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作业答案【三篇】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作业答案【三篇】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作业答案【三篇】〕第1章第1节练习与实践第1题答案解:m=5×1.76×10=88(g)。

答:略。

练习与实践第2题答案提示: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和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等都会导致环境污染。

练习与实践第3题答案(1)不粘锅的涂层,可以减少油烟,防止食物烧焦;(2)纳米表面织物,用做衣服的布料,使衣服不容易弄脏,脏了也容易洗,而且不容易滋生细菌;(3)记忆金属,用作眼镜镜架,变形之后很容易恢复原状等。

练习与实践第4题答案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使用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研制新型可自行分解的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研制高效催化转化器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问题;垃圾回收处理,变废为宝等。

(答案合理即可)练习与实践第5题答案提示:从化学的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利与弊两方面论证即可。

第1章第2节练习与实践第1题答案C[提示: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答案D[提示:铁丝弯曲是物质形状的改变,酒精发挥与冰雪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散着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练习与实践第3题答案B[提示: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导电性、延展性、挥发性是物质的物理基础,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变现出来]练习与实践第4题答案C[提示:温度计中的水银是金属汞,属于纯净物]练习与实践第5题答案D[提示: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而不能说明它们是同种物质] 练习与实践第6题答案C[提示: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空气中各成分相对固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空气被压缩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练习与实践第7题答案(1)不足时:被吸进的水未达到1/5;氧气没有耗尽。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沪教版(全国)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3、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灭火实例灭火原理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A.A B.B C.C D.D4、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7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17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7、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B.没有达到着火点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与氧气接触8、如图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题电子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题电子版

第一章第二节1.以下对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 有其他物质生成B. 有能量变化C. 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D. 发光发热2.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铁丝弯曲B. 酒精挥发C. 冰雪融化D. 铁片生锈3.以下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 可燃性C. 延展性D. 挥发性4.生活中用到的以下物质,属于纯洁物的是〔〕A.调味用的食醋B. 取暖用的煤炭C. 温度计中的水银D. 炒菜用的铁锅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干电池工作时释放电能B. 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C.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D. 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他们是相同的物质6.以下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有78%,氧气21% B. 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气资源D. 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化学变化7.按照课本第13页图1-20做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8.从冰箱中拿出一个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红磷,用塞子将瓶口塞紧,等红磷燃烧完全并冷却后,这时打开瓶盖比较费力,原因是;登山运发动必须携带氧气瓶,这说明。

第一章第三节1.根据课本第20页研究“铜绿”的实验,写出以下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2)将粉末状药品放入试管中;(3)给酒精灯添加酒精;(4)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5)点燃、熄灭酒精灯;(6)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废渣。

2.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某同学在实验室完成镁的相关探究后,对铜产生深厚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实验,并在实验步骤后的横线上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1)找一段废铜电线,小心剥去外层橡胶,观察铜丝的颜色和状态。

;(2)尝试弯折铜丝,感受其硬度和韧性。

;(3)取一段铜丝,用坩埚夹住,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练习与实践1.88g。

2.如①1952年冬天,伦敦的烟雾事件。

②1955年日本的四日市的空气污染事件。

③1952年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事件。

④我国近年来福建、浙江沿海的赤潮事件。

3. 如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向人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消除大气污染物等课题。

用化学的方法对大气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回收处理生产的大量垃圾,变废为宝等都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1.C2.D3.D第三节练习与实践l.(1)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沿略倾斜的试管缓缓倒人,瓶口紧靠试管口。

(2)根据试管的大小折叠纸槽,将药品放在纸槽上,水平送入试管中,竖起试管,抽出纸槽。

也可以用药匙代替纸槽。

(3)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l/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均匀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废渣倒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随意丢弃。

2. 见P73表3.猜想:(1)铝能导电;(2)铝能与氧气反应;(3)铝能与食醋反应。

实验设计:(1)将打磨好的铝片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2)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3)将一小片铝片放人食醋中。

实验现象:(1)电珠亮了;(2)铝片表面光泽度下降,变白;(3)现象不明显,若加热,则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结论:(1)铝能导电:(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铝,但没有像镁带与氧气反应那样剧烈;(3)铝几乎不能与冷的食醋反应,加热则有少量气泡产生,不如镁带与食醋反应现象明显。

本章作业1.C2.A3.A4.不一定。

(1)固态二氧化碳受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成氨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挥发,易溶解碘等物质。

化学性质是: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6.⑴变黑⑵上下浮动,像跳舞一样。

7.(略)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练习与实践1.A2.C3.(略)4.(1)红磷的用量不同,所观察到的现象不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堂探究第一课时溶液的概念和特征点拨:(1)从微观角度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被溶解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溶剂分子之中,因此,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

(2)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外界条件是指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

由此可见,溶液的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溶液也会发生改变。

【例】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D.溶液中只含有两种物质答题关键:对溶液概念全面细致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无色透明的液体也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等。

解析:溶液都是透明的,但是并不能说明溶液都是无色的,因此A错误。

溶液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这说明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等都是相同的,因此B正确。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的,放置一段时间会分层,不具备溶液的特征,属于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C错误。

将适量的食盐、蔗糖、硫酸铜等物质同时放入水中,它们都会溶解而形成溶液,由此可见溶液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因此D错误。

答案:B第二课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点拨:1.物质溶解在水中发生两个过程及热量变化扩散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是物理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2.溶解时热量现象的解释降温: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解时吸热。

升温: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放热。

温度改变不明显: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没有明显的差别或者是差别不大时,溶解的热现象表现就不明显,如氯化钠的溶解。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B 2.(1)构成红墨水的微粒不断地运动,分散到整杯水中去了,使整杯水变红。 (2)构成砂糖的微粒不断运动,分散到水中去了。 (3)空气中的微粒之间存在空隙,加压时微粒之间的距离减小,总体积即变小。 3.产生香味的梅花的花粉微粒不断地运动,所以尽管离得比较远,却有“暗香来”。 4.(1)温度升高,白糖的微粒、水分子的运动会加快,分散得快,在水中溶解得快。(2)温度升 高,气体中的微粒运动加快,体积膨胀。若装置不漏气,则气体会从导管口逸出而产生气泡。 5.(1)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铵晶体。 (2)物理性质:易挥发。化学性质:能与浓氨水反应。 (3)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氨水中的氨分子和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它们相遇便发 生反应,生成新物质氯化铵晶体,看上去像白烟。 6.湿衣服在太阳下干的快等。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 1.(1)√ (2)× (3) √ 2.C 3.D 4.因为原子内包含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它们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 原子不显电性。 5.氢、氧,氢、氧,氢、氧。 6.71,142,158,74。 7.6.02×1023/18×20=1.67×1021(个) 1.67×1021/(4×365×24×60×60)=1.33×1013 年
(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化合反应)
5.水草能发生光合作用而产生氧气,供鱼呼吸。
6.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7.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变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变为氧气。
第四节练习与实践
l.A
2.D
3.D
4.被点燃;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1;水通电氢气+氧气。
5.方法一: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有丰富泡沫的是蒸馏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初三化学同步基础课程(沪教版) 课后练习及其答案和详细解析

