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案
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自救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观看“用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
五、【仪器、药品、用品】
多媒体、镊子、酒精灯、酒精、棉花、水、蜡烛、火柴、木条、小煤块、烧杯、小石块、大试管、烧杯、石棉网、滴管、小刀、剪刀、热水(60 ℃以上)、白磷、红磷、棉布、湿抹布。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化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到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A.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会运用燃烧、灭火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学会一些逃生自救方法B.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实验探究过程,理解对比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的重要作用;(2)对课本实验进行评价并改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3)通过小组实验,增强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意识;(4)增强防火、灭火意识,热爱生命。
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通过演示实验、教师设计问题逐步引导进行分化难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主动建构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学法:初中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好动,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新知识,因此主要采用的学法是: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实验用品:试管、白磷、试管的氧气、60度热水、保温瓶、烧杯、镊子、滤纸小组实验用品:镊子、药匙、废液缸、烧杯、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大理石、小木条、泥沙教学过程设计【课题引入】活动任务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结果认识燃烧展示:炭,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1.燃烧是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
活动元一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活动元二:探究灭火原理及方法活动任务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结果5.总结灭火的原理6.熄灭燃着蜡烛根据燃烧条件,一一推论出灭火原理总结书写小组实验过渡:展示火灾的图片,视频。
燃烧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带来灾难。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燃烧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观点和经验,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以火柴燃烧的实验引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燃烧的现象,引发他们对燃烧的好奇心。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例如,提出问题:“为什么燃烧会发生?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寻找答案。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例如,播放火焰燃烧的短视频,让学生观察火焰的形状和变化,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例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共同分析实验结果。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燃烧的原理,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达成共识。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例如,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燃烧和灭火的理解和经验,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用。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乐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公开课的主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燃烧和灭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却未必深入了解。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厨房烹饪、森林火灾等,让学生感受燃烧和灭火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器材使用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燃烧和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c⑴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三、教具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四、教学内容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2、认识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探究实验,学生观察实验:1、实验中坩埚钳上的纸条燃烧而坩埚钳上的石块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必须是可燃物。
2、坩埚钳上的纸条很快燃烧而坩埚钳上的木块要时间长点才能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3、露在空气中的蜡烛继续燃烧,盖上玻片密封的蜡烛熄灭了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学生回答: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3、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4、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有效课堂优秀教学案例(教师用)

1.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火灾现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关注。
2.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进行不同物质的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设计家庭火灾逃生方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有效课堂优秀教学案例(教师用)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燃烧和灭火》。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灭火的方法:介绍灭火的四大方法,即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化学抑制。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灭火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燃烧和灭火的化学反应:讲解燃烧和灭火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描述。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讨论主题,如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等。
2.讨论内容:各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燃烧和灭火现象,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化学抑制。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3.举例说明燃烧与灭火在生产、生活及安全方面的应用,如防火措施、火灾事故处理等。
4.强调燃烧与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发放灭火方法的选择与实施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设置问题:“为什么灭火时要清除可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引发学生对灭火原理的探究。
3.提出实际问题:“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遇到火灾时如何正确灭火与逃生?”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设计思考题:“燃烧与灭火在生产、生活及安全方面的应用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与灭火的原理、灭火方法等,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不足之处,明确改进方向。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改进方向。
根据课程标准,九年级学生应能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以“生活情境—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拓展思考”为主线,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并注重培养其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示例和实验,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2.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关系。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本质、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他们在燃烧和灭火方面的认识仍较为模糊,容易混淆概念和原理。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力求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安全意识。
2.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讨论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问题。
2.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燃烧和灭火本质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情感态度,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燃烧的概念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2.联系实际,会分析灭火的方法及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带来灾难。
