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1
西方哲学史
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中国哲学对待宗教的 态度是若即若离,无 可无不可。 中国哲学较多地采用 警句箴言、引证比喻 表达方式介于说理和 说教之间。
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希腊哲学与宗教几乎没 有交集,它可以说是与 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 物。 希腊哲学的方式,最为 思辨、充满着论辩、推 理和证明。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看 到希腊哲学的特征是: 1、非宗教。 2、思辨。
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3、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
理智: “理智”即希腊文的“奴斯”,又译做“心灵”。希腊 人和其他民族一样,也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朽。但 “理智”的观念则是哲学特有的,第一个雅典哲学家阿 那克萨戈拉首次提出心灵是万物的本源,苏格拉底对此 大加赞赏再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提倡,理性主义最 突出最明显的体现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 希腊哲学家认为理智是无形的、纯粹的实体,它推动万 物而不被任何事物所推动,弥漫于世界而能保持自身统 一。当理智和人的灵魂相通时,它构成了灵魂的纯粹部 分,统摄着灵魂一切的活动。这就打破了灵魂与身体不 能分割的思想。
2、闲暇:作为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
古希腊拥有比任何其他民族都要发达的奴隶制,贵族享 有充分的闲暇。希腊哲学家多为贵族,他们不必为生计 操劳,因此才能从事纯粹的思辨活动。于是,亚里士多 德把“闲暇”作为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但闲暇只是一 切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能够利用闲暇 从事哲学思辨,这是希腊人的特殊之处。 从词源上看希腊文“闲暇”(shule)派生出西文“学校” (school)。学校是柏拉图之后哲学家活动的主要场所。 这样,从事哲学研究在希腊是一门独立而崇高的职业。
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89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学分:4学时:68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1年级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希腊哲学的产生;希腊哲学的拉丁化;希腊哲学向基督教的转化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和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的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2是以下课程基础: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05年第一版;《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
西方哲学史(个人整理版).pdf
西方哲学史(个人整理版)
1.柏拉图
①相论
⑴两个世界的划分:相和可感事物
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如赫拉
克利特所说的那样变动不居、因人而异的,因此都是不
真实的;真正存在的东西应该是永恒的、不动不变的(如巴门尼德所主张的存在)。
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苏格拉底所主张的普遍性定义(将柏拉图的理念等同于苏格拉底
所说的普遍性定义是复旦版哲学史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这种普遍性定义不单单局限于伦理道德,也不只是内在
于心灵之中,而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
柏拉图把这种普遍性定义称为“相”(希腊文idea和eidos,有“理念”和“型相”等译法,赵认为“理念”
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
真相。
两种译名是互补的。
其主要的特点是普遍性和分
离性,复旦认为这里的“相”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
而独立存在的,“理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意味,这与柏拉图的原意不符,故用“相”)。
因此,在柏拉图这里,相构成了一个客观的独立存在的
领域或者说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而我们的感官所接
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这两个世
2。
西方哲学史(北大版)
(四)赫拉克利特
1、火是世界的本原。
从外在形态看,火是万物的本原, 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从内在本性看,万物与火一样,有 着同样永恒的原则。
2、逻各斯学说
逻各斯的含义: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
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 性。 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 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 才能发现它。
(二)灵魂回忆说:
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
一. 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
1. 2. 3.
理论科学:形而上学、数学、物理学、逻辑 学 实践科学:伦理学、政治学 艺术
二.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主要内容
(一)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1. 物理学的含义:物理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 的科学,即自然科学。 “自然”指运动的事物的本原和原因。
(二)“德性就是知识”
1.命题的含义:认得德性是过好生活或做善事 的技艺,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而这种 技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和做到的,所以说 德性就是知识。 2.命题的意义:无人有意作恶,如果一个知道 什么是善,他就会去实践它。具有知行合一、 真善一体的教育意义。
(三)苏格拉底方法
1. 认为做的只是要有正当的方法。 2. 苏格拉底方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
三、爱利亚派
(一)克赛诺芬尼
1. 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2. “神”是唯一的、绝对的、普遍的和不
变的 3. “神”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
(二)巴门尼德
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2.对“是者”的认识,重要的是: “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 是”。 “能够被说的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 3.论证了“是者”有如下性质: 不生不灭 连续性 完满性 4.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 力。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思想及现实意义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家。
苏格拉底可以说是古代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水岭,他使哲学领域有了转变。
这一转变,让哲学从对自然本原问题的关注,转向对人类社会伦理问题的关注。
在他之前,古代希腊的哲学家都偏重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体的研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等,对于人生并不多加注意。
苏格拉底将哲学研究从自然转向人,关注人们的心灵问题,道德问题,知识问题。
他引用德菲尔阿波罗神庙所镌刻的那句神喻来呼吁世人:“认识自己(Know thyself)”,旨在希望人们能通过对心灵的思考关怀而追求德行。
苏格拉底只用口头方式传播自己的观点,其言大多见他的学生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体的著作。
(一)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灵的转向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
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
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
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2、灵魂不灭说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
