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二
化学知识点大二
化学知识点大二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在大二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化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二化学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
一、有机化学1. 碳原子与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是含有碳原子,并且具有碳氢键。
碳原子可以形成单、双、三键,并且能够形成稳定的共有结构,如环状结构和分支结构。
2. 烃类:烃类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由碳和氢组成。
根据碳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和键的类型,可以分为烷烃、烯烃和炔烃。
3. 卤代烃:卤代烃是烃类中的一类,其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根据卤素原子的数量和位置,可以分为卤代烷、卤代烯和卤代炔。
4. 醇类:醇是一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羟基的位置和数量,可以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5. 酚类:酚是一类含有苯环和羟基的有机化合物。
酚可以形成各种取代衍生物,如甲酚、间酚和对酚等。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用于分类和组织元素。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2. 锂、钠和钾等碱金属:碱金属是元素周期表第一族的元素,具有低密度、低熔点和强烈的金属活性。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
3. 铝、镁和钙等碱土金属:碱土金属是元素周期表第二族的元素,与碱金属相似,但比碱金属密度大、熔点高。
碱土金属也容易失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
4. 阳离子和阴离子:电离是物质从中性状态转变为带电状态的过程。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离子,阴离子是带负电的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化合物。
三、分析化学1.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通过实验方法确定物质中某个组分的含量或浓度。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重量分析、容量分析、光度分析等。
2.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用于测定物质分子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浙大版_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归纳【通用】.ppt
(4)多重平衡规则: Kθ= Kθ1. Kθ2 3.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1) ΔrGm(T) = -RTlnK(T)
(2)ΔrGm (T)= RT lnJc/K
ΔrGm (T) = RT lnJp /K
(3) ln Kθ(T)=-ΔrHθm / RT +ΔrSθm / R
= ( ) ln K2θ
K1θ
➢ n=1,2,3,4,5,6等正整数,电子层分别用K,L,M,N,O,P表示, 称 为电子层的符号。
➢在氢原子中n值越大的电子层,电子的能量越高。但在多电 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则由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两者决 定。
最新.课件
16
2.角量子数 l
角量子数 l 可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
l= 0, 1, 2, 3, …, (n-1) ➢ l=0时(s轨道),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球形分布; ➢ l=1时(p轨道),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为双球面,电子云 的角度分布的图为两个交于原点的橄榄形曲面; ➢ l=2(d轨道)及3(称f轨道)时,原子轨道的形状更为复杂。 ➢ 角量子数就表示同一电子层n的不同“电子亚层”。 ➢ n, l相同的各原子轨道属于同一 “电子亚层”,简称“亚 层”。
(2)生成沉淀(配离子)影响:氧化型形成沉淀 ,E↓;还原型形成沉淀 ,
E↑; 氧化型和还原型都形成沉淀,看二者Ks 的相对大小。
最新.课件
6
4. 电动势E与△G的关系
-DrG =Welec,max
DrGm= --zFE 或 DrGmθ = --zFE θ
5.电极电势的应用
(1)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的比较 E(O/R) O氧化能力 R还原能力
a O + z e - = b R (R=8.315 J ·K -1 ·mol-1 ;F = 96,485 C ·mol-1 ;T=298.15K)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1. 化学平衡
- 动态平衡的概念
-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2. 酸碱理论
- 酸碱的概念和分类
-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盐的性质
- pH值的计算
3.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 氧化还原反应的识别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4. 电化学
- 电池的原理和类型
- 电解池和电解质溶液
- 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5. 有机化学基础
-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烃的命名和性质
- 官能团的概念和反应
6. 高分子化合物
- 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 聚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7. 实验基础
-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 实验数据的处理
- 实验报告的撰写
以上是化学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概括,每个知识点下还包含了相关的理论、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等具体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深入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二章课件_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_大气污染控制解剖
普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
