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犯罪心理概述
08 女性犯罪心理
10
因爱生恨酿苦果
5月22日凌晨,在强大的攻势下,史建娟终于交代了杀害朱 慧的犯罪经过。至此,专案组民警经过连续5天奋战,终于将这场 以情仇导致的报复杀人案侦破。5月23日,专案组民警将史建娟 押回新乡。 史建娟交代说,冯明在济南经商期间,她曾为其工作。在不知 道冯有妻室的情况下,她爱上了高大英俊的冯明。2004年6月, 冯和同事吵架,之后找到史建娟,想让她陪着说说话。因两人聊得 太晚,史已无法回集体宿舍,就一起住进宾馆。互相早有好感的二 人终于走出了不该走的一步。随着两人的关系逐渐暧昧,史建娟知 道了冯在新乡还有妻室,但那时她对冯的情感已不能自拔,史表示 甘愿做冯的情人。但在随后的同居生活中,史对冯监督甚严,不允 许冯回家看望妻儿。今年5月,冯去安徽开会期间,悄悄将妻儿接 到安徽团聚。史建娟发现后大发雷霆。史正在恼怒之时,没想到冯 又打电话说,他从安徽开会后要回新乡办些事情,这一下彻底激怒 了史建娟。她认为,冯不愿舍弃自己,又不愿舍弃他在新乡的家, 这中间最苦的就是自己。盛怒之下,一个可怕的念头突现:杀了冯 的妻子,冯就得对我死心塌地! 11
当女性变为疯狂的野兽时她比任何野兽都要凶残55现今团伙犯罪中完全由男性组成的犯罪团伙已基本见不到男女混合型成为犯罪团伙主要方式女性参与和组织犯罪团伙或者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她们往往为犯罪团伙提供隐藏地点在犯罪活动中望风掩护以色相作为诱惑或藏匿钱财为犯罪分子掌管财物56同时在犯罪团伙中利用同男性犯罪人的性关系促使男性实施犯罪行为
14
心 理 因 素
急功近利心理
女性的这个心理特点与当前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 联。在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男女的进一步平等,这 外出一条破裤子 是一种进步。但是,男女对社会事务的普遍参与,也 同时为女性犯罪带来了比先前更多的机会。"打工妹" 回来穿着呢料子 大量流入城市也增加了女性犯罪的机会。而且商品经 手上戴着金戒指 济意识中的功利色彩对人们的观念意识的塑造作用已 经显现出来,人们都希望以最小的投入,甚至是不投 袋里装满新票子 入来获得最大的回报。在现实中一些个别的成功事例, 家里盖了新房子 无疑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这种欲望。女性的性别的优 势也为女性犯罪者在这方面成功提供了基础。市场经 务农不如当婊子 济的转型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的 负面影响是使不能成为商品的东西也可以交易,性权 利便是一种。色情行业的出现与泛滥会使她们淡化自 己的犯罪心理,也便于她们为自身找到辩解的理由。
浅析当前女性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及家庭成因
88SHE HUI YU FA社会与法教或者传销组织。
由于女性所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她们会利用情感攻势不断引诱和教唆其他女性加入她们的组织,如贩卖妇女儿童和卖淫犯罪。
腐蚀人数不断增加,犯罪性质也就越来越严重。
同时,一个犯罪行为往往伴随着其他多种形式的犯罪,如聚众淫乱的同时常伴有吸毒贩毒的行为。
三、女性青少年犯罪心理家庭成因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不良家庭环境及父母的不合理教育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溺爱型。
古人云:宠子必骄,骄子必败。
大多数家庭受“穷养儿子,富养女儿”观念的影响,独生女通常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家长对于孩子有求必应,毫无原则地迁就让孩子从小养成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好吃懒做的坏毛病。
一旦其所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难以被实现和满足时,便会为了达到的目的不择手段,达不到目的便会衍生出由心理不平衡、嫉妒到极端报复的心理,走上犯罪的道路。
2、放养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双双外出工作,将孩子托付其他亲属或托管机构。
由于家长缺乏必要的引导与教育会使孩子缺乏基本的辨认能力和道德观念,极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感染。
而女性青少年较男性而言,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认知能力,极易轻信于他人被假象所迷惑。
例如最近兴起的主播热潮,一部分女性青少年纷纷如飞蛾扑火般辍学以直播为业,甚至有女性青少年为了金钱从事色情直播行业,成为哗众取宠的玩物。
3、高压型。
有父母认为社会上危险因素太多,女儿自我保护能力又差,于是限制女儿的人际交往范围,并且监视孩子的行动窥探孩子的隐私。
父母认为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让孩子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前进能够避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预防和控制女性青少年犯罪,对家庭的幸福美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有利于充实学科研究,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
各种犯罪学学说的区别点,往往是以怎样回答犯罪原因作为主要标志的,而各种犯罪学学说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也往往是以它的犯罪原因论作为依据的。
「犯罪心理学」女性犯罪人常见的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女性犯罪人常见的犯罪心理女性由于先天的心理特点,社会角色被定位为弱势群体来依附于强势群体的男性,这种教育观念使得女性形成了较顽固的依附心理。
尤其是我国受几千年的男主外、女主内以及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这种依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女性一方面容易产生畸形的婚恋观,为了所谓的爱不惜付出一切,听从对方的摆布,认为为了所爱的人犯罪也是值得的;当得不到爱时,生活可能彻底垮塌进而疯狂地报复,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1.个性心理特征需要。
需要是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源泉,高层次的需要是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上的。
