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抗生素的使用
浅谈妊娠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浅谈妊娠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1ecfd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e.png)
浅谈妊娠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徐秀月;任瑞巧
【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1993(000)004
【摘要】据调查,在怀孕期间,几乎所有的孕妇都应用过两种以上的药物,其中抗生
素占1/3;还有个别的孕妇应用过各种类型的抗生素。
所以妊娠期抗生素的应用就
成为一个重要的探讨课题。
1 妊娠期忌用的抗菌药物氨基类抗生素中的链霉素、
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雷素等,它们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耳毒性
及肾毒性,氨基类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在羊水中的浓度约为母体平均血脓度的30%~60%。
它们在胎儿体内的平均半衰期为5~6小时,明显地较母体为长,约2~3小时。
有人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徐秀月;任瑞巧
【作者单位】[1]菏泽市妇幼保健院;[2]菏泽地区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浅谈药学干预合理使用抗生素产生的影响效果 [J], 李波
2.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分析 [J], 汪丽萍;
3.妊娠期间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J], 魏黎萍;余莲
4.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分析 [J], 汪丽萍
5.浅谈临床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作用 [J], 杜俏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妊妇用药ABCDX分类
![妊妇用药ABCDX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7a94aeaf12d2af90342e639.png)
抗微生物药物在怀胎期应历时的危险性分类
FDAf分类
抗微生物药
A,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
无
B.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不充分,或对动物研究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毒性。
(1)青霉素类
(2)头孢菌素类
(3)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1)红霉素
(2)阿奇霉素
(3)克林霉素
(4)磷霉素
X.对人类致畸,危害大于受益。
(1)奎宁
(2)利巴韦林(病毒唑)。
二、妊妇用药A、B类。
A类
B类
A类
B类
A
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阿昔洛韦、癌变、氨苄西林
N
钠洛酮
B
苯海拉明、吡喹酮、布洛芬(如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时用为D类)
P
哌拉西林、哌替啶(在临近分娩时长期、大量使用为D类)
C
Q
氢氯噻嗪(如用于妊娠高血压为D类)
D
对乙酰氨基酚、多巴酚丁胺
R
E
二甲双胍
S
赛庚啶、双氯芬酸(用于妊娠晚期或临分娩为D类)、双嘧达莫
F
法莫替丁、呋喃妥因
T
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曲、维生素D、维生素E}(以上各维生素剂量超过每日推荐量为C类)。
H
红霉素
X
熊去氧胆酸
J
甲状腺素
甲硝唑
Y
叶酸(超过每日推荐量为C类)
胰岛素、乙胺丁醇、吲达帕胺(用于妊娠高血压为D类)、吲哚美辛(持续使用48小时,或在妊娠34周以后用药为D类)
K
克拉维酸、克林霉素
Z
制霉素(阴道给药;口服或局部给药/皮肤外用为D类)
L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9c5e5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f.png)
引言概述:妇产科领域的感染和炎症是常见问题,抗生素的使用在这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正确或滥用的抗生素使用可能会导致多种问题,包括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药物反应。
为了帮助妇产科医生正确、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本文将探讨妇产科抗生素使用的准则和指南。
正文内容:一、抗生素的适应症1.阴道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感染等。
根据病原菌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上生殖道感染: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常见的病原菌有淋菌、衣原体等,针对不同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抗生素选择。
3.下生殖道感染:如宫颈炎、阴道裂口炎等。
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用适当的口服或局部使用的抗生素。
4.阴道手术前后感染预防:在妇科手术前后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5.产褥感染:如宫腔感染、乳腺炎等。
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抗生素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二、抗生素的选择原则1.谨慎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常常使用于涉及多种病原菌的感染,但也容易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在明确病原菌类型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
2.选择具有活性和渗透性的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对妇产科常见病原菌活性较强,如青霉素类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好。
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渗透性也会影响其疗效。
3.考虑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特殊情况:在妇产科应用抗生素时,特别需要注意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特殊情况。
一些抗生素对胎儿或乳汁中的婴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谨慎选择。
4.注意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避免引起过敏反应。
同时,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注意,避免不良药物反应。
三、用药剂量和疗程1.合理确定用药剂量:用药剂量的确定应考虑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
合理的用药剂量可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所需水平。
2.临床症状的改善后应持续用药:抗生素治疗中,临床症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病原菌已经清除。
因此,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以避免感染的复发。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9a72bba26925c52cc5bfe9.png)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妊娠期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妊娠期进行性的生理变化,母体血容量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而导致稀释作用和排泄的增加对药物浓度有一定影响,加之药物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均可使其浓度降低,但因常规剂量的血药浓度多已超过需要的有效浓度故问题不大。
在下列情况下应考虑适当增加剂量,如严重感染(败血症)及高度耐药菌感染(耐酶金葡菌,绿脓杆菌等)。
胎体内的血药浓度受药物分子量,脂溶性以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等的影响,如蛋白结合率低者,在母体血液中游离药物浓度高,因而进入胎儿血液中的浓度较高,反之,蛋白结合率高者,胎儿血液浓度较低。
1 青霉素类常用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苯唑西林、甲氧西林、氯唑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和阿洛西林。
