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超详细)
杨修之死的故事
![杨修之死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7b9aaa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e.png)
杨修之死的故事第一篇:杨修之死的故事杨修之死相传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是个文学家,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后来成为“一代奸雄”东汉相国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
落成时,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
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
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
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
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结他。
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
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
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
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
而后,操问其故,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妒嫉杨修。
曹操多猜疑,深怕人家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
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
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作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
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
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惟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忄享)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杨修之死故事概括字
![杨修之死故事概括字](https://img.taocdn.com/s3/m/3a5e8db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c.png)
杨修之死故事概括字杨修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身世非常显赫,但是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波折,最终在战乱之中病逝。
据历史记载,杨修之死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曲折和波折之后才发生的,这一事件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和轰动。
杨修之死的原因是因为他在战争中遭到了伤害,这一伤害后来导致了他的身体状况极度恶化。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战争非常激烈,杨修所在的部队在作战期间受到了强烈的攻击,他所在的营地被敌人攻破,杨修身受重伤,倒在了战场上。
在当时的社会中,医学水平非常落后,杨修所受的伤势非常严重,而无法获得有效的治疗。
杨修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很快销声匿迹,躲在了一座小山中。
然而,在躲避的过程中,杨修遇到了一些董卓的手下,他们循踪追寻,最终找到了杨修的藏身之处,并把他抓住。
在董卓的命令下,手下将杨修捆绑在一棵树上,进行酷刑。
杨修受到非常残酷的折磨,他的身体被撕裂,皮肉模糊,最终失去了生命。
杨修之死在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意义非凡。
杨修是董卓统治下魏国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兼具才华和品德,是当时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的一股清流。
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战乱的影响,最终使得他无法逃离黑暗的命运。
在他被杀害的时候,他的才华和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扬,但是对于他悲惨的遭遇和死亡方式,却引起了人们深深的痛惜和愤慨。
杨修之死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需要时刻警惕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的预防,同时也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
在信息时代中,人们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思维,将个人成长和社会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避免像杨修那样深受命运的冷眼所威胁。
总之,杨修之死故事概括字意味深远,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优秀人才最终被历史和命运所辜负的悲剧,在社会进步和个人生活中提醒了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引以为戒的精神。
语文课文《杨修之死》简介
![语文课文《杨修之死》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60276e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6.png)
语文课文《杨修之死》简介语文课文《杨修之死》简介语文课本中曾经有一篇名为《杨修之死》的课文,文章讲述了东汉末年才子杨修被曹操妒忌才华,并最终杀害的故事。
这个故事节选自小说《三国演义》,改编自正史《三国志》中的真实事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语文课文《杨修之死》简介,欢迎阅读!语文课文《杨修之死》简介 1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适庖官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有人报知夏侯惇。
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
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
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
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
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
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
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
植闻之,问于修。
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竞斩之可也。
”植然其言。
及至门,门吏阻住。
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
于是曹操以植为能。
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
操心中甚疑。
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
杨修之死(上交)
