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盘县玉舍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的故事
彝族火把节的故事篇一:论彝族火把节的意义论彝族火把节的社会意义我出生在云南大理,在这里遍布着很多的少数民族,其中彝族的火把节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作为汉族的我们也在过着火把节,但是我们当地过的是农历二十五,比彝族晚一天。
但是火把节是一个属于彝族人民的节日,是他们的另一个春节。
火把节对于彝族人来说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一.祈求农作丰产火把节,对于每一个彝人来说,是一个集祈丰、祭祖以及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
其中,农业祈丰是其最为重要的核心内涵。
它主观上采用敬天祭祖、转田、照岁、送火把等仪式,在客观上起到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
首先,火把节通过以一年为周期生产时序象征,来强化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时间观念。
火把节期间,每村每寨都要竖立高二、三丈的大火把,按平年扎十二台,润年扎十三台,象征一年的周期,这是一年时间的聚合符号,而且用火燃烧的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火将十二台燃尽表示一年十二月的结束,和太阳行使一个周期的时间秩序一致。
漾濞彝族自治县鸡街乡过路巴村过火把节,“燃火把即以村寨为单位或是三、五户人家相约,在村前村后的路口上竖起火把。
火把高大一、二丈,扎成台数,平年扎十二台,闰年扎十三台,在火把尖端插上纸做的升斗和彩旗,升斗四面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丰人寿’、‘四季发财’等字样,火把上挂满了包有硬币的小包子和各种水果除扎大火把外,各家各户还扎小火把,人少的扎一把,人多的扎数把,有的家庭一人扎一把。
其次,举行火把节各种祭祀仪式,在心理上采取进行自我提示和丰产祈祷。
旨在说明火把节是万物成熟,日归星回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刻是一年耕种即将收成的关键时节,一定不能轻易耽误最后的农作侍弄工作,更不能忘了灭虫害、准备收割,最后及时收割等具体环节,否则将会歉收甚至颗粒无收,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维系。
最后,人们以到田间地头耍火把、舞火把,以及最后一天的送火把仪式,象征在田间积极烧灭害虫的具体实践,通过送走、埋掉火神(旱魃)的劳作行为,以保证农作物获得丰收。
六盘水如何打造“特色凉都”
在多元化发展 的道路上 , 我们六盘水市正在积极 培育新兴 产 业, 大力 打造 特色“ 凉都 ”建 全国知名的休 闲 、 , 避暑 、 旅游 、 度假胜
二第六军 团盘县会议会址 ; 水城野钟黑叶猴 自然保 护区, 以及南开 苗族跳花节 、 玉舍和普古彝族火把节、 坝湾布依族“ 郎节 山” 。我 等 们 可以古夜 郎文化 为主线 , 加大对文化遗产的挖掘 、 采集 、 宣传 和
活环境 。
发视频 旅游广 告 、 动漫旅游展 出等 , 报社和 电视台等单位要 进行 特色旅游 图片 、 明会 、 说 推介会等策划 、 制作 , 多侧面 、 多重点地组
织宣传 。同时 , 还要加大基础设施 的建设 , 譬如进行道路 的改造 、
配备相应 的旅游 车辆 , 能够直达各景 区 , 方便游客 , 为特色凉都的 发 展作保障 。第二 , 提供生活便利 , 让外来游客居住方便 。如 : 开
的春天 。
游 别具一格 。喀斯特 自然风貌 、 古文化遗址 、0多个 民族 灿烂的 3 民俗民风和民间文化 , 犹如颗颗 明珠镶嵌在这块乌蒙大地上。在 六盘水市 中心区 , 地海浮山” 有“ 之誉 的麒麟洞公 园; 在六枝有夜郎 古 国遗风 、 亚洲仅有 的生态民俗长角苗博物馆 ; 有北盘江峡谷奇山 异景 、 老厂万亩竹海 , 有记载人类起源 、 进化 和环境演 变的盘县 大 洞 旧石器文化遗址 , 有以半部藏经 闻名的丹霞 山, 有徐霞客游记记 载的岩溶幽景 , 有提供古植物演化过程的妥乐千株古银杏 , 红军第
火把节的经典传说故事
火把节的经典传说故事火把节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火把节的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火把节的传说故事一:慈善夫人殉节的传说这一传说源于南诏王火烧松明楼的故事,见诸《南诏野史》等史籍。
大意为: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其它五诏,在征得唐朝中央政府同意后,以祭会祭祀为名,通知五诏于六月二十四日到松明楼聚会。
邓赕诏之妻慈善夫人感到此举有诈,劝丈夫不要前往,但诏主迫于皮罗阁的势力不得不行,慈善料到丈夫此行必凶多吉少,便以铁镯套在丈夫臂上送行。
六诏会集祭祀完毕后,皮罗阁设宴于松明楼,至暮,皮罗阁佯醉下楼;伏兵即举火烧楼,各诏除越西诏因路远未至外其余均被害,尸骨难辨,只有邓赕因臂上有铁镯得以认领回家厚葬。
南诏慕慈善才智,欲娶为妃,慈善坚执不从,据城自守,南诏发兵攻城,慈善自尽。
此后,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均点火把以纪念慈善夫人,相沿成习,遂为火把节。
火把节的传说故事二:惹底毫星烧官虫相传很久以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睦相处,经常相互往来。
有一年夏天,天神思梯古慈派了一个名叫耿丁有惹的天差下凡催债。
耿丁有惹来到人间后,遇到人间的英雄惹底毫星(一说火体拉巴),惹底毫星说:“你们住在天上,我们住在地上,我们互不相干,为什么我们天天给你们交租还债?今天,我们两个来比赛摔跤,如果你赢了,我们就交,你输了我们就不交。
”于是两人就比赛摔跤,结果耿丁有惹被摔死。
天神思梯古慈大怒,放出很多煌虫到地上,把人间的庄稼吃掉。
惹底毫星带领人们砍来很多竹校和富杆,扎成火把,举火烧虫,保护了庄稼。
为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这天都要举行火把节,相沿成习至今。
火把节的传说故事三:阿南殉夫的传说故事大意是:汉元封年间,云南叶榆酋长曼阿奴之妻阿南夫人,聪慧美丽,被汉将郭世忠看中。
