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面设计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西周,《颂鼎》及其铭文,藏于于故宫博物馆。
1、非纸质书籍
【简牍的书】 早期记录文字的材料不断地更替,从甲骨、青铜、石 头到竹木。
wk.baidu.com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简牍
版牍
1、非纸质书籍
中 国 古 刮削 磨平 杀青 书写 代 书 编连 捆扎 封存 籍 的 载 书写工具:笔、墨、刀 体 与 计量:一枚为“简”;数简编连为“册”。 工 艺 内容:私人信件、公事往来、文书、通行证、名籍、帐册、等。
【蝴蝶装】 简称“蝶装”。宋代雕版印 书盛行以后形成的一种装帧形式, 风靡于宋元,流行大约400年。 工艺:书叶按照中缝反折, 即将有字的纸面相对折起,版心 在里,再将各页中缝的背口对齐, 以浆糊粘在作为封皮的厚包装纸 上,裁齐成册。其封皮有软面和 硬面两种。 翻阅时,书叶有如 蝴蝶两翼展翅飞翔。
鱼尾:版心中距上下栏约四分之一处所刻印的类似鱼
尾形的图案,用以作为对折书叶的标准。 象鼻:版心正中上下鱼尾到版框之间的部分,依中间 有无黑线分为“黑口”和“白口”。
书脑:线装书叶左右边栏外的空白部分,为锥眼订线
之处。 天头:书叶上栏线以上的空白部分,亦称“书眉”。 地脚:书叶下栏以下的空白部分。 书耳:书叶左右栏外侧靠上方处的一个长形小格,用 以记识篇名、书名等。
【旋风装】 旋风装与经折装是 同一时代同在卷轴装的 基础上,由于不同的文 化需求产生的不同的装 帧形式。 社会文化需求:唐 代文化繁荣,尤其是诗 歌得到空前发展。备查 掌故的类书和备查格律 的韵书十分流行。这类 书籍的书写方式和装帧 形式,需要方便随时翻 检。单面书写的卷轴装 难以解决问题。全新的 装帧形式一时难以创造 出来。旋风装既未完全 突破卷轴装的外壳,又 方便了翻检,缩小了版 面。
【外形结构】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装 帧 艺 术
a 书首(书头) 背 g 书角 b 书根 c 书口 d 书签 e 书脑 f 书
1、书籍的结构
【外形结构】
卷轴装之后出现的各种书叶折叠的装帧形式泛称为册装书 籍。随着册装书形制与内容结构的不断变化,其各主要组成部 分也逐渐统一,有了通用的名称。 【书口】即古籍书叶的折叠处,与书背相对,亦称“版口”。 【书背】古书册右侧切口部分,即书叶装订缝合处的外侧,与 书口相对,相当于现代书籍的“书脊”。 【书衣】一册古书的最外层,亦称“书皮”、“封皮”。装订 时,在书册上下(前后)加一张纸或丝织品,以护书文。
基本取代了落后的简帛而成了中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推
进了中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造 纸 程 序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2、古代纸质书籍
【古代写本书】 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书籍,
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
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廉价的书写材料。自秦汉以后,石刻
逐渐取代了青铜器。儒家、道家等将经籍刻在石头上,以 其为定本,留存久远。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1、非纸质书籍
【青铜的书】
殷商后期,青铜器不但是当时珍贵的器皿,而且还被用来
记载文字,流传后世。因此,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 典籍之一。 书写:青铜铭文,也称金文、钟鼎文,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铭文有的通过铸造,有的则是雕刻而成。字的大小,一般为2 厘米见方,也有呈椭圆形或更大的字。文字基本按从上至下, 自右至左的传统形式排列。 内容:铭文的内容涉及当时战争、盟约、条例、人名、赏赐、 典礼、奴隶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观念尚未转变。 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 越性被人们所充分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已成为 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2、古代纸质书籍
【古代写本书】