使学生能体会到科学利用燃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三、主要采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投影展示四幅图片:篝火晚会;煤炉烧饭;奥运圣火;火箭发射。
师: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火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热量,火把我们带进未知的世界,总之,火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火造福于人类呢?接下来我们就对燃烧进行研究。
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过哪些?生:讨论并积极发言。
师:鼓励引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填写P88页的表格师:燃烧的事例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不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呢?生:交流讨论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你知道燃烧发生的条件吗?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对酒精和水两种液体而言,那种能被燃烧?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持续燃烧吗?3、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教师提问:物质的燃烧是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还是满足一个就可以呢?教师演示1:在烧杯中倒入开水,把一小块白磷放入水中,在烧杯口上放一铜片,在铜片的左端放少量红磷,右端放一小块白磷教师演示2:“烧不坏的手帕”实验,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在空中能否燃烧的关键。
总结:这些事实强有力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鲁教版九上化学6.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内容为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点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来突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实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鼓励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鲁教版九上化学6.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在课堂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问题导向
1.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掌握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能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力,明确燃烧的定义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由
方法上升到理论
分组合作加深合作精神
完善知识提升能力
查缺补漏
教学反思
科目
化学
课题
第四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1)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学科组长签字
教案编号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
2、理解灭火的原理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灭火的方法
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灭火的方法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精讲点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精心编制学案设计小组活动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说明
个案补充
导课
探究新知
应用
小组合作
合作探究
小结
达标
作业
走进生活
一、灭火的
原理
1、燃烧的条件
2、燃烧的定义
3、灭火的原理
达标练习题
在线测试
师:演示小魔术,设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生:思考并生生互动回答问题
生:独立阅读课本84页活动天地,小组通过灭火的方法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
生:生生互动解决问题
师:点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生:生生互动通过课本85页交流共享归
纳总结燃烧的定义
师: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燃烧着的蜡烛
生:小组内互动解决问题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方法
生生互动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生:独立完成并小组内解决疑难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初步了解燃烧的条件
加深理解燃烧的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际案例,如蜡烛燃烧、火灾现场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结合生活实例,设计情景模拟,如烹饪火焰的调节、灭火器的使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什么了解?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如何实现灭火?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为基础,旨在通过实际教学场景,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燃烧的本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方法。本节课通过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让学生明白燃烧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结果。同时,介绍灭火的原理,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等,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理解灭火的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3.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现象,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了解燃烧和灭火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创设
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4.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3.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进行燃烧与灭火的实地考察,如消防队、化工厂等,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
2.开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鼓励优秀表现,帮助改进不足。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结构图、撰写课后心得等。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燃烧与灭火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3.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火灾现场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与灭火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燃烧与灭火的重要性。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燃烧的条件。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燃烧的条件,分享灭火的方法。
5.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火灾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问题。
6.知识拓展:介绍燃烧与灭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4.培养学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运用,灭火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策略
1.采用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教育学生关爱生命,注重安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用火、预防火灾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小组的目标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我还将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燃烧和灭火的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以燃烧和灭火为主题,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他们交流能力。(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4.反思与评价的培养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此外,我还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导他们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1.采用PPT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燃烧和灭火现象,加深他们对燃烧和灭火原理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所处单元安排在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制法之后进行学习。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
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入手,进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盛行一时,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3、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具准备:烧杯3个,小蜡烛,碳酸钠粉末,浓盐酸,红磷,白磷,制氧装置,塑料瓶,小试管,薄铜片、火柴、棉线。
