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赤壁赋》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赤壁赋》ppt课件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找准字音
壬戌 rén xū 戊戌 wù xū
窈窕 yǎo tiǎo 少焉 shǎo
倾倒 qīng
姓冯 féng
桂棹 zhào
兰桨 jiǎng
给予 jǐ yǔ
洞箫 xiāo
袅袅 niǎo
丝缕 lǚ
戍边 shù 斗牛 dǒu 冯虚 píng 追溯 sù 倚靠 yǐ 沟壑 hè
属客 zhǔ 万顷 qǐng 船舷 xián 予怀 yú 唱和 hè 潜蛟 qián jiāo
蜉蝣天地 自身渺小
抒情 哀吾生之须臾
悲 羡长江之无穷
问题探究
3.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原文哪些句子揭示了“客悲”的原因?
写客人解释箫声悲凉的原因,感叹人生的无常、渺小、短暂。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问题探究
3.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 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 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 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禁止
尽
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享有 适。”
文本解析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 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 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 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 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 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 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 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赤壁赋》ppt课件
黄州时期的苏轼较之以前,生活与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看破红 尘却始终难舍红尘,未脱尘根,才使他在旷达之外还保持了生活的热情, 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莫泊桑说: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 键看你如何突围。
文本内涵
借主客问答,以客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 的悲观情绪,以主的回答写出苏轼能主动从消极、 哀怨的自我中解脱出来,表现了作者的洒脱豪迈和 乐观豁达。
佛家走向内心而否定人生,儒家走向社会而忽视人生,道家走向自然而 简化人生。苏轼将佛教的走向内心当作探索人生的手段,以禅宗“一念清
净”、“无心于物”的观念淡化客观环境的困窘,把道家地走向自然作为 丰富人生的契机,而始终将儒家的积极进取的人生的哲学作为自己人生观 的核心,批判改造吸收了佛老齐荣辱,忘得失,达生达观,不执一时得失, 对贫富、贵贱、荣辱漠然视之,对人生所受的打击泰然处之,消解了生活 给他的坎坷与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坎坷的磨砺,以及佛家“无住”、“万 法皆控”思想在他心中生长,他的心态逐渐平和。
凌( )万顷( )之茫然( )(句式: )。浩浩乎( )如
冯( )虚( )御( )风,而( )不知其所止;飘飘乎( )如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一段: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 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
景
美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情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游赤壁(事) 赏美景 (景)
回归自然,天人合一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 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 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 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 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 归宿。
莫泊桑说: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 键看你如何突围。
文本内涵
借主客问答,以客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 的悲观情绪,以主的回答写出苏轼能主动从消极、 哀怨的自我中解脱出来,表现了作者的洒脱豪迈和 乐观豁达。
佛家走向内心而否定人生,儒家走向社会而忽视人生,道家走向自然而 简化人生。苏轼将佛教的走向内心当作探索人生的手段,以禅宗“一念清
净”、“无心于物”的观念淡化客观环境的困窘,把道家地走向自然作为 丰富人生的契机,而始终将儒家的积极进取的人生的哲学作为自己人生观 的核心,批判改造吸收了佛老齐荣辱,忘得失,达生达观,不执一时得失, 对贫富、贵贱、荣辱漠然视之,对人生所受的打击泰然处之,消解了生活 给他的坎坷与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坎坷的磨砺,以及佛家“无住”、“万 法皆控”思想在他心中生长,他的心态逐渐平和。
凌( )万顷( )之茫然( )(句式: )。浩浩乎( )如
冯( )虚( )御( )风,而( )不知其所止;飘飘乎( )如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一段: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 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
景
美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情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游赤壁(事) 赏美景 (景)
回归自然,天人合一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 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 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 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 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 归宿。
《赤壁赋》ppt课件33张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翻译文段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 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 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 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 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 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 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 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介词,在
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助词,表被动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思考讨论“客”
有人认为,“客”是另一个“苏子”,即 苏子本人,反映的是苏子内心两种不同的人生 态度矛盾斗争的过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思考讨论“客”
主 不同思想 客 不同自我
一人
儒家 思想丰富 道家
佛家
思考讨论“客”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情境式默写答案
8.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0.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2.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3.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4.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 举酒属客 (“嘱”,劝酒) ✓ 歌窈窕之章 (名→动,唱)
1 段字词句
✓ 徘徊于斗牛之间(状后) ✓ 白露横江(笼罩) ✓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定语后置)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广阔,辽远。“凭”,乘)
概述第 1 段
2 段字词句
✓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 予怀渺渺兮(主谓倒装) ✓ 倚歌而和之(循,依。唱和)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声音婉转悠长。细丝)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翻译文段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 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 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 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 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 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 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 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介词,在
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助词,表被动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思考讨论“客”
有人认为,“客”是另一个“苏子”,即 苏子本人,反映的是苏子内心两种不同的人生 态度矛盾斗争的过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思考讨论“客”
主 不同思想 客 不同自我
一人
儒家 思想丰富 道家
佛家
思考讨论“客”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情境式默写答案