纸张处理: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 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敦煌石室的唐代经卷,保存了1000 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抄写方式:抄写时,第一张纸起首空二行,先写书名, 另起一行写正文。每抄完一书,在末尾空一行再写书名、字 数、抄写人姓名、抄写时间、抄写目的、用纸数字,甚至连 校书人、审阅人、制卷人姓名也一一附记。内容较多的书, 一张纸容纳不下,再用第二张纸继续抄写,纸的一面写满后, 反过来在背面书写,一张一张的纸可按顺序连接,既可先写 后接,也可先接后写,写完书的长纸,从左向右卷成一纸卷。
【线装】
就用线装订而言,线装 起源于唐末北宋初。中间线 装曾被冷落并淘汰了四五百 年。期间粘接的蝴蝶装盛行, 逐渐暴露了缺点。明代中叶 线装又重新流行,清代最为 盛行,沿用至今。但在折叶、 订线等方面,明代的线装与 唐代及北宋初的不完全相同。
工艺:将两张半叶的软 封皮,粘在书册前后,再打 孔订线。线装一般为打四孔, 称为“四目线装“(四眼线 装、四针眼装);也有订六 孔或八孔的,称为”六目线 装“或”八目线装“。
帛 书
2、古代纸质书籍
【纸的发明】 东汉定都洛阳后,蔡伦深感“帛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于是他决定造出比西汉更好的纸。他总结前代及同代造麻纸的
技术经验,组织生产优质麻纸。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到公元 二世纪初的东汉时期,中国已经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造纸革 新技术。 蔡伦的另一造纸术贡献是皮纸制造工艺的探索和推广。麻 纸和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 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
内容:天象,如月蚀、日蚀、晴、雨、风、雪等;定期的预测,预 测即将发生的事件,如旅行外出、渔猎和战争,有生、死、病、梦 等人事的休咎及对祖先、神灵的祭祀。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1、非纸质书籍
【石头的书】
在古代,石头也用来做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
整部著作刻于石上,供人阅读和拓印。石头乃天然之物, 来源甚广,又大又重,难于毁弃,刻写面积大,易于模拓,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装 帧 艺 术
宋《新定三礼图》,镇江府学印本,字体小而细,可谓是宋体字的前身。 单鱼尾,版心有书名、刻工刘明的名字,并附有插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装 帧 艺 术
宋抚州刻本,顺鱼尾。上海图书馆藏。
3、书籍的形制
【古代书籍制度的大体演变】
简牍/缣帛制度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装 帧 设 计
一、中国古代书籍的载体与工艺

二、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艺术

三、中国古代书籍的版本
可传播的知识、信息
文字、图像及其他信息符号 物质载体 基本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必要的装帧形式
图 书 ( 书 籍 )
图 书 的 构 成 要 素
1、非纸质书籍
【甲骨的书】 早在三千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 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骨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 内容刻在龟骨和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的书。 发现:流传至今的甲骨图书,是19世纪末在河南安阳县城西北五里 的小屯村发现的。 书写:龟甲有较为宽阔而光滑的表面可供契刻。甲骨文字是刻写的, 有的填上朱砂或黒墨,武丁(商朝的皇帝)时代的甲骨文还填上绿 松石来装饰。
后而成的一张书叶。装订时,从纸叶中间折为两个半叶,相当 于现代书籍的两页。
【副叶】即加在书衣与封面之间的空白纸叶,相当于现代书籍
的扉页。其主要功能为保护正文书叶,为了加强此功能,古代 时还采用涂右药物的纸张以防虫蛀。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装 帧 艺 术
【封面】古书封面位于副叶之后,亦称内封面、内封叶等,相
雕版印刷品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竞春图卷》插图(选自《密戏图考》), 1606年(南 宋)。代表了饾版印刷发明以前雕版彩色印刷最高水平。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饾版印刷:《萝轩变古笺谱》,明崇祯吴发祥刻印,是以水印 印制五彩套色版画的杰作。
