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态度与刻板印象量表的编制—前导型研究
[最新精品]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
![[最新精品]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https://img.taocdn.com/s3/m/99b9e9c4312b3169a551a40e.png)
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摘要】目的:考察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tigma Scale for Mental Illness,SSMI-C)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方便选取339名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其中172名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余167名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间隔2周后,随机抽取其中101名患者进行重测,评定重测信度。
以自编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面谈提纲(Stigma Interview for Mental Illness,SIMI)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为效标关联效度。
结果:(1)探索性因素分析中设定3个因子,解释变异量的39.3%,除第6条目外,将个别项目根据结果调整后,各条目的因子载荷均在0.415~0.791之间。
验证性分析指标GFI=0.89、NNFI=0.92、CFI=0.94、χ�2/df =1.81、REMEA =0.07。
SSMI-C与SIMI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得分相关(r=0.78,-0.40,均P<0.01)。
(2)SSMI-C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P<0.01),重测相关系数为0.75(P<0.01)。
总分与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48~0.83之间,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12~0.34之间。
结论: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均较理想,结构效度在分析调整后也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于国内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研究。
【关键词】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精神分裂症;信度;效度;心理测量学研究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5-0343-04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5.007病耻感是指疾病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耻辱体验,反映了患者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
中国人Morph情绪面孔识别测验在部分大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中国人Morph情绪面孔识别测验在部分大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4c96f63169a4517723a3f4.png)
效度方面主要从内容效度和校标效度对中国人 Morph 情绪面孔识别测验进行评价。 中国人 Morph 情绪面孔识别测验基于情绪类别模型理论, 以中国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年 第 18 卷 第 3期
·309·
人六种典型的基本情绪面孔为原型,理论基础明确, 殊部位局灶性脑损伤患者表现出特异性面孔情绪识
Calder 的测验采用的是西方人面孔, 由于东西 方文化与生活背景的差异,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人, 因此,若要在国内开展情绪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建立 能定量测量 6 种基本情绪识别能力的中国人情绪面 孔(Morph 情绪面孔 、基本情绪面 孔、眼区情绪 )、情 绪声音及复杂情绪的神经心理学实验方法有着非常 重要的意义。 2002 年,汪凯[7]编制了我国第一套中国 人 Morph 情绪面孔识别测验,用于神经心理学实验 研究, 并使用该测验产生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成 果。由于该测验缺乏信效度资料,本研究主要在既往 使用该测验的基础上尝试对其进行信效度的分析。
精神疾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精神疾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699975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f.png)
精神疾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占总人口的。
长期以来,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会中饱受歧视和病耻感的困扰,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患者对治疗的抵触和抗拒。
研究如何评估和减轻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精神疾病病耻感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病耻感的内涵、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等。
病耻感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不足、对他人的误解和偏见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等。
病耻感的形成机制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其中生物学因素如基因、神经递质等与病耻感密切相关;心理学因素如认知、情感和人格等也会影响病耻感的表现;社会文化因素如家庭、教育、媒体等则在塑造病耻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还发现,病耻感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存在显著负面影响,如降低自尊、增加抑郁和焦虑症状、影响人际关系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缓解病耻感的策略和方法,如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健康教育等。
尽管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概念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界定。
病耻感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揭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针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开展更多的针对性研究。
现有的缓解病耻感的策略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1.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概念和表现形式病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精神疾病的认知、评价和情感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身和他人的负面影响。
病耻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对精神疾病的接受程度和治疗效果。
在精神疾病领域,病耻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编制
![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f8d8b6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9.png)
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编制作者:庞红卫邵巧倍宁雪夏晶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24年第04期摘要通过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概念框架与设计理念,编制符合我国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且便于在学校开展测量的心理健康素养量表。
采用基于前人研究编制的52项条目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和作为效标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接近全国普通高中水平的两所学校的高中生开展调查并回收有效问卷798份,经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该量表最终条目为23项,分为知识、态度、行为/技能与表现三个维度,且信效度良好,可以较好地评估我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养;高中生;量表编制;信度;效度分类号 B844DOI:10.16842/ki.issn2095-5588.2024.04.0041 引言健康和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健康素养是衡量人们健康状况的指标。
心理健康素养作为健康素养的分支,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相关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理解和深入研究。
心理健康素养是反映个体能力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该概念最初由Jorm等(1997)提出,用来指代心理问题相关的知识和信念,分为六个方面:(1)识别心理障碍;(2)风险相关知识和信念;(3)自助干预相关知识和信念;(4)求助相关知识和信念;(5)认可并寻求帮助的有利态度;(6)如何获取心理健康信息。
Kutcher等(2016)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扩充了怎样获得和维持积极的心理健康、理解心理疾病及相关治疗、降低心理疾病的污名化及提高心理求助效能等内容。
近几年,研究者也将“他人”维度引入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
基于Jorm等(1997)提出的模型,杨浚哲(2022)构建了最新的心理健康素养三维结构模型: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内含心理健康促进和心理疾病预防;帮助对象,内含助己和助人;作用因素,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自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自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53dbcb49649b6648d747f4.png)
体 系构建 注重多学科合作 , 在 心理 、 营养护理 过程 中注重 引人
相关学科专科 医生 、 专科 护士 , 构 建多 学科 团 队 , 能 够更 加全
面、 多视角地对康复护理进行分 析与干预 , 提高 了康 复护理专
业水平与效果 , 值得推 广 。“ 快 乐康 复” 护 理模式 实现 了医
3 3 4 —3 36.