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
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
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
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
罗素西方哲学史pdf
罗素西方哲学史pdf
1.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是指关于西方哲学家们的思想和理论、以及与西方哲学有关的文化发展的史学研究。
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自古希腊开始,许多著名的西方哲学家都给西方哲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贡献。
最早的西方哲学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亚历山大等古希腊哲学家都给西方哲学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对西方哲学史的影响仍然在当今不断发挥着作用,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英国哲学家罗素也为西方哲学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哲学史的研究上非常重视西方哲学的原始出发点,这也是他的著作《西方哲学史》(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的核心。
罗素的著作《西方哲学史》考察了古巴克、里斯提亚、萨特、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比较了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了他们的思想和贡献,把西方哲学史进行了不同时期的系统性研究,使得英国有了一部宏观可视的西方哲学史。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读本之一,它不仅对英国的哲学历史具有科学的价值,而且也受到了国外学者的普遍肯定。
无论在思想内涵或影响力上,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都无可比拟,它为西方哲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价值,以及浓郁的哲学文化内涵,是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哲学史著作。
赵林: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绪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梗概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2、阿那克西曼德3、阿那克西米尼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赫拉克利特四、爱利亚学派1、克塞诺芬尼2、巴门尼德3、芝诺4、麦里梭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一、智者派1、普罗塔戈拉2、高尔吉亚二、原子论者与其先驱1、恩培多克勒2、阿那克萨哥拉3、留基波4、德谟克利特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1、苏格拉底2、小苏格拉底学派3、柏拉图四、亚里士多德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一、伊壁鸠鲁学派二、斯多葛学派1、早期斯多葛学派2、晚期斯多葛学派三、怀疑主义1、早期怀疑主义2、晚期怀疑主义四、新柏拉图主义1、斐洛2、普罗提诺3、波菲利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教父哲学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和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2、超理性的信仰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1、"共相〞问题的来由2、安瑟尔谟3、最初的唯名论者4、阿伯拉尔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1、罗吉尔·培根2、约翰·邓斯·司各脱3、威廉·奥卡姆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文艺复兴与##改革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二、##改革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一、弗兰西斯·培根二、霍布斯三、洛克四、英国自然神论第四节唯理论哲学一、笛卡尔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1、伽桑狄2、马勒伯朗士三、斯宾诺莎四、莱布尼茨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一、贝克莱二、休谟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一、伏尔泰二、孟德斯鸠三、卢梭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一、狄德罗二、拉美特利三、爱尔维修四、霍尔巴赫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康德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与批判哲学的形成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1、感性2、知性3、理性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1、道德问题的提出2、道德律3、自由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与调和的努力2、审美判断力批判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3、理论知识的基础4、实践知识的基础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出2、自然哲学3、先验哲学4、艺术哲学第四节黑格尔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二、逻辑学1、存在论2、本质论3、概念论三、应用逻辑学1、自然哲学2、精神哲学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与向现代哲学的过渡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一、"实体〞和"主体〞之争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唯物主义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一、马克思的感性学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三、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二、穆勒的归纳逻辑与其运用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绪论在这篇绪论中,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首先我们将看到,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这个时期的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与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构成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哲学.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但只有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历练中掌握了适用于一切对象的逻辑理性工具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才不会流失于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而能有步步为营的创获.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和##改革分别表达了自然〔包括人的自然〕的原则和人〔包括支配自然的人〕的原则,这两大原则在上帝的保证下相互过渡和统一,形成近代精神的X力.其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展开了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论问题,表现为由笛卡尔所开创的理性派哲学和由培根所开创的经验派哲学对人类认识之谜的探讨,其中双方又就认识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各自分化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则将这种认识论的成果向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全面放大,并冲击到上帝的统一性纽带而导向无神论.第三个层次是主体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师们开始了用主观能动的精神去建构客观世界并由此实现主客同一的伟大目标的进程,最终在黑格尔那里构成了一个认识论、本体论和逻辑学三统一的辩证唯心主义体系.西方哲学发展的第四阶段是现代和当代哲学,这不是我们这本西方哲学史所要讨论的主题.但本书也特别设立了"向现代哲学过渡〞的一章来阐明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我们认为,尽管现代和当代哲学五花八门,但从纯粹哲学的角度看无非四种形态,即先验哲学、经验哲学、非理性哲学和辩证哲学.