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标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https://img.taocdn.com/s3/m/16da45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9.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引言概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对接种门诊的管理、服务、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化,以确保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以及提高接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相关内容。
一、门诊管理的规范化1.1 门诊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要求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门诊工作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包括疫苗知识、接种技术、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门诊人员需要持有相关资质证书,如接种技术培训证书、医疗从业资格证等,以确保他们具备合格的接种能力。
1.2 门诊设施与设备的要求为了保障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需要具备一定的设施和设备。
门诊需要有干净整洁的接种室,设有专门的接种台和储存疫苗的冰箱。
此外,门诊还需要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器具,以确保接种过程的无菌操作。
1.3 门诊记录与信息管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门诊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
门诊需要详细记录每位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批号、接种日期和剂次等信息,并及时更新和保存。
这样可以方便门诊进行疫苗追溯和接种效果评估,同时也为接种者提供个人疫苗接种记录的查询和证明。
二、服务质量的规范化2.1 接种前的咨询与告知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门诊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告知服务。
门诊工作人员应当向接种者和家长详细介绍接种疫苗的种类、适应症和禁忌症、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解答他们的疑问,匡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2.2 接种过程的规范操作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门诊工作人员在接种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他们需要正确选择和准备疫苗,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接种,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门诊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接种者的观察和监测工作,及时处理接种过程中浮现的异常情况。
2.3 接种后的随访与评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门诊对接种者进行接种后的随访与评估工作。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https://img.taocdn.com/s3/m/6ab34c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4.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概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为了提高接种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确保接种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和标准。
1. 门诊环境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在医疗机构内,具备良好的卫生环境和空气流通条件。
(2) 门诊区域应设有专门的接种区域,确保接种过程的隔离和安全性。
(3) 接种区域应具备充足的座位和等候区域,以满足接种人群的需求。
(4) 门诊区域应设有洗手设施,并提供充足的洗手液和纸巾。
2. 接种人员要求:(1) 接种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持有合法的医疗从业资格证书。
(2) 接种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接种政策和操作规范。
(3) 接种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并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4) 接种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向接种人群提供准确、详细的接种信息和建议。
3. 接种疫苗要求:(1) 接种疫苗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接种疫苗应根据接种计划进行,确保接种人群能够按时接种适宜的疫苗。
(3) 接种疫苗应记录在接种本或电子接种系统中,确保接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 接种疫苗应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确保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接种程序要求:(1)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向接种人群提供充分的接种知情同意,包括疫苗的相关信息、接种的目的和效果等。
(2)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对接种人群进行健康评估,了解其过敏史、疾病史等情况。
(3) 接种时,接种人员应按照接种程序进行,包括准备疫苗、准备接种器具、接种操作等。
(4) 接种后,接种人员应观察接种人群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 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要求:(1) 接种记录应详细、准确,包括接种人的个人信息、接种的疫苗类型和批号、接种的时间和地点等。
(2) 接种记录应妥善保存,确保接种信息的可追溯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https://img.taocdn.com/s3/m/18674f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d.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为了确保人们能够及时、安全地接种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以下是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文本:一、接种门诊概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程序,为人们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
门诊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疫苗接种咨询、预约、接种和监测等服务,确保接种程序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门诊设施与设备1. 接种门诊应具备充足的空间,以容纳接种人群的需求,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2. 应配备专业的接种台、注射器、冷藏设备等,确保疫苗的储存和使用符合规范。
3. 门诊应设立接种记录室,保存接种人员的相关信息,方便接种人员查询和追踪。
