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文学ppt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外国文学史课件-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背景
意大利、西班 牙等国家政治经济 的衰落,也阻碍了 其文学的发展,代 表贵族趣味远离现 实的巴洛克文学在 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十七世纪文学背景
德国发生了残酷的 内战三十年战争,战后 国内经济萧条,也使德 国的文学发展落后于别 的国家,只有后半叶出 现的格里美豪森的小说 《痴儿历险记》较有影 响,被认为代表了“德 国十七世纪文学的高 峰”。
——夏多布里昂
莫里哀
莫里哀生于巴黎宫 廷室内陈设商家庭。成 年后放弃遗产继承权。 创立“光耀剧团”。后 在外省飘流十多年,积 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 影响的喜剧。
莫里哀
莫里哀共创作30部剧作,早期作品有滑稽剧与情节 喜剧《冒失鬼》和《情敌》;中期以《可笑的女才子》 (从外省回到巴黎后写的第一个剧本 )、《太太学堂》和 《丈夫学堂》为代表作;创作全盛时期的作品最著名的 有《伪君子》、《堂·璜》和《吝啬鬼》;创作晚期有 作品《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和抱病写成 的最后一部作 品《无病呻吟》等。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政治上,主张国家统 一,拥护中央王权,歌 颂贤明君主;
哲学上崇尚理性原则, 宣扬公民义务,克制个 人情欲;
艺术上,模仿古代文 学,追求艺术完美,戏 剧上恪守“三一律”。
何谓“三一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关于戏剧结构的创作原则,指 剧作中的动作(情节)、时间、地点三个一致性。
动作一致:要求情节的单一性和完整性 时间一致:要求剧情发展必须限制在24小时(一天) 之内 地点一致:要求全部剧情只能在同一个场景里演出
《安德洛玛刻》
《安德洛玛刻》是标准 的古典主义悲剧,取材于 古希腊史诗和悲剧;
歌颂具有高度理性和 自我克制精神的特洛伊英 雄之妻安德洛玛刻;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PPT课件

40
41
42
43
44
45
14
高乃依一共写了三 十多部剧本,主要 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 斯》、《西拿》和 《波利厄克特》, 其中以《熙德》(Le Cid)最负盛名,被 看作是古典主义悲 剧的奠基之作。 《熙德》上演轰动 了巴黎。
《熙德》剧照
15
让·拉辛(Jean Racine 1639- 1699)是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 期最重要的悲剧家,其创作 代表了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 成就。
也不收回赐予:谁最能接受 他温和的约束,谁就侍奉得最好: 他威灵显赫,命千万天使奔跑, 赶过陆地和海洋,不稍停留:---只站着待命的人,也是在侍奉。"
27
28
简介
莫里哀(Moliere),他曾享受
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
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
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
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
Bunyan 1628-1688),他坚
持文学创作的民主倾向,是当
时进步文学的重要代表。班扬
来自下层人民,一生致力于清
教,这决定了他作品的民主倾
向和作品的宗教寓言性质。他
的《罪人受恩记》(1660)叙述
了自己信教的过程, 对话体
小说《恶人先生的生平和死亡》
(1680)真实地描绘了下层社会
的生活,《神圣战争》(1682)
拉辛一共写了十二部悲剧一 部喜剧 。1664年到1677年是 他创作的第一阶段,著名作 品《安德洛玛刻》(1667)和 《费得尔》(1677)就产生于 这一时期。
16
让·拉封丹(Jean la Fontaine 1621- 1695) 是法国古典主义 诗人、杰出的寓言家。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
20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太太学堂》海报
1659-1663,是莫里哀开 始创作古典主义戏剧的 时期。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 《可笑的女才子》 (1659)、《丈夫学堂》 (1661)和《太太学堂》 (1662)。
《太太学堂》的上演标 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 的诞生。
.
21
创作的第二阶段(1664-1668)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7
让·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 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 性。
.
