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积贫积弱的北宋(人民版)

合集下载

2014年高中历史 4.1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 人民版选修1

2014年高中历史 4.1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 人民版选修1

原因:宋初加强 中央集权 ,其弊端越来越明显
辽 西夏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范仲淹
富弼
吏治
变法改革
1.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 阶级矛盾激化。②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③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 和财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 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 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 不敷出。
王安石变法

积贫积弱的北宋
范仲淹曾感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为改变这 一局面,范仲淹主持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 政”,但不久夭折。
积贫积弱的北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兵 虚 财 匮
实行养兵政策,兵丁数额大增 积弱 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 禁军轮流驻守京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表现 兵费开支巨大 官俸 开支巨大 积贫 大兴土木及皇室开支增加 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 岁币 ”
5.澶渊之盟以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 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这段话表 明( )
①北宋的军事力量被削弱 ②辽国无力南下 ③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
④我国北方畜牧业得到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的材料只是反映了宋辽之间边境的安定 繁荣,与北宋、辽的军事力量无关。 答案:B
7.北宋中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政府却 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其原因不包括( ) A.每年送给辽、西夏“岁币” B.地主采取各种手段隐瞒田产 C.冗官、冗兵导致财政困难 D.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解析:北宋政府的财政困难主要是由地主隐瞒田产, 向辽、西夏输纳“岁币”及冗官、冗兵导致财政开支浩 大等三个原因导致的。D项是北宋财政困难的结果,而非 原因。 答案:D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4.1积贫积弱的北宋(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4.1积贫积弱的北宋(教案)

4·1积贫积弱的北宋(教学设计)要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一、背景: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三冗”与积贫积弱场面的形成)( 一) 经济上:冗官 , 冗兵 , 冗费——造成积贫积弱场面(财政危机)1.出现背景:赵匡胤为防备盘据和分裂 ,将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 ,增强集权 .缺点也显然2.缺点表现:⑴冗兵:①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每逢灾年将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全国各地精选强健士兵编入禁军。

③为防备辽、西夏扰乱,在边防大批屯兵。

⑵冗官:①为削弱官员的权利,推行一职多官制。

②每年经过科举考试和恩荫恩赐方法大批授与官职。

③官吏因循苟且,互相管制,效率低下,宏大官僚机构日趋腐败。

⑶冗费:①宏大军费开销(冗官,冗兵)。

②大兴土木,修筑寺院。

③皇室开销不停增大。

④每年给辽夏“岁币”(冗费)。

3、产生危害:“冗官、冗兵、冗费”致使国家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4、产生本源:北宋初年增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 二) 军事上: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造成外祸场面(边疆危机----外祸)1、策略失当:⑴军事部署:推行“守内虚外”政策,一半禁军驻守京师及邻近,造成边疆相对空虚。

(目的是 ?)⑵屡次调换:推行禁军轮番驻守京城,形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场面。

(目的是 ?)2、对辽夏作战失败:(外祸)⑴对辽作战:太宗被动防守, 1004 年澶州之战成功却订立辱没“澶渊之盟”,岁币银十,绢万20两万匹⑵对夏作战:屡败和议,给西夏“岁币”白银7.2 万两,绢 15.3 万匹,茶 3 万斤。

⑶战争结果:不单没有排除辽、西夏的威迫,仍是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 三) 阶级关系上—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公司矛盾尖利(政治危机---- 内忧)1.原由:⑴北宋纵容土地吞并,使北宋中期大批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兼并。