某些女性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参与度的影响,需要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物质性需要方面,贪图物质享受,精神需要比较少,并且通常较低级。
其次是不正确的婚恋观产生的情感需要,女性大都需要情感寄托,爱情、婚姻在她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有些女性就是因为不正确的婚恋观导致了行为的偏执,为了维护自己的情感需要走上犯罪道路的。
最后是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如果实现这种需要的手段不当就会导致犯罪行为,如高知女性的职务犯罪、少女为面子而实施的故意伤害等。
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引发女性犯罪的主要是物欲和情欲。
女性犯罪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由虚荣心、享乐主义引起的物质型动机。
②由情感需要、自尊和嫉妒心引起的报复性动机。
③由畸形性需要引起的性欲型动机。
法制观。
在我国,法制观念淡薄是很多女性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妇女中,法制观念相当朴素。
城市中的妇女虽然法律意识稍强,却经常被恶性的物质膨胀冲昏头脑,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
性格。
一般来说,女性具有以下性格特征:①温柔、文静;②感情色彩较浓,富于内心体验,往往不善于用意志控制感情,情绪的稳定性差,行为举止容易受心境的影响和支配;③细心,办事认真,但思路较窄,常对事物的局部或琐细小事感兴趣,看问题有时失之全面;④胆小,信心不足,有依从性;⑤嫉妒心强。
女性犯罪心理学资料
女性犯罪心理学资料犯罪行为一直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女性犯罪心理学则是对女性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及动机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女性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常见类型,以期加深对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理解。
一、女性犯罪心理学概述女性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女性参与犯罪的心理原因和心理表现。
相较于男性犯罪,女性犯罪在数量上可能相对较少,但其犯罪类型和动机却与男性犯罪有所不同。
二、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心理测试:研究者可以通过心理测试来评估女性犯罪者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情绪特征等,以揭示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2. 个案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女性犯罪者的案例,探索她们的个人生活经历、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3. 调查问卷: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女性犯罪者、潜在犯罪者或从业人员的意见和观点,作为研究的参考。
三、女性犯罪的常见类型1. 青少年犯罪:随着社会的变迁,女性青少年犯罪逐渐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盗窃、欺骗、攻击等行为。
2. 家庭犯罪:女性在家庭环境中也存在一些特定的犯罪行为,比如虐待、儿童拐卖、家暴等,这些行为与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密切相关。
3. 毒品犯罪:女性参与毒品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有的是受男性伴侣的影响,有的是为了追求刺激或逃避现实,也有的是出于经济需求。
4. 金融犯罪:女性在金融领域的犯罪行为也逐渐增多,比如贪污、挪用公款、诈骗等,她们可能出于个人的经济利益或权力欲望。
四、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启示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了解女性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预防和干预女性犯罪提供了一定的指导:1. 综合治理:对于女性犯罪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结合心理、教育、法律等多个领域的手段,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
2. 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对女性犯罪的影响,鼓励家长与学校加强对女性青少年的关怀和指导,提供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3. 心理干预:女性犯罪者通常存在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力度,帮助她们解决内心困扰,走上正途。
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讯问对策
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讯问对策【摘要】近年来女性犯罪的数量却呈现上升趋势,女性犯罪嫌疑人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在讯问中,女性犯罪嫌疑人对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情感波动大,易受到暗示,希望获取同情。
应采取积极疏导、使用证据、巧妙暗示、报以同情的讯问对策。
【关键词】女性;心理特点;讯问对策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逐渐增多,由此而引起的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
女性犯罪虽然在数量上仍然低于男性,但是近年来女性犯罪却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如何针对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科学制定讯问对策,是开展针对女性犯罪嫌疑人审讯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一)认知能力偏弱近年来女性犯罪低龄化趋势加剧,女性犯罪人特别是女青少年犯罪人,由于认识能力低下,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分不清真、善、美和假、恶、丑。