4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
四
6
高乃依(1606—1684)
1664-1668,是莫里哀创作的成 熟期和“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 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 水平。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达 尔杜弗》,1664)、《唐璜》 (一译《石宴》,1665)、《恨 世者》(1666)、《悭吝人》 (1668)和《乔治·唐丹》 (1668)等名作。
.
22
《悭吝人》(1668)
第九讲十七世纪英国文学ppt课件

☆ 关于《失乐园》的争议
1、“撒旦派”:强调撒旦是作品的主人公,认为他是具有大无畏精神的
革命者的象征——政治诗歌
2、“正统派”:倾向于从宗教角度来做解释,认为作品主要表现人类如
何失去上帝的恩宠而堕落——宗教诗
3、“调和派”:调和前两派观点,认为史诗存在着双层人物、双层结构
撒旦:正义——非正义 上帝:反面形象——走向正面 人类:自身弱点造就不幸——理性照耀未来
——魔鬼撒旦反抗上帝,设计陷害人类 ——亚当与夏娃受诱惑,被逐出伊甸园
☆ 史诗内容(共12章)
第1部:全诗总纲,讲述了整个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第2部:撒旦与众叛逆天使讨论如何同上帝作战,夺取天堂; …… 第4部:描述撒旦在天堂见到亚当和夏娃,撒旦在夏娃的梦中施展引诱; …… 第6部:描绘天使与撒旦一伙的战斗; …… 第9部:撒旦化身为蛇,躺在伊甸园里,并指引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 …… 第12部:天使向他们叙述拯救之路,亚当和夏娃终于离开天堂,失去了乐园
让我们把所有力气,所有 甜蜜,滚成一个圆球,
粗鲁狂猛地夺取我们的快感 冲破一扇扇人生的铁栅栏:
这样,我们虽无法叫太阳 驻足,却可使他奔跑向前。
2、约翰·弥尔顿
(1)John Milton , 1608-1674
弥尔顿人生的三个阶段:
1、(1608-1639)求学、隐居、游历, 写作了一些短小的诗歌;
一、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分类与分期
1、分类——
☆ 新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影响与英国王权复辟现实结合的产物 文艺理论是其主要成就
☆ 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清教革命的产物 成就主要是史诗
2、分期——
a、前期
(1)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弥尔顿
17世纪文学概述-PPT课件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2——1648,克伦威尔,资产阶级革命 1649,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 1660,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企图重建君主制 1688,资产阶级再次政变,确立了君主立宪 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保守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的外衣下 进行的——利用清教运动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 期著名建筑师和建 筑理论家维尼奥拉 设计的罗马耶稣会 教堂是由手法主义 向巴洛克风格过渡 的代表作,也有人 称之为第一座巴洛 克建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 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 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 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 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 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 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 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 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 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 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文学: 利用宗教题材,注入时代 内容,表现反封建精神