⑵官僚和豪强吞并变相增添苛捐杂税,拼死压迫农民。

2.影响: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给北宋统治者以强烈震惊和深重打击。

上课4.1积贫积弱的北宋_人民版

上课4.1积贫积弱的北宋_人民版
岳 阳 楼
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我国南方三 大名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 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请问: 范仲淹 “忧” 什么?
后先 天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 而 范 仲乐忧 淹 。,
——
第一节 积贫积弱的北宋
课标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五代十国形势发展图
在北宋建立前,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十国从 907年唐王朝灭亡至960年北宋建立,包括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五个 相继存在的封建政权,南方及山西先后出现十个并存的割据政权。
同学们知道宋太祖是 怎样登上帝位的?与此相 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北宋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27---976年), 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 任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959 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故,年仅7 岁的柴宗训即位,为周恭帝。 960年,他谎称契丹与北汉联兵 南侵,请求出师北上御敌。赵 匡胤兵至陈桥驿,部下发动兵变, 黄袍加身。因他曾出任归德节 度使,治所在宋州,故国号称 “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史 称宋太祖。
(2)军事布置:为加强中央集权,北宋政府的军事部署实行
守内虚外
的政策,禁军有一半驻扎在京师及其附近。为防止将
领发展私人势力,收回禁军统帅权,规定禁军轮流驻守京师,频繁
“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调动。结果形成 的局面。

2、人事上: 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
更戍法
一职多官制 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 授予官职。
D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 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 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表明北宋政 府(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1《积贫积弱的北宋》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1《积贫积弱的北宋》

北宋军队人数示意图
问题一
冗 兵
思考:这么多的军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养(屯)兵之策
强干弱枝、守内虚 当时军队虽多,却无战斗力,原因何在? 外、更戍法。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1. 7万 1万
2. 4万
问题二
冗 官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思考:从真宗至英宗年间,官员大大增加的原因? 有何影响? 一职多官;科举考试;恩荫赏赐。官僚机构膨胀,办事效率低下。
教学难点:
庆历新政的历史意义,澶渊之盟对北宋发展 的影响
同学们知道宋太祖是怎 样登上帝位的?与此相 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陈桥兵变
周世宗在位时,赵匡胤为后周的最高军事将 领,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周世宗死后,其子继 位,仅7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 局势,赵匡胤和弟赵匡义,亲信赵普与禁军高 级将领石守信密谋篡夺皇位。公元960年正月, 赵匡胤买通手下,来都城假报说:辽国的军队 南下大举攻后周。太后和宰相范质等不辨情报 的真假.慌忙派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正 月初三日,赵匡胤统后周半数以上大军离开都 城,连夜赶至距都城40公里的陈桥镇,发动兵 变的时机到来了。
北宋在澶渊战胜辽国,却为何给辽送岁币? 北宋消极防御的国策及统治者的昏庸。
1004年澶渊之盟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北宋皇帝 愁 什么?
一 积贫积弱 二 阶级矛盾尖锐 三 辽和西夏的威胁
结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四、庆历新政
目的:挽救统治
时间:1043年
人物: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夭折
总 1233万(贯) 4400万(贯) 计
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原因何在?
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豪强地主隐瞒土地,农民负担 极为沉重,百姓纷纷造反。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共15张PPT)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共15张PPT)

C.整顿吏治,赢得百姓称赞
D.实行赋税合一减少百姓负担
感谢收看
漫画来自公众号:“混子曰” 特感谢
冗兵
冗官
冗费
北宋积弱积贫——冗兵
杯酒释兵权只是权宜 之计,如何用制度保
障皇权呢?
禁军制度、扩军制度(屯兵 和收编难民)
北宋积弱积贫——冗官
一职多官 和大量授予 官职造成了北宋冗官
现象。
子曾经曰过:“质胜文则野,文 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用在北宋统治者的治国之道上, 你怎么理解?
北宋积弱积贫——冗费
庆历新政——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措施
内容
作用
整顿吏治 整顿吏治 整顿吏治
考核官员定升降 严格恩萌补官
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
提升行政效率 控制官员数量 减少社会矛盾
整顿吏治 其他
更定科举法 均公田减徭役
控制官员数量和质量 缓和社会矛盾
这些政策损害了谁的利益?庆历新政的失败有哪些借鉴意义?
随堂小练
的时 例代 证推
动 改 革
积弱积贫的北宋与变法
学习目标:了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朝代概况
隋唐
唐朝:618-907
大分裂五代:梁唐 晋汉周(后)
907 -960
北宋
960年
南宋
1127-1279年
北 宋 的 建 立
北 宋 的 建 立
赵匡胤的皇位是别人“送”的,那他会不会送别人呢? 为此,赵匡胤和他的后继帝王们通过哪些制度来保 证皇位永的?而北宋三冗现象只是附属品。
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其根源有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不抑制土地兼并 3、重武轻文,地方割据严重