青霉素类抗生素都被列入FDA分类的B类,在妊娠期使用较为安全,鉴于妊娠期间该药的肾清除率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而增大,孕妇的血药浓度往往较低,可考虑适当增加剂量。
迄今为止,对青霉素的研究最多,该药从20世纪40年代起应用于临床,有关人群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前3个月使用青霉素未发现对胚胎和胎儿有不良影响。
妊娠合并梅毒时使用青霉素可有效地治疗母体,保护胎儿。
在药物应用监测研究中,未发现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苯唑西林等引起胎儿畸形率的上升,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甲氧西林的蛋白结合率低,易通过胎盘并在羊水中达到母体血浆药物浓度的0.5-1倍;母体注射氨苄西林后90分钟,其血药浓度与胎儿相等,因胎儿肾功能未成熟,药物的半衰期较长,200-300分钟后,胎儿体内的血药浓度比母体的血药浓度大7倍。
氨苄西林在产科用于胎膜早破,预防宫内感染。
有报道,使用氯唑西林可致孕妇产下的新生儿畸形,但与药物的相关性不确定,可能与其母亲在孕期所患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哌拉西林不容易通过胎盘,它和美洛西林、阿洛西林等的上市时间尚短,无充分资料说明其在妊娠期的安全性,一般不推荐使用。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562777587c24028905fc332.png)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已日益受到重视。
妊娠期、哺乳期如何选择药物,已成为临床药师关注的问题。
妊娠期用药要特别注意的是,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因此,妊娠期用药等同于母婴同时治疗。
由于胎儿处于生长发肓期,其生理特点有异于成人,如果用药不当,对胎儿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包括致死、致畸、胎儿脏器损伤或功能障碍。
哺乳期妇女服用的药物通过乳腺转运到乳汁中,乳母服药剂量大小及疗程的长短都直接关系到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一、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在整个妊娠过程中,母体、胎盘、胎儿组成一个生物学和药动学整体。
因此,妊娠期妇女用药后,药物不仅存在于母体,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对胎儿产生影响。
(一)妊娠母体的药物代谢动力学1. 药物的吸收药物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相关。
妊娠期间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减弱,使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吸收峰值后推且峰值常偏低。
另外,早孕时有些呕吐频繁的孕妇其口服药物的效果更受影响。
妊娠期心输出量和潮气量增加,导致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增加,这些变化可促进肺吸收,因此吸入给药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2. 药物的分布妊娠期孕妇血容量约增加35%~50%,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稀释,心排出量增加,体液总量平均增加8000m1,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血药浓度要低于非妊娠期。
妊娠期白蛋白减少。
妊娠期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源性皮质激素和胎盘激素所占据,导致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下降,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加,使孕妇用药效力增高。
体外试验表明妊娠期药物游离型增加的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等。
3. 药物的代谢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
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清除速度减慢;妊娠期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能与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孕酮的影响有关。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8a5339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8.png)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抗生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在特殊人群中的抗生素应用却需要更加慎重和谨慎。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指南,以期对相关人群的合理用药提供一些指导。
一、儿童群体中的抗生素应用儿童因为身体发育未成熟,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薄弱,抗生素的应用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控制使用指征:儿童的感染种类和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充分了解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以确保使用的抗生素切实有效。
2. 剂量和用药间隔: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在用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计算剂量,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3. 注意安全性: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在儿童中更加常见,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在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和监测儿童的身体反应,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确保安全用药。
二、老年人群体中的抗生素应用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和慢性病的增多,对抗生素的应用也存在一些特殊性:1. 注意肝肾功能: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普遍下降,因此在用药前需要评估肝肾功能指标,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频次,以防止药物在体内的蓄积。
2. 防止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通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注意是否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以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选择广谱抗生素:老年人常常因为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感染多种病原体,因此在抗生素的选择上,宜选择广谱抗生素以充分覆盖可能存在的多种病原体。
三、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中的抗生素应用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的抗生素应用同样需要特别关注:1. 避免对胎儿和乳汁的不良影响:某些抗生素在妊娠和哺乳期间可能对胎儿和乳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用药选择上需要特别慎重,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2. 尽量使用低毒性抗生素:对于妇女来说,应优先选择低毒性抗生素,避免对胚胎和乳汁的不良影响。
孕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论文
![孕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ce457b01f69e31433294d1.png)
孕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妊娠期的特殊情况,孕妇发生感染(尿路感染)的机会较多,在选用抗菌药物时,除遵循一般合理用药原则外,还须注意孕妇及胎儿药理学特点,以及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由于抗生素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孕妇在妊娠过程中一定要谨慎选择抗生素。
