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共50张PPT)
•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 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谋生,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 和你分离过。
•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 孙子辈中只有一个你,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我,两代都 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
连词,并且,表并列
比得软脚病 ,往往而剧。
连词,表修饰
吾年未四十 ,而视茫茫 连词,却,表转折 汝不肯来,恐旦暮死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连词,因而,表原因
二、重要实词
• 乃能衔哀致诚( ) 使建中远具时羞( 备办 )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谋生 ) 请归取其孥( 家眷,妻和子 ) 吾去汴州 ,汝不果来( 实现 ) 将成家而致汝( 安家 )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骤然 ) 吾不可去 ,汝不肯来( 离开职守 )
追叙往事的情感触发点是什么? 由此分哪几个时段追述了哪些往事来寄托哀思?
触发点
惊闻噩耗
追叙往事
寄托哀思
少时: 相依-------- 孤苦零丁、骨肉情深
时段
成年
相别-------- 聚少离多、悔恨自责 相思-------- 惊愕怀疑、凄苦悲伤
相隔--------- 痛责内疚、沉痛之极
事
情
文章以情感人,举例说说文中集中 表现了哪些情感。试以四字句概括。
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欧阳修的《泷冈
阡表》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
称我国古代"三大祭文"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 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 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祭十二郎文》优秀ppt课件
20
将成家而致汝 古:安家 今:男子结婚
★一词多义:
致 乃能衔哀致诚 表达 将成家而致汝 使…… 来
21
不省所怙 省
汝来省吾
知道 探望
以为虽暂别,终当久与相处 虽然 虽
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即使
22
1.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
叔侄深情
身世家世---悲 三别三会
抱憾终生---悔
闻汝丧 (sàng)丞相薨 (hōng)
不省
(xǐng)佐戎徐州 (róng)
所怙
(hù) 汝遽去 (jù)
兄殁南方 (mò) 万乘之公相(shèng)
省坟墓 (xǐng)殒其生 (yǔn)
归取其孥 (nú)
窆不临其穴 (biǎn)
尚飨
(xiǎng)
11
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3段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 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同“享”, 鬼神享用祭 品。
39
★通假字:
敛不凭其棺: 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终葬先人之兆:通“垗”,墓地
★一词多义:
皆不幸早世 幸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幸运 希望
40
问题: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使动用法 使……早死
27
★古今异义:
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成长立业
今:(组织、机构)筹备成 功,开始存在
志气日益微
古:精神 今: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
28
★一词多义:
始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最初,初次
汝之子始十岁
才
请归取其孥 代词,你的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将成家而致汝 古:安家 今:男子结婚
★一词多义:
致 乃能衔哀致诚 表达 将成家而致汝 使…… 来
21
不省所怙 省
汝来省吾
知道 探望
以为虽暂别,终当久与相处 虽然 虽
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即使
22
1.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
叔侄深情
身世家世---悲 三别三会
抱憾终生---悔
闻汝丧 (sàng)丞相薨 (hōng)
不省
(xǐng)佐戎徐州 (róng)
所怙
(hù) 汝遽去 (jù)
兄殁南方 (mò) 万乘之公相(shèng)
省坟墓 (xǐng)殒其生 (yǔn)
归取其孥 (nú)
窆不临其穴 (biǎn)
尚飨
(xiǎng)
11
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3段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 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同“享”, 鬼神享用祭 品。
39
★通假字:
敛不凭其棺: 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终葬先人之兆:通“垗”,墓地
★一词多义:
皆不幸早世 幸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幸运 希望
40
问题: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使动用法 使……早死
27
★古今异义:
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成长立业
今:(组织、机构)筹备成 功,开始存在
志气日益微
古:精神 今: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
28
★一词多义:
始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最初,初次
汝之子始十岁
才
请归取其孥 代词,你的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祭十二郎文PPT(优秀课件)45 人教版
、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 痛惜和怀念之情。 、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 常格的语言艺术。
学习目标
、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 痛惜和怀念之情。 、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 常格的语言艺术。 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朗读欣赏