04.1积贫积弱的北宋(人民版)

04.1积贫积弱的北宋(人民版)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冗费”的形成
13186万余贯
所出无余 12677万余贯
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 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 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问题探究1: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 怎样形成的?
培养改革人才, 革新思想得以广 泛传播
措施
富 国
目 的
内 容
作 用
有利于减轻人民 的负担,发展生 产,增加财政收 入。
均输法、市易法、 发展生产,改变 青苗法、农田水利 积贫局面。 法、免役法、方田 均税法。
强 兵 育 人
特点:以富国强兵为核心 精兵、保甲法、 节省了政府开支 整顿加强军队,
改变积弱局面.
宋太祖赵匡胤
一、兵虚财匮
1、根本原因: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2、表现: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什么是“三冗”?
冗兵——军队人数激增 冗费——政府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冗官——官僚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低。
——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进一步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冗兵”的形成
126万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 二、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 其历史作用。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变法的背景)
课程标准: 学习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 表现:“三冗”、“两积”。 2.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 。

历史选修ⅰ人民版4.1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精)

历史选修ⅰ人民版4.1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精)

(教材P41)
提示:北宋消极防御的国策及统治者的昏聩,对少数民 族政权采取议和政策。
二、自我测评
为什么说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它具体表现在哪些
方面?
提示: 可从官僚体制、军事、财政三方面作答,反映北 宋政权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从体制上找原因, 不合理的集权统治是其症结所在。
三、材料阅读与思考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变法失败的原因
主要是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他们和范仲淹一样 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 答案:A
高频考点
考查澶渊之盟的签订及其影响
[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 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 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 州交割。治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与 西夏 的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迅速加深,范仲淹等有
名望的大臣纷纷要求改革弊政。 2.概况 (1)主持人:范仲淹、富弼等人。 (2)方案:向宋仁宗呈递《答手诏条陈十事》。
(3)中心问题:整顿吏治。
3.结果 遭到 官僚贵族 的反对和诽谤以及宋仁宗的动摇,“庆历 新政”推行一年就夭折了。
①阶级矛盾 A.① C.②③ ②民族矛盾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B.①② D.①②③
(
)
解析: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表现为农民阶级与地主
阶级的矛盾;民族矛盾突出,表现为中原政权与北方少
数民族政权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很明显,主要 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答案:D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人民版选修1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人民版选修1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重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根本国情以及所面临的严重的统治危机;“庆历新政〞的施行和破产。

2.难点:从体制因素探究北宋统治危机出现的必然性及改革的迫切性。

知识点一 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表现:“三冗〞“两积〞(1)冗兵⎩⎪⎨⎪⎧①每逢灾年把成千上万的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③在边塞大量屯兵以应对辽、西夏的侵扰。

(2)冗官⎩⎪⎨⎪⎧①北宋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制。

②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使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3)冗费⎩⎪⎨⎪⎧①军队、官员人数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

②大兴土木费用和皇室的开支也在增加。

③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增加了财政负担。

(4)积贫:“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5)积弱⎩⎪⎨⎪⎧①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边疆兵力缺乏。

②为防止将领开展私人势力,宋太祖收回禁军统率权,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

[图解历史] 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知识点二 内忧外患1.内忧——政治危机(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表现:阶级矛盾锋利,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2.外患——边境危机(1)原因⎩⎪⎨⎪⎧①为加强中央集权,北宋政府的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有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削弱了边防力量。

