25),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26),眾以為殃。
是謂小康。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记大同篇原文简体字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②,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③,喟然而叹④。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与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8)。
男有分,女有归(10)。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11),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2)。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13),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14),城郭沟池以为固(15)。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18),以功为己(19)。
大学语文《大同》
![大学语文《大同》](https://img.taocdn.com/s3/m/ef81b0a580eb6294dc886c0f.png)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人,我国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从事教育数十年,“弟子三千, 贤人七十”。孔子思想学说最重 要的范畴是“仁”和“礼”。 《史记·孔子世家》有传。
孔府
孔林
孔庙
二、作品简介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
它对礼学的阐述最为精彩完备。
它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 是了解儒家礼学思想的重要参 考依据。
三、创作背景
“大同”思想虽托为孔子首创,实际上是儒、道、
墨、农各家学说的总结和发扬。
它出现的时代很可能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
作者很可能是儒士。
四、文本解析
大道之行也 大道: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行:施行 之……也:的时候
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 ⑤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阴谋无计可施,抢劫偷 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大门只要从外面阖 上即可,用不着关锁;
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 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 郭沟池以为固”。
【研习与思考】
四、简析题
2.大同思想对后世及当代有哪些影响和启示? 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 近代洪秀全:“太平天国” 康有为:《大同书》 孙中山:“天下为公”
《大学语文》
俞晓红
第一课 《大同》
在大同的世界里,创造出大不同。
——江西金圣文化传播公司广告语
大同 → 高度的和谐 同 =凡+口 →凡口一词 →相同、偕同 → 和谐 大 ≈ 高大正立的人形 → 高大 → 表程度深
一、孔子生平
《大同》选自《礼记》,《礼 记》是孔子后世的传人所作, 其中记载了许多孔子的思想。
礼记礼运大同篇(带注解)
![礼记礼运大同篇(带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262137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7.png)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
社会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
所以每个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
使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庭。
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然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
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再不会有阴谋诡计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的事发生了。
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
这就叫做『大同』世界.解释2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
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
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只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
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7993d1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2.png)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
《礼记》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其中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是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的描述。
在《礼记》中,大同被描述为一种理想状态,即人人相亲、人人相爱、人人共享的社会状态。
大同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尚书》中的“天下一家”观念,意味着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兄弟姐妹,没有阶级和地位的差别。
这种大同的理念源于古代先贤的人道主义思想,强调人人平等、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
乐和则是指社会和谐的状态。
在《礼记》中,乐和被描述为人们互相合作、和谐相处,共同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的状态。
乐和的思想表明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和谐的社会关系、互相尊重和合作,才能达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中和则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礼记》中,中和被描述为宇宙万物的调和与平衡状态。
中和的思想强调了互补、协调、平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个体之间、元素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才能达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与稳定。
“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都是《礼记》中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描述,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和谐、平衡、互补的重视。
这些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模范。
在现实中实现这种理想状态是极具挑战性的,需要人们不断努力,去追求和实践。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b1df8d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9.png)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礼记》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古代经典著作,囊括了丰富的思想文化。
其中包含着三个重要的思想:大同、乐和和中和。
这三种思想并不相同,但又有着一定的联系与共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礼记》中的大同、乐和和中和思想。
一、大同思想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礼记》中的大同思想强调天下一家、人类大同。
大同即是“天下大同,物杂乱而理归于一”,强调了社会上的平等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
《礼记·曲礼上》中写道:“齐民无吏,无财,无罪。
”一方面强调平等,没有阶级之分;另一方面,也强调要求人无罪,侧重于文明、和平、社会安全等议题,而且其针对的是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因此,大同思想具有强烈的道德和人文主义的色彩。
大同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全球的人类发展、和平、文化交融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南明·李渔《东周列国志》卷三记载:“南黄山上人,曰:『天下已乱,得大同者,自天而降矣。
』”这也反映了大同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力。
二、乐和思想《礼记》中的乐和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和平共处。
《礼记·士丧礼》中有“乐全生,祸不及身。
和者,婚姻之始,乐和者,婚姻之实”,说明人类只有在和睦的环境下才能健康成长,亲情、友情、爱情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必要的。
《礼记·祭法》中有“同心同德,一心一德,方能为大,和则家脆。
”意思是说,一个家庭或一个团队要和睦相处才能更加稳定、和谐。
乐和思想在社会群体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它强调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可以留下有力的防治腐败的思想文化遗产。
《礼记》中的中和思想即坚持中庸之道,既不过分偏向某一方面,也不偏离正道。
《礼记·禘仪》中有“取象天地之经,参八风之义,孝悌之心,强仁义之行,极中之道,君子有所定而服,有所见而不卜,故曰定而不忘,见而不两”这句话是讲有轻则重,强则弱,以防过度一方面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体现出了中和思想的重要意义。
《大同》——《礼记》
![《大同》——《礼记》](https://img.taocdn.com/s3/m/58b219260b1c59eef8c7b4e0.png)
2 文本解析(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
练兵场
三、简析题 1.“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相比,有何特色?