初三化学同步基础课程(沪教版) 课后练习及其答案和详细解析

目录第1讲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 1 -第2讲化学研究的是什么................................................................................................................ - 1 -第3讲化学学习方法........................................................................................................................ - 1 -第4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1 -第5讲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 1 -第6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3 -第7讲走进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 ........................................................................ - 3 -第8讲基本化学实验操作——化学药品的取用 ............................................................................ - 3 -第9讲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物质的加热和装置的连接 ............................................................ - 4 -第10讲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 5 -第11讲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解析拉瓦锡实验 ........................................................................ - 5 -第12讲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的组成、用途、污染及防治 ............................................ - 5 -第13讲氧气(一) ................................................................................................................................. - 5 -第14讲氧气(二) ................................................................................................................................. - 6 -第15讲制取氧气(一) ......................................................................................................................... - 7 -第16讲制取氧气(二) ......................................................................................................................... - 8 -第17讲二氧化碳的制取(一) ............................................................................................................. - 8 -第18讲二氧化碳的制取(二) ............................................................................................................. - 9 -第19讲二氧化碳的性质(一) ............................................................................................................. - 9 -第20讲二氧化碳的性质(二) ........................................................................................................... - 10 -第21讲水的净化.............................................................................................................................. - 10 -第22讲水的组成...............................................................................................................................- 11 -第23讲分子和原子(一) ................................................................................................................... - 12 -第24讲分子和原子(二) ................................................................................................................... - 12 -第25讲原子的构成.......................................................................................................................... - 12 -第26讲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 12 -第27讲元素...................................................................................................................................... - 13 -第28讲化学式与化合价(一) ........................................................................................................... - 13 -第29讲化学式与化合价(二) ........................................................................................................... - 13 -第30讲化学式与化合价(三) ........................................................................................................... - 14 -第31讲燃烧条件的探究.................................................................................................................. - 15 -第32讲燃烧与灭火.......................................................................................................................... - 15 -第33讲碳单质.................................................................................................................................. - 16 -第34讲碳的化学性质...................................................................................................................... - 17 -第35讲一氧化碳.............................................................................................................................. - 17 -第36讲质量守恒定律...................................................................................................................... - 17 -第37讲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18 -第38讲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 18 -第39讲常见的金属材料.................................................................................................................. - 19 -第40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 - 19 -第41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二) ........................................................................................................... - 20 -第42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 ............................................................................................... - 20 -第43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 ............................................................................................... - 21 -第44讲溶液的形成(一) ................................................................................................................... - 22 -第45讲溶液的形成(二) ................................................................................................................... - 22 -第46讲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 23 -第47讲溶液的浓度(一) ................................................................................................................... - 23 -第48讲溶液的浓度(二) ................................................................................................................... - 24 -第49讲溶液的浓度(三) ................................................................................................................... - 24 -第50讲溶解度(一) ........................................................................................................................... - 25 -第51讲溶解度(二) ........................................................................................................................... - 26 -第52讲溶解度(三) ........................................................................................................................... - 26 -第53讲溶解度(四) ........................................................................................................................... - 26 -第54讲常见的酸和碱(一) ............................................................................................................... - 27 -第55讲常见的酸和碱(二) ............................................................................................................... - 28 -第56讲常见的酸和碱(三) ............................................................................................................... - 28 -第57讲常见的酸和碱(四) ............................................................................................................... - 28 -第58讲常见的酸和碱(五) ............................................................................................................... - 29 -第59讲常见的酸和碱(六) ............................................................................................................... - 29 -第60讲复分解反应.......................................................................................................................... - 31 -第61讲中和反应(一) ....................................................................................................................... - 31 -第62讲中和反应(二) ....................................................................................................................... - 31 -第63讲常见的盐(一) ....................................................................................................................... - 32 -第64讲常见的盐(二) ....................................................................................................................... - 32 -第65讲常见的盐(三) ....................................................................................................................... - 32 -第66讲常见的盐(四) ....................................................................................................................... - 33 -第67讲化学肥料.............................................................................................................................. - 34 -第68讲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 34 -第69讲糖类、油脂.......................................................................................................................... - 34 -第70讲蛋白质、维生素.................................................................................................................. - 34 -第71讲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 35 -第72讲能源的综合利用(一) ........................................................................................................... - 35 -第73讲能源的综合利用(二) ........................................................................................................... - 36 -第74讲能源的综合利用(三) ........................................................................................................... - 36 -第75讲新型材料的研制.................................................................................................................. - 36 -第76讲环境污染的防治.................................................................................................................. - 36 -第77讲期中期末串讲之化学实验.................................................................................................. - 36 -第78讲期中期末串讲之空气和氧气.............................................................................................. - 37 -第79讲期中期末串讲之物质的微观构成...................................................................................... - 37 -第80讲期中期末串讲之水及物质组成的表示 .............................................................................. - 39 -第81讲期中期末串讲之化学方程式.............................................................................................. - 40 -第82讲期中期末串讲之身边的化学物质...................................................................................... - 41 -第83讲期中期末串讲之碳和碳的氧化物...................................................................................... - 42 -第84讲期中期末串讲之金属和金属材料...................................................................................... - 43 -第85讲期中期末串讲之溶液专题.................................................................................................. - 44 -第86讲期中期末串讲之酸碱盐...................................................................................................... - 45 -第87讲期中期末串讲之化学与社会发展...................................................................................... - 46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 48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1 -第1讲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本讲无同类题 第2讲 化学研究的是什么 本讲无同类题 第3讲 化学学习方法 本讲无同类题 第4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题一: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A .消化食物B .焚烧垃圾C .冰块融化D .铜生锈题二: 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汽油挥发、铁铸成锅B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C .瓷碗破碎、钢铁生锈D .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题三: 硫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 发光B.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C. 发热D. 硫减少了题四: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 火星四射B. 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C. 放出大量的热D. 发出耀眼的光题五: 请分别列举一个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例子:(1)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练习册九年级上册答案(沪教版)

化学练习册九年级上册答案(沪教版)

绪⾔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D2.D3.D4.B5.D6.D 7.C 8.A 9.B 10.C 11.(1)② (2)③ (3)① (4)④ 12.(1)②⑤ (2)④⑥⑧ (3)③⑦ (4)① 13.(1)对环境⽆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2)对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3)利⽤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4.(1)可以节约⾦属资源 (2)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第⼀单元 ⾛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B2.A3.B4.D5.B6.D7.C8.A9.B 10.C 11.C 12.(1)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 13.(1)电灯在通电时发光是物理变化 (2)电灯在通电时发热是物理变化(或者电熨⽃在通电时发热等) (3)⽤涂料刷墙属于物理变化 (4)⼲冰升华产⽣⽓体属于物理变化 (5)⾷盐⽔蒸发有固体产⽣属于物理变化 14.(1)①②③ (2)④⑦ (3)⑦ 15.我们从以下⼏个⽅⾯看⼀下⾝边的化学:(1)⾐:化学纤维(⼈造纤维或者合成纤维)、聚丙烯⽆纺布、塑料、橡胶的⽣产等,改变了⼈们的⾐着,提⾼了⽣活的质量。

(2)⾷:化肥、农药的研制,使粮⾷、蔬菜、⽔果等⽣产⼤丰收,不仅解决了⼈们的温饱问题,还改变了饮⾷结构,使⼈们的饮⾷朝着有利于健康的⽅向发展。

(3)住:钢铁、铝、⽔泥、塑钢门窗等建材的⼤量⽣产,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们的居住条件⼤⼤改善。

(4)⾏:⽯油加⼯、⾼速公路的建设、合成橡胶的⽣产、汽车的制造以及轿车进⼊家庭等,使⼈们出⾏更加⽅便、快捷。

(5)医: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器材的研究、医院设备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们的健康状况有很⼤的改观。

