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多彩的民歌
多彩的民歌——汉族民歌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
你所听到的钢琴曲是根据哪种 音乐类型改编的?(bossa nova\民歌\管
弦乐\R&B\迪斯科\摇滚\金属\流行乐)
民歌 你知道歌名吗?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这是哪个地区的风格? 陕北音乐风格
按体裁分类
号子
山歌
小调
按题材分类
社会生活(脚夫调) 爱情生活(绣荷包) 日常生活(小看戏)
生产劳动(号子) 游戏娱乐(数蛤蟆) 传说故事(杜十娘)
按地域分类
• 西北 华北 东北 西南 江浙 • 闽粤台 湘鄂 • 江淮
号子
小调
沂蒙山小调
山歌
西北 刘三姐
小河淌水 山歌大赛
西北民歌主要流传 在山西、陕西、甘 肃、宁夏、青海。 其中以“花儿”、 “信天游”、宁夏的一种山歌。常常用同一 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因此民间有“信天游、不断 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脚夫调
思考: 歌词有什么特点? 即兴编唱、语言押韵、 同一旋律多段歌词。
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 背井离乡的寂寞与无奈。
民歌特点
紧贴人民生活 主题明确 形象鲜明 感情真挚
旋律高亢 节奏自由舒展 篇幅短小 通俗易懂
结束语 民歌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正是所有艺术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希望
同学们能从这些歌曲中,学会鉴赏民歌的方法,体会民歌所表达的真,善, 美。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其他领域风格特点的民歌打下良好的基础。认识西北 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多彩的民歌》课件
欣赏《辽阔的草原》
【思考】:这首民歌具有什么特点?
聆听这首歌你能联想到什 么样的画面呢?
作品分析:
• 《辽阔的草原》是一首
蒙古族长调歌曲。歌曲 含蓄地表现了蒙古族年 轻牧民对爱情的珍视和 追求。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以 “长调”和“短调”最 具代表性。蒙古族音乐 的风格是由其人民长期 的民族特点、经济形态、 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 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 决定。
•
欣赏 《牧歌》 《嘎达梅林》
【思考】:这两首民歌的体裁属
于“长调”还是“短 调”?
【长调与短调】
长调——音域宽广,节奏悠长,腔多词少 。曲调优美 流畅,旋律线多做波浪式进行,起伏跌宕。 表现出天高地阔的草原自然环境。草原是长 调的摇篮,长调则是音乐化的草原。崇尚自 由的心灵,抒情的极致,具有强烈的浪漫主 义色彩。 短调——音域相对窄些,篇幅短小,曲调紧凑,节奏 整齐、鲜明,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 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 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往 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新疆民歌常见的几种节奏型
(1)× × × × ×︱ × × × × ×︱
切分节奏
(2)× · × × × × × × ×· × × × ×︱
附点节奏
(3)× × × × × × × × × × × ×︱
十六分音符节奏
音乐寄语: 让民歌成为永恒的旋律!
音乐寄语: 让民歌成为永恒的旋律! 再见!!
(二)
神秘的西藏
• 欣赏:西藏民歌《宗巴朗松》 • 听后谈谈你的感受,你觉得它的旋律特点
是什么?与蒙古民歌有什么不同?
