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最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教学目的和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应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其最终的目的是:开发智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的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心理发展机制、特点及规律,掌握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与方法,提高自身应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和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门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心理测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试、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模块一说说心理健康(4个课时)任务一认识心理健康任务二认识心理咨询任务三认识心理资讯室模块二成长的秘密活动一青春期的困惑(2个课时)任务一我是谁任务二悦纳自我任务三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活动二认识青春期(2个课时)任务一青春期我们的心理变化任务二认识我们的青春期心理活动三花开的声音(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我们的性心理任务二正确面对性心理模块三人际在线活动一人际交往(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人际交往任务二做受人欢迎的中职生活动二同学和我们(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同学交往原则任务二与异性交往之道活动三老师、父母和我们(2个课时)任务一与老师相处任务二感恩父母模块四我要做朵向阳花(一)活动一调适情绪(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情绪任务二认识几种常见的情绪活动二树立积极理念(2个课时)任务一理性情绪调节法任务二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我们的情绪)模块五我要做朵向阳花(二)活动一成功管理(2个课时)任务一改善不良行为任务二管理时间、任务三管理金钱任务四正确使用网络活动二珍爱我们的生命(2个课时)任务一反对校园暴力任务二爱护我们的生命模块六提升自身促就业活动一爱学习(2个课时)任务一了解学校任务二了解职校任务三终身学习活动二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职业综合素质任务二中职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活动三中职生职业素质养成训练(2个课时)任务一认识团队任务二呼唤诚信任务三承担责任任务四职业礼仪附录心理健康教育测试表系列(4个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建议学时: 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高职学生一、前言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合用专业】商品经营专业前言1.1课程性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商品经营专业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强调教师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理论,提高分析、指导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任务,采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2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方法和技术。
让学生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并掌握其应对措施。
能独立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的普通内容介绍有所影响;识记: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晰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理解: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略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职业能力目标: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论述和分析问题。
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 参考课时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心理健康概念的演变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类型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类型第二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现代健康观和教育观的影响和要求现代健康观、现代教育观二、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第三节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我国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二、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三、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第四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任务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讲授,谈话,讨论,演示,读书指导,练习,2 第二章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导向,以预防为主要任务,以危机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课程设置原则: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差异性。
三)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节方法、心理异常现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等。
四)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四、课程实施一)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二)教材建设:编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教材和教辅材料。
三)课程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程保障一)政策保障: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管理。
二)资金保障: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育教学设备和教材的配备。
三)机制保障: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监督和评估。
为了开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必须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我们应该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九年的研究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通过九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从常识水平上升到意识水平,最后达到行为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一)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一)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什么是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是指学校通过系统安排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课程。
在这个课程中,学生将接受由专业教师提供的并且有科学依据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教育。
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现在是个快速变化的社会,这种变化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压力和敏感问题。
学校作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命的技巧,支持他们开展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工作,增强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发展他们的个人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教育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在各种情境下的解决问题和交往能力,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满足心理健康需求,促进自我发展和和谐关系建立。
1.心理健康常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2.心理障碍的预防和调节,如抑郁症、焦虑症等3.人际交往和社交礼仪的学习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基本知识5.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6.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等三、课程特点1.全面性:课程要教育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满足心理需求,发展潜能。
2.针对性:课程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量身定制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
3.有针对性: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教育方案,给予个别辅导。