(6)⽤:⼈们⽇常所⽤的计算机、电视机、冰箱、洗⾐机、⼿机、各种黏合剂、不粘锅、铅笔、尺⼦等等,⽆不体现化学带给我们的种种改变。

⼈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课题2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C2.C3.D4.C5.C6.A 7.A 8.C 9.C 10.A 11.氧⽓ ⼆氧化碳 左 12.将集⽓瓶装满⽔,盖好玻璃⽚,拿进⼭洞后倒掉⽔,再盖好玻璃⽚拿出洞外即可 13.(1)呼出的⽓体使澄清⽯灰⽔更浑浊 (2)呼出的⽓体在玻璃上结下⽔珠 (3)燃着的⽕柴在呼出的⽓体中燃烧时间缩短 14.(1)① 蜡烛燃烧产⽣的⼆氧化碳会使澄清⽯灰⽔变浑浊 (2)⽔蒸⽓ (3)③ ① ⼆氧化碳不⽀持燃烧 课题3 ⾛进化学实验室1.C2.C3.B4.C5.A6.D 7.C 8.C 9.D 10.D11.(1)量筒 (2)胶头滴管 (3)集⽓ 瓶 (4)试管 (5)坩埚钳 (6)铁架台的 铁夹 (7)⽯棉 使烧杯受热均匀 (8) 镊⼦ 药匙 纸槽 12.(1)压破容器 (2)失⽕ (3)损坏实验台 13.100mL量筒量程⽐较⼤,读数时误差会较⼤;100mL量筒表⾯积较⼤,残留在量筒壁上的液体较多 14.(3) ⽩⾊固体,中间有灯芯熔点⾼于常温;有可燃性 燃烧、有⽕焰、放热、有部 分蜡烛熔化 蜡烛有可燃性,燃烧放热,⽕焰说明是蜡烛蒸⽓在燃烧,蜡烛受热熔化杯壁上有⽔雾⽣成⽔、⽯灰⽔变浑浊⽣成⼆氧化碳 底部变⿊可能是炭⿊ 蜡烛⽕焰熄灭 氧⽓被逐渐消耗,⽽⽣成的⼆氧化碳⼜不⽀持燃烧、有⽩烟蜡烛蒸⽓冷凝的结果。

化学练习册九年级上册答案(沪教版)

化学练习册九年级上册答案(沪教版)

化学练习册九年级上册答案(沪教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D2.D3.D4.B5.D6.D7.C 8.A 9.B 10.C11. (1) ② (2) ③ (3) ① (4) ④12. (1) ②⑤ (2) ④⑥⑧ (3) ③⑦ (4) ①13. (1) 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2) 对可降解塑料的开发(3)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4. (1) 能够节约金属资源(2) 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B2.A3.B4.D5.B6.D7.C8.A9.B 10.C 11.C12. (1) 化学变化(2) 物理变化13. (1) 电灯在通电时发光是物理变化(2) 电灯在通电时发热是物理变化( 或者电熨斗在通电时发热等)(3) 用涂料刷墙属于物理变化(4) 干冰升华产生气体属于物理变化(5) 食盐水蒸发有固体产生属于物理变化14. (1) ①②③ (2) ④⑦ (3) ⑦15.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身边的化学:(1) 衣:化学纤维( 人造纤维或者合成纤维) 、聚丙烯无纺布、塑料、橡胶的生产等,改变了人们的衣着,提升了生活的质量。

(2) 食:化肥、农药的研制,使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大丰收,不但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改变了饮食结构,使人们的饮食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3) 住:钢铁、铝、水泥、塑钢门窗等建材的大量生产,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4) 行:石油加工、高速公路的建设、合成橡胶的生产、汽车的制造以及轿车进入家庭等,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5) 医: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器材的研究、医院设备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改观。