有的女性犯罪嫌疑人缺乏甄别是非、好坏、善恶的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影响,因愚昧无知而上当受骗,当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是依靠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而是忍气吞声,或采取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报复。
(二)情绪情感稳定性差女性的情感细腻而丰富,敏感而脆弱,缺乏主见和掌控自我命运的能力,行为举止极其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和刺激,同时对外界的刺激和矛盾冲突的抵抗力和抑制力较弱。
因此,女性比男性的情感复杂,情绪更容易波动,容易因为情绪激动不稳定而冲动地不计后果地实施暴力犯罪。
所以女性暴力犯罪是女性这种特殊情绪和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意志控制力薄弱意志是人在控制调节行为,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
而犯罪女性的意志往往受情绪的影响较大,控制力薄弱。
一旦受到外界诱因的刺激很容易产生冲动控制力弱,而且在行为中缺乏主见,易受到暗示,可能会盲目听从别人的安排指挥,任人摆布,在正确的方面意志又显得十分脆弱。
(四)强烈的依附心理由于女性生理特点的不同,女性在体力不如男性参加社会活动的范围和活动能力也不如男性缺乏社会经验缺少的那样或是他们的犯罪活动要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或组成团伙以增加自己的胆量,增强安全感或寻求靠山依附男性寻求保护。
女性犯罪心里分析(有案例)
据湖北省司法 厅 做的一份关于女性 犯罪的调查,女性 犯 罪 主 要 有 三大动因
身心原因
是法律意识冷淡
婚恋原因
下什么警示? 迷失的她们,给人们留
结合案例 分析女性犯罪的三大原因
不满包办婚姻寻真爱 无知女投毒杀未婚夫
为博初恋男友的开心 花季少女抢劫面包车
湖北协立律师事务所赵俊平律师:年少无知的云云及阿刚等人由于缺乏法律常识,走上犯罪道路,确实值得惋惜。想拥有自已的车,为什么不用双手去创造呢?即使是为了自已的至爱,也不能用违法的手段来到达自已的目的。云云、阿刚等人属于共同犯罪,其中,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分或者免除处分;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分。所以,对未成年人加强法制教育,应当成为各党政、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她们的迷失,不全是她们的错。
*犯罪手段上的特点
〔1〕作案手段的非暴力 〔2〕犯罪行为的隐蔽性性 〔3〕女性犯罪具有较明显的逆变倾向性 所谓逆变倾向,是指女性在初次犯罪遭受制裁之后,人格的自尊比较难以恢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倾向较为突出,犯罪后的改造难度大。
*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
女性在共同犯罪中那么处于附属地位,但是,她们对于犯罪组织的稳固和开展,却起到了男性犯罪人不能起到的作用。她们常常扮演“黏合剂〞的角色。如果女性成员又以自己的性别特点作掩护,拉拢、引诱其他女性参加,那么,又以这些女性为纽带,将带动更多的男性参加犯罪组织。 尽管她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有一个从受害到害人的开展过程,然而,女性在共同犯罪中的腐蚀性和消极作用却是十清楚显的。
2021年初的一天,阿刚和云云等人将目标锁定在村边一条偏僻的小路上。那天正午时分,一辆微型面包车缓缓驶来,云云便站在马路边向车招手示意要乘车。当面包车缓缓停下,阿刚和几个朋友一起冲上车,将司机控制住。惊慌的司机只得听从他们的安排下了车。阿刚随后开车,带着云云和几个朋友扬长而去。谁知,阿刚的车放在家里还没敢开出门,警察就找上门。云云因参与抢劫价值3万元的微型面包车,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021年12月被投入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
女性犯罪心理学资料
女性犯罪现状调查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从2004年至2005年沙坪坝区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统计来看,女性犯罪占整个犯罪比率不断上升,对当前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笔者将在分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预防女性犯罪的措施与对策,目的在于动员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帮助女性,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一)犯罪类型多样化。
随着女性涉及的社会领域愈来愈广泛,女性犯罪也随之延伸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
两年来,本院审理的各类女性犯罪的罪名多达19种,集中表现为侵犯财产、涉黄、职务犯罪、毒品、暴力等五大类。
其中侵犯财产案件主要包括盗窃、抢劫、诈骗、职务侵占、敲诈勒索;涉黄案件主要包括组织卖淫、强迫卖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职务犯罪案件主要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暴力案件主要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
(二)犯罪主体年轻化。
2004年至2005年共判处110余名女性罪犯中,50岁以上的仅有7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47人,占43%;30岁—40岁的有28人,占26%;两项合计共占71%。
其中少年刑事审判庭审判的年龄最小的仅有15岁,因与他人合伙抢劫被判刑。
(三)外来打工的女性侵犯财产案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繁荣,人口流动越来越大。