妊娠期禁用的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主要对g【sup】-【/sup】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耳、肾毒性是本类药物众所周知的毒副反应。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都能通过胎盘屏障,在胎儿循环中的浓度达母血浓度的30%~60%。
庆大霉素静滴后4~7小时,胎血浓度接近母血浓度,而胎儿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低下,药物易在肾脏积蓄,引起新生儿耳聋和前厅失调。
此类药物还可引起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临产前给药,有引起婴儿腹泻紧迫的可能性。
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米诺环素等。
此类药物应用后,胎儿循环中的浓度达母血浓度的50%~75%,可引起新生儿肢体畸形、肝肾损害、先天性白内障、骨骼生长障碍、牙齿着色和釉质发育不全、前白隆起或死胎增多等。
多粘菌素类:可通过胎盘屏障,对肾及神经系统有严重损害,且常用量即可引起。
万古霉素:其胎儿循环中浓度达母血浓度30%~40%,可引起耳聋及肾毒性。
甲硝唑:能通过胎盘屏障,在母血与胎血中都可迅速达到或超过治疗浓度,引起毒性反应,甲硝唑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突变作用,早孕期3个月应禁用。
喹诺酮类:常用的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和司巴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而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主导抗菌药之一。
动物实验中未发现喹诺酮类有致畸作用,也无胚胎毒性,但该类药物可引起幼年狗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骨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软组织损伤。
对人体软骨的损害虽未获证实,但美国医学文献已明确提示:妊娠妇女不作推荐。
氯霉素:是具有抑菌作用的广谱抗生素,对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作用最强,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曾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感染,但它最大的缺点是抑制骨髓。
妊娠期抗生素使用指南
![妊娠期抗生素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3d1c9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b.png)
妊娠期抗生素使用指南导言:妊娠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生理阶段,孕妇的身体会经历许多变化。
当孕妇出现感染或其他疾病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然而,孕妇使用抗生素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抗生素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的风险。
本文旨在为医生和孕妇提供妊娠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包括安全性评估、常见感染的处理以及具体药物的使用建议。
一、妊娠期抗生素使用的安全性评估孕妇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先进行安全性评估。
这包括了解该抗生素是否已被广泛用于孕妇身上,并通过动物试验和人体研究来评估其潜在的胎儿风险。
在考虑使用抗生素时,医生应权衡治疗的必要性和潜在的风险。
另外,抗生素的用药时间也需要考虑。
最好在怀孕早期使用抗生素,因为在这个阶段,胎儿的器官还在发育,可能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
对于孕妇在妊娠晚期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医生应在治疗前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并告知孕妇。
二、常见感染的处理1.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在孕妇中比较常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孕妇尿路感染的治疗,一线药物是抗生素硝基呋太尼或头孢类药物。
这些药物已被广泛用于孕妇身上,并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
2. 呼吸道感染孕妇在妊娠期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流感等。
对于轻度呼吸道感染,通常推荐休息,多喝水,并使用疼痛缓解药物来缓解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考虑给予抗生素治疗。
然而,应仔细选择抗生素,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3. 阴道感染阴道感染在妊娠期间也很常见,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念珠菌和细菌性阴道炎。
对于轻微的阴道感染,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局部抗真菌剂或抗生素治疗。
然而,对于重度感染,可能需要使用口服抗生素来治疗。
三、抗生素的使用建议1. 安全的抗生素在妊娠期使用抗生素时,应尽量选择已被广泛用于孕妇身上的安全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硝基呋喃唑酮等。
然而,医生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仍需权衡治疗的必要性和潜在的胎儿风险。
2. 避免使用的抗生素在妊娠期应避免或谨慎使用某些抗生素,因为它们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妊娠期怎么选用抗菌药物
![妊娠期怎么选用抗菌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351d870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f.png)
妊娠期怎么选用抗菌药物妊娠期属于女性的一个特殊时期,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此时期用药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可能增加胎儿畸形和死亡的概率。
女性整个妊娠期间,可能由于某些疾病可能需要用药,如何减少对胎儿的损害就很重要,如何正确的选择用药是关键。
那么妊娠期到底能否使用抗菌药物呢,如何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呢?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问题简单的讲解一下。
1.妊娠期是否可以服用抗菌药物?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妊娠期非常重要和特殊,但是如果母体受到了疾病的侵袭而不治疗的话,也是会给胎儿带来影响的。
所以为了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母体的健康,即使是女性在妊娠期也是可以服用药物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服用,也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用药的,而且还需要在医生的嘱咐下服用,千万不可以盲目乱用抗菌药物,否则会给自身以及胎儿都带来不好的影响,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因此,及时就诊,规范用药很重要。
1.妊娠期怎么选用抗菌药物?妊娠期抗菌药物的选择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即可以使用抗菌的药物、慎用的抗菌药以及禁止使用的抗菌药物,下面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1.妊娠期可以使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
(1)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但是哺乳类动物来说,是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的,而我们女性也属于哺乳类动物,所以使用青霉素药物能降低毒素给身体带来的影响,是不会导致胎儿畸形的,孕期使用是非常安全的。
(2)头孢霉素类药物:与青霉素药物的作用原理非常相似,不会给胎儿和母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相比,过敏反应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头孢类药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三、四次变革,而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是第三代头孢,如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等,孕期可以安全使用。
妊娠及哺乳期应用抗生素的研究现状
![妊娠及哺乳期应用抗生素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17f7d99daef5ef7ba0d3c93.png)
2能穿过胎盘3可排泌至乳汁l周之内的短期哺乳可能是安全的多西环素在乳汁内的浓度约为母血浓度的3040t201i4未专门研究多西环素在妊娠期的药动学故尚不清楚妊娠期是否需要调整剂量