(6) 用:人们日常所用的计算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手机、各种黏合剂、不粘锅、铅笔、尺子等等,无不体现化学带给我们的种种改变。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1课时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些什么参考答案1.A2.A3.C4.A5.B6.A7.C8.C9.A 10.A 11.A 12.A 13.A 14.C 15.B 16.B 17.D 18.D 19. (1)根据气味鉴别(2)根据颜色鉴别(3)根据气味鉴别(4)根据味道鉴别(合理答案均可)20.在大试管口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拔下单孔橡皮塞,向试管内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铵,再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用烧杯盛放)中,给试管加热,在试管内壁上出现水雾,证明有水蒸气生成;闻到刺激性气味,证明有氨气生成;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21.拉瓦锡的结论不全面,在空气中除了含有氮气和氧气外,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杂质22.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铜网(合理答案均可)第2课时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参考答案1.B2.D3.A4.C5.C6.C7.A8.C9.C 10.A 11. 13 12.B 13.C 14.A 15.D 16.D 17.D 18.C 19.D 20.D 21. (1)纯度(2)隔绝空气(或氧气)(3)2NaOH+SO2=Na2SO3+H2O 22.(1)A A (2)A B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性质活泼的氧气参考答案1.B2.B3.A4.A5.B6.D7.C8.D9.A10.B 11.B 12.C 13.D 14.C15.(1)因为Ⅲ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火焰在火柴的上方,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2)铁丝绕成螺旋状,使接触氧气的铁丝长度变大,也就增加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反应更加充分16.(1)2KMnO4△K2MnO4+MnO2+O2↑(2)A E (3)丙(4)可能是产物K2MnO4受热生成氧气;取K2MnO4固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或其他合理答案)17.(1)长颈漏斗集气瓶(2)A2KMnO4△K2MnO4+MnO2+O2↑微移酒精灯,使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较多的部位(3)氧气、二氧化碳等 a18.【实验验证】(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Na2CO3+2HCl=2NaCl +H2O+CO2↑(3)有蓝色(絮状)沉淀【拓展应用】密封存放干燥处第2课时奇妙的二氧化碳参考答案1.B 2.C 3.A 4.B 5.B 6.C 7.AD 8.D9.C 10.B 11.C 12..(1)下层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碳酸(或H 2CO 3)CO 2+Ca(OH)2=CaCO 3↓+H 2O 13.D 14.(1)C F 2H 2O 2 2MnO MnO 2 2H 2O +O 2↑ (2)CaCO 3+2HCl =CaCl 2+H 2O +CO 2↑ b CO 2+Ca(OH)2=CaCO 3↓+H 2O (3)A 试管内壁上有水雾 15.(1)集气瓶 长颈漏斗 (2)②⑦⑧ (3)I .高锰酸钾 酒精灯 将导气管口置于水面以下,用双手捂住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冷却后,水进入导气管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 Ⅱ.n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出气口(集气瓶口),试纸变蓝色说明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放在出气口,有白烟生成说明集满) (4)由于固体含有水分或受热生成水蒸气,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可防止水蒸气在试管口处冷凝、倒流而可能引起试管炸裂16.(1)试管(2)AC (3)Zn +H 2SO 4(稀)=ZnSO 4+H 2↑ b (4)燃着的木条(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17.(1)酒精灯 用于加热(合理答案均可)(2)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A(或2KClO 3 2MnO △2KCl +3O 2↑ A ;或2H 2O 2 2MnO 2H 2O +O 2↑ B )(3)碳酸钙 稀盐酸 CEF 将导管移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装置漏气(合理答案均可)第3课时 自然界中的水参考答案1.D 2.D 3.C 4.C 5.B 6.D 7.C 8.B 9.B 10.B 11.A 12.C13.(1)化学 (2)煮沸 带火星的木条14.(1)C (2)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氢、氧两种元素)(3)③①⑤④ (4)肥皂水15.过滤 酸 杀菌消毒16.(1)纯净物 (2)蒸馏 (3)B (4)N (5)一水多用(合理答案均可)17.①2H 2O 2 2MnO 2H 2O +O 2↑ ②2H 2O 通电2H 2↑+O 2↑ 分子构成不同(合理即可) ①比②装置简单(或②要消耗电能;或①比②安全等合理答案均可)18. (1)2(2)吸附性(3)① A ,B ② 变大19.(1)吸附沉降 (2)引流 (3)煮沸 第三章 构成物质的奥秘(1)第1课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参考答案1.D2.B3.D4.D5.D6.D7.B8.A 9.B 10.B 11.C 12.D 13.(1)失去 阳(2)+1 (3)A 1 4.(1)H 、Na (2)Na +、 (3)Na (4)NaCl 15.(1)(2)氮分子和氧分子 (3)在放电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16.(1)水分子 (2)氢原子和氧原子 (3)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4)水分子之间间隙变小17.(1)38;(2)5;(3)失.第2课时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参考答案1.B2.A3.B4.B5.C6.B7.B8.B9.B 10.D 11.D 12.D 13.B 14.C 15.(1)7 周期 (2) 失去 (3)MgCl 2 离子16.氮气(或N 2) 钙(或Ca) 碳(或C ) 17.(1)Na + S 2-(2)①气体:N 2、He 固体:C 金属单质:Cu ②金属氧化物:Al 2O 3 非金属氧化物:SO 3 ③酸:H 2CO 3 碱:KOH 盐:MgSO 4 18.(1)24.31 (2)失去 Mg 2+ 19.(1)3S (2) (3)2CO 20.(1)电子层数 (2)得到 NaF (3)KNO 3 21.①元素 ②原子 ③分子22.(1)5 (2)c (3)10第3课时 物质的组成参考答案1.D2.B3.A4.B5.A6.C7.D8.C9.D 10.B 11.B 12.D 13.(1)2N (2)2H 2 (3)3Fe 2+(4)CH 4 14.(1)2OH - (2)Mg 2+ (3)2Ca +O (4)K 2CO 3(合理答案均可)15.(1)Mg (2)mHNO 3 (3)5SO 24- (4)6S + (5)Fe(OH)3 16.(1)硫酸根离子 (2)5H 2O (3)3个铁原子 17.(1)Cl 2O 7 (2)Fe 3O 4(3)H 2O +CO 2=H 2CO 3 (4)NH 4HCO 3+2NaOH =Na 2CO 3+NH 3↑+2H 2O 18.(1)Zn (2)SO 24- (3)12H +O (4)ZnSO 4 19.(1)Si (2)K 2CO 3 N 2 CO (3)H 2+CuO △Cu +H 2O 还原 (4)1:420.(1)106 (2) 90.6% 21.(1)39:127:48 (2)10 (3)7.5 22.有三种可能:(1)Cu 2O ; (2)Cu 和CuO ; (3)Cu 、CuO 和Cu 2O 23-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练习(1)参考答案1.D2.A3.B4.A5.C6.D7.D8.A 9.B 10.D 11.C 12.C 13.与充足的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14.(1)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2)ABD(3)火柴头斜向下的情况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或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两种情况都回答也对)15.(1)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2)在有限空间内(或杯内),氢气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在点燃条件下急剧燃烧(或2H2+O2点燃2H2O),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或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或温度升高,杯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或内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纸杯被高高掀起(合理答案均可)16.铁具有很好的导热性,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铁丝红热3Fe+2O2Fe3O417.(1)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合理答案均可)18.【知识同忆】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交流讨论】(1)减少污染(或更环保等)擦干(2)氧气(或空气)【综合应用】放热2K+2H2O=2KOH+H2↑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练习(2)参考答案1.A2.C3.D4.D5.D6.D7.A8.B9.C 10.A11.B 12.C 13.C 14.A 15.B 16.C 17.C18.(1)Mg+CuCl2=MgCl2+Cu (2)③④(3)ab19.(1)大(2)是(3)2HgO△2Hg+O2↑20.2Al+Fe2O3点燃2Fe+Al2O3化学置换反应21.(1)C+O2点燃CO2(2)CaCO3CaO+CO2↑ (3) Na2CO3+Ca(OH)2=CaCO3↓+2NaOH22.(1)设生产1000万吨尿素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O2+2NH3CO(NH2)2+H2O44 60x 900tx=660t(2)经测定某尿素样品含尿素90%,2t该样品中尿素的质量为2×90%=1.8t高温高温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8t××=0.84t23.(1)设,草酸亚铁晶体完全脱去结晶水生成FeC2O4的质量为x,3FeC2O4Fe3O4+4CO↑+2CO2↑432 232x 23.2gx=43.2g(2)该草酸亚铁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54.0g﹣43.2g=10.8g;(3)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质量:23.2g×=16.8g该草酸亚铁晶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31.1%;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练习(3)参考答案1.A 2.C 3.D 4.B D 5.A 6.D 7.C 8.C9.(1)33:17 (2)10.5%10. 解:设理论上需要四氯化钛的质量是xTiCl4+2Mg Ti+2MgCl2190 48x 720kgx=2850Kg11.(1)9.8 g (2)14.2%12.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t0﹣t1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还未进行;t4﹣t5时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进行完全;(2)设高锰酸钾的质量是x,由图象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是3.2g;2KMnO4====K2MnO4+MnO2+O2↑316 32x 3.2gx=31.6g(3)31.6g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质量是31.6g×=11g13. (1)CuSO4·x H2O CuSO4+ x H2O↑160 18x8.0g (10.7-8.0)g160∶8.0 g =18x∶(10.7-8.0)g解得:x=3(2)CuSO4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64160×100%=40%(3)由题意知,升温到t2℃时,残留的黑色物质为Cu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CuSO4与CuO之间存在如下关系:CuSO4∽CuO160 808.0g m g160∶8.0 g=80∶m g 解得:m=4.0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1课时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参考答案1.A2.C3.A4.C5.B6.C7.A8.D 9.D 10.C 11.A 12.B 13.D14. (1)④(2)取一定量固体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生,则固体B是铜,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B的成分是铜和铁(合理答案均可)(3)一定15.(1)B 铁不能被完全除尽(2)偏小16.(1)D或E.(2)B,C,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参考答案1.D2.B3.B4.B5.C6.B7.D8.C 9.D 10.A 11.A 12.B13.(1)没有(2)Al(NO3)3、Zn(NO3)2、Cu(NO3)2(3)Zn+2AgNO3=Zn(NO3)2+2Ag、Cu+2AgNO3=Cu(NO3)2+2Ag14.【知识回放】Fe Cu【作出猜想】Fe>Cr>Cu【设计与实验】无明显现象发生(或无气泡生成,溶液也不变色)【结论与解释】1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知识运用】能Cr+FeSO4=Fe+CrSO415. ⑴3Fe + 2O2 点燃Fe3O4,⑵.②③,⑶金属矿物铁的冶炼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15•河南)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A.塑料袋B.玻璃杯C.不锈钢锅D. 涤纶风衣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解答:解:A、塑料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属于合金,故选项错误.B、玻璃杯是硅酸盐产品,不属于合金,故选项错误.C、不锈钢是钢的一种,是铁的合金,故选项正确.D、涤纶是合成纤维,不属于合金,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合金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2015•北京)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A.玻璃B.合成橡胶C.生铁D.陶瓷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常见的合金有铁合金、铜合金、铝合金以及钛合金等.解答:解: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合成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C、生铁是铁的合金;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材料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2015•宜宾)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硬铝片比纯铝片硬度小B.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D.为防止钢铁生锈,可在其表面涂油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生铁和钢;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合金的硬度大;B、钢是铁的合金,据此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分析解答;D、在钢铁表面涂油能隔绝空气防止其生锈.解答:解:A、硬铝是合金,比纯铝片硬度大,故A错误;B、钢是铁的合金,比纯铁性能优良,故B错误;C、在沙漠地区水分缺少,铁锈蚀较慢,故C错误;D、在钢铁表面涂油能隔绝空气防止其生锈,这是防止钢铁生锈的主要方式之一,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铁及其他金属,是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考查,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4.(2015•株洲)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B.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B.合金与组成它的成分相比,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等方面的优点;C.根据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D.铜的化学性质:在潮湿的环境下,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解答:解: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还可以是非金属,故选项错误;B、生活生产中使用的金属多数是合金材料,现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所以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故选项正确;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选项错误;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在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下,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绿色的铜锈碱式碳酸铜,故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本考点基础性强.5.(2015•攀枝花)“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黄铜(铜锌合金)比铜的硬度小B.五种金属中,金属铜的导电性最弱C.“金银铜铁锡”是按照金属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D.