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犯罪心理学之青少年犯罪分析详解
犯罪心理学之青少年犯罪分析详解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犯罪行为不仅对自身的成长和未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我们有必要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类型多样化青少年犯罪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盗窃、抢劫等类型,还涉及到网络犯罪、校园暴力、毒品犯罪等新型领域。
2、团伙犯罪增多青少年往往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同伴的影响,形成犯罪团伙,共同作案。
3、犯罪手段暴力化一些青少年在犯罪过程中手段残忍,不计后果,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暴力、过度溺爱或忽视孩子等,都可能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1)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动辄打骂,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于放纵,缺乏有效的管教,导致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可能使孩子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1)学业压力过大过重的学业负担可能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通过逃学、作弊等不良行为来逃避压力,进而发展为犯罪。
(2)校园欺凌现象在学校中,一些学生可能会遭受同学的欺凌,长期处于被欺负的状态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报复心理,从而实施犯罪行为。
(3)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单一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缺乏应对能力。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1)不良文化的影响网络、影视、游戏等媒体中存在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容易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使其模仿不良行为。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及预防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将从心理类型、成因和预防对策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公众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1.1 社会适应困难型这一类型的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压力时,缺乏应对能力,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他们常常有自卑、孤独、恐惧等负性情绪,缺乏社交技能,不愿意与人交流。
1.2 冲动型这一类型的青少年行动前缺乏思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冲动犯罪。
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产生泛泛之谈的想法,仅仅为了一时的快感而行动。
1.3 自我控制能力差型这一类型的青少年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弱,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引导,较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黄色网站等不良娱乐活动,且容易被周围的坏人所诱导和利用。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2.1 家庭教育问题超保护或逆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无形中扼杀了青少年的成长,这样的状况很容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其行为。
2.2 情感问题青少年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感情烦恼、追求认同等问题,若无人关注、支持及理解的话,则很容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或者产生心理问题。
2.3 社会环境问题现代社会中,影响青少年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他们在学校、网络等环境中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3.1 家庭教育问题家长要给予青少年及时的关注和爱,要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同时也要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责任。
3.2 帮助青少年解决情感问题支持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婚恋观念、自信和自尊,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使他们有一个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3.3 增强社会防范加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工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减少网络中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着力营造一种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由于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从心理、社会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和治理。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第一篇: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诱因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摘要: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等情况,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青少年的状况,对于某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前途与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国家的未来。
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优良的环境,全力维护青少年权益,努力提高青少年法制素质,为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贡献力量。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责任青少年犯罪(juvenile delinquency),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
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
2001年“四五”普法启动时,中央电视台和司法部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以了解社会对一些法律问题的关注情况。
后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所列出的10个法律问题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就是青少年犯罪问题。
从这项调查看,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1] 犯罪是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面特殊镜子,能从反面反映某一社会人们的文化、道德素养以及精神面貌,暴露社会某些方面的弊病与问题。
可以说,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等情况,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青少年的状况,对于某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前途与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据日本70年代的统计表明,14岁--20岁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占全国青少年的1.36%,英国为3%,美国为5%,南朝鲜为2.2%。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犯; 若运用不妥, 则会使受处分 的学生产生悲观 、 消极情 绪, 从此 自暴
关键 词 低 龄 化 自 防卫 能力 我 中 图分类 号 : 2 . D904
一
法制 课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909 (0 90 .8 一1 10.5 22 0)43 3O
宽心胸 , 有事不要深藏在心理 , 要说 出来 , 要学会 去跟 别人沟通, 不逞 时之能 。增强 自我防卫能力和 自我保护意 识。
