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全媒体时代下高清电视台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探讨
![全媒体时代下高清电视台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a9cf98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4.png)
158.影像论坛 / Video Forum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摄影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技术、设备与手段的不断更新。
而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摄影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歪曲事实[1]。
在运用中要把客观事物和人物事件真实地记录下来,用最真实的手段,反映最丰富、最典型、最完整的内容。
报道和评论时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对现实生活中已存在或将要发生而又不能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作进一步证明或证伪的事情进行报道。
不可篡改,任何改动都会导致对事实真相造成错误认识,因此应谨慎使用。
不得歪曲、捏造事实真相。
新闻中的照片是用来报导新闻的。
新闻摄影以运用摄影的方法表现新闻,这是它的宗旨与使命,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摄影方法的根本所在[2]。
运用摄影来进行新闻报道,就是要遵循新闻的规律,就是要遵循新闻的本质。
对最近发生并为公众所关注之重大事件报导。
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才能在“真实”的基础上展现出“真实”的“真实”[3]。
一、全媒体时代下的特点全媒体的环境下,新闻摄影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其内容多是文字资讯或报导画面的组合。
要想让新闻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就必须要推动一些有较高价值全媒体时代下高清电视台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探讨曹筱征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清电视台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也变得引人深思。
针对上述现象,对全媒体时代下高清电视台新闻摄影的真实性进行探讨。
目前,全媒体时代下高清电视台新闻摄影存在着刻意制造虚假新闻、部分新闻事件不真实以及后期制作处理虚假的问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闻摄影所获得的图像本身就是新闻,“新闻”二字已渐渐沦为了“观众”们的栖身之地。
而假新闻也正在成为一种“顽疾”,严重地阻碍了良好媒介环境建设。
正因为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原理,也是新闻摄影的核心,所以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也值得人们探讨深思。
关键词:全媒体;高清电视台;新闻摄影;真实性;中图分类号:J419.1文献标识码:A的新闻在现实中发挥出真正的影响力。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5e52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d.png)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正方,新闻真实性是媒体报道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公众对信息的信任度和对社会事件的了解。
新闻真实性不仅仅是媒体的责任,更是社会的需要。
首先,媒体作为公共信息传播的平台,应当承担起客观报道、真实呈现的责任。
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新闻是第一历史的草稿”,这句话反映了新闻的重要性和真实性对历史的影响。
如果新闻不真实,将会误导公众,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此外,新闻真实性也是媒体自身的生存之道。
只有真实的报道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才能保持自身的声誉和地位。
因此,新闻真实性是不可或缺的。
反方,虽然新闻真实性是重要的,但是在现实中,新闻真实性往往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媒体自身的利益等。
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新闻就是报纸上没有的东西”,这句话反映了新闻报道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在现实中,新闻报道往往受到政治压力和经济利益的影响,导致报道的不客观和不真实。
另外,媒体自身的利益也会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为了吸引眼球和赢得点击率,媒体可能会夸大事实或者歪曲事实。
因此,新闻真实性并不是绝对的,它受到了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要求媒体完全做到真实报道。
在这个辩题中,正方强调了新闻真实性对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名人名句和经典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反方则从现实情况出发,指出了新闻真实性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名人名句和经典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双方观点各有道理,但是从整体来看,新闻真实性对社会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正方在这个辩题中更具有说服力。
新闻摄影导向性审美性真实性辩证
![新闻摄影导向性审美性真实性辩证](https://img.taocdn.com/s3/m/a0dc62dc360cba1aa811dab3.png)
新 闻 工作 者按 照 为 党 、为 人 民 服务 的 其存 在 。另也有人 把并不存在 的事 物说 乎足 以上得头版 ,但 在 导向性上 呢?这
宗 旨 ,精 心创 作 出优 秀 的新 闻 报道 或 得活 灵活现 ,天花乱坠 ,你要 纠正他 ,
新 闻摄 影作 品。
2 审 美性 .
2 对 党 和 国家路 线 方针 政 策 以及 .
不要 在 美 的 陶冶 中践 踏 和破 坏 美 的环 引的瞬间和读者对媒体新 闻摄影 所投去 品 ,充分展示人民生活的真实面貌。 境 ,也不要 在批评践踏美景 时又贬低 了 眼球的瞬间 ,最先 引起人 注意的 ,还是 审美愉悦 呢?似乎需要把握好度 ,切 勿 照片的新 闻价值 ,即时效性 、新奇性 、
3 真 实性 .