3、法国中央集权的强大君主专制国家的建立
国王
贵族
资产阶级
三足鼎立与妥协制衡
17世纪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在资本主义成长, 足与贵族势力抗衡的条件下形成的。君主则“作 为表面上的调停人”从中操纵,实际上是两面依 靠。靠贵族的传统势力作为封建政权的基础,靠 资产阶级殷实的钱包,维持庞大的军队和入不敷 出的宫廷豪华开支。王权为了获取资产阶级的知 识,采取了重商政策、殖民政策和奖励民族工业 政策,而且通过买官鬻爵等办法,向资产阶级开 放一部分政治权利。大资产阶级也向贵族化方向 努力,成了长袍贵族。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PPT课件

是法国古典主义诗人、杰出的寓言家。
寓言诗。以动物世界影射人间社会,
生动地揭示出统治阶级的专横暴虐,
封建王朝的黑暗腐败。在其各种文体
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寓言诗。
寓言作品集-《寓言诗》。
15
6、莫里哀:古典主义著名戏剧家。
喜剧成就代表了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最高成就。
十七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取得了重大成
文学。“三一律”。
-
6
二、古典主义文学主要成就
17世纪文学最大的成就表现在戏剧方面,法
国出现了莫里哀、高乃依、拉辛等著名喜剧和悲
剧作家。
(一)法国文学成就
1、彼埃尔·高乃依(1606-
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
基人。(创始人)
-
7
高乃依一生谨守古典主义法则,除了代表作 品《熙德》外,他还创作了悲剧《贺拉斯》 (1640),《西拿》(1640)和《波利厄克特》 (1643)。
熙德
-
8
贺拉斯
2、让·拉辛(Jean Racine (1639-1699)是法国古典主义繁荣 时期最重要的悲剧家,其创作代表了 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成就。 拉辛一共写了十二部悲剧一部喜剧 。 1664年到1677年是他创作的第一阶段。创作: 著名作品《安德洛玛刻》(1667)和《费得尔》 (1677) 。
了,语言生动具体,对后世英国写实小说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3.本·琼森(1527-1637?)被称为英国
“古典主义之父”。
4.德莱顿(1631-1700)英国影响最大的古
典主义者。
5.蒲柏(1688-1744)使英国古典主义达到
高潮。
-
18
(三)其他国家的成就 德国:高特舍特(1700-1766)《批判诗 学试论》。 俄国:罗蒙诺索夫(1711-1765)代表了古 典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四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资料PPT课件

“知识得禁止吗?很可怀疑,没有道理。有知识就是死罪吗? 他们只靠无知无识就能立身吗?无知无识就是他们的幸福生涯, 他们顺从和忠信的保证吗?”
他反对上帝钦定神子为首领,指责他是天上的暴君,不应该一人 对人众握有无穷的权柄。
他号召天国的众天使反抗上帝的权威,追求独立和自由。
14
D、 他有勇有谋,又有不屈不挠的毅力。
3
二、英国17世纪文学: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1、约翰•密尔顿
4
生于1608年12月9日,死于1674年。
密尔顿出身于绅士家庭,面貌清秀、温文尔雅。 他接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积极参加 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政权的斗争,使他的生 活和创作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其人生之路可谓坎坷、起伏,有人说他的人生 “一落千丈,一跃万仞”。
第一位妻子名叫玛丽•鲍威尔,出身于铁杆保皇 家庭。新婚一个月后回娘家,一去不返。
5
他匿名发行了一本名为《离婚的学说与纪律》 的小册子,理性的分析了婚姻的制度问题。
弥尔顿在他的《失乐园》中,艺术的再现了妻子 向他请罪的这一幕: “……夏娃……却泪流满面,蓬头散发、低声下 气地倒在他脚下,还抱住双脚。苦苦求恳他息 怒——她那谦卑的可怜相,持续不变,直到认 错而哀求、取得了和解,在亚当内心赢得了同 情。他心肠一下子对她软了下来,不久前是他 的命根和唯一慰藉,如今竟痛苦地屈膝在他脚 下。多妩媚的人儿祈求他重归于好,像解除了 武装,他顿时怒气全消。”
虽被打入地狱,但仍桀骜不驯,说:
“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倒不如在地狱里称王。”
当他被赶出天堂扔到地狱的火海里后说道:
“我们损失了什么?并非什么都丢光;不挠的意志、热切的复仇心、 不灭的憎恨,以及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还有什么比 这些更难战胜?”