8.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0.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2.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3.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4.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 举酒属客 (“嘱”,劝酒) ✓ 歌窈窕之章 (名→动,唱)
1 段字词句
✓ 徘徊于斗牛之间(状后) ✓ 白露横江(笼罩) ✓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定语后置)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广阔,辽远。“凭”,乘)
概述第 1 段
2 段字词句
✓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 予怀渺渺兮(主谓倒装) ✓ 倚歌而和之(循,依。唱和)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声音婉转悠长。细丝)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PPT课件29张
17. 狼籍( jí ) 18. 枕藉( jiè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农历每月十六日
状语后置句
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慢慢地
起
通“嘱”,劝请 名词活用作动 互文
词,歌唱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4.主客对答的辞赋结构。
主客对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本文通过主客问答阐述 了作者在失意之中对人生的见解。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 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课文总结
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 议论,再说
主宰
如果
即使
取用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禁止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尽
大自然
宝藏
享有,享受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 丝一毫也不敢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 了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也不会 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挖掘本文线索
感情线索: 乐——悲——喜 时间线索: 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 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写景 清风明月交织
露珠水珠辉映
赤
壁 抒情 乐 悲 喜
赋
情因景生 景以情显 移情于理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必修上册《赤壁赋》课件
动词的状语,翻译时需提至动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 词前,正常语序分别为“于赤
江渚之上
壁之下游”,“月于东山之上
④寄蜉蝣于天地
出,于斗牛之间徘徊”“况吾 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于天
⑤托遗响于悲风
地寄蜉蝣”“于悲风托遗响”
6.常识梳理 (1)七月既望 既望:过了望日(农历每月十五)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 “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 (2)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斗宿就是北斗 七星;牛宿,有六颗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义项 ① 农历每月十五日 ② 远望,眺望 ③ 名望,声望 ④ 盼望,期望,希望 ⑤ 观察
⑥埋怨,责怪
例句 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 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2)赋
义项 ① 一种文体 ② 朗诵 ③ 创作 ④ 赋税 ⑤ 征收 ⑥ 陈述,表达
舞,使……起舞;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
5.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①何为其然也?
(1)宾语前置句 ②而今安在哉?
③而又何羡乎!
①凌万顷之茫然 (2)定语后置句
②客有吹洞箫者
句式特点或标志词 疑问代词“何”“安”等作宾 语时需前置,这三句正常语序 分别为“为何其然也”“而今 在安哉”“而又羡何乎” 标志词为“之”,正常语序为 “凌茫然之万顷” 标志词为“者”,正常语序为 “有吹洞箫者客”
例句 《赤壁赋》 横槊赋诗 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并序》) 省刑罚,薄赋敛(《管子》)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赤壁赋》ppt课件39张
【旋、寻、未几、无何、既而、已而】意思是“随即”、“不久”,
副词。 例如:“寻病终”(桃花源记》);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状语后置句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定语后置句
一、良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乐在 何处
二、美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陶醉于良辰美景,舒 畅飘逸,超然物外。
第 二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
参考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游览。清风徐徐吹来, 江面上水波不起。我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诵《明月》的诗篇,歌唱着“窈窕”这 一章的诗句。
补充文化常识
一、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 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
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参考译文:当曹操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向东进军的时候,战船首尾相接 千里之远,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大江斟酒,横执着长矛吟诵诗篇,本来是一位的 盖世英雄啊,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状语后置句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 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 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被动句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副词。 例如:“寻病终”(桃花源记》);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状语后置句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定语后置句
一、良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乐在 何处
二、美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陶醉于良辰美景,舒 畅飘逸,超然物外。
第 二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
参考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游览。清风徐徐吹来, 江面上水波不起。我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诵《明月》的诗篇,歌唱着“窈窕”这 一章的诗句。
补充文化常识
一、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 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
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参考译文:当曹操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向东进军的时候,战船首尾相接 千里之远,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大江斟酒,横执着长矛吟诵诗篇,本来是一位的 盖世英雄啊,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状语后置句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 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 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被动句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赤壁赋》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词类活用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 向:向西望,向东望) ②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③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⑥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方位名词作动词:攻占;向东进军))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赤
壁
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 积累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 学习把握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景、情、理
三者融合的写作特点; 3. 正确理解作者纵情山水的情感和文章寄寓
的旨趣; 4.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积
极向上的人生观。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 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 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 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 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2.《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景、情、理 是如何融合到一起的?