一些农村女性进入城市,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且受自身文化水平所限,要么因为找不到工作或无固定的工作,一旦身上的钱没有了,便产生犯罪的邪念,把周围的同伴或者老乡作为犯罪的对象进行侵害;要么因为进城后,思想发生变化,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不是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而是采取非法手段获取。
(四)非暴力犯罪增多。
女性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大多采用秘密窃取、诈骗、介绍容留卖淫、伪造公文、印章、证件等非暴力手段。
(五)与他人结伙共同犯罪的案件多。
女性由于生理、心理素质及自身体力条件等因素,为了在精神上相互安慰、依赖,减少恐惧心理,寻求强势暴力作为后盾,往往倾向结伙作案、共同犯罪。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分析
女性犯罪的个性特征 女性犯罪的认知特征 女性犯罪的情感与意 志特征
女性犯罪的个性特征
女性犯罪的个性倾向性特征:①表现在需求方面。②表
现在动机方面(财务型犯罪动机、情感型犯罪动机、无知型 犯罪动机、恶逆变型犯罪动机)
女性犯罪的个性心理特征:①表现在性格方面②表现在
女性犯罪的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女性 犯罪率一直处于上升的 趋势。 女性犯罪的类型也扩展 到包括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抢劫、运输毒品、 诈骗、贪污、受贿、收 购赃物、交通肇事等方 面。
女性犯罪案件的特点
第一、 女性犯罪嫌疑人大多年 龄低、文化素质低、经济收入 低。 第二、 在杀人、抢劫、伤害、 强奸等暴力性犯罪有所增加。 第三、 卖淫类案件突出。 第四、 有些从事财务、证劵、 经济管理的女性,利用可乘之 机进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 等违法活动有所增加 第五、 女性性格特征容易导致 激情犯罪
完毕
谢谢大家
女性犯罪的成因
女性犯罪的成因与男性不尽相类似,尤 其因其生理、心里、社会化过程的不同, 而产生独特的犯罪行为。主要分为以下 三点 1.女性犯罪的心理成因 2.女性犯罪的心理成因 3.女性犯罪的社会成因
女性犯罪的生理成因:当代的生理
学家普遍认为女性在处于月经期、怀孕 期和绝经期期间,特别容易产生犯罪行 为。在这些特殊期间,女性会出现植物 神经絮乱,大脑皮层失调。因此容易出 现情绪失控等现象。
国家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男女平等发展。健全我
国妇女保障体系,保护女性合法权益。还要加大综合治理力 度,强化依法打击,预防女性犯罪的整体合力。
女性犯罪心理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及特点
(一)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
1、依附心理强而自我保护能力差
依附心理是女性固有的心理,女性生来性格内向,性情温和,进入社会晚,体力和认识能力又不如男性,导致在社会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种要求,因而就出现了在家靠父母,婚后靠丈夫儿子,工作靠男性领导和同事的现象,并常常受周围人的暗示,服从于权威,缺乏主见和掌握自我命运的能力。这样强烈的依附心理,势必会造成女性在社会人际关系和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状态,而且越是处于被动不利的状态,某些女性的依附心理就越强,加上进入社会后,社会经验不丰富,是非判断能力差,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还不能由现象上升到本质,因而女性很容易依附上道德品行不端的人,误入贼船,不能自拔,进而很容易毁掉前途,毁掉一生。例如女性较容易上当受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拐卖。这样看来,女性在有很强依附心理的同时有表现出了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很多女性就是由于如此轻信他人、盲目听从他人,受他人指使,被他人教唆,最终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犯罪女性的个性特征
(1)强烈的生理性需要。犯罪女性需要的共同特征是对高级社会需要十分微弱,对低级的生理需要相当强烈。社会性需要不能制约和调节生理性需要,追求生理性需要的满足是她们违法犯罪的内在动力。
(2)消极的性格特征。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隐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犯罪女性的性格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但一般都具有消极性,不良的性格特征。
2、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
女性的高级神经兴奋程度较强,抑制较弱,因而女性的情感非常丰富,心软,遇到事情很容易动感情,而且还表现出情感的细腻和情感的深沉,在处理事情时常常分外有心,连细微之处都能做得很好,而且感情蕴涵其中,主要见于母爱和妻爱当中。但女性具有丰富情感的同时,又表现出情感的复杂多变,情绪变化迅速,波动幅度大,很小的事情常常会引起轩然大波,因而女性的心情常常如“六月的天,孩子的脸”,一会儿多愁善感,泪流满面,一会儿眉开眼笑,手舞足蹈;一会儿亲同手足,视为知己,一会儿恨之入骨,视为仇敌。所以女性比男性更会吵架,更会由于感情激动而冲动犯罪。另外,女性的意志力通常也受情绪的影响,有了好的情绪,则意志坚定,不甘落后,一旦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意志也就不强,从而工作学习无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悲观心理,从而报复他人,报复社会,引起犯罪。
女性犯罪心理
女性犯罪心理主讲:刘建清01 女性犯罪概述1.1 女性犯罪基本情况犯罪率:10% ,发展中国家:3-5%中国:5-8%;年增长率 35%[美国]年龄分布:中年居多(职务犯罪/人际冲突犯) (18-40岁),25-40岁高峰时期;少年化(女性少年约20-24%);“粘合剂”式犯罪团伙主要类型:性犯罪与经济犯罪女性犯罪概述1.2 女性犯罪率的解释1.21“冰山”理论(或侠士精神假设)1950年美国犯罪研究者奥托·波拉克使用和发展了龙勃罗梭(C . Lombroso)的冰山理论,以解释女性犯罪率低的现象。
生物学的掩饰性 > 社会性特征间接方式犯罪侠士精神的作用(以男性为主的司法制度下) 1.22 社会进步(新女性犯罪人):1970S F. Adler男女平等观念,女性参与社会的机会增加。
1.3 女性犯罪人分类[美国]玛格丽特·沃伦标准:社区治疗计划中的资料和女性犯罪人(特别是犯罪少女)的社会成熟水平。
A. 冲突型女性犯罪人B. 权力型女性犯罪人C. 消极遵从型女性犯罪人A.冲突型女性犯罪人:又称为神经过敏的女性犯罪人焦虑型:44% 身心疾病\有罪感行为紊乱型:29%,被弃感\无能感B. 权力型女性犯罪人又称为病态人格者或社会病态者,占女性犯罪人总数的14%。