三、医务人员要求1. 接种门诊应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务人员,包括接种医生、护士等。
2.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疫苗接种指南和程序,提高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接种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咨询,解答他们的疑问和耽忧。
四、接种程序与流程1. 接种门诊应制定明确的接种程序和流程,确保每位接种人员都能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接种。
2. 接种前,医务人员应对接种人员进行必要的健康咨询和评估,了解其过敏史和疫苗接种史等情况。
3. 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操作,包括正确选择和准备疫苗、正确注射疫苗、妥善处理废弃物等。
4. 接种后,医务人员应对接种人员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可能浮现的不良反应。
五、疫苗储存与管理1. 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的疫苗储存和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2. 疫苗应储存在专用的冷藏设备中,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冷冻和过热。
3. 疫苗的储存和使用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疫苗的保质期和有效性。
4. 废弃的疫苗和注射器等医疗废物应按照像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六、接种记录与信息管理1. 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接种人员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https://img.taocdn.com/s3/m/165de8a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e.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为居民提供规范、安全、高效的预防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或者门诊部。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门诊环境和设施要求1.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具备合理的建造布局和空间设计,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2. 门诊应具备清洁、通风、璀璨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3. 门诊应配备充足的座椅、等候区域和儿童活动区,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
4. 门诊设有明显的指示牌和标识,方便患者寻觅接种区域和相关服务。
二、人员要求1. 门诊应配备合格的医务人员,包括接种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
2. 接种医生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疫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接种程序。
3. 护士应具备熟练的接种技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指导。
4. 行政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管理门诊的日常工作和接种流程。
三、疫苗管理和储存要求1. 门诊应建立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包括疫苗的采购、储存、运输、接种和报废等环节。
2. 疫苗储存室应符合相关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进行温度记录和监测。
3. 疫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采购,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4. 疫苗的运输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疫苗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接种程序和管理要求1. 门诊应建立规范的接种程序和流程,包括预约、登记、核查、接种和观察等环节。
2. 接种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或者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告知,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禁忌症等情况。
3. 接种时,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接种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接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接种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处理接种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
五、信息管理和宣传要求1. 门诊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患者信息、接种记录和疫苗库存等信息的录入和管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https://img.taocdn.com/s3/m/916bb62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2.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包括门诊设置、人员配置、设施设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二、门诊设置1. 位置选择: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的地点,方便居民前来接种。
2. 门诊布局:门诊应设有接种区、候诊区、咨询区、登记区、药房等功能区域,各区域之间应合理布局,便于患者流程的顺畅进行。
三、人员配置1. 医生:门诊应配备有专业的医生,具备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接种服务。
2. 护士:门诊应配备有合格的护士,负责接种操作,包括接种前的准备工作、接种注射、接种后的观察和记录等。
3. 咨询人员:门诊应有专门的咨询人员,向患者提供接种相关的咨询和解答疑问。
四、设施设备1. 接种区设施:接种区应设有专门的接种台和接种座椅,方便医生和护士进行接种操作,同时保障患者的舒适度。
2. 候诊区设施:候诊区应设有舒适的座椅和足够的空间,方便患者等候,同时应提供接种相关的宣传资料。
3. 咨询区设施:咨询区应设有咨询台和咨询室,方便咨询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4. 登记区设施:登记区应设有登记台和电脑,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患者信息的登记和管理。
5. 药房设施:药房应设有药品储存柜和冰箱,保证疫苗的储存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五、操作规范1. 接种前准备:医生和护士应核对患者的接种记录,确认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向患者提供相关的接种知识和注意事项。
2. 接种注射:护士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接种注射,包括消毒、疫苗制备、注射技术等,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
3. 接种后观察:护士应观察患者接种后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录在患者的接种记录中。