应该说 ,成功 的新 闻摄影作 品一定
篇新 闻报 道或一 幅新 闻摄影作 品在媒体 重 要 因 素 ,不 可 以 简单 地 以 “ ”作 是 三性和谐统一 又具 有时效性的 ,这 自 我
然 求之不得 ,但往往 在三性实践中存在
许 多矛 盾 和 纠结 。
真 实就 是 实 事 求是 ,就 是 真诚 信
而且具有 冲击力 ,能够瞬间吸引眼球且 析 、对 比、思考 、选择 、深化认识 的结 然让社会失望 ,让 大众寒心 ,让这 份崇 引起 读 者关 注 ,审 美性 和 导 向性 皆具 果。这就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 新闻记者 高 的职业受到亵渎 。 备。然而 ,读者 除了同情之外还有没有 采访 中瞬间拍摄时 ,并不要求 其导 向意
性 、审美性 和真实性 的辩证 关系做一些 霞 生 辉 ,失 意 者 看 残 阳 如 血 ,幸 福 老 大局
一
人看 夕 阳无 限好 ,悲哀 老 人却 看 黑 夜 是那些 与国家和人 民大众利益相关 的事
浅析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
![浅析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6d05cea4028915f814dc216.png)
浅析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作者:康健来源:《活力》2010年第14期[关键词]新闻传播;新闻摄影;真实性一、新闻摄影工作者道德修养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的风险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责决定了他是公众舆论的代表,他要向社会负责,要遵循社会公德原则,法律法规,要有鲜明的立场,用真诚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不能为了个人的目的追示所谓的构图美,冲击力或者是为给所在的媒体创造轰动效应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各种类型的假照片。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的本质含义和独有的特点是其现场纪实性,这就要求作为新闻照片必须同时具有事实的真实,形象的真实,文字说明的真实这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高科技的条件下,真实性同样是新闻摄影的生命,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最起码的新闻道德,只不过是要求更高罢了。
要具有与高科技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修养。
那种蓄意用高科技改变图片伪造事实或用文字说明歪曲图片含义的行为都是有损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的,是应该坚决制止的。
二、高科技在技术方面给新闻摄影真实性带来的风险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具体表现是其现场纪实性,它首先要求我们要对真人、真事、真场景的现场抓拍而不是利用高科技的数码相机进行摆拍。
由于数码相机可以即拍即看,所见即所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删除重新进行拍摄,即不用担心浪费胶卷,也不用担心是否能够拍摄成功等问题,可以随心随欲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可以说数码相机更利于摆拍,许多摄影记者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更是热衷于摆拍,以期创造出另人刮目相看的作品。
数码相机的便利条件不利于记者抓拍基本功的养成和发展。
鉴于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形象新闻,以其所追求抓取“典型的瞬间”来发挥新闻摄影的瞬间永久性的优势,如果单纯依赖数码相机摆拍,被采访的对象受到了诱导、暗示、干涉、导演等过程,就会破坏或导致所拍摄的事物事实的不真实,形象的不真实,从而势必造成向公众传播了不真实的信息,违反了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原则。
有人将数字化高科技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称之为“狼来了”,这是由于通过数字化的图像处理技术的运用能够轻而易举地改变已拍摄事物的真相。
浅谈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浅谈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e6a701e3f8c75fbfc77db2cc.png)
实际, 使事物的真实面目发生扭曲, 以一种不切实际的面貌展 现在世人面前。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各有不同、 多种多样 , 总 体说来有具体失实和总体失实两种 2 . 1 具体失实 具体失实是指在新闻摄影报道中背离了新闻摄影具体真 实的客观要求。 主要表现有( 1 ) 新闻图片时间失真。 如2 0 0 4年
6月 ,某报头 版刊登了一副高考期间收缴高音喇 叭的大幅新 闻照片 , 而2 0 0 7 年这 幅新闻 图片再一次 出现在报 纸上。经多 方取证调查发现 , 上述两张新闻照片都是人为的造假。( 2 ) 新 闻场景失真 。 如 E 典 时期 的婚礼》 新闻照片 , 实乃参赛者人为 策划的新闻摄影。 整个婚礼场景是人为导演的, 而新娘与新郎 不是恋人关 系。 ( 3 ) 利用图片编辑软件 P h o t o s h o p 对照 片剪裁 、 拼接 。2 0 0 8 年的华南 虎照就是一个典 型的案例 。( 4 1 文字说明 失真 。 文字说明与图片是有机的统 一体 , 共 同服务于陈述事件 的真实 面貌 , 如果文字说 明失 真会 导致 新闻图片也会失真 , 从 失 去新 闻真实性 的价值 。因此 , 真实准确的文字说 明对 , 新 闻 真实性具有重要 的意义 。 2 . 2总体失实 总体失实是指在新 闻摄影报道 中背离 了新 闻摄影 总体真 实 的客观要求 。 作为摄影记者对新 闻事件应该采取全 面 、 整体 的观点 来看待 , 不能片 面 、 局部 地看待 , 否则会 因此导致新 闻 摄影 的失真 。 虽然这种新 闻摄影失 真的表现较少 , 但作为摄 影 记者也不应对此掉以轻心, 否则这种问题一旦出现, 其对社会 的危害程度会更大。
由于互联网络数 字传输 的便捷性 ,使摄影记 者可以通过 互 联网获得 更加丰富的拍摄资料 , 咖 同时使摄影记 者找到合适 的选题更 为方便 , 而且可以的加深对 拍摄 对象的了解 , 从 而更 好 地把握新 闻事件或新 闻人物 的实质与 内涵 ,使拍摄 出来 的 新 闻图片更 真实 、 生动 。 1 . 4拍摄降低成本、 稿源扩大。 传统胶 片摄影工序繁琐 、 成本高 , 只有具备一定 的经济基 础才可 以开展工作 。而数字时代下的新 闻摄影除去摄影器材 的消耗 , 其成本几乎为零 , 大大降低了摄影成本 , 也使得摄影 走进寻常百姓 的生活 , 扩大 了新 闻摄影的稿件来源。 3 维护新闻真实性的措施 1 . 5摄影作 品展示 空间广阔 3 .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传统新闻摄影作品见诸于报端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摄影 国家的管理方式是依法治国。在新闻摄影领域, 应建立 作 品仅以胶片的形式存放 在媒体影像资料室 , 造成浪费。 在数 健全相应 维护新闻真实性 的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途径加强对
浅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浅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0e61a7f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9.png)
2015年第12期一、新闻摄影的概念与内涵1839年,狄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照片可以大量的复制,使摄影冲破了仅用于记录的狭小界限,成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形式和以形象语言做为传递消息的宣传工具及手段,这就产生了艺术摄影和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有共同之处:都具有摄影纪实性,都属形象艺术,都是以直观的具体的可视形象见长,都是“瞬间艺术”。