郭为霸占阿南,设计害死了曼阿奴,然后逼阿南嫁于他,阿南不从,在其丈夫火化时趁守军不备纵身跳入火堆中,焚身殉夫。
彝族民族传统节日
彝族民族传统节日“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的地区有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
那么您知道彝族人都会过哪些传统节日吗,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彝族民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彝族民族传统节日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火把节是云南省弥勒县西山一带彝族阿细人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和二十五日。
节日头一天,远近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到指定的摔跤场上参加或者观看小伙们的摔跤比赛和姑娘们的“跳月”,“跳月”是一种随着音乐节拍跑三步停两拍向前抬脚的集体舞,同时还要拍手和原地跳转。
第二天晚上,手举火把的年轻小伙组成的火龙和姑娘们组成的火龙,分别从村子的不同方向游到“公房”门口的广场上,然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老年人则点燃火把在房子里面绕来绕去,以示驱魔除灾。
据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金沙江边的彝族人被洱海的一个奴隶主抢去充当奴隶。
他们被强迫在洱海边修建一座高塔。
奴隶们在阿真的带领下,利用巧计在黑夜杀死了那个奴隶主,并救出了其他奴隶。
天亮了,奴隶们聚集在洱海边,弹着三弦、吹起竹笛,尽情耿唱、舞蹈,直到太阳落山。
这天正好是六月二十四日。
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彝族各村寨杀猪宰牛纪念这次胜利。
慢慢地,就把六月二十四日定成节日。
又因火把在那次起义中起了关键作用,人们又在二十五日的晚上,举着火把游行。
后来,人们决定将两天的活动合并为一,因此这个节日也叫做“火把节”。
云南省迪庆一带彝族也有过火把节的习俗,时间在六月二十四日,节期二天。
节日第一天早晨,家家户户把房屋内外打扫干净。
姑娘妇女们烧火宰鸡,炒制燕麦麻子泡。
小伙子则上山打猎。
下午太阳偏西时,全家人站在羊圈门口迎接上山数月以来的羊群,并清点羊数,家长还把炒熟的燕麦麻子泡撒向羊群,祝愿羊儿繁衍发展。
二十五日,是剪羊毛的日子,清早起来,人们就把烤荞饼、炒燕麦麻户泡花、剪刀、指套等准备好。
剪羊毛以家族为伙。
先将煮熟的羊肩胛肉块放在荞饼上,给牧羊人吃,并向他敬酒,请他剪第一刀。
楚雄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楚雄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当夜幕降临,从石林到叠水,从圭山到长湖,数不清的火把映红了夜空,映红了人们的笑脸,激情的歌声与雄浑的大三弦声交织在一起,山寨沉浸在节日欢乐之中……关于”火把节”,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个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士司,他生成一双老鼠眼,扫帚眉,一张鲢鱼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副干瘦的脸上布满了黑麻子,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黑煞神”。
这黑煞神无恶不作,手下养着一大帮家丁、打手,残暴地统治和压榨着彝族人民。
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生孩子要交人丁税,上山打猎要交撵山租,下河打鱼要收打鱼捐……各种苛捐杂税,逼得人民实在喘不过气来,为了反抗这个黑煞神的残酷统治,曾多次举行过起义,但是,土司坚固的城堡难以攻下,许多人被抓去活活地处死了。
有个聪明能干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扎卡,想出了一个智取土司城堡的办法来。
他暗中串连了九十九寨的贫苦人民,决定从六月十七日起,将各家各户的羊都关在厩里,每天只喂点水,不喂草料,饿上七天七夜。
起义的人就在夜里赶造梭标,削好竹签,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只山羊角上缚上火把,大家约定在六月二十四日晚上起义。
到了这天晚上,当月亮还没有露面,山箐树林里的微风轻轻地吹起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牛角长鸣,就以第一支”火把母”为号,此时各路起义人马立即将羊厩门打开,点燃起千万支缚在羊角上的火把,驱赶羊群向土司黑煞神的城堡进攻。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够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枪树叶青草吃。
扎卡率领着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去冲杀。
快到城堡了,那鼓声和喊声震天动地。
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
黑煞神一面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洞里去,准备逃跑。
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了城堡,蜂涌而入。
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土司黑煞神。
六盘水概况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是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
现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四个县级行政区,有98个乡镇、办事处,1036个行政村,144个居委会,土地面积9965.37平方公里,人口298.17万,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回族等44个少数民族人口83.83万。