①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
②“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贤”而且“能” ; 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
用是:因此。 兵:这里指战争。 著:彰显。义:指合理的事情。 考:成就。 刑:典范。让:礼让。 埶(shì):同“势”,指职务。去:斥退。
2 文本解析(3)
翻译文本: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
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旦,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 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 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 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 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1
《礼记》
梁启超言:《礼记》之最大价值,在能供给以研究战国 秦汉间儒家一派学术思想史之极丰富的资料──尤其是荀 子學術思想史之極豐富的資料。 盖孔氏之学,在此期间 始确立,亦在此期间而渐失其真,其蜕变之迹与其几, 读此两戴《记》八十余篇最能明了也。
礼记大同篇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同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10fa2d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1.png)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記大同篇原文繁體字昔者仲尼與於蠟賓②,事畢,出遊於觀之上③,喟然而歎④。
仲尼之歎,蓋歎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與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8)。
男有分,女有歸(10)。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11),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12)。
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13),天下為家。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世及以為禮(14),城郭溝池以為固(15)。
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18),以功為己(19)。
故謀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22)。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23),以考其信(24),著有過,刑仁講讓(25),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26),眾以為殃。
是謂小康。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记大同篇原文简体字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②,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③,喟然而叹④。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与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8)。
男有分,女有归(10)。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11),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2)。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13),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d66f1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3.png)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礼记》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
关于“大同”、“乐和”和“中和”的思想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析《礼记》中的“大同”、“乐和”和“中和”思想。
我们来看《礼记》中的“大同”思想。
在《礼记·礼运》篇中,有一句著名的话:“谓之大同”。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实现社会大同的理想。
在《礼记》中,“大同”思想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人们应该相互关爱、和谐相处,而不是相互争斗。
在《礼记·檀弓上》中,有一句话:“上爱其民,民爱其上,天下大同”。
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上下关系和谐,人民相互爱戴,社会就会达到大同的境界。
我们来看《礼记》中的“乐和”思想。
在《礼记·乐记》中,有一篇叫做《和乐》的文章。
其中提到了“多听多闻,谨和诸友,致和乱不悖”等句子。
这些句子强调了人们应该保持和谐的心态,追求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章中还提到了音乐和舞蹈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形式,人们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享受乐趣,达到乐和的境界。
我们来看《礼记》中的“中和”思想。
在《礼记·开宗明义》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夫礼者,忠信之薄,和义之固也”。
这句话表明了礼的本质是“中和”的概念。
在《礼记》中,“中和”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待事物应该持有平和而不偏激的态度。
在《礼记·尊亲》中,有一句话:“尊亲之经,敬之不竭也,慈之不疲也”。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对待亲人应该持有恭敬而不疲倦的心态,达到中和的状态。
《礼记》中的“大同”、“乐和”和“中和”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这些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和谐相处,追求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持有中和的态度对待事物。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从《礼记》中这些思想中汲取启示,建立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的未来。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5e629743169a4517623a31d.png)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经典手机短信】礼记大同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
下面请看带来的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
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注释】第一段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3.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f0e33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2.png)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大同》出自西汉·戴圣编撰的《礼记·礼运》。
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翻译:孔子参加冬祭(古代一种祭祀),事毕后外出游于观之上(古代宫门前的阙形建筑,是君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深深地叹息。
孔子叹息的原因,是感叹鲁国的世道吧!他身旁的言偃(即言子游,孔子的弟子)问:“君子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
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
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有残疾不能工作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的有职务,女的有归宿。
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
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
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c4f425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9.png)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礼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典籍之一,其内容涉及到礼仪、道德、政治、经济等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政治理念和文化精神。
其中,“大同”、“乐和”、“中和”思想被认为是《礼记》的核心思想之一,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大同”思想是指宏观上的和谐与统一。
在《礼记》中,“大同”被理解为所有人类的共同理想,它以全人类共同的生活状态为基础,表明人类社会应该实现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人的和谐共处,人人平等,没有任何差别。
《礼记·礼运篇》中写道:“天下一家,人类一体,皆得其所欲得,兼爱而无私,有功谔之,无过诛之,夫然后执策以伺之,而民乐于职,如此而后可以成大同。
”可以看出,“大同”是一个理想状态,人们通过实现平等与和谐共处来实现其理想,进而实现社会的统一。
“乐和”思想是指微观上的和谐与美满。