![杨修之死(上交)](https://img.taocdn.com/s3/m/01cfde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e.png)
杨修之死引发了曹魏内部的权力斗争,使得原本稳定的政治局面变 得动荡不安。
加速了曹魏的灭亡
由于杨修在曹魏政权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死加速了曹魏的灭亡,为 司马氏篡位提供了可乘之机。
对杨氏家族的影响
家族地位下降
杨修是杨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他的死使得杨氏家族在曹魏政权中 的地位大幅下降。
遭受打压和排挤
两人之间的矛盾
然而,两人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比如在政治立场和 权力分配等方面存在分歧。
杨修的政治立场
01
杨修支持曹植
杨修是曹植的支持者,他认为曹 植更有才华和能力,希望他能成 为继承人。
对杨修支持曹植的行为感到 不满,认为他干涉了继承人的选 择。
在曹魏政权中,政治立场非常重 要,而杨修因为支持曹植,成为 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3
曹操对杨修的才华是肯定的,但他认为杨修的性 格缺陷和行为举止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因此不得 不杀之。
后人的评价
后人对杨修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他的才华和性格上。许多人认为杨修是一个 聪明才智过人的人,他的文学造诣和政治见识都很高。
然而,也有人认为杨修的性格过于张扬,不够谦虚谨慎,这导致他在处理 人际关系上出现了问题。
杨修在曹魏政权中的作用
杨修的才华和谋略
01
杨修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谋略的人,他在曹魏政权中担任要职,
为曹操出谋划策。
杨修的影响力
02
杨修在曹魏政权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意见和决策对政权
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杨修的贡献
03
尽管杨修在曹魏政权中的作用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他的才华和
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03 杨修之死的经过
杨修之死
目录
• 杨修简介 • 杨修之死的背景 • 杨修之死的经过 • 杨修之死的后果 • 杨修之死的评价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https://img.taocdn.com/s3/m/2e30cfcb76eeaeaad1f330e0.png)
总结
鸡肋事件——惑乱军心——“斩”
改建园门 众人分酥 梦中杀人 告发曹丕 教植出城 为植答教
—— —— —— —— —— ——
虽称美,心甚忌之 虽喜笑,而心恶之 闻而愈恶之 愈恶之 大怒 大怒,有杀修之心
插 叙
出战蜀军,战斗失败,厚葬杨修
这种结构,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 使故事《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 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双线笔记) 2、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的哪 些故事呢?明天请你来讲讲印象最深的故事。
三国艺苑
径来告操
密请吴质
疑谮害曹丕
愈恶之
试才干事件
曹 丕 曹 植
“竟斩之可也”
操大怒
亦不喜植
立斩之
做答教事件
作答教十余条
大怒:“匹夫安敢欺我 也!”已有杀修之心。
兵败厚葬杨修
操带伤归寨
兵出斜谷口 将修尸收回厚葬
杨修死后,曹操为何强行进兵,失败了为何厚葬 杨修 ?
①这是曹操掩盖想退兵的心事,进而掩盖杀 杨修的用心。 ②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 是正确的,再次揭露曹操以“惑乱军心” 杀杨修是借口,真正原因是杨修“恃才放 旷,数犯曹操之忌”。厚葬杨修是为了堵 住众人之口,以笼络人心。
2、归纳这篇小说中曹操的性格特点。
虚伪奸诈、心胸狭窄、生性多疑、自私冷 酷 (“千古第一奸雄”)
在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作 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数犯忌 甚忌之
请找能体现曹 心恶之 操心理变化的 愈恶之 词语有哪些?
愈恶之 大怒 亦不喜植 有杀修之心
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 悟,也来对杨修点评一番 (一句话即可)。
2、从全文看杨修性格最大特点是什么,曹操 为什么要杀杨修?
杨修之死的故事
![杨修之死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7d380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5.png)
杨修之死的故事杨修,字德祖,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为人谦逊有礼,深受曹操信任和器重。
然而,就在曹操统一北方之际,杨修却因为一桩意外而不幸丧生,留下了一个悲剧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张绣,杨修作为谋士之一也随军出征。
在攻城的过程中,曹操下令烧毁城池,以逼张绣投降。
杨修在城外观战,看到城内火势蔓延,心生怜悯之情,便上前劝说曹操停止烧城。
然而,曹操却认为烧城是必要的手段,不予理会杨修的劝告。
杨修见劝说无效,只得回到自己的帐篷中。
就在这时,一支燃烧的火把从城中飞出,落在了杨修的帐篷上,帐篷立刻起火。
杨修惊慌失措,连忙脱身而逃,却不慎被火焰烧伤。
他被急忙送到医院,尽管医生们用尽了一切方法,仍然无法挽救他的生命。
最终,杨修因为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杨修之死,给曹操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和遗憾。
曹操深感杨修忠心耿耿,为国尽忠,因此对他的去世感到十分痛心。
他在杨修的葬礼上亲自前去吊唁,并赐予他丰厚的丧葬。
曹操还在杨修墓前深深地叹息道,“吾本欲以治世,奈何天不从人愿也。
”。
杨修之死,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他的死并非因为战场上的伤亡,而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和意外。
这也警示着我们,即使身居高位,也要时刻保持谦逊和谨慎,不可骄横自大,否则可能会因小失大。
杨修之死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如蜉蝣,转瞬即逝。
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更不要因为骄傲自大而忽略了身边的安全。
只有谦逊、谨慎地面对生活,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杨修之死,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他的忠诚和才华,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愿我们能从他的故事中汲取教训,活出更加谨慎、谦逊的人生。
18杨修之死
![18杨修之死](https://img.taocdn.com/s3/m/36e0a86e48d7c1c708a14589.png)
日 改建园门 常 众人分酥 生 插 活 梦中杀人 治 计出邺城 活 动 为植答教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愈恶之
叙政
吴质事件 知其事,径来告操
君奉王命而出„„
愈恶之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 读,但是,要真的读出 点韵味,却又是非常之 难,作家真要说的话, 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
补充注释:
[马超]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
[朝(zhāo)歌长吴质]朝歌,汉代所置的县分,故地 在今河南境内;长,县的行政长官。汉代制度,万 户以上的大县,长官为“令”;万户以下的小县,长 官称“长”。吴质,曹丕的亲信。 [世子]王侯爵位的继承人。 [答教]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于事前拟好的答案。 [魏延]刘备手下的大将。 [庞德]曹操手下的大将。