五种金属中,只有两种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一般合金的硬度大分析;B、根据金属导电性分析;C、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锡>铜>银>金;D、铁和锡比较活泼,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解答:解:A、黄铜比铜的硬度大,故错误;B、铜的导电性很好,如铁的导电性比铜的导电性差,该选项说法错误;C、金银铜铁锡中,由弱到强的顺序是金、银、铜、锡、铁,该选项说法错误;D、五种金属中,只有铁和锡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分析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6.(2015•菏泽)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硬币、不锈钢锅都是合金材料,合金比各成分金具有更优良的性能B.铝、铁、铜都是银白色固体,都能够导电C.镁、铝都是活泼金属,相同质量时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相同D.铁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合金的特点来分析;B.根据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来分析;C.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来分析;D.根基铁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硬币、不锈钢都是合金,合金与组成金属相比,硬度增大,熔点降低,故正确;B.铜是紫红色的固体,故错误;C.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有关,此比值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故错误;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和合金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二.填空题(共6小题)7.(2015•十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金属材料多数是合金,当金属制成合金后,性能会发生改变.如黄铜制的钥匙能在纯铜板上划出痕迹,说明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洗洁精的水洗掉,说明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3)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里用了很久的铝壶很少出现腐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其中的原理4Al+3O2=2Al2O3.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合金的优点一般有强度好、熔点低、抗腐蚀性更好解答;(2)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解答;(3)根据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黄铜制的钥匙能在纯铜板上划出痕迹,说明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2)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洗洁精的水洗掉,说明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3)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原因是: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答案:(1)大于(2)乳化(3)4Al+3O2=2Al2O3点评:本题充分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冶炼等方面的知识,要掌握合金和金属的性质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8.(2015•绥化)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中所示装置模拟炼铁:(1)为了避免玻璃管a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先通一会儿CO.(2)a管中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3)B装置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B装置能(填“能”或“不能”)用来收集CO.(4)若a管中氧化铁全部还原成铁,冷却后称量铁的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2.4g,则加入a管中氧化铁的质量是8g.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炼铁的注意事项来分析;(2)根据炼铁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反应原理以及氢氧化钠的性质来分析;(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的质量即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利用氧化铁中铁与氧元素的质量关系,由氧元素的质量计算出生成铁的质量,并进而计算氧化铁的质量或通过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解答:解:(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加热前要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发生爆炸;故填:先通一会儿CO;(2)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故填:3CO+Fe2O32Fe+3CO2;(3)装置C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一氧化碳气体排出装置内的溶液而被收集,防止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因为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可用该装置来收集一氧化碳;故填:CO2+2NaOH═Na2CO3+H2O;能;(4)氧化铁Fe2O3中Fe与O元素的质量比=(56×2):(16×3)=7:3,因此,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为2.4g时,铁元素的质量=2.4g×=5.6g,则氧化铁的质量为:2.4g+5.6g=8g;故填:8.点评:运用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操作的理解,推断各装置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是解答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9.(2015•淮安)某化学小组对铁的冶炼、铁的锈蚀与防护进行以下实验探究.(1)该小组设计如图1研究铁的冶炼.①实验时,应先注水片刻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发生爆炸.②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2)该小组又设计如图2装置,将反应所得铁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紧瓶塞,滴加适量食盐水,开始测量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压强与时间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①实验中食盐的作用是加快了铁粉的锈蚀速率.②锥形瓶内压强下降的原因是铁锈蚀有氧气参与.③生产、生活中铁制品的常见防锈方法有在铁制品表面喷漆(举一例).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注意事项以及反应原理来分析;(2)根据影响铁锈蚀的因素、装置内压强的变化以及防锈措施来分析.解答:解:(1)①实验前,装置内充满了空气,先注入水是为了先排净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发生爆炸;故填:排净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发生爆炸;②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Fe2O3+3CO2Fe+3CO2;(2)①食盐加快了铁粉的锈蚀速率,故填:加快了铁粉的锈蚀速率;②铁的锈蚀是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反应的过程,造成装置内压强减小,故填:铁锈蚀有氧气参与;③生活中常用的铁制品防锈方法有: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改变铁制品的内部结构,将其制成不锈钢等合金等;故填:在铁制品表面喷漆(合理均可).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冶炼、影响铁锈蚀的因素、防锈的措施等,难度不大.10.(2015•大连)人类应合理利用和开发金属资源.(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2)高压电线一般用铝而不用铜的主要原因是铜的价格比铝高,且密度比较大;灯泡里的灯丝用钨而不用锡的主要原因是钨的熔点比锡高,用钨制灯泡里的灯丝不容易断路,用锡制灯泡里的灯丝容易断路.(3)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是因为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是刷漆.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铜的价格贵,密度比较大,钨的熔点高,而锡的熔点低.(3)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在与氧气和水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解答:解:(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Fe2O3+3CO2Fe+3CO2;(2)铜的价格高于铝,且密度远远的大于铝的密度,所以高压电线一般用铝而不用铜;电灯泡里的灯丝需要熔点高的金属,钨的熔点高于锡,若使用锡会出现灯丝熔断的现象.故答案为:铜的价格比铝高,且密度比较大;钨的熔点比锡高,用钨制灯泡里的灯丝不容易断路,用锡制灯泡里的灯丝容易断路.(3)铁在与氧气和水并存时易生锈,故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可以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防锈或覆盖保护层的方法;故填:氧气、水;刷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金属的性质与用途以及铁的锈蚀与防护,难度不大.11.(2015•重庆)(1)空气通过进风口与原料中的焦炭充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O2+C CO2.(2)由(1)中产生的气体与炽热的焦炭会继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3)生成生铁的主要反应为Fe2O3+3CO2Fe+3CO2,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B(填序号).A.Fe2O3B.CO C.Fe D.CO2(4)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2、CO、CO2,如果将高炉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考点:铁的冶炼;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谈完全燃烧的产物下化学方程式;(2)根据二氧化碳与炽热碳的反应解答;(3)在反应中,氧化铁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一氧化碳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4)依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解答.解答:解:(1)焦炭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O2+C CO2;(2)炼铁高炉内焦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3)由反应式可知,氧化铁在反应中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一氧化碳在反应中得到氧是还原剂;(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1)O2+C CO2;(2)CO2+C2CO(3)CO(4)2NaOH+CO2=Na2CO3++H2O点评:此题是对炼铁知识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知道炼铁的原理、原料及过程,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2.(2015•呼和浩特)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1)人类向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焦炭.(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其原因是常温时,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里面的铁不被腐蚀.(3)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溶液是粉红色的.现将金属钴投入稀盐酸中,发生化学反应Co+2HCl=CoCl2+H2↑.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金属不断溶解,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考点:铁的冶炼;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焦炭;(2)铝比较活泼,通常情况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3)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实验现象.解答:解:(1)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焦炭.故填:焦炭.(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其原因是常温时,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里面的铁不被腐蚀.故填:常温时,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里面的铁不被腐蚀.(3)金属钴投入稀盐酸中时,发生化学反应:Co+2HCl=CoCl2+H2↑,随着反应的进行,金属不断溶解,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故填:金属不断溶解,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三.解答题(共6小题)13.(2015•桂林)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1铜片与黄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铜片比黄铜片的硬度小(填“大”或“小”)(2)图2煤粉和木屑最先燃烧的是木屑,燃烧的顺序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在实验室中用图3装置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2H2O+CO2↑.(4)图4、图5为两种验满CO2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操作是图4(填数字序号)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第五章第一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课后习题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课后习题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划玻璃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C.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D.铜有导电性——作导线2.2020年10月份我国计划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探测器使用了铝锂等合金板材,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合金是混合物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C.合金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D.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有助燃性,可做燃料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氮气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D.用观察的方法区别导线中的金属是铁丝还是铜丝4.将一根66g的铁棒放入1000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固体取出,溶液质量变为992g,则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A.64g B.32g C.74g D.80g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铜丝用作电线B.用氢气作燃料C.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D.氮气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氮气用于食品防腐B.水加热能变成水蒸气C.用铝、铜作导线D.活性炭用于净水7.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 B.B C.C D.D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导线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C.液氮可用作冷冻剂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9.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盐酸反应来制取的是()A.氯化锌B.氯化镁C.氯化铁D.氯化亚铁10.下列关于金属的利用与解释,有错误的是()A.用铝制高压电线一一铝密度小B.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一一铝抗腐蚀性好C.用纯铁制机床底座一一铁产量高D.用铅锡合金做保险丝一一该合金熔点低11.已知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到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X不反应。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作业答案【三篇】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作业答案【三篇】