然而,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也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决不允许有半点虚假,而艺术摄影的真实性可以是艺术的真实,并不完全拘泥于事件情节本身的真实。
新闻摄影还具有本身的独特性,它必须受到新闻法则的制约,真实、准确地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形象报道,是以图片可视形象和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新闻要素。
新闻摄影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利用一切摄影手段(包括手机、摄像机)等报道新闻的活动;狭义的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
本文中的新闻摄影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的,大家较为普遍认同的“新闻摄影”概念是:“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所以,从狭义的角度来审视,新闻摄影其实也就是以纪实摄影的手段,利用视觉媒体报道新闻事件。
二、新闻摄影的真实与虚构摆布新闻图片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人真事,而且要求把它表现得自然、生动、准确。
只要摄影记者的立场鲜明、报道思想明确、深入生活,又有较高摄影技术、技巧和艺术修养,就能够发现并抓住事物发展中的本质、最精彩的瞬间,拍出真实、自然、生动而有意义的新闻图片出来。
例如笔者2006年拍摄的组图《山村农民告别“无电户”历史》纪实报道,反映地处皖苏两省来安、明光、盱眙三县四个林场交界处的滁州市来安县杨郢乡大洼村,17户人家、40多口人因散居在方圆近10平方公里偏僻的山坳丛林内,交通不便,成为皖东地区仅存没有通电的自然村,村民们长期依靠煤油灯照明。
摄影与新闻报道通过照片传达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与真实性
![摄影与新闻报道通过照片传达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与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379075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1.png)
摄影与新闻报道通过照片传达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与真实性摄影与新闻报道:通过照片传达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与真实性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新闻媒体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通过照片的方式传达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与真实性,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世界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通过照片传递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与真实性。
一、摄影传达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在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精彩的照片来传达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一张照片能够在瞬间凝结一个瞬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例如,在一场自然灾害中,一张摄影师拍摄的被摧毁的房屋或者落下的雨水,可以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灾难的强大威力和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冲击。
此外,摄影在报道政治、社会和经济等重要议题时也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一张图片可以捕捉到政治家的神情、社会抗议的激烈场面或者经济危机中人们的失业现象,通过图片,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些事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因此,摄影在传达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摄影传达新闻事件的真实性除了传达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外,摄影还能够通过照片的真实性来增强人们对新闻事件的信任。
相比于文字报道,摄影更容易让人们相信所呈现的场景是真实发生过的。
一张接近事实的照片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现场的氛围。
在新闻报道中,摄影师的职责是捕捉真实的瞬间,而不是进行过度修饰或伪造。
新闻媒体对于摄影的真实性要求极高,这是为了保护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一位优秀的摄影师应该能够通过镜头表现出事件的真实面貌,让观众相信他们所看到的是发生过的事实。
然而,近年来,存在着一些利用摄影来传播虚假信息的问题。
一些媒体或个人可能会通过修图软件等手段对照片进行篡改,以达到特定的宣传目的。
这种行为对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因此,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都应该保持警惕,对于摄影作品要进行审视和判断,以确保所接收到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
关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关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cd2351d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b.png)
关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数字技术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优越性与复杂性,科学技术服务了各行各业的积极发展,包括摄影界。
从普通的胶片摄影到今天的数码摄影,都包含着科学技术的优良成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的内容,供大家参阅。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数字时代使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过去,传统摄影也可把摄影特技运用到新闻摄影中而造成新闻照片失真,但其操作方法复杂,需要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能完成,且经过处理后的照片效果差,加工痕迹明显。
而当今的电脑技术不仅能够对照片进行改头换面,甚至可以无中生有。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属性,也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摄影记者只有选择拍摄角度的权利,没有变动新闻真实的权利。
本文从新闻摄影涉及成像、采访、内容等三个层面,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讨论。
1.新闻摄影成像的真实性由于在现实中往往人们都对摄影的真实性,直观的信任有余具体的分析掌握不足,进而导致人们对摄影技术的认识,倾向于近乎绝对化地信任摄影所得成像的真实,同时几乎放弃对成像控制所造成变化的影响的理论把握,以及实践中过度注重成像的视觉效果。
结果对于作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的根基所在的摄影成像的特点缺少更深入一层的把握,这是有点本末倒置的。