②统治者将禁军频繁调动,形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极大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③至宋太宗以后,宋对辽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

(2)表现⎩⎪⎨⎪⎧①宋辽之战:1004年,辽攻北宋,宋胜,最后订立“澶渊之盟〞。

②宋夏之战:北宋对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最后双方进展和议。

知识点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在与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一积贫积弱的北宋》说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一积贫积弱的北宋》说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一积贫积弱的北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积贫积弱的北宋》是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教材中的一篇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北宋时期的贫富分化与国力衰退。

通过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政治局势,进一步认识到历史的相对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北宋时期的贫富分化和国力衰退的原因。

–掌握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了解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问题找寻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历史问题与现实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关注社会发展,做有思想、有担当的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北宋时期贫富分化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探讨北宋时期国力衰退的原因和影响。

–理解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让学生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形成对比和思考。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贫富分化与国力衰退步骤1:导入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贫富分化与国力衰退的思考,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步骤2:学习和讨论让学生阅读《一积贫积弱的北宋》选文,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北宋时期的贫富分化原因和社会影响。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不同小组就不同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步骤3:梳理归纳老师梳理学生讨论的结果,系统总结贫富分化的原因和社会影响,并引导学生归纳出北宋时期国力衰退的主要原因。

教学内容2:文化艺术成就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激发学生对宋代文化艺术的兴趣。

步骤2: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的文献材料,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4.1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4.1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

节度使出行图
这幅节度使出行图 描绘了节度使外出 时庞大威武的场面, 鼓角齐鸣,彩旗飘 飘,军威严整,展 示了割据一方的藩 镇节度使出行时的 气势。
藩五 镇代 割十 据国 的的 扩分 大裂
割 据 是 唐 代
唐—北宋政权的更迭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0—960
千一
秋著
疑黄
案 ,
兵 。清


979年,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
五代十国形势图
从960年—979年,北宋建立并结束了五 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只是五代十国 范围的统一,非全国性的统一)
想一想:
宋太祖登上帝位后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他是如何解决的? 由此引出了哪些问题?
地方:文官任知州 通判监督知州
集中财权:设转运使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4.1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4.1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
北宋初期权力高度集中,你怎样看待 其影响?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中唐、五 代以来藩镇跋扈的局面,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 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到北宋中 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重文轻武
• 宋太祖用文臣代替武官主管藩镇,认为即使 这些文臣全都贪污,也远远不及一个武将拥 兵叛乱祸害深重。于是他大力提倡文治,选 拔大批文人才士,充实庞大官僚机构,就是 所谓“兴文教,抑武事”。因而,重文轻武 就成为宋代政治上的一大特色。宋太祖命人 刻制誓牌一块,碑上誓词有:“不得杀士大 夫及上书言事之人。”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4.1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共58张PPT)
专题四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4-1 积贫积弱的北宋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4-1 积贫积弱的北宋

(2)综合上述图片信息,围绕中心主题 写一篇短文。 短文应包含以下要点: 军队战斗力低下,欺压百姓;向辽 和西夏输送岁币加重了北宋负担;各地 人民起义不断,宋神宗急需寻找摆脱困 境的出路。
宋初加强皇帝集权的措施虽然加强了皇帝对中央 及地方的控制,但也使北宋出现了冗官、冗兵、 冗费,导致积贫积弱局面出现,为缓和矛盾巩固 统治,出现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但 很快就夭折了。
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 级矛盾激化。 (2)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3)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 部矛盾。
3.积贫:(冗官、冗兵、冗费)
(1)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 军队开支巨大。 (2)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科举制 和恩荫赏赐大量授官,造成官俸开支巨 大。 (3)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的费用及宋仁 宗时皇室开支增大。 (4)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
北宋“三冗”局面的形成,从反 面说明了什么问题?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3.积弱 (1)皇帝对军队的严密,对辽、西夏和金 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统治者对 农民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多方面,具体如 下: 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 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了新法。 3.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4.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 措施不到位。 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1.北宋初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 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 反面证明了( ) 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积贫积弱的北宋》教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积贫积弱的北宋》教学课件