务, 提 高了医 一护 一技合作 , 提 升 医疗质 量 与服务 品 质 , 提高
医护技专业水平 J 。康复专科护 士核 心能力评 价体 系科学
性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加强康复专科 护士 的培训要 素 , 从 而提
:
,
本文编辑 : 谭
峰
2 0 1 7— 0 5—1 6收稿
维意识 、 情感 和个 人行 为等 方 面的异 常 J 。精 神分 裂症 患 者病 程多迁延且具 有较 高 的复发率 和致 残率 , 据 统计 患者 终 身患 病的 比例为 3 . 8 % o 一8 . 4 %o , 如果 患者 没有得 到及 时有效 的治疗 , 可能产生严重 的精神 衰退 , 从 而为患 者和家庭 带来沉
卫生公共服务接受 后续 的治疗 与 照管 , 由于病耻 感 的存在 患者并未真正 回归社会 “ 0本 研究 的 目的在于分析 精神分
起L 】 J 。精神分裂 症在青 壮年 中发 生较 多 , 目前精 神分 裂症 的
发病机理 尚未完全明确 , 患者 一般无智 能障碍 , 主要 表现 为思
构应采取措施 消除人 们对精神 分裂症患者的偏见 , 提 高患者社会 支持 的利 用度 , 促 进患者全 面康复。 ’
【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病耻感; 自尊; 社会支持
护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原因态度问卷的编制解析
![护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原因态度问卷的编制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ba20f6102de2bd960588ac.png)
Yon田Ceng,Duan如Zhang
Rong,Lei
Hui:'School
of
Nursing,Chengde Medical University,Chengde 067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ei Hui,Email:leihui20023@163.corn
China’S conditions,the draft of the questionnaire item pool Then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nf the questionnair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were
limned.which was evaluated by the expefls. 340 nurses.Results The
20lO.07.002.
depression among
with
acute
stroke[J].J
Rehabil Res Dev,
2008,45(7):1027—1035.
【17】世界卫生组织.ICF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M】.日内瓦:世界 卫生组织,2001:3—4. (收稿日期:2015.04-20)
retest
was
56.I 75%.The Cmnbach-,dpha coe珩cient of
0.909,all(1 the dimensions
7
Cronbach alpha roeffieient was 0.812—0.896.The test-
was
reliabil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0.897,and the dimensions’test—retest reliability
针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疗法▎ABC模型
![针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疗法▎ABC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225d89a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1.png)
针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疗法▎ABC模型The ABCs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针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疗法ABC模型针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开始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控制期残余症状的附加治疗手段,其原理和干预策略起先是为了治疗焦虑和抑郁。
在上世纪50年代,Aaron Beck[1]使用认知疗法治疗了一位精神病患者,但之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沉寂了几十年。
在治疗焦虑和抑郁的认知疗法研究基础十分扎实之后,上世纪90年代,针对精神病性疾病的心理治疗研究才开始大显身手--其中 Beck就是当时的顶尖科学家之一。
(工作室创始人王翼是国内少数系统接受过Beck本人亲授的心理治疗师,详情赴美国贝克认知行为治疗培训记录总结)药物治疗对于60%精神病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无显著治疗效果,即使患者严格遵守药物服用指南[2]。
此外,尽管引入了现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药物依从性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研究显示,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约有74%的患者中止了药物治疗[3]。
CB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研究证据主要来自案例研究、病例分析、非控制实验以及随机控制实验,主要被试为急性[4]和慢性的精神分裂症谱系疾病患者[5-7]。
随后的荟萃分析[8]和系统性文献综述进一步巩固了研究基础。
在美国[9]和欧洲[10]的临床指南中,CBT是一种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措施。
尽管证据基础扎实、无副作用,但在社区临床背景下,CBT方法的可用性仍然较低[11]。
本篇文章将检测治疗精神疾病的CBT疗法的程序、研究证据以及对实习精神医师的启示。
程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的治疗技术是基于CBT的一般原理;识别并矫正疾病背后功能不良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将思维、感受以及行为在融洽的治疗关系的氛围中联系起来;该种方法的设置和使用通常比传统CBT更灵活。
根据患者的需要确定实际治疗时程,但一般都是12~20次治疗小节,还可能伴随更多次巩固治疗小节。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_徐晖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_徐晖](https://img.taocdn.com/s3/m/38cbdd21453610661ed9f4fc.png)
临床医生精神疾病态度量表中文版在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中的信度、效度研究
![临床医生精神疾病态度量表中文版在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中的信度、效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036025afe4733687e21aa3a.png)
周的两次调查、 报告和意向行为量表( RIBS) 调查, 并附加关于生活中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及对 MICA 理 r = - 0 . 310 ; 度为 0. 764 ( P < 0. 05 ) ; 表面效度良好; 与 RIBS 总分及附加条目评分呈负相关( r = - 0 . 516 , P 均 < 0. 01 ) 。主成份分析产生 6 个因子, 共解释方差 65. 1% 。该量表 3 min 内可完成。 中文版是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对精神疾病态度的有效评估工具 。 关键词: 精神疾病; R749. 4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 文献标识码: A 病耻感; 心理测量 10053220 ( 2014 ) 04022703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