因此我们在这一章中讨论了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辩证哲学、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的非理性哲学、孔德等人的经验主义的实证哲学,最后还提到了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必须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国内以往的西方哲学史通常都是把马克思的哲学排除在外的,这样做的理由显然并不是一种学术性的理由〔如西方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不算一个哲学家之类〕,而恰好是一种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化、教条化的做法.马克思的哲学既然产生于西方哲学的肥沃土壤中,它当然就是一种西方哲学,回避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自己的根.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这早已是人所皆知的常识.但时至今日,这一常识竟然尚未得到西方哲学史教科书的体现,似乎德国古典哲学没有产生出它最重要的成果就直接跳到了现代西方哲学,这是极不正常的.本书的这一尝试则力图克服这种违背常识的偏见.认真读完本书的读者当不难发现,将马克思的哲学还原到它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客观历史位置,并不会有损于它的真理的光辉.恰好相反,由于这种承前启后的位置,马克思哲学获得了它在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新的生命力,展示出了它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梗概在希腊语中,"哲学〞〔φιλόσοφια〕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只有那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这种狭义的哲学即对于自然万物的最普遍的原理与原因的探索,是希腊民族所首创的一门独立学术.希腊哲学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哲学阶段,第二阶段是在逻各斯的基础上从自然哲学走向形而上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解体并专注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阶段.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早期希腊哲学主要指爱奥尼亚地区的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学派,南意大利地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的哲学思想.它们是希腊哲学的最初形态,第一次摆脱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哲学的方式提出了关于万物的"本原〞的问题.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泰勒斯〔Thale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85年〕被誉为"哲学之父〞,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突破传统的神话宇宙论而用自然物质本身来说明万物本原的第一个尝试.这是第一次以哲学的方式〔而非神话的方式〕表述关于本原的思想〔尽管"本原〞这个概念是由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首先使用的〕.他由此被看作希腊哲学的创始人.2、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70年〕是泰勒斯的朋友和学生,据说他最早使用"本原〞〔άρχή,又译作"始基〞〕这个概念,认为本原应当是一切"无定形之物〞〔απειρον,即"无定形〞之意,又译作"无限〞,或音译为"阿派朗〞〕."无定形〞是阿那克西曼德对万物本原的一种否定式的表述,这意味着哲学思维层次的提高.与泰勒斯不同,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事物的产生不是由于某种基本元素〔如水〕的转化,而是由于永恒的运动把对立物从"无定形〞中分离出来,因此,所谓产生即是对立物的分离.3、阿那克西美尼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46年〕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他提出了气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如果说泰勒斯的水是对万物本原的一种肯定性的表述,而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形〞是对万物本原的一种否定性的表述,那么阿那克西美尼的气则是对万物本原的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表述.气一方面是一种与水一样的自然物质,另一方面却比水更加具有无定形的特点,它是一切无定形之物中"最〞无定形的一个,因而能作为一切无定形之物的代表."气本原说〞表现了一种朴素的物质与精神未分化的思想.二、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31年〕早年曾就学于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曾到埃与、巴比伦等到地游学,从那里获得了几何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数〞,他们认为万物的本原应当是有定形的东西,而万物共同的有定形的东西就是"数〞,这是一种与米利都学派完全不同或相反的思维倾向.除了从感性的东西上升到抽象原则之外,他们还抛开了前人推崇"无定形〞的做法,通过数的确定性第一次建立起一种"有定形〞的最高原则,这一原则对后世西方哲学和科学〔直到近代定量化的精密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从奥尔弗斯##那里继承并发展了关于灵魂不死和轮回转世的思想,这种强调灵、肉分离甚至相互对立的思想突破了希腊人传统的灵肉统一观念,构成了源远流长的西方唯灵主义的雏形.它后来通过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而融入基督教中,成为基督教神学的理论砥柱.三、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04—前501年〕是爱非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他出身于爱非斯王族,本应是王位的继承人,但却由于热爱哲学而隐退山林,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赫拉克利特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愤世嫉俗、蔑视民众,满脑子精英意识,他远离城邦政治,潜心于一种神秘的沉思生活,由此造成了他的哲学思想的极度晦涩.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在留存至今的著作残篇中明确表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赫拉克利特与米利都学派一样,坚持用某种无定形之物来说明世界的产生和变化.不同的是,他把万物的本原规定为火.但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的创新意义并不在于用另一个不同的东西来说明万物与其转化,而在于强调了这种转化是按照"一定的分寸〞进行的,亦即在不断转化的"无定形〞原则中加入了"有定形〞的原则,这种永恒不变的普遍法则又被赫拉克利特表述为"逻各斯〞.逻各斯"逻各斯〞〔λóγος〕一词的原意是"话语〞,也由此而带来了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逻各斯〞概念的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它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西方哲学中语言学精神的出现,语言与其规律和结构〔逻辑〕从此成了哲学家们离不开的一个参照维度.从毕达哥拉斯的数当然也可以很自然地就过渡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因为事物的运动变化都具有数或量的必然规律,但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并不仅仅是量的必然性,而更主要的是一种质的必然性,这种质的必然性只有通过逻各斯〔话语〕才能表达.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被公认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辩证思想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一切事物均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与相互转化之中.第二,运动变化的根据是对立面的冲突.第三,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不同的评价标准.四、爱利亚学派1、克塞诺芬尼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40年>是爱利亚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个对神人同形同性的希腊神话进行公开批判的人.众所周知,神人同形同性是希腊神话的最基本的特点,克塞诺芬尼的批判正是针对着这一基本特点而展开的.他之所以要否定与人同形同性的多神教,是由于他在哲学上总结米利都学派的"本原〞〔"有一个东西,万物产生于它,万物又复归于它〞〕、毕达哥拉斯派数学本原的"一〞、赫拉克利特的"一切是一〞的逻各斯,而提出了万物的本原是"一〞.唯有"一〞才是"神〞,神则是唯一的.