它强调的是每个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天性,寻求内在的美好状态,通过个人的美好状态来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美满。
在《礼记·乐记》中,乐被定义为“散而不击,和而不同”的美妙状态,其目的是通过和调和的和谐美妙之音,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美满。
换句话说,“乐和”思想主张在以个体感受为基础的内在和谐中寻求人际间的和谐。
“中和”思想强调的是平衡与调和。
《礼记·中庸》对“中和”的定义为:“天地之大经也,人事之经纬也,夫物不蓄胜,故能成其数,不负其度,故能无乱,无乱则预,预则不变,不变则久,久则有常,有常则可以得道。
”这表明“中和”是一种经营全局、平衡纷争、维护和谐的协调思想,强调在局部的矛盾和对立中寻找平衡点,避免极端和偏激。
《礼记》认为,“中和”不仅具有重要的道德含义,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礼记》中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都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强调内在的道德规范和平衡协调,为人们提供了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工具。
礼记礼运大同篇读后感
![礼记礼运大同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68036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11.png)
礼记礼运大同篇读后感《大同篇》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内容丰富,涉及到了礼仪、道德、政治等多个方面。
通过阅读《大同篇》,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儒家思想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以及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同篇》中提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表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理念。
儒家认为,人类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共处、平等互利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这种理念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公平、不平等的现象时,我们更应该深刻理解大同理念,努力去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另外,《大同篇》中还提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曲学而不厌,不为己有,不逾乎位”。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要经历各种艰辛和磨砺,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这也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观点之一,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毅力和恒心,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
通过阅读《大同篇》,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儒家思想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以及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告诉我们,要想建设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毅力和恒心,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
总之,《大同篇》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它,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儒家思想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以及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儒家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质,为建设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礼记大同语言知识点
![礼记大同语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f6117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b.png)
礼记大同语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礼记·大同》语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礼记·大同》中的语言知识点包括字词的用法、特殊句式、古代文化相关的词汇表达等。
字词方面像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和它在文中的意义,特殊句式有古文中特有的句式结构。
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里的“之”字,它起到舒缓语气、调整音节的作用,在这里不做实际意义解释。
②重要程度:在古代文学学科中很重要。
它是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途径,而且能提升古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懂这些语言知识点,就没法真正读懂《礼记·大同》里蕴含的深刻思想。
我之前看一些古代典籍,要是卡在字词和句式上,就很难继续深入理解文章思想,《礼记·大同》也不例外。
③前置知识:需要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语法知识,比如实词、虚词的简单概念。
像知道“而”这个字常见的几种连接关系,顺承、转折等,在看《礼记·大同》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
还需要一些古代文化知识作垫底,比如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些概念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
④应用价值:在研究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学素养、阅读其他古代文献等场景下有用。
比如说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从《礼记·大同》的语言入手去剖析里面的理想社会模型。
老实讲,很多现代的学者研究古代哲学社会思想也是从语言文字的解读开始的。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古代文学里,《礼记·大同》语言知识点处于古典散文语言研究的分支下。
它与《论语》《孟子》等先秦经典著作的语言知识点有横向联系,可以互相参照理解。
②关联知识:与古代历史、社会文化、儒家思想等知识密切相关。
比如说里面描述的大同社会,和先秦时期的社会状况、儒家倡导的道德价值观是分不开的。
一个词可能就蕴含着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像“鳏寡孤独”这个词的表述,背后反映的是当时社会所关注的弱势群体以及儒家的仁爱思想。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理解一些复杂的句式和特殊字词的古今异义。
礼记大同篇 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同篇 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02f9f08964bcf84b9d57b77.png)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記大同篇原文繁體字昔者仲尼與於蠟賓②,事畢,出遊於觀之上③,喟然而歎④。
仲尼之歎,蓋歎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與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8)。
男有分,女有歸(10)。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11),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12)。
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13),天下為家。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世及以為禮(14),城郭溝池以為固(15)。
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18),以功為己(19)。
故謀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22)。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23),以考其信(24),著有過,刑仁講讓(25),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26),眾以為殃。
是謂小康。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记大同篇原文简体字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②,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③,喟然而叹④。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与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8)。
男有分,女有归(10)。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11),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2)。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13),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14),城郭沟池以为固(15)。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18),以功为己(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