条目 1. 我仅在必要时才去了解精神卫生知识, 并且, 不愿意费工夫阅读更多的相关资料 2. 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绝不会恢复到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3. 在精神卫生领域工作, 与其他卫生和社会服务领域一样, 同样会受到尊敬 4. 如果我患有精神疾病, 我绝不会向我的朋友承认, 因为我担心会受到不同的对待 5. 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比其他人常常更具有危险性 6. 对于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 卫生 / 社会服务工作者比其家庭成员或朋友更了解患者的生活 7. 如果我患有精神疾病, 我绝不会向我的同事承认, 因为我担心会受到不同的对待 8. 精神卫生领域的卫生 / 社会服务专业人员并不像真正的卫生 / 社会服务专业人员 9. 如果上级同事指示我去用一种不尊重的方式对待精神疾病患者, 那么我将不会遵循他们的指示 10. 我与精神疾病患者谈话, 和我与躯体疾病患者谈话一样感到舒服 11. 重要的是, 支持精神疾病患者的卫生 / 社会服务专业人员也要确保评估他们的躯体健康 12. 保护公众免受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伤害是不必要的 13. 如果精神疾病患者诉说躯体症状( 如胸痛) , 我会把这些症状归因于他们的精神疾病 14. 不要期待全科医生对有精神症状的人完成全面的评估, 因为他们可以转介给精神科医生 “疯狂 ” 、 “疯子 ” 、 “发疯” 15. 我会使用 等词向同事描述我在工作中遇到的精神疾病患者 16. 如果有同事告诉我, 他们患有精神疾病, 我仍然愿意与他们工作 总分 注: * P < 0. 05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从注意加工层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及干预启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从注意加工层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及干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a3914eed5bbfd0a78567328.png)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9, 9(2), 179-187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9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19.92023The Deficit of Emotional Recognition toFacial Expression in Bipolar Disorders—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Intervention EnlightenmentsXing HuangThe Laboratory for Affect Cognition and Regulation,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Jan. 7th, 2019; accepted: Jan. 22nd, 2019; published: Jan. 30th, 2019AbstractNumer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BD) have difficulty in recog-nizing facial expression, leading to BD’s social dysfunction. Attention is a basic cognitive processing. Abnormal visual attention to emotional stimuli can often reflect the mechanism be-hind emotional disorder. 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abnormal attention processing in BD, andsummarized the previous findings on the deficit of emotional recognition to facial expression inbipolar disorder group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enlightenments were discussed.KeywordsAffective Disorder, Bipolar Disorder, Facial Expression, Attention, Visual Scanning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从注意加工层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及干预启示黄杏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收稿日期:2019年1月7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22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30日摘要已有的许多研究都证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BD)对情绪面孔存在识别障碍,从而影响该群体的正常社会黄杏活动。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27462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c.png)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主要包含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当前人们压力巨大,各种心理问题频发。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1、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数学应用问题解决认知心理的实证研究3、心理引导技术在德育过程中的应用研究4、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5、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探究6、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7、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研究8、基于用户心理模型的大学生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法及其应用研究10、强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干预技术:现实疗法应用研究11、色彩心理在网页美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2、基于认知心理的移动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13、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14、心理暗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5、心理素质评估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研究16、流行色的心理效应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7、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教学成效研究18、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9、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心理契约的维度及其应用研究20、罗夏墨迹测验综合体系在中国心理临床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索21、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价值的研究22、论罪犯心理矫治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完善23、当前高职单独招生中心理素质测评应用情况探索24、批判性思维在篮球心理战术中的应用研究2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26、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7、心理暗示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8、绘画疗法在儿童车祸心理创伤治疗中的应用29、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咨询应用研究30、论趣味心理要素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31、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32、ZS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应用研究33、空巢老人社区心理需求的质