青 少年 犯 罪 的特 点 1犯罪低龄化 。 四五岁就违法犯 罪, . 十 有的甚至做 出大案要案 。
、
一
2 犯罪多样化 。以侵财性犯罪为主 , 盗窃 、 . 如 抢劫 、 敲诈等 。 此外 伤害 、 杀人 、 绑架 、 强奸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 3 犯罪盲 目性 。没有 明确作案 目的, . 一般没有事先预谋, 多属一 时感情冲动, 有的 出于好奇, 自我表现和要求偏激 , 常有一定的盲 目性 和随意性。 4. 罪 突 发 性 。 先 往 往 没 有 明显 的 动 机 或 明确 的 作 案 目标 , 犯 事 没 有预谋和准备阶段, 常常是在某种偶然事件 的诱发和特 定情境的刺激 下突然犯罪。 5 犯罪纠合 性。 . 团伙犯罪在少年犯罪中 占相当大的比重 , 这些 而 团伙 中绝 大部分是不固定的, 而是临时纠合, 这种 纠合性 与青少年正 处 于成 长 阶段 , 理 极不 稳 定是 一 致 的 。 心 二 、 少年 犯 罪 的预 防 青 ( ) 一 自身预 防是 关键 : 少年应增 强 自我保护 能力 青 青少年应加 强 自身素质 的培养和提高 ,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 力, 培养 自己遵 守法律、 法规及 社会公共道德规 范的观念, 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 人生观 , 以及 自尊、 自律、 自强的意识, 增强辨别是非和 自我保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预防措施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预防措施青少年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年轻人的参与犯罪活动会带来负面影响,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危及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个人因素。
首先,社会环境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可能导致青少年失去获得良好教育和发展机会的机会。
经济困难、失业率高以及贫困家庭容易让青少年感到绝望和无助,从而更容易走向犯罪。
其次,家庭背景也对青少年的行为起到重要影响。
家庭的不和谐、虐待、缺乏父母关爱和引导,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犯罪行为,都会使青少年产生模仿和学习的动机。
此外,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也使得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易受外界不良影响。
最后,个人因素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可能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孤立、心理问题、追求刺激和寻求认同感等因素也会导致青少年冲动行为,从而犯罪。
第二部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为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教育部门还可以推行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社会资源要公平分配,确保每个青少年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就业领域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就业机会,从根源上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机会。
此外,加强家庭教育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父母需要从小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以减少外界不良影响。
最后,社会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对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惩罚。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摘要】青少年违法犯罪原来越严重,学校、家庭、社会高度的关注。
就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特点犯罪类型犯罪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中的孩子一般都为独身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要什么,没有就可能去偷、去抢,还有现代电影、电视的武打、帮派等内容也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常常带入角色中,给社会的管理造成了困难。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结合当今社会,我个人认为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疯狂性。
现在的青少年在不好的视频教导下,由于某些青少年在步入社会的进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格,依样学样,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二)突发性。
由于青少年的立功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
因为心境不好、哥们义气等因素的刺激,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立功。
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三)连续性。
有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只是因为图一时的心快,一次过后,后面去享受犯罪行为带来的快感等,就像电视放的去抢劫就是去证明自己行,头脑聪明,所以就很有连续性。
(四)团伙性。
有的就是几个人之间互相看的顺眼,脾气相投,一说就同意,就聚众一起从事犯罪行为,时聚时散,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
五)动机的单一性和目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立功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
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立功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立功。
六)心态的逆反性。
不愿受到管束,喜欢自己想就怎么做,有时一被管教就发脾气,离家出走,最后干出错事。
二、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一)盗窃犯罪。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一、引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 频率高: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群体中占比较大,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 集团化倾向:青少年犯罪更容易形成犯罪团伙或集团,其犯罪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3. 倾向性犯罪:青少年犯罪主要表现为偷盗、抢劫、吸毒、校园暴力等与年龄群体相关的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1. 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家庭暴力、父母溺爱或冷漠等因素会导致青少年的不健康发展和犯罪倾向的增加。
2. 教育因素:教育质量低、学校氛围差、教育失灵等原因会使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3. 社会环境:社会流氓文化、媒体暴力影响、社区犯罪多发等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4. 心理因素:青少年个体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攀比心理、叛逆心理等也会导致他们选择犯罪作为表达自我、追求刺激的方式。
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关注与引导,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注重素质教育,教育青少年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
3. 社会环境改善:加大社会治理力度,扫除社会流氓文化,减少暴力媒体内容,提供安全和健康的社区环境。
4. 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5.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惩处与教育改造措施。
五、总结与建议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特点与成因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和解决。
未来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研究机制,并在政策制定层面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力度,以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青少年犯罪预防专题讲座