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5万。
六盘水古属牂牁,为夜郎国地。
东汉至唐末宋初彝族和苗族先后迁入境内,明初归于贵州省。
解放后成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1965年初为煤炭工业部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所在所辖之地,1966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六盘水境内的矿区更名为特区,作为高度集中、政企合一的试点,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双重领导。
由此,我国煤炭建设史上罕见的会战在六盘水打响,与之配套的铁路、公路、电网建设和钢铁、建材工业会战相继展开。
1970年12月,成立六盘水地区,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由矿区演变的特区,分别与安顺地区的郎岱县、兴义地区的盘县、毕节地区的水城县合并为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同隶属于六盘水地区。
1978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六盘水撤地建市,成为贵州省的第二个省辖市。
六盘水市资源丰富,煤、铁、锰、锌等矿产资源达30余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180亿吨,保有储量168.2亿吨。
市辖四个县、特区、区均为国家重点产煤县,因而具有“江南煤都”之称;又因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被誉为“中国凉都”。
六盘水市是国家确定的“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圈二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毕(节)水(城)兴(义)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三线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的艰苦创业和建市30周年全市各届各级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六盘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贵州西部一座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为重要支柱的现代化能源原材料工业新城。
彝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
彝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火把节是农历几月几日:农历六月二十四和农历六月二十五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日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日举行,为期两三天。
彝族人认为火把节是为了长出火把一样粗的谷穗。
后人以此祭祀火,以驱除家中田里的恶鬼,以保人畜平安。
现在,人们也利用聚会的机会进行社交或与恋人见面,并在节日开展商业活动。
“火把节”也是白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会举行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火把节庆祝活动接点火种据传,农历6月24日,是人类使用火的纪念日,生活在云南的白、彝、普米、纳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为传统的火把节,届时,举办各种活动欢度,种“太阳”。
鹤庆西山片的白、彝族群众,每到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种“太阳”活动。
是日,人们在“打歌”场中心竖棵大火把,火把四周,堆放着堆堆干柴。
火把正前方栽着一截经认真挑选、干燥易燃的树桩作为太阳的象征。
太阳冒山之际,早已汇聚在场子中的人们,各拿一根精选的小木棒,依次到“太阳”上“钻”木取火。
不管谁“钻”出了火星,众人便蜂拥而上,用早已准备好的草绒、干树枝叶“接”点火种。
并想法把火种移到柴堆上,把柴堆点燃。
随即,各人用一把小火把从火堆上点燃火种,带回家中把各家的火塘点燃,称之种“太阳”。
太阳落山后,人们全汇聚到“打歌”场,在白日燃烧的篝火上再次点燃大火把。
随之,环火把、火堆“打歌”,歌颂火给人的幸福。
耍火活动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
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
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祭颂火神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人会在火把节举行仪式赞美火神。
相传普米族崇拜的火神是安古米,原是摩梭人的女祖先。
为了自己的后代和与自己民族群居的普米族的幸福,她潜入天宫偷走火种,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火把,把火种引向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得到火种。
贵州凉都彝族火把节文化
贵州凉都彝族火把节文化罗安需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1级地理科学班〔摘要〕,凉都彝族火把节是凉都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农历)举行,浓重的节日气氛不但给彝族同胞带来快乐,吸引了数万人在节日举行现场相聚,也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前凉都彝族火把节已经成为当地旅游的一个文化背景,每年的节日期间都会给当地人民和当地政府带来一定经济收入。
关键词,凉都,彝族,火把节,民族文化,旅游,地理环境。