通 化
大气污染控制
学
教
案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平衡 2.3 化学反应速率 2.4 环境化学和绿色化学
本章小结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1.1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在给定条件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或过程叫自发 反应或自发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同样也伴有能量的变化,但情况要复
普 杂的多。
通
化
为此要考虑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所以要引进新的热
学
力学状态函数熵S 和吉布斯函数G。这样,只要通过热
教
力学函数的有关计算而不必依靠实验,即可知反应能否
案
自发进行和反应进行的限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反应的焓变
最低能量原理(焓变判据):
1878年,法国化学家 M.Berthelot和丹麦化学 家 J.Thomsen提出:自发的化学反应趋向于使系统 放出最多的能量。
△ rHm= 9.76kJ·mol-1
CaCO3(s) CaO(s)+CO2(g)
普
△ rHm= 178.32kJ·mol-1
通 化
H2O(l)
100 C
H2O(g)
学 教
△ rHm= 44.0kJ·mol-1
案
焓变只是影响反应自发性的因素之一,但
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放热有利于反应自发)
首页
上一页
学
教
案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熵变的计算
熵值计算的参考点: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电化学与金属腐蚀)【圣才出品】
②镉镍电池 镉镍电池的总反应为
6 / 6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 / 6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的比较 (1)电极电势代数值小 ①当该电极越易収生氧化反应,其还原态物质越易失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强的还原剂; ②该电极的氧化态物质越难得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弱的氧化剂。 (2)电极电势代数值大 ①该电极上越易収生还原反应,其氧化态物质越易得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强的氧化剂; ②该电极的还原态物质越难失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弱的还原剂。 2.反应斱向的判断 在原电池中,由亍 ΔG=-nEF,若 E>0,则 ΔG<0,在没有非体积功的恒温恒压条件 下,反应可以自収迚行。 3.反应迚行秳度的衡量 (1)KΘ 不 EΘ 的关系 在原电池的热力学讨论中,T=298.15K 时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 不电池的标准电动 势 EΘ 的关系为 lnKΘ=nEΘ/(0.05917V)。 (2)分析反应迚行的秳度 当电池反应为所讨论的化学反应时,可通过该原电池的 EΘ 推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 从而分析该反应能够迚行的秳度。
电能势为 E 的电池反应 aA(aq)+bB(aq)=gG(aq)+dD(aq),其电势能表达式为
E E RT ln nF
c(G) / c c( A) / c
g a
c(D) / c d c(B) / c b
2 / 66
圣才电子书
①锌锰干电池
锌锰干电池的总反应为
Zn(s)
2MnO2
(s)
基础化学大二知识点
基础化学大二知识点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大二是学习化学的关键时期,以下是基础化学大二知识点的概述。
一、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指在封闭系统中,正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平衡常数(Kc)是描述平衡程度的量,它与各物质的浓度相关。
2. 平衡常数与反应系数:平衡常数(Kc)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关,由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摩尔系数决定。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温度、浓度以及压力的改变可以影响平衡位置。
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当系统受到扰动时会倾向于相应地调整平衡。
二、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定义:布朗斯特德-洛威理论认为,酸是能够捐出质子(H+),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2. pH和pOH的概念: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OH表示溶液的碱性。
pH和pOH的计算公式分别为-pH=log[H+],-pOH=log[OH-]。
3.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三、配位化学1. 配位化合物:指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配体构成的化合物。
配体是通过反键键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2. 配位数:指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周围配体的数目,常见的配位数包括2、4、6。
3. 配位反应:指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发生键的断裂和生成新键的反应。
四、化学动力学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的量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2.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相关,当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可以影响反应速率。
五、电化学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非电解质是指不能导电的物质。
2. 电解过程:电解过程是指通过电流将化学物质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3. 电池和电解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槽是进行电解反应的容器。
六、化学键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互相吸引形成的键。
普通化学 大学化学第二章
(3)在温度和聚集态相同时,分子或晶体的结构较 复杂的物质的熵值大于分子结构较简单的物质的熵值。 S复杂分子 S简单分子 如苯和甲烷。
(4)混合物或溶液的熵值大于纯物质的熵值。
S混合物 S纯物质
10
Hello!