青少年犯罪预防专题讲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今天我们特别举办了这场青少年犯罪预防专题讲座。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
其中,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犯罪行为较为常见。
青少年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低龄化趋势明显。
现在有不少未成年人在 14 岁甚至更小的年龄就开始实施犯罪行为。
2、团伙作案增多。
青少年往往喜欢拉帮结派,三五成群地共同作案,增加了犯罪的危害性。
3、犯罪手段成人化。
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残忍和狡猾。
4、犯罪动机简单。
很多青少年犯罪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好奇或者模仿,缺乏深思熟虑。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青少年犯罪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溺爱放纵、疏于管教等,都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还有些学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诱惑很大。
例如,网络上的暴力、色情信息,不良影视作品,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等,都可能使青少年受到侵蚀。
4、自身因素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还不成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危害青少年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给犯罪者自身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对于受害者来说,身体上的伤害可能会伴随一生,心理上的创伤更是难以愈合。
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人生阶段的转折点,既具有稚嫩纯真的一面,又会出现一些叛逆、冲动和不理智的行为。
因此,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为了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必须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犯罪类型较为单一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者,青少年犯罪者的犯罪类型更加集中,主要以盗窃、打架斗殴、伤害他人、涉毒等为主。
蓄意杀人、绑架、贩毒等重大暴力犯罪,少见于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这也反映了青少年犯罪者的心智不足,还未发展到完全意识到犯罪危害。
(二)喜好闲逛和团伙犯罪青少年活力充沛,好奇心强,喜欢结伴外出,此类闲逛青少年具有易感性、易受影响性强的特点,极其容易被犯罪团伙利用。
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青少年犯罪主要以小团伙为主流,少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童年创伤导致了一定的犯罪倾向。
(三)心智发展不完善青少年的发展过程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心智和认知发展还处在探索学习的阶段,自制力、责任心、判断力和理智力比成年人差,在面对困境时会感到恐慌、无助和无从选择。
因此,青少年犯罪者不是纯粹的罪犯,而是极易受到环境刺激、诱惑和吸引的受害者。
(四)教育和家庭环境问题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受到家庭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教育和家庭环境的问题既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出路。
许多青少年犯罪者是在家庭和社会环境问題影响下成长的,受到了生活水平的限制,长期缺乏关爱、疏忽、甚至受到家庭暴力和虐待。
同时,教育环境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机会不能够获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一)家庭教育关注家庭是人际关系中最初的环节,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家庭环境和情感关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合理的行为准则。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犯罪行为不仅对自身的未来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挑战。
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一些未成年人在 14 岁甚至更小的年龄就开始涉足犯罪活动,这无疑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2、犯罪类型多样化青少年犯罪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盗窃、抢劫等类型,还包括网络犯罪、校园暴力、吸毒贩毒等新型犯罪。
其中,网络犯罪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如网络诈骗、网络色情传播等。
3、犯罪手段成人化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影视作品的影响,部分青少年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成人化,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隐蔽性,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团伙犯罪增多青少年往往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和对群体的依赖,容易结成团伙进行犯罪活动。
团伙犯罪不仅增加了犯罪的危害性,也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5、犯罪动机简单化很多青少年犯罪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好奇或者盲目模仿,缺乏深思熟虑的犯罪动机。
例如,为了追求刺激而参与打架斗殴,或者因为好奇而尝试吸毒。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的好坏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庭存在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校园欺凌现象的存在也给一些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了伤害,成为他们犯罪的诱因。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文化,如暴力、色情、享乐主义等,这些文化通过网络、影视等渠道传播,容易侵蚀青少年的心灵。
政教处范文预防青少年犯罪宣传资料: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二)
政教处范文之预防青青年犯罪宣传材料:青青年犯罪的特点和预防青青年犯罪的对策(二)前言:目前,人们将青青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公害”。
青青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无视的社会咨询题,如何预防和减少青青年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
青青年犯罪的特点从司法实践来看,青青年犯罪大体有以下特点:一是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
十四五岁就违法犯罪,有的甚至做出大案要案。
二是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以侵财性犯罪为主,如盗窃、抢劫、敲诈等。
此外损害、杀人、绑架、强奸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三是是犯罪动机简单,没有明确作案目的,一般没有事先预谋,多属一时感情冲动,有的出于好奇,自我表现和要求偏激,常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青青年犯罪的缘故1.家庭要素。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青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缘故。
有的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在得不到父爱、母爱根本暖和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报复社会,而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还过分溺爱,平日里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构成小孩任性、霸道的坏性格,一旦受挫折或受批判就难以接受;有的家长以打骂代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小孩犯一点小错,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漂泊,甚至离家出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一些个体工商户,从早到晚一心赚钱,忙于商场,没有时间教育小孩,关怀小孩的学习,放任自流,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小孩在外结交不良朋友,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沾上恶习,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些父母本身行为不端,存在赌博、盗窃、打架、违背社会公德和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这些行为直截了当妨碍了小孩的成长,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