《都古一惯白几青是浪滚 临付今壶看发度山非花滚 江笑多浊秋渔夕依成淘长 仙谈少酒月樵阳旧败尽江 》中事喜春江红在转英东 。,相风渚。,头雄逝 逢。上 空。水 。 , , ,
罗 贯 中
作 者 简 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 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 初小说家。他广泛搜集相 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 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 裴松之的注,对三国故事 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我 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罗贯中在 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 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 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 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 的拥刘反曹倾向。
—葛红兵(文学批评家)
咬文嚼字析性格
同组交流
请你再快速阅 读课文并和你的同 组成员交流一下, 试着概括曹操和杨 修的性格特点。
请你从文中关于杨修的言行中找出
一个词或者细节
《杨修之死》课件
![《杨修之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e4a5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d.png)
他的死亡成为后来文人墨客们追 思和反思的对象,产生了重要的 文化影响。
人物影响
杨修之死对一些当时的政治人物 产生了警示和启示。
总结
通过对杨修之死的了解,我们能够得出一些重要的启示,适用于当代社会和个人发展。
1 杨修之死的启示
历史悲剧提醒着我们警惕权力的腐化与滥用。
2 对于我们的启示
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警醒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思考和行动。
1
原因分析
杨修因涉嫌叛乱被控告,引起了朝廷的警觉和调查。
2
事件经过
朝廷对杨修展开了调查,并最终将他逮捕并判处死刑。
3
结局和影响
杨修被处决后,引起了社会的震动,对当时的政治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杨修之死对历史的意义
杨修之死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深远影响,还对文化和人物造成了重要影响。
政治影响
文化影响
杨修之死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影响了后续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
以下是相关的书籍、文章和历史资料,供进一步了解杨修之死的读者参考。 • 相关书籍和文章 • 相关的历史资料 • 图片和视频素材
《杨修之死》PPT课件
# 杨修之死
背景介绍
杨修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化人物。他担任过多个官职,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杨修是谁
杨修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文化人物。
时间背景
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时期。
杨修的地位和影响
杨修担任过多个重要官职,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杨修之死的经过
杨修的死亡有着许多复杂原因,经历了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杨修之死》课文解析
![《杨修之死》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5daba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8.png)
《杨修之死》课文解析
《杨修之死》课文解析
杨修恃才放旷七件事:
阔门事件: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
一合酥事件:曹操收到一合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梦中杀人事件:曹操恐怕有人暗杀他,便假装说自己在梦中好杀人,更杀了一个近侍和假装痛哭,并厚葬那人,好以杀一儆百。
杨修知道曹操心中所想,便恃着聪明去揭发曹操。
吴质事件:曹丕密请吴质入内府,相议曹操欲立世子一事,但怕有人知道,就用大簏藏了吴质。
杨修知道,就告诉曹操,结果曹丕下次真是用大簏载绢,曹操怀疑杨修想陷害曹操。
邺门事件:曹操为了测试两个儿子的才干,便叫他们出城门,却叫门吏不要放人出外,杨修教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
曹植虽然成功出外,但曹操知是杨修所教,非常愤怒。
答教事件:杨修曾经为曹植作了十几条“答教”,当曹操每次以军国的事问曹植,曹植都对答如流,曹操因而怀疑。
其后,曹丕收买曹植的`左右,偷那些“答教”来通知曹操。
曹操见了,已有杀杨修之心。
鸡肋事件:曹操只说夜间的口号是“鸡肋”,杨修却“运用”他的智能,想出“鸡肋”的真正意义,还叫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最后当然招致杀身之祸。
杨修之死ppt
![杨修之死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43041752d380eb62946d2b.png)
杨 修 之 死
杨修, 杨修,字德 祖,太尉介绍: 背景介绍: 这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曹操 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 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 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 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 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 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 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 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 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 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 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了解曹操: 了解曹操: 请根据课文描写, 请根据课文描写,说说 曹操的性格特点。 曹操的性格特点。 阴险奸诈 虚伪残暴 心狠手辣 妒贤忌能
比 较 :
历史上的曹操与 小说中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 杰出的政治家、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和文学家。 和文学家。他非常重视 人才,胸襟广阔。 人才,胸襟广阔。兴屯 , , 一 , 的 , 他 , , 。 , 。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临 江 仙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是我国第一部长 篇章回体小说, 篇章回体小说, 共120回。 回 作者罗贯中, 作者罗贯中, 名本,字贯中, 名本,字贯中, 号湖海散人,元 号湖海散人, 末明初小说家。 末明初小说家。
讨论: 讨论:
你想如果曹操还活着, 你想如果曹操还活着,看了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他会对罗贯 中说一句什么话? 中说一句什么话?