1、下列红色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行(háng)第 省(shěng)坟墓 不省所怙(hù) B.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万乘(chéng)之公相 C.尚飨(xiǎng) 窆(biǎn)不临其穴 兄殁(mò)南方 D. 夭其嗣(sì) 敛(niǎn)不凭其棺 遽(jù)去吾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叙死因 和死期。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叙死因 和死期。 疑神明,怒斥天理——“涨”情 面现实,痛不欲生——“显”情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 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 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 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 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 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 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5.下列红色字解释有误的两项( )( ) A.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谋生 将成家而致汝:安家 B.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怀有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发扬 C. 毛血日益衰:身体 志气日益微:精神 D. 比得软脚病:近来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亏 E. 未始以为忧也:未曾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墓地 F.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安慰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养大
学习目标
、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 痛惜和怀念之情。 、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 常格的语言艺术。 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朗读欣赏
1、下列红色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行(háng)第 省(shěng)坟墓 不省所怙(hù) B.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万乘(chéng)之公相 C.尚飨(xiǎng) 窆(biǎn)不临其穴 兄殁(mò)南方 D. 夭其嗣(sì) 敛(niǎn)不凭其棺 遽(jù)去吾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叙死因 和死期。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叙死因 和死期。 疑神明,怒斥天理——“涨”情 面现实,痛不欲生——“显”情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 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 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 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 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 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 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5.下列红色字解释有误的两项( )( ) A.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谋生 将成家而致汝:安家 B.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怀有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发扬 C. 毛血日益衰:身体 志气日益微:精神 D. 比得软脚病:近来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亏 E. 未始以为忧也:未曾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墓地 F.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安慰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养大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55页)
解题
• 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 的四字韵语,也有骈文的。 • 韩愈的这篇祭文,虽沿用四言,但文意 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 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此文破駢为散,不 拘常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特色。
作者与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 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 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 (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 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 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 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 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 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 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有创新,语言自由朴实。
祭十二郎文
诗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人生在世,离合聚散,甚至生离死别本 是常事。可是,逝者已矣,却会给生者 留下无尽的哀思和悲痛。 这种哀思和悲痛绵绵于千年之后。今天, 我们依然可以在韩退之的“绝唱”之文中触摸 得到。 此文就是韩愈的 祭十二郎文
《古文观止》评论此文说:“情之 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 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 泪。” 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 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多久
将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丧 这 其…抑…选择问 ?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 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 大 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 概 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 将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祭十二郎文》完整版ppt课件
《祭李侍郎文》
唐朝白居易所作,为悼念好友李绅的 祭文。文章通过描绘李绅的品德和才 华以及两人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 对好友的怀念和敬意。
06
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
讨论内容
学生分组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 中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提出
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讨论时间
15分钟
讨论目的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