人们总结的一句话:“咨询题家庭出咨询题青年”,确实不无道理!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平时成绩不是前三名不能过关,升学非上重点不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小孩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做出丧失理智或意外的犯罪行为。
2.社会要素。
浅析青少年犯罪特点及预防
浅析青少年犯罪特点及预防李娟一、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加重,且犯罪向低龄化、暴力型、团伙犯罪转变。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怎样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呢?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入手。
二、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特点1、从20XX年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案件多为团伙犯罪。
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团伙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基于共同的故意,共同实施某一犯罪的案件,如团伙盗窃案件,被告人中有的望风,有的实施作案,有的负责销赃,所得赃物销售后,得到的赃款共用。
2、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型犯罪转化。
主要表现在实施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案件,有的手段极其残忍。
如20XX年刑庭审理的王某故意伤害一案中,被告人王某窜至垦利县某宾馆将住在该宾馆的商某叫至大门口,将其打倒后,抽出钢刀在其鼻口处割了一刀,经法医鉴定构成了重伤,这么残忍的作案手段却是一个青少年实施的,不免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经统计,20XX年审结案件中几乎所有的故意伤害和强奸案件均为青少年所为。
3、犯罪年龄低龄化。
他们中有的还未满18周岁,本应是上学的年龄,却坐在了被告席上。
20XX年审结了一起两名在校生与社会辍学少年结伙抢劫案件,其犯罪对象也是在校生。
三、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庭因素。
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及错误观念,很容易使未成年人模仿,影响未成年人走上邪路。
如有个别家庭的家长本身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结果导致孩子也染上了这些坏毛病,可家长不但不及时纠正,反而鼓励孩子这样做,致使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家庭完整性的破坏,使子女缺少家庭的温暖和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是因为处在单亲家庭中,家长只顾自己沉浸在离婚的痛苦中,却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等到发现自己失误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子女远离家庭,脱离家长的教育管理,溺爱、放任孩子这些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探析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探析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人们极为关心的社会问题,成因较为复杂。
每一个青少年的犯罪都是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社会原因)相结合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原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只有全社会的关注,才能创造一个出青少年能够茁壮成长的大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社会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主体呈现低龄化特征。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在整个社会犯罪率中占相当的比重,近几年,由于生活条件提高,青少年发育早熟,加上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14至15岁年龄段和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开始增多,其中,严重刑事案件明显增加。
2.犯罪手段趋于暴力化、智能化、成人化。
青少年犯罪的方式和手段呈现暴力化、智能化、成人化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往往胆大妄为、在作案中不计后果,作案手段残暴,持刀拦路抢劫、入室抢劫、杀人、绑架勒索、劫持出租车等案件时有发生。
同时,由于各种现代设备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的大量传播,一些智能水平较高或较为“专业”的青少年犯罪分子开始运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作案,青少年犯罪开始向“高层次”和“智能化”发展,从而变得更为狡猾、隐蔽、凶狠和残暴。
青少年的犯罪手段开始呈现成年人犯罪的一些特点。
3.犯罪类型主要表现为侵财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
当前,受社会上“潇洒”消费的影响,部分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物质欲望,盲目追求享乐。
当通过正当的渠道不能满足其欲望时,有些青少年便通过盗窃、抢劫甚至杀人等不正当途径来获取。
由于受社会上各种“黄色”环境之影响,一些强奸(包括轮奸)案件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
同时,由于教育的缺失和滞后,一些青少年精神空虚,为了自我表现和寻求刺激或为了哥们义气,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故意伤害案件也不断发生。
4.青少年犯罪主体的知识层次普遍较低。
现阶段闲散青少年犯罪突显,闲散青少年又以辍学、失学少年、农村闲散青少年居多。
该类闲散青少年一般文化基础较低,又无工作技能。
一项对青少年犯罪的统计数据表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8. 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2. 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8. 4%、文盲占31. 6%,且青少年罪犯在校时绝大多数是成绩差的学生,很少或从未受过老师的表扬,这些原因造成他们中的部分人破罐子破摔,部分中途辍学,在社会上受到不良影响之后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第一篇: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其预防对策,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预防措施青少年犯罪是指 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据统计,在全国2.2 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同时,青少年犯罪年龄正不断下降,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只有15.7岁。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不愿意面对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工作,有利于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给青少年自身以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因此,我们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强新时期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必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从犯罪形式看,犯罪呈现多样化一是盗窃犯罪增多,许多青少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在受到父母或家庭、学校的约束时就开始小偷小摸,从而走向盗窃犯罪。
二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增多。
有很多学生是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在家庭暴力或家庭冷战中成长,造成孩子冷漠、内向、残酷的性格。
还有的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一点委屈,少许的言差语错就要采取残忍的报复手段。
三是网络犯罪迅速兴起,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