作品分析
• 歌曲《宗巴朗松》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
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 • 西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 教音乐和宫廷音乐。民间音乐 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等。其 中歌舞体裁有:弦子、囊玛、 果谐、堆谐、 《大草原》
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学设计课题: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探究和学习,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朴质美。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真细致地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这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这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难点: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探究西北民歌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方法:聆听法、欣赏法、演唱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对《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这三首民歌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解的西北民歌,了解的“花儿”与“信天游”这两种体裁的风格特点。
在这高亢开阔、跌宕起伏、自由舒展的歌声中,我们看到了西北人民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顽强坚韧的性格。
透过一首首“花儿”与“信天游”我们看到了一幅幅苍茫西北大地的众生相。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运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手段,通过视、听、唱的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节省了老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有吸引力,当然这种尝试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改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大单元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3)通过画旋律线、拍打节奏、体验方言及衬词等方法,理解音乐要素在情感和思想内涵表达中的作用。
4.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汉族民歌
《澧水船夫号子》《脚夫调》《弥渡山歌》《姑苏风光》《孟姜女》《幸福歌》 Nhomakorabea 大单元设计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目录
大概念大观念
中国民歌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行为,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积累成果,它朴实无华、真实自然、生动感人。它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本单元旨在引领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通过学习了解民歌的地方语言、环境、历史文化,认识到民歌的价值目标,进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
高中音乐鉴赏课大单元教学实践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对构建高效的高中音乐课堂和高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核心知识与能力
核心知识
能 力
民歌的色彩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与形成
音乐主题的学习与实践
核心任务:唱出韵味
3.单元划分与单元目标
(1)聆听音乐、体验音乐, 掌握欣赏方法。借助乐谱和音响,演唱民歌主题。通过对唱、合唱等实践活动,体验民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
单元划分
单元目标
(2)了解民歌体裁、题裁及表现形式,感受、体验南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地域文化特征。
高一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
高一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戈玉燕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和音阶,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3、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西北地区的民歌,感受了西北民歌高亢嘹亮的声音特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
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三个省。
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二、授课1、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2)、欣赏《沂蒙山小调》(由王世慧演唱),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
问题:声音特点——高亢粗犷、乡土味特浓结论:这首歌虽以小调命名,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问题:对照乐谱,歌曲分几个乐句?乐句间是怎样连接的(提示:注意每句的起音和落音)结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4)、对比所听的两个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
2、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过渡语: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1)、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乐句的衔接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落音,进一步认识、探究“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2)、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其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问题: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结论: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
高中音乐_《多彩的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去高山望平川》《茉莉花》《打夯号子》教学目标:1.聆听、演唱民歌、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2.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民歌的起源、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特点、民歌的分类等。
3.熟悉一些民歌体裁,大致能分辨出是哪种民歌体裁。
尝试创编与学生互动。
教学重点: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2、了解不同体裁的民歌特点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体验和实践活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琴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播放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歌!一、导入:演唱成武民歌《包楞调》入手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老师演唱方法属于美声、民族、通俗?同学回答:民族老师提问:知道这首歌名吗?介绍《包楞调》二、感受体验与认识:(一)、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老师:聆听歌曲时,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欣赏它的地域,歌词,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老师:同学们讨论找同学回答,介绍民歌体裁,问同学们《上去高山望平川》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类体裁。
(二)、聆听《茉莉花》老师:把同学们分组,思考不同问题(地域歌词旋律节奏)老师: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老师:老师总结《茉莉花》,介绍小调的音乐特点(三)、学唱歌曲《茉莉花》老师范唱、分句教唱、跟琴一起唱(四)、播放视频《打夯号子》,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音乐特点,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劳动号子,介绍劳动好的种类,特点。
三、学唱琴歌老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唱不同风格《茉莉花》。
(1)老师范唱:a.手打稳定拍,随琴慢速跟唱,演唱时注意唱歌的姿态。
b.解决调音节奏:顿开演唱。
c.老师弹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曲《茉莉花》d.老师给与评价鼓励四、师生互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表演《打夯号子》,体验一把号子的音乐特点,一领众和声音粗狂有力具有律动性,增加了老师和同学感情。
五、拓展练习:1、学唱《茉莉花》2、播放舞台上的劳动号子3、听辨音乐三段音乐片段回答属于哪一类体裁六、结束语: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想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第2单元__—多彩的民歌(古代民歌)