她们经常以攻击性的方式试图反抗权力,试图损害和阻绕权威人物的意图;不愿意遵守任何别人确定的规范,并且经常独自地扮演一种权力角色。
C. 消极遵从型女性犯罪人占所有女性犯罪人的7%几乎自动地屈从她们当时认为有权力的人;过高地估计别人的权力和能力,把自己看成是无助的、孩子般天真的人;她们的犯罪行为之动机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或主要是为了)赢得同辈朋友的承认、赞许。
02 影响女性犯罪的因素犯罪学研究低劣体质结构:C.龙勃罗梭1895年《女性犯罪人》阉割情结: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制度+男权;精神疾病“新女性犯罪人”影响女性犯罪的因素2.1 女性生理因素与犯罪2.2 女性犯罪的心理因素2.3 女性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2.1 女性生理因素与犯罪女子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不可塑性与心理发展的可塑性之间的矛盾。
女性犯罪心理学研究综述
女性犯罪心理研究综述李贵文(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近年来女性犯罪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开展女性犯罪心理研究成为国际女性犯罪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本文将对国内外对女性犯罪心理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女性犯罪心理1 引言女性犯罪是当今世界引人注目、特殊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以性犯罪、财产犯罪与暴力犯罪较为突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女性犯罪仅占整个犯罪的6%-7%,据200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犯罪率己占整个犯罪的10%-20%,女性犯罪问题从而己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2 定义女性犯罪就是指女性实施的犯罪。
日木学者菊田幸一在其所著《犯罪学》中指出:“因为犯罪的是女性,所以才说成女性犯罪的。
”我认为,正确理解和把握“女性犯罪”的概念,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女性犯罪是以犯罪主体的性别特征为根据分析犯罪现象的一种,它是与男性犯罪相对称的;二是女性犯罪不是指只有女性才可能实施的犯罪,或者说并不是专指女性犯罪的特殊原因;三是女性犯罪这个用语。
表明女性犯罪与男性犯罪确实存在差别。
[1]3 西方对女性犯罪心理研究在西方,早在19世纪已经开始了对女性犯罪的研究。
如1895年,意大利的犯罪学研究者龙勃罗梭(Lombroso)和费雷罗(Ferrero)合著的《女性犯罪人》(The Female Offender)一书,代表了女性犯罪研究的生物学观点,是西方女性犯罪研究的开始,也是当时研究妇女犯罪的经典著作;龙勃罗梭(Lombroso)和费雷罗(Ferrero)指出,女犯在生理和心智方面拥有许多男性的特质。
1925年,托马斯(Thomas)在其《适应不良的少女》(The Unadjusted Girl)一书中指出,女性犯罪的关键在于女性对于安全感、爱的追求和接受,所以女性犯罪者多为追求新经验、刺激和生活的享受而走上犯罪道路。
奥托·波拉克(Pollak)1950年所著《女性犯罪》(The Criminality of the women)一书也从。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2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一、我国女性犯罪的概况1、女性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2、女性犯罪的涉案领域增多,但仍以财产犯罪和性犯罪为主。
3、犯罪手段方式多样化,但以非暴力性为主。
4、女性犯罪者呈现出低龄、低收入和低文化的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成因1、心理成因。
与男性相比较,女性表现得更易爱慕虚荣,意志力较为薄弱,依附心理较强,自制力较差,禁不住各种需要、欲望的诱惑。
2、家庭成因。
家庭的破碎、家庭教育的不当、家庭成员中有不道德行为或违法行为等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有可能成为女性犯罪的诱因。
3、社会成因。
(1)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一)心理特征1、需要。
需要是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源泉。
导致女性犯罪发生的需要主要是物质需要和情感需要(或是畸形的性需要)。
2、动机。
因为有强烈的个人需要,所以产生出犯罪动机。
根据学者研究,女性犯罪动机主要有三种:(1)由虚荣心、享乐主义引起的物欲型动机。
(2)由情感需要、自尊和嫉妒心引起的报复性动机。
(3)由畸形性需要引起的性欲型动机。
3、法制观。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些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
这些法盲、文盲占女性犯罪者中的大多数。
4、能力。
男女两性在能力上有所区别,例如:女性体力不如男性,体格不如男性健壮,因此女性攻击性较弱,常以非暴力犯罪为主,进行盗窃、诈骗等较少体力的犯罪,或是依附于男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认识特征女性犯罪人的认知范围狭窄,社会化认识系统薄弱,目光短浅,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容易受表面现象迷惑。
(三)情感特征女性一般都表现为温柔、文静、细心,因此与男性相比,情感都比较丰富、细腻,自尊心较强,也容易嫉妒。
另外,女性情绪波动也较大,容易受他人或外部环境影响,忽喜忽悲或忽冷忽热。
(四)意志特征意志受情绪影响较大,意志力薄弱,行为举止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和支配。
四、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1、依附性2、欺骗性3、非暴力性4、隐蔽性5、手段方式多样化,性犯罪的形式增多。
女性犯罪心理学讲稿
3.欺骗性
女性天生柔弱,是受社会保护的对象。 因此,一般对女性的戒备心理低于男性,这 使得犯罪女性的一些犯罪行为具有极大的欺 骗性,也较易取得成功。
4.性色彩浓厚
女性犯罪在多数场合与性有密切联系, 如以出卖肉体为手段获取他人钱财或其他利 益。或因放纵自己的情欲而陷入情感纠纷中,