预防青少年犯罪
不良性行为等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4. 社会影响
青少年犯罪对家庭、学校、社区带来深远的影响。他们 可能会遭受社会的歧视,甚至在将来难以摆脱犯罪的阴 影
PART.3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 心理因 素
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 理发育的关键期,他 们可能会因为自我认 知偏差、情绪不稳定 、压力等因素而走上 犯罪道路
6. 加强社 区文化建设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 创建青少年活动中心 等方式,营造积极向 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引导青少年健康向上
PART.5
总结
总结
青少年犯罪是一 个严重的社会问 题,需要家庭、 学校、社会等多 方面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青少年的未来创造一个更加美 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加强教育、心 理辅导、社会环境 治理等多方面的措 施,我们可以有效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 发生,保护青少年
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成长,建 立亲密的家庭关系,加强道德 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2. 学校教育:学校应 当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设立法制教育课程,加 强心理辅导,提高学生
的自我保护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3. 社会环 境治理
政府和社会应当关注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打击暴力、色情等不 良文化,营造一个健 康的社会环境
PART.2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 年龄特点:青少年 犯罪者通常未满18周岁, 他们大多处于中学阶段,
少数在小学阶段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2. 行为特 点
青少年犯罪的行为大 多具有冲动性、暴力 性和团伙性。他们往 往因为好奇心、争强 好胜、逆反心理等原 因而走上犯罪道路
浅析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
浅析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摘要: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中国社会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尽管在我国法律法条中还未出现“青少年犯罪”这一称谓,但作为青少年这类特殊群体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
青少年违法犯罪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而且还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这是社会诸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简要介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特点预防对策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娇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
”对青少年犯罪追究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青少年犯罪的概念青少年犯罪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
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含义是指人已满14周岁又未满18周岁的人。
而已满18周岁,未满25周岁的人则属于青年范畴。
在我国,对未满14周岁的青少年犯罪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可送少年管教所或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改造;一般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但对于杀人、爆炸等八种刑法规定的严重犯罪的,年满14周岁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2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我国现如今的青少年犯罪一般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2.1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组成,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巨大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
一些未成年人在 12、13 岁就开始涉足违法犯罪活动,这反映出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的阶段,就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犯罪类型多样化过去,青少年犯罪多以盗窃、抢劫等财产型犯罪为主。
但如今,犯罪类型日益多样化,包括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网络犯罪等。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新型犯罪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有所上升。
3、团伙犯罪较为突出青少年往往由于缺乏独立判断和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和唆使,形成犯罪团伙。
在团伙中,他们互相壮胆,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使得犯罪的危害性更大。
4、犯罪手段成人化受不良影视作品、网络文化等影响,一些青少年犯罪手段呈现出成人化的特点。
他们模仿成人的犯罪方式,甚至使用一些较为残忍和极端的手段来实施犯罪。
5、犯罪动机简单冲动青少年的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较弱,往往因为一时的冲动、好奇或者哥们义气而犯罪。
例如,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能冷静处理,而是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父母的溺爱、过度放纵或者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离异等也会使孩子缺乏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走向犯罪。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诱因。
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一些问题逐渐恶化。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跨世纪的接班人。
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1、所犯罪行严重,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
青少年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
2、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
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
据统计,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各占总数20%以上,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且近一两年呈上升趋势,1999年重大杀人、抢劫案件占总案数的70%。
3、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
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4、团伙犯罪案件较多,甚至还有的形成犯罪集团。
青少年罪犯虽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大,且他们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总觉得单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故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去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这样既能使部署安排周密,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
5、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再加上对流动人口管理上的不健全,暂住、录用外来人员不予申报,使得外来人口管理上很混乱,给一些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且作案后逃之夭夭、不留踪迹,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故而也使得流窜分子大肆进行作案。