4.基础性:课程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普及,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
通过组织实施心理测评,收集学生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制订个性化的心理健康计划,开展代表性的措施,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结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多方面的领域,而心理健康课程是其中的一个重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心理健康教育将越来越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要努力将心理健康课程作为一个长远的计划来推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和为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自我,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掌握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应学会自我评估,制定心理健康计划,通过积极思考、行为调整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沟通、压力应对、心理危机应对、心理疾病预防与康复等。
三、教学要求与方法1.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反思。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2.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测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应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评估1. 考核方式:考核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来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或操作等形式进行。
2. 评估标准:评估标准应包括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度和积极性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改善,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五、师资要求与资源条件1. 师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变化迅速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许多学校都引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处理压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提高自我意识。
为了确保这些课程的质量和一致性,一些地方政府和组织已经开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与技能要求:包括掌握情绪管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 课程目标和评价:明确课程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以便学校和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3. 教学资源和支持:包括推荐的教材、教学方法和辅助工具,以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培训。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学校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制定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统一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性。
2. 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3. 人际交往与合作:教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情绪调节与压力应对: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
5. 心理危机干预:介绍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机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2. 实践训练: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互动式学习,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心理测评:利用心理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
4. 讲座与互动: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30%。
2. 作业:完成心理健康相关作业,占总成绩的2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50%。
六、课程资源1.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网站、公众号等,供学生自主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3. 实践教学:组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提供实践机会。
七、课程设置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课程内容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规律,准确无误地传达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全面健康素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此,国家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旨在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一、基本要求1. 牢固树立健康优先的思想,让学生自觉关注内心情感状态和身心健康。
2. 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增强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辨别和主动控制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任务1. 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确生命的尊重和重要性,学习生命的科学知识,培养珍视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2. 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情感生长和发展,培养正向情感,增强情感控制力,提高情商。
3.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困难的技能。
4. 人际关系教育:通过交流与沟通,增进人际关系,发展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课程设置1. 小学阶段:宝宝成长、宝贝关爱、宝贝安全、宝贝知识、宝贝情感五个方面,每学期1-2课时。
2. 初中阶段: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个方面,每学期1-2课时。
3. 高中阶段:青春期健康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发展教育五个方面,每学期1-2课时。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通过心理测试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促进学生意识转变和行为改变。
2. 认知学习:通过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过程和心理诊断方法。
3. 互动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演练、互动游戏等方式,增强学生情感交流与合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1. 笔试:运用单项选择、判断、填空等题型,考查学生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
2. 实践:通过小组合作、情景模拟、沟通实践等方式,考核学生发展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
3. 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XL0000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授课系(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部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一、课程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学生众多关键能力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成人成才成长,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幸福。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在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恋爱与性、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生涯规划等方面正确认知,学会珍爱生命,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应对心理危机,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成人成才成长教育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本课程标准的编写依据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二、课程基本目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知识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2.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够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3.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4.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恋爱的利与弊,形成对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5.了解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与学习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6.了解情绪的产生、情绪的内涵,了解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7.了解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原因,了解不同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8.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9.了解在大学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适应大学生活,获得自我发展。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了解心理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