这种归谬法尽管非常粗糙,其中的一些论证明显地带有牵强的色彩,但是他毕竟开创了一种逻辑论证的方式,这种论证方式在爱利亚学派的其他哲学家那里被发展为一种具有深刻的思辨内容的"诡辩〞,并经过智者派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在苏格拉底那里形成了希腊的辩证法.2、巴门尼德巴门尼德〔Parmenide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00年〕出身于爱利亚的豪门望族,曾经为母邦立过法,他用六韵步诗体写过一部哲学著作,在那里他不点名地批评了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存在与非存在克塞诺芬尼的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被巴门尼德表述为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存在〞〔ˊεον,又译作"是〞、"有〞等〕,而与此相区别的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则被他称为"非存在〞.巴门尼德自觉地站在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的对立面上,认为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根本区别.3、芝诺芝诺〔Zenon,鼎盛年约在公元前468年〕是巴门尼德最喜爱的学生,虽然他本人在哲学思想上并没有什么新建树,但却运用克塞诺芬尼开创的归谬方法,系统地论证了其师的基本观点.巴门尼德的"存在〞的基本特点是不变不动和独一无二,这是只有靠抽象的思维才能把握住的特点;芝诺则要用归谬法来说明,作为感官对象的运动和多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的,从而来反证巴门尼德的观点.否定运动的论证在否定运动这一方面,芝诺的论证有"二分法〞、"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飞箭不动〞和"运动场〞等.否定多的论证在否定多这一方面,芝诺提出了"大小的论证〞、"数的论证〞、"地点的论证〞、"谷粒的论证〞等,这些论证无非是要说明,如果存在物是多,则必然导致自相矛盾.对于芝诺的这些论证,不能简单地斥之为无聊的诡辩,而应该从这些带有诡辩色彩的论证中发掘出深刻的辩证成份.亚里士多德把芝诺称为辩证法的创始人,是有着充分根据的.4、麦里梭麦里梭〔Melissu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441年〕是巴门尼德的一位更为年轻的学生,他与芝诺一样,对老师的存在论进行了逻辑论证.同时,麦里梭也对巴门尼德的某些观点进行了修改,尤其是把"存在〞的空间特性从有限〔有定形〕改变为无限〔无定形〕.麦里梭也不像芝诺那样断然否认感性事物的运动与众多,而是认为感性事物的运动与众多并不会影响"存在〞本身的不动不变和自身同一.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在这一时期,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上述各位思想巨擘除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利特之外,都麇集于雅典〔德谟克利特也曾访问过雅典〕.从伯里克利从政〔约公元前469年〕到亚历山大去世〔公元前323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雅典城邦成为各种哲学思想大放异彩的繁茂园圃.一、智者派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在希腊社会中,出现了一批专门以教授"智慧〞为生的人,他们向人们传授论辩术、修辞学等方面的技巧,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人被时人称为"智者〞.智者派严格地说来并非一个统一的学术派别,智者们彼此在哲学思想、政治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是他们都擅长于逻辑推理和语言技巧,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其思想中不乏真知灼见,同时也充斥着惑人耳目的诡辩.1、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前421年〕出生于色雷斯地区的阿布德拉城,是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而且也是第一个采用所谓"苏格拉底式的讨论方法〞的人.普罗泰戈拉将注意力集中于城邦生活的智慧,而对古希腊先贤们所讨论的自然哲学和神学宇宙论缺乏兴趣.如果说希腊早期的学派——无论它们彼此之间的观点是如何对立——都把世界本原问题当作关注的焦点,那么普罗泰戈拉则是古希腊第一个撇开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家.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因此,"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①]"人是万物的尺度〞无疑是对希腊作为"一〞和"尺度〞的"逻各斯〞的解构.但他并没有抛弃逻各斯,而是把逻各斯"打碎〞成了每个人内心的主观原则,使神圣的"一〞变成了世俗的"多〞.可见他虽然强调人的感觉的相对性,但并不是一个感觉论者,而只是以感觉的相对性为例来证明人的判断或逻各斯的相对性.理论的相对性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有一条基本原则,即"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这条原则在实践上源于智者们进行论辩的需要,而在理论上则开创了一种主观辩证法,即把赫拉克利特所发现的客观世界的对立引入到思想中,使之尖锐化而成为矛盾.他将矛盾仅仅看作是主观方面的分歧,认为这些分歧只要言之成理,就都是可以成立的,从而导致了一种"一切皆真〞的相对主义.2、高尔吉亚高尔吉亚〔Gorgias,约公元前485—前380年〕出生于西西里的雷昂底恩,著有《论自然或非存在》等书,活了一百多岁才无疾而终.高尔吉亚同样把矛头对准了爱利亚派,他严格坚持爱利亚派的逻辑论证方法,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专注于从理论上证伪爱利亚学派的基本命题.高尔吉亚的怀疑主义还力图证明,一切客观对象都是假的,进而我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也是假的,再进而我们对这种认识的表述仍然是假的.他用了三个命题来表达这三层意思:"第一个是:无物存在;第二个是:如果有某物存在,这个东西也是人无法认识的;第三个是:即令这个东西可以被认识,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②]"无物存在〞高尔吉亚首先设定了其反命题"有物存在〞,然后运用归谬法来证明命题"有物存在〞不成立,即通过揭露反命题的荒谬性来证明命题本身."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对此他仍然运用归谬法从两个方面来证明:第一,"如果我们所思想的东西真实存在,凡是我们所想的东西便都存在了〞[③],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天上飞或者一辆车在海上行驰,而显然这些事情并不存在.第二,"如果我们所想的东西真实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就思想不到了〞[④],但是六头十二足的女妖和吐火怪兽这些并不存在的东西却可以被思想.因此,爱利亚派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这一命题不能成立,由此证明了"如果有某物存在,这个东西也是人无法认识的〞."即使认识了,也无法告诉别人〞对于第三个命题,高尔吉亚认为,"我们告诉别人时用的信号是语言,而语言并不是给予的东西和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告诉别人的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语言,语言是异于给予的东西的.〞[⑤]因此,即使我们对某物有了认识,也不能告诉别人.高尔吉亚的怀疑主义也仅限于一种形式论证,他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纯粹从逻辑上对爱利亚学派的观点进行了反驳.高尔吉亚的这三个命题关注的是思想的形式而非内容.二、原子论者与其先驱1、恩培多克勒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约公元前492—前432年〕是西西里岛南部的阿克拉伽人,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不仅在天文、气象、生物等方面卓有建树,而且精通医学,他也是阿克拉伽新建立的##政权的重要领导人,晚年由于遭政敌的陷害而被迫流亡,不知所终.四根说恩培多克勒在综合早期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四根说〞,第一次明确地把本原理解为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有四种——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每一种都是永恒不变的有定形的"一〞,不能互相转化;但它们结合和分离则产生变化和"多〞,它们"在时间的流转中轮流占据上风〞,但总量不变,只是按照不同的比例构成世间万物.爱与恨恩培多克勒在哲学上的第二个重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在作为原素的本原〔四根〕之外,又提出了两个独立的作为动力的本原——爱与恨,认为正是这两个东西造成了四根的聚散和万物的生灭——爱的力量使四根组合而生成万物,恨的力量则使四根分解而毁灭万物,两种力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交替占上风.恩培多克勒虽然已把爱和恨置于四根之外作为独立的动力因,但尚未从性质上与物质元素完全区别开来.流射说恩培多克勒也是第一个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论的哲学家,他在"流射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同类相知说〞的认识理论.他认为,客观事物发出一种流射,作用于人的感官.正是由于同类元素在孔道中的相通,我们的感觉才能够发生,认识才成为可能.2、阿那克萨戈拉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约公元前500—前428年〕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希腊殖民邦克拉左美奈城,他是第一个把哲学引入雅典的人,他的思想渊源是米利。