【导语】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作业答案【三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第1章第1节 练习与实践第1题答案 解:m=5×1.76×10=88(g)。

答:略。

练习与实践第2题答案 提⽰:化⽯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的排放;⼯业“三废”的排放;农业⽣产中农药、化肥的⼤量使⽤;⽣活污⽔的任意排放和含磷洗⾐粉的⼤量使⽤等都会导致环境污染。

练习与实践第3题答案 (1)不粘锅的涂层,可以减少油烟,防⽌⾷物烧焦; (2)纳⽶表⾯织物,⽤做⾐服的布料,使⾐服不容易弄脏,脏了也容易洗,⽽且不容易滋⽣细菌; (3)记忆⾦属,⽤作眼镜镜架,变形之后很容易恢复原状等。

练习与实践第4题答案 减少化⽯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使⽤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研制新型可⾃⾏分解的塑料,解决“⽩⾊污染”问题;研制⾼效催化转化器解决汽车尾⽓污染的问题;垃圾回收处理,变废为宝等。

(答案合理即可) 练习与实践第5题答案 提⽰:从化学的发展给⼈类健康带来的利与弊两⽅⾯论证即可。

第1章第2节 练习与实践第1题答案 C[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成] 练习与实践第2题答案 D[提⽰:铁丝弯曲是物质形状的改变,酒精发挥与冰雪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散着都没有新的物质⽣成] 练习与实践第3题答案 B[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导电性、延展性、挥发性是物质的物理基础,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变现出来] 练习与实践第4题答案 C[提⽰:温度计中的⽔银是⾦属汞,属于纯净物] 练习与实践第5题答案 D[提⽰:⾯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说明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不能说明它们是同种物质] 练习与实践第6题答案 C[提⽰:按体积计算,空⽓中氮⽓约占78%,氧⽓约占21%,其他⽓体和杂质约占1%;空⽓中各成分相对固定,但不是⼀成不变的;空⽓被压缩并没有新物质⽣成,属于物理变化] 练习与实践第7题答案 (1)不⾜时:被吸进的⽔未达到1/5;氧⽓没有耗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堂探究第一课时溶液的概念和特征点拨:(1)从微观角度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被溶解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溶剂分子之中,因此,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

(2)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外界条件是指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

由此可见,溶液的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溶液也会发生改变。

【例】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D.溶液中只含有两种物质答题关键:对溶液概念全面细致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无色透明的液体也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等。

解析:溶液都是透明的,但是并不能说明溶液都是无色的,因此A错误。

溶液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这说明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等都是相同的,因此B正确。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的,放置一段时间会分层,不具备溶液的特征,属于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C错误。

将适量的食盐、蔗糖、硫酸铜等物质同时放入水中,它们都会溶解而形成溶液,由此可见溶液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因此D错误。

答案:B第二课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点拨:1.物质溶解在水中发生两个过程及热量变化扩散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是物理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2.溶解时热量现象的解释降温: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解时吸热。

升温: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放热。

温度改变不明显: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没有明显的差别或者是差别不大时,溶解的热现象表现就不明显,如氯化钠的溶解。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答案沪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答案沪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答案沪教版P81.判别无聊里反映还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A:剧烈反应,产生了很多气泡,触摸杯底有温热的感觉。

气体无味。

B:开始有气泡冒出,第二天鸡蛋变大。

一周后,鸡蛋外层部分变得半透明,很有弹性。

P131.(1)×(2)×(3)√(4)√2.固体食盐怎样溶于水中的?一定量的水为什么只能溶解一定的食盐?为什么搅拌可以减速溶解?溶解过程有放热吗?P191. D2.D3.A4.(1)热光(2)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蜡烛燃烧时向环境中释放能量。

5.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氢原子氧分子6.变浑浊水蒸气小明同学小亮同学和小光同学小明同学刚熄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二氧化碳存在,在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导致石灰水变浑浊猜想是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而二氧化碳是气体,不可能形成烟;获不能仅凭一个实验事实就得出结论,要有充分证据以支持自己的猜想。

对白烟成分的猜想要考虑其来源,是来自蜡烛本身,还是来自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等;或者要依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特殊属性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的存在;或者要对探究过程做出综合分析和反思,以找出问题所在。

P281. A1.(1)√ 固态水中的水分子并不是不运动,而是在固定位置上运动,所以其位置相对固定。

(2)√ 白酒主要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其中的酒精分子与酒精分子、水分子与水分子,以及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但在通常情况下酒精分子的运动速度比水分子要快,因此白酒敞口放置,会有较多的酒精分子从白酒中逸散出来,从而使白酒中的酒精的含量减小,导致酒的味道变淡。

2. C3.沉降过滤吸附4. B A P341. D2.BP351. D2.D3.1:2 打开活塞,用燃着饿木条点燃气体,气体可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P402.①10 ②阳离子③ 9P421.C2. 563. 2.657 10-26×KgP431. D2.3. CP491.S Si Mg Ca K1.D2.C3.A4.B5.(1)元:基本。

沪教版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化学式与化合价》含答案

沪教版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化学式与化合价》含答案

化学式与化合价:1-5一、单选题:1.世卫组织(WHO)发表声明称,地塞米松(C22H29FO3)可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塞米松属于氧化物B. 地塞米松由4种元素组成C. 地塞米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地塞米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52.在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

已知NiFe2O4中Fe元素为+3价,则Ni 元素的化合价为()A. +1价B. +2价C. +3价D. +4价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肥皂来清洗衣物,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