目录1. 节日来源: (2)2. 火把节的活动内容: (2)2.1,文艺活动, (3)2.2,刺激性活动——斗牛、赛马、斗鸡、斗羊、摔跤。
(3)2.3,,点火把: (4)3,彝族火把节的意义及影响: (5)4. 对凉都彝族火把节的几点建议: (6)参考文献: (6)凉都——贵州六盘水市,辖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四个县级政区,位于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东部,一、二级阶梯的斜坡上,界于北纬25°19′44"—26°55′33"、东经104°18′20"—105°42′50"之间,总面积992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63%。
市境东与安顺市相连,南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接壤,西与云南省曲靖市交界,北与毕节地区毗邻。
常住总人口300多万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地方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目前少数民族文化已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之一,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盘水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包括水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几十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民族分布特点表现为大集聚,小集居。
彝族火把节在当地,甚至在整个贵州都很有名气。
火把节是六盘水地区,水城县的玉舍彝族苗族乡的彝族同胞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所举行的传统节日。
1. 节日来源: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当地彝族传说,古时有个魔玉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
彝族火把节的风俗简介
彝族火把节的风俗简介彝族火把节,是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彝族延续数千年的、对火的自然崇拜,也表达了彝族人民追求光明、祈盼丰收、驱害祈福的美好愿望。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彝族火把节的三大独特习俗。
彝族火把节是祭祀性的节日。
因此在传统的乡间农村往往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彝族人家家户户对此都很重视,在这期间,有三大独特的节日习俗。
祭拜鸡火把节的祭祀鸡是挑选精心饲养的鸡,须是金黄色的还不能下蛋的子母鸡,一般是一斤左右重。
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七天或前三天,人们用倒扣的竹背篓把这只祭祀鸡关起来饲养。
火把节当天一早,家里的长者就抱着这只鸡至田间地里祭拜田地,与各种农作物倾诉些免遭天灾,保佑上天祈求农作物身心健康发育,保佑大丰收,驱离恶魔病害虫等行礼言辞,然后摇晃一些农作物的枝叶一起返回家里。
下午三四点钟左右,用一种特作祭祀用的树枝叶泡在冷水盆,将祭祀鸡用树杈摁着鸡脖子,把鸡头浸没在盆里,后在鸡嘴上塞进荞面或青稞面或燕麦面。
如此反复这两个动作,直到把鸡闷没气后,再去毛、刮肚、砍剁,将鸡翅、鸡爪、鸡尾巴、鸡心肝等烧烤后撒上适当的盐,放入彝族传统的木制器皿进行祭祀,其他部分则在煮熟后以同样的方式,先祭祀后享用。
这种祭拜都就是两个步骤,第一步将鸡肉端的出来门外,向自然界或上天祭拜;第二步,详细调整盘中肉后,再端的至堂屋家里的祭拜台上向祖先神里祭拜。
这就是一个很庄严的仪式,整个过程除了必要的言语外,人们必须维持严谨,无法随意骂人;祭拜完前毫无关系的鸡、狗、猫也无法至现场穿穿;煮沸祭拜树枝叶的盆水和鸡毛等也无法马上死掉,而是放在海原那天,追随放走的火把一起死掉等。
枯蒿芝杆编制的火把火把节的'三天晚上都要点火把。
所点的火把主要就是玉露蒿芝杆基本建设的火把,以及松树上张波的松明子火把。
不过必须特别注意的就是,海原的晚上点的火把就可以就是玉露蒿芝杆制作的火把。
这些火把都要提前数天,早则一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尤其是枯蒿枝杆编制的火把是要精心制作的,通常是一家之主或懂事的孩子去筹备制作。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火把节是哪个民族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因此又称过大年。
一、起源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
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
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
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
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
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
永仁县彝族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
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2024年具体是几月几号
火把节2024年具体是几月几号火把节2024年几月几号2024年7月29日星期一农历六月廿四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火把节时间1、彝族、纳西族、基诺族火把节时间:农历六月二十四;2、白族火把节时间:农历六月二十五;3、拉祜族火把节时间:农历六月二十。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举行哪三个仪式火把节举行哪三个仪式:迎火、颂火、送火第一天:迎火火把节第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