(2)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
2.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1)了解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2)体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开发心理潜能。
3.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1)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2)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悦纳自我对于健康成长的价值,了解悦纳自我、直面人生挫折和困难的方法。
中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性质:中学心理健康课程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2.课程目标: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增强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课程内容:中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应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心理、生涯规划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自我、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技巧、学习策略、时间管理、压力应对、职业规划等。
4.教学方法:中学心理健康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评价方式:中学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心理测评结果等。
评价结果应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和改进建议。
总之,中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标准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意识,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其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处理能力,制定的教育课程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
以下是一些心理健康课程的标准:
1. 知识体系:课程应包含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发展、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问题,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心理素质: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品格。
3. 问题处理能力:课程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心理问题处理方法,如情绪调节、压力释放、解决冲突等,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应对心理问题,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 培养心理辅导能力:课程应培养学生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使其能够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5. 实践与体验:课程应包含一定的实践教学和体验活动,如小组讨论、心理测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体验心理知识和技能。
6. 考核与评估:课程应设立相应的考核和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具体内容可能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情感管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学会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自我意识和认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人特点、价值观和人际关系,促进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发展。
社交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积极沟通、解决冲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
应对压力和逆境:教授学生应对挑战和压力的方法,培养他们适应变化和应对逆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心理疾病的认识、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等。
心理健康促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习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睡眠、饮食、运动等。
心理危机干预: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应对心理危机,培养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他人的能力。
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关于身体健康、营养、运动和睡眠等方面的知识,强调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这些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适度调整,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发展阶段和需求相匹配。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和幸福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前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
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课程性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断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
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
中等职业学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心理健康》课,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
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
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
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三、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学校适应、学习策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和生涯规划的基础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
中等职业学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心理健康》课,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
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
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
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三、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学校适应、学习策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和生涯规划的基础上。
围绕这几个分目标,具体要达成的目标如下:一学校适应1、了解学校各建筑和部门知道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位置和功能。
2、认识心理健康课程,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要求。
3、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宣泄自己进入学校后的困惑,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
二自我意识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格特质类型,学会悦纳自己。
2、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价值。
3 协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三学习策略、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1.2、协助学生分享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3、协助学生学会调节考试焦虑的方法学习考试应答技巧。
四情绪调节1、学习如何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2、学习如何宣泄情绪和调节情绪。