6、再犯比例高、有前科,构成累犯的人员占很大比例。
1999年有前科、累犯占22 79%。
预防青少犯罪活动的措施和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的措施和对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新的世纪,他们时逢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正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改变国家面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也有极少数青少年,由于自身或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教训十分深刻.为了解当今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剖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应对之策,努力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特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除具备一般性犯罪的形式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犯罪活动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龄小,心理、生理还不成熟,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他们担心遇到被害人的反抗而不能得逞,为达到犯罪的目的他们往往采取团伙作案,以此减轻自身的恐惧心理,作出一个人不敢为的暴力犯罪.2、犯罪手段暴力化极少数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对宣扬暴力的影视节目津津乐道,甚至刻意模仿,有的动不动就用打碎的啤酒瓶、刀子等尖锐凶器朝被害人身体的要害部位猛刺、乱扎置人于死地而不顾,导致血案发生3、犯罪方式成人化在青少年犯罪中,犯罪方式日益成人经,他们模仿电影、电视剧中的某些情节,采取绑架、打电话等方式进行敲诈勒索,声称如果不把他们索要的现金送到指定的地点就撕票.4、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理发育年龄大大提高,而由于学生心理发育的滞后,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龄化.二、青少年犯罪活动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存在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这对幼雅、敏感而易于情绪化的青少年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诱发青少年犯罪、堕落、报复等不良心理.由社会腐败而导致的丑恶现象和形成的高消费浪潮,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偏离,他们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贪图物质享受,导致不良后果.2、不良文艺作品的污染文学、影视作品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很大.好的文学、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推动作用,劣质文学、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成长起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如有些文学、影视作品在有关“青红帮”、“斧头帮”的仿真描绘,成了青少年模仿的对象,许多青少年犯罪团伙的形成与此有关.而对杀人、纵火、绑架、色情细节的渲染,使毫无戒备的青少年不经意地受到侵害.3、文化娱乐场所的诱惑当前,社会上绝大多数文化娱乐场所均以赚钱为第一要义.经营者大多把青少年当成摇钱树,那些不规范的游戏机厅、录相厅、网吧就是典型的例子.有关部门虽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入内,但效果并不明显.业主依然我行我素,照样毒害青少年.随着社会的发燕尾服,一些青少年的文化娱乐消费欲望日益膨胀,但手头缺钱,遂产生偷盗、抢劫等邪念及行为.二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优美乐章.但在现实的社会中,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具体表现为:1、家庭管教溺爱许多爱长忙于官场上的繁琐事务和商场上赚钱而无瑕顾及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闻不问,放手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孩子的教育出现了真空.这样的家庭一旦孩子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失误,就会无所适从.2、家庭管教不当一些家长教育孩子不讲方法,恨铁不成钢,孩子一旦出现问题,轻者训斥,重者拳头加棍棒.有的还将孩子打伤.上述结局不仅仅给孩子的皮肉造成痛苦,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永久的伤害.3、家长素质不高现在离婚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其父或母一方养育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缺陷.有这种不健全心理的孩子在成长当是易受到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统计,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生活在残缺家庭的占80%以上.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学习,整天打麻将等.要求孩子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而自己却制造和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等等.这些家长忘了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即“身教重于言教”.三学校原因1、学校长期推行应试教育在现行招生体制下,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的现象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分数线依然是学生的生命线,学生常有一种无名的恐惧感、压抑感.而这种压力一旦超越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些平时貌似平静、腼腆实则脆弱、偏激的孩子就会做出人们始料不及的异常举动来,不是伤人就是自虐,徒生悲剧.2、问题学生受到不公正待遇在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得到宠爱,表现差的学生受到嫌弃,此种情况在学校较常见.据调查,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校时被驱逐出教室的占21%,经常挨训的占14%,老师讨厌的占11%.由此可见,教育者的教育态度存在着缺陷.学校在课程教学中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缺乏必要的剖析,没有专门针对青少年如何抵御丑恶风气侵袭的专门课程,学生缺乏免疫力和适应性.学校只注重管,而忽视教.学校教育的偏差,不仅“造就”了一些危害校园的“害群之马”,而且培养了为数不少的懦弱学生.许多学生面对来自同龄人的威胁和不法侵害时竟束手无策.3、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从整体上讲,大多数教师能为人师表,做出表率的.但有个别文化、道德素质不高的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甚至打骂、体罚学生,在这些受害的学生身上,心灵长期受到困扰,回报给社会的报复行为只能导致一些人的违法犯罪.三、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的措施根据我市社会治安整体状况,要建立起“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遏制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社会方面1、尽快建立全社会的预防机制首先要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尽快建立起政出一门、统一号令,能够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形成合力的预防体系,设置专门机构,建立工作网络,落实经费;二是尽快健全和完善青少年犯罪的预警系统,发挥其超前防范报警功能,从微观层面上入手做好社会控制工作.在社区里普遍建立起青少年教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活动站、图书馆室、法制学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社会工作站等组织机构.2、创造学生健康成长外部环境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诱发青少年犯罪,而且直接干扰青少年的转化.政府和各级执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立法整治,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反邪等项工作,净化社会环境,铲除诱发和滋生青少年的社会土壤,同时要对社会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特别是不良网吧进行彻底整顿,并实施长效管理,使其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将其变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阵地.3、努力做好问题学生帮教工作犯罪青少年一般都染有恶习,边改边犯,屡教不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学校要建立帮教转化责任制,实施“一把手”工程.