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

数 学 1.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
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2.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
2 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
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2 个模块中任选 1 个作答。
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
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 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强调德育
物理
1.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 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2.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 1 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
1 中增加“某种微生
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
3 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
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 PCR)”。
各学科具体内容详见正式颁布的 2017 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地理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 3 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
要求学生从 3 个模块中选择 1 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
任选 1 个模块作答。
思想政治
对学科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
2.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 4 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 2-2 、3-3 、 3-4 和 3-5 。修

《高考考试大纲》(2017版) 语文学科解读

《高考考试大纲》(2017版) 语文学科解读

《高考考试大纲》(2017版)语文学科解读《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语文学科,从考核目标到考试内容,较2016年《考试大纲》都有很大变化;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的变化1、完善考核目标,体现素养导向2017年《考试大纲》语文学科中关于四个层级考核能力目标的表述有较大变化。

关于识记。

2016《考试大纲》表述为“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2017《考试大纲》表述变化为“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关于理解。

2016《考试大纲》表述为“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2017《考试大纲》表述变化为“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关于分析综合。

2016《考试大纲》表述为“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2017《考试大纲》表述变化为“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关于探究。

2016《考试大纲》表述为“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2017《考试大纲》表述变化为“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2016《考试大纲》对能力考核目标仅有简单的解释和界定,新修订的2017《考试大纲》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便于师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2017年文综考试大纲

2017年文综考试大纲

2017年文综考试大纲2017年文综考试大纲涵盖了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

以下是对各学科考试内容和要求的概述:政治学科政治考试大纲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政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 政治经济学: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3.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阶段和最终目标。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涵盖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

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历史学科历史考试大纲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 中国古代史:从原始社会到清朝的各个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

2. 中国近现代史: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包括近代化探索、革命和建设等。

3. 世界史:包括世界古代文明、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历史学科方法论:包括历史研究方法、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地理考试大纲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 人文地理:涉及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地理等人文现象及其空间分布。

3. 区域地理:包括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发展状况和区域差异。

4. 地理信息技术:涵盖地图、遥感、GIS等地理信息工具的应用。

考试形式与要求1. 考试形式:文综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

2. 考试时间:一般为150分钟。

3. 分值分配: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分值分配均衡,确保各学科的重要性。

4. 能力要求:考试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更注重分析、综合、评价和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

2017全国卷语文高考大纲

2017全国卷语文高考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修订、审定,现予以公布。

语文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II、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思想政治(新课标)考纲变化及复习

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思想政治(新课标)考纲变化及复习

2xx7年高考(文科综合)思想政治(新课标)考纲变化及复习建议xx市教师进修学院刘力红一、解读2xx7年高考大纲(一)没有变化的部分2xx7年《考纲》及《考试说明》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

其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分值、“考试范围”、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与2xx6年基本保持一致。

四个模块考点共250个,其中经济生活82个,政治生活50个,文化生活41个,生活与哲学77个。

(二)变化部分2xx7年《考纲》及《考试说明》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1.较之前延续多年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语言描述,今年出台的大纲语言更加精炼、简洁,不再使用列举性语言,而是进行专业化概括,比如将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一律调整为“有关学科知识”;同时,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将原来的“能够……”中的“能够”一律删除,尽量减少一些形容词来描述能力要求。

这都说明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加看重,将所学政治学科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具体变化如下:“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层级调整为“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这一要求明确了知识的运用从“必要的判断”进阶到“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说明对知识要做到精准理解,还要学会知识迁移,根据社会现象推导知识,知识目标明显拔高。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层级调整为“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这一要求对学科知识的描述从“简洁”进阶到“准确”,说明理论语言专业化的要求将进一步强化,防止学科语言生活化,同时在描述“概念、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原理”,也就是在备考中不仅仅要重视“标题式”语言,更要理解每一概念、观点的内涵。

201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修订、审定,现予以公布。

语文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II、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2017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样题(政治)

2017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样题(政治)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说明】 历史典故是人类在长期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的既富有哲理、又生动感人的
经典故事。中华历史典故内容丰富多彩,它蕴藏着人生智慧,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本题
以中华历史典故“子罕拒玉”来考查考生对价值与价值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题目体现着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导向。本题以文字方式呈现,为降低阅读难度将原来的文言文对话改成现
字表述之中,这就需要考生从选项中解读出与材料主旨和题意最吻合的信息,即“文艺的源
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这正是问题答案的信息。
例 2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
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 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
正确解答本题有如下步骤:首先,从题干文字材料获知人们喜爱《三都赋》而争相传抄, 导致对抄写必备品——纸帛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一基本信息,进而判断这是价格以外的原因引 起需求量的变化,根据前述基本原理可以推论出需求曲线会发生整体移动,由此排除反映供 给变化的 C 和 D 选项。其次,根据题干材料知道纸帛的需求量是在增加,因而可以推断出 需求曲线整体向右移动,这样就可以锁定正确选项 B。另外“洛阳纸贵”的“贵”,在图中表现 为均衡价格的提高,即新的均衡价格比原来的均衡价格要高,B 选项中 P1、P2 在纵轴的位 置进一步印证了选项的正确性。
同。显而易见,④是正确的。
2.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图表也是试题的重要呈现方式。图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柱形图、扇形图、曲线图、
统计表、漫画等。图表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过程,蕴含丰富的信息,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语 文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语 文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语文Ⅰ .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2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政治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 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 当代国际社会(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1. 文化与生活(1)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 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 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高考|《高考考试大纲》(2017版) 思想政治学科解读甘肃教育2016-12-14 21:59:29考试大纲阅读(2604)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汇总

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汇总

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语文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2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2017全国卷语文高考大纲

2017全国卷语文高考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修订、审定,现予以公布。

语文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II、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政治生活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 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 当代国际社会(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 文化与生活(1)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 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公布

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公布

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一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公布【总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修订、审定,现予以公布。

【语文科大纲】I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 _ 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 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n.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总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修订、审定,现予以公布。

【语文科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语文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II、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2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政治历史地理思想政治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Ⅱ考试范围与要求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政治生活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 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 当代国际社会(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 文化与生活(1)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 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 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历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