《硕鼠》 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 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 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幵以大家所憎恶 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 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同时发誓 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 剥削的理想“乐土”。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 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
短调: 短调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歌体裁。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 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区其他农业和半农半牧区的民歌。短调民歌 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 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 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 上广泛运用叠字。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爱情歌曲在 短调民歌中占有枀大的比重。如《森吉德玛》、《达古拉》、 《小情人》等,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并福 的美好愿望。其次,反映蒙古族人民反抗侵略,揭露封建统治 阶级的罪恶行径,以及在革命斗争中产生的革命民歌,如《独 贵龙》、《引狼入室的李鸿章》、《反日歌》等,都是这类短 歌的代表作。
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
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 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 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 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 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 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 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古诗改编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四十七岁的苏轼谪
居黄州时作。 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 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 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 思绪。。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 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 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
多彩的民歌:小调-教案
多彩的民歌:小调-教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小调》福建师范大学2007级师范班陈丝丝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孟姜女》《孟姜女哭长城》《刨洋芋》,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
2、认识民族五声调式以及民歌的几种基本创作方法——鱼咬尾,合头换尾,换头合尾,起承转合、起兴等,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3、通过对旋律、节奏、装饰音、衬词、调式等因素的分析、初探,了解民歌变异性的特征。
教学重点:1、认识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合头换尾,换头合尾,起承转合等,并且能够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2、通过聆听、感受《孟姜女》与《孟姜女哭长城》,了解到旋律、节奏、装饰音、衬词、调式等因素是民歌变异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旋律、节奏、装饰音、衬词、调式等因素的分析、初探,了解民歌变异性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数民族的民歌。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们汉族的民歌。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教师:民歌按题材来分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
我们今天要上的是小调。
二、聆听江苏小调《孟姜女》教师:相传秦始皇时期,劳役繁重,青年男子范喜良新婚第三天就被迫去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他的妻子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去的噩耗。
于是她在长城脚下痛哭三日三夜不止,哭到长城为之崩裂。
大家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学生回答)教师:接下来我们要听的江苏的民歌小调《孟姜女》。
叙述的正是这个故事。
教师:这首歌从内容上看,是一个什么题材的歌曲?(学生回答)教师:但在旧社会,受到了种种封建思想的限制约束,言论不自由婚姻不自主,所以常常用小调歌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及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教师:既然是它是一种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演唱并且被流传得较为广泛的曲子,它的形成和发展会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在山野里还是在城镇中(学生回答)教师:既然小调多是描写内心细腻情感的,那么从旋律来看上具有什么特点?高亢不羁的还是委婉含蓄的?(学生回答)教师:从节奏上看,这首小调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打着拍子一句一句读一下歌词。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学内容:《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运用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的交互性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领会西北地区民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并把这种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西北民歌是我国民歌浩瀚海洋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真善美的最高审美价值。
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通过学唱《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体验“信天游”“花儿”的音乐风格及创作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车》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教学难点: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人:许宏卉教学时间:2017年4月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视频观看《大西北秀美风光》二、教授新课|1、民歌的定义和体裁分类(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2、欣赏西北地区地图及图片资料(看地图后课件连续播放图片)3、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1)请问:歌曲的旋律、节奏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演唱法?歌词内容怎样?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哪一种?(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节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歌曲主要采用方言和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歌词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是山歌);(2)作品分析:歌曲创作采用我国的古诗韵律,采用民间格律诗创作,双句双字尾的格式。
第2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体裁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 劳动号子:搬运﹑撑船﹑打麦。 • 山歌:花儿﹑信天游﹑山曲﹑赶马调. • 小调:也叫小曲是农村,小镇的日常生 活歌曲。
西北地区的分布图
• 思考西北的地形,地貌生活条件,人文 环境等对民歌的影响?
• “花儿”是山歌的一种,流行在甘肃、青 海、宁夏等地。 “信天游”亦称“顺天游”,“小曲子” 流行在陕西北部、甘肃、宁夏东部、内 蒙古西部的一种山歌。
第2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来自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 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每一个民族都有自 己的民歌。你知道自己民族的歌曲吗?
• 民歌内容广泛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反映 生产劳动的,反映爱情生活的,反映日 常生活的,传说故事的,游戏的等。
• 民歌的分类 • 南方: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 沃自然景观秀丽,音乐风格委婉缠 绵。 • 西北:高原纵横,山石峥嵘,黄色 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 向大自然做斗争,民歌音调高亢 ﹑ 嘹亮。
•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 芋》,《脚夫调》。 • 思考:歌曲中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体 验三首民歌的音乐情趣?