夜幕临近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后,儿孙们从老人们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到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去,用熊熊烈火驱魔除灾。
第二天:颂火第二天可以说是西昌火把节的高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傍晚时分,成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巨型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天空。
第三天:送火送火是西昌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之时,各家各户会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
西昌火把节是我国十大民俗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更是彝族一笔宝贵的财富。
想要感受彝族风情,领略火把节的美丽。
火把节的意义有哪些1、祭祀祖先:火把节是彝族人传承祖先文化和传统的重要节日。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坟、祠堂等地,进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的庇佑和保佑家庭平安、丰收等。
同时,人们还会在祖坟前点燃火把,代表着彝族人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2、驱赶瘟疫:在彝族人的传统文化中,火把有着驱赶瘟疫和邪恶的象征意义。
关于火把节的介绍
关于火把节的介绍
在我们这儿,火把节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
这个节日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好多民族都特别重视的节日呢。
每到火把节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了。
白天,大家就开始忙活着各种准备工作。
小孩子们呢,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就像一群欢快的小兔子。
最让人兴奋的就是晚上啦。
人们会把早就准备好的火把点燃。
那火把呀,在黑夜里就像一条条燃烧的巨龙,特别壮观。
大家举着火把,在村子里的小道上穿梭,一边走一边大声呼喊着一些祝福的话。
火光把每个人的脸都映得红彤彤的,那笑容啊,比火把的光还灿烂呢。
这时候,还有好多好玩的活动。
比如说摔跤比赛,那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都想在这个时候展示自己的力量。
他们在场上扭打在一起,周围的人就大声地加油助威,那声音,感觉都能把天都震破了。
还有跳舞呢,男女老少都加入进来。
大家手拉手,围着篝火欢快地跳着。
那舞步啊,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只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想怎么跳就怎么跳。
那种自由又欢乐的氛围,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在火把节这一天,大家还会做很多特色的美食。
像坨坨肉啊,那味道,咬上一口,满嘴巴都是肉香。
还有荞饼,有着独特的香味。
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一边吃一边讲述着过去一年的故事,有欢笑,也有感动。
火把节可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每一年的火把节,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这个充满爱的氛围里,感受到满满的幸福和温暖。
这就是火把节,一个充满魅力的节日。
六 盘 水 简 介
六盘水简介地理位置六盘水市现辖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四个县级政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坐落在磅礴的乌蒙山南麓,界于北纬25°19′44"-26°55′33"、东经104°18′20"-105°42′50"之间,总面积992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63%。
市境东与安顺市相连,南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接壤,西与云南省曲靖市交界,北与毕节地区毗邻;钟山区的大湾镇、二塘乡、三合乡飞地嵌于毕节地区西南部。
历史演变六盘水,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字头而得名。
在春秋战国时期属古夜郎国腹地,解放初期,延续民国建制。
水城、盘县、郎岱(六枝)分属毕节地区、安顺地区和兴义地区。
1964年,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经过勘探、调查、比较后,决定在贵州省西部煤炭藏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用名由此而得。
1966年,中央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指挥部。
1967年10月,六盘水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下辖三个特区,1978年12月,地区改为省辖市。
自然环境境内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发育典型。
山峦众多,延绵起伏;沟壑纵横,深履险峻。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面最高点为乌蒙山脉的韭菜坪,海拔在2900.3米,人称“贵州屋脊”;最低点在六枝特区毛口乡北盘江河谷,海拔586米。