表现: 认识范围狭窄,社会认识系统薄弱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 看问题带有片面性、局限性
2.情感和意志特征差异
女性: 情绪情感丰富,感情细腻,富于内心
体验和敏感性,情绪的感情稳定性差 男性:
内心体验没有那么强烈,情绪稳定性 强,偏向理智客观的看待事物,不易感情 用事
相关案例 罗卡娜,女,23岁,广西北海人,2003年上半
第二,因为贪图小便宜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的情况较多,例如,冒充顾客在商店偷窃 小商品,为了一些很小的所得就卖淫或介 绍他人卖淫等。
6.非体力性女性
由于在体力上处于劣势,因而较少实施需要 较高体力条件的犯罪活动。即使在实施这类 犯罪的时候,也大多采取间接的方式、方法 ,如用毒药杀人、在睡眠中杀人、纵火杀人 等,因此,女性犯罪行为具有明显的非体力 特征。第三节女性经济犯罪心理经济犯罪是 女性犯罪类型中突出的一种类型;女性经济 犯罪多是诈骗、偷盗、贪污、拐卖人口、投 机倒把等犯罪,其中以偷盗与诈骗犯罪
(2)女性犯罪涉案领域增多
间谍、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 强奸(帮助犯)、贪污受贿、诈骗、组织 或容留卖淫、运毒、窝藏或收购赃物、交 通肇事等。
(3)手段向智能化、男性化演变
一些女性犯罪情节恶劣,手段残忍, 杀人、投毒、拐卖妇女儿童、绑票敲诈勒 索、帮助男性强奸妇女等一些大案、奇案 不段发生。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在当今社会,犯罪现象日益复杂多样,女性犯罪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犯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其背后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深入研究女性犯罪的特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犯罪的特征1、犯罪类型相对集中女性犯罪多集中在盗窃、诈骗、卖淫、贩毒等领域。
盗窃和诈骗往往与经济需求有关,而卖淫和贩毒则可能涉及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个人价值观的扭曲。
2、暴力犯罪比例较低一般来说,女性在犯罪中使用暴力手段的情况相对较少。
但近年来,女性参与暴力犯罪的比例有所上升,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3、犯罪动机多为情感和经济因素女性犯罪的动机常常与情感纠葛、家庭矛盾、经济压力等相关。
例如,因感情受挫而报复他人,或者为了满足家庭的经济需求而走上犯罪道路。
4、犯罪手段相对隐蔽女性在犯罪时往往更加注重隐蔽性,她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和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来实施犯罪,从而增加了侦查和打击的难度。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1、社会因素(1)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女性面临着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
如果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2)不良文化的影响:一些不良的文化,如宣扬物质享受、暴力等,可能对女性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容易受到诱惑而犯罪。
2、家庭因素(1)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争吵、虐待等不良关系,可能使女性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寻求外界的不良刺激,甚至犯罪。
(2)家庭教育缺失: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或者父母对子女过度溺爱、放纵,都可能导致女性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经济因素(1)贫困:经济贫困是导致女性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摆脱贫困,一些女性可能会选择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获取财富。
(2)消费观念扭曲:一些女性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当自身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时,可能会通过犯罪来获取资金。
第8章 女性犯罪心理
第七章 女性犯罪心理
1
女性犯罪概述
2
3
女性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1.女性犯罪概述
1.1犯罪的 性别差异
数量方面
犯罪欲 求方面
犯罪类 型方面
1.2 我国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
周期 相关性
主要特点
腐蚀性 强,能 量大
反复性 ,悔改 艰难
依附 性强
多样化发展
暴力犯罪有所抬头
生理周期的特 定心理与其意 志脆弱的矛盾
3.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个 性 意 志
认知
情感
认识肤浅 道德水平低 法制观念淡薄 异常的性爱意 识
个性倾 向性 个性心 理特征
情绪波动大 情绪化 缺乏积极的 情感 受暗示性
思考题
1、简析男女犯罪差异的原因。
2、我国当前女性犯罪有何新变化?
3、试对女性犯罪原因进行心理分析。
4、女性犯罪的心Biblioteka 特征有何表现?一 二 三 四
性罪错行为的严重化
与男性结伙犯罪有增多趋势 智能型犯罪日渐突出
五
农村女性犯罪逐年增多 未成年女性犯罪率迅速上升
六
当 前 女 性 犯 罪 情 势 的 新 变 化
七
2. 女性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
生理发育 与心理发 展的矛盾
女性犯 罪原 因的 心理 分析
依附心理同 自我保护能 力差的矛盾
不断增长的 物质需要和 未独立的经 济地位的矛 盾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女性犯罪是指由女性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是犯罪学领域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别。
在当今社会中,未成年女性、青年女性及职业女性的犯罪显得较为突出。
由于女性具有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女性犯罪呈现出犯罪类型、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特殊性。
