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1
(精品)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习惯目标:(1)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4、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故事续编、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
以“伸出援助的手”、“爱心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
进行实地调查,知道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生感兴趣地实践活动,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
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1、在公共汽车上教材学情分析: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10-11课
10、办一张自己的报纸教学目标:1、了解报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渠道。
2、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收集社会中的有效信息。
3、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快乐,享受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收集有效信息。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报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渠道。
2、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收集社会中的有效信息。
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社会上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形形色色的报纸,谈对报纸的感觉。
2、询问自己家庭里的报纸种类。
各是谁征订的?3、同学们,喜欢看报纸吗?4、小结:报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信息宝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二、交流收获1、推荐你最喜欢看的一种报纸和你最喜欢的栏目。
重点要说清楚推荐的理由。
2、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报纸上的各种栏目信息。
提示:不同的学生关注的内容不同。
3、结合学生的介绍,老师归纳报纸的内容结构,并随机板贴。
[新闻时事] [文学] [百科知识] [娱乐] [剪报]4、指导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报纸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三、合作探究1、你知道我国最早的报纸吗?2、读一读:小资料《中国最早的报纸》。
学生介绍中国最早报纸的产生。
小资料:中国第一张儿童报纸。
3、你知道少年儿童自己举办的报纸吗?老师介绍“小主人报”。
听一听:小记者的故事。
看一看:书上的有关介绍《小记者上大场面》。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4、了解办报的过程。
听讲解流程。
交流汇报:办报的程序有哪些?板书揭示:记者采访——组稿——编辑——发排——出样——校对——制版——印刷——发行5、小结:一张报纸凝聚着报社叔叔阿姨多少的辛勤劳动啊!四、初步尝试办一张自己的报纸(剪报)内容自定。
形式自选。
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小组展示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收集社会中的有效信息。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的环境》中的第11课《爱护我们的家园》。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探讨保护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保护家园做出贡献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呈现:(2)观看视频,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3)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每组提出至少三种方法和途径。
3.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如何减少塑料垃圾污染?(2)引导学生从源头减少、分类回收、提倡环保产品等方面思考,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现状和保护方法。
2. 例题解答过程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写一篇短文。
2. 附加作业:开展一次家庭环保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和收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了解环保科技的最新进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将环保行动落实到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一)本年段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育目的和要求: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热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
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学会编制小报;认识通信的迅猛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的国家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传统文化。
1.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2. 通过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3. 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和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学会与家人相处,感受家庭的温暖。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家庭的关系和结构。
与家人相处的技巧,感受家庭的温暖。
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义。
2.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和结构,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2. 教授与家人相处的技巧,如倾听、沟通、尊重等。
3. 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义。
第三章:我们的学校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规章制度,学会遵守学校的纪律。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学校的环境、设施、规章制度。
遵守学校纪律的重要性。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意义。
3.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设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2. 讨论遵守学校纪律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3. 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意义。
第四章:我们的社区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功能,学会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
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社区生活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社区的组成和功能。
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的方法。
社区意识的重要性。
4.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认识到社区对生活的重要性。
第十一课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十一课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说课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材分析《工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下的第二个小主题,包括《生活离不开工业》、《一只牙刷的自述》、《咱们工人有力量》三个话题。
教科书第一部分先介绍了一组人们生产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的生活用品的照片,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很多物品都是工业产品,人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与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还表现了两组新旧用品及一份相关介绍工业的分类的小资料。
旨在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工业产品的更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改善,了解工业是如何分类的。
教科书第二部分先介绍了人们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的生活用品——一支普通牙刷的生产过程,意在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用品,了解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从中感受到即使是一件小小的物品,也需要经过复杂的工序才能制造出来。
还表现了几幅学生采访牙刷厂的工人、厂长、检验员的场景图,并向学生介绍了“砸冰箱”的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工人们在生产中是如何分工合作,及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在安全、卫生、产品质量等方面对工人的要求。
第三部分教科书76页表现了几幅不同行业的工人们生产劳动的照片,意在表达工人叔叔、阿姨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美好、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工人们的辛勤劳动。
77页表现了爸爸在数控、电脑操作车床工作的照片,并配有以“我的爸爸”为题的文字说明,及一幅学生交流图。
整个页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工人们为了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是如何持续学习,提升自生素质的。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各级政府都要评选出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表彰他们为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