· 248·
W 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 2008,Vo1.29,No.6 ,
妊娠及 哺乳期应用抗生素 的研究现状
苗 丽 , 邓 万 俊 (1.潍坊 医学院附属文登中心医院心 内科 ,山东文登 264400; 南 华大 学附属南华 医院心 内科,湖南衡 阳 421002)
摘 要 :抗生 素是妊娠 及哺乳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妊娠及哺乳期抗生素的药动学与药效学 可能 发生 改变 ,从而影响 疗 效。此外 ,抗生素对发育中的胎 儿或新生儿可能存在致畸或毒性作用 。对妊娠及哺乳期 常用 的11种广谱抗生素的文献 资料 进行综述 。1 1种抗 生素均能穿过胎盘进 入胎儿体内 ,均能分 泌至乳汁 。阿 莫西 林、庆大霉素 、青霉素 G、青霉素V 钾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血药浓度妊娠期较未妊娠妇女偏低 ,表 明若需达到未妊娠妇女 的血药浓度 ,必须缩短用药 间隔和(或)an大给药剂量 。妊娠 期克林霉素药动学 无改 变。妊娠 期应用氯霉素 、庆大霉素 或万古霉素时 ,建议检测血药 峰一谷浓度 。根据 “致畸 因子信息服 务分类系统” ,上述 11种抗生 素可被分为 :无致畸 危险(如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利福平)、不确定是否致畸(如克林霉素 、庆大 霉 素及万古霉素)3类。根据 美国FDAI ̄J]定 的 “妊娠期药物危险分级”标准 ,阿莫西林、克林 霉素 、青霉素G、青霉素V钾 及 万古霉素均属于B级 ;氯霉素 、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利福平 皆为C级 ;多西环素为D级 。
妊娠期抗生素使用指南
![妊娠期抗生素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b14e26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9.png)
妊娠期抗生素使用指南妊娠期抗生素使用指南1. 引言- 目的:本文旨在为妊娠期妇女在使用抗生素时提供准确有效的指导。
- 背景:抗生素的使用在妊娠期间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妇女的健康和胎儿的安全。
2. 妊娠期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 上呼吸道感染:例如鼻窦炎、咽炎等- 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阴道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病、霉菌性阴道炎等- 其他感染:如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等3. 妊娠期抗生素的选择原则- 安全性: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抗生素药物- 疗效: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耐药性:考虑抗生素的耐药性,避免选择多药耐药的抗生素- 给药途径:口服优于静脉给药,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 给药时间:考虑给药时间,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4. 常用抗生素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估- 青霉素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磺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喹诺酮类抗生素- 酮康唑类抗生素- 其他类别抗生素5. 妊娠期抗生素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胎儿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 母体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细菌耐药性及其对抗生素选择的影响- 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6. 附件- 附件1:妊娠期抗生素使用收集表格- 附件2:妊娠期抗生素使用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 药品管理法:专门用来管理和监督药品的合法生产、经营、流通和使用的法律法规。
2. 药品监管机构:负责药品市场监管和药品安全监测的政府机构。
3. 药品注册:药品上市前需经过药品监管机构的审批和注册。
4. 药品说明书:药品包装内附带的详细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妊娠及哺乳期应用常用广谱抗生素的参考资料
![妊娠及哺乳期应用常用广谱抗生素的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3d2a992d15abe23482f4d99.png)
妊娠及哺乳期应用常用广谱抗生素的参考资料药物在妊娠及哺乳期的药动学与药效学性质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脂溶性、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药物能迅速穿过胎盘膜。
妊娠0~18 d 时,干扰细胞分裂即产生细胞毒的药物会影响胚泡形成,继而引起胎儿死亡;妊娠2~8周是胎儿器官发生阶段,某些药物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
此外,某些能分泌至乳汁的药物,在母亲用药后可通过哺乳对新生儿产生毒副作用。
据统计,美国每年约6%孕妇至少使用1次可能致畸的药物,总人数达数百万。
假如每 1 000名使用致畸药物的孕妇导致1例新生儿先天缺陷,那么,每年将有数百名因药物致畸的婴儿降生。
出于对胎儿及新生儿发育的特殊考虑,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成为独特的“弱势群体”。
其用药风险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在可能致畸的药物中,抗生素是妊娠及哺乳期的常用药物之一,占12%。
主要用于治疗围产期感染性疾病,如生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结核、梅毒、李斯特菌病、弓形体病、疟疾、衣原体感染等。
上述感染可能传播给胎儿,或由于高热、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羊膜炎-宫内感染等引起自发性流产、早产、死胎、婴儿生长迟缓、先天性畸形、新生儿感染等不良结局,对胎儿构成严重威胁。
例如,寄居于阴道或皮肤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可通过哺乳传播给婴儿,这已在早产儿及足月产儿中得到证实。
4%~7%孕妇存在无症状性菌尿, 30%~60%未经治疗的孕妇无症状性菌尿进展为肾盂肾炎。
一些学者认为,无症状性菌尿亦与早产及婴儿低体重有关,治疗无症状性菌尿可避免20%的早产。
因此,围产期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临床医生对妊娠哺乳期应用抗生素也存在忧虑与担心,因为动物试验已证实少数抗生素有致畸作用,不能排除其对人类也有致畸危险。
个别抗生素可能通过哺乳对新生儿产生毒性作用。
最近有人对抗生素治疗无症状性菌尿可避免早产的结论提出质疑。
应用抗生素治疗妊娠期B族链球菌性菌尿GBS),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孕妇其早产危险的OR为2.7。
2020干货!四环素类抗生素-妊娠哺乳用药
![2020干货!四环素类抗生素-妊娠哺乳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5a037fe065ce0508763213d4.png)
一、多西环素-妊娠哺乳用药【妊娠期用药】FDA妊娠分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D级。
澳大利亚药物分级澳大利亚药物评价委员会(ADEC) 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D级。
风险评估1. 本药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2. 动物试验观察到交配时间延长和精子活力降低、速度减慢、浓度降低,以及着床前、后丢失增加。
3. 妊娠早期使用治疗剂量的本药引起畸形的风险很低,但现有数据不足以排除致畸风险。
有研究发现妊娠早期使用本药与自然流产风险增加有关。
4. 妊娠后半段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可使其沉积在发育中的牙齿和骨骼中,引起胎儿牙齿变色、牙釉质再生不良及抑制胎儿骨骼生长。
5. 未发现母体使用本药增加分娩小于胎龄儿(SGA) 的风险。
6. 有研究发现宫内暴露于四环素类药不增加儿童癌症的总体风险,但可能与特定的癌症有关。
用药建议1. 妊娠期妇女不宜使用本药。
一般情况下,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能更安全。
2. 本药可用于妊娠期妇女洛基山斑疹热。
3. 通常妊娠和非妊娠期妇女炭疽感染的治疗相同。
妊娠期炭疽暴露后的预防或未累及全身的皮肤炭疽的治疗首选口服环丙沙星,本药可作为替代药物。
4. 妊娠期Q热的治疗建议使用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
5. 对于疟疾,妊娠和非妊娠期妇女治疗方式类似。
本药和四环素可用于无并发症疟疾的治疗,然而只有在其他药物不耐受或不可用时才能用于妊娠期妇女治疗。
对于患有严重疟疾的妊娠期妇女应使用注射给药。
二、米诺环素-妊娠哺乳用药【妊娠期用药】FDA妊娠分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D级。