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这样以景为中心,因景而乐、触景生悲、借景议理,景、情、理 和谐地融为一体!
《赤壁赋》ppt课件44张
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虚化的人物,他作为苏轼思想的另一个侧面而 存在。
在这里,主与客的问答交锋更应该看作是苏轼内心中两个不同自我 相互争辩,一方是消极颓废的悲观苏轼,一方是积极旷达的乐观苏轼。
而且从艺术表现来看,客其实是作者故意制造出来的议论对立面。 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在文势上形成波澜,使得议论更加充实有力且具有 针对性。
结合全文,应如何理解文中的“主”与“客”?
主和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两个方面: 1.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乐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客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观情绪,但苏轼能主动从 消极、哀怨中自我解脱出来,突出了作者胸襟豁达、思想开阔, 具有洒脱、豪迈的气度和胸怀。
现代 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天色 纪时
日中
日昳
晡时
地支 纪时
午
未
申
现代 纪时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日出 卯 5-7点 日入 酉 17-19点
食时 辰 7-9点 黄昏 戌 19-21点
隅中 巳
9-11点 人定
亥 21-23点
五更报夜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 更”“五鼓”,或称“五夜”。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五鼓 一鼓 二鼓 三鼓 四鼓 五鼓
五夜 甲夜 乙夜 丙夜 丁夜 戊夜
天色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
现代时间 19:00—21:00 21:00—23:00 23:00—1:00 1:00—3:00 3:00—5:00
古代表示时间快速、短暂的词语:
【俄、俄而、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意思是“一会儿” 例如:“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少时,一狼径去”(《狼》);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在这里,主与客的问答交锋更应该看作是苏轼内心中两个不同自我 相互争辩,一方是消极颓废的悲观苏轼,一方是积极旷达的乐观苏轼。
而且从艺术表现来看,客其实是作者故意制造出来的议论对立面。 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在文势上形成波澜,使得议论更加充实有力且具有 针对性。
结合全文,应如何理解文中的“主”与“客”?
主和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两个方面: 1.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乐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客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观情绪,但苏轼能主动从 消极、哀怨中自我解脱出来,突出了作者胸襟豁达、思想开阔, 具有洒脱、豪迈的气度和胸怀。
现代 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天色 纪时
日中
日昳
晡时
地支 纪时
午
未
申
现代 纪时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日出 卯 5-7点 日入 酉 17-19点
食时 辰 7-9点 黄昏 戌 19-21点
隅中 巳
9-11点 人定
亥 21-23点
五更报夜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 更”“五鼓”,或称“五夜”。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五鼓 一鼓 二鼓 三鼓 四鼓 五鼓
五夜 甲夜 乙夜 丙夜 丁夜 戊夜
天色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
现代时间 19:00—21:00 21:00—23:00 23:00—1:00 1:00—3:00 3:00—5:00
古代表示时间快速、短暂的词语:
【俄、俄而、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意思是“一会儿” 例如:“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少时,一狼径去”(《狼》);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赤壁赋》课件(共48张PPT)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 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之时, 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 间,屡遭贬谪与磨难。先后贬至 黄州、惠州、儋州,最后病死于 常州。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 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元丰二年 (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 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牵连苏轼三十九位 亲友,一百多首诗)。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 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 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 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的七月,这是苏政治 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 闷的时期。
乌台诗案前后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 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 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 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 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文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艺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全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才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 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 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 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 的细流汇成了湖。”
赤壁赋所有知识点归纳ppt课件.ppt
12、盖将自其变者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能开始对症下药,然后药到病除。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精准扶贫”项目
盖:原因
而观之,则天地曾不曾:zēng,与”不”连用,
能以一瞬
连…都
13、苟非吾之所有,苟:假若,假如 .