熵 变 的 计 算 2NH3(g) 解: N2(g) + 3H2(g)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可按下式计算:
= -198.462J.mol-1.K-1
例题:计算合成氨反应在298.15K时的熵变。
11
吉布斯提出:判断反应自发性的标准是: 熵 判 据 用熵变判断反应自发性的标准是,对
在恒温恒压下,如果某一反应无论在理 于孤立系统: 论上或实践上可被利用来做有用功(W ), ΔS(孤) >0 自发过程 则该反应是自发的;如果必须从外界吸 ΔS(孤) =0 平衡状态 收功才能使一个反应进行,则该反应是 ΔS(孤)<0 非自发过程 非自发的。
r Gm (298.15K ) B f Gm, B 298.15K
B
2)利用物质的ΔrHm(298.15K)和ΔrSm(298.15K)求算: 先算出ΔrHm(298.15K)和ΔrSm(298.15K),再按下式求
出 ΔGT= ΔrHT-TΔrST ΔrGm(298.15K)= ΔrHm(298.15K) -TΔrSm(298.15K) 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是温度的线性函数,而熵变和焓变 是不随温度而变化的。 16
22
若反应是在任意状态下进行的; ΔrGm(T)又无法计算; 此时可用ΔrGm(T)作近似判断: ΔrGm(T) < -40kJ.mol-1 反应自发 ΔrGm(T) > 40kJ.mol-1 反应非自发 -40kJ.mol-1<ΔrGm(T)< 40kJ.mol-1 需具体分析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无机化合物)【圣才出品】
第6章无机化合物6.1 复习笔记一、氧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1.氧化物和卤化物的物理性质(1)卤化物的熔点、沸点①卤化物的定义卤化物是指卤素与电负性比卤素小的元素所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②元素周期表中氯化物熔点的规律a.I A族元素氯化物(除LiCl外)的熔点自上而下逐渐降低,II A族元素氯化物熔点自上而下逐渐升高;多数过渡金属及p区金属氯化物熔点都较低。
b.同一金属元素的低价态氯化物的熔点比高价态的高。
③物质熔沸点的决定因素物质的熔点、沸点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晶体结构。
(2)离子极化理论①离子极化的定义离子极化是指外电场的作用下,离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发生相对位移,离子变形,产生诱导偶极的过程。
②离子极化作用强弱a.离子的极化力第一,定义离子的极化力是指离子使其他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力。
第二,影响因素I.离子的电荷电荷数越多,极化力越强。
II.离子的半径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
III.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外层8电子构型(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离子极化力弱,外层9~17、18电子构型的离子等极化力较强。
b.离子的变形性第一,定义离子的变形性是指离子可以被极化的程度。
第二,影响因素I.离子的电荷正电荷的减少或负电荷数的增加,变形性增大。
如:Si4+<Al3+<Mg2+<Na+<F-<O2-。
II.离子的半径半径的增大,变形性增大。
如:F-<Cl-<Br-<I-;O2-<S2-。
III.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外层9~17、18等电子构型的离子变形性大,具有稀有气体外层电子构型的离子变形性小。
③离子极化对晶体结构和熔点等性质的影响a.第II主族金属的氯化物,由于极化作用逐渐向分子晶体过渡。
b.过渡金属及p区金属的氯化物极化力较强,使氯化物具有自离子型向分子型转变的晶体结构,所以熔点、沸点比离子晶体的低。
c.较高价态离子电荷数多、半径小,极化力较强,氯化物带有更多的共价性(易偏向分子晶体)。
高价态金属氯化物比低价态的熔点、沸点低,挥发性强。
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分类与分散系: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同样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分散系的分类:溶液、胶体、浊液,它们之间在分散质粒子大小、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以及是否有丁达尔效应等方面存在差异。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分类:基于一定的标准,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例如,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和大部分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的研究史:包括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对氧气的发现,以及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
原子与元素周期律:核素与同位素:核素是具有特定数目质子和中子的原子;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主族、副族、零族等,并了解各周期的元素种类和特征。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如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放热反应多数能自发进行,但部分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这取决于反应条件。
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熵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概念,熵增加的反应有利于自发进行。
请注意,由于教材版本和地区教学的差异,具体的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参考具体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以获取最准确和全面的知识点总结。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同样重要,通过实践和问题解决来加深对化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普通化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化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化学是化学的基础学科,涵盖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下面对普通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1.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是元素的标志。