• 作业: • 除了书上的这三首西北民歌你还知 道哪些西北民歌?你会唱吗?课下搜 集中国的民歌。
鉴赏《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鉴赏《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音乐也成了一种快餐文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了解都停留在对流行歌曲的盲目追求中,他们会唱《两只蝴蝶》、《爱你一万年》、《死了都要爱》、《将爱情进行到底》等等一系列的各色流行歌曲,却不知道信天游为何物,他们说起杰克逊如数家珍,却不知道德德玛是何人,每当说起民歌他们都不屑一顾,认为那是老土的东西,对本民族的音乐知之甚少。
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们作为音乐老师的一种莫大的悲哀,因为学生不喜欢,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这和我们的教学引导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对民族音乐的传承,所以在教学中不光要教会他们唱民歌,更要让学生在鉴赏中爱上民歌,了解我们民族几千年的音乐文化。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产生最早、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民歌经过广大群众的集体创作,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是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民社会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直接、真实的反映。
在高一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第一节是高亢的西北腔,这一节里主要鉴赏的歌曲有《刨洋芋》、《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原始的腔调是无伴奏版的,而且多数是用方言进行演唱,学生如果就单调的听原始的版本,会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根本没有兴趣坚持听完一首歌曲,因此我在教学中用了多个版本的演唱形式让学生聆听,首先播放原始版本,让他们了解民歌最先的发源就是用方言演唱的,是一种即兴的表演,然后接着播放加入了伴奏的现代版本,感受多元化的音响效果,在学生聆听完这三首歌曲后,可结合现在他们经常看的综艺节目星光大道上的知名歌手的歌曲进行引导讲解,如阿宝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想亲亲》等陕北民歌都是他们所熟悉的,让他们结合起来进行鉴赏就能很容易找出西北民歌的特点和理解何为信天游了。
第二节是独特的民族风,主要鉴赏的歌曲是《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这三首歌曲分别是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歌,在这节的鉴赏中我没有让他们直接聆听音乐,而是让他们先说说自己所熟悉的蒙古歌曲、藏族歌曲、维吾尔族歌曲,并进行演唱,气氛一下子就热烈了起来,他们唱了《天堂》、《神奇的九寨》、《天路》、《天籁之爱》、《青春舞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等等,唱完后我让他们总结了这几种歌曲的风格,他们很容易就说出了每种民歌的特点,而且他们突然发现民歌离自己并不遥远,而且很多歌曲都是能朗朗上口,并且是旋律优美,词曲相得益彰,也是大家所熟悉和喜爱的。
音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ppt
用你最喜欢的 一句引腔抬石头妹兜土花桥搭起走过来兴总结比较有无引腔有引腔的含义呼喊结构2句弥渡山歌小河淌水在银色的月光下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伴随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大 家 好
《弥渡山歌》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崖对崖,小河隔着过尼来(比) 哥抬石头妹兜土,花桥搭起走过来(兴)
总结比较
有无引腔 《弥渡山歌》 有 引腔的含义 呼喊 结构 2句
《小 河 淌 水》
在银色的月光下, 周围一片宁 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 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 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 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 旋律中,柔婉的歌声,伴随小 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 方。
跟我活动一下吧~
听音乐 做动作
欣赏云南风光
注意影片中提到了3个问题
1.风景秀丽
2.民族众多
3.能歌善舞
《弥渡山歌》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崖对崖,小河隔着过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花桥搭起走过来。
引腔: 山歌的引腔是由呼喊演 变而来,是为了引起远处人 们的注意,故拉长喊声,逐 渐加入旋律,演变成现在山 歌的引腔。 引腔可表示呼喊,也可 表达内心感情。
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 在深山
哥象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 哥啊 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幽幽
总结比较
有无引腔 《弥渡山歌》 有 引腔的含义 呼喊 结构 2句
《小河淌水》 有
内心
5句
《放马山歌》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一一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刨洋芋》
《刨洋芋》
土溜溜的蚂蚱,满呀么满地爬,举起那 个镢头,来呀来把洋芋刨, 一镢头那下去,翻过来瞧一瞧,哟!这 么大的个儿,哎呦你说妙不妙?
比一比:
《高亢的西北腔》:旋律高亢悠长,高低起伏较 大,采用方言和真假声演唱,表达了惆怅的情绪。 《脚夫调》:旋律高亢,节奏自由舒展,用方言 和真假声演唱,表现了苦闷的情绪。 《刨洋芋》:旋律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方言和 真假声结合,表达了喜悦的情绪。
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 愁”之说。
《脚夫调》
脚夫:旧社会对搬运工人 的称呼。在陕、甘、内蒙、 山西、青海一带,过去有 靠赶着骡、驴、马等牲畜 帮人运输的人,这种人称 作“赶牲灵”,或“脚夫”。 他们的生活很困苦,走南 闯北,翻山越岭,风餐露 宿,一走就是十几天或至 数月、数年,全凭两只脚 谋生糊口。
花儿:“花儿”又名“少年”,“山曲”,“野曲”。亦指在山
间田野间演唱的歌曲。花儿是产生于青海,并流行于青、甘、 宁、新等地,,唱词浩繁,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
“花儿”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
反映生活,爱情,劳动等内容,用比,兴,赋的艺术手法即 兴演出。
欣赏片段并思考:歌曲名称?哪个地区的风格?声
音有什么特点?