虽一毫而莫取 虽:即使
14、洗盏更酌 更酌:重新斟酒
15、相与枕藉乎舟
(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适
(助词,取独
认 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3.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郁乎苍苍 (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
认 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七月既望
既,已经;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2、清风徐来, 徐:舒缓地、徐徐
3、水波不兴 兴:起,作
4、纵一苇之所如 纵:任;如:往
5、泣孤舟之嫠妇 Lí寡妇
8、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驾着一叶小船,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 像大海中的一粒小米。
一词多义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能开始对症下药,然后药到病除。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精准扶贫”项目
1、望: 七月之望
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
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认 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新课导入: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必修上册之《赤壁赋》(复习课件)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经典篇目梳理(全国通用)
9.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变白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徘徊于斗牛之间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1.固一世之雄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1.凌万顷之茫然 2.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句
曾奈:怎奈。
⑤谦词。犹“末”
《左传》: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 曾臣:末臣。
板块二:重点突破,链接高考
(2)céng
【曾】
①曾经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陈情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寻常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②同“层”,重叠
《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课文知识点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之秋,七月既望(农历十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句式:状语后置)。清风徐(缓缓地)来,水波不兴(起)。举酒属(劝人饮酒)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状语后置)。 白露横(笼罩)江,水光接天。纵(任)一苇之(到)所如(往),凌(越过)万顷(广 阔的江面)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句式:定语后置)。浩浩乎(......的样子)如冯(通 “凭”,乘)虚(太空)御(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脱离)世独立,羽化 (飞升成仙)而登仙。
客喜而笑,洗盏更(再,重新)酌。肴核既(已经)尽,杯盘狼籍(凌乱)。相与(互相)枕藉乎舟 中(句式:状语后置),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板块一:回归教材,打牢基础
2.文化常识积累 (1)苏轼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 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 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赤壁赋》ppt课件33张
第 三 段 名作动,捕鱼砍柴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朋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喻短暂生命
米
片刻,短暂
同“嘱”,劝请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
一下子 箫声
偕同
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 相劝饮。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哀 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想与神仙一起邀游,同明月一样永世长 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这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押韵
间天然仙
桨光方 慕诉缕妇
-an
-ang -u
用韵换韵情况
稀 飞 诗 昌 苍 郎 -i
-ang
东 空 雄 鹿 属 粟 -(i)ong -u
穷终风
-(u)ong/eng
往长瞬尽 主取月竭 色适
-ang -u -入声
-un/in -ue/ie
酌藉白
-入声
字词正音
1.壬戌( rénxū ) 2.桂棹( zhào )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7.山川相缪( 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9.旌旗( 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 12.渔樵( qiáo ) 13.扁舟( piān ) 14.匏樽( páo ) 15.蜉蝣( fúyóu) 16.无尽藏( zàng )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件16.1《赤壁赋》复习(共24张ppt)
客“喜而笑”的原因:领悟了变与不变之理。
角度一:变。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着,即使是一瞬间的功夫也不停 止,就像水的奔流不息,月的阴晴圆缺一样。
角度二:不变。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都是永恒的。高山、明月、江 水、天空星辰,它们的恒久是容易理解的,但人怎么是永恒的呢?人也 在万物之内,人看山,看江水,看明月是永恒的,是因为它们和人的寿 命相比,要长久得多;对于寿命短暂的蜉蝣、蝼蚁、落叶等来说,在它 们的眼中,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和高山、江水、明月一样永恒呢;再推 ,那些比蜉蝣、蝼蚁、落叶等寿命更短的生物,在他们的眼中,蜉蝣、 蝼蚁、落叶不也是永恒的吗?即使再推,那些比人更为恒久的高山、江 水、明月相对于广袤的宇宙而言,它们还是永恒的吗?因此,苏子便得 出了一个结论:“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万物同我们一样都 是永恒的,我们又何必感叹那人生的苦短呢?
