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后的姿势》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最后的姿势》教学案
6.最后的姿势
主备人: 陈莉主备研讨人: 陈国胜洪文杰审核人:
个案修改人: 个案修改审核人:审核时间:
【教材分析】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生的无私大爱。课文集中笔墨刻画谭老师的形象,主要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除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还借助三类角色不同人物的语言来侧面刻画谭老师。另外,对地震情形的三次描写,也从侧面很好地衬托了谭老师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注意“漱”的字形和“凹”的笔顺。联系语境理解“诠释、绘声绘色、生死攸关”等词语。
3.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法。
4.品读语言文字,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并学习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法。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资料链接】
资料一: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资料二:谭千秋
谭千秋,四川绵竹东汽中学教师,被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中,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谭千秋在危急时刻用双臂将四名学生掩护在身下成功获救,自己献出了51岁的生命。
资料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
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作用:一、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二、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三、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血肉模糊誓死绘声绘色妙语连珠幽默感姿势
2.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些生字的字形要提醒大家注意?
漱(右边不是反文旁)释(左下部分是“米”字)凹(关注笔顺)
3.请同学读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2.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节):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第2-7节):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用身体护住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第8-10节):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第11-12节):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
3.理解课文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四、合作探究之一:文章的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课文第二段就已经把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写得很详实了,那为什么还要写第三段呢?可不可以把第三段去掉?为什么?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的二、三两段,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文中三人分别说了什么?能否删掉?为什么?(语言中体会到他们眼中谭老师无私的形象及震撼,从侧面烘托出谭老师的英雄壮举,伟大品质,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
五、合作探究之二:初步感知谭千秋的形象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后的姿势》一课,认识了()的谭老师,你是怎么感知到的?
【当堂训练】
1.比一比,再组词。
漱()撼()诠()凹()
嗽()憾()栓()凸()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本片段描写中,“立即”和谭老师“”三个动作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谭老师;文中“整栋楼房摇晃”之际,我们还从谭老师当机立断的语言“”感受到他的。这些都是人物的正面描写,是通过
、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巩固训练】
1.片段描写。
那一幕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常常浮现在眼前
(要求: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一个给你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100字以上。)【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体会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理解命题意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过程】
【温故导学】
1. 根据拼音写词语。
午休后,他正在院子里xǐ shù(),突然宿舍楼随着地势āo xiàn()下去,顷刻间变成一片fèi xū()。
2.读故事。
搜集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读一读、讲一讲。
【课堂助学】
一、导入。
二、预习反馈。
三、合作探究一:课文为什么以“最后的姿势”为题?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描写最后姿势的句子。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二)交流第一次(最后的姿势)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2.过渡:那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