4. 接种记录管理:门诊应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接种记录准确、完整,并能够及时查询和统计。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https://img.taocdn.com/s3/m/6b8ede2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b.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为了提高接种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确保接种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预防接种门诊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运作。
以下是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文本:一、接种门诊概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
接种门诊应具备合格的医务人员、完善的设施和设备,以及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确保疫苗接种的质量和安全。
二、医务人员要求1. 接种门诊应有专职医务人员负责接种工作,医务人员应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接受定期培训,了解最新的接种技术和政策。
2.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建议。
3. 医务人员应遵循医疗机构的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三、设施和设备要求1. 接种门诊应具备洁净、通风良好的接种室,室内应有足够的坐位供患者等候,同时应设置隔离区域,以应对可能的传染病疫情。
2. 接种门诊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具,如冷链设备、注射器、消毒设备等,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3. 冷链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保持疫苗在推荐温度范围内的稳定。
四、工作流程要求1. 接种门诊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包括预约、登记、咨询、接种、观察和记录等环节,确保接种工作的有序进行。
2. 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接种疫苗的种类、批号、接种日期等重要信息,并及时更新。
3. 接种门诊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指南,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工作。
五、疫苗管理要求1. 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包括疫苗采购、储存、运输、使用和报废等环节,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2. 疫苗的采购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确保疫苗的来源可靠。
3. 疫苗的储存应符合冷链管理要求,确保疫苗在推荐温度范围内的稳定。
4. 疫苗的使用应按照疫苗说明书和接种指南进行,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https://img.taocdn.com/s3/m/bfb6ee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2.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包括门诊的设备和设施、人员要求、接种流程、接种记录等方面。
二、门诊设备和设施要求1. 接种室应设有充足的空间,以容纳接种人员和其家属。
2. 接种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
3. 接种室应配备专业的接种设备,包括注射器、冷藏设备、废弃物处理设施等。
4. 接种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环境卫生。
三、人员要求1. 接种医生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2. 接种医生应定期参加培训,更新接种知识,提高接种技能。
3. 接种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接种人员和其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指导。
4. 接种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护接种人员的隐私和权益。
四、接种流程1. 接种人员应提前预约接种时间,避免拥堵和等待时间过长。
2. 接种人员应携带相关的身份证明和接种证明,以便核实身份和接种记录。
3. 接种医生应对接种人员进行健康评估,了解其过敏史和疫苗接种史。
4. 接种医生应根据接种人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和疫苗接种计划,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5.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人员和其家属详细介绍接种疫苗的种类、剂量、接种部位和注意事项。
6. 接种医生应在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名称、批号和有效期,并记录在接种证明上。
7. 接种医生应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按照规范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操作。
8. 接种医生应观察接种人员的反应,及时处理接种后可能浮现的不适症状。
9.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人员和其家属提供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法。
10. 接种医生应记录接种人员的接种情况,包括疫苗名称、剂量、接种日期和接种部位等信息。
五、接种记录1. 接种医生应将接种人员的接种情况记录在接种证明上,并加盖医疗机构的公章。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https://img.taocdn.com/s3/m/b78ba0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b.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在医疗机构内为儿童和成人提供规范的预防接种服务的门诊部门。
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立和运营,对于提高社会群众的健康水平,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门诊设施和环境要求1.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在医疗机构内,独立设置,与其他门诊区域分开。
2. 门诊区域要求明亮、通风、整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3. 应设置充足的座位和等候区域,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4. 门诊区域应设有充足的洗手设施,并配备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
二、医务人员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有足够数量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
2. 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预防接种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更新。
3.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4. 医务人员应穿戴整齐,佩戴工作牌,以便患者能够辨认和识别。
三、疫苗管理要求1. 疫苗的采购、储存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疫苗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储存,并进行定期的温度监测和记录。