下列有关硬脂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从微观上看:硬脂酸钠含有18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钠原子B. 从宏观上看:硬脂酸钠分子是由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组成C. 从分类上看:硬脂酸钠属于化合物D. 从质量上看:硬脂酸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五氧化二磷:P2O5B. 银元素:AGC. 2个镁离子:2Mg+2D. 8个硫原子:S85.四氯化钛(TiCl4)可用于冶炼金属钛。

四氯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A. +4B. -4C. 0D. -16.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错误的是()A. FeCl2读作氯化铁B. 3H表示3个氢原子C. Na 表明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 C+O2点燃__CO2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7.古人用雌黄(化学式为As2S3)加水混合后涂在纸上来修改文字,成语“信口雌黄”就源出于此。

雌黄中S的化合价是-2,则As的化合价为()A. +1B. +3C. +4D. +28.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制得。

下列有关丙烯酸(C3H4O2)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丙烯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 丙烯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 丙烯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4:2D. 丙烯酸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9.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一旦煤气泄漏,容易引起人们警觉。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练习‎与实践1.88g。

2.如①1952年‎冬天,伦敦的烟雾‎事件。

②1955年‎日本的四日‎市的空气污‎染事件。

③1952年‎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事‎件。

④我国近年来‎福建、浙江沿海的‎赤潮事件。

3. 如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向人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消除大气污‎染物等课题‎。

用化学的方‎法对大气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回收处理生‎产的大量垃‎圾,变废为宝等‎都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1.C2.D3.D第三节练习‎与实践l.(1)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沿略倾斜的‎试管缓缓倒‎人,瓶口紧靠试‎管口。

(2)根据试管的‎大小折叠纸‎槽,将药品放在‎纸槽上,水平送入试‎管中,竖起试管,抽出纸槽。

也可以用药‎匙代替纸槽‎。

(3)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l/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均匀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废渣倒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随意丢‎弃。

2. 见P73表‎3.猜想:(1)铝能导电;(2)铝能与氧气‎反应;(3)铝能与食醋‎反应。

实验设计:(1)将打磨好的‎铝片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2)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3)将一小片铝‎片放人食醋‎中。

实验现象:(1)电珠亮了;(2)铝片表面光‎泽度下降,变白;(3)现象不明显‎,若加热,则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结论:(1)铝能导电:(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铝,但没有像镁‎带与氧气反‎应那样剧烈‎;(3)铝几乎不能‎与冷的食醋‎反应,加热则有少‎量气泡产生‎,不如镁带与‎食醋反应现‎象明显。

本章作业1.C2.A3.A4.不一定。

(1)固态二氧化‎碳受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成氨‎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挥发,易溶解碘等‎物质。

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答案沪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答案沪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答案沪教版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答案沪教版,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十单元课题1第1课时知识点一1.石蕊酚酞2.红蓝无红知识点二1.①除锈盐酸②精炼石油吸水干燥剂2.题目略炭发烫液滴飞溅放出大量的热大量水3%~5%的碳酸氢钠要点突破[探究一]1.题目略提示:万寿菊和胡萝卜的汁液不能区别两种溶液,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提示:牵牛花。

2.提示:分别取适量溶液放入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液体变红的试管内盛有的是盐酸,液体变蓝的试管内盛有的是澄清石灰水,液体呈紫色的试管肉盛有的是蒸馏水。

A解析:题图中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

A表示石蕊与酸作用,应呈现红色,A项错误;B表示石蕊与碱作用,应呈现蓝色;C 表示酚酞与碱作用,应呈现红色;D表示酚酞与酸作用,应呈现无色,B、C、D选项都正确。

训练1.B解析:食盐水显中性,稀硫酸显酸性,石灰水显碱性,只有石蕊溶液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显示三种不同的颜色,故选B。

[探究二]1.提示:盐酸;碳酸和硫酸;硫酸。

2.提示: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因氯化氢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溶质的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使溶剂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增大,但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3.提示:用酸除铁锈时,不能将铁器长时间放在酸溶液里浸泡,因为铁锈除去后,、铁也能与酸反应。

B训练2.D达标检测1.B解析:食醋含醋酸,可乐含碳酸,稀硫酸含硫酸,石灰水含氢氧化钙。

2.D解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氨水呈碱性,所以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蓝色。

3.C解析:A项,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B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C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项,饱和食盐水几乎不变,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

上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补充习题(上下册)参考答案

上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补充习题(上下册)参考答案

上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补充习题(上下册)参考答案第一篇:上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补充习题(上下册)参考答案上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补充习题(上下册)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5C D D D B 6、45.6 吸烟的危害有:会引起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并且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亲人有吸二手烟的风险课外拓展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氢铵固体发生了分解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和氨气7、略第二节1-6C C B D B B ⑤⑥⑩ ①②③④⑦⑧⑨8、D9、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红磷量不足水的量不足没有等到冷却到室温就读数课外拓展10、不一定如电灯泡也发光放热,但这是物理变化第三节1-5C A C B C6、d c a b e f7、H O C H2O CO28、先用止水夹夹紧橡皮导管,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水没有持续流下,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单元训练一、选择题B BC C C A C C B二、填空题10、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绿色固体逐渐消失冒气泡易分解能与盐酸反应绿色固体11、残流液腐蚀标签烫坏桌面试管炸裂12、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3、①②③④⑥ ⑤⑦ 水蒸气液化时能放出大量热量水能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三、简答题14、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15、不正确应该左物右码实际质量为9.5克16、量筒分流漏斗集气瓶第二章参考答案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1.A 2.C 3.A 4.B 5.C 6.D 7.氧气氮气液氧8.(1)酒精灯、试管、导管、水槽、集气瓶、铁架台(2)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法(3)接触药品,堵塞导管9.都有氧气参与反应,都为氧化反应;都为放热反应;都为化合反应;都发光 10.⑪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⑫③不需加热除去CO2 11.应用:供呼吸,助燃隔绝:灭火,食物保鲜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1.D2.D3.B4.D5.A6.③④②①⑤7.燃烧呼吸腐烂等等8.石灰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稀盐酸9.先做灯火实验10.⑪CO2 ⑫保护森林,减少CO2 ⑬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练习与实践1.88g。

2.如①1952年冬天,伦敦的烟雾事件。

②1955年日本的四日市的空气污染事件。

③1952年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事件。

④我国近年来福建、浙江沿海的赤潮事件。

3. 如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向人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消除大气污染物等课题。

用化学的方法对大气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回收处理生产的大量垃圾,变废为宝等都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1.C2.D3.D第三节练习与实践l.(1)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沿略倾斜的试管缓缓倒人,瓶口紧靠试管口。

(2)根据试管的大小折叠纸槽,将药品放在纸槽上,水平送入试管中,竖起试管,抽出纸槽。

也可以用药匙代替纸槽。

(3)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l/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均匀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废渣倒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随意丢弃。

2. 见P73表3.猜想:(1)铝能导电;(2)铝能与氧气反应;(3)铝能与食醋反应。

实验设计:(1)将打磨好的铝片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2)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3)将一小片铝片放人食醋中。

实验现象:(1)电珠亮了;(2)铝片表面光泽度下降,变白;(3)现象不明显,若加热,则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结论:(1)铝能导电:(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铝,但没有像镁带与氧气反应那样剧烈;(3)铝几乎不能与冷的食醋反应,加热则有少量气泡产生,不如镁带与食醋反应现象明显。

本章作业1.C2.A3.A4.不一定。

(1)固态二氧化碳受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成氨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挥发,易溶解碘等物质。