1082年壬戌,苏轼作前《赤壁赋》。同年十月十五日写后《赤壁赋》。 苏轼所游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 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 怀抱。
回顾课文内容
作者的感情变化: 乐———悲——— 乐
因何而“乐”? 夜月美景和泛舟乐事。
为何而“悲”? 功业无成 生命渺小 人生短暂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 文体。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 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 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 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佳作欣赏】
11、、遭背遇诵挫名折句和放,大积痛累苦文言基础知识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 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
夜2、,他积心累灰写意作懒素,材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
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 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 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 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 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对2人、生积的累看写法作,素他材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
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
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
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 都在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_ 。 又指 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 句是: _______ ,_______ 。
3就、是本动文物中蛟写龙箫听声了的也学作飞用习舞和起目力来量标了,,不一要个说寡是妇人独听处了,
而立,生怕自己的命途也会沾染舛运;欧阳修太 高贵了,连苏舜卿、梅尧臣、王安石都是他的晚 辈后学,还敢有几个人忝列其中?所以我们喜欢 苏东坡,他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 而他又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人的才华,让我们喜 欢的时候也理所当然,心甘情愿。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
学习目标
【佳作欣赏】
3雨1、渐、出渐背人小诵意了名料一和句些情,,理积苏之累轼中看文看言脚基下础的知芒识鞋,看看手中
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 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
躲2右、闪积都累无写可作避素免材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
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风雨, 唱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 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 生的必然了。 缓缓走着,心情渐渐轻松愉快,小 曲儿也不觉间哼唱起来。晚风习习,云散天开,夕 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回过头,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 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
(13)舳.舻.( ) zhúlú (15)横槊.赋诗( shuò ) (17)一叶之扁.舟( ) piān (19)蜉.蝣.( fúyóu ) (21)洗盏更酌.(zhuó ) (23)杯盘狼籍.(jí )
(14)酾.酒临江(shī ) (16)江渚.(zhǔ ) (18)举匏.尊以相属.( páo zhǔ (20)曾.不能( zēnɡ ) (22)肴.核.既尽( yáo hé ) (24)枕藉.(jiè )
学习目标
1、背诵名句,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积累写作素材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无法想象在两千多年的文学史册上缺少了他会是
怎1、样一背番诵情名景句:,黯积然累失文色,言严基重础缺知失识,深深遗憾
中国古代文人中,受到后世喜欢的,苏东坡绝对 排第一。陶渊明太淡泊了,他的那份心境一般人
难可2、以 及体 的积验感累;觉写李;作白杜素太甫材飘 太逸 沉了 重, 了让 ,人 让有 人一 不种敢可和望他而并不肩
学习目标
【佳作欣赏】
2黄1、、州湖赤背北壁诵卷下名话的句题游,:船买积上镜累,文苏轼言正基在础与知客识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 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
不2、愧是积豪累放写派作祖素师材,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
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 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 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 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 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 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 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பைடு நூலகம்
【1、理本解文性中默苏写轼】“状学难写习之目景如标在目前”,写天上
的深1满陶、月 醉背从在诵东这名面良句山辰,上 美积升 景起 之累, 中文似 ,言乎 有基也 意础像 把知游 脚识人步一放样得,很深慢、
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_______ , ___。 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
【字正音准】
1.读准字音 (1)举酒属.客( zhǔ) (3)少.焉( shǎo) (5)冯.虚御风( pínɡ ) (7)桂棹.( zhào ) (9)幽壑.( hè) (11)苏子愀.然( qiǎo )
(2)窈.窕.之章( yǎo tiǎo) (4)斗.牛之间( dǒu ) (6)扣舷.而歌( xián ) (8)溯.流光( sù ) (10)嫠.妇( lí ) (12)山川相缪.( liáo )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
节1、和独背立诵人名格句,,决积不累随文波逐言流基;础在知为识官上,苏轼
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 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
于时2、史 ,有 也积征保累;持写在乐作人观素生豁材态 达度 的上 心, 态苏 和轼 积即 极使 向在上身的处追绝求境
事人1、————背金敬诵榜如名题父句名师,、 的积乌 欧累台 阳文诗 修案 、言、 素基太 为础后 敬知恩 重识宠又;有不矛忘盾三的王
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 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
与2、朝云积的累不写了作情素。材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
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 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 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 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 不衰
走进苏轼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 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 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收住,化为温柔 的和煦;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 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 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 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 世无数书生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