作业: 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 阅读《三国演义》与杨修有 关的章回( 关的章回(第六十回和第七 十一回), ),探讨如果杨修生 十一回),探讨如果杨修生 活在今天会有怎样的结局, 活在今天会有怎样的结局, 写一个150字左右的段落,谈 字左右的段落, 写一个 字左右的段落 谈你的看法。 谈你的看法。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https://img.taocdn.com/s3/m/eb09e6d57c1cfad6185fa700.png)
这样的他碰上了这样的政治局势: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每进见难问,〔植〕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建安十六 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太祖(曹操)征 孙权,使植留守邺……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 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 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文帝(曹丕)御之以术 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植过于纵酒放任,操决定由丕继承帝位。但袁绍与 刘表在处理继承权问题上留下致命的祸患。曹操为避 免死后发生同样的悲剧,决定铲除曹植的羽翼以巩固 他的接班人曹丕的统治。
检查 预习
• 1、回忆《三国演义》的相关 知识。填空: • 作者 罗贯中,是 元末明初 的小说家。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 长篇章回体 • 小说。
检查 预习
• 2、注音并读一读下列词语。
páo
●bùLeabharlann ●shì●
dūn
●
qì
●
• · 庖官 主簿
yá ng
●
恃才放旷 夏侯惇 食迄
zèn
●
• 佯惊 大簏 谮害
曹操
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 (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 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 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 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 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 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 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 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 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 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 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 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揭发“梦中杀人” 告发曹丕密谋 教曹植斩门吏 为曹植作答教
杨修之死的故事
![杨修之死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71b111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c.png)
杨修之死的故事杨修,字德祖,汉朝末年名士,以文学才华和政治见解著称。
他在曹操、曹丕、曹叡三朝担任重要官职,深受曹操和曹丕的信任。
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和悲剧,尤其是他的死亡之事,更是传为佳话。
杨修生于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家境贫寒,但却聪颖过人,深得父母喜爱。
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家乡读书时,他结识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后来,杨修考入了洛阳的太学,开始了他的学术之路。
杨修在太学期间,勤奋好学,深得师长和同窗的赞赏。
他不仅擅长文学,还对政治、军事有着深刻的见解。
毕业后,他参加了州试,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考取了举人。
此后,他开始在朝廷中谋职,先后在各地担任过一些小官职,积累了一定的政治经验。
后来,杨修得到了曹操的赏识,被任命为尚书郎,开始了他在政治上的辉煌生涯。
他在曹操手下任职期间,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受到了曹操的重视。
曹操甚至曾经说过,“杨修之才,非一时之用也。
”这句话足以说明杨修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然而,杨修的一生并不如意。
在曹丕继位后,他因为言辞激烈而得罪了曹丕,被贬为庶民。
此后,他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深受贫困之苦。
直到曹叡继位后,他才得以重返朝廷,但却再次陷入了政治斗争之中。
最终,杨修因为一次政治上的得罪,被曹叡下令处死。
据说在他被处决之前,他面对死亡毫无畏惧,反而显得十分平静和坦然。
他对身边的人说,“生不逢时,死亦无憾。
”这句话道出了他对人生的豁达和淡然。
杨修之死,成为了一段佳话,人们常常在谈论他的一生时,都会提及他的死亡之事。
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他的才华和品德却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和警示。
在历史长河中,杨修的一生或许并不算成功,但他的故事却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他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使他成为了一位永远值得敬仰的人物。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
![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50ba70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f.png)
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杨修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
下面店铺整理了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杨修简介杨修字德祖,今陕西华阴人,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
《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杨修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在《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公元219年,杨修去世,时年44岁。
杨修是怎么死的据《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记载:历史上的“立嗣”之争是非常残酷的,杨修既然站在了曹植这边,按照官场的说法是“站错了队”,那么就是曹丕的死敌了。
曹操既然已经立了曹丕为太子,作为一个有远谋的政治家,曹操对于曹植集团的干将杨修只能是打压了。