化学性质是: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6.⑴变黑⑵上下浮动,像跳舞一样。

7.(略)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练习与实践1.A2.C3.(略)4.(1)红磷的用量不同,所观察到的现象不同。

红磷不足:进入瓶中液体的体积不到1/5;原因是红磷没有将瓶中的氧气耗尽。

红磷过量:瓶中进入液体的体积大约为1/5;红磷将瓶中的氧气耗尽了。

(2)(略)5.氮气,78%;氧气,2l%。

3.36。

6.水蒸气;红磷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氧气,导致瓶中气压减小;高山上氧气含量较低,携带氧气瓶可补充供呼吸的氧气。

7.氮气能使书画与氧气隔绝,使之不易被氧化,且氮气不支持呼吸,能防止书画被虫蛀蚀,从而保存更久。

8.如空气由氮气、氧气等组成。

9.(略)第二节练习与实践l.D 2.B3.木条复燃。

剩余的l/5大部分是液氧,汽化成氧气,支持燃烧。

4.(1)木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C) (O2) (CO2)(2)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P) (02) (P2O5)(3)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Fe) (02) (Fe3O4)5.排尽空气防止水倒吸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6.;略第三节练习与实践1.(略)2.(1)①、②;.(2)③、④;(3)①、②、③、④。

3.蜡烛熄灭。

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灭火。

4.(1)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2)木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化合反应)(3)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化合反应)5.水草能发生光合作用而产生氧气,供鱼呼吸。

6.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7.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变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变为氧气。

第四节练习与实践l.A2.D3.D4.被点燃;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1;水通电氢气+氧气。

5.方法一: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有丰富泡沫的是蒸馏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方法二:分别取样,蒸干,有固体物质残留的是硬水,没有固体物质残留的是水。

6.滤纸;活性炭、棉花。

(1)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净化水;玻璃棒;引流。

(2)不是。

河水中还溶解了其他的物质,不能通过沉降、过滤除去。

7.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本章作业1.(1)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2)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3)水通电氢气+氧气(分解反应)(4)二氧化碳+水→碳酸(化合反应)2.⑴× (2) √ (3) √ (4) √3.(1)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Ca(OH)2 C02CaC03 H2O(2)防止食品与氧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反应而使食品变质。

4.先用燃着的木条验出5.收集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另一瓶是呼出的气体。

分别在两瓶气体中滴入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尽量保持滴速一致),瓶中液体首先出现浑浊的,说明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稍后出现浑浊的,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

6.(1)将与容器连接的导管口伸入水中,用手掌捂住容器壁或用酒精灯轻微加热,若导管口有较多气泡逸出,并待容器冷却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或者用止水夹夹住导管口,向容器中加水,漏斗中的水面如不下降.则说明该容器的气密件良好。

(2)橡皮塞与试剂瓶接口处。

(3)在连接部位涂上肥皂水检查。

7.(略)8.(1)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2)提供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

(3)小于。

(4)带火星的木条。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练习与实践1.B2.(1)构成红墨水的微粒不断地运动,分散到整杯水中去了,使整杯水变红。

(2)构成砂糖的微粒不断运动,分散到水中去了。

(3)空气中的微粒之间存在空隙,加压时微粒之间的距离减小,总体积即变小。

3.产生香味的梅花的花粉微粒不断地运动,所以尽管离得比较远,却有“暗香来”。

4.(1)温度升高,白糖的微粒、水分子的运动会加快,分散得快,在水中溶解得快。

(2)温度升高,气体中的微粒运动加快,体积膨胀。

若装置不漏气,则气体会从导管口逸出而产生气泡。

5.(1)化学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铵晶体。

(2)物理性质:易挥发。

化学性质:能与浓氨水反应。

(3)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氨水中的氨分子和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它们相遇便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氯化铵晶体,看上去像白烟。

6.湿衣服在太阳下干的快等。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1.(1)√ (2)× (3) √2.C3.D4.因为原子内包含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它们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氢、氧,氢、氧,氢、氧。

6.71,142,158,74。

7.6.02×1023/18×20=1.67×1021(个)1.67×1021/(4×365×24×60×60)=1.33×1013年8.2.657×10-26/1.993×10-26/12=16描述原子的质量变得直观和简单。

9.主要说明: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第三节练习与实践1.0,Si,铁,Al,钠,钙,H,钾,Ag,Mg,铜。

2.氮,N;氧,O;铝,A1;氧,0;氢,H;氦,He。

3.空气;二氧化碳、氧化镁、水;高锰酸钾、碳酸氢铵;氧气、空气;碳酸氢铵。

4.H20、H2、02;H、O;H+、O2-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数。

5.Co是钴元素。

6.C、H。

7.(略)8.在左下第四节练习与实践1.氧原子;氧分子;钠离子;二氧化碳分子。

2.(略)3.ZnS。

4.(NH4)2S04。

5 CaO+H20→Ca(OH)2。

6.CH4中ω(C)=75%;C2H2中ω(C)=92.3%;乙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高。

7.(1)各元素质量比N:H:0=7:1:12。

(2)35 g。

(3)35/N%=35/(28/132)=165g。

本章作业1.C2.D3.A4.Cu;Mg2+;I;OH;S02。

5 Na20;MgO;N02;P2056.(1)混合物。

(2)(0.11g/100)×486=0.53g。

(3)0.53/500=O.11%。

7.3,38,318。

8.氢气、铜是单质,干冰、氧化铝、氨气是化合物。

9.(1)40。

(2)钙。

10.22 g。

11.NxO5。

12. 500/480=1.04500/2400=0.2081. 04×14/79=0.1840.208×28/60=0.0970.184>0.097 选碳酸氢铵第四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练习与实践1.房间要注意通风。

2.汽油、鞭炮等。

3.室内发生火灾时,如果打开门窗,会使空气流通,造成火势加大。

这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主要作用是防止烟尘进入鼻子和嘴,起过滤作用。

4.这种变化的优点是:打一些小孔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得更完全,节约能源。

5.获取的能量多,污染少。

充足的氧气。

6.有铁钉的鞋子与地面摩擦产生的热量(或火花),可能导致化工厂的可燃物发生爆炸。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1.(1)2H2+02点燃2H20。

(2)2Mg+02点燃2MgO。

(3)CaC03+2HCl=CaCl2+H20+C02↑。

(4)Cu2(OH)2C03加热2CuO+H20+C02↑。

(5)2C2H2+502点燃4C02+2H20。

2.(1) <;(2)>;(3)<。

3.0.3 g。

4.C、H。

5.2H20通电H2↑+O2↑。

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得如下信息:(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3)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6.解: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

C+02点燃CO212 326 X12/32=6/xx=16g7.252.6kg 747.4 kg8.解:令m(Mg)=m(Zn)=m设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a、b。

Zn+H2SO4=ZnS04+H2↑65 2m aa=2m/65Mg+H2SO4=MgS04+H2↑24 2m bb=2m/24a/b=(2m/65)/(2m/24)=24/569.不可能。

水中无碳元素。

10(1)浓硫酸滴到纸张上,纸张炭化变黑,说明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2)点燃一张纸,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后,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出现浑浊,说明纸中含有碳元素。

第三节练习与实践1.A 2 C3.(1)2C0+02点燃2CO2;2H2+02点燃2H20;CH4+202点燃H20+C02。

(2)5.7 g;80 g;40 g。

氖气;一氧化碳。

4.污染物主要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和粉尘。

5.解:因为100 g废气中含有1.6 g二氧化硫,所以1000 g废气中含有16 g二氧化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