澳大利亚药物分级澳大利亚药物评价委员会(ADEC) 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D级。
风险评估1. 本药可通过胎盘,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
2. 动物试验表明本药可引起胎仔骨骼畸形(肢骨弯曲)、体重降低、母体体重增量明显减少,并且对雄性大鼠的精子形成有不良影响。
3. 已有母体使用本药后发生先天性异常(包括肢体减少)的罕见自发报告。
妊娠期和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妊娠期和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21d5e25ef7ba0d4a733bba.png)
妊娠期和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应用1.FDA对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
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利福布丁,乙胺丁醇,甲硝唑,呋喃妥因,C. 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氯霉素,克拉霉素,万古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磺胺药/甲氧苄啶,氟喹诺酮类,利奈唑胺,乙胺嘧啶,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D. 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可能受益多。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X. 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奎宁,乙硫异烟胺,利巴韦林2.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妊娠前期:从女性发育成熟到卵子受精时期。
在此阶段,使用药物一般比较安全,但在体内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可能会影响胚胎正常生长。
(2)受精第一日至第十四日:在此阶段,如果药物导致大量胚囊细胞受损会导致胚胎死亡。
如果仅少量细胞受损则不会影响其他细胞最终分化发育成为正常个体。
(3)受精第十五日至妊娠三个月左右:此时期是经典的致畸期。
由于各种器官、躯干、四肢在这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分化,所以极易受到包括药物毒性在内各种致畸因素影响,而且药物毒性作用越早,发生畸形的可能性就可能越严重。
(4)妊娠三个月至分娩:胎儿组要器官基本分化完成并迅速生长发育,在此阶段,药物致畸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但有些药物仍可能影响胎儿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
2.青霉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能妨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能促使细菌细胞膜分解,又能抑制其合成,对许多敏感菌有杀菌作用。
(1)妊娠期:通过单纯扩散的机制透过胎盘,孕母血液中游离的青霉素浓度可较脐血中低。
该类药物对母体的肝肾功能影响小,已证实青霉素类抗生素为妊娠期最安全的抗生素。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8e04d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f.png)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引言:妇产科是关注妇女生殖健康的专科领域,涵盖了多种与妇女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和问题。
抗生素在妇产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治疗和预防感染、促进术后康复等。
然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本文将为妇产科医生和患者提供关于抗生素使用的指南,以提高护理质量及个体化治疗效果。
一、妇产科常见感染及抗生素选择1. 阴道炎\t阴道炎是妇科常见感染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初次就诊的阴道炎病例通常选择局部抗生素治疗,如甲硝唑凝胶、氯己定软胶囊等。
对于复发性阴道炎或伴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可考虑口服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等。
2. 泌尿生殖道感染\t尿路感染在妇产科中较为常见,主要由革兰阴性菌引起。
通常选择抗生素治疗,如氨苄西林、头孢他啶等。
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或特殊致病菌的感染,建议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 宫颈炎\t宫颈炎常常与性传播疾病有关,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病原体的多样性。
选择的抗生素种类主要包括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四环素类等。
建议使用抗生素前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二、抗生素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t每个患者的感染情况各不相同,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原体、感染严重程度、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医生应在全面评估后,结合临床经验和指南建议,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合理用药\t妇产科抗生素使用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在确认感染诊断后,应及时开始抗生素治疗,但也应考虑是否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并避免出现多药耐药的情况。
同时,应遵循推荐的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或过短的使用抗生素。
3.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t在妇产科患者中使用抗生素时,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抗生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如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更换抗生素。
4.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限制\t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妇产科领域中常常需要慎重考虑。
哺乳期妊娠期的抗生素使用
![哺乳期妊娠期的抗生素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f3c653f78a6529647d5364.png)
(一)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1-5)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1. 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奎宁、利巴韦林,妊娠期禁用。
2. 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但在有明确应用指征,经权衡利弊,用药时患者的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也可在严密观察下慎用。
氨基糖苷类等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3. 药物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为A、B、C、D及X类,可供药物选用时参考(表1-5)。
(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某些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
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甲恶唑等可致核黄疸、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
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