3. 疫苗的过期和损坏应及时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4. 疫苗的使用应按照预防接种计划和适应症进行,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接种的疫苗名称、批号、剂量和接种部位等信息。
四、接种程序和服务要求1. 患者到达预防接种门诊后,应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进行接种。
2.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接种说明,包括接种疫苗的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3. 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4. 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采取无菌操作,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
5. 接种后,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必要的接种证明和注意事项,并解答患者的疑问。
五、信息管理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患者信息、疫苗信息和接种记录等。
2. 患者的个人信息应严格保密,防止泄露和滥用。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https://img.taocdn.com/s3/m/6c32931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c.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相关规范和指南,为儿童和成人提供规范、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的门诊部门。
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门诊环境规范1.门诊部门应具备适宜的面积和布局,能够容纳足够的接种人群,保证接种过程的顺利进行。
2.门诊部门应设立明显的接种标识,包括门诊名称、接种区域标识等,方便患者及其家属识别。
3.门诊部门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消毒,确保接种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4.门诊部门应配备充足的座椅、儿童玩具等设施,提供舒适的等候环境。
二、医务人员要求1.门诊部门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合格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2.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疫苗接种的操作流程和接种禁忌症。
3.医务人员应接受规范的疫苗接种培训,提高其接种技能和服务质量。
4.医务人员应穿戴整洁、干净的工作服,佩戴工作证,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三、疫苗管理要求1.门诊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包括疫苗的采购、存储、运输、接种等环节的管理。
2.疫苗的采购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3.门诊部门应建立疫苗的冷链管理制度,确保疫苗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4.门诊部门应建立疫苗接种记录管理制度,记录每位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时间、接种疫苗等信息。
四、接种服务要求1.门诊部门应提供规范、准确的疫苗接种服务,包括接种前的咨询、接种操作、接种后的观察和指导等环节。
2.接种前,医务人员应向接种者及其家属提供详细的接种咨询,包括接种疫苗的适应症、禁忌症、接种剂次和接种间隔等信息。
3.接种时,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接种操作流程进行接种,包括消毒、注射技术、接种部位选择等。
4.接种后,医务人员应观察接种者的反应,及时处理接种不良反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五、安全管理要求1.门诊部门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事故报告和处理等。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https://img.taocdn.com/s3/m/8a8776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8.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引言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运作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包括门诊设置、人员配备、设备要求、操作规范等方面。
二、门诊设置1. 门诊位置:预防接种门诊应设在医疗机构内,位置应便于患者到达,通风良好,有充足的照明设施。
2. 门诊面积:门诊面积应根据每天接种人数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患者之间有足够的间隔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3. 候诊区设置:门诊应设有候诊区,提供充足的坐位,同时设置儿童玩具和阅读材料,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三、人员配备1. 医生:门诊应有专职医生参预预防接种工作,医生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护士:门诊应有专职护士负责接种操作,护士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接种技术和操作规范,能够正确选择和储存疫苗。
3. 行政人员:门诊应有行政人员负责接待患者、登记信息、安排预约等工作,确保门诊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设备要求1. 接种台:门诊应设有专用的接种台,台面宽敞平整,易于清洁和消毒,配备足够数量的接种器具和消毒用品。
2. 冷链设备:门诊应配备冷藏设备,确保疫苗的储存温度符合要求,避免疫苗失效。
3. 医疗器械:门诊应配备充足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和棉签等器械,确保接种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五、操作规范1. 接种前咨询:医生或者护士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接种前咨询,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并告知接种的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预防接种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疫苗接种史等情况,医生应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接种计划,明确接种的时间和疫苗种类。
3. 接种操作:护士应严格按照接种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正确选择和准备疫苗、正确注射疫苗、及时记录接种信息等。
4. 接种后观察:接种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特殊是对常见的接种反应进行监测,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https://img.taocdn.com/s3/m/cfe381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7.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便捷、安全地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以下是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文本:一、门诊设置和环境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在医疗机构的合理位置,便于公众前来接种。