-质子数和电子数:原子的电荷数为质子数,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能级和轨道: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轨道,由能级和子能级组成。
-电子结构:描述原子中各轨道上电子的分布情况。
2.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离子键:由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形成,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
-共价键: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键,常见于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
-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中原子间电子的共享程度决定了分子的极性。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结方式和空间布局的组合形式。
3.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产生的物质。
-反应的热力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熵变和自由能变化。
-化学平衡: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量:表示反应体系平衡程度的量值。
4.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平衡与动态平衡:反应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同时进行,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状态。
5.酸碱和盐:-酸碱理论:酸是能够提供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OH-离子的物质。
-pH和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pH越低表示酸性越强。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反应。
-盐的命名:根据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名称来给盐命名。
6.氧化还原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反应过程。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提供电子的物质。
-电池和电解: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是利用电能促使非自发反应进行。
-电位和电极反应:电位是产生电流的动力,电极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种反应。
大二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大二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能量转化的科学。
作为一门重要的理工学科,化学基础知识是大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大二化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具有确定的性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粒子混合而成,其性质随成分比例的改变而改变。
2. 纯物质的分类:纯净物质和化合物。
纯净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其中元素由相同原子组成,而化合物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原子的化学键结合而成。
二、原子结构与化学键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绕核外围轨道运动。
2. 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不同能级和轨道上,根据能级填充顺序遵循阿贝尔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3.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由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化学反应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2.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3.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化学平衡可以用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描述。
四、溶液与酸碱中和反应1. 溶液的分类:按溶解介质的性质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按溶质的浓度分为稀溶液和浓溶液。
2.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进行检测和判断。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某些原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改变的化学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通过氧化数的变化来判断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3.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还原剂能够提供电子。
六、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的计算1. 化学计量: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二
浙江⼤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热⼒学基础本章研究化学反应进⾏的⽅向及限度问题。
1.热⼒学第⼀定律(1)体系: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能量、物质交换的情况,将体系分类。
①开放体系:既有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②封闭体系: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③孤⽴体系:既没有物质交换,⼜没有能量交换。
(2)过程:①可逆(reversible)过程:热⼒学系统从状态A出发,经过过程p到达另⼀状态B;如果存在另⼀过程p*,它能使系统和环境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状态A,同时消除原来过程p对环境产⽣的影响,则过程p称为可逆过程。
②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若系统从⼀个平衡状态连续经过⽆数个中间的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个平衡状态,在任意有限的时间内,系统状态不发⽣改变,该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的必要条件(可逆过程要求没有⾮平衡损失和耗散损失,准静态过程只满⾜前者)。
