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名称及药用功效(20210304113413)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禾I」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
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
有小毒。
归肺经。
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蔓荆子:辛苦平。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
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梔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2021年常见中药大全 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欧阳光明(2021.03.07)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
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
有小毒。
归肺经。
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蔓荆子:辛苦平。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
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30种常见中药及其功效

30种常见中药及其功效
1.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2.黄芪- 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排脓解毒。
3.当归-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4.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5.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6.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7.薄荷- 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8.菊花- 散风热,清肝明目。
9.阿胶-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10.肉桂-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
11.白芍- 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12.甘草-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13.柴胡- 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4.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5.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6.金银花- 清热解毒,散风热。
17.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8.丹参- 活血化瘀,清心除烦。
19.三七- 止血,散瘀,消肿止痛。
20.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21.麦冬-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22.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止咳。
23.荷叶- 清暑利湿,升发清阳。
24.桑叶- 散风热,清肺润燥。
25.乌梅- 收敛生津,安蛔止痛。
26.牛蒡子- 清热解毒,疏风利咽。
27.罗汉果- 清热润肺,利咽开音。
28.枸杞子-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29.白芷- 解表散寒,燥湿止痛。
30.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常见中药名称及其作用大全

常见中药名称及其作用大全我们传播:中医药文化 | 医道 | 药道 | 人文 | 视觉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
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
有小毒。
归肺经。
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蔓荆子:辛苦平。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
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常用中药名称及药用功效

常用中药名称及药用功效中药历史悠久,是我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中药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药材采集后,经过处理后煮制成药物,对许多疾病有显著效果。
以下是常用中药名称及药用功效:植物类中药1. 当归当归,又称女药,是一种常用于妇科疾病中的中药。
主治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症状,还有滋补血气、补血活血、润肤美容等功效。
2. 人参人参是一种重要的滋补药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开胃、止咳化痰、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常用于强身健体、改善贫血、乏力等疾病。
3. 枸杞枸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材,主要功效为滋补肝肾、益气补乘、明目等。
常用于肝肾亏损、精神疲乏、视力模糊等症状。
4. 黄芪黄芪是一种具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增加食欲等功效的常用中药。
主治乏力、食欲不振、虚弱疲劳等疾病。
5. 川芎川芎是一种常用于妇科疾病的中药,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主治痛经、产后瘀血等症状,还有美容养颜、调经补血等功效。
动物类中药1. 鹿茸鹿茸是中药中的上品,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常用于肾虚腰痛、性功能衰退、疲乏无力等症状。
2. 龟板龟板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肾虚耳鸣、病后体虚、疮疡不愈等症状的中药。
它主要的功效是补肾壮阳、润肤美容、清热解毒等。
3. 麝香麝香是一种腺体分泌的沉香质,有着非常独特的香味和药用功效。
它能够安神定志、舒筋活络、提高免疫力等,常用于治疗失眠、头痛、心烦等症状。
4. 珍珠珍珠具有润肤美白、镇静安神、解毒降火等药用功效,常被用于调节女性内分泌失调、改善精神状态、消除痘痘等。
5. 蜂蜜蜂蜜是人们常用的天然食品兼药品,具有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抗菌消炎等功效。
人们可以将蜂蜜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
中药养生理念已深入人心,大家应该注意中药的正确使用及存储,实现更好的保健效果。
100种常见中药材的主要药性及治疗病症!