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案犯不要歧视、嫌弃,更不能放任不管,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爱心、耐心和帮助,促使他们有信心、有勇气、有机会改邪归正,回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二家庭方面1、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改掉三种毛病:一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的状况;二是过分溺爱的状况;三是训斥加棍棒的状况.上述三种状况的存在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以平等的态度学会心理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德.2、强化防范意识,承担应尽义务家长自身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认真学习,自己要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教育孩子要做诚实的人,自己首先做到诚实守信,靠勤奋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同时,家庭要强化防范意识,一是要掌握孩子的消费来源,二是留意孩子结交的朋友,三是警惕孩子的谎言.如出现一些违法的苗头,应及早加以纠正.将其苗头消灭在萌芽不留后患.3、提高家长素质,维护家庭团结要尽量减少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要珍惜亲情,承担责任,保持稳定和温馨和家庭环境.事实表明,和睦、完整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即使在特殊情况下也不要忘记抚养、管教的责任,要给孩子以温暖.三学校方面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学校要切实履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具体做到:驾驶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做好校园暴力事件的防范工作;教育管理要到位.要减少甚至杜绝流失生、辍学生、减少厌学、逃学现象发生,遏制“三不管”现象增强的势头.学校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将会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团伙化的趋势,对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必将起到很大作用.2、驾驶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青少年随挫折的心理素质青少年犯罪的形成,都是由一般性的违法活动演变而来,而违法活动都是由心理疾病导致的.只有在学校中坚持不断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必要的机构如心理咨询室等,配备专职教师或医生,关心和治病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才能将其违法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一支会管理教育教师队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成效与教师的素质在密切的、直接的关系.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绝对不能包庇、纵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同时,教师必须注意方法的合法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绝对不能野蛮、粗暴,不能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人格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切忌把学生赶出校门.教师应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如果不遵纪守法,学生也会以违法乱纪作为行为方式的选择.教师就成为学生的知心、可靠的朋友,在平等、民主和条件下,互相尊重,才会有交流和沟通,理解和责任,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内容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文化交流,使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同时渗透入青少年思想中,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也使千千万万的家庭陷入痛苦之中。
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令人担忧。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来不断上升。
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犯罪率2001年比上年上升百分之三百,2002年同比上升百分之一百二十;某县法院,2001年判处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上升四倍,2002年同比上升一倍。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环境影响教育法则预防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犯罪呈现“疯狂性”和“突发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
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进化过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向歧途,由于年轻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由于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
一般来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的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的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青少年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有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网而杀人。
(二)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然性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既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
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
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三)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对照模仿,争强好胜,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
他们有的是模仿电视、电影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同学或朋友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有的出发点是为了偷钱,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可见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严重盲目性和不计后果性。
(四)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主,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尊重,不愿意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五)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四高一低”的趋势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来不断上升。
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犯罪率2001年比上年上升百分之三百,2002年同比上升百分之一百二十;某县法院,2001年判处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上升四倍,2002年同比上升一倍。
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偏高;十四岁至十八周岁年龄段强奸、抢劫犯罪比例偏高;十八周岁至二十五周岁年龄段盗窃、抢劫犯罪比例偏高;农村青少年犯罪比例偏高及青少年违法犯罪年龄低,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二、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犯罪的动机即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亦或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