在⼀般讨论中,认为两者等价。
③⾃发过程:⾃发过程是由于体系与环境不平衡引起的,故⾃发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综上,在以下讨论中,可以粗糙地认为:“不可逆(irreversible),⾮平衡,⾃发”三者等价,“可逆,平衡,⾮⾃发”三者等价。
(3)热⼒学第⼀定律:,式中①为内能增量。
内能是体系内部所有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动能,分⼦间势能,分⼦内部的能量(转动、振动、电⼦和核运动),但不包括体系整体运动的能量。
内能是状态函数,U = f((n,T,V))。
②W为体系对外界做功,分为⾮体积功和体积功,即。
注意当环境压⼒与体系压⼒不等时,应该⽤环境压⼒,因为体系处于⾮平衡态时,压⼒p没有意义。
可以证明,恒温膨胀或压缩,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的功(代数值)⼤。
③Q为体系吸热量。
分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讨论如下:物理过程:相变潜热(熔化热,汽化热,升华热等):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个相变化到另⼀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利⽤T1、T2温度下的饱和蒸⽓压,可以计算出摩尔蒸发热(焓)。
浙大版 普通化学知识点归纳
1.主量子数n
描述了原子中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离核的远近,
➢n值越大,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域离核越远,也可以说电 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大,
➢n值相同的各原子轨道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较接近,故常把 具有相同主量子数n的各原子轨道归并称为同一个“电子层”,
能量转换(热效应)
化反
能否发生(反应方向)
学 热
应 的 可
化 学
反应限度(化学平衡)
力能 学性
反 应
反应速率
化反 学应
反应机理
动的
力 学
现 实 性
环
体系
境
第一章 基本框架
物质交换 能量交换
敞开体系 封闭体系 孤立体系
性质
深度.广度
状态
物理.化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 W
热力学第二定律 封闭体系:∆G <0, 自发过程 孤立体系: ∆S >0, 自发过程
(4)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衡量
lnKθ = zFEθ/RT
lgKθ = zEθ/0.0592V
(5)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不能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
6. 化学电源: 掌握铅蓄电池电极反应及充放电原理
7. 电解(△G>0):
(1)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区别: 组成,原理,电极反应 (2)分解电压,反电动势,超电势 (3)极化:浓差;电化学. 结果: E(阳)增大, E(阴)减小
8. 电镀,电抛光,电解加工,阳极氧化
9. 金属腐蚀与防护:
(1)化学腐蚀 (2)电化学腐蚀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氧浓差腐蚀(水线腐蚀) (3)了解防护方法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抗氧化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重要元素、微量元素2. 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酒精、醛、酮、酯、脂肪酸、糖类3. 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能、化学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催化、化学热力学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状态:气态、液态、固态2. 能态、量态、物态三态的关系3. 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4. 空气成分、空气的密度、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5. 水溶性、油溶性、极性、非极性三、化学实验1. 实验操作:溶解、吸收、沉淀、过滤、蒸发、升华、冷凝2. 实验设备:烧杯、容量瓶、三角瓶、试管、pH计、天平、恒温水浴器3. 实验技术:分析、稀释、放大、标定、比较、反应、测定、取样四、化学反应1. 双价、三价、四价、五价元素2. 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酐化反应3. 氧化、还原、过氧化、加氢、脱氢、加氧、脱氧等反应4. 化学品的稳定性、杂质对反应的影响、反应产物纯度五、化学材料1. 金属材料:铜、铁、铝、锌、镁、钛、铬、钴、镍、银、金、钨等2. 非金属材料:炭黑、聚合物、树脂、玻璃、橡胶、陶瓷、石墨、石灰石、石膏等六、化学分析1. 化学分析技术:比色法、滴定法、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分子筛分析、荧光分析2. 化学分析分离技术:萃取、蒸馏、结晶、电泳、色层分离、透析等3. 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容积法、化学计量、标准化、数据处理七、化学应用1. 化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化工、冶金、制药、纺织、塑料、能源等2.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妆品、食品、药品、清洁剂、杀虫剂、火药、烟花等3. 化学在环境中的应用:污染控制、废水、废气、废固体、环保材料总结:化学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通过学习化学,能够提高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化学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食品、药物、材料还是能源,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化学物质是指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由相同或不同元素通过化学结合而形成的物质。
化学物质根据其组成形式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常见的元素有氧、氮、碳等;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形成的物质,常见的化合物有水、二氧化碳、盐酸等。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原子和分子之间的重新排列等。