78页介绍了一则“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主要让学生了解这位优秀工人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对工业劳动者的敬佩之情。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1(1篇)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1(1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1 1知识目标: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能力目标: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
情感目标:激发改变交通现状、畅想未来交通的志向:教学过程内容板块一:聚焦现代交通问题活动一:搜索现代交通烦恼小__。
你周围的人家,有谁家买了车?是载客人的,还是跑运输货物的?说一说:私人都能买得起车,除了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说明了什么呢?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私家车越来越多,虽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播放课件。
(出示现代交通带来烦恼的图片)讨论:o除了图片上列举的烦恼,你还知道现代交通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烦恼?o这些烦恼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造成了哪些危害?活动二:直面身边交通事故议一议:有人把汽车称为公路上“奔跑的凶器。
奔跑的棺材",请说说你的看法。
学习教材中有关资料和统计。
说说发生在我们周围和身边的交通事故。
学生交流汇报自己在交通、交警、社区等部门了解到的交通事故。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或拍摄到的交通事故画面。
谈谈听了这些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后的感受。
我们小学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内容板块二:未来交通畅想活动一:放眼未来交通播放课件。
(内容为:发光公路,太阳能汽车、有翅膀的汽车,坐游艇看海底世界等)现代交通病是怎样得到整治的?奇思妙想:o议一议:未来交通会是什么样子的?o谈一谈:自己设想的禾来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是什么样的?o画―画:将自己的设想画出来。
交流、展示进行评价。
12方便快捷的现代通信活动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并感受通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激发探索科学奥妙的.浓厚兴趣,培养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内容板块一:通信家族兄弟多活动一:认识通信家族各种通信方式为千家万户传递信息、沟通情感,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联系,加快了生活的节奏,这都属于通信家族的功劳。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二单元:我们的家园第4课:家乡的喜与忧第5课:家乡的特产第6课:家乡的变化第7课:家乡的名人2.第三单元:我们的环境第8课:我们的家园——地球第9课:爱护我们的家园第10课:节约用水用电第11课:减少垃圾,从我做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喜与忧、特产、变化和名人,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了解地球家园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第4课:家乡的喜与忧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的喜与忧。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喜爱和担忧之处。
第5课:家乡的特产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家乡特产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特产的特点和来历。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特产的了解。
4.展示交流学生展示家乡特产,介绍其特点、制作方法等。
第6课:家乡的变化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家乡变化前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变化之处。
2.学习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的变化。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
第7课:家乡的名人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家乡名人的图片或事迹,引发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名人的敬仰之情。
4.展示交流学生展示家乡名人的事迹,介绍其成就和影响。
第8课:我们的家园——地球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地球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家园的关注。
2.学习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科技生产方式?
科技的运用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我们要学好文化知识,为将来打好基础。
观看有关图片。
阅读后进行讨论。
交流。
引起兴趣。
共同分享。
增强学习目的教育。
课后反思
课题:
7.农业孕育着文明主备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观察和阅读15页有关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
四川都江堰被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新疆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我们今后要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学生回忆旧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教学准备:
3、收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4、收集各种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阅读与探究。
三、讨论。
四、总结。
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代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
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最新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六篇)
最新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六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一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 、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 、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 、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课文章节:全册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全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2.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实物展示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讲解知识点。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2. 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认识。
(2)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关爱自然、尊重生命、团结协作、勇于探究。
2. 答案:(1)人与自然:人类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社会:我们要学会关心社会,关爱他人,遵守社会规范,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与自我:我们要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成长。
(2)举例:节约用水、用电;保护动植物;帮助同学;参加志愿者活动;勇于尝试新事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2)采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道德素养。
(3)利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我们生活的社会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社会中的各种关系。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品质。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会。
(2)新课导入:介绍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如家庭、学校、朋友等。
(3)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合作分享。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情况。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案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3.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道德素养。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指导,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规则。
2. 案例素材:收集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第一单元:我们的好朋友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要相互尊重和欣赏。
1.2 培养学生诚实、善良、负责任的良好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与朋友合作、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2.1 认识每个人的优点和特长2.2 学习诚实、善良、负责任的行为举止2.3 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3. 教学重点与难点3.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4. 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二、第二单元:家庭中的我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家人。