他反对上帝钦定神子为首领,指责他是天上的暴君,不应该一人 对人众握有无穷的权柄。
他号召天国的众天使反抗上帝的权威,追求独立和自由。
14
D、 他有勇有谋,又有不屈不挠的毅力。
3
二、英国17世纪文学: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1、约翰•密尔顿
4
生于1608年12月9日,死于1674年。
密尔顿出身于绅士家庭,面貌清秀、温文尔雅。 他接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积极参加 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政权的斗争,使他的生 活和创作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其人生之路可谓坎坷、起伏,有人说他的人生 “一落千丈,一跃万仞”。
第一位妻子名叫玛丽•鲍威尔,出身于铁杆保皇 家庭。新婚一个月后回娘家,一去不返。
5
他匿名发行了一本名为《离婚的学说与纪律》 的小册子,理性的分析了婚姻的制度问题。
弥尔顿在他的《失乐园》中,艺术的再现了妻子 向他请罪的这一幕: “……夏娃……却泪流满面,蓬头散发、低声下 气地倒在他脚下,还抱住双脚。苦苦求恳他息 怒——她那谦卑的可怜相,持续不变,直到认 错而哀求、取得了和解,在亚当内心赢得了同 情。他心肠一下子对她软了下来,不久前是他 的命根和唯一慰藉,如今竟痛苦地屈膝在他脚 下。多妩媚的人儿祈求他重归于好,像解除了 武装,他顿时怒气全消。”
虽被打入地狱,但仍桀骜不驯,说:
“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倒不如在地狱里称王。”
当他被赶出天堂扔到地狱的火海里后说道:
“我们损失了什么?并非什么都丢光;不挠的意志、热切的复仇心、 不灭的憎恨,以及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还有什么比 这些更难战胜?”
17世纪文学_很不错的课件

这意思是说,一个剧本只能表现同一事件, 剧情应该发生于同一地点,发生于二十四小时 之内。 这一点,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任何人不可 逾越。高乃依由于不完全符合“三一律”, 《熙德》发表后,就曾遭到法兰西学士院的严 厉批评。
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 及主要成就
————————————————
一般把法国古典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分为三 个阶段。 17世纪30-50年代为古典主义形成时期。 法国古典主义的创始人是诗人法兰索亚· 马 莱伯 (1555—1628) 。他主张文学创作要为王权 服务,语言要明晰、准确、规范化,艺术形式 要完美。布瓦洛称他为“诗宗”,要求作家以 之为楷模。
————————————————
1636年高乃依的悲剧《熙德》上演。夏普 兰(1595—1654)遵命写了《法兰西学士院对<熙 德 > 的 批 评 》一 文 ,严 厉 指责 高 乃依 不 遵 守 “三一律”。此后,“三一律”便成为作家必 须严格遵循的创作准则。
————————————————
此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高乃依。 彼埃尔· 高乃依 (1606—1684)被看成 古典主 义悲剧的奠基人。1628年后,他一面做律师, 一面写剧本。1633年到巴黎,被黎塞留雇去写 剧本台词,后因意见不合而被解雇。1643年, 被接受为法兰西学士院成员。晚年退出戏剧界, 默默无闻地死去。
————————————————
高乃依愤而停笔三年。此后他所写的剧本, 均符合“三一律”,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是, 高乃依因此再没有写出比《熙德》更为优秀的 作品。 这说明,古典主义对于某些作家的艺术才能 起到了束缚作用。
————————————————
60-70年代是古典主义的鼎盛期。 莫里哀的喜剧,拉辛的悲剧,拉· 封丹的寓 言,布瓦洛的理论,使古典主义文学成果蔚为 大观。
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 及主要成就
————————————————
一般把法国古典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分为三 个阶段。 17世纪30-50年代为古典主义形成时期。 法国古典主义的创始人是诗人法兰索亚· 马 莱伯 (1555—1628) 。他主张文学创作要为王权 服务,语言要明晰、准确、规范化,艺术形式 要完美。布瓦洛称他为“诗宗”,要求作家以 之为楷模。
————————————————
1636年高乃依的悲剧《熙德》上演。夏普 兰(1595—1654)遵命写了《法兰西学士院对<熙 德 > 的 批 评 》一 文 ,严 厉 指责 高 乃依 不 遵 守 “三一律”。此后,“三一律”便成为作家必 须严格遵循的创作准则。
————————————————
此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高乃依。 彼埃尔· 高乃依 (1606—1684)被看成 古典主 义悲剧的奠基人。1628年后,他一面做律师, 一面写剧本。1633年到巴黎,被黎塞留雇去写 剧本台词,后因意见不合而被解雇。1643年, 被接受为法兰西学士院成员。晚年退出戏剧界, 默默无闻地死去。
————————————————
高乃依愤而停笔三年。此后他所写的剧本, 均符合“三一律”,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是, 高乃依因此再没有写出比《熙德》更为优秀的 作品。 这说明,古典主义对于某些作家的艺术才能 起到了束缚作用。
————————————————
60-70年代是古典主义的鼎盛期。 莫里哀的喜剧,拉辛的悲剧,拉· 封丹的寓 言,布瓦洛的理论,使古典主义文学成果蔚为 大观。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复乐园》(1671)