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表1-5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达托霉素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利福布丁甲硝唑呋喃妥因吡喹酮扎那米韦阿昔洛韦乏昔洛韦去羟肌苷奈非那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C. 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氯霉素万古霉素特拉万星黏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泊沙康唑氟胞嘧啶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替硝唑氟喹诺酮类利奈唑胺利福平利福昔明异烟肼吡嗪酰胺卷曲霉素氨苯砜乙胺嘧啶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氯喹甲氟喹喷他脒伊维菌素蒿甲醚/本芴醇阿托伐醌氯胍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塞米韦更昔洛韦膦甲酸西多福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齐多夫定扎西他滨司他夫定阿巴卡韦奈韦拉平地拉韦定茚地那韦D. 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可能受益多氨基糖苷类 ? ? ? ?四环素类伏立康唑X. 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奎宁 ? ? ? ? ? ? ?利巴韦林沙利度胺注:1.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权衡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决定。
抗菌药物在妊娠及哺乳期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妊娠及哺乳期的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ccf1b3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9.png)
抗菌药物在妊娠及哺乳期的合理应用妇女在妊娠和哺乳期常需接受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约86%的孕妇接受过药物治疗,每位孕妇平均接受种处方药,其中抗菌药物占40%,这可能与孕产妇抵抗力下降易导致各种感染有关;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时,不仅要考虑妊娠和哺乳期的生理变化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更要重视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致畸性和毒副反应;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将药物对胎儿的危险度分为A、B、C、D、X五类,为妊娠期安全用药提供了参考,其分级标准如下:A类:在足够多的有恰当对照组的研究中,妊娠妇女未见到有胎儿畸形增加的风险;B类:在动物实验中未见到对胎儿的影响,但缺乏恰当的孕妇的对照研究;或动物实验显示对胎儿有副反应,但这些副反应并未在恰当的孕妇的对照研究中得到证实;C类:动物实验中证明对胎儿有副反应,但缺乏恰当的孕妇的对照研究;或没有进行动物实验,也缺乏恰当的孕妇的对照研究;D类:有恰当的孕妇的对照研究或临床观察证实对胎儿有危险,但当用药的益处远远超过对胎儿潜在的危害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后慎重使用;X类:动物或孕妇的对照研究或临床观察证明对胎儿有致畸作用,该类药物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1 常用抗菌药物的FDA分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包括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部分也可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咪唑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至今尚无A类抗菌药物,妊娠和哺乳期推荐使用B类抗菌药物,慎用C类药物,不用D类和X类药物;青霉素类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杀菌,是孕产妇最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制剂,除孕妇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以及偶可导致婴儿过敏外,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对胎儿和婴儿影响极小;常用者为青霉素G、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美洛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阿洛西林阿乐欣、青霉素V钾、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在FDA分类中均属B类,安全性较高;但哌拉西林、阿洛西林和美洛西林等的上市时间尚短,一般不推荐作为孕期首选;头孢菌素类也属于β-内酰胺类,亦为孕产妇常用的抗生素,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对胎儿和婴儿的影响也是极小的;常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常用的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克肟等;它们均属B类,安全性较高;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中的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亚胺硫霉素,单环类如氨曲南噻肟单酰胺菌素等属于FDA分类的B类,但无特殊情况不宜首选使用;其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氧青霉烷类的克拉维酸棒酸、氧青霉砜类的舒巴坦青霉烷砜和三唑巴坦他唑巴坦等,也属于FDA分类的B类,这些药物极少单独使用,多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组成复方制剂,无特殊情况也不宜首选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通过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并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无致畸作用,对胎儿和新生儿影响很小;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在FDA分类中属B类,在孕期可以使用;克拉霉素、螺旋霉素属C类;要注意,红霉素的酯化物无味红霉素依托红霉素可导致孕妇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受损,孕期禁用;氨基糖甙类无致畸形作用,主要是对胎儿听神经的损害和肾毒性,临床常用的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在FDA分类中属C类,链霉素、妥布霉素属D类,故妊娠期应慎用或禁用;目前仅壮观霉素大观霉素在FDA分类中属B类;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孕期使胎儿牙釉质发育不良,荧光物质沉积于牙釉及骨质内,尚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孕妇急性脂肪肝并伴肾功能不全等;在FDA分类中均属D类,故孕期禁用此类药物;酰胺醇类氯霉素对母体有粒细胞减少及肝脏损害的危险,可通过胎盘和乳汁进入胎儿和新生儿,引起“灰婴综合征”,还可损害造血系统,在FDA分类中虽属C类,但在孕期及哺乳期不宜使用;其他抗生素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磷霉素均属FDA分类B类;因此,在孕期可以使用;万古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菌,属FDA分类C类,过去认为有潜在的耳毒性和肾毒性,但现在有争议,孕期慎用;磺胺类磺胺嘧啶在FDA分类中属B类,孕晚期因与胆红素和血浆蛋白发生竞争性结合,容易导致出生后的新生儿黄疸、溶血性贫血,故孕期慎用,孕晚期避免使用;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在FDA分类中属C类;磺胺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为C类药,甲氧苄氨嘧啶与磺胺甲基异恶唑组成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临床研究表明可能有致畸作用,孕期不应使用;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动物实验中发现对软骨发育有影响,但在临床使用中并未发现对胎儿有明显的骨损害;目前在FDA分类中属C类;硝基咪唑类对啮齿类动物有致癌作用,对某些细菌有致畸作用,人类尚无报道;在FDA分类中甲硝唑属B类,孕期可用,但不主张在早期妊娠应用,并应以局部用药为主;替硝唑属C类,孕期不用;呋喃类呋喃妥因在FDA分类中属B类,因可通过胎盘,理论上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胎儿可引起溶血性贫血,但临床未见报道;呋喃唑酮属C类,未见对胎儿致畸作用的报道,G-6-PD缺乏者应用本品可能产生溶血性贫血,妊娠晚期慎用;抗真菌药在妇产科常用的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其中克霉唑、制霉菌素在FDA分类中均属B类,在妊娠早期局部应用也是安全的;咪康唑则属C类,当用作阴道塞药时,由于其吸收量极小,也可在早孕期以后谨慎使用;口服的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在FDA分类中均属C类,在妊娠和哺乳期一般不用;2 