2. 门诊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 门诊区域应设有充足的坐位,以方便等候接种的人群。
4. 门诊区域应配备洗手设施,并提供洗手液或者洗手皂供公众使用。
5. 门诊区域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医务人员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务人员,包括接种医生和护士等。
2. 接种医生和护士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3. 医务人员应接受规范的培训,了解最新的预防接种指南和政策。
4.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提供专业、友好的接种服务。
三、疫苗管理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疫苗应按照规定的温度要求进行储存和运输,确保疫苗的冷链保持完整。
3. 疫苗应按照使用顺序进行摆放,避免过期或者混淆使用。
4. 疫苗应定期进行盘点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四、接种程序要求1. 接种医生应子细核对接种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接种的准确性。
2.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者和家长提供相关的接种知识和告知,解答疑问。
3. 接种医生应根据接种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接种史,制定个性化的接种计划。
4. 接种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包括准备疫苗、消毒接种部位、注射疫苗等。
5. 接种医生应及时记录接种信息,包括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接种日期等。
五、接种后的监测和处理1. 接种后应对接种者进行观察,了解接种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2. 如有接种反应或者不良事件发生,应及时进行处理和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3. 接种后应向接种者和家长提供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66d78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7.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在接种门诊的建设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场地和设施的规范化。
接种门诊应当
选择在卫生条件良好、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场所进行建设,以确保接种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门诊内部的设施应当齐全,包括接种台、待诊区、儿童活动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门诊还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紧急情况和处理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其次,接种门诊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人员的规范化。
接种门诊应当配备专业的
医护人员,他们应当接受过专业的接种培训,了解接种流程、接种疫苗的特点以及应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此外,门诊还应当建立健全的接种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接种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于随时追踪接种情况和进行疫苗追溯。
另外,接种门诊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宣传和教育的规范化。
门诊应当加强对接
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向公众传达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接种的误解和疑虑。
此外,门诊还应当建立健全的预约接种制度,以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提高接种效率。
总的来说,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是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公
众健康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场地和设施、人员、宣传和教育等方面都做到规范化,才能够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提高接种率,保障公众健康。
因此,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接种门诊的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标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e54f0f4af1ffc4fff47ac09.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标准(总分100分)被评审单位:(盖章)第一部分硬件部分(40分)第二部分软件部分(60分)评审员签字:评审时间:年月日. '.附表1接种人员预防接种知识调查表地址:市(州)县(区)乡(镇、街道)1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免费的吗?1)是2)否2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新列入免疫规划的疫苗都有哪些?(可多选)1)乙肝疫苗2)脊髓灰质炎疫苗3)卡介苗4)百白破疫苗5)白破疫苗6)麻风疫苗7)麻腮风疫苗8)麻腮疫苗9)乙脑疫苗10)A群流脑疫苗11)A+C流脑疫苗12)甲肝减毒活疫苗13)出血热疫苗14)炭疽疫苗15)钩体疫苗3 需要在2-8℃保存的疫苗有哪几种?(可多选)1)乙肝疫苗2)脊髓灰质炎疫苗3)卡介苗4)百白破疫苗5)白破疫苗6)麻风疫苗7)麻腮风疫苗8)麻腮疫苗9)乙脑灭活疫苗10)A群流脑疫苗11)A+C流脑疫苗12)甲肝减毒活疫苗4 麻疹疫苗基础免疫的起始月龄是?1)6个月2)8个月3)1岁4)1岁半5 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是?1)1、2、3 2)0、1、6 3)2、3、46 脊髓灰质炎疫苗在几岁时需要加强?1)1个月2)2个月3)3岁4)4岁7 百白破疫苗是预防哪三种疾病的联合疫苗?(可多选)1)百日咳2)破伤风3)白喉4)白癜风8 A群流脑疫苗应在哪个年龄阶段接种?1)5-8个月2)6个月-1岁3)6个月-1岁半4)6个月-2岁9 A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不得少于几个月?1)1个月2)2个月3)3个月4)4个月10 甲肝疫苗是预防哪种疾病的?1)甲型肝炎2)乙型肝炎3)丙型肝炎4)其他11 麻风腮疫苗在哪个年龄段接种?1)8个月-1岁2)1岁-2岁3)1岁半-2岁12 卡介苗应采取哪种注射方式?1)皮内2)皮下3)肌注13 使用完的注射器应该怎样处理?1)随意扔掉2)和生活垃圾扔到一起3)由专门的回收机构进行回收4)集中到一起进行焚烧5)深埋14 下列属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多选)1)一般反应2)接种事故3)偶合症4)心因性反应15 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受种方或其监护人、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有争议时,可以向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标准ppt课件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b1a0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6.png)
。
评价标准与方法