本文将从摄影成像的具体特性,分析讨论这个新闻摄影成像的真实性的根基,以及各种可控因素在真实性方面的作用特性和相应的把握原则要点。
摄影成像在记录上存在信息的缺失。
例如作为摄影术的天然缺陷的成像的平面性。
由于摄影技术是一种平面成像技术,就此而言它所记录的只能是类似人的单眼所见的事物信息,这与人们习惯于用双眼来立体地观察世界的效果很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人们的日常照相留影中常有碰到。
比如拍人像,拍出来的人看上去往往会比现实中的人胖一点;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就是因为摄影成像的记录中缺少距离信息,因而所有镜头中的影像都给压缩到了一个相互之间看不出距离感的平面上。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18012a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3.png)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
正方观点:
新闻真实性是媒体报道中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真实的新闻才能让公众获得准确
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首先,新闻真实性是媒体的职责所在,媒体应该坚守事实,不捏造、不歪曲事实。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你可以愚弄所有人一段时间,你也可以愚弄一些人所有的时间,但你无法愚弄所有的人所有的时间。
”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有些媒体可能会通过捏造新闻来吸引眼球,但最终他们将会失去公众的信任。
其次,新闻真实性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如果媒体随意捏造新闻,将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比如,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一些媒体捏造了大量假新闻,导致社会分裂,甚至有人因此做出了极端行为。
因此,新闻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媒体应该严格遵守真实性原则。
反方观点:
新闻真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每个人对于真实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首先,新闻报道往往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绝对客观和真实。
比如,某些政府可能会通过控制媒体来发布符合自己利益的假新闻,这就是新闻真实性的相对性。
其次,新闻报道往往会受到记者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影响,导致报道偏颇。
比如,有些记者可能会对某些事件持有偏见,从而在报道中夸大或缩小事实,这也是新闻真实性的相对性。
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新闻报道绝对真实,而应该理性对待新闻,多方获取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
综上所述,新闻真实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绝对的标准来衡量。
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新闻,多方获取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通过多方获取信息,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新闻摄影实践心得体会
![新闻摄影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98d768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d.png)
一、引言新闻摄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方式,具有直观、生动、真实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爱好者,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新闻摄影实践,现将自己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二、新闻摄影的特点与重要性1. 新闻摄影的特点新闻摄影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新闻摄影要求摄影师用真实的镜头记录新闻事件,传递客观事实。
(2)时效性:新闻摄影要求摄影师在第一时间捕捉新闻事件,及时报道。
(3)生动性:新闻摄影通过图像的形式,生动地展现新闻事件,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
(4)现场性:新闻摄影要求摄影师深入新闻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2. 新闻摄影的重要性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具有重要作用:(1)传递信息:新闻摄影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2)记录历史:新闻摄影具有永恒的价值,记录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瞬间。
(3)增强舆论监督:新闻摄影有助于揭露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4)培养新闻人才:新闻摄影实践有助于提高摄影师的新闻素养和摄影技巧。
三、新闻摄影实践心得1.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线在新闻摄影实践中,真实性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摄影师,要始终坚持用真实的镜头记录新闻事件,传递客观事实。
在面对新闻事件时,要勇于揭露真相,坚决抵制虚假报道。
2. 增强新闻敏感度,捕捉新闻瞬间新闻摄影要求摄影师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能够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瞬间。
在实践中,要关注社会热点,深入基层,挖掘新闻素材。
3. 提高摄影技巧,增强作品表现力摄影技巧是新闻摄影的重要基础。
在实践中,要不断学习摄影理论知识,提高摄影技巧。
同时,要注重作品的表现力,通过构图、光线、色彩等手法,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4. 注重新闻伦理,尊重被摄者新闻摄影涉及新闻伦理问题。
在实践中,要尊重被摄者的隐私权,遵守新闻职业道德,避免侵犯他人权益。
5. 团队合作,共同进步新闻摄影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摆拍现象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摆拍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0a0fd8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6.png)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摆拍现象【摘要】新闻摄影作为传播真实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真实性。
新闻摄影中存在着摆拍现象,导致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变得模糊。
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意义、摆拍现象、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以及保持真实性的方式,探讨新闻摄影中的道德困境。
结论指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不可妥协,应加强监督和保护,坚决抵制摆拍现象。