妊娠和哺乳期如何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妊娠和哺乳期用药的最低要求,是所用药物不仅对孕产妇本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还要保证所用药物对胚胎、胎儿及乳儿也无直接或间接的明显不利影响;合理、安全地使用抗菌药物的总原则是应该根据科学证据选择用药,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用药须有明确的指征有指征同时并对治疗孕产妇疾病有益,不可滥用,可用可不用时宜不用;当妊娠和哺乳期需要应用抗菌药物时,医生应全面考虑到病原体、感染部位、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权衡抗菌药物对母体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胎婴儿的可能危害,应做到治疗母体而不影响胎儿;并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持续时间,合理用药,及时停药;有些药虽然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但当孕妇有生命危险时,权衡利弊后仍需使用;根据抗菌药物的FDA分类选择用药至今尚无A类抗菌药物,尽量选用B类药及已证实对胚胎无害的药物;少用C类药和对孕产妇安全性不确切的新药;不宜选用D和X类;当两种以上的药物有同样疗效时,应选择对胎儿危害性较小的一种;β-内酰胺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间长,大量资料证明是妊娠和哺乳期最安全的药物,但随着耐药菌的增加,有时不得不应用一些资料尚有限的药物;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将抗菌药物在妊娠哺乳期的应用分为三类:1妊娠哺乳期推荐应用的抗菌药物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酯化物除外抗生素;2妊娠哺乳期慎用或尽量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是: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克林霉素类和万古霉素;3妊娠哺乳期禁用的抗菌药物是: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根据用药时的胎龄选择用药抗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与胎龄密切相关,用药时应明确孕周;受精后2周内,胚层尚未分化,药物的影响是“全或无”,要么引起流产,要么就不受影响;受精后3~ 8周为胚胎期,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胎盘胎儿血循环已建立,最易受药物影响,是致畸高度易感期;受精8周后进入胎儿期,胎儿大部分器官已分化完成,药物的毒性反应是损害器官的功能;用药时要注意妊娠期母体变化对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妊娠期母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抗菌药物在母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妊娠期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减弱,使抗菌药物口服给药时,吸收较慢,药物达峰时间延长,峰值降低;孕妇循环血量增加,使抗菌药物分布容积增加,同时因血液稀释,血浆蛋白相对减少,血药浓度降低4;妊娠期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使主要经过肾脏清除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排泄加快,药物半衰期缩短,药物峰浓度降低;以上特点说明在妊娠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剂量应略高于非孕期的剂量,但由于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有限,故孕期仍倾向于按照非孕期的剂量应用抗菌药物;哺乳期用药几乎能通过胎盘的药物均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但由于生理滤过系统的作用,许多药物转移到母乳的比例较低,母乳中药物浓度一般仅为母血的%~%,对婴儿无定量影响,也不可能有任何临床作用;各种抗菌药物转移至母乳且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的量很小,浓度大多< 1mg/L,但也有例外,如磺胺药、红霉素等,可能还有甲硝唑;哺乳期用药应注意:1确定乳母用药指征并选择疗效好、半衰期短的药物,尽可能用最小有效剂量,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剂量大或疗程长时,应监测乳儿血药浓度;2哺乳期应避免应用禁用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停止哺乳;必须使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密切观察乳儿的反应;乳母必须用药,但该药对乳儿的安全性又未能证实时,应暂停哺乳或改用人工喂养;3哺乳期用药时,哺乳时间应避开乳汁中药物浓度高峰期;乳母可在授乳后立即用药,并适当延迟下次哺乳时间,有利于乳儿吮吸乳汁时避开药物浓度的高峰期,减少药物向乳儿移行;总之,妊娠期和哺乳期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应首先考虑药物对胎儿和婴儿的影响,其次考虑抗菌活性,做到治疗母体而不影响胎婴儿;。
妊娠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妊娠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71ffaf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8.png)
妊娠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生物学上,妊娠期是指从受精卵与子宫壁结合开始,到孕妇分娩结束的时间段。
在这个过程中,孕妇的身体会经历很多变化。
有些孕妇在妊娠期会出现感染等问题,这时医生可能会考虑给她们开一些抗生素。
但是,妊娠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需要注意的,因为过度或不适当使用抗生素会对母婴带来潜在风险。
妊娠期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孕妇免疫力下降,特别是在第2-3个孕月期间。
一些常见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皮肤感染等也会随之而来。
在这些情况下,抗生素会被用来治疗病菌感染,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然而,妊娠期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应该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没有病菌感染或预防感染的情况下,不应该使用抗生素。
对于孕妇来说,每种抗生素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不同。
一些抗生素会穿过胎盘并影响胎儿的器官和系统的发育。
例如,四环素类抗生素会损害胎儿骨骼系统并导致牙齿变黄等,氟喹诺酮类会抑制胎儿软骨与骨骼的发育。
因此,在孕妇服用抗生素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孕妇本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
抗生素的种类很多,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
在孕妇患上肺炎、葡萄球菌感染或布氏菌病等疾病时,应选用广谱抗生素。
但是,在其中选择药物时应该注意,不同的孕妇身体情况不同,选择的广谱抗生素也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此外,抗生素的剂量也应该得到合理的掌控。
如果给孕妇使用的抗生素剂量过高,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类,耳毒素类、两性霉素B等会引起胎儿贫血甚至出生缺陷。
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这些不良影响,孕妇应该严格按照医嘱来服用药物并遵循剂量准确的建议。
总之,妊娠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孕妇和胎儿的身体健康很重要。
医生应该为孕妇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注意准确的剂量配置和给药时间。
孕妇本人也应该多留意自己身体状况,了解医生的处方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并避免药物对母婴的潜在风险。
抗生素在妊娠期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妊娠期感染中的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ed92ca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e.png)
抗生素在妊娠期感染中的应用指南在妊娠期,感染对于孕妇和胎儿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为了控制和治疗感染,医生常常会考虑使用抗生素。
然而,由于妊娠期的特殊情况,正确地选择和应用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生素在妊娠期感染中的应用指南,以帮助医生和孕妇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妊娠期感染的分类妊娠期感染可以分为两类:孕前感染和孕期感染。
孕前感染是指在怀孕前感染的疾病,例如性传播感染和尿路感染。