评价标准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政策文件,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包括预防接种服 务管理、人员资质、环境卫生与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检查、资料审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和准确性。
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提供疫苗接种服务,负责接种登记、健康教育等工作。
制定规章制度
制定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明确疫苗管理、冷链管理、接种服务 等方面的规定。
制定预防接种安全制度
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性,防止疫苗接 种事故的发生。
人员培训与考核
培训内容
包括疫苗知识、接种技术、异常 反应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考核标准
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 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接种情况等进行采集和管理。
信息查询
受种者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查 询自己的疫苗接种情况,方便快
捷。
信息共享
预防接种门诊应与其他医疗机构 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预防接种工
作的协同效率。
03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 立与实施
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预防接种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预防接种工作计划、政策及决策,并监督实施。
持续改进与优化
反馈与整改
将监督和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监督单位,并督 促其进行整改,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培训与交流
组织开展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活 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优化管理流程
根据监督和评价结果,优化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和 管理制度,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5f8548f680203d8ce2f2420.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试行)一、布局设置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上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城市以街道为单位,每个乡镇、街道设置一个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如服务半径超过5公里,可增设接种门诊或分门诊。
预防接种门诊在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或医疗防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设置。
独立设置的要按医疗机构的设置要求报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审批。
二、房屋及基本设备要求接种门诊须设置有预诊室、接种室和资料室,总使用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要求环境清洁,光线良好、空气流通,与医疗门诊、病房隔开,有专用通道。
各室挂有明显的标志牌。
1、预诊室:用于登记、收费、体检、电化教育、留观;墙面应张贴家长告知书、免疫程序、疫苗接种收费标准、免疫接种禁忌症等。
2、接种室:要求一苗一台一隔断(室),接种室内有降温和取暖设备(电扇、取暖用油汀或空调等)。
接种操作台的台面上摆设疫苗冷藏包(或冰瓶)、接种盘等接种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汤匙、脱脂干棉球、75%酒精棉球、镊子、砂轮等),以及醒目的疫苗品种标识,并应备有凉开水。
配备的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应包括肾上腺素、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等。
配备的消毒设备应包括消毒桶、紫外线消毒灯,有条件的可装备一次性注射器的毁型器。
3、资料室:配备办公桌、资料柜、冰箱、电话和计算机。
三、人员配备要求接种人员必须是获得卫生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并经注册的人员,经县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划免疫10天以上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接种人员(不包括登记人员)配备标准:2万人口以下乡镇不少于2人,2万人口以上的乡镇门诊,每增加1万人接种人员相应增加1人,增加的接种人员可以为兼职。
四、工作运转1、摸底登记多渠道了解新生儿信息,及时掌握辖区内常住和流动儿童情况,对流出(或不在本单位接种)儿童也要登记在簿并注明,要求每月对辖区内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摸底登记或更新补充。
2、资料管理(1)接种资料:使用《安徽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安徽省儿童预防接种记录簿》,记录完整、资料清楚,儿童出生后无论城市或农村1个月内及时建簿(卡)、建证,流动儿童居住3个月以上应及时办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https://img.taocdn.com/s3/m/013684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f.png)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引言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为了保障公众健康,提供标准化、高质量的预防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立、管理、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二、设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1. 选择合适的场所: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具备适当的面积和通风条件,以确保接种区域的卫生与安全。
2. 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门诊应配备充足的冷链设备、儿童接种座椅、注射器、针头等,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接种的安全性。
3. 建立接种档案系统:门诊应建立完善的接种档案系统,包括儿童接种记录、接种证明等,以便随时查询和管理接种信息。
三、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管理1. 人员管理:门诊应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接种技术人员。
他们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培训,并定期更新知识。
2. 培训和教育:门诊应定期组织接种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确保医务人员了解最新的接种指南和疫苗信息。
3. 接种管理:门诊应建立完善的接种管理制度,包括接种预约、接种记录、疫苗库存管理等,以确保接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安全管理:门诊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疫苗冷链管理、废弃物处理、注射器消毒等,以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性和卫生标准。