但是曹操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等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十月曹操病重且自知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太祖(曹操)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术)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最后杀了杨修!历史上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据《三国志》《曹植传》云:“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又有“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
观这两段,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杨修才华出众,所以才会为曹操任以“总知外内”的主薄一职,而且“事皆称意”,这样来说,曹操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对他比较看重而且是信任的,不然,不会把这个职位交给他。
其二,由“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一句可见,当时连魏太子曹丕也要巴结他,而其中的“并”“争”二字,又说明有很多人在巴结他,非是太子一人,可以想见他当时地位之重要。
反过来说,这个又可以证明杨修这个时候应该深得曹操信任和倚重的府吏,而且关系比较密切,不然无由出现“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ì
多次屡 次
bāo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 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 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 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 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 嫉恨 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 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 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疏通课文(正音 bù 解释词语)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 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 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 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 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曰:“公 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 无不准备归计。
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 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 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 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 回答 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 愈恶之。
疏通课文(正音 解释词语) pī zhǎng 地名
曹操在当时被称为袅雄,独霸北方,表面上官居丞相,实以挟天子而令 诸侯。曹操为了一统天下亲自率军在汉中攻蜀,作为谋士的杨修随军前 往。结果曹军久攻不克,进退两难,只有退兵。杨修就是在曹军攻蜀未 果后,被曹操借以煽动军心之罪名杀了。曹操平时不杀他,那是因为找 不到借口,杀他难以服众,这次好不容易等到这个机会,岂有轻易放弃 之理。而杨修之所以被杀,完全是因为杨修爱在曹操面前卖弄自己的才 华所至。曹操本是爱才之人,为何要杀杨修呢?这点要从曹操的个性谈 起。曹操向来刚愎自用,而曹操本人也是一个颇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和诗人。他始终想在群臣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好带兵打仗,统一和 治理国家。可杨修却数次在群臣面前卖弄才能,点破曹操的心思。这在 曹操看来,让群臣认为杨修是一个比自己更出色的人才倒是其次,只是 当别人都恭恭敬敬时,唯独杨修这样放肆,自己哪里还有一点“国君” 的威严。正是由于杨修的胆大妄为才使曹操在群臣面前很失威信。曹操 很讨厌他,不想重用于他。但曹操生性多疑,怕杨修的才能将来被别人 所用,并来对付他,所以才会找借口杀他。更重要的是曹操如果要挽回 自已的威信,就不得不杀杨修,否则曹操早晚会被势力派架空的。而杨修 为什么要在曹操面前卖弄才能呢?原来,杨修只是曹操三子曹植的幕僚, 在曹操面前并不得志。杨修是为了能引起曹操的重视,想被曹操重用, 所以才会这样做的,没想到却起了恰得其反的效果。再则,杨修在曹植 身边的存在,对于窥视帝位已久的曹操长子曹丕来说,始终是一个威胁。 加上曹丕在曹操耳边的火上加油,杨修的处境就不言而喻了。
lù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
疏通课文(正音 解释词语)
yè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 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 认为对 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 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 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 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 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 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鸡肋( lè ) i 数犯曹操之忌( shuò ) 心恶之( wù ) 恃才放旷( shì) 叱退(chì ) 佯惊( yá ) ng
麾军(huī )
拈弓( niān )
解释画线部分意义
数犯曹操之忌(屡次)(禁忌)
适庖官进鸡汤( 正逢 )
人皆不晓其意( 明白 )
丕如其言(依照)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枭 兽
枭
出身不好,家教不好
陈寿《三国志》讲他是西汉相国曹参之后
曹操原本不姓曹,姓曹是因为他的父亲曹嵩为曹腾所收养
“莫能审其出身本末” 陈寿语
曹操自作《家书》说“曹叔振铎之后”也就是说把家世追溯到周 文王那里。 东汉末年的门阀制度,为了前途,对不对,谁都得这样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 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 汉大将军 、丞相,后为魏王。其子 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 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原做出 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 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 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 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 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 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疏通课文(正音 解释词语) sū 盒。当时写
做“合”