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34、数据挖掘技术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中的应用研究35、项目管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36、绘画艺术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应用探索37、数据挖掘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应用研究38、瑜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应用探析39、农村地区PLWHA社区心理支持应用研究40、数据挖掘在学生心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41、基于心理动力学的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及应用研究4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契约的应用研究43、言语理解的心理过程分析及其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44、儿童医院中视觉心理效应应用研究45、心理声学模型在扬声器异常声检测中的应用46、想象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研究47、基于HMM的情感模型及在心理咨询专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48、三合一心理干预在低龄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49、团体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50、应用意象对话技术对职业高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与治疗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1、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2、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3、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4、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5、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6、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7、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8、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9、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10、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11、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1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1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4、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15、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16、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1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18、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19、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20、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21、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2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23、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24、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25、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26、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27、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8、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29、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30、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31、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32、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3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34、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35、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36、小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37、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38、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39、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40、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41、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42、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4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44、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45、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46、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47、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48、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49、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50、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51、江苏省江阴市北大街小学绘画心理健康教育掠影52、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53、组织活动,开展小学高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54、新时期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55、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56、浅谈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7、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58、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59、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60、用“爱的教育”思想引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题目1、景颇族初中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及其特征2、特征观点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在线评论的情感分析方法3、自爱与他爱:自恋、共情与内隐利他的关系4、跨期选择单维占优模型的过程检验5、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目标达成的影响及其过程6、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的相互影响7、网民对“人祸”事件的道德情绪特点——基于微博大数据研究8、家庭环境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阅读投入、阅读兴趣的中介作用9、汉字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的作用10、选择性注意对听觉内隐学习的影响11、基于记忆的注意捕获和注意抑制效应:ERP证据12、削弱效应是否存在:工作场所中内外动机的关系13、团队断裂带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团队交互记忆系统的作用14、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双职工夫妻的幸福感:基于溢出-交叉效应的分析15、公司形象和产品属性超越的协同效应: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16、情绪性注意瞬脱的认知机制:来自行为与ERP的证据17、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18、副中央凹中字N+2的预视对汉语阅读眼跳目标选择影响的眼动研究19、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其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20、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21、有关创造力测量的一些思考22、形旁和声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作用23、多身份追踪中基于表情特征的分组效应24、孤独让我爱上你:产品陈列对孤独个体产品偏好的影响25、做会后悔还是不做会后悔?——自我调节模式对不作为惯性的影响26、权力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及相关因素27、情境对共情的影响28、双语即时切换下非目标语言语音和语义的激活状态29、暴食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30、公仆型领导:概念、测量、影响因素与实施效果31、员工为什么乐于助人?多层次的领导–部属交换对帮助行为的影响32、失眠的自助式认知行为治疗元分析:疗效、影响因素及证据评价33、消费者触摸渴望的形成机制解析——基于认知体验视角34、中学生学业羞愧:测量、生理唤醒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35、出声阅读和默读之间的差异36、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角度看自我37、从效应量应有的性质看中介效应量的合理性38、中国象棋经验棋手与新手的知觉差异:来自眼动的证据39、祖辈共同养育背景下多重依恋关系及对幼儿社会-情绪性发展的影响40、社会交往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747e5641eb91a37f1115c0b.png)
越 高 表 示 患 者 病 耻 感 水 平 越 高 , 耻 感 体 验 越 强 烈 。该 量 表 病
的 信 度 和 效 标 关 联 效 度 均 较 理 想 , 构 效 度 在 分 析 调 整 后 也 结 较 理 想 , 合 心 理 测 量 学 要 求 , 以 用 于 国 内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符 可 病 耻感 的研 究 。
要的意义 。
【 关键 词 】 精 神 疾病
病 耻 感
众所周知 , 全球 范围内 , 在 由精 神 疾 病 所 引起 的歧 视 及 病 耻感 都 是 一 个 不 容 忽 视 的 问题 , 患 有 精 神 疾 病 的 人 而 言 , 对 病
背 景 下 病 耻 感 的 含 义 存 在 广 泛 的一 致 。 2 精 神 疾 病 病 耻 感 的评 估
2 1 1 精 神 疾 病 病 耻 感 量 表 中 文 版 ( t maSae o na . . Si cl fr g Me tl In s,S -C) 有 2 l esS MI l _共 7 8个 条 目 , 为 3个 分 量 表 : 视 、 分 歧 病 情掩 饰 、 极 效 应 , 表 总 分 为 3个 分 量 表 得 分 之 和 , 数 积 量 分
耻感 是 提 高 其 生 活 质 量 的最 大 障碍 , 且 涉 及 到 疾 病 负 担 、 并 政 策法 规 的 建 立 等 诸 多 方 面 。病 耻 感 与 许 多 历 史 上 传 统 的观 念 和社 会 偏 见 相 联 系 , 直 以来 精 神 疾 病 患 者 及 其 亲 属 常 常 会 一 感 到 羞 耻 或 相 信 自 己与 别 人 不 同 , 能 讳 疾 忌 医 , 致 患者 治 可 导 疗 依 从 性 差 和 疾 病 加 重 或 慢 性 化 。 由于 病 耻 感 对 精 神 疾 病 的
精神量表填写方面的指南
![精神量表填写方面的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fd0b4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4.png)
精神量表填写方面的指南如下:
•前期状态评估量表。
如填表时问卷较多,填表人数较多,可能会超出填表分量,主要包括填表表情、表述异常、行为举止、
身体状况等,可以帮助填表者准确、规范地评估自己的精神状
态。
•填表内容。
对精神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除填表内容外,还包括患者填表前后的一般情况,以及填表中填表的一些具体细节,如果有不明确的情况,可以和医生沟通,确定所填的表格具体
内容。
•填表人群。
精神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除填表人群外,还包括参与填表的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人群,医生、护士的态度以及
填表手法,都会影响填表的积极性。
•填表方法。
医生、护士的态度要客观、规范,填表时不要催促患者,使患者配合医生进行填表,不要随意停止填表,否则可
能会使填表效果消失。
如果不能自行完成填表,可以让医生或
者护士带上一次性的填表材料,交给更多的人,交给更多的时
间进行填表。
253-贾艳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53-贾艳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ttps://img.taocdn.com/s3/m/e15a752f581b6bd97f19ead2.png)
7. 工作和兴趣(work & interests):
(1)提问时才诉述;
(2)自发地直接或间接表达对活动、工作或 学习失去兴趣,如感到没精打彩,犹豫不决, 不能坚持或需强迫才能工作或活动; (3)病室劳动或娱乐不满3小时; (4)因目前的疾病而停止工作,住院者不参 加任何活动或者没有他人帮助便不能完成病 室日常事务。
开放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
半开放式提问
根据谈话目的和所需收集的资料性 质和内容来确定提问方式。
开放与半开放式提问
“我很希望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 “您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 你说有很多事情使你烦恼,是些什么样的事呢?
除了在孩子管理方面,你们夫妻之间还有什么矛 盾?
你说父母不认你了。你能谈谈原因都是什么吗? 我觉得你对你老板对你做的事感到屈辱和气愤, 你愿意告诉我都发生了哪些事吗?
SCL-90
评定方法: 分为五级评分(从0-4级) 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 重,4=严重。 SCL-90除了自评外,也可以作为医生 评定病人症状的一种方法。 分为10个因子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RSD 汉密顿抑郁量表,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 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用得最普遍的量表,后又 经过多次修订,版本有17项、21项和24项三种。 现介绍的是17项版本。 适应范围 适用于有抑郁症状的成人。
信、效度检验
信度:量表的可靠性,评定员若经训练后, 便可取得相当高的一致性。Hamilton本人报 告,对70例抑郁症病人的评定结果,评定员 之间的信度为0.90。 全国14个单位精神科量表协作组,各协作组 联合检查,两评定员间的一致性也很好,其 总分评定的信度系数为0.88-0.99,P值小于 0.01。
精神疾病态度与刻板印象量表的编制—前导型研究
![精神疾病态度与刻板印象量表的编制—前导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ac41e3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9.png)