一、女性犯罪的生理因素犯罪的性别差异首先是由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造成的,女性在生理方面的不同特征,影响着她们的犯罪行为的实施及特征。
影响女性犯罪行为及其特征的生理因素主要有:①体力差。
②激素的作用。
③女性生理性周期。
④生理发育过剩。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因素即女性是否进行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对其犯罪行为特征产生的影响的心理因素。
它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攻击性弱。
②主动性。
③道德观念方面。
④自尊心与虚荣心。
⑤忍耐性。
⑥应付挫折的方式。
⑦恐惧、胆小和焦虑。
⑧智力特征。
⑨情境因素三、女性犯罪的社会心理特征女性犯罪具有下列社会心理特征:①非体力性。
②自私性。
③单独性。
④间接性。
⑤色情性。
⑥诱使性。
⑦人格特质。
(1)女性犯罪的自身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女性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总结了许多女性犯罪的案例之后,发现女性犯罪大多是基于一些这样的原因:1、文化素质低下。
文化水平低,就造成她们缺乏相应的观察力,判断力,使她们在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时候,缺乏科学的分析能力,在面对别人的教唆,诱惑时,很难明辨是非,容易被人威逼,利用,从而误入歧途。
由于缺乏知识,不懂法律,不能理智处理事情,而且容易走极端,实施犯罪行为。
2、女性特殊生理时期的影响。
女性的情绪、心智在月经期、怀孕期和绝经时期受到影响很大。
生物学家认为处于此期间的女性,更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因为在此期间,女性会出现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失调,心烦易怒,情绪失控等现象,产生冲动型犯罪。
正是由于这些心理的消极变化,使女性陷入犯罪的危险性较大。
女性犯罪的原因
案例3: 张某(女)与杨某结婚八年。有一个七岁的 儿子,本应是一个美满的家庭。2009年10月, 张某发现杨某和另一女人有暖昧关系,于是和 杨某发生了争吵,杨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 2010年7月,张某发现杨某又其他女子暖昧, 双方又发生争吵并提出离婚。在张某和杨某商 量离婚事宜时,杨某声称财产都是他的,通过 法院解决。两人又争吵,张某一气之下用水果 刀刺向杨某。造成杨某重伤。
女性犯罪的原因
内因(心理原因) 女性犯罪 的原因
外因 (社会环境)
1.女性自பைடு நூலகம்的生理因素
• (1)女性犯罪中以性犯罪为最多,恐怕多由于 女性生理、心理上的主观原因。 • 第一,女性比男性青春期变化发生早一、二年, 其体内雌性激素分泌超过男性雄性激素分泌量, 对异性的体验感比男性产生的要早,且更为敏 感。 • 第二,女性生理周期。生物学原因认为女性处 于月经期、怀孕期和绝经期期间,对其生理、 心理状况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女性会出现 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失调,心烦易怒,情 绪失控等现象,如果有不良刺激和诱因,容易 越轨,使女性陷入犯罪的危险性较大。
(2)忍耐性高和情绪化。在婚姻家庭中.女 性的忍耐性一般较高,她们在挫折面前 更多表现为忍气吞声,因而较少直接表 现为对外侵犯性行为;但是,如果过于 克制自己,而又缺乏保持心理健康的有 效方法,则可能造成或不利于自己身心 健康,或造成心理挫折感不断郁积而最 终酿成大祸的情况。
(2)情感享受的畸形。从生理。心理的发育角度 看.此时处于对异性的强烈渴望期,由于接受 教育水平较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西方思 想的影响下.对恋爱,性,婚姻的看法很开放。 她们可以与很多人发生性关系,有时这种关系 可能因为钱财。有时只是为了打发寂寞或是证 明自己的魅力。一旦被异性抛弃常常会痛苦不 堪,行为失控,产生报复心理。这种报复可能 针对对方,情敌。或是毫无相干的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犯罪心理概述
摘要:
女性是一个完整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女性的犯罪率的提高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本文将在分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对预防女性犯罪的措施与对策提出个人观点。
引言:
女性犯罪率逐年增长无论是国内范围,还是国际范围内,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当今女性,面对繁杂的人际交往,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女性犯罪现象日益增长,其中以性犯罪、财产犯罪与暴力犯罪较为突出。
关键词:女性犯罪心理犯罪特点
正文: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类型趋向多样化
随着社会阶段的发展,女性涉及的社会领域越来越广泛,社会地位也逐步上升,女性犯罪也随之延伸到社会活动的各个层次。
近年来,女性犯罪从多发的性犯罪,开始蔓延到各种犯罪案件中,这其中包括秘密窃取、诈骗、卖淫、伪造公文、印章、证件等非暴力手段。
由于女性犯罪富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且女性犯罪又多发在从属性及犯罪配角位置,故而女性的犯罪年龄也发生了变化,犯罪年龄低龄化严重。
(二)外来打工的女性犯罪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各大中城市外来人口流动越来越大。
一些农村务工女性的进入,由于其专业技能的缺失,且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所以因为找不到工作或无固定的工作,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便产生犯罪的邪念,周围的老乡或者不明实情的“朋友”并成为其“无可奈何”的牺牲品。
也有部分正处在年轻的花季少女,因为一时贪念,误入歧途,便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刺激性犯罪
刺激性犯罪,是一种强烈情绪情感的表现形态,当女性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由于认识范围缩小,内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从而产生突发性、短暂性和难以控制性等特点的行为。