新闻摄影应当成为传递真实信息的使者,而非虚假信息的传播者,这也是社会对新闻媒体和摄影师的期待。
保持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确保公众权益和社会公正的基础,值得摄影从业者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闻摄影, 真实性, 摆拍, 边界, 保持, 道德困境, 监督, 保护, 抵制, 不可妥协.1. 引言1.1 介绍新闻摄影的重要性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摄影的形式将新闻事件以图像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
新闻摄影能够唤起人们对事件的共鸣和关注,提高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理解,让事件不再只是文字的描述,而是有形的画面呈现在人们面前。
而且,新闻摄影也能够记录下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通过新闻摄影,人们能够看到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事件、灾难和人物,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使得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增加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
新闻摄影也能够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引起社会对事件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新闻摄影在报道新闻事件、传递信息、激发情感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 探讨新闻摄影背后的真实性问题新闻摄影背后的真实性问题也涉及到道德层面。
一些摄影师可能会在拍摄过程中干扰事件的发展,甚至在现场布置局面,以获取更具有戏剧性的画面。
这种摆拍现象不仅违背了新闻摄影的职业道德,也对事件的真实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于新闻摄影背后的真实性问题,我们需要高度警惕并加以重视。
只有通过严格监督和规范,才能确保新闻摄影的真实性,让公众获得更加客观和真实的信息。
试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试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7eebe87727284b73f24250c9.png)
一
在报业发展受到来 自其他传 媒冲击 的今天 ,真实不仅仅是
种信念 ,也越来越成为报业生存发展 的资本。
四、 障新 闻摄 影真 实 性 的措 施 保
( ) 闻摄影 记 者 必 须严 格 自律 , 持 新 闻真 实性 一 新 坚
形 象 。新 闻 摄 影 应 该 表 现人 物 的 真实 情 感 。新 闻摄 影 最 大 的特 点之一就是抓拍转 瞬即逝 的情景 ,而几乎没有文字记者那样事
二 、 闻摄 影 造 假 的原 因 、 式 与 目的 新 方
( ) 闻摄 影造 假 的原 因 一 新 经 过观 察 、分 析 ,笔者 将 造 假原 因归 结 为 四大 方 面 :
都市报的摄影记者 ,每天要跑街 ,工作十分辛苦。现在合成一 张照片非 常容易 ,造假成本 比过去低得多 ,约束惩 治机制不健
现在所有的摄影 记者都在使用先进 的数码摄影技术和 电脑 图像 全 ,风险不大 ,有空子可钻,效尤者 自然就多 了。
三、 新闻摄影真 实性原则的要求及表现
( )真” 一 “ 是新闻摄影的本质, 是新 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要求 人是新 闻摄影反映的主要对象 ,摄影必须真实地纪录人物
( ) 闻摄影在保障真实性方面的现状 二 新 无 论是 国内 ,还 是 国外 ,制 造假 新 闻 ,在新 闻 界时 有 发 生 。 处理软件 ,但数码摄影技术 、电脑 图像处理软件却是一把 “ 双 刃剑 ” ,在 为 摄 影记 者 记 录好 的作 品 的 同时也 为新 闻摄影 和 图片 造假提供极大便利。
画面形式感 ,迫使记者为 了发 稿 “ 多挣工分 ”而绞尽脑汁去营
1 .坚持 “ 三贴 近”来保障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摄影报道的
不可逾越的“生死线”——谈谈数码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问题
![不可逾越的“生死线”——谈谈数码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eed383b43323968011c9223.png)
新 闻 摄影 的真 实 性 ,就 如 那 根
பைடு நூலகம்“ 细细 的红 绳 ”“ 绳” ,红 这边 , 是新 闻最
高 贵的真 实品质 ;红绳 ” “ 那边 , 被伪 是 装 的完美与被矫 饰的生 活 。在数码 时
代, 逾越和践 踏它 变得如此 容易 , 因此
霉
数 时 军 颧 隅 创 码 代 事鞭昀 新
淹 i ; i 糍 趣 l
不 可逾 越 的“ 死 线 " 生
谈 谈 数 码 时代 新 闻摄 影 的 真 实性 问题
一 李 雪 梅
会 伤 害媒 体 的公信 力 , 且 更会 动摇 而
新 闻摄 影 存在 的根 基 。
身 造 假 , 为干 涉 、 布 、 演拍 摄 , 人 摆 导 即 久 已遭受 广泛 反对 的 “ 摆拍 ” 二为 : 技 术 造假 , 者 使 用 暗房 技 术 , 者 或 或 使 用 电脑 软 件 技 术 对 照 片进 行 新 闻 信 息 的篡改 和美 化 。 字技 术 为摄影 数 造假 提供 了 前所未 有 的便捷 条件 , 这
新 闻 摄 影 的 进 程 。数 码 相 机 、 电脑 技
的博 弈 中 。美 国学者 苏 珊 ・ 桑塔
E 经典 著 作 《 摄 影 》 其 论 里这 样 写
“
一
张虚假 的照片 ( 描 过或 篡改 修
或其标 题是 假 的 ) 篡改 现 实 。 影 摄 T 以被 概 括 为 两 项截 然 不 同 的规
学会 关于维 护新闻摄影真 实性 原则的
有关措 施》 台 , 出 不允许对新 闻照片画 面 内容通过 电脑 或暗房技术进行增 减 修改 ( 不损害新 闻照 片内容真实性 的 技术 的知识储 备。
论述优秀新闻摄影报道应该符合的标准
![论述优秀新闻摄影报道应该符合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5dc3a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4.png)
论述优秀新闻摄影报道应该符合的标准
优秀的新闻摄影报道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 真实性:新闻摄影报道应该真实地反映事件的发生和人物的形象,不能有任何虚假和夸大的成分。
2. 客观性:新闻摄影报道应该客观地呈现事件的事实和背景,不能带有主观色彩和偏见。
3. 艺术性:新闻摄影报道不仅要传达信息,还要具有艺术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4. 时效性:新闻摄影报道应该及时地报道事件的发生,不能有任何滞后和延误。
5. 可读性:新闻摄影报道应该清晰、简洁地表达事件的内容和意义,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6. 多样性:新闻摄影报道应该多样化地表现事件的不同方面和角度,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事件的真相。
7. 创新性:新闻摄影报道应该不断创新,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提高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优秀的新闻摄影报道应该具有真实性、客观性、艺术性、时效性、可读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能够全面地展现事件的真相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简析新闻摄影的四大特点
![简析新闻摄影的四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c07f3ad15abe23492f4d27.png)
简析新闻摄影的四大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像这一艺术门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摄影离普通市民越来越近,人们除了使用数码相机,还可以用手机等拍摄工具。