精神疾病态度与刻板印象量表的编制—前导型研究罗彦婷;孙旻暐;高之梅【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前沿》【年(卷),期】2016(005)002【摘要】本研究旨在以自编式量表“精神疾病态度与刻板印象”为主轴,针对国外学者所编制量表重新翻译、整理。
就研究者所知,因亚洲地区咸有编制精神疾病刻板印象量表,虽国外研究较为多元,但因文化差异而缺少量表使用的适切性。
为解决此研究限制,本研究加入更适合亚洲族群的题项,并以情境(setting)划分方式,做为此领域研究前所未有的亮点。
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信度分析、以及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式,以便取得量表适用性之结果,更将各情境中所得出的因素加以命名、归类。
整体而言,本量表在精神疾病态度和刻板印象的测量具有相当高的适配性,最后亦对未来研究提出讨论及建议,希望能做为往后临床实务应用之参考,其他详细内容与结果请参见本文。
【总页数】8页(P207-214)【作者】罗彦婷;孙旻暐;高之梅【作者单位】[1]中山医学大学心理系暨临床心理所,台湾台中;;[1]中山医学大学心理系暨临床心理所,台湾台中;;[2]国立嘉义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台湾嘉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相关文献】1.刻板印象视角下的地域冲突、责任归因与个体态度--基于香港与广州青年群体的实证研究 [J], 张蕾2.医生角色认知刻板印象测量工具的编制及评价研究 [J], 瞿晓萍;叶旭春3.患者角色认知刻板印象测量工具的编制及评价研究 [J], 瞿晓萍;叶旭春;吴菁4.中国元素是否有效:全球品牌全球本土化战略的消费者态度研究——基于刻板印象一致性视角 [J], 何佳讯;吴漪;谢润琦5.治疗费用与医方态度影响患方对医刻板印象——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研究[J], 汪新建;刘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疾病耻辱感研究
![精神疾病耻辱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6f0b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d.png)
精神疾病耻辱感研究钟汉玲;蔡春凤【摘要】综述国外针对精神疾病耻辱感的研究。
【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272-273)【关键词】精神疾病;耻辱感【作者】钟汉玲;蔡春凤【作者单位】430022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大学HOPE 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精神疾病耻辱感是社会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群体的偏见、歧视、排斥或者精神病患者将社会公众的负性态度内化,从而表现为自尊和自我效能低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许多研究表明,一般公众普遍有对精神疾病的耻辱感,甚至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员也对精神疾病有刻板印象[1]。
对精神病患者家人而言,与精神病诊断相关的耻辱感比疾病更难承受[2]。
耻辱感影响了患者寻求治疗的行为、治疗依从性、自尊和社会功能等,严重妨碍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
耻辱感(或歧视)可形成恶性循环,患者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自我价值和未来在社会中的地位),进而回避人际交往,导致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或造成患者的逆反心理,否认有病,拒绝治疗;家属可能因将疾病保密而回避社会、延误治疗[1]。
1 精神疾病耻辱感的研究方法精神疾病耻辱感有多种研究大多数采用非实验性调查方法,可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测量评价工具研究精神疾病耻辱感。
目前使用较多有普通公众用量表(包括成人与儿童量表)、患者用量表、家庭照料者用量表等。
针对普通人群的评价工具大都集中于评价公众面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反应、应对行为以及承担的道德责任等;患者与家庭照料者用量表主要评价患者及照料者对耻辱感的主观内心体验,包括被疏远、被歧视、社交回避及羞辱感等。
场景研究是精神疾病耻辱感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955年一项对美国居民进行的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调查中使用这一方法,其描述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酒精成瘾、神经质性焦虑、青少年人格障碍和强迫性恐惧症的场景,在每一个场景之后插入问题,参与者回答对这个人病情严重性的判断以及是否为某种精神疾病。
利用情绪面孔嵌合图形研究精神分裂症的注意偏向
![利用情绪面孔嵌合图形研究精神分裂症的注意偏向](https://img.taocdn.com/s3/m/62ddb50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b.png)
利用情绪面孔嵌合图形研究精神分裂症的注意偏向陈建军;田仰华;董文文;汪凯;靳胜春【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schizophrenes' attentional bias problem. Methods 32 cases of schizophrenes and 32 normal persons (control group), whose age, educational degree, the grade of 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were matchable, were comparatively measured by emotional chimeric facial test and line bisection test.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 in Benton Facial Recognition Test (BFRT) (t = -0.85, P > 0.05). The attentional biases rates of two groups in the happy emotional chimeric facial test and line bisection test were negative.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schizophrenes in the happy emotional chimeric facial test and line bisection test revealed apparent left attentional bias [-18.75(-31.25 ,-6.25) vs. -12.50 (-23.44,4.69); -1.40(-2.65 ,-0.93) vs. -0.45 ( - 1.50,0.30) ], with statistic difference. Further- more, the bias rates between happy emotional chimeric face and line bisection in schizophrenes existed the relativity (r = 0.68, P < 0.01). Conclusion Schizophrenes apparent left attentional bias in happy emotional chimeric face, thi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ine bisection test results the same line, which reminds patients of spacial attention damage that may be related to functional disorder of left cerebral hemisphere.%目的高[-18.75(-31.25,-6.25) vs.-12.50 (-23.44,4.69); -1.40(-2.65,-0.93) vs.-0.45(-1.5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的情绪(喜)面孔嵌合和线段等分之间的偏移率相关(r = 0.68,P <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情绪(喜)面孔嵌合试验中注意左偏,这与线段等分试验结果相同,提示患者右侧空间注意受损,可能与左侧脑半球功能障碍有关.【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2(038)004【总页数】5页(P212-216)【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情绪面孔嵌合图形;线段等分;空间注意偏向【作者】陈建军;田仰华;董文文;汪凯;靳胜春【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22;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而注意障碍、社会认知均包含其中。