(每实验小组)教学过程:[播放]幻灯片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 —恩格斯引入课题:火象把“双刃剑”,在为我们带来光明、温暖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如何更好的控制火,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去揭示燃烧的规律,找到控制燃烧的办法。
[学生活动]: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进入课堂角色[提出问题]你看到过哪些物质的燃烧现象?[思考]回答问题:碳、硫、磷、铁等物质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讨论]下面的这几个变化,有哪些相同点1?C+O2点燃CO2;4P+5O2点燃2P2O5;S+O2点燃SO2;3Fe+2O2点燃Fe3O4。
[学生讨论]:[班内交流]:找出相同点:都有氧气参加反应、都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都是能燃烧的物质、都发光放热……[教师讲述]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教案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燃烧的实质, 知道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的原理;(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3) 通过活动与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 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 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 对着火点的理解教具准备1.仪器: 大烧杯、水、火柴、蜡烛、湿抹布、沙土、剪刀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展示几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引入新课】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 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了解火, 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板书】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概念【教师提问】请大家回想一下, 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展示图片】展示木炭、硫、铁、镁、蜡烛、煤等物质的燃烧图片。
【学生讨论】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 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
引出燃烧的定义:【板书】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通常所说的)【教师提问】氢气和氯气中反应是不是燃烧了?由此得出燃烧不一定都有氧气参与。
这儿我们所讲的燃烧是常见的通常所说的燃烧哦。
【过渡】那么是不是什么物质都能燃烧呢?学生回答不是。
例如: 水、石头等。
教师紧跟着提出问题: 我们的书本子都是用什么做的?同学们知道它能燃烧吗?学生肯定回答: 用纸做的能燃烧。
教师接着问那么现在为什么没有燃烧了?这说明燃烧是不是需要条件?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教师讲解】着火点的概念: 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燃烧和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共同操作,共同观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
5.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的勇气,让他们相信只要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知识,就能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火灾。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火灾事故案例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到燃烧和灭火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火灾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3.小组合作: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思考和评价。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提高的方向。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监利县第一初级中学孙贤志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燃烧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条件的热情。
教材从常见的燃烧现象着手,利用对照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再通过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关于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有趣的实验,来说明爆炸所需要的条件。
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现象,并配合图片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来看,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化学知识往往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设置的探究实验难度适中并进行有效的引导,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主动完成探究学习。
从学生的认知方向看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属于依存型的,在学习中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平时他们适应了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较弱。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实验不宜复杂,应以简单的小实验为主,同时应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相互合作中进行探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
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具准备:1000ml烧杯、分别标注A、B、C的试管三支(带橡皮塞)、白磷、红磷、氧
气(储气瓶)、开水、导管、酒精灯、滤纸。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PPt视频】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
反应之一,人类可能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
燃烧的历史。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
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需要满足什么
〖思考〗联想生活中
有关燃烧的现象,并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开门见山,
引入课题。
样的条件呢?
创新实验,交流讨论【演示创新实验】在试管A中放入一小
块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在试管B
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在试管C中
注入20ml开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三
支试管分别塞上橡皮塞,同时放入注有开
水的1000ml的烧杯中。
【启发】引导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进行讨论
并交流。
〖猜测〗哪支试管中
的磷会燃烧?
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1、为什么A
中的白磷燃烧而B中
的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A中白磷燃
烧而C中的白磷不燃
烧?
创新后的实验
操作简便,且
避免了对空气
的污染。
分析实验中的
燃烧现象,综
合认识燃烧的
条件,培养综
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
得出结论,应用知识
分析比较,创新提高【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演示】白磷在水下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演示实验】原理。
【提问】:改进后的实验与书本【演示实
验】的原理是否一样?改进后的实验有何
优点?
〖记录〗理解记忆
〖观察〗满足燃烧条
件,白磷也可以在水
下燃烧。
〖思考〗对比课堂创
新实验与课本演示实
验,思考老师提出的
问题。
培养科学探究
能力和严谨的
思维方式,了
解对比实验在
科学探究中的
重要性,
培养创新思维
能力,增强环
境保护意识。
提出问题播放PPt视频:火灾现象。
【提问】:如何灭火?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
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二、灭火的方法
【PPt展示】实际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
措施及其原理。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交
流:
1、如何熄灭酒精灯?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
为什么?
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
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为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
火灾的危害很大。
〖回答〗灭火的方法
〖记录〗理解记忆
〖回答〗灭火的原理
由燃烧的条件
和生活的经
验,推想出适
当的灭火方
法,培养学生
推理能力。
通过讨论解释
日常生活中常
见的灭火措
施,理论联系
实际。
联系实际【PPt展示】
学习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
学习火场逃生的方法。
〖观看〗学习消防安
全标志和火场逃生的
方法。
树六防火安全
意识,培养关
注社会的责任
意识。
课后拓展【PPt展示】
1、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2、镁条在CO2中的燃烧
〖讨论〗有些燃烧不
一定是要氧气用助燃
灭火器的原理、种类及施用范围剂,了解常见的灭火器。
小结
作业
回顾本节课知识,巩固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九、教学反思
通过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让我体会到联系生活实际,把握学生已有经验,利用课件、录像等手段的确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是对白磷燃烧实验装置的改进,并引导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课本实验装置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改进实验装置的目的,以更好地树立学生环保意识,体现新课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