100种常见中药材的主要药性及治疗病症!
中医的发扬离不开中药,其中熟知中药特性是每一位中医人必备的知识技能!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汇总了,我们常见常用的100种中药材的药效特性,希望对你有用!
(58)桃仁:善活血祛瘀,为治血瘀诸证之要药。
因其活血力强,能促进新血生长,故习称其能“破血”、“祛瘀生新”。
(59)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
(64)自然铜、土鳖虫:伤科要药。
(65)半夏:内服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外用能消肿散结,可治瘿瘤痰核及痈肿等。
天南星也是治疗寒痰、湿痰的要药。
(66)旋复花:既下气行水消痰,又降胃气止呕哕,为治肺胃气
逆之要药。
(67)川贝母: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为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之要药。
(68)苦杏仁:为治咳喘要药。
(73)黄药子:既化痰散结而消瘿,为治瘿瘤要药;又清热毒、解蛇毒,治疮痈、咽痛、蛇咬伤;还清血热而止血,治血热出血。
(74)海浮石:善清肺化痰,为治痰热咳喘之要药;能软坚散结,为治瘰疬结核所常用;兼通淋,治淋证涩痛可投。
(75)百部:善润肺止咳,为治新久咳嗽之要药,最宜痨嗽及百日咳。
(76)洋金花:具麻醉镇痛之功,止痛力甚佳,为治诸多痛证之要药。
(77)朱砂:善重镇安神,为治心火亢盛诸证之要药;能清热解毒,为治热毒疮肿、咽痛、口疮所常用。
42种常见中草药

42种常见中草药中草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中享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这些常见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对许多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42种常见中草药及其药用价值。
中药一:黄连药用价值: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和胃、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口腔溃疡等问题。
中药二:当归药用价值: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妇科疾病、贫血等问题。
中药三:人参药用价值: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养肺、益气安神的功效,常用于疲劳乏力、失眠等问题。
中药四:黄芪药用价值: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常用于虚弱、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
中药五:芦荟药用价值:芦荟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便秘、烧伤等问题。
中药六:川芎药用价值: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常用于痛经、风湿等问题。
中药七:银杏叶药用价值:银杏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记忆力的功效,常用于脑功能衰退、失忆等问题。
中药八:苦参药用价值: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杀菌去螨的作用,常用于湿疹、痤疮等问题。
中药九:白术药用价值:白术具有健脾和胃、温中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腹泻等问题。
中药十:枸杞子药用价值: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肾、明目养颜的作用,常用于肾虚、眼睛干涩等问题。
中药十一:佛手药用价值:佛手具有散瘀消肿、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肌肉疼痛等问题。
中药十二:丹参药用价值: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缓心脏负荷的作用,常用于心脏病、冠心病等问题。
中药十三:菊花药用价值:菊花具有清肝明目、解热散风的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头痛发热等问题。
中药十四:茯苓药用价值: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水肿、湿疹等问题。
中药十五:荆芥药用价值:荆芥具有祛风透疹、通窍宣肺的功效,常用于感冒、鼻塞等问题。
中药十六:连翘药用价值: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喉咙痛、肠胃炎等问题。
中药十七:天麻药用价值:天麻具有安神、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失眠、头痛等问题。
常见中药大全 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发汗解表,与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
归肺经。
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与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蔓荆子:辛苦平。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常见中药名称及其作用大全

常见中药名称及其作用大全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名称及其作用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中药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黄芪黄芪,又名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乏力、气虚、血虚等病症。
二、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血虚等病症。
三、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补益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养心安神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肾虚、心神不宁等病症。
四、白术白术,又称为白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健脾益胃、止泻、消肿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泄泻等病症。
五、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视力模糊等病症。
六、肉苁蓉肉苁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壮阳补肾、补肺清热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阳痿早泄、肺热咳嗽等病症。
七、川贝母川贝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病症。
八、柴胡柴胡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解郁热、理气和胃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肝胆不调、消化不良等病症。
九、首乌藤首乌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肾养血、乌发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肾虚、脱发等病症。
十、麦冬麦冬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失眠多梦等病症。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中药名称及其作用,希望对大家了解中药有所帮助。
在使用中药时,应该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合理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同时,在购买中药时,要选择正规的中药店或医院,确保药材的质量安全。
中药名称及药效