境内平均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
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峰共1020座。
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土类,山地黄棕壤土类,山地灌丛草甸土类,石灰土土类、紫色土土类、水稻土土类、潮土土类、沼泽土土类8种,分为24个亚类74个土属,141个土种。
土壤面积933.0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74%。
黄壤是境内地带性土类,分布广,面积472.3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50.62%。
境内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区。
整体气温变化幅度小,年均温13-14℃,1月均温3.0-6.3℃,7月均温19.8-22.0℃。
民俗文化彝族火把节
THE TORCH FESTIVAL
03 丰富美食彰显彝族风情
彝族人的火文化标志着古老的文明。古时,彝族先祖 高举火把向洪荒告别;今天,彝族人高擎火把回归自 然的神圣,谱写着一曲曲火文化的灿烂之歌!火一样 热情的民族,点燃火一样的激情,用炽热迎接新的时 代,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THE TORCH FESTIVAL
目目
CONTENT
录录
01 火把节习俗 02 篝火燃起万丈豪情
03 丰富美食彰显彝族风情
THE
TORCH
FESTIVAL
01
火把火把节节习习俗 俗
01 火把节习俗
彝族火把节习俗,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祭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 第一天:祭火。村村寨寨都会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邻近村寨的人 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 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 摩手里接过用蒿草、干柏柴、干树枝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
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苗、传达情意的好时机,姑娘们穿着自己缝制 的衣裳展示灵巧的手艺,小伙子在种种比赛和表演中博得姑娘们的芳心及 微笑,也借着通宵欢歌狂舞,互相表达爱意。
THE TORCH F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TIVAL
THE
TORCH
FESTIVAL
02
篝火火燃把起节习万俗丈豪情
02 篝火燃起万丈豪情
火把节期间,大部分彝族聚居地区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 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 燃,村寨一片通明; 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把、松 明子插于田间地头。青年男女在寨中大火把周围弹唱、跳 舞,彻夜不息。
火把节的节日风俗及禁忌_火把节的节日物品
火把节的节日风俗及禁忌_火把节的节日物品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
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
关于火把节的节日知识你知道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火把节的节日风俗及禁忌_火把节的节日物品,欢迎阅读。
目录☆火把节节日风俗对彝族而言,火把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热闹、最重要的节日。
在整个节日的过程中,所有的彝族家庭都不做饭,只吃肉、喝酒。
节日庆典历时三天。
第一天是祭火的日子,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小伙子、姑娘们的都打扮得特别漂亮,村村寨寨宰牛杀羊,必备的食品有咂咂酒、坨坨肉、荞面馍等。
夜幕降临时,人们搭好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接着的诵经祭火仪式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主持进行。
然后,大人小孩从毕摩手里接过火把,这些火把或用蒿草扎成,或用松木制成。
成群结队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头,仿佛传说中以火驱虫的英雄又回到了人间。
人们一边走,一边把松香撒向火把,以示祛邪和祈福。
第二天是传火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五花八门的节日活动——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等。
这些竞技活动,与节日传说中英雄与天神的摔跤、角力、烧火、除虫等内容有一定关系,成为一种象征符号。
在众多竞技比赛中,斗羊的竞赛最引人注目,被选中的羊高大、健壮,在上场前,须剪去前半身的羊毛,看起来更加精神抖擞。
选美也是这个节日的重要活动。
姑娘们撑起黄油伞,掩映着美丽的衣裳,唱起《朵洛荷》(当地民歌),由长老从中选出“冠军”。
夜幕降临,山间溪畔响起月琴和口弦那悦耳的声音,相恋的青年男女,偎依着互诉衷肠。
因此,有人将火把节称为东方情人节。
第三天是送火的日子,整个火把节进入高潮。
夜幕降临时,人们手持火把成群结队地游走,最后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熊熊火焰象征着来年红红火火的生活。
在篝火晚会上,人们尽情地唱歌跳舞,彻夜狂欢,不知东方之既白。
<<<返回目录☆火把节节日禁忌一.行为禁忌:1、忌骑马遇人不下马。
彝族火把节的习俗仪式有哪些
彝族火把节的习俗仪式有哪些彝族火把节的习俗仪式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按他们的传统习俗,火把节要过三天。