西方哲学史重点
西方哲学史重点第一篇古希腊罗马哲学希腊古风时期(前6-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希腊古典时期(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希腊化时期(约前3—5世纪)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选择题居多)线索:唯物主义:伊奥尼亚派→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唯心主义:毕达哥拉斯派和爱利亚派为主特点:①哲学家关心的中心问题是宇宙生成问题,即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
②哲学与科学不分,许多科学家同时又是哲学家,他们常常从哲学的角度对自己无法解释的自然想象进行推测。
③哲学与宗教神话有密切关系。
④带有朴素直观的特点,并逐步向抽象思辨和概念思维的方向发展。
认识发展史:早期古希腊哲学家思考的本源问题,有两对矛盾:一和多的矛盾以及变和不变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产生四种立场:伊奥尼亚派认为本原是“变化的一”(或气,或水,或火)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是“不变的多”爱利亚派认为本原为存在,存在是“不变的一”元素论者所认作的本原是“变化的多”(或根,或种子,或原子)一、伊奥尼亚派(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组成)伊奥尼亚是古希腊时代对今天土耳其安那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称呼,即爱琴海东岸的希腊爱奥里亚人定居地。
伊奥尼亚重要的城市有以弗所、米利都和伊兹密尔。
这些城市靠贸易富强起来,它们结盟为伊奥尼亚联盟。
1、米利都派(1)泰勒斯的“水本原”说泰勒斯(鼎盛年约公元前585—前584)是米利都派创始人。
被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首先开始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
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
他提出两方面的理由:一方面,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另一方面,接受了古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图示用水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
评价:“水本原”说看似幼稚,但泰勒斯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的做法,表现出哲学思维的本质。
(2)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①看到“水本原”说的局限性,他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水本原”可以解释事物的湿性,但却不能解释火的热性、土的干性、气的冷性;反之亦然。
(NEW)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6年北京大学634西方哲学史一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北京大学634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回忆版)2015年北京大学629西方哲学史一考研真题2013年北京大学630西方哲学史一考研真题2012年北京大学629西方哲学史一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北京大学634西方哲学史一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计40分)1.火本原说2.四假相说3.波菲利问题4.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5.先验幻相二、论述题(共计110分)1.假若你面前有一支笔,请分别使用柏拉图的理念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加以分析,并比较之二者学说之异同。
(30分)2.论述贝克莱关于洛克物质的批判。
(25分)3.介绍休谟的关于必然联系的论述。
(25分)4.论述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关于自由的二律背反的分析。
(30分)2016年北京大学634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计40分)1.火本原说答:由赫拉克利特提出。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一切皆相同的东西)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在这段话里,需要注意“本原”的两层意思:一是火的活动状态(活火),即火的燃烧和熄灭;二是世界秩序,它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决定着火的活动的分寸,并在所有事物之中保持着自身的同一。
2.四假相说答:培根形象地把科学发展的障碍比喻为“假相”,他把这样的假相归结为四个:“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大致相当于希腊人所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现代人所说的“人类中心”论。
“洞穴假相”是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每一个人都囿于自己所处的“洞穴”。
因个人立场、观察角度、思维方式、成见等不同而产生的主观性、偏隘性,就是这样的洞穴。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
培根把历史上的哲学和思想比作舞台上演出的一出戏剧。
西方哲学史—物质与精神(五篇模版)
西方哲学史—物质与精神(五篇模版)第一篇:西方哲学史—物质与精神古希腊哲学中的“物质与精神”****** | ***古希腊哲学中的“物质与精神”学院:******** 学号:******* 姓名:***从现代哲学观点看,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实体。
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
人的世界也因此具有物质精神二象性。
自古希腊哲学文化开始繁荣之际,在大量众多的神学论中开始诞生如米利都学派和爱利亚学派等的自然哲学思想,与宗教不同,他们更加注重自然科学的研究,即人类对物质的客观存在具有初步认识,即便当时还不成熟。
而自苏格拉底起,他主张客观真理,认识事物的可能,并且首次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这一观点,这就是现代精神文明的雏形。
古希腊哲学与现代哲学的渊源都是可以逐步去深究的。
物质精神二象性人的本质问题,就是哲学的本质问题。
人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是从人的角度表述的哲学基本问题。
不少人对物的偏执崇拜是唯物主义,对精神的单纯追求则出现不完整的世界观。
道德冲突的实质就是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冲突。
物的功能迅速提高,人的道德却徘徊不前,这是人类的智慧与道德的“精神分裂症”。
爱因斯坦写道:“物理学当前的局面可以概括如下:有一些现象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但是不能利用波动理论来解释,如光电效应;有一些现象只能用波动理论而不能用量子论来解释,如光遇到障碍物会弯曲的现象;但是又有一些现象既可用量子论又可用波动论来解释,如光沿直线传播。
那么对于这么多对光的定义,到底哪一个才能确切说明其特性,最终证明,波粒二象性是一个最合适不过的结果。
波粒二象性是物质的辩证属性,从此也体现了现代物理学的新思维方式,更反映出,在辩证物质与精神的观点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物质与精神的在当代社会下的相互依存关系。
不得不说,物质有点像粒子,精神有点像波,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是互补的。
例如:物质是本原,精神是派生物;物质是实体,精神不是实体;物质无需载体,精神必须以物质为载体;物质受时空限制,精神不受时空限制;其次,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人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都是必须的,故从哲学的立足点出发,我们必须同意物质精神二象性这一说法。
西方哲学史完整版
3、对立统一 “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东西造成最美的和 谐。” “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
四、爱利亚学派
爱利亚学派的奠基者是克塞诺芬尼;集大成者
是巴门尼德;发展者是芝诺。
爱利亚学派力求在多变的感性事物之外,通过理性 去寻找普遍和稳定的本原。他们否定感性世界的真 实性,否定运动和多样性,企图在物质世界之外建 立他们的本原论,从而开辟了探求本原的新途径。
第一章 苏格拉底的前辈
一、米利都学派
(一)泰勒斯
1、自然科学家
(1)天文学家 (2)几何学家
2、商人
3、哲学家
(1)万物始基
(2)宇宙生成论
(3)万物有灵——物活论
“水”是万物的始基
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二)阿那克西曼德
他是泰勒斯的学生,绘制世界上第一张全球地图 的人。
六、阿那克萨戈拉
1、种子说——始基
(1)定义 种子即与它所组成事物的性质相同的微小的物质颗粒。