行为人某种犯罪目的的确定,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始终以一定的犯罪动机作指导的,促使行为人这种犯罪目的的内心起因就是犯罪动机。
成年人犯罪的动机有贪财、好色、仇恨、报复或者极端的嫉妒等心理。
而青少年除了具有上述犯罪动机外,还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关。
青少年的特点是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思想十分敏锐,吸收新事物快。
(一)社会现实及丑恶现象不时的腐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青少年的生活离不开五彩缤纷和充满形形色色诱惑的大千世界。
当今社会难免残留着旧社会的痕迹,在一些阴暗角落滋生蔓延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相称的丑恶现象。
一是社会上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上学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经常逃学,就业困难,使一些青少年整日无所事事,久而久之走上邪道;二是影视、互联网传播不健康、暴力、淫秽等丑恶的东西;三是社会改革中出现的贫富分化、一切向钱看等不正常观念的影响;四是社会上偷盗、抢劫、黄赌、斗殴、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潜移默化。
(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里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
一是父母不和、闹离异,经常吵架,秽语连嘴,在家乱摔东西,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家庭经济差,平时很少给孩子零花钱,造成青少年去偷、抢;三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下,孩子的心理畸形;四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五是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养,娇生惯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六是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任其发展,不闻不问。
青少年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耳濡目睹,久而久之,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学校缺乏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素质教育已实行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道德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二是法制教育缺乏,很少对学生上法制课、出法制黑板报等进行普法教育;三是在具体教育中联系实际缺乏,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满堂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的还逃学;四是有些教师岐视后进生,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甚至是人格侮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五是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学校周末补课的要交补课费,无法参与补课,自认为低人一等,产生悲观,形成畸形心理;六是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抑制;七是班主任缺乏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和关心,对学生的情况缺乏全面掌握;八是教师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有的采取变相体罚,致使一些学生弃学、辍学,甚至流浪社会。
在校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习,极易走上邪路。
(四)盲目追求物质生活青少年总觉得社会对他来说不公平,别人有的自己却没有,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
于是就有夺回“应得”的欲望和冲动。
如某中学一位年仅13岁的中学生王某,家庭条件也不错,但是因为同班同学有一辆轻骑摩托车,王某要父母也给他买一辆,未能如愿,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
如王某趁邻居曾某家无人,翻窗进入屋内,盗得现金三千八百五十元,首饰两千元。
王某正准备享受其得来的胜利品时,被公安机关抓获。
就王某而言一个年仅十三岁的中学生,对于同班同学的一辆轻骑摩托车,就能产生如此大的攀比嫉妒心理,这是非常可怕的。
一些青少年心理深处有这样的想法“艰苦一辈子,不如潇洒走一回”,“吃苦一辈子,不如享受一阵子”,“多活几年受苦受累,不如少活几年图个快活”。
有的人甚至认为“只要今天能享尽天下福,过上神仙般的日子,即使明天与世无缘也值得”。
在青少年犯罪团伙中绝大多数承认自己是为图一时享受、刺激和痛快。
这些青少年都是“享乐主义者”,“怕苦、怕累、多享受”是他们的宗旨。
他们大多都没有什么理想,也不想有什么成就。
如果有理想的话那就是“吃喝玩乐”。
(五)偏激浮燥心理的形成和好奇盲从1、偏激浮燥心理个别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女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好奇心强,求富心切,急不可耐。
一旦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就情绪浮燥,感情冲动,丧失理智,就走向极端,不惜铤而走险。
如某公安机关抓获一少女,不仅自己卖淫,而且还介绍容留他人卖淫。
像这样的一位生理进入发育期的女孩子,对“性”有无知感、探索感。
“正确的性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树立科学、健康、进步和有益的性观念,提高他们在性问题上的辨别力、鉴赏力和选择力。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我们不仅受自己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必然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性的各种信息和思潮靠禁是禁不住的,不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的性知识,非科学的东西就会影响他们”。
只有向青少年传授正确的性知识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减少社会上的青少年“性”犯罪。
2、对事物的好奇由于社会上的阅历浅,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差,缺乏正确的、良性的、积极向上的诱导,好奇心驱使青少年去干某种事情,去体验某种享受。
如:一位品学兼优的少女乔某,因好奇去吸毒,结果沦落到以卖淫换取毒资的地步。
这个案例中的少女乔某,只是因为看到别人吸毒,心想,这是什么味呀?这种心理驱使她去尝试,结果上了瘾,不能自拔,毒品能消减人的意志,损坏人的机体,降低国民素质。
“打击毒品,远离毒品”是每个青少年应该去认真做好的。
3、盲从作案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不成熟,有的就是跟在一起玩,从思想上根本不考虑这件事为什么要干,能干不能干,干了以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后果严重不严重。
这些严重的后果对自己有没有影响等等。
如一个少年抢劫、盗窃团伙,六人中有三人不满十二岁,他们跟着一个十六岁的“头目”在两年时间内疯狂作案几十起。
当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去犯罪的”,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他(指头目)让我们干的”。
这些青少年在他们的思维中就没有罪与非罪的界限,只知跟在后边瞎胡闹,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如何防治青少年犯罪的几点建议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措施。
无论在自然界中或在社会中,没有一种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原因都会引起一定的结果。
对于青少年犯罪只有认识原因才能更好去预防,去遏制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
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预防青少年犯罪要内外并举。
一方面要探索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重视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应当看到,有的地区青少年活动文化中心较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的文化娱乐、体育卫生、心理保健学方面等宣传和设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青少年求知的需求。
而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中的有害信息成为影响校园稳定的新的不安定因素,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将网络安全教育摆在主要位置,借助学校的自身优势,在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建立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