化学反应的特征包括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质量守恒、化学键的重新组合等。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可以指导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率。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的热运动能,使分子更容易发生碰撞。
而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它不参与反应本身,但能提供一种新的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反应速率常用速率方程式表示,速率方程式一般形式为:rate = k[A]^m[B]^n,其中k为速率常数,m和n分别表示反应物A和B的反应级数。
三、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前后保持不变的状态。
要达到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需要通过正反应和逆反应来进行动态平衡。
化学平衡常用平衡常数K表示,平衡常数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例恒定的一个值。
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由平衡常数表达式表示。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K12教育文档)
(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二.化学热力学基础本章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限度问题。
1.热力学第一定律(1)体系: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能量、物质交换的情况,将体系分类。
①开放体系: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②封闭体系: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③孤立体系:既没有物质交换,又没有能量交换。
(2)过程:①可逆(reversible)过程:热力学系统从状态A出发,经过过程p到达另一状态B;如果存在另一过程p*,它能使系统和环境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状态A,同时消除原来过程p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则过程p称为可逆过程。
②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若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连续经过无数个中间的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在任意有限的时间内,系统状态不发生改变,该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的必要条件(可逆过程要求没有非平衡损失和耗散损失,准静态过程只满足前者)。
在一般讨论中,认为两者等价。
③自发过程:自发过程是由于体系与环境不平衡引起的,故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综上,在以下讨论中,可以粗糙地认为:“不可逆(irreversible),非平衡,自发”三者等价,“可逆,平衡,非自发”三者等价。
(3)热力学第一定律:,式中①为内能增量。
内能是体系内部所有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动能,分子间势能,分子内部的能量(转动、振动、电子和核运动),但不包括体系整体运动的能量。
内能是状态函数,U = f((n,T,V))。
②W为体系对外界做功,分为非体积功和体积功,即。
注意当环境压力与体系压力不等时,应该用环境压力,因为体系处于非平衡态时,压力p没有意义。
可以证明,恒温膨胀或压缩,可逆过程比不可逆过程的功(代数值)大。
③Q为体系吸热量。
分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讨论如下:物理过程:相变潜热(熔化热,汽化热,升华热等):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利用T1、T2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可以计算出摩尔蒸发热(焓)。
变温过程的热:,上式中C为热容,是温度的函数。
恒容过程(且不含非体积功)的(摩尔)热容称为恒容(摩尔)热容,恒压过程的(摩尔)热容称为恒压(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两者的关系为:恒容过程中=。
恒压过程中--,得=-。
定义状态函数焓(Enthalpy) ,所以=。
因此,通常讲的蒸发焓等于恒压蒸发热,反应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对理想气体而言,与内能一样,焓也只是温度的函数。
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后体系回到反应前的温度,与环境交换的热量。
可利用弹式量热计测量:样品在纯氧气氛中完全燃烧,使氧弹及周围介质温度升高。
已知仪器的热容C,测量反应过程温度改变值ΔT(较小以近似保证“回到反应前的温度”),即可求算样品的恒容燃烧热:反应热=C×ΔT,一般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来标定弹式量热计的仪器常数。
对于任意化学反应,容易证明以下关系成立:,其中为反应中气态组分的物质的量增量。
利用状态函数法(盖斯定律),也可以推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如果将一些常见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集结成表,则更能方便地计算许多反应热。
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标准压力)下,以最稳定相态的单质为原料,生成1mol某物质的反应的焓变(恒压反应热),用记号表示,f(form)表示形成,是标准压力的上标(反应组分不混合),m表示摩尔。
显然所有最稳定相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弹式量热计状态函数法标准摩尔生成含与物质状态(聚集状态,温度等)有关,部分(示例)物质在298.15K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如下表:一般地,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为:。
其中为计量系数,生成物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
可将某些物理过程视为广义的化学反应计算反应热,如:,可得到NaOH溶于水放热。
特别要注意应用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几个条件:ⅰ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是混合的,需要考虑纯净物混合过程的焓变。
ⅱ如果反应不在标准压力下进行,需考虑压力带来的影响。
ⅲ表中给出的是298.15K下的数据,若非在该温度下,需要计算升温降温过程的焓变。
2.热力学第二定律(1)什么物理量能集中地反映某一过程是不是可逆过程?如上述,恒温膨胀或压缩,可逆过程比不可逆过程的功(代数值)大,即。