空闲的时候,带着一部相机,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出外走走拍拍,捕捉城市的点滴瞬间,成了不少市民的新选择。
正是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摄影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新闻摄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摄影,争当新闻小拍客,他们借助手中的数码产品,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分享和讨论自己的摄影作品,在这之中,就有一些照片成为新闻摄影照片,但是由于拍摄群体的基数越来越大,很多拍摄者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所以在这些照片中,照片质量参差不齐,有很多被淘汰,造成了资源浪费。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现象和原因,2013年,业内很多人士提出,新闻摄影要回到本源,新闻人要牢记和遵循新闻摄影的特点。
一、时效性新闻摄影的第一特点就是时效性,所拍摄的新闻照片必须体现一个新字,它所反映的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引人关注的新闻事实。
例如,政治事件、社会热点以及反映社会生活的纪实性报道等。
我有一个朋友,在日报社工作,是个新闻记者,他每天不管去哪里,工作用的公文包和数码相机都随身带着,几乎天天是二十四小时待命,城市里哪里有新闻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为的就是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他也只是所有新闻记者的一个小小缩影,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新闻记者,不辞辛苦,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去抓取点滴精华瞬间,让我们大众了解到了第一手新闻。
试想,如果新年的零点钟声,在第二天上午才报道,人们还会有激动的尖叫吗?如果2002年国足冲出亚洲的喜讯,在第二天再报道,球迷还会找到那种半夜欢呼游行的激动吗?如果2008年汉川地震的噩讯在第二天才报道,会耽误多少救援力量的进行?所以,时效性这一特点是新闻摄影第一特点。
二、真实性真实性这一特点,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之所在。
新闻报道的事件应该也必须是真实发生的,而新闻摄影是要借助于摄影器材把事件的形式形态真实地记录下来,帮助大众更真实,更清楚了解事件的媒介。
浅析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
![浅析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5ce896addccda38376baffd.png)
新 闻 摄 影 工作 者 的职 责 决 定 了他 是 公 众 舆 论 的 代表 , 要 向 社 会 负 责 , 遵 他 要 循 社 会公 德 原 则 . 律 法 规 . 有 鲜 明 的 法 要 立 场 , 真 诚 客 观 的 态 度 报 道新 闻 . 能 用 不 为 了个 人 的 目的 追 示 所 谓 的 构 图 美 , 冲 击 力 或 者 是 为 给所 在 的媒 体 创 造 轰 动 效
最 难 以控 制 。
形 象 的 真实 .文 字 说 明 的真 实 这 三 个 必 不 可 少 的要 素 。 高科 技 的条 件 下 . 实 在 真 性 同样 是 新 闻摄 影 的生 命 ,维 护 新 闻 摄 影 的 真实 性 是 新 闻摄 影 工 作 者 的 最 起 码
的新 闻道 德 . 只不 过 是要 求更 高罢 了。 要 具 有与高科 技相适应 的职业道德修 养 。
成 对 图像 的修 改 .利 用 数 字 化 的 图像 处 理 技 术 的 便利 性 与可 操 作 性 ,你 不 仅 可
以“ 花 接 木 ” “ 移 . 张冠 李 戴 ” 更 可 以做 到 . “ 中 生 有 ”可 谓 是 “ 无 . 只要 想 得 出 , 能 就
那 种 蓄 意用 高 科 技 改 变 图 片 伪 造 事 实 或 用 文字 说 明 歪 曲 图 片 含 义 的行 为都 是 有 损 于新 闻摄 影 的 真 实 性 的 ,是 应该 坚决 制止的。 二 、高 科 技 在 技 术 方 面 给 新 闻摄 影 真 实性 带 来 的 风 险 新 闻摄 影 的 真 实 性具 体 表 现是 其 现 场 纪实 性 。 它首 先 要 求 我 们 要 对 真 人 、 真 事 、真 场 景 的 现 场 抓 拍 而 不是 利用 高 科
的 图 片 处 理 方 式 那 样 的 复 杂 与 难 以 实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0ffd51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2.png)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
正方,新闻真实性是媒体报道中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它关乎到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的公正性。
首先,新闻真实性是媒体的职业操守,媒体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报道事实,而非捏造或歪曲事实。
名人名言中,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一部分时间,也可以欺骗一部分人所有时间,但你无法欺骗所有人所有时间。
”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有些媒体可能会通过编造新闻来吸引眼球,但长久来看,只有真实的报道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另外,新闻真实性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需要。
如果媒体随意歪曲事实,可能会误导公众,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危机。
比如,2014年发生在乌克兰的“乌克兰政变”事件,媒体的不实报道导致了国内外的恐慌和混乱,这就是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所在。
反方,然而,新闻真实性也并非是绝对的。
媒体的报道往往受到政治、商业等利益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颇。
比如,美国的主流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往往会带有一定的西方价值观和立场,忽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观点。
这就说明了新闻真实性并非是绝对客观的。
另外,新闻真实性也受到了技术的挑战。
随着深度假新闻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媒体的报道很容易受到伪造和篡改,这也给新闻真实性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新闻绝
对真实,而应该更多地从多方面去理解和解读新闻。
在这场新闻真实性的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方强调了新闻真实性对于媒体的职业操守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而反方则强调了新闻真实性并非绝对客观,受到了政治、商业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同时,也要更多地从多方面去理解和解读新闻,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客观的信息。
新闻之道,在于求真--谈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新闻之道,在于求真--谈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71e6f47ff46527d3240ce010.png)
说 明 是 : 难 小 学 生求 生 时在 墙 上 留下 的 遇
最 后 手 印 。 而 在 这 张 照 片被 广泛 采 用 的 然
第 3 ,新 文 化 报 》 刊 登 了题 为 《 家 报 天 《 独 料 : 灾 黑 手 印不 是 孩 子 留 下 的 》 家 报 洪 独 道 , 疑各 大 媒 体 所 发 遇 难 小 学 生 最 后 手 质