四、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操作流程1. 接种前准备:接种前,医务人员应核对接种者的身份信息,并了解其健康状况和过敏史,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2. 疫苗接种:医务人员应按照接种指南和程序,正确注射疫苗。
在接种过程中,应注意接种部位的清洁和消毒,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3. 接种后观察:接种后,医务人员应对接种者进行观察,了解接种反应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咨询。
4. 记录和告知: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接种信息,并向接种者提供接种证明和相关的健康宣教,包括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副反应。
五、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质量控制1. 疫苗质量控制:门诊应确保所使用的疫苗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疫苗的冷链管理应严格执行,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和移动互联网对预防接种的影响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和移动互联网对预防接种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18df6f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8.png)
• (二)普通设备
• 配备登记台、接种台、转椅、体温表、定时装置 、紫外线消毒灯、资料柜、手枪式或感应式水龙 头、空调、印章、印泥等。
• (三)冷链设备
• 应至少配备2台冰箱、2个冷藏箱包,至少有一个 接种台上放置1台桌面冰箱。
双休日安排1天服务,以便上班的父母携带
子女接种。
• (二)掌握服务对象
• 1、服务对象
• (1)常规免疫服务对象:为居住在本责 任区域0-6岁儿童,常见的类型有。
• -现居住本责任区且父/母有本责任区户籍的 儿童(包括超生儿童);
• -现居住本责任区超过3个月且父/母无本责 任区户籍的儿童(包括超生儿童)。
• (2)临时接种服务对象:以下这些流 入儿童可作为临时接种的服务对象,不建 立电子档案。一旦儿童居住在本责任区时 间达到3个月,一律纳入常规免疫接种管理 。
停用)和维修时疫苗储存状况的记录。
四、常规免疫服务运行
• (一)合理安排服务形式和接种时间 • 1、根据本责任区域情况,选择以下服务
形式。 • (1)门诊接种:根据服务对象数和接种
人员数,应实行按旬、周或日预防接种。 • (2)定期巡回接种:农村如服务半径超
过5公里,应在村卫生室设立固定的临时接 种点,乡镇接种人员每月至少巡回开展一 次常规免疫接种。对于行动困难的家庭, 应安排入户接种。
• (3)临时接种: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时, 选择合适的地点,设立临时接种点,开展 临时接种。
• (4)分门诊接种:县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定 接种人员、职责、责任区、与接种门诊的 隶属关系等。
•
浙江省规范化(星级)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标准
![浙江省规范化(星级)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36426b63186bceb18e8bb07.png)
5.每年一次将信息化软件中7岁以上儿童个案信息刻录光盘,光盘要求保存15年。
1.查7岁以下儿童手工及电子接种信息的保存情况(2006年以后备份资料)。
2.查报表(周岁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
3.查每季度0-7岁儿童卡、证核查记录,信息化软件中没有重复儿童个案信息和实际已经迁出儿童信息。
3.发现不完整或填写错误卡(册),每份扣1分。
4.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未按要求进行备份扣2分,保管时间不符合要求扣2分。
19
档案
资料
5
1.人口资料(年龄别人口数,所辖托幼机构、小学的学生数)。
2.疫苗接种资料(基础免疫、得强免疫,查漏补种,应急接种强化免疫的应种和实种人数,接种率报表等)。
3.各类宣传活动资料。
2.冰箱门格放置疫苗扣2分。
3.发现疫苗未分品种、批号存放或不同批号疫苗之间无间隙的情况扣2分。
4.冰箱内发现过期疫苗,全扣。
5.冰箱内发现放置与接种无关物品,扣3分。
17
冷链管理
4
1.专人管理。
2.冰箱(冷柜、速冻器)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测温并记录,有停电(或停用)、维修和年检记录,结霜不超过0.5厘米。3.冷藏包外观清洁,内胆干燥。
2.查冷链设备资料(包括说明书、合格证、调拨单等)
1.冰箱与其他科室合用扣3分。
2.冰箱放置不符合要求或顶部堆放杂物扣1分。
3.未使用安全电源每台扣1分。
4.冷藏包少1只扣0.2分。
4
接种
器材
4
1.注射器(汤匙)数量按照最近一次预约人数的1.2倍配备。
2.药品器械齐全:配备消毒器材(75%酒精、镊子、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等),体检器材(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等),常用急救药品(1:1000肾上腺素),防刺容器,污物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 预防接种证制度 预防接种证:接种的凭证、记录 和证明ຫໍສະໝຸດ 证、卡(簿)的建立
按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在本市出生的儿童1个月内,监护人到预防接 种单位办理 外地来沪儿童,寄居本地≥3个月的,由由现寄 居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卡、证 接种单位在证上加盖公章 证、卡格式由市卫生局制定
安亭卫生院安亭接种门诊 工业区地段医院接种门诊 马陆社卫中心接种门诊
嘉松北路4018号
昌吉路231弄3号 宝钱公路2890号 沪宜公路2091号
三四七8:00-10:30;三四13:00-15:30
一二五六8:00-10:45;一二五13:00-15:30 三四六8:00-10:30,13:00-15:30 一三四六8:00-10:30;一四13:00-15:00
肺炎球菌疫苗3
肺炎7价疫苗
肺炎23价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4
1剂,每年接种1次
流感疫苗5
儿童剂型2剂,间隔4周
成人剂型1剂
水痘疫苗6
1剂
2剂,间隔6-10周
成人剂型0、6个月 各1剂
甲肝疫苗7
儿童剂型0、6个月各1剂
麻腮风疫苗8
2剂
霍乱疫苗9
初免0、7、28天各1剂 成人剂量0、1、6个月各1 剂
甲乙肝疫苗10
马陆社卫中心分部接种门诊
迎园医院接种门诊 徐行卫生院接种门诊 华亭卫生院接种门诊 外冈卫生院接种门诊 黄渡社卫中心接种门诊 江桥卫生院接种门诊
戬浜大治路460号
墅沟路400号 开源路5号 华谊一路93号 祁昌路355号 新黄路10号 虞姬敦路48号
二三七8:00-10:30;二13:00-15:00
接种卡的转移(本市、外省)
儿童迁移时,预防接种证是主要凭证。 迁出地的接种单位所建立的接种资料应留存备 查。 接种卡由受种方转交迁入地接种单位,后者应 主动向受种方索取接种证和接种卡。 本市实现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之后,可以逐步 取消人工填写的卡、册、簿,但接种证仍应由 受种方保管。
凭证入托、入学
新特点,新要求
流动人口多 工作量大 服务的人性化,规范化 安全接种 知识更新
内容提要
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
–
选址 、布局 、宣传栏设置、设备、药械、人员 、 面积 、开设时间
预防接种服务(技术操作要点)
–
组织形式和周期、卡证(簿)管理、预防接种实施、 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
预防接种门诊的
上海市第二类疫苗接种程序
疫苗
出生 24小 时内
1月 龄
2 月 龄
3 月 龄
6 月 龄
12 月 龄
18 月 龄
2岁
3岁
5 岁
6岁
12 岁
13 岁
16岁
18 岁
19 岁
20 岁 以 上
乙肝疫苗1 流感嗜血杆菌疫 苗(Hib)2 脊灰灭活疫苗
0、1、6月接种3剂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2、3、4、18月接种4剂