表达作者自幼失去依靠,依靠兄嫂抚养的孤苦无依之情。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叙述兄长去世后,作者与十二郎相依为命的经历。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强调作者与十二郎之间的亲密关系,突出十二郎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
表达作者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欲绝之情。
艺术手法鉴赏:比喻、排比等运用
比喻手法
如“如泉之流,如日之升”,形象地描绘出十二郎年轻时的 英俊形象。
排比手法
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 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通过排比句式,强烈表达出作者 对十二郎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愧疚。
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或 在课后提交思考结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社会对孝道的重视。
韩愈对孝道观念的继承和发扬
韩愈的孝道思想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孝道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孝道是为人 之本。
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对孝道的阐述
在《祭十二郎文》中,韩愈通过讲述自己与侄儿十二郎之间的深厚感情,孝道的重要性,还在生活中亲身实践孝道,成为后世孝子的楷模。
《祭十二郎文》精华版PPT课件
古今义:成家:古义——安家 今义——成立家庭
汝从(我)于东,省略句,状语后置)
•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 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
•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 师,以求斗斛之禄。
• 我和你都是青年男子,认为尽管暂时分离,终久会长久团聚的, 所以才丢下你客居京城谋生,用挣些微薄的俸禄。
和你分离过。 • (通假:零丁,通“伶仃” 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 •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
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
孙子辈中只有一个你,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我,两代都是独苗, 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通假:世,通“逝”) •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 嫂嫂曾经一手抚摸你、一手指着我说:“韩家两代人, 就只有你们了!” •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 悲也。 • 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得, 但那时候并不懂得她(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19
不省
(xǐng)
所怙
(hù)
兄殁南方 (mò)
省坟墓 (xǐng)
归取其孥 (nú)
丞相薨 (hōng)
佐戎徐州 (róng)
汝遽去 ( jù)
万乘之公相 (shèng)
殒其生 (yǔn)
窆不临其穴 (biǎn)
尚飨
(xiǎng)
15
祭十二郎文
家庭 身世
想法
(生离死死别的悲哀)
打算 (叙事)
(抒情)
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
祭十二郎文PPT(优秀课件)23 人教版
从韩愈的家庭遭遇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发? 爱护亲人,珍惜亲情
古代的祭文一般都是用韵文写的,但 作为古文运动的旗手韩愈在《祭十二郎文》 中却一反传统文风,而运用散文形式写成 此文,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四言韵语或骈 文形式无法婉转灵活,适应情感变化而抒 发作者与十二郎的骨肉之情,只有“形散 神不散”的散文才能更好地把作者巨大的 悲痛曲折婉转地抒发出来。
选出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 D )
不省所怙:
省,知道;怙,依靠。
汝来省吾,止一岁: 省,探望;止,留居。
请归取其孥:
取,接;孥,妻子儿女。
东亦客也:
客居。
辍汝而就: 辍,停止,语境义为离开;就,就职上任。
抱无涯之戚也: 抱,忍受;戚,忧伤。
其又何尤:
怨恨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希望
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思念之情Βιβλιοθήκη 追悔之情痛悼之情人生无常
骨肉之情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这种抒情特点是: 并非连续抒情,是波浪式的。
把难以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
以“呜呼”作为标志,边诉边泣,交织着悔恨、 悲痛、自责,似与死者长谈。
后人评《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文,“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 ,《古文 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 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 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 不友。” 学习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本文饱含 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深挚感情。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
本文作者在叙事时不是孤立叙写琐事;而是放在宽阔背 景中处理;以便于琐细中见沉痛;于联系中见深挚
如十二郎英年早逝;本身足以使作者十分痛惜;联系 两人从小孤苦相依;成年别多聚少;再加家世凄凉;作者三 兄早世; 两世一身; 现孙辈惟一的十二郎又逝;岂不悲痛 之情更重;更催人泪下吗
本文特点是直抒胸臆;但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 如写与十二郎幼年时孤苦相依的一段艰难生活;特别 细致动人;关于生死离别的反复重叠;说而又说的抒情;更 显出哀痛至深至切 所以;与其说是写祭文;不如说是诉衷 情 在絮絮切切诉说家常琐事同时;感情也表达得曲折入 微
这篇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反复抒写自己对十二郎的 怀念与叔侄之间生离死别的哀痛 于萦纡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 语语从肺腑流出
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 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思念之情
追悔之情
痛悼之情
人生无常
骨肉之情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美的 结合在一起的
2 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感情
本文虽是直抒胸臆;但从写作角度看;作者还是运用了多种手法将感 情抒发得酣畅淋漓:
一是从自身幼年讲起而又处处紧密联系十二郎的生活;突出叔侄 孤苦相依 情深谊长;
二是以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强调十二郎之死的惨痛之情; 三是不厌其详地写叔侄相会又离别的经过;悔恨自己不该为求禄 而使暂时相别竟成永别;以此加深抒发失侄之痛; 四是设想自己年老体弱本应早死;将会使十二郎忧伤万分;反跌出 今日自己对十二郎早死的悲痛之情;使感情抒发又加深一层; 五是因为悲痛之极而产生不合常情的想法;想去从死;以此来摆脱 痛苦;使感情的抒发到达顶峰; 最后;作者以呜呼 汝病吾不知时一段;将上述种种悲痛作一总括; 使人真正感受到作者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哀痛之情