中药名称及药效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丰富的草药资源和深厚的临床经验,被广泛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中药名称种类繁多,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药效和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及其药效。
一、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主要生长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南等地。
其主要成分为黄芩苷、黄岛苷等。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痛、退烧等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黄芩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咽炎、痢疾等疾病。
二、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主要产于中国东北、陕西等地。
当归富含挥发油、苷类、有机酸、维生素等,具有活血调经、养血安神等作用。
在中医临床上,当归常用于调理月经失调、产后血虚、神经衰弱等症状。
三、枸杞子(Lycium barbarum)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滋补中药材,主要产于中国西北地区。
枸杞子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等,具有补肝肾、明目益气等作用。
在中医养生中,常常使用枸杞子来调养肝肾功能、改善视力等。
四、人参(Panax ginseng)人参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材,主要产于中国东北、四川等地。
人参富含人参酮、人参皂苷等活性成分,具有补气养血、提神益气等功效。
在中医临床上,人参常用于调理气虚体质、提高免疫力等问题。
五、熟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熟地黄是一种具有补益肝肾、滋阴降火作用的中药材,主要产于中国北方地区。
熟地黄富含糖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对肝肾阴虚、尿频口干等症状有良好的调理效果。
总结: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庞大的草药资源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中药的名称及其药效。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当归有活血调经的作用,枸杞子能够补肝肾,人参具有提神益气的作用,熟地黄能够滋阴降火。
相信通过这些中药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
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

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实践和积累,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为您介绍 77 种常用中药及其药用价值。
1、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常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等。
2、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3、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4、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5、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6、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7、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8、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9、何首乌:制何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生何首乌能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
10、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11、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12、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
本文将列举一些常见的中药名称及其主要作用,帮助读者对中药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黄芪作用:黄芪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欲不振、肌肉无力等症状。
二、阿胶作用:阿胶有滋补血液、调经养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面色无华等问题。
三、枸杞子作用:枸杞子有滋补肝肾、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改善肝肾功能、保护视力等问题。
四、当归作用: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五、丹参作用:丹参有活血化瘀、舒张血管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心绞痛等问题。
六、人参作用:人参有益气养血、提神醒脑的功效,常用于改善体力疲劳、精神萎靡等状况。
七、白芍作用:白芍有活血止痛、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痛经、失眠等症状。
八、黄连作用:黄连有清热解毒、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肠胃炎、痢疾等疾病。
九、决明子作用:决明子有明目清热的作用,常用于改善眼睛疲劳、红血丝等问题。
十、薏苡仁作用:薏苡仁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胃虚弱等症状。
十一、夏桑菊作用:夏桑菊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流鼻血等病症。
十二、茯苓作用:茯苓有利水渗湿、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失眠等问题。
十三、川芎作用:川芎有活血通络、舒筋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病症。
十四、熟地黄作用:熟地黄有滋阴补肾、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失眠等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名称及其主要作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在使用中药时,建议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并按照医嘱合理使用。
中药虽然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切勿滥用或误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损害。
常用中药名称及药用功效

全部中药得名称及药用功效发散风寒药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蝉蜕: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辛夷: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香薷: 发汗解表,化湿与中,利水消肿、荆芥: 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细辛: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防风: 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生姜: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通鼻窍、散风寒。
藁本: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发散风热药ﻫ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滑利通便。
ﻫ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浮萍: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菊花: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
柴胡: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淡豆豉:解表,除烦、清热药ﻫ1、清热泻火药大黄: 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石韦: 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除烦止渴。
寒水石: 清热泻火。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降血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热利尿。
ﻫ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除烦止呕,祛痰排脓,利尿透疹、ﻫ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渗湿泄热。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