科 技 类 金 奖 获 奖作 品 《 国农 村 城 市 化 改 中
营
沙 兰 镇特 大 洪 灾 出 了一 张 著名 照片 : 水 洪 退 后 教 室 斑 驳 龟 裂 的 白墙 上 ,有 四 只 乌
黑 、 长 的手 印并 列 排 开 。该 照 片 的 图 片 细
可 视 性 和 现 场 纪 实 的 可 信 性 , 第 一 生 命 其
维普资讯
X l W EN N
A I A 0 ZH E H X I W EN N A I A 0 Z H E H
阗 道 9 翟
谈 谈 新 闻摄 影 的 真 实性
口 李 厉
在 第 二 届 中 国 国 际新 闻摄 影 比赛 “ 华 赛 ” 选 结 束 后 仅 1 余 天 的 时 间 , 济 与 评 0 经
首 先 ; 闻摄影要 求报道 的具体事 实 新
要 真 实无 误 , 正 在 发 生和 发 展 中 的 真 人 是
真事。
,
的 参赛 资格 和 金 奖 荣 誉 。 新 闻之 道 , 于 求 真 。新 闻摄 影 是 图 在 文结 合 的信 息传 播 方 式 , 用 摄 影 结 合 文 是 字 的手 段 对 新 闻事 实 进 行 瞬 间 形 象 纪 实 , 传 递 新 闻信 息 。 闻摄 影 以摄 影 的 纪 实特 新
新闻摄影的四个基本原则和常用技巧
![新闻摄影的四个基本原则和常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f1de14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7.png)
新闻摄影的四个基本原则和常用技巧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新闻摄影以其直观、生动的视觉语言,成为了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张出色的新闻照片不仅能够传递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还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增强新闻的影响力。
要拍摄出优秀的新闻照片,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技巧。
一、新闻摄影的四个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新闻照片必须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记录,不能有任何虚假、篡改或人为加工的成分。
摄影师要在现场捕捉真实的瞬间,客观地反映事件的本来面貌。
这意味着不能对照片进行过度的后期处理,如添加、删除或修改元素,以保持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例如,在报道自然灾害时,不能为了增强视觉效果而故意夸大灾害的破坏程度;在拍摄人物时,不能刻意摆拍或引导人物做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表情和动作。
只有真实的新闻照片,才能让观众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发挥新闻摄影的社会价值。
2、时效性原则新闻摄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新闻事件往往是瞬间发生的,摄影师需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拍摄并及时将照片传递出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更快地提供新鲜、独家的新闻照片,谁就能吸引更多的关注。
比如,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如地震、火灾等,摄影记者要争分夺秒地赶到现场,拍摄到最关键的瞬间,并尽快将照片发布到媒体平台上。
这样的照片能够满足公众对最新信息的需求,也体现了新闻摄影的价值。
3、典型性原则新闻照片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新闻事件的本质和特点。
摄影师需要在众多的瞬间中,选取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事件核心内容的画面。
一张典型的新闻照片能够让观众一眼就看出新闻的主题和重点。
例如,在报道体育赛事时,拍摄到运动员冲刺夺冠的瞬间,或者在社会新闻中,拍摄到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和场景。
通过典型的画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新闻信息,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思考。
4、思想性原则优秀的新闻照片不仅要记录事实,还要蕴含一定的思想内涵。
它能够通过画面传达出对社会、人生、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引发观众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新闻照片的真实性
![新闻照片的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f9244c18b52acfc789ebc9f9.png)
新闻照片的真实性【摘要】“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受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数码技术的发展。
新闻图片不仅仅具有美化版面的作用,而且是同行业进行争夺受众的一种手段。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摄影记者在进行新闻图片的拍摄,编辑在选择、编辑新闻图片等方面更应用心去做。
如何确保新闻图片的真实性,确保真实性与新闻性并存,确保真实性与美感性并存,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考验。
【关键词】新闻图片;新闻真实;图片造假;职业道德现代数码技术的发展有其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为我们编辑修改照片提供了方便。
但是,对于新闻摄影记者和编辑人员来说,如果运用的不恰当则会造成及其恶劣的新闻图片造假事件。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的定义有很多,在此来看两个比较权威的新闻照片定义。
(1)摄影家胡柏洲在1936年提出了最早的新闻照片的定义:“凡时事性质的照片,或与时事有关的一切照片,刊登于日报或杂志上者,是为新闻图片。
”(2)1993年5月出版的《新闻学大辞典》说:“新闻照片,又称新闻图片,是新闻摄影的物质形式。
其要求是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有新闻价值,并有鲜明的视觉形象。
”[1]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两个定义,便不难发现,它们有着鲜明的共性,第一必须是事实,其次必须具有新闻性,再次要有形象。
那么我们稍微细化解释一下就是具有新闻特有的真实性、新闻性和审美性。
当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出现问题时,症结的根源往往存在于此。
不是为了让新闻图片具有新闻性而去虚构一个完全不存在的新闻事件的新闻照片,就是为了让原始新闻照片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而去刻意进行后期的加工制作、移花接木。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因为无论对于传者还是受众,新闻图片不仅仅是美化版面的一种手段、作为文章的附庸,更是担负起传递信息、传播观点的功能。
而违背了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则是对传者和受众的一种亵渎。
真实性是新闻照片区别于其他照片的根本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作者:陈育泉张渊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0年第14期
摘要:文章深入研究新闻摄影在保障真实性方面的现状,及其造假的背景、方式与目的,简要探讨了新闻摄影所遵循的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及表现,着重论述了如何保障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关键词: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摄影记者;新闻照片