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量为零,于是,即。
定义熵S的增量(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则对任意过程,该式即为克劳修斯不等式,也常写作,使等号成立的过程为可逆过程,否则为非可逆过程。
(2)克劳修斯不等式可以集中的判断某一过程的自发性。
①如果体系是孤立的,或者经历绝热过程,则Q=0,于是。
这表明,在绝热过程或孤立体系中,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这就是熵增原理。
②如果体系既非孤立,也不经历可逆过程,则可以:计算出体系的熵增及热温商,比较即可;或把体系及环境合并起来视为一个孤立体系,则体系环境,利用该式也可以计算自发性。
但是,两种方法都难于进行(热温商不易测定,环境熵增难于计算)。
(3)一些简单过程的熵增:物理过程:①相变过程:两相平衡下发生相变(可逆相变),熵增;不可逆相变的熵增,利用状态函数法,按照可逆相变计算(?实例)。
②理想气体变化:容易证明,在不存在(并非)非体积功,并且近似认为气体定容摩尔热容与温度无关的情况下,熵增。
特别地,恒容过程,恒压过程,非常接近热量的计算公式=和=。
当然,依据前面关于和的定义,也容易推出,且两式的成立并不受限于理想气体。
化学反应:熵增等于生成物的熵与反应物的熵之差,即生成物反应物。
为了确定熵的具体数值,先引入混乱度的概念:体系的微观状态数越多,体系越混乱。
在体系N,U,V确定的情况下,物质可以有满足粒子数守恒,能量守恒,且分布在一定空间内的多种微观状态,记状态总数为,则。
单组分体系状态特征可由两个量确定,体系熵的大小同时与体系状态特征和物质的量相关,可记体系的熵为N,U,V的函数,因此。
对于两个区域构成的体系,S=S1+S2,而,可以初步知道,。
玻尔兹曼确定了:,其中,称为玻尔兹曼常量。
玻尔兹曼熵定理确立了宏观的熵与微观的状态数之间的关系,据此,熵增原理可以更具体的表述为:在孤立体系或绝热过程中,自发过程总是朝着体系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进行。
根据玻尔兹曼熵定理,1903年能斯特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下完美晶体的熵等于零。
绝对零度下粒子能量都处于最低状态,完美晶体中所有粒子排列方式是整齐划一的,因此体系只有一种微观状态,即,。
(4)定义:1mol某物质在标准压力下的熵,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熵,记为。
298.15K的部分物质的标准摩尔熵也可参见上一张表格,注意其中能量单位与标准摩尔生成焓的不同。
标准摩尔熵的数值,可以通过设计过程来确定:298 K,标准压力下1mol液态水的熵S=S1+S2+S3。
0K的晶体→(S1)熔点温度的晶体→(S2)熔点温度的液体→(S3)298K的液态水。
1,3均为恒压过程,2为可逆相变过程,均可通过简单的物理公式将其算出。
任意化学反应的熵增:。
同样需要指出:ⅰ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是混合的,需要考虑纯净物混合过程的熵增。
ⅱ如果反应不在标准压力下进行,需考虑压力带来的影响。
ⅲ表中给出的是298.15K 下的数据,若不在该温度下,需要计算升温降温过程的熵增。
3.吉布斯自由能(1)如前述,对于反应的自发性,熵判据虽然是普适的,但一般情况下并不适于计算。
为此,引入另一个物理量:自由能,显然,自由能也是状态函数。
(2)容易证明:恒温恒压(体系压力与环境压力相等且恒定)过程的体系自由能增量不大于非体积功的赋值,即,其中等于对应可逆情形。
特别地,如果非体积功为零,则,此结论可称为“自由能减”原理:没有非体积功的恒温恒压过程总是朝着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自发进行。
(3)①自由能增量的计算:物理过程:,。
利用可逆过程计算,并令,,算得,两边积分,得。
需要指出,推导过程中使用了可逆热和可逆功,因此用最终公式计算时必须按照可逆途径积分,否则将得到错误结论。
化学过程:对于恒温下进行的反应,,恒温下的自由能增量可由焓变与熵增计算出来,但也可以类似地定义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标准压力下由最稳定相态的单质为原料,生成1mol某物质的反应的自由能增量,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部分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列于上表。
任意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增量:。
同样需要指出:ⅰ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是混合的,需要考虑纯净物混合过程的自由能。
ⅱ如果反应不在标准压力下进行,需考虑压力带来的影响。
ⅲ表中给出的是298.15K下的数据,若不在该温度下,需要计算升温降温过程的自由能增量。
②下面讨论非标准压力下的自由能增量:考虑在恒温T下发生的气体反应,设纯净物A、B、C的压力分别为p(A) 、p(B) 、p(C),暂不考虑混合过程。
容易证明以下公式(状态函数法):,其中,,。
最终若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只要将上式中p替换为c,替换为(数值为1,单位与c相同):③讨论混合过程的自由能增量:如图,反应箱与气缸之间用三个假想的半透膜隔开,三个半透膜分别允许气体A、B、M的分子自由通行,但不允许其它分子通过;活塞可自由移动以保证气缸内纯净气体与反应箱内该种气体分压相同。
由于反应箱内A气体与气缸内A气体处于相平衡状态(分压相同,温度相同),故A气体进入反应箱是可逆过程。
因此,A的混合过程,同理,,即气体混合过程自由能增量为零。
(???书中如此)4.化学平衡(1)平衡常数:当气态混合物在恒温恒压下反应(无非体积功),使各组分压力改变时,化学反应自由能随之改变。
当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此时各反应物分压存在定量关系(),称K(T)为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未达到平衡时,记,称为反应商。
显然,当Q<K时,反应正向进行;当Q=K时,反应达到平衡;当Q>K时,反应逆向进行。
对于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类似地有()。
需要注意的是:①气体、液体或固体同时存在的反应(多相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只出现气体的分压。
这是因为,与气体相比,固体和液体的可以忽略不计。
注意公式的推导(其中包含全部反应物的压力)适用于纯气体反应。
②固体或纯液体(c)的浓度无需出现在表达式中。
(2)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只与温度有关。
求得温度T时的,就能得到温度T下的平衡常数。
克劳修斯证明了:K与T满足以下关系:,积分得到:,可用此式求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当时,K随T增大而增大,升温有利于吸热反应正向进行。
同理,降温有利于放热反应正向进行。
以水蒸发为例,将该物理过程写作(),平衡常数,K1/K2=p1/p2,因此不难理解该方程与克-克方程高度的相似性。
(3)电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本质上属于(常见的)化学平衡,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求下列过程ΔU,ΔH,ΔS,ΔG①理想气体混合过程②液态水蒸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