(2)特征
①永恒存在,没有产生,也没有消灭; ②性质上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每类事物都有自己种类的种子。
2、奴斯说——动因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种子本身是不动的,由种子之外的一种东 西——“努斯”或“心灵” 使种子产生结合与分离,形成万物。
2、认识论
柏拉图坚决反对智者派的观点,他确信存在着不变的普遍的 真理,而人类理性也可以把握它们。 柏拉图认为真理的对象是理念,只有依靠理性才能认识它, 所以他的认识论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贬低感性在认识中 的作用。
(1)灵魂轮回说
理念论和灵魂轮回转世说是柏拉图认识论的基础。是心灵在外部事物的刺激 与影响下,唤醒其所固有的理念的过程。
西方哲学史第二版1(古希腊自然哲学).pdf
西方哲学史(古代----近代)第一篇:古希腊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第三章:晚期希腊罗马哲学第二篇:中世纪哲学•第一章:教父哲学•第二章:经院哲学第三篇:近代哲学•第一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第二章:英国经验主义•第三章:欧洲大陆唯理主义•第四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西方哲学史阅读文献:•北大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1-2)•梯利:《西方哲学史》(1-2)•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1-2)•罗素:《西方哲学史》(1-2)导论一哲学与西方哲学史•(一)哲学与西方哲学•(二)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胡适(1891--1962)•西方为科学的文化•印度为宗教的文化•中国为道德的文化梁漱溟(1893--1988)•西方为前进的文化•印度为后退的文化•中国为中庸的文化冯友兰(1895--1990)•中西之分,古今之异。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张载(1020--107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首先兴起于西欧,而不是首先兴起于古代实用科技更发达的东方(中国)?二李约瑟难题(1900--1995)李约瑟的解答•中国有完备的“封建官僚制度”杨振宁的解答《〈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2004年月3日人民大会堂)• 1 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 2 天人合一的观念。
(1922-- )三为什么近代民主首先在西方出现?•(一)古代民主与近代民主•(二)希腊民主与中国民本伯里克利•公元前431年冬,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发表了著名演说:古代希腊民主•“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名词解释)详细内容:一、名词解释1.始基“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
“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
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
“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
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
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
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
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
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门尼德)“存在”被巴门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
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
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
西方哲学史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
2、非理性主义(反对科学与理性) (理性指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相对;从理智上 控制行为的能力)
西方哲学从古代开始,就存在着一个强大的理性主义传 统,这个传统到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他们认为人 是理性的动物,必须受理性指导。经验是知识的起源, 理性才是真理的裁判。理性既是存在的本质,也是真理 的保证。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禁欲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观点反映 德国贵族地主的利益,也反映了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 历史地位的变化,正迎合了1848年革命失败后德国资 产阶级的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
他的唯意志论和非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对尼采的 权力意志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成为现代西方生命哲 学、存在主义思潮的重要思想渊源。
l809年至1811年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 1812年至1813年在柏林大学学哲学。对柏拉图和康德 的哲学所倾服。1813年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1820年 至1831年在柏林大学任讲师、副教授。 这期间黑格尔(1820年在柏林大学任讲师)也在柏林 大学,如日中天,可叔本华偏要将他的课安排在黑格 尔讲课的同一时间。此举精神固然可嘉,但却并不成 功。黑格尔的课依然人头攒动,而他的课却门可罗雀, 最终被迫取消。
在叔本华看来,理性及其抽象不是最重要的,重
要的是生命的具体。抑制理性的无上地位和霸权 主义不是要反理性,而是要恢复鲜活的生命。这 是现代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的基本思路。
3、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在人生哲学上,他抱着悲观主义的厌世思想,认为意 志的欲求无穷无尽,不能得到永久的满足,因此“欲 望按其性质来说就是痛苦”。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 痛苦。意愿(意志)是人生的痛苦之源。意志是自由 的,是不可遏制的冲动,是永不满足的欲求。包括人 在内的一切东西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形式。从一生下来, 人就是受制于生命冲动的摆布。由于人的一生都要受 到生存意志的左右,人就要一刻不停地去实现自己的 生存意志,就要不顾一切地去满足自己的生命欲求。
西方哲学史(非常全面的课件)
四、爱利亚学派
奠基人是克塞诺芬尼,主要代表是巴门尼 德和芝诺。
(一)克塞诺芬尼
批评了希腊传统的多神观念,认为神 是唯一的。在他看来,神无所不能,神是 永恒的。
(二)巴门尼德
爱利亚学派的中坚人物。他学说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讲“存在”、“真理”;二是讲“非存 在”、“意见”。
1、关于“存在”和“非存在”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三章 中世纪经院哲学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第五章 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 第六章 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唯理论哲学 第七章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第八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讲清西方哲学史的对象和学习西方 哲学史的目的及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 握本课程所要讲授的内容,明确为什么 要学习西方哲学史。
具有原始的“物活论”思想。
(二)阿那克西曼德
认为万物的始基是一种比水稀薄而又 比空气浓厚无定形的东西,他把这种东西 称为“阿派朗”,意既“无限者”。
他还第一次提出了始基与万物之间关 系的必然性思想,他称这种必然性为“命 运”。
另外,他也最早提出了对立物的思想。
(三)阿那克西美尼
认为气是万物的始基。 他还用气的稀散和浓聚两种对立的性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指公元前7至6世纪——公元5世纪希腊罗马奴 隶制社会的哲学。
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条件:奴隶制的确定;农业和手工业进
一步的分离;自然和社会知识的积累。
思想来源:希腊神话和东方的科学知识。
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一)泰勒士
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哲学史上 第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了水是万物 的始基的观点。