孕期感染是指在怀孕期间感染的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
了解感染类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妊娠期感染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原则可以帮助医生在保证有效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母婴的风险:1. 安全性:选择安全性高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对胚胎或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
2. 抗菌谱:根据感染类型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确保能覆盖感染病原体。
3. 给药途径:优先考虑口服给药,避免或尽量减少需要静脉注射的药物,以降低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三、常见感染病例的抗生素选择1.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在妊娠期较为常见,通常选择安全性高且对常见细菌有效的抗生素。
一线药物包括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药物,但需确保孕妇对这些药物没有过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的孕妇可以选用尼福霉素等其他抗生素。
2.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需要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孕妇的个体情况而定。
轻度感染一般可以采用口服抗生素,例如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
对于严重感染,可能需要考虑静脉给药的抗生素,例如头孢曲松。
3. 阴道感染:阴道感染常常导致炎症和不适,治疗时应选择对阴道炎症病原体有针对性的抗生素。
例如,念珠菌感染常用抗真菌药物,细菌性阴道病常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四、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尽管抗生素在妊娠期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医生和孕妇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 药物过敏:孕妇需告知医生自己对某些抗生素是否存在过敏反应,以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期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第三代)该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类极为相似,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也比较小。
比青霉素类更为优越的是其抗菌谱广,对酸及各种细菌产生的b-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发生率低,第一代头孢菌素有一定的肾毒性,第二代肾毒性较低,第三代对肾脏已基本无毒性,孕妇怀孕全过程可予应用。
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钠等。
大环内酯类该类抗生素是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
但有其特点:对一般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很有用,对支原体,衣原体,弓形体也很有效;血药浓度不高,但组织分布与细胞内移行性良好,毒性低,变态反应少,是孕期可安全使用的抗生素,怀孕全过程可予运用。
对青霉素过敏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孕妇可首选此类药物,如阿奇霉素。
抗厌氧菌及抗滴虫药该类药物经动物实验证明,对细菌有致突变作用,故对人类亦有危险。
妊娠头三个月内要避免应用,以防引起胎儿畸形。
如甲硝唑,替硝唑。
妊娠期慎用的抗菌药物(C类)
C类药物仅在动物实验研究时证明对胎儿致畸或可杀死胚胎,未在人类研究证实,对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确认利大于弊时方能应用。
氯霉素类该类抗生素可通过胎盘在胎儿体内蓄积,因胎儿肝脏中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故对此类药物的解毒功能受到影响;孕后期用药新生儿出生后可出现呕吐,厌食,腹胀,最终可导致循环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故孕早中期慎用,孕晚期禁用。
喹诺酮类该类药的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作用,但可引起年幼动物的关节病变,影响软骨发育;对神经精神方面也有影响,故妊娠期避免应用。
如氟哌酸,环丙沙星等。
磺胺药该类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体,与胎儿血中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的结合部位,使血浆游离型胆红素增高,血浆游离型胆红素为酯溶性胆红素,可渗入血脑屏障,致胎儿脑损伤或出生后新生儿核黄疸,故妊娠期避免应用。
如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
抗菌中草药大青叶有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故量大可导致早产,孕妇慎用;板蓝根和大青叶属同类植物,也应慎用。
妊娠期禁用的抗菌药物(D类)
D类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有确切证据,除非孕妇用药后有绝对效果,否则不考虑应用。
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肾清除能力差,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易致血药浓度升高;内耳淋巴液中药浓度高。
婴儿出现听力障碍主要与用药量有关,与妊娠月份的关系不大,但其发生率为3%-11%。
该类药物妊娠全过程避免应用。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
四环素类该类药物是典型的致胎儿畸形药物。
孕早期使用可致胎儿四肢发育不良和短肢畸形;孕中期致牙蕾发育不良,先天性白内障;孕后期引起孕妇肝功能衰竭,故整个孕期应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
如四环素,土霉素等。
红霉素酯化物该类抗生素可导致孕妇肝内胆汁淤积征和肝实质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阻塞性黄疸等其发生率高达40%,这可能与酯化物的高敏反应有关,该类药物妊娠全过程避免应用。
如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琥乙红霉
素等。
抗菌中(成)药穿心莲可对抗孕酮,抑制绒毛滋养细胞生成,可导致流产,孕早期禁用。
六神丸是清热消肿药,其有效成分为蟾蜍,还有麝香,可引起子宫收缩,引起流产或早产,故孕妇禁用。
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1. 正确选择对胎儿无损害而又对孕妇所患疾病最有效的药物。
2. 能用一种药物就避免联合用药,能用疗效肯定的老药就避免用尚未确定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新药,能用小剂量药物就避免用大剂量药物。
3. 孕妇出现紧急情况必须用药时,也应该尽量选用确经临床多年验证无致畸胎作用的A,B类药物(A类药物使用安全,对母体及胎儿健康无不良影响)。
4. 根据孕周大小即胎儿所属发育时期考虑用药,如孕三个月以内是胎儿发育重要时期,用药要特别慎重,可以推迟治疗的尽量推迟到这个时期以后。
5. 根据药物对胎儿影响程度不同,以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用起。
如孕妇合并甲亢,选药后顺序为:镇静剂(安定),b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
6. 孕期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包括保健品。
香港地区曾有报道: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对大鼠胚胎有致畸作用,建议妇女在妊娠三个月内慎用人参。
国外报道:甘草能刺激孕妇体内制造前列腺素,可使孕妇早产,孕早期慎用。
7. 为防止药物诱发胎儿畸形,在妊娠前三个月以不用C,D类药物为好。
在妊娠三个月后使用C类药时也需权衡利弊,确认利大于弊时方能使用。
一般情况下D类药物在孕期禁止使用。
8. 孕妇如在抢救,特殊情况下使用C,D类药时,应给予“警告”。
如血清制品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给予葡萄糖酸钙(A类),扑尔敏(B类)无效时,只好使用异丙嗪(C类),地塞米松(D类)等药物,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还有孕妇合并癫痫的抗癫痫治疗用药(D类),孕期癫痫频繁发作本身对母体和胎儿损害很大,所以为控制癫痫发作只好用药;但使用剂量要调节至控制病情发作之最小剂量。
孕期患者接受氨基糖苷类(D类),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啶(C类)治疗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减少药物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