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中药的作用和功效发散风寒药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通鼻窍、散风寒。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滑利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除烦止渴。
寒水石清热泻火。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降血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热利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除烦止呕,祛痰排脓,利尿透疹。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渗湿泄热。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发散风寒药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一一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通鼻窍、散风寒。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滑利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执药1 IJ 八、、kJ1、清热泻火药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除烦止渴。
寒水石:清热泻火。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降血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清心利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散肿。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息风定惊。
贯众:清热解毒,杀虫,凉血止血。
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肺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云苓(茯苓):性平味甘无毒性,益气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湿热,行水止泄, 治气虚劳伤、心腹胀满、水肿、腹泻、健忘、失眠等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功效, 云南所产的茯苓,又称茯苓。
②治热毒疮疡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通经下乳。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解蛇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散结,利咽明目。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白花蛇舌草: 清热利湿,解毒消肝。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凉肝定惊。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热利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除烦止呕,祛痰排脓,利尿透疹。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渗湿泄热。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马齿苋: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 清热燥湿药黄苓: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利尿,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止痒。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3、 清热解毒药①治湿热病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牛黄: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③治热毒泻痢药 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降火止血,解毒除湿,活血祛瘀。
芒硝 清热,泻火通便,消火消肿,润燥软坚。
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
芦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杀虫。
2、 润下药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 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善泻脏腑水湿。
商陆:泻下利水,消肿散结。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
祛风湿药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祛风寒湿痹,止痹痛,解表,气淡而缓,下行入里,止头痛。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行痰水。
穿心莲: 白头翁: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④治咽喉肿痛药射干: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山豆根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泻火散结。
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 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泻火解毒,消肿散结。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紫草: 1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赤芍: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散瘀止痛。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
5、清虚热药青蒿: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
白微: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 :凉血退蒸,清肺降火,除烦止渴。
银柴胡: 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川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薪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止痉止泻。
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莶草: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桑寄生: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化湿药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
佩兰: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化内湿。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
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祛风发汗明目。
厚朴:运脾燥湿,消积胀满,行气化痰平喘。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利水渗湿。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香加皮:利尿消肿,祛风湿,止痛。
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萆薢:祛风除湿利湿去浊。
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渗湿止泻,收湿敛疮。
关木通:利尿通淋,通经下乳,入血分利血脉。
通草:清热利湿,通气卜乳,入气分清肺热。
頭丰.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扁蓄: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海金沙:利尿通淋,利水消肿,利湿好。
沉香:行气调中,散寒止痛,温肾,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散结行滞。
香橼: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化痰止咳。
桃仁:止咳平喘,润畅通便,活血祛瘀。
柿蒂:降气止呃。
消食药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活血散瘀;善消肉食油腻。
神曲:消食和胃,和中助运;善消酒谷之积。
麦芽:消食健胃,蔬肝回乳消胀,和中助运,善消石麦痰气之积。
谷芽:消食健胃。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鸡内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驱虫药使君子:驱虫消积。
3、利湿退黄药茵陈蒿: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钱草:除湿退黄,利尿通淋,排石,解毒消肿。
虎杖: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温里药附子: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元,温经通脉。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蔬肝下气。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中,蔬肝下气。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理气药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行气除胀,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苦楝皮: 杀虫,疗癣。
仙鹤草: 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紫珠: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棕榈炭: 收敛止血。
南瓜子: 杀虫。
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
鹤草芽:杀虫。
4. 温经止血药雷丸:杀虫。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散寒止痛。
艾叶:温经止血,暖下散寒调经,安胎。
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1、活血止痛药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地榆:凉血止血,功檀下,解毒敛疮。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瘀止痛。
槐花: 凉血止血,功檀下,清肝明目。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侧柏叶:凉血收敛止血,化痰止咳。
五灵脂: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白茅根: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Y- -H-*. 姜黄 : 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苎麻根: :凉血止血,安胎,解毒。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活络,消肿生肌。
2、化瘀止血药没药:活血止痛,散血化瘀,消肿生肌。
三七:性温,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2、活血调经药茜草:性寒又苦,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鸡血滕 :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蒲黄:性平又善利尿,化瘀止血。
泽兰: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辛散温通。
3、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丹参: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通利血脉。
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樵瘀滞,润肠通便。
益母草:苦寒清热,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
3、活血疗伤药虻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苏木:活血疗伤,祛瘀止痛通经。
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血竭:活血疗伤,止血生肌。
4、破血消症药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消症。
穿山甲:活血消症,通经络,下乳,消肿排脓。
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
白前: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禹白附:祛风痰,燥湿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皂荚: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莱菔子:消食行痰。
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橘红:消痰,利气,宽中,散结;治风寒痰嗽,恶心,吐水,胸痛胀闷。
2、清化热痰药前胡: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排脓。
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贝母:清热化痰,清肺止咳,开郁散结。
瓜蒌皮: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瓜蒌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清肺利气。
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