南方: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
然景观秀丽,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委婉秀 丽,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主要使用 五声调式,抒情性强,结构短小精悍。
如: 江西民歌《江西是个好地方》
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啰嗨,山清水秀好风光。八一 起义在南昌,革命摇篮是井冈,红都瑞金闪金光。
信天游: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在陕北
音乐必修一人教版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感受、体验蒙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认识了解“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二)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形成民族音乐风格的重要原因。
(三)学唱几首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优美的旋律中体味其风格及演唱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蒙古族《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朗松》、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三首民歌为欣赏重点。
在聆听、演唱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体验少数民族的民歌风格。
并能学会对民族音乐风格进行判断。
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关注少数民族民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条件及原因作适当探究。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教学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所熟悉的通俗歌曲,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做了初步开声练习,为后面演唱作准备
2、借助学生熟知的明星及其作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效率。
要在备课时对学生可能会提到的相关知识性问题有预见性,作必要的资料准备。学生有可能问及的关键词:原生态及唱法、民族唱法、民歌为什么很“土”等。
5、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让学生进行演唱(教师可选择钢琴伴奏或配套光盘伴奏)。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来进一步感受山西民歌的音乐风格,教材中作品的介绍学生可自主浏览。
6、通过三首民歌的欣赏,进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7、看谱例,完成拓展与探究第2题:(谱例略)
教师指导学生唱,提示学生想象并模仿西北人唱出这几个音的效果,可鼓励学生即兴为这几个音加入歌词,建议歌词内容贴近生活。
(建议由学生选择欣赏两个版本,对比欣赏)或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认识、总结“花儿”这一音乐体裁,从而感受其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的旋律特点。
从旋律、节奏上对比总结“花儿”与“信天游”各自特点:
“花儿”---------旋律高亢悠扬、舒展自由
“信天游”(1)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
(2)旋律平稳、节奏工整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
撰写人:良乡附中张沪宁
学建议: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一)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的民歌体裁。
(二)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风格特征。
二、重点、难点
掌握西北民歌的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并尝试有表情的演唱。理解西北民歌的艺术价值。
多彩的民歌 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教案标题:多彩的民歌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民歌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案内容:1. 引入:- 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 向学生介绍民歌的概念和特点,例如:反映民间生活、情感真挚、旋律简单易学等。
2. 欣赏:- 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民歌,如中国的山歌、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美国的蓝调等,并播放相关音乐片段。
-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不同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3. 合作创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自创的。
- 引导学生合作进行歌曲编排,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设计。
- 鼓励学生在歌曲中融入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4. 表演与分享:- 每个小组准备好自己的歌曲后,进行内部表演和互相欣赏。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和分享,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 安排一个校内的音乐会,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加,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学生是否能够积极聆听、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等。
2. 评估学生在合作创作中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包括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理分工等。
3. 评估学生在表演与分享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舞台表现等。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歌文化,并进行比较研究。
2. 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比赛或音乐节,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将民歌与历史、地理、文化等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在欣赏、合作创作和表演分享的过程中,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通过对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民歌的学习,学生也能够增加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多彩的民歌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拓 展 欣 赏
《 好 汉 歌 》
12
▪ 欣赏《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民歌
精选课件ppt
13
课堂总结: 回顾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 感受、体验西北、中 原民歌的风格情绪, 认识西北民歌中的花 儿、信天游等民歌题 材,通过聆听不同区 域的民歌,了解民歌 的风格特点以及体裁, 分析民歌与创作歌曲 的区别和联系。
▪ 河南民歌
▪ 此歌是一首轻松、明快、 幽默诙谐的民间歌舞曲。 它流行于河南的一种地花 鼓(流行在河南的一种民 间歌舞形式)的一个代表 曲目,由一个旦角和一个 丑角共同表演。表现了老 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 的现实性追求,富有亲切 感。
▪ 思考------------听到这首民 歌后,你连想到哪首歌曲 与他相似?
作长构较自动产富的明阶歌;样地歌族歌
反的一自由民劳,节显、,某最区的本在
点 歌 复歌 般 由 的 歌 动 而 拍 的 调 其 民 易 的 旋 地 音 的 词 比 ; , , 关 且 节 表 试 音 族 于 语 律 区 乐
常较民其劳系与奏现、乐或在言都的上 用短歌节动密生形出节特某本紧与风都
音
同小的奏方切活式来拍点地地密该格具 一,曲也式,情十;等常区区结民特有
和西北民歌比较有什么不同?
精选课件ppt
8
沂蒙山小调作品分析
▪ 山东民歌
▪ 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泛指流行于广大城 乡的一种民间歌曲。
▪ 这首新民歌虽被标为小调,但由于旋律舒展、 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精选课件ppt
9
▪ 王大娘钉缸 ▪ 问题:这首歌的情绪、风格是怎样的?