如十二郎英年早逝;本身足以使作者十分痛惜;联系 两人从小孤苦相依;成年别多聚少;再加家世凄凉;作者三 兄早世; 两世一身; 现孙辈惟一的十二郎又逝;岂不悲痛 之情更重;更催人泪下吗
本文特点是直抒胸臆;但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 如写与十二郎幼年时孤苦相依的一段艰难生活;特别 细致动人;关于生死离别的反复重叠;说而又说的抒情;更 显出哀痛至深至切 所以;与其说是写祭文;不如说是诉衷 情 在絮絮切切诉说家常琐事同时;感情也表达得曲折入 微
这篇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反复抒写自己对十二郎的 怀念与叔侄之间生离死别的哀痛 于萦纡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 语语从肺腑流出
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 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思念之情
追悔之情
痛悼之情
人生无常
骨肉之情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美的 结合在一起的
2 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感情
本文虽是直抒胸臆;但从写作角度看;作者还是运用了多种手法将感 情抒发得酣畅淋漓:
一是从自身幼年讲起而又处处紧密联系十二郎的生活;突出叔侄 孤苦相依 情深谊长;
二是以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强调十二郎之死的惨痛之情; 三是不厌其详地写叔侄相会又离别的经过;悔恨自己不该为求禄 而使暂时相别竟成永别;以此加深抒发失侄之痛; 四是设想自己年老体弱本应早死;将会使十二郎忧伤万分;反跌出 今日自己对十二郎早死的悲痛之情;使感情抒发又加深一层; 五是因为悲痛之极而产生不合常情的想法;想去从死;以此来摆脱 痛苦;使感情的抒发到达顶峰; 最后;作者以呜呼 汝病吾不知时一段;将上述种种悲痛作一总括; 使人真正感受到作者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哀痛之情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
背景知识
思念之情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追悔之情
人生无常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解释词语
衔哀致诚不省所怙止一岁汝遽去吾辍汝而就抱无涯之戚其信邪不克蒙其泽其几何离
含,怀着 表达
依靠
留居
急、突然 离开
停止,离开 就职上任
忧伤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被动句
宾语前置
知道
探望
初次
才
虽然
即使
像
而
如果
一词多义
其
未知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悲其后四年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死而有之,其几何离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其又何尤其信然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无知,悲不几时其然乎,其不然乎
代词,她的
代词,那
语气副词,表反问
语气副词,表揣测、推测
连词,表假设
表选择
特殊句式
惟兄嫂是依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吾又罢去何为而在吾侧也
真实、确实
能 承受、蒙受
多少,不久
解释词语
冀其成立比得软脚病抑别有疾吊汝之孤遂取以来窆不临其穴其又何尤曷其有极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
希望
近来
还是
抚慰
立即 接
葬时下棺入穴
怨恨
何,什么 尽头
希望
养育
指出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零丁孤苦不幸早世先人之兆敛不凭其棺自今已往
馐
伶仃
逝
垗
殓
以
省 不省所怙 汝来省吾始 始来京城 汝之子始十岁虽 虽暂相别 虽万乘之公相如 如吾之衰者 如耿兰之报 如不能守以终丧
思念之情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追悔之情
人生无常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解释词语
衔哀致诚不省所怙止一岁汝遽去吾辍汝而就抱无涯之戚其信邪不克蒙其泽其几何离
含,怀着 表达
依靠
留居
急、突然 离开
停止,离开 就职上任
忧伤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被动句
宾语前置
知道
探望
初次
才
虽然
即使
像
而
如果
一词多义
其
未知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悲其后四年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死而有之,其几何离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其又何尤其信然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无知,悲不几时其然乎,其不然乎
代词,她的
代词,那
语气副词,表反问
语气副词,表揣测、推测
连词,表假设
表选择
特殊句式
惟兄嫂是依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吾又罢去何为而在吾侧也
真实、确实
能 承受、蒙受
多少,不久
解释词语
冀其成立比得软脚病抑别有疾吊汝之孤遂取以来窆不临其穴其又何尤曷其有极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
希望
近来
还是
抚慰
立即 接
葬时下棺入穴
怨恨
何,什么 尽头
希望
养育
指出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零丁孤苦不幸早世先人之兆敛不凭其棺自今已往
馐
伶仃
逝
垗
殓
以
省 不省所怙 汝来省吾始 始来京城 汝之子始十岁虽 虽暂相别 虽万乘之公相如 如吾之衰者 如耿兰之报 如不能守以终丧
《祭十二郎文》优秀ppt课件
闻汝丧 (sàng)丞相薨 (hōng)
不省
(xǐng)佐戎徐州 (róng)
所怙
(hù) 汝遽去 (jù)
兄殁南方 (mò) 万乘之公相(shèng)
省坟墓 (xǐng)殒其生 (yǔn)
归取其孥 (nú)
窆不临其穴 (biǎn)
尚飨
(xiǎng)
11
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3段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
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 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12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
因和死期。
13
☆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 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14
叔父,古代兄弟排行
通馐,美
以伯仲叔季为序
味食物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
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
学”唐代;古由文运于动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
了
。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
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 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
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代表作是
《马说》《师说》等。传世作品集为
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谁克知蒙道其泽矣.所法册定继承
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人为“嗣”.