1、书籍的结构
当于现代书籍额书名页。一般印有书名、撰注者姓名、刊刻地、 刊刻者等事项。
【书首】书册最上端的切口部分,与“书根”相对,亦称“书
头”。 【书根】书册最下端的切口部分,与“书首”相对。古籍传统
置放方式为平放,故书根向外,藏书家往往请人在书根靠角隅
线处从右至左题写书名、分类、卷次等以便查阅。 【书角】即古书册右侧的上下隅。装订珍贵线装书时,常用上
卷轴制度
册页制度
汉代以前
汉唐之间
唐宋以后
缣贵而简重 不便于人, 造纸术发明。
印刷术发明; 不同的社会 文化需求。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装 帧 艺 术
【卷轴装】
亦称“卷子装”。通行 于东汉至唐代。它是纸本书 最早的形制,直接承袭了帛 书的形制,单面书写。 工艺:它把若干纸张粘 接成长幅,用木棍等材料作 轴,从左到右卷成一束,称 为一卷。册装书籍以“卷” 为计量单位,即源于此。 结构:主要由轴、褾、 带、签等部分组成。为保护 图书内容不受污损,卷轴装 在正文第一页前还要加一张 空白纸,考究的粘加绫、绢 等丝织品,称为褾或包首。 褾的右端有不同质料、颜色 的带。带的右端有不同质料、 颜色的别子,叫做签。
优点:适应了雕版印书的形 式,利于保护版心和文字 ,利 于做批注。
缺点:书叶均是单层,每翻 开一叶,先看到文字背面的空白, 阅读不便;且书脊处只用浆糊粘 接,容易脱落。
【包背装】 亦称“裹背装”、 “裹后背”。大约起自 南宋,盛行于明,尤其 是政府官书。 工艺:书叶无字的 纸面相对折叠,若干叶 一册,版心朝左,框外 边幅朝右向着书背。再 以纸捻装订成册,用一 整张封皮环绕书背粘裹, 不再另穿孔定线。有软 面和硬面两种。 优点:克服了蝴蝶 装翻阅时无字的反面向 人的不便。 缺点:经不起频繁 翻阅,明中后期普通大 众常用书又出现线装。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装 帧 艺 术
【书签】古书书衣正面所粘贴的书名签条,亦称“题签”。多 为长方形,题有书名、卷数、题签人姓名及时间等,一般粘贴 在书衣正面左上方近书口处。一般以纸或丝织材料裱成,有的 书签请名家题写,使书更为美观雅致而增值。
【叶】古书最小的计量单位,一叶,指刷印(抄写)一块雕版
【卷轴装】
优点:克服了缣贵
而简重的不便。 缺点:纸缺乏帛的 坚韧,来回卷舒不 便检索文字,且易 断裂。
卷轴装的包装方法
【经折装】 卷轴制度演变到册页制 度的过渡方式之一。 社会文化需求:佛家经 典多用此式,因隋唐以后佛 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 原来的卷轴装不便,不适合 佛徒的诵读方式:保持盘禅 入定,正襟危坐的姿势,以 示恭敬与虔诚,乃改为折叠 成册的形式。 工艺:把长幅卷子一正 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 前后粘以封面。 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 “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 方式,后又称“折子本”。
等纸张加以镶称,并用绫绢等丝织品包裹书角以保护书籍。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装 帧 艺 术
2、书籍的版式
版面:一块刻板(书叶)四周栏线内的面积。 边栏:古籍版面四周的界线,亦称“栏线”。 界行:边栏内分行的直线,亦称“栏”、“边准”。 版心:版面正中介于左右两半叶之间窄长的细行,亦 称“版口”。
简牍的制作与包装:
1、非纸质书籍
【缣帛的书】 缣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墨子》里曾提到“书于竹帛”,指文字 载于简牍或缣帛上,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写在缣帛上的书。 缣帛可因需要裁剪,长度可按文字的多少来决定。 内容: 信件、绘画、书籍、地图、祭文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毛装】 工艺:指新印 书籍把书叶叠齐、 毛订、加书皮以后, 不加裁切,即行上 架的装帧形式。 优点:毛装本 如有污损,再加裁 切,仍如新订。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包装:为保护书的内容不受污损,在第一张纸前加
粘一张空白纸,考究者可用绢绫等丝织品,称作裱。加 褾之后,再系上带,将卷子捆扎起来。为了便于书卷的
保存,每5卷或10卷用帙布包裹起来,或装入书囊。帙
(zhi)也称书衣,常用布、帛制成。
雕 版 印 刷 工 具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的 载 体 与 工 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