精选课件ppt
10
▪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 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
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2、了解相关的民歌知识。
如:民歌的分类;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及民歌的特点等。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
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内容:
1、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南方民歌。
2、音乐知识:民歌的体裁、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各地民歌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
各地民歌的特点,与地形、地貌、生活条件等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民歌的体裁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
(二)体会不同地域的腔调情韵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也形成民歌在风格上的多姿多彩。
(在课本P21页的中国地图上找出西北、中原、南方地区的行政区域)下面我们来欣赏三个不同地域的民歌,同学们感受一下不同地域的民歌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课本19页)
1、《上去高山望平川》
这是一首“花儿”,旋律高亢,开阔起伏,舒展自由,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脚夫调》
这是一首“信天游”,信天游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
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旋律框架是:2—5—1—6—5
旋律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使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
3、小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西北民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沉郁顿挫。
中原民歌:
1、《沂蒙山小调》
采用方言演唱,旋律以小跳为主,音乐风格质朴,嘹亮,粗犷豪放。
2、《王大娘钉缸》
音乐风格诙谐幽默,生动活泼。
3、小结中原地区的民歌特征:
质朴、嘹亮、豪爽、诙谐,旋律进行以小跳为主。
南方民歌:
1、《弥渡山歌》
歌词采用比、兴的手法,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歌曲前2小节的长音是一个引腔。
2、总结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
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结构短小精悍。
歌曲前多有引子。
小结:
不同地区的民歌都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从而成为该地区音乐特征的标志。
不管是传统的民歌还是创作歌曲都是源于生活,都来自于本民族的音乐——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
(三)听辩不同地区的民歌
(四)探究影响民歌风格特征的原因(课本第5题)
1、民歌地方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关
如: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对里的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与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2、民歌地方风格的形成与方言有关
民歌的旋律总是和不同的语言、语音、语调相一致。
3、民歌地方风格的形成还与该民族的人文环境、生活方式、经济形态、生活方式都因
素有关。
(五)小结下课
相关知识
1、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不同之处:南方民歌主要使用五声调式,旋律进行级进较多,
线条曲折婉转,结构大都规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抒情性强。
北方民歌多使用七声调式,旋律进行跳进较多,结构不太规整,叙事性的内容较多,音调高亢嘹亮。
2、民歌的音乐特点:(1)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2)民歌的
旋律都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因而最易于在本地区流行,(3)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4)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生活关系密切,(5)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同一旋律作反复。
3、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1)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2)其歌词、旋律
具有变异性,(3)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民族风格。
补充:
(1)民歌对专业音乐的影响:
历史上民歌曾哺育过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今天仍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
“五四”以来优秀音乐家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是曾从民歌中吸收了营养。
如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工夫曲》《河边对口曲》;中国的具有民族风味的歌剧《白毛女》的主题取材于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捡麦根》;《洪湖赤卫队》采用了湖北洪湖地区的民歌《襄河谣》;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冰山上的来客》成功的运用了塔吉克族的民间曲调《古丽别塔》;大家所熟悉的《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取材于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跟踪练习:
一、填空题
1、《脚夫调》是流传在陕西北部的一首,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2、北方民歌中旋律多以进行为主,结构不规整。
3、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儿歌、风俗歌、、等。
二、判断题
1、在西北民歌中,陕北的信天游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
2、南方民歌的旋律多用跳进进行。
()
三、选择题:
1、下面民歌体裁中,陕北的()最为流行。
A花儿 B 信天游 C 山歌 D 小调
2、在青海、甘肃、宁夏地区流行的山歌歌种是()
A.开花调B.漫瀚调C.山曲子D.花儿
3、在山间旷野之地即兴演唱的民歌类别是()
A.小调B.山歌C.号子D.儿歌
4、阿宝是我国著名青年农民歌手,他的演唱方法属于()
A.原生态唱法B.民族唱法C.通俗唱法D.美声唱法
5、《沂蒙山小调》其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曾被填上《打黄河会》的歌词,这首新民歌总称为“小调”,但是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风格。
A 民谣 B 童谣 C山歌 D信天游
6、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沂蒙山小调》、《脚夫调》、《弥渡山歌》分别属于我国哪些地区的民歌?()
A.云南西藏湖北B.河南内蒙古浙江
C.山东陕西云南D.山东新疆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