第一篇 导言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 早期的朴素唯物论发展为原子论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与此同 步,原始唯心论也发展为范畴众多、论证缜密的形而上学体系; 而朴素辩证法通过智者的悖论、苏格拉底的对话法、柏拉图的辩 证法、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及怀疑论的辩驳,演化出异彩纷 呈的思维和表达形式。古希腊罗马哲学的认识环节、范畴和发展 线索体现了人类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为西方哲学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古希腊罗马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 至公元前4世纪的起源阶段,公元前4世纪的繁 荣阶段,以及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希腊化和罗马 阶段。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 典的学园,标志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终结。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第一篇导言
• 古希腊罗马哲学逐步发展成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既相互对立、又彼此促进的思想形态,又经过长期发展,随着 科学和文化各方面知识的丰富,唯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 上学朝着成熟的、发达的形态发展。
西方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
西方哲学史 第一篇导言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哲学
导言:
• 古希腊所处的地域包括地中海沿岸的小亚细亚(今土耳其)两岸、 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半岛南部。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 希腊已进入奴隶社会,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200多个奴隶制的城 邦,古希腊和罗马建立了发达的奴隶制。
• 古希腊罗马哲学家们提出的各种思想反映了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 或者的意识形态,不同哲学理论和派别的哲学争论间接、曲折地 表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彼此敌对的阶层和派别的利益和诉求。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篇导言
• 公元前1世纪后期,希腊诸城邦被罗马人征服后, 在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产生 出用拉丁文写作的罗马哲学。
西方哲学史.最全优质PPT
古
二、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代 哲
学
• 1、智者派
天
• 2、苏格拉底
主
• 3、智者派与苏格拉底的区别
教 哲
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的,这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如何宣讲三位一体,在基督教圣学家之家发生了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论。 第一,经院哲学的本质是哲学。
一、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 四根说认为,水、火、土、气是组成万物的根,万
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在 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以善和恶为本原。 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
1、早期的自然哲学
第一个阶段是早期的自然哲学,从时间上是前苏格 拉底阶段,这是古希腊哲学的初级阶段,涌现了四个学 派:
一、伊奥尼亚学派
代表人物: 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赫拉克利特
主要学说: 泰勒斯的水本原说 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 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 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
一、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一、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
• 三、爱利亚学派
• 爱利亚派因意大利南部城市爱利亚而得名,流行于公 元前6-5世纪之际,这一派的思想是:世界本原是 不变的。这与主张本原是单一、但却是变化的伊奥尼 亚派,以及主张本原是不变的,但却是是众多的毕达 哥拉斯派都不相同。
• 代表人物:巴门尼德、芝诺 • 主要学说: 理神论
巴门尼德---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 芝诺的悖论
一、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的开端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其哲学思想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开始萌芽。
最早的哲学家被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他们探究自然界和人类的本质。
其中,泰利斯、安庞尼、赫拉克利特等人都留下了重要的哲学著作,为后来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思想的高峰古希腊哲学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哲学家的贡献下达到了巅峰。
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自我反省来追求智慧。
柏拉图则通过理念的概念,建立了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国”的模型。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逻辑、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等体系,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世纪哲学的衰弱中世纪是基督教文明的时代,哲学受到了神学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以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纳为代表的思想家,试图将基督教信仰与古希腊哲学融合,形成了“信仰与理性”的复合体系。
然而,神学的束缚限制了哲学的独立探究,导致哲学的创新受到了挑战。
文艺复兴以后的哲学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时期开启了人文主义的浪潮,哲学的思想开始逐渐解放。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如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等,提出了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观念,对传统宗教和神学观念进行了挑战。
他们开创了现代哲学的新方向,为后来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当代西方哲学的多元发展当代西方哲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潮和学派。
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哲学观念相互交织,构成了当下哲学界的丰富多彩。
如海德格尔、胡塞尔、福柯、德里达等哲学家的思想在当代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结语西方哲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发展,从古希腊的思辨哲学到当代哲学的多元化,一直都在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西方哲学史见证了人类智慧与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为人类对世界和人生的认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启示。
罗素西方哲学史
罗素西方哲学史篇一:《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导言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在很多正统哲学学者眼中都算不上是一本好的著作,更遑论是一本好的哲学史了。
这大概与罗素个鲜明的个人作风,不加掩饰的独立臧否和较为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有关。
然而,在学习了其他较为正统的哲学史和哲学理论(如门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等)之后,回过头来看罗素这本文字优美、简洁流畅且角度独特的哲学史,却也别有一番收获。
在此,笔者略过通常较为引起,尤其是中国的哲学系学生关注的古希腊部分与近现代哲学部分,选择其卷二,即天主教哲学一章进行阅读和思考。
按照罗素的定义来说,这一时期包括了上起奥古斯丁,下至文艺复兴之前的时间阶段。
