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李博生态学导论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1)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3)范围: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

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2.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1)全球性、国际性是其发展趋势。

2)特点是: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

3.什么是环境?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

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地球环境是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又称为全球(地理)环境。

15.目前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①收获量测定法;②氧气测定法;③CO2测定法;④放射性标记测定法;⑤叶绿素测定法。

【(1)收获量测定法

定期收割植被,烘干至恒重;此法适宜估计农作物和牧场的初级生产力;多次取样比较准确。

(2)黑白瓶法(氧气测定法):多用于水生生态系统。基本原理:测定水中含氧量的变化,利用光合作用方程计算出总初级生产量。

(3)CO2测定法原理同黑白瓶法,适宜于陆生生态系统。

(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适宜水生生态系统。

(5)叶绿素测定法原理:植物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量和光合作用率之间的密切产量关系。】

16.与一般营养物质相比较,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有哪些特点?

1)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不能被排泄而被生物体同化,长期停留于生物体内,造成有机体中毒、死亡。

2)在食物链营养级上进行循环流动并逐级浓缩富集,呈倒金字塔型。

3)循环复杂,有些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分解而相反经生态系统循环后使毒性增加。4)数量少,对各营养级影大,危害严重。

因此,有毒物质的生态系统循环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但也最为复杂。

17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减缓途径?

根本原因: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

直接原因: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化石能的消耗、植被破坏和农田扩展。

减缓途径:1)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颗粒物的形成。其核心是控制化石能的消耗。途径:利用科技提高化石能的能效;开发其他形式的能源。

2)增加土地覆盖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3)生态系统管理和谐化。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类社会必须寻求有效的途径,使其适应并管理环境。

4)减缓变化的机制,技术改进、政府政策调控。法律制约、各方面教育提升公民环保意识。

18.简述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及保护的意义。

类型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意义: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比一个退化的更有价值,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能满足人类物质的需求,还给人类提供生存的优良环境。

1)直接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和生态服务的基础和源泉,为人类提供最广泛最重要的资源直接享用。

2)间接经济价值:对环境的影响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公益情况。主要是保护水资源、保护土壤、调节气候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和处理废物。

3)伦理价值——精神和美学价值。

4)世界各国因为虫害损失粮食约10~15%,棉花约20~2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这些有害生物往往受到天敌的有效控制。利用天敌或某些生物的代谢物去防治有害生物,称为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5)在现代农业育种中,作物与家畜的遗传多样性更具特殊意义;目前,在部分牿的用途不明,它们中许多是人类粮食、医药等宝贵的后备资源。

论述或简答:

4.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哪些主要规律?

1)种的生态幅受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在自然环境的自然选择下,每种生物适应于一定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这时生物的生态幅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2)生物的对不同因子耐受范围不同,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较广;生态幅常常受适应范围较窄的生态因子的制约。

3)生物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物种的生态幅往往决定于它临界期的耐性,繁殖往往是敏感期;

4)在一个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耐受性会受影响;

5)生物实际并不是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可能有其它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6)物种的生态幅及其环境互相作用决定了物种在其形成的背景的基础上都有自己的分布区,地球上几乎没有任何不同生物种的分布区是完全重叠的。

7)生物的生态幅与分布区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原理都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

5.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一般规律)

(1)综合作用: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明显的变化。(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和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它们能影响的分布,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而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

6 . 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光因子包括光强、光质和光照长度。

光强的作用:

1)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生殖器官发育、物质生产等。

2)如光合器官叶绿素必须在一定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

3)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出现“黄化现象”。

4)光强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对果实的品质有良好作用。

5)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

6)光照强度与很多动物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光质的作用:影响物质的生成。

1)植物光合作用只利用光谱中可见光区(400-760nm),这部分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约占总辐射40-50%。

2)红、橙光被叶绿素吸收最多,能对叶绿素有促进,其次是蓝、紫光;绿光不被植物吸收称“生理无效光”。

3)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有促进生长作用,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短波光(蓝紫光、紫外线)有利于花青素形成,并抑制茎的伸长。紫外光与动物维生素D产生关系密切,过强有致死作用,波长360nm即开始有杀菌作用,在340nm~240nm 的辐射条件下,可使细菌、真菌、线虫的卵和病毒等停止活动。200~300nm的辐射下,杀菌力强,能杀灭空气中、水面和各种物体边面的微生物,这对于抑制自然界的传染病病原体是极为重要的。许多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性,这种趋光现象已被用来诱杀农业害虫。紫外光杀菌。

4)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有影响。

光照时间:影响生物的生育转变。

光周期现象是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所表现出的现象。生物和许多周期现象是受日照长短控制的,光周期是生命活动的定时器和启动器。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日照中植物。(不同光照时间对开花的作用而定)

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鸟类的光周期现象最为明显,它的迁徙是由日照长短变化所引起的;鸟类及某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