中文版临床医生对精神疾病态度量表(医学生版)的信效度分析
![中文版临床医生对精神疾病态度量表(医学生版)的信效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3bf80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f.png)
中文版临床医生对精神疾病态度量表(医学生版)的信效度分析潘胜茂;周英;罗晓君;冯婉姗;卢灿杰;林伟权;严夏舒;张欢;任雅欣【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年(卷),期】2013(029)033【摘要】目的翻译“临床医生对精神疾病态度量表(医学生版)”(Mental Illness:Clinician's Attitudes Scale-Medical Students' Version,MICA-MS),并评价其在我国医学生群体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标准翻译/回译方法,翻译并形成MICA-MS中文版,然后对其进行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评价.结果 MICA-MS中文版总的Cronbachα系数是0.75,量表总的重测信度为0.86,内容效度指数为0.96,与社会距离量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态度量表中度相关.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MICA-MS中文版可提取5个公因子,5个公因子对变异量的累计贡献率为59.58%.结论 MICAMS中文版在我国医学生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评医学生对精神疾病及患者认知、态度及行为倾向.%Objective To develop the Chinese version of Mental Illness:Clinician's Attitudes (Students' Version) and examine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Methods The scale was translated using the standard translation/back-translation method and examine its internal consistency,content validity,construct validity and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in medical students who were selected by convenient method.Results The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for MICA was 0.75 and the test-retests reliabilities of the total scale was 0.86 after one week.And the content validity was 0.96.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a five factors structure.Five factors were extracted byfactor analysis and could explain 59.58% of the total variance.Conclusion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MICA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in medical students.【总页数】5页(P4-8)【作者】潘胜茂;周英;罗晓君;冯婉姗;卢灿杰;林伟权;严夏舒;张欢;任雅欣【作者单位】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临床医生精神疾病态度量表中文版在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中的信度、效度研究2.中文版病人攻击和暴力行为管理态度量表在我国急诊科应用的信效度评价3.中文版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量表简版应用于我国社区人群的信效度研究4.睡眠功能失调性信念与态度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5.中文版预防失禁性皮炎态度量表在重症监护室护士中的信效度检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研究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dec912b14e852458fb57d6.png)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研究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病耻感状况。
方法:通过家庭病耻感问卷(FSI)收集患者家属病耻感资料,采用CGI量表评估患者的精神疾病严重程度,并分析两者的关系。
结果:(1)患者家属对病情存在不同程度的隐瞒,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社会回避,但这两者的概率均未超过50%;(2)家属对病情隐瞒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病程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家属的社会回避同家属的病情隐瞒结果相反;(3)不同疾病类型引起的家属病情隐瞒及社会回避存在差异,突出的是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
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因此,缓解这种病耻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精神疾病;家属;病耻感【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406011前言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是指因患精神疾病受到排斥和歧视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1]。
国内外研究表明精神病病耻感比较严重[23]。
目前认为病耻感不仅会影响患者本人,还会涉及影响到患者的家庭成员,产生“连带病耻感”,家属的耻辱感受和主观悲伤反过来又会影响家庭关系和对患者的态度,进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4]。
本研究旨在对家属的病耻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望更好地帮助精神疾病患者获得康复。
2对象和方法2.1对象:2011年5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的212例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其中女性家属134例,平均年龄为42±83岁,男性家属78例51±46岁,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度012人212例家属的问卷全部收回并且问卷有效,其中精神分裂症的家属有60人,双相障碍的家属42人,抑郁症的家属86人,其他精神疾病家属24人。
2.2方法2.2.1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病耻感问卷调查和病情评估:获得所有被调查者的知情同意。