这是欧洲思想与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此前与此后,希腊精神(以及与其有关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形态等)都较为显著地统治了西方人的生活;而这一漫长的,经常被冠以黑暗、蒙昧等形容词的历史时期却在西方社会的核心深处打上深刻的希伯来烙印。
两种文化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缠融会,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模型。
忽视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或者给其一个较低的评价,是无法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今日西方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几乎成为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的东西的,哪怕这一时期的哲学从任意角度来看也与其他时期显示出更大的不同。
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或者宗教)的关系不断引起思考和争论,也给历来的哲学史撰写者增加了难度。
为了避免一种陌生与无目的的盲目(也许与中世纪的世俗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同等盲目),罗素首先考察了教会制度以及教皇制的成长。
以次为开端,不但僧侣们在修道院中苦思冥想所得的见解得到关注,中世纪的普通人群或说是平信徒们的思考和信念也通过教权王权之间彼消此长的大势得到了间接的体现。
第一篇教父1、受虐:有关犹太人在教父篇章的一开始,罗素便为我们描绘了整个犹太民族从诞生、繁衍、生息至今的整个过程。
当然,由于史料的缺乏,许多相关资料我们除了从圣经旧约中获得之外,别无他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价值并非来自一个人所掌握或妄自认为 掌握的真理,而是他为探索真理所付出的真诚努 力。一个人要增长自己的完美品格的力量,不能 靠占有真理,只能靠探索真理。占有只会使人静 止,怠惰,骄傲。
假若上帝的右手握着所有真理,左手握有唯一 的、不断躁动的追求真理的冲动,而且带有时时 和总是使我陷入迷雾这一附加条件,然后对我说 :选吧!我会恭顺地扑向他的左手,并说:我父 ,给我吧!纯然的真理只属于你自己!”——莱 辛
在罗素看来,哲学与科学的相似之处在于都 诉诸于人的理性认识能力,不同之处在于 它们研究的主题,前者关注本质世界,后 者关注现象世界;哲学与宗教神学的相似 之处在于研究的主题,不同之处在于前者 诉诸于理性,后者诉诸于信仰、权威。
二、哲学的根基——形而上学
在十九世纪之前,一切学科统称哲学。哲 学内部有一个结构,其中最基础的部分称 为形而上学。笛卡尔把哲学比作大树,形 而上学(亦称第一哲学)是树根,物理学 是树干,其它学科是树叶。 因此,哲学中 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形而上学。
学习目标:初步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培养哲 学思辨的能力。
考试:开卷笔试,平时成绩三十,期末考试七十
课外读物:
1、罗素《西方哲学史》(黑格尔《哲学史 讲演录》、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2、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3、哈特费尔德《笛卡尔与<第一哲学的沉思 >》
4、《文艺复兴和17世纪理性主义》(劳特 利奇哲学史(十卷本)·第四卷)
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而另一种是卑贱
的呢?还是一切的生活方式全属虚幻无谓呢?假 如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它所包含的内容又 是什么?我们又如何能够实现它呢?善,为了能 够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须是永恒的吗?或者说, 假如宇宙是坚定不移地趋向于死亡,它也是值得 加以追求的吗?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 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炼的愚 蠢呢?对于这些问题,在实验室里是找不到答案 的。各派神学都曾宣称能够做出极其确切的答案, 但正是他们的这种确切性才使近代人满腹狐疑地 去观察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如果不是对 于它们的解答的话,──就是哲学的业务 了。” ——引自罗素《西方哲学史》绪论
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传统:认为看不见、 摸不着的经验范围之外的事物才是真正的 实在,而经验内的事物都是现象,前者是 后者的基础和根据,即本质先于存在。形 而上学即是对终极本质的研究,而科学研 究特殊的存在者,因此,形而上学是科学 的根据,或称为科学的科学。
形而上学包括两个密切相关的研究主题:本 体论(ontology)与认识论(epistemology)
人与神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异,人只能追求智 慧,而永远无法获得、占有终极真理,终 极真理只有神所具有。所以,哲学不是智 慧之学,而是爱智之学。
哲学不是什么?——哲学与神学、科学的区别
“哲学,就我对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
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 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 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 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 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 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属于超乎确切知识之外 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 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 域就是哲学。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到兴趣的一切问 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而神学家 们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象它们在过去的 世纪里那么令人信服了。
5、柏林《启蒙的时代——十八世纪的哲学 家》
第一讲 西方哲学概述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不是什么? 二、哲学的主要构成部分 三、什么是形而上学? 四、西方哲学的几个主要阶段
一、哲学是什么?——词源学考察
哲学——理论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 论,是对世界最普遍规律的研究。
哲学,phi-losophy,原义为“爱-智慧”。
1、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对终极实在的 研究,这是形而上学的本义;其二是指以 静止、片面、孤立地看世界的方式方法, 这是黑格尔、马克思哲学对传统独断论哲 学所作的批判中谈到的含义。
“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词的来源:亚 里士多德的弟子在编辑亚氏著作时,把研 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与“最高的存在者” 的那些部分单独归类,并称其为“在物理 学之后”。在中文翻译中,借用了《易经》 中的一句话“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 谓之道”,将其译为形而上学。
一、关于存在本身的研究:本体论
根本问题:有没有真实的存在?什么是真 实的存在?真实的存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是怎样的?
现象与实在
“ 哲学上引起最大困难的一个区分就是 ‘现象’与‘实在’的区分,事物好象是 什么与它究竟是什么的区分。画家想要知 道事物好象是什么,实践家和哲学家则想 要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然而如果实在并 不就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样子,那么,我 们有没有办法知道究竟有没有任何的实在 呢?”
包含两个要素:作为超理性的,与作为 理性的智慧。
柏拉图——热情 亚里士多德——审慎(罗 素)
哲学并非知识,并非单纯的智慧之学,而是 一种对终极智慧的追求与热爱,注重的是 追求之过程。
• 哲学具有社会历史性。哲学不是脱离具体 生活的纯抽象理论,不是哲学家个人奇思 妙想的产物,而是特定历史生活形态的理 论性总结、反思。每个时代的哲学都是特 定时代精神的理论反思,它不能提出超越 时代精神的问题。
总课时:48
西方哲学史
学习内容: 1、西方哲学概述 2、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精读 3、偶因论解析 4、英国经验论哲学(洛克、贝克莱、休谟)
学习目标:培养哲学思考的能力
考试:平时成绩五十,期末考试五十
总课时:32
西方哲学史
学习内容:
1、西方哲学概述 2、古希腊哲学 2、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精读
世界是分为心和物吗?如果是这样,那么 心是什么?物又是什么?心是从属于物的 吗?还是它具有独立的能力呢?宇宙有没 有任何的统一性或者目的呢?它是不是朝 着某一个目标演进的呢?究竟有没有自然 律呢?还是我们信仰自然律仅仅是出于我 们爱好秩序的天性呢?人是不是天文学家 所看到的的那种样子,是由不纯粹的炭和 水化合成的一块微小的东西,无能地在一 个渺小而又不重要的行星上爬行着呢?还 是他是哈姆雷特所看到的那种样子呢?也 许他同时是两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