声更加高涨,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
变法改革的序幕。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C
A.辽、夏的威胁
B.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2、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 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 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 变革的一项是
•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息,其 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 计,其道如何?”普曰:“陛下之言及也, 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 下自安矣。”太祖曰:“卿勿复言,朕已喻 矣。”
❖ 结合材料分析唐末以来兵戈不息的原因 ,并概括赵普的建议!

——赵翼《廿二史札记》
行 一职多官
冗官
冗费 积
政 科举选官,恩荫赏赐大量授 官
官员办事效率低
大兴土木,皇室开支、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

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人民赋税沉重
项目 商税 酒税 盐税
景德年间 (1004—1008 年

450万(贯)
428万(贯)
355万(贯)
庆历年间
(1041—1049年 )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教
学课件
2020/9/19
在北宋建立前,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907年唐王朝灭亡至960年北宋建立,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 五个相继存在的封建政权,南方及山西先后出现十个并存的 割据政权。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兼并 苛捐杂税
阶级 矛盾
人民 起义
政治 危机 边 疆 危 机
内 忧 外 患
北宋政府积贫积弱
守内虚外 少数民族崛起
辽宋西夏 连年征战 民族矛 盾激化
财政危机 (积贫) “冗官、冗兵、冗费”现象 (军队战斗力、行政 (积弱) 效率低下) 政治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 (阶级矛盾) 社 会 危 边疆危机 辽、西夏的威胁 (民族矛盾) 机
问题:北宋建国之初就有重大社会改革。结
合史实说明,北宋初期的社会改革和北宋中期 的社会改革各针对什么问题?各自的目的是什 么?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
北宋初期:主要针对自唐朝至五代十国形成的藩镇割 据局面,改革的目的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强化中 央集权。 北宋中期:主要针对宋初以来形成的“三冗”问题和 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以及复杂的社会危机。改革的 目的是富国强兵。主要是政治和经济改革。 内在联系: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造就了“三冗”问题, 并激化了社会矛盾。这迫使北宋中期的统治者不得不 进行改革,以扭转积贫积弱引发的危机。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 二、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 其历史作用。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变法的背景)
课程标准: 学习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 表现:“三冗”、“两积”。 2.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 。
小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政治危 必要性 机和边疆危机
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之提供了经 验教训 3、王安石个人才干和“三不足”的大 可能性 无畏精神 4、宋神宗支持,任用王安石为宰相, 推行变法。
延伸拓展:变法的目的实质? 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
“冗费”
①政府将受灾流 ①一职多官 ①冗兵、冗官 民编入军队 原因 ②扩大禁军数量, ②扩大科举取士 ②大兴土木 实行“守内虚外” 人数
③皇室开支
③边境大量屯兵 ④更戍法
③恩荫赏赐
④向辽、西夏交纳
“岁币”
后果
①军队战斗力低下; ①行政效率低下; ②积弱; ①财政危机; ②官俸负担沉重。 ③边境危机;
②对内不能控制农民起义; ②为解决财政困难而扩大赋税所造成
的劳动人民贫困(民贫);
二、内忧外患; 1、内忧?
——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
2、外患? ——辽、西夏的侵扰;
(一)、内忧
1、
材料: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
项目 商税 宋真宗景德年间 (1004—1007) 450万贯 宋仁宗庆历年间 (1041—1044) 1975万贯
面对辽和西夏的 进攻,北宋采取
被动防御
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
的方针。
澶渊之盟
1004年,辽军承天皇天后和耶律隆绪的指令 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附近, 威胁到宋朝的都城东京。宋朝的大臣王钦若等人 主张迁都,唯有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宋真 宗被迫北上。宋军在澶州射死辽将萧达览,辽军 士气受挫,同意与宋军议和。宋真宗不惜代价, 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于是在打胜仗的情况下, 与辽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失败根因 ③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局限性:
①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 负担依然沉重。
曾任枢密院枢密使,积极主张 对辽、西夏用兵,整顿北宋吏治。 失败后与欧阳修等被贬官。
请问: 范仲淹 “忧” 什么?
后先 天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而 范 仲乐忧 淹 。,
——
北 宋 的 社 会 危 机 和 庆 历 新 政 的 失 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 二十二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 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 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 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 必被其泽” 。
三.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