一、新闻摄影的定义与保障真实性的现状
(一)新闻摄影的定义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对正在发生的、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现场选择抓拍的手段、摄取特定的瞬间形象,并结合必要的文字因素来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
(二)新闻摄影在保障真实性方面的现状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制造假新闻,在新闻界时有发生。
现在所有的摄影记者都在使用先进的数码摄影技术和电脑图像处理软件,但数码摄影技术、电脑图像处理软件却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摄影记者记录好的作品的同时也为新闻摄影和图片造假提供极大便利。
二、新闻摄影造假的原因、方式与目的
(一)新闻摄影造假的原因
经过观察、分析,笔者将造假原因归结为四大方面:
1摄影记者的问题。
某些摄影记者为获取名利,制造轰动效应而故意造假,欺世盗名;而某些记者是对新闻摄影传播规律认识不清,将新闻摄影与艺术创作混为一谈,采取不恰当的“创作”手法拍摄新闻照片;还有一些记者把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为达到宣传目的而不择手段。
2新闻媒体的问题。
一些编辑片面追求照片的视觉效果和画面形式感,迫使记者为了发稿“多挣工分”而绞尽脑汁去营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以抓住编辑的眼球。
而有一些媒体为忽视对新闻记者的业务培训,致使“编外记者”成为“新闻民工”。
为了尽快摆脱困境,造假就成了他们中一些人的首选“制胜秘方”。
这种情况在那些实力薄弱的都市类报刊中尤为突出。
3思想观念的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有这么一个观念误区,如果是宣传的需要,为了锦上添花,稍微弄点假的也没有关系。
而且认为只要传播目的是好的,那么你就应该接受。
这样的观念有种居高临下感,有权力的落差,没有把宣传对象放在平等的位置。
4制约机制的问题。
主要表现是目前对记者造假行为的制约与惩罚力度不够,客观上纵容了造假行为,助长了造假之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闻法》千呼万唤不出来,应该说是我国法制化建设中的一大缺憾。
(二)新闻摄影造假的方式
1以“摆拍”“导演”方式造假。
事实造假的照片虽说是个别现象,但毕竟反映了以“摆拍”“导演”方式造假的存在,还有更多、更普遍的表现为形象虚假,照片的人物形象,一看就知道是为照相而装的样子。
2以后期加工合成方式造假。
有人认为,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只要不改变新闻的真实性加工合成也不妨主要方式有:一是移花接木,即把A变为B;二是合二为一,即把两张互为补充的照片合为一体;三是清洁画面。
(三)新闻摄影造假目的
1名利驱动,制造轰动效应。
有些照片拍得不够理想,有人就要加工合成,为了效果更好一点,容易上版面,这是一种利益驱动。
照片得奖后,利益也很大,意味着有名利、升级,单位也有机会得到集体荣誉。
2工作压力大,争取多上版面。
一些摄影师,尤其是一些都市报的摄影记者,每天要跑街,工作十分辛苦。
现在合成一张照片非常容易,造假成本比过去低得多,约束惩治机制不健全,风险不大,有空子可钻,效尤者自然就多了。
三、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及表现
(一)“真”是新闻摄影的本质,是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要求
人是新闻摄影反映的主要对象,摄影必须真实地纪录人物形象。
新闻摄影应该表现人物的真实情感。
新闻摄影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抓拍转瞬即逝的情景,而几乎没有文字记者那样事后补救采访的机会。
过去了的东西不能再摆拍,再造情景。
社会生活是新闻摄影报道的唯一源泉。
(二)真实是新闻摄影赢得公众的唯一之路
在报业发展受到来自其他传媒冲击的今天,真实不仅仅是一种信念,也越来越成为报业生存发展的资本。
四、保障新闻摄影真实性的措施
(一)新闻摄影记者必须严格自律,坚持新闻真实性
1坚持“三贴近”来保障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摄影报道的真实是靠摄影记者用相机如实纪录事件经过中的瞬间来完成,如何确保摄影报道的真实性。
对于新闻摄影来说,走“三贴近”之路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真实报道新闻的保证。
2坚持调查研究和“抓拍”手段来保障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维护新闻照片的真实性是摄影记者首先要具备的新闻道德。
一是拓宽新闻摄影思路,着力做到现场抓拍;二是摄影记者还要和图片编辑就当日的采访感受进行沟通,并且与图片编辑一起选择照片,及时发现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闻摄影的采访方法上,抓拍是一种主要的拍摄方法,也是避免摄影新闻失真失实的重要手段。
抓拍的影像无论是外部形式的表现还是内部形式信息的传达,都具有很强的优势。
从外部形式看,现场抓拍可以捕捉到最真实的画面。
从内部形式来看,现场抓拍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
(二)新闻媒体必须严格自律,坚持新闻真实性
新闻媒体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新闻摄影造假歪风的滋生蔓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要在大力培育良好的业务风气。
一方面在新闻界树立正面典型;另一方面,要树立反面典型,要在新闻界迅速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
2要在提高图片编辑综合素质上下工夫。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图片编辑处于“把关人”的重要地位。
图片编辑要寻找影像技术合格的图片,在技术上把关;要选择内容合适的照片,在内容上把关;要从站在读者、被摄者的角度,在道德上把关。
(三)正确处理好数码技术和新闻摄影的关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数码技术的发展,确实为新闻摄影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不用胶片,省去了更多冲印照片的时间。
记者不再为发稿慢而发愁,图片色调的调整更方便。
所以认真处理好数码和新闻摄影的关系也就势在必行。
(四)杜绝新闻照片造假,加强制度建设迫在眉睫
1建立公开公正的监督机制。
针对中国新闻摄影界发生的多起“PS”门事件,建立起公开公正监督机制接受社会监督。
一是媒体自觉接受观众、听众、读者的监督,欢迎同行以及社会各界监督;二是要从新闻摄影大赛评选开始,各会员单位开展自查。
评委在评选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把关,严肃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营造良性的新闻图片传播环境。
2建立公开严肃的处理机制。
建立起“问责制”、“不良记录制”等,提高造假成本,降低打假成本,一旦发现图片造假行为,将对造假者予以禁赛、通报等严肃处理,编辑记者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所属媒体的总编辑、社长应负相应责任。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这个环节里,除了要依据新闻摄影传播规律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图片编辑和图片总监的岗位责任管理,强化其“把关”意识,提高其“把关”能力,使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迅速判定图片的优劣,并能够及时对造假记者提出警告和采取制裁措施。
4建立起杜绝虚假新闻的长效机制。
应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杜绝虚假新闻的制度保障,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逐步建立起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杜绝虚假新闻的长效机制。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