五人际交往1、了解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协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我讯息”的沟通表达方式。
3、了解处理人际沟通的技巧,并学习使用两个最基本的技巧倾听和共情。
4、正确认识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学习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六生涯规划1、了解什么是正当的休闲活动,发展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
2、协助学生探索职业世界和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学习阅读求职广告。
3、学生能了解什么是生涯发展,对自己生涯负责的态度4、学生能认识到生涯抉择时可以获取帮助的资源和途径,并学习使用生涯决策平衡点。
5、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涯期待,订立自己三年内学习等各方面的暂定目标。
四、各章节课程标准如下:第二单元第五课——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自我2、树立潜能意识,增强自信心实施建议:1、通过小组讨论法,提出问题:自信、自卑、自大三种心理状态的区别及表现并分别请同学上来表演(表情、动作),以达到正确认识自我这一教学目标。
2、通过实验教学法(一分钟能鼓掌多少下、装满水的杯子能放多少根别针),提出问题:实验后为何会有产生如此结果引出“潜能”概念,树立同学们的潜力意识;通过相关视频案例,是学生们对比视频人物,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
活动建议:回形针实验、拍掌小实验、情景表演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愿友谊天长地久教学目标:1、掌握与同学或同伴交往的方法与技巧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实施建议:1、通过情景教学法,请同学们表演课本67页的三种情景,让同学们在表演中培养其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2、通过相关视频案例,提出问题:怎么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呢引出“倾听、赞美、沟通、互助”的技巧,从而到达这一教学目标活动建议:观看视频、情景表演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花季莫种相思树教学目标:、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情感1.2、掌握异性交往的技巧(自信、坦诚、倾听)实施建议:1、通过播放FLASH动画歌曲《女人是老虎》,提出问题引发探究:为什么小和尚觉得吃人的老虎最可爱,而且还闯进他的心里让同学们明白异性交往是成长过程中合理的心理需求。
从而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爱慕情感。
2、设立情景——《借书》,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表演借书的情景,研究表演的同学在借书的过程他们与异性交往中有没有不妥之处最后请各小组制作《异性交往秘籍》。
从而使同学们在表演思考并探究出与异性交往的技巧,达到这教学目标。
活动建议:情景表演第四单元第十五课——架设师生爱心桥教学目标:1、认识老师的工作特点,认识教师工作的辛苦,尊重老师。
2、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学会如何与老师沟通实施建议:1、视频《全程高考》片段,探究问题,范老师为何会如此生气谈谈范老师的工作特点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出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及工作特点,再通过最美教师“章莉莉”的案例,使同学们从心灵上尊重老师。
2、通过第74页心灵故事提出问题,如果老师没有了解事实,张文同应该怎么办分组讨论,然后讨论出这种做法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回答,引出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活动建议:观看视频第五单元家庭、社会中的我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热爱生命,遵纪守法,意志坚定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2、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相处之道,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3、启发学生认识到应该对父母、老师、同学等怀有一颗感激之心,唤起学生对父母、老师、他人、社会的感恩之情。
实施建议:1、通过观看《青少年犯罪》记录片,探究问题,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总结引导学生抵制社会中的不良诱惑,热爱生命,遵纪守法,意志坚定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2、学生自己收集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和趣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相处之道,在生活照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3、阅读课本P94心灵故事,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对父母、老师、同学等怀有一颗感激之心。
作业布置:写下与父母相处印象深刻的经历,P96-明辨是非。
第六单元学会学习课程性质:4学时帮助还有学习兴旨在弄清楚学生厌学的原因,本单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单元。
.趣的同学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基本理念:本单元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的必要性。
同时帮助他们树立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
课程目标:1.弄清楚大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
将学习上的信心和个人的自信联系起来,树立学习的信心。
2.找到学习的动力。
3.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实施建议:1.了解学生最差或最不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不喜欢的原因又是什么分析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2.了解学生最擅长的科目是什么通过鼓励,引发学生的自信,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3.选取案例,通过一些在专业上有所专长的人士的故事,说明只要定准目标,措施得法,都是可以成功的(如本校12级的秦驰同学)。
让同学门找到学习的动力。
4.这是本章节的最难点。
可以用一些心理小游戏,帮助同学们发现自己的弱项在哪里,平时有什么不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改正。
让学习较差的同学认识到优秀的同学之所以优秀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而不是真的比其他人聪明。
帮助较差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
作业建议:通过书后的自我剖析,分析自己在学习上的弱点,并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
第七单元有效学习课程性质:4课时本单元是学习篇的第二部分内容,在上一部分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要让他们明白在职校的学习和在中小学的学习不同,完全可以从头学起,打消他们的畏难情绪,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本理念: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到学习能力并不光是应试能力,而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课程目标:1.了解学习能力的概念了解自己擅长的能力2.3.结合专业,了解自己的专业要求具备何种职业能力4.应对学习和家庭带给自己的压力。
实施建议:1.由教师在课前搜集视频,主要搜集一些有学习能力的人的成功案例,说明虽然起步时经历了困难,但任何人经过努力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而取得成功。
2.通过一些心理和职业能力测试,引导同学们找到自己擅长的能力。
(参考书上P118-P119的思考题)3.通过列举专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分析他们的成功源于具备何种能力。
4.到了这一步,有些同学已经开始意识到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因为以前基础较差,现在开始学习会感受到学不会而带来的压力,通过书上P123到P126的心理测试,教会学生缓解压力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
作业或活动建议:书上P126的拓展训练或类似的训练,并在做完后写出心得体会。
第八单元:职业心理课程性质:4课时本单元是打造学生职业理想的一个关键章节。
本单元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人生。
大多数学生在此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同时也没有做好准备在不久的将来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
所以本章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心态,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基本理念:本章主要通过对专业的了解,让学生明白在本专业中从事工作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心态,本专业对就业者要求什么样的素质。
中职生大多眼高手低,教师要通过一些案例,让他们能够对自己有更清楚地了解,进而认清现实,端正择业观念,明确职业角色,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课程目标:1.有明确的职业理想。
2.培养职业兴趣,有健康的职业心理。
3.定位自己的职业角色。
实施建议:1.课堂作业:你是怎样选择了现在这个专业的。
了解学生选择专业的原因,端正择业观,树立职业理想。
2.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其实还不了解,通过书上“心灵故事”上刘敏硕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职业的成果是要通过积累实现的,要结合自身实际来确立职业理想。
并通过心理小游戏来充分了解自己是否具有相应的职业心理素质。
.了解一下有多少同学对现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这些同学当初又是怎样进3入这个专业的通过心理问答的形势,了解他们的兴趣在哪里,帮助他们在兴趣和专业中寻找平衡点,实现职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