1.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2. 妊娠期妇女; 上臂三角肌,肌 0.5ml 内或皮下注射 3.接受输血、输血浆或使用人体免疫球蛋白后3个月内; 4.发热者暂缓接种。 6~35月龄人群每剂 1.对鸡蛋、新霉素、甲醛等疫苗成分过敏者; 上臂三角肌, 接种0.25ml;≥36月 2.发热或急性感染期暂缓接种。 皮下或肌内注 龄人群每剂接种 射 0.5ml 上臂三角肌或 大腿前外侧, 肌内注射 口服 暴露后接种:无任何禁忌症。 1 ml 至少含2.5IU 暴露前接种: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避免接种,发热者暂 缓接种。 1粒 1.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2.发热者暂缓接种。 1.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2.腹泻≥3次/日者和发热者暂缓接种。 1.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2.发热者暂缓接种。
通知受种方
–
受种对象的掌握
每月通过公安部门提供的资料,掌握本地区新生儿出 生及儿童迁入迁出变更情况。 妇幼部门在访视新生儿时,帮助掌握受种对象。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医生、乡村医生、信息员 和村(居委会)干部、计生员、外口办人员了解儿童 出生及户口变动情况,并获得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的 信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定期(至少每月一次)上 门调查核实,掌握漏建卡、证情况。
狂犬病疫苗11
儿童剂量0、1、6个月各1剂
全程免疫0、3、7、14、28天各1剂
各剂间最短日期间隔
(用于接种起始年龄大于规定年龄时,尽快完成全程接种)
疫苗种类 乙肝疫苗 脊灰疫苗 白百破疫苗 麻腮风疫苗 乙脑疫苗 第1剂与 第2剂 1个月 1个月 1个月 1个月 1年 第2剂与 第3剂 2个月 1个月 1个月 6个月 6个月 麻腮风疫苗第1剂与麻疹疫 苗之间间隔1个月 第3剂与 第4剂 备注 乙肝疫苗第1剂与第3剂最短 间隔4个月
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 及 预防接种服 务
金沙县疾控中心 邓宏
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
消灭和控制传染病 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消灭了天花,有效控制了脊灰、麻疹、白喉、 百日咳、破伤风等 更多更好的疫苗不断出现
免疫规划不断发展
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 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 信息化管理 疫苗种类不断增加 疫苗配送方式改变
郊区、郊县每周至少开设2次 双休日至少开设一次门诊 常规接种必须与突击性接种、强化免疫接种的 时间或地点分开,避免差错。
接种单位名称
嘉定镇街道医院接种门诊 南翔社卫中心接种门诊
单位地址
塔城路702号 沪宜公路1082号
服务时间
一至四六8:00-10:30 一至四六8:00-11:00
安亭卫生院接种门诊
二类
狂犬 疫苗 霍乱 疫苗
二类
二类
轮状病 口服 毒疫苗 甲乙肝 上臂三角肌, 疫苗 肌内注射
3 ml
1ml
二类
二类
预防接种前准备工作(1)
确定受种对象
– –
包括本次应种者、上次漏种者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 群中的未受种者。 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 与本地儿童实施同样的接种管理。 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日期、地点和相关要求。
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 作用、禁忌、不良反应 第二类疫苗的价格 接种流程 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接种服务咨询电话 宣传资料
4 .设备
专用冰箱、冷藏包、冰排 操作台、登记台、转椅 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 定时钟 安全盒、紫外消毒灯 卡箱、资料柜 手枪式或感应式水龙头 冷暖空调 电脑、打印机 有条件的可设电化宣教设备
基本设置标准
1.选址
尽可能设在底层或二层清洁区内。 与儿保门诊分室进行。 设醒目的标识。 进出通道与存在潜在感染的危险部门分开。
2.布局
设候诊区、预检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 并有明确标志 同时接种卡介苗的,应设卡介苗接种专室 分门进出
3.公示
接种途径、剂量、禁忌(2)
疫苗 接种途径 种类 流脑 上臂三角肌, AC群 皮下注射 疫苗 甲肝 疫苗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剂量
禁忌症 1.有癫痫、惊厥及过敏史者; 2.患脑部疾患、心肾疾病及活动性结核者; 3.患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暂缓接种。
疫苗 分类 一类 二类 一类 二类
0.5ml
0.5ml
上海市第一类疫苗接种程序
接种年龄 乙肝 疫苗 卡介苗 脊灰 疫苗 无细胞 白百破 疫苗※ A群流脑 疫苗 麻疹疫 苗 乙脑疫苗 麻腮风 疫苗※ 甲肝疫 苗※ A+C群流 脑疫苗 ※ 白破疫 苗
出生24小时内 0月龄 1月龄 2月龄 3月龄 4月龄 5月龄 6月龄 8月龄 9月龄 18月龄 2岁 3岁 4岁 6岁 16岁/初三
5 .药械
一次性注射器、清洁小口杯、药匙 抢救设施、器械、1:1000肾上腺素
6.人员和面积
接种人次数 (每半天) <50人次 50~100人次 面积 ≥25m2 ≥50m2 人员数 ≥2 ≥5
≥ 100人次
≥100m2
≥7
*如果人员和面积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应考虑增加门诊开设次数。
7.开设时间
接种途径、剂量、禁忌(1)
疫苗 种类
乙肝 疫苗 接种途径 剂量 禁忌症
疫苗 分类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卡介苗
上臂三角肌, 皮内注射
脊灰 疫苗 流脑A 群疫苗 麻疹 疫苗
口服
上臂三角肌, 皮下注射 上臂三角肌, 皮下注射
乙脑 疫苗
上臂三角肌, 皮下注射
白破 疫苗 白百破 疫苗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臀部外上方 1/4处, 肌内注射
1.发热、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2.对酵母成分过敏者; 0.5ml, 一类 3.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暂缓接种。 1.0 ml 二类 4.母亲乙肝抗原未检测或检测阳性的新生儿体重<2000克、母亲乙肝抗原 检测阴性的新生儿体重<2500克暂缓接种。 1.患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使用免疫 0.1ml 抑制剂或其他皮肤病者; 一类 2.新生儿体重<2500克、APGAR评分<8分者暂缓接种。 1.发热、患急性传染病者; 2.严重腹泻≥4次/日(母乳喂养婴儿每日大便次数较多,不视为腹泻); 一类 1粒 3.免疫缺陷、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二类 4.妊娠期妇女。 1.有癫痫、惊厥及过敏史者; 0.5ml 2.患脑部疾患、心肾疾病及活动性结核者; 一类 3.患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暂缓接种。 1.鸡蛋过敏者; 2.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 0.5ml 一类 3.妊娠期妇女; 4.发热者暂缓接种; 1.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或心肝肾疾病者; 2.体质衰弱、有过敏或癫痫史者; 0.5ml 一类 3.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妊娠期妇女。 1.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惊厥史者; 2.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0.5ml 一类 3.注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 4.发热者暂缓接种。 1.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惊厥史者; 一类 0.5ml 2.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二类 3.发热者暂缓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