直接原因: 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 人物: 范仲淹 宋仁宗 措施: 以整顿吏治为核心 结果: 失败 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 失败原因 宋仁宗动摇 影响: 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变革天下之弊法” — 王安石《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 王安石 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
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
王安石向仁宗皇帝上万言书,分析当时 社会政治问题,提出改革主张,但是没有受 到重视。宋神宗即位以前,就读过王安石的 万言书,非常欣赏。即位后,他把王安石召 到中央,恳切询问变法谋略。王安石指出, 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军队没有战斗力,国家 财政亏空,官吏习惯于得过且过,这样下去 是危险的。他提出改革的具体办法,神宗坚 定了变法决心。
宋太祖赵匡胤
一、兵虚财匮
1、根本原因: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2、表现: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什么是“三冗”?
冗兵——军队人数激增 冗费——政府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冗官——官僚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低。
——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进一步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冗兵”的形成
126万
清丈土地, 按土地等级收税
作用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减轻百姓负担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稳定物价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 政府的收入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 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2、强兵:
措施 精兵 将兵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内容 淘汰老弱 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 作用 减少军费开支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酒税 盐税
总计
428万贯 355万贯
1233万贯
1710万贯 715万贯
4400万贯
王小波、李顺起义(993年—996年)
原因: 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 兼并严重、负担沉重
阶级矛盾尖锐
自然灾害严重
农民起义
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
契丹人引马图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
西夏王陵
(二)、外患
本课结构: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兵虚财匮; (二)内忧外患; (三)昙花一现的 “庆历新政”;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 河北涿县)人。后周 时任殿前都点 检.960年,发动陈 桥兵变,黄袍加身。 国号“宋”,定都 开封,年号建隆。
宋太祖(927-976)
千 秋 疑 案 陈 桥 驿 ,
十家为一保,农闲时 既可加强对人民的 练兵、生产,战时编 控制,同时减少军 入军队。 费开支。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政府支出
军器监
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
保证了武器的质量
3、育才:
措施 改革科举制 内容 废诗赋取士旧制 以经义策论取士 作用 使一批新进之士 取代反对改革的 旧官
《三经新义》
整顿太学 撰注教材,作为 考试依据
失败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主要原因
2.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3.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 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直接原因 根本 原因
4.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 危机。
(如: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二 王安石变法
• 主要措施:
富国
强兵
育才
核心内容:富国强兵 指导思想:依靠天下所有劳力去开发 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 流。(“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1、富国:
措施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款 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冗费”的形成
13186万余贯
所出无余 12677万余贯
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 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 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问题探究1: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 怎样形成的?
冗兵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 116万 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 91万 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 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九,造成 “ 冗 兵 ”问题。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冗官”的形成
2. 4万
1. 7万 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1万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培养改革人才, 革新思想得以广 泛传播
措施
富 国
目 的
内 容
作 用
有利于减轻人民 的负担,发展生 产,增加财政收 入。
均输法、市易法、 发展生产,改变 青苗法、农田水利 积贫局面。 法、免役法、方田 均税法。
强 兵 育 人
特点:以富国强兵为核心 精兵、保甲法、 节省了政府开支 整顿加强军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