qì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 完 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 “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 chí 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wù
疏通课文(正音 解释词语) yá ng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 shǎng 假装 shì “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
杨修死因
杨修之死,是他与曹操矛盾发展的高潮,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但 若至此戛然而止,原不免令人感到突兀。于是接下去作者在“原来杨 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一句后,连续叙写了六件事,在交 代曹、杨矛盾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杨修轻率的性格特征。 第一件事,曹操在花园门上写一“活”字,本是有意和工匠们逗智, 而杨修却自作聪明地揭破谜底,这委实是不知趣。第二件事,杨修近 乎恶作剧地把曹操的“一盒酥”给分吃了,这说明他目中无主,过于 自恃。第三件事,曹操梦中杀人,杨修揭露其故装洋蒜,虽是处于正 义,但也很不策略。第四件事,为了扶持曹植上台,杨修极力投曹操 所好,密告曹丕用筐装人入府,结果画虎不成,反招诬害他人之嫌。 第五件事,唆使曹植立杀门吏,又被人告,说明办事欠稳慎。第六件 事,暗教曹植作答,答稿竟被人偷走,落得个欺王之名,致使曹操极 为反感,遂生“杀修之心”。正因为他平生养成了这么一个好为人师、 狂妄轻率的习惯,所以,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他都是放纵 不羁,无所顾忌,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 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 令来日进兵。 chì
呵斥
疏通课文(正音 解释词语)
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 huī fù 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 指挥 土山 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 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 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 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 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 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 niān 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 chāo 用两三个 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 抓取 手指拿 前行。
狼来了的故事
死党:袁绍、张邈
抢新娘的故事
三国志:“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但其实,曹操也是个纨绔子弟,父亲曹嵩是曹腾养子。
曹腾封费亭侯,认大长秋,“省部级”, 曹嵩官居太尉(名义上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出钱一亿买来的。 家教不好,他自己诗说:“既无三徒教,不闻过庭语”
“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 传》)
问题少年、富二代、败家子 不像陈老师学习
爸妈的教育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 西华阴东)人,出生于公元175 年,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 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后被 曹操杀害,死于公元219年,卒 时方44岁。
杨氏家世为汉名门,祖先杨喜, 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高祖 杨震、曾祖杨秉、祖杨赐、父杨 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 公之位,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 并驾齐驱,声名显赫
竹器 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 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 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 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 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 zè n 于是 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 诬陷中伤 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 sì 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 守侯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1、 阔门事件:曹操曾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 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反门修窄。 曹操的态度(虽表面称好而心底却对修很忌讳) 2、 一合酥事件:曹操收到一合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 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体力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 丞相之命怎敢违反?曹操的态度(虽笑心底却很忌妒修) 3、 梦中杀人事件:曹操恐怕有人暗杀他,便假装说自己在梦中好杀人, 更杀了一个近侍后假意痛哭,好杀一儆百,杨修知曹操心中所想,便恃才 说出曹不是梦中杀人,而近侍才是在梦中死得不明不白而巳。曹操是厌恶 杨修 4、 吴质事件:曹丕密请吴质入内府,相议曹操欲立世子一事,但怕有人 知道,就用大簏藏了吴质,杨修得知,告诉曹操。曹认为是修想陷害曹丕, 更加厌恶杨修 5、 曹操为了测试两个儿子的才能,便叫他们出城门,欲叫门吏不要放人 出外,杨修教曹植,如有人敢挡,便斩杀他,曹植虽然成功,但曹操知是 杨修所教,便不喜欢曹植。 6、 答教事件:杨修曾经为曹植作了十几条答教,当曹操每次以军国的事 问曹植,曹植都对答如流,曹操因而怀怀疑,后知,更厌恶杨修,并有了 杀杨修的想法。 7、 鸡肋事件:曹操只说夜间的口号是[鸡肋],杨修却道出[鸡肋]的真正意 义,叫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曹知,借乱军之罪杀了杨修,可怜杨 修最终因为过份的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招致杀身之祸。
疏通课文(正音
应对提问 解释词语) 的答案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 无学识无 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 智谋的人 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 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 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 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