能 纯正明智
为何
寿命的长短
动词,继承 ……的事业 确实
24
虽然这样虽然,吾多久自今年来,苍苍者将欲化而为白
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 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精神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
翻译课文1—3段
• 1段: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 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得 以怀着悲哀表达诚意派遣建中在远方备好应时鲜美的食 物作为祭品祭告你十二郎的灵位: 远:在远方形作状
• 2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 清只有依靠兄嫂
• 3段: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 我十九岁那年刚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我到宣州去看你
•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 葬
•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 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 要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 有成行
诗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 合人生在世离合聚散甚至生离死别本 是常事可是逝者已矣却会给生者留下 无尽的哀思和悲痛
这种哀思和悲痛绵绵于千年之后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韩退之的绝唱之 文中触摸得到
此文就是韩愈的——
古文观止评论此文说:情之至者自然流 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 是血字字是泪
苏轼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 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 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友
成年 相思-------- 惊愕怀疑、凄苦悲伤
相隔--------- 痛责内疚、沉痛之极
பைடு நூலகம்
事
情
文章以情感人举例说说文中集中表 现了哪些情感试以四字句概括
思念之情
追悔之情
痛悼之情
人生无常
2024版第22课祭十二郎文完整版PPT课件
主题思想:生死离别之痛与人生无常感慨
韩愈通过祭文的写作,表达了生 死离别带来的短暂, 以及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无奈和
悲痛。
韩愈在文中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进行了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
视和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怀念。
04
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祭文在古代文学中地位和作用
古代丧葬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古代丧葬文化所蕴含的孝道观念、礼仪制度等对于现代社 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
如何传承和发扬古代丧葬文化
可以通过加强文化教育、举办相关活动等方式来传承和发 扬古代丧葬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 价值和意义。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第22课祭十二郎文完 整版PPT课件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 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 知识拓展:古代丧葬习俗及文化
内涵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
目录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韩愈生平与主要成就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 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中期 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和文学家、 政治家、史学家、诗人。
孝道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扬
虽然现代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但孝道观念仍然被广泛传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丧葬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古代丧葬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虽然现代社会的丧葬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古代丧 葬文化中的一些元素仍然被保留下来,如清明节扫墓、祭 祀先祖等。
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主要用 于祭祀时对亡者表示哀悼和怀念。
在古代文学中,祭文具有重要的 地位,是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两段中, 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
如第二段“嫂尝抚汝指吾再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东:在东边居住,名作动 客:客居,名作动
西:向西,名作状 致: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成家:古义——安家 今义——成立家庭)
•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 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
•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 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 我和你都是青年男子,认为尽管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 团聚的,所以才丢下你客居京城谋生,企图挣几斗禄粮。
.
5
解题
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表
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 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 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
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碑志。那些都 是应约而写,是读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 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 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 的境界。
•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如果早知道会弄出这么个结局,即使有高官厚禄,我也
不愿一天离开你而去就职啊!
.
12
祭文的开头文字,固定形式。
交代写祭文的时间、情况及致祭的对象。
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 聚散离合的往事? 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 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
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
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
展道路。
.
3
背景介绍: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 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 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
•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 柩前来安葬。
•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 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 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 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有成行。
.
6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 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 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 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 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 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 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 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 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
7
带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主要字、词、句的意
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 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 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 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 哀恸欲绝的祭文。
.