1.2 培养学生勤劳、节约、团结的良好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2. 教学内容2.1 认识家庭的重要性2.2 学习勤劳、节约、团结的行为举止2.3 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3. 教学重点与难点3.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4. 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三、第三单元:学校生活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1.2 培养学生守纪律、爱学习、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在校园中与人相处,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2. 教学内容2.1 认识学校生活的重要性2.2 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行为举止2.3 学会在校园中与人相处,营造和谐校园氛围3. 教学重点与难点3.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校园中与人相处,营造和谐校园氛围4. 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四、第四单元:我们的家乡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特色和美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其它课程-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第二课时一、上节回顾二、新授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教学反思: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 文档
《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章节一:我们的社区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所在社区的基本情况,认识社区中的不同职业和文化,培养热爱社区的意识。
2. 教学内容: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中的不同职业和文化。
3.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二:我们生活中的法律1. 学习目标:认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会遵守法律。
2. 教学内容:法律的作用,我们生活中的法律,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三:我们的环境1. 学习目标: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表现,保护环境的方法,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
章节四:我们的人身权利1. 学习目标:了解人身权利的含义,认识人身权利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
2. 教学内容:人身权利的定义,人身权利的保护,人身权利的行使。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五:我们的消费权利1. 学习目标:了解消费者的权利,认识消费者权利的重要性,学会维护自己的消费权利。
2. 教学内容: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消费者权利的维护。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
章节六:我们的人际关系1. 学习目标: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基本类型,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技巧,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要点。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
章节七:我们的安全意识1. 学习目标:提高安全意识,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教学内容: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常见的安全隐患,安全保护的方法。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
章节八:我们的健康生活1. 学习目标:了解健康生活的意义,认识健康生活方式,学会保持身心健康。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 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使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2、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3、了解和探究家乡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5、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懂得珍惜家乡的文化遗产。
单元教学重难点: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单元知识结构及课时:1、我的家乡在哪里......................................2课时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2课时3、浓浓的家乡情........................................3课时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材分析: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
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认为只有住在一个小区或是靠近的人才算是家乡人。
他们接触地图的机会比较少,对地图知道的不多,但由于在二年级数学课上他们学习了方向,这为认识地图、使用地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具有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1课:诚实守信第2课:尊重他人第二单元:我们的生活在变化第3课:互联网的使用第4课:环境保护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第5课:中国的传统节日第6课:中国的地理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第7课:交通安全第8课:防火安全第五单元:我们的法律第9课:遵纪守法第10课:公民权利与义务三、教学方法识。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体验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4.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第1课诚实守信第2周:第2课尊重他人第3周:第3课互联网的使用第4周:第4课环境保护第5周:第5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六、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第9课:遵纪守法第10课:公民权利与义务七、教学方法识。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体验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在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自我认知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一、课程目标:1.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互助、关爱、宽容的品质;2.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其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启发式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2.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4. 观摩体验: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四、教学活动设计:1. 进行“友爱互助”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分享友谊故事并展开互助活动;2. 举办礼仪培训课程,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参与感;4. 进行“感恩父母”教育活动,让学生写感恩信给父母,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5. 举办情绪管理工作坊,教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表达情感,并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五、评估方式: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考试,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行为举止,了解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3. 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评估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4. 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评估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 文档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 文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社会的概念,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第1课:我们的社会第2课:社会的组成第二单元:尊重他人第3课:尊重他人第4课:尊重他人的权益第三单元:团结合作第5课: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第6课:团队合作第四单元:诚实守信第7课:诚实守信第8课:诚信的重要性第五单元:热爱生活第9课:热爱生活第10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课时每个课题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品德与社会》(下册)2. 辅助材料:案例、图片、视频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七、教学步骤第1课时:我们的社会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册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2. 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社会的概念、特点和组成。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5. 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课时:社会的组成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组成。
2. 讲解:讲解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组成部分的作用。
3. 情景模拟:模拟不同社会场景,让学生体验社会角色。
4. 小组讨论:讨论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总结:强调社会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道德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殷畈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学科品社年级四主备人饶娟执教人饶娟
备课组长意见:
课后反思:
殷畈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学科品社年级四主备人饶娟执教人饶娟
备课组长意见:
课后反思:
殷畈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学科品社年级四主备人饶娟执教人饶娟
备课组长意见:
课后反思:
殷畈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学科品社年级四主备人饶娟执教人饶娟
备课组长意见: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