关于彝族火把节的习俗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
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1、火把节第一天祭火,祈盼阖家平安这一天清晨,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
男人聚集河边杀猪、宰牛、打羊分肉;妇女在家忙着煮荞馍、磨糌粑面,准备以后两天的熟食。
再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
另外,这一天彝族火把节的习俗仪式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每家都要杀一只鸡,并察看鸡舌、鸡胆、鸡股,以占卜来年的吉凶,随后烧鸡祭祖,祈盼阖家平安、牲畜兴旺。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2、火把节第二天传火,选美彝族火把节的习俗在这一天,四乡八部的人们穿带节日的盛装从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寨潮水般涌向青山环抱的火把场,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
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这天的活动可谓精彩纷呈,极富原始情趣和乡土气息。
彝族火把节的习俗仪式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
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实用)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实用)火把节,我想有许多人都不了解这个节日吧,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火把节,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实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实用)一、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要说起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其实并非是哪一个民族的节日,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其中彝族火把节最为特别和著名,不仅是因为历时最长,还因为在传火那天要进行一年一度的选美比赛,这让不少人都称其为“东方的情人节”。
很多人都知道有着古老传统的彝族火把节,但是,火把节不止是彝族的节日,火把节还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过在日子上有所不同。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每个民族的风俗特色都是不一样的。
现在你该了解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了吧!火把节还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叫星回节。
五代时蜀国佚名氏所作的《玉溪编事·震旦》记载:唐时南诏(指南诏国统治者)以十二月十六日为星回节,是日游于避风台,命清平官赋诗。
所以火把节比起苗族斗马节的'历史还要悠久。
火把节虽然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但是主要的庆祝活动都是大同小异的,一般会斗鸡,斗牛,赛马和摔跤等。
云南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各有各的特色内容。
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实际上是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之后,新的文化形态对原有文化形态的扬弃。
这个传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节来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节源头的一个传说,其实民间也流传着很多的其他的说法。
二、民间关于火把节的传说1.彝族火把节来源的传说是:天上的大力士与地上的大力士相约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摔跤,结果天上的大力士摔死了,天神大怒之下,派蝗虫到人间讨回命债。
蝗虫吃光了地上的植物,人们用火把烧死蝗虫,但蝗虫越来越多,只好与天神达成协议,人间每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给天神赔偿犏牛、羯羊、鸡、鸡蛋、蘸水等物,白天用阳光照着赔,夜间用火把照着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 彝族火把节
不一样的民族风情
作业提交人:陈盘江
火把节
• 火把节是彝族同胞一年 一度最隆重的节日,是 彝族同胞为祈盼丰收和 祝福吉祥而进行的大型 活动,是彝族民间文化 的精髓,研究彝族的火 把节,可以领略彝族民 间文化独特丰厚的底蕴 和恒久古朴的魅力。
盘县玉舍乡彝族火把节
• 8月4日(农历 六月廿四),水 城县玉舍乡海坪 彝族文化园变成 了欢乐的海洋, 数万名群众聚集 在一起,欢庆彝 族同胞一年一度 最隆重的节日— —火把节。
火树银花,欢乐海洋
• 内容不断丰富,形 式多种多样的火把 节,这一夜是火的 世界,火树银花, 流光溢彩。
民族文化的传承
•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民 俗文化的主要组成部 分,对研究彝族文化 有只要作用。对火把 节旅游开发的进行研 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 的课题,但是现在开 发模式相对单一,特 色不明显,文化内涵 挖掘不够,民俗商品 缺乏特色,一些传统 民族特色在减少,需 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以保护、继承和传播 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