4
题解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
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 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 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 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 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 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 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
8
翻译课文1—3段
•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 天,才得以怀着悲哀表达诚意,派遣建中在远方备好 应时鲜美的食物作为祭品,祭告你十二郎的灵位: (远:在远方,形作状)
•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
.
1
学习目标
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 痛惜和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 常格的创新精神。
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
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
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
• 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 就只有你们了!”
•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 言之悲也。
• 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 得,但那时候并不懂得嫂嫂. 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10
•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 我十九岁那年,刚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我到宣州 去看你。
(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 又不果来。
• 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
我又离职,你又没有来得成. 。
11
• 吾念汝从(我)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 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 我想就算你跟我到徐州,那还是异乡作客,不是长久之 计;作长远打算,不如回到西边的故乡去,等我先安好 家,然后接你来。
• 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谋生,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 一天和你分离过。
•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 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 在孙子辈中只有一个你,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我, 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
•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思、特点,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闻汝丧及长 (sàng) 丞相薨
(hōng)
不省 所怙 兄殁南方 省坟墓 归取其孥
(zhǎng) 佐戎徐州 (róng)
(xǐng) 汝遽去
(jù)
(hù) 万乘之公相 (shēng)
(mò) 殒其生
(yǔn)
(xǐng) 窆不临其穴 (biǎn)
(nú) 尚飨
(xiǎng)
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兄嫂。
(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为“惟依兄嫂”)
• 中年兄殁(于)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于) 河阳。
• 哥哥在中年的时候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
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安葬在河阳。
(中年:在中年,名作状) .
9
•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如第二段“嫂尝抚汝指吾再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东:在东边居住,名作动 客:客居,名作动
西:向西,名作状 致: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成家:古义——安家 今义——成立家庭)
•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 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
•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 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 我和你都是青年男子,认为尽管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 团聚的,所以才丢下你客居京城谋生,企图挣几斗禄粮。
.
5
解题
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表
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 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 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
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碑志。那些都 是应约而写,是读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 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 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 的境界。
•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如果早知道会弄出这么个结局,即使有高官厚禄,我也
不愿一天离开你而去就职啊!
.
12
祭文的开头文字,固定形式。
交代写祭文的时间、情况及致祭的对象。
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 聚散离合的往事? 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 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
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
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
展道路。
.
3
背景介绍: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 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 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
•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 柩前来安葬。
•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 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 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 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有成行。
.
6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 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 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 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 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 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 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 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 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
7
带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主要字、词、句的意
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 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 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 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 哀恸欲绝的祭文。
.
4
题解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
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 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 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 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 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 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 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
8
翻译课文1—3段
•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 天,才得以怀着悲哀表达诚意,派遣建中在远方备好 应时鲜美的食物作为祭品,祭告你十二郎的灵位: (远:在远方,形作状)
•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
.
1
学习目标
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 痛惜和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 常格的创新精神。
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
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
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
• 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 就只有你们了!”
•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 言之悲也。
• 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 得,但那时候并不懂得嫂嫂. 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10
•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 我十九岁那年,刚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我到宣州 去看你。
(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 又不果来。
• 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
我又离职,你又没有来得成. 。
11
• 吾念汝从(我)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 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 我想就算你跟我到徐州,那还是异乡作客,不是长久之 计;作长远打算,不如回到西边的故乡去,等我先安好 家,然后接你来。
• 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谋生,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 一天和你分离过。
•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 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 在孙子辈中只有一个你,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我, 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
•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思、特点,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闻汝丧及长 (sàng) 丞相薨
(hōng)
不省 所怙 兄殁南方 省坟墓 归取其孥
(zhǎng) 佐戎徐州 (róng)
(xǐng) 汝遽去
(jù)
(hù) 万乘之公相 (shēng)
(mò) 殒其生
(yǔn)
(xǐng) 窆不临其穴 (biǎn)
(nú) 尚飨
(xiǎng)
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兄嫂。
(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为“惟依兄嫂”)
• 中年兄殁(于)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于) 河阳。
• 哥哥在中年的时候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
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安葬在河阳。
(中年:在中年,名作状) .
9
•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