从犯罪主体上看,这类女性一般比较无知,具有性情暴躁、文化水平低、控制能力不强等特征,在无理智状态下无法控制自己情感及做法,尤其对配偶、亲人等对自己的欺骗难以忍耐和理性对待。
调查中,女性因故意伤害导致犯罪的案例中,均属于此类犯罪。
(四)女性高智商犯罪
当今社会,女性受教育水平和男性均等。
一个高知女性犯罪人群蔓延开来。
她们利用她们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及女性身份的便利性,参与到贪污、受贿、诈骗等经济犯罪中,而她们与外来务工人员或文化程度较低的女性不同,她们的犯罪是在懂法的基础上,禁不住利益诱惑,知法犯法。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
(一)感性大过理性、无法驾驭个人情感
女性的情感非常丰富,遇事易动情。
而且一些女性的情感过于细腻,但凡是有正反两面,女性在处理情感事件时,常有过度谨慎和猜疑的状况,这样就导致家庭和社会的许多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生活中的表象现象表现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争吵,也由于感情激动而冲动犯罪。
另外,大多数女性的对待事情的判断多数有情感因素,不能真正对事物进行多方考量,仅考感性认知对事物作出判断,遇到想当然的欺骗、背叛就回产生自暴自弃的悲观心理,从而报复他人,报复社会,引起犯罪。
(二)物欲难控、难以把持住自己
人从襁褓婴儿发育到而立之年,对物欲的认知和需求是随着年龄日益增长的。
尤其对女性的依附性又较强,在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攀比心,虚荣心作祟,对于各个方面的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
从动物学角度而言,雌性动物更注重外表,而女性也是如此。
一些女性喜欢被别人注意,因而就必须有相应的条件来满足女性的这样的要求,当自己对物质方面的要求超过其自身、配偶及家庭的承受范围时,一些女性则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例如盗窃、诈骗、贪污等,而且行为手段表现为多次进行。
然而女性的虚荣心也会导致女性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女性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的时,碰到了一些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好的人,从而导致自己的虚荣心受挫,甚至因此产生仇富心理,因而寻找机会报复,甚至最终形成犯罪。
(三)大环境影响、依附心理较强
自古以来,女性从待嫁闺中到嫁为人妇,便长期生活在半男权社会中,依附心理便成为女性固有的心理特征,女性进入社会大多较晚,又受体能等各项生理限制,故在工作上收到诸多限制,并受周围人和潜在的自我暗示,服从于权威,缺乏主见和掌握自我命运的能力。
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势必造成女性在社会人际关系和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而且越是处于这样的状态,一些女性的依附心理就越强,再加上物质要求过高,个别女性便很容易依附上道德品行不端的人,误入歧途而浑然不知。
很多女性就是由于如此轻信、盲从他人,成为很多恶性事件的帮凶。
三、女性犯罪后的行为特征
(一)思绪紊乱、悔恨交加
女性特有的依附心理使其在犯罪后思绪较男性更为紊乱,一般是悔恨交加。
这多发生在初犯、偶犯或激情性犯罪分子中,其犯罪心理结构没有得到强化、主观恶性不深,作案后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认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既危害了国家和他人的利益,又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后悔莫及,在痛恨至极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引起自杀。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她也可能投案自首。
这种悔恨心理具体又表现为两个方面,一种是认为犯罪后损坏了自己的名誉,断送了前程,连累了家庭、子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恶果,悔恨不该犯罪,这是一种有利的、积极的悔恨心理;而另一种是那些主观恶性较深的犯罪嫌疑人,悔恨的是自己的作案手段不够隐蔽,反侦查伎俩不高明,没有达到最终的犯罪目的,这是一种不利的、消极的悔恨心理。
(二)心理郁结顾虑多,情绪反应显著
女性情感丰富细腻,心胸狭窄,疑心大,所以在她们实施犯罪后,往往顾虑多,情绪反应非常明显。
尤以初犯、偶犯和重大的恶性案件为甚。
她们惶惶不可终日,疑神疑鬼,见人不能正视,情绪极度紧张。
在家坐卧不宁,夜间不能入睡。
经常在噩梦中惊醒。
即使是那些比较有经验的罪犯,外部表情看起来镇定自若,其实内心也是极不平静的。
当她们感到灾难临头、极端绝望时,有的表现精神恍惚、两眼发呆,有的则终日不语、垂头丧气;或者喜怒无常、时而泣不成声,几乎歇斯底里。
(三)、行为反常,欺骗性较强
女性在实施犯罪后,一般为了转移侦查视线,蒙混过关,往往是一反常态。
原先爱发牢骚说
怪话工作不负责任的,会表现的特别积极热情,在单位或工矿企业,有事抢着干。
如果是财产型犯罪,则表现的特别俭朴,见人就哭穷,想借此掩盖其犯罪行为。
有的表现的沉着冷静,不动声色。
自认为作案手段高明。
无懈可击,因而故作镇静。
有的性犯罪者,在得利后,百般奢侈,打扮的花枝招展,出入高级餐厅,甚至放弃学业和工作,到处游山玩水。
另外,女性特有的生理特点,使女性的体力上处于劣势,所以女性犯罪人在团伙性犯罪中欺骗性较强、性色彩浓重,常处于从属地位。
(四)羞耻感自卑感交织,焦虑不安
女性的特有的社会角色,要求女性遵守法律、伦理和道德等规范,女性犯罪人往往引起更多人的不理解。
加之,女性犯罪人感情细腻,善于察觉细微之处,情绪波动较大。
所以,女性犯罪人的羞耻感较强;女性的羞耻感进而发展为女性犯罪人的自卑感,这两种情绪相互交织,使女性犯罪人的顾虑颇多,犯罪心理动机冲突较激烈,通常在行为上表现为焦虑不安。
综上,女性犯罪虽不占所有犯罪案件大半或均等比重,但此类案件发生率的增长也应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做好犯罪高发人群的心理疏导和预防,以及女性犯罪发生后维稳工作尤为重要,社会对于各类女性的平等、关爱、帮助才是解决女性犯罪频发的最主要措施,还当代女性以温暖春天。
参考文献:
1.宋卫琴. 女性犯罪的心理探析[J]. 社会心理科学, 2003,(04) .
2.戴颖,肖汉仕. 女性犯罪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09,(07) .
3.王海燕. 女性犯罪心理研究现状及趋向[J]. 政法学刊, 20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