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家属的基本资料,并完成家庭病耻感问卷(Family Stigma Interview,FSI)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6, 5(2), 207-214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journal/ass/10.12677/ass.2016.52030Development of the Mental Illness Attitudeand Stereotype Questionnaire—Preliminary StudyRachel Yen-Ting Lo1, Mein-Woei Suen1,2,3*, Chih-Mei Kao41School of Psychology, Institute of Clinical Psych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2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Taichung Taiwan3Social and Gender Issue Research Center,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Taichung Taiwan4Department of Counseling,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Chiayi TaiwanReceived: Mar. 15th, 2016; accepted: Mar. 26th, 2016; published: Mar. 31st,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current research is a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which investigates the notion of “attitudes and stereotypes toward mental illness”. Due to lack of similar questionnaire in Asia area, 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which may not be analogical from western research, this questionnaire is de-veloped based on questionnaire from western studies, yet, more cultural adaptable questions are added to make the questionnaire more accommodated to Chinese community. As mentioned, this questionnaire aims to measure attitudes and stereotypes that individuals may obtain toward people who suffer from mental illness, by such it also employs a variety of settings to see how one would react when they encounter the mentally ill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SPSS software is applied on descriptive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factor analysis, as to explore factors that prompt to negative reactions; factors are categorized and named after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ir meaning. As a result, the current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all the variety of settings that one may approach persons who are mentally ill in daily life, is highly adaptable be an useful instru-ment to measure attitudes and stereotypes toward mental illnesses especially in Chinese commu-nity in the future. In addition, suggestions and advices are made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particu-larly to be the references for application for clinical practices.KeywordsAttitude Scales, Factor Analysis, Mental Illness, Stereotypes, Survey*通讯作者。
罗彦婷等精神疾病态度与刻板印象量表的编制—前导型研究罗彦婷1,孙旻暐1,2,3*,高之梅41中山医学大学心理系暨临床心理所,台湾台中2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台湾台中3中山医学大学社会与性别研究中心,台湾台中4国立嘉义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台湾嘉义收稿日期:2016年3月15日;录用日期:2016年3月26日;发布日期:2016年3月31日摘要本研究旨在以自编式量表“精神疾病态度与刻板印象”为主轴,针对国外学者所编制量表重新翻译、整理。
就研究者所知,因亚洲地区咸有编制精神疾病刻板印象量表,虽国外研究较为多元,但因文化差异而缺少量表使用的适切性。
为解决此研究限制,本研究加入更适合亚洲族群的题项,并以情境(setting)划分方式,做为此领域研究前所未有的亮点。
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信度分析、以及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式,以便取得量表适用性之结果,更将各情境中所得出的因素加以命名、归类。
整体而言,本量表在精神疾病态度和刻板印象的测量具有相当高的适配性,最后亦对未来研究提出讨论及建议,希望能做为往后临床实务应用之参考,其他详细内容与结果请参见本文。
关键词态度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精神疾病,刻板印象,问卷调查1. 引言目前咸少有编制精神疾病刻板印象量表的研究,现有的研究多数仅为针精神疾病患者态度的探讨。
然而,刻板印象(stereotype)主要是强调认知–信念(belief)的层面,则有别于态度(attitude)是强调对于特定对象的评价,故若能编制以精神疾病态度为主,而以刻板印象为辅的量表,将可对一般民众针对精神病患的观感进行了解。
过去林信佑与孙旻暐(2008)参考并翻译Singh、Baxter、Standen及Duggan (1998)所使用的Attitude to Mental Illness Questionnaire (AMI),进而尝试编制成中文版的“大学生精神疾病态度量表”[1] [2]。
故本研究更进一步邀集临床相关专业人员,采用更专业的方式翻译相关国外量表,并设定精神疾病刻板印象与态度面向,亦加入符合国内的题项,以提高区分刻板印象与态度间的适配性。
此外,亦采用专家效度与增加样本来进行内部一致性考验。
此标准化编制的量表将更有助于未来后续研究与临床实务方面的应用。
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指人们对某特定团体成员典型特性所保持的信念(陈皎眉、王丛桂及孙蒨如,2014) [3]。
McGarty、Yzerbyt和Spears (2002)亦提出三项指导性原则:1)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外界进行解释的助力;2) 刻板印象的使用可节省人们处理事务时的精力;以及3) 刻板印象是团体间共有的信念(belief)。
对特定精神疾病患者所抱持负向的看法即“精神疾病刻板罗彦婷等印象”(mental illness stereotypes) [4]。
事实上,虽然刻板印象并非完全正确,但它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生活中,在各种团体间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和普遍性。
承如上段所提的精神疾病,人们可能对于精神疾病症状、疾病特性或疾病疗程之不了解,或是错误的认识,而造成负向的精神疾病刻板印象。
然而,何谓精神疾病刻板印象?由于多数民众并没有接触精神疾病患者的经验,所以媒体就成为精神病理学的语言、概念和影像的主要来源(Byrne, 1997) [5]。
长期以来,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偏见即反映在媒体之中。
Schneider (1987)指出,在电影中精神病患被分为四种形象:1) 病患被形容成疯狂的傻瓜,是社会中的边缘人;2) 极力想治好这疾病但又塑造本身为孤立地,以获得大众的同情;3) 病患被认为是反复无常、具破坏性及随时准备攻击的;此外,4) 病患是怠惰的,没有动力想治好这疾病的[6]。
由于生活中处处充斥着负向的不正确看法,故在此无形地潜移默化下,民众便对精神疾病患者产生负向的刻板印象。
然而,国内是否有适当的精神疾病刻板印象量表可供使用呢?就本研究所知,国内外咸少有编制精神疾病刻板印象量表的研究,多数仅为针精神疾病患者态度的探讨,例如在Singh等人(1998)则是以医科学生为样本,针对精神疾病之态度进行了解。
此外,国外研究显示,即使是专业医疗人员,亦会对精神病患呈现出不同行为对待方法及态度(Singh et al.),故若国内能有套以精神疾病刻板印象及态度为辅的量表,将更可对一般民众针对精神病患的观感进行负向程度了解;更进一步,也可在进行减除刻板印象操弄后,以此量表进行客观的测量与评做指标。
过去林信佑与孙旻暐(2008)参考与翻译Singh等人(1998)的AMI,并尝试编制成中文版的“大学生精神疾病态度量表”,原量表(20个题项)包含“精神疾病的成因”、“治疗与结果”及“对于个体与社会所造成之影响”三个因素,例句如:“应该劝阻精神疾病患者结婚、导致暴力行为之原因大部分来自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诊断将会产生污名化作用、精神疾病常被错误地诊断、精神药物大部分被用来控制分裂型行为、电击疗法应该被禁止、服药过量的人需要富有同理心的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