• 重塑耶稣,成为资产阶级清教徒革命家 形象,主要任务是反抗暴政、专制。
“我梦想从罗马的桎梏中把人民解放出来, 把世界各地的暴行镇压下去。”
《力士参孙》(1671)
• 主题是革命行动,充满对于斗争的热情 和号召。
古典史诗的终结
• 三部长诗继承了荷马史诗和维吉尔史诗 的传统。它不仅是宗教史诗,也是一部 心理叙事诗,探索精神道德。它标志着 英雄史诗的结束。
布瓦洛(1636—1711)
• 古典主义的总结者和立 法者,诗体理论著作 《诗的艺术》。 • 理性原则:情节要合情 合理 • 自然原则:故事逼真, 性格要相称和一贯, • 道德原则:文艺必须有 社会教育意义
高乃依 Corneille (1606—1684)
• 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 《熙德》Le cid 古典主
• 悲剧调子是情感战胜理性, 从反面表现缺乏理智的恶果。 人物常常采用希腊史上的美 人,多缠绵悱恻的艳史。情 调阴柔平淡。
思考:
• 古典主义强调理智克服情感,这与文艺
复兴人文主义精神有什么关系?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 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 • 崇尚理性原则,理智克服情感 • 摹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
古典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
• 政治基础:适应当时法国王权高度集中 的要求 • 哲学基础;理性主义哲学 • 文学传统、民族传统和人们的审美趣味、 社会心理
理性主义哲学
英国经验派
• 培根、霍布斯和洛克:外部世界是经验的基 础 • 贝克莱、休谟:外界是感觉或表象的总和 大陆理性派 • 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和德国的莱布尼茨 • 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强调只有用推理的方 法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真理的标准是 观念的清晰明白。
17世纪文学 ppt

悲剧《力士参孙》
取材于圣经,写以色列大 力士参孙战功赫赫,于是自满 轻敌,敌人买通其妻,将他诱 捕并挖去他的双眼,参孙在屈 辱中等待时机,终于在一次宴 会中撼倒大厅支柱,与敌人同 归于尽。 作品着力展示了主人公复 杂的内心历程,是部杰出的心 理剧。剧中悲壮激越的基调反 映了誓不妥协的革命精神。在 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作者的自 况:虽然双目失明但仍坚持斗 争到最后一息。
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意大利:“马里诺派”的旗手马里诺的
2.英国的清教徒文学
十七世纪英国政治背景:由于新航路的发现,欧洲商业 重心发生转移,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反动势力的矛盾斗争十 分激烈。164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 1649年宣布成立共和国,标志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但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加上后来内部又发生了分化,到 1660年出现了“王政复辟”,又恢复了封建专制。1688年 资产阶级又发动了“光荣革命”,才基本上确立了资产阶 级政权。这个政权虽是同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但还是代 表了历史的进步方向。 清教徒:清教徒并不是一种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 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清教 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 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 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 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弥尔顿
(1608~1674)
《失乐园》长达 1万余行,取材于
《圣经· 旧约· 创世记》 和《新约· 启示录》,
《失乐园》
(创作于1667年)
其中上帝被描述成 暴君形象,撒旦被 塑造成革命清教徒 形象,体现了弥尔 顿惊世骇俗的反叛 精神。
《失乐园》
十七世纪文学ppt

• 第四章西方近代文学之二 ---十七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 古典主义是理性的文艺思潮,是对崇尚个 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反拨。古典主义 是贵族文艺。这是近代欧洲文学的第二个 黄金时期。 • 十七世纪,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不平衡 性 • 十七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文化意 识状况:
• 巴洛克文学 • 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 华丽的建筑。巴洛克艺术成为欧洲的一种重要的 艺术风格,在建筑、音乐、文学等领域盛行一时, 巴洛克文学是这种艺术在文学上的表现。内容上 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 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 华丽纤巧的风格。但它过分追求形式,雕章琢句, 从而使得内容晦涩难懂。它包括意大利的“马里 诺诗派”、西班牙的“刚果拉诗派”、法国的 “沙龙文学”、英国的“玄学派”。
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古典主义者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他们的作品具有着鲜明的倾向性,他们宣扬 个人利益,服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主张自我 克制。这是资产阶级对王权迁就让步的表现。因 为王权在当时候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混乱中代 表秩序,符合国家、民族的统一,而先进的古典 主义作家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拥护王权,曲折 地表现拥护资产阶级,但他们对王权的依附是不 尽相同的。
路易十四成了莫里哀儿子的名誉教父莫里哀剧团便在这保护伞下继续得到发展光耀剧团御弟剧团津贴演出地点保护6000法郎这时候莫里哀主要是揭露贵族天主教资产阶级的贪婪虚伪丑恶表现下层人物的聪明机智1611年丈夫学堂1662年太太学堂反批评的战斗性喜剧太太学堂的批评凡尔塞宫即兴16631664年至1669年是莫里哀创作的繁荣期也是他的戏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最剧激烈的时期
• 真正代表英国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文学的是资产阶级革命 诗人约翰· 弥尔顿(1608-1674)---十七世纪最主要的诗 人、思想家和政论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 • 政论《为英国人民声辩》,1652年弥尔顿双目失明,长 诗《失乐园》(1667年,十二卷,一万多行)《复乐园》 (1671年,四卷)。悲剧诗《斗士(力士)参孙》 (1671年)。这三大诗作皆是取材于《圣经》。塑造了 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力士参孙》大力士参孙是古代 以色列的士师,力能搏狮,陷阱、推磨。一表现了革命 的气势,无畏的精神。他的创作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 级清教徒革命家的思想情绪,在当时是有较大的进步意 义。作品构思宏伟,格调高昂,语言典雅,充满了浪漫 主义激情和理想,在英国文学和欧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
第一节 概述
• 古典主义是理性的文艺思潮,是对崇尚个 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反拨。古典主义 是贵族文艺。这是近代欧洲文学的第二个 黄金时期。 • 十七世纪,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不平衡 性 • 十七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文化意 识状况:
• 巴洛克文学 • 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 华丽的建筑。巴洛克艺术成为欧洲的一种重要的 艺术风格,在建筑、音乐、文学等领域盛行一时, 巴洛克文学是这种艺术在文学上的表现。内容上 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 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 华丽纤巧的风格。但它过分追求形式,雕章琢句, 从而使得内容晦涩难懂。它包括意大利的“马里 诺诗派”、西班牙的“刚果拉诗派”、法国的 “沙龙文学”、英国的“玄学派”。
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古典主义者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他们的作品具有着鲜明的倾向性,他们宣扬 个人利益,服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主张自我 克制。这是资产阶级对王权迁就让步的表现。因 为王权在当时候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混乱中代 表秩序,符合国家、民族的统一,而先进的古典 主义作家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拥护王权,曲折 地表现拥护资产阶级,但他们对王权的依附是不 尽相同的。
路易十四成了莫里哀儿子的名誉教父莫里哀剧团便在这保护伞下继续得到发展光耀剧团御弟剧团津贴演出地点保护6000法郎这时候莫里哀主要是揭露贵族天主教资产阶级的贪婪虚伪丑恶表现下层人物的聪明机智1611年丈夫学堂1662年太太学堂反批评的战斗性喜剧太太学堂的批评凡尔塞宫即兴16631664年至1669年是莫里哀创作的繁荣期也是他的戏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最剧激烈的时期
• 真正代表英国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文学的是资产阶级革命 诗人约翰· 弥尔顿(1608-1674)---十七世纪最主要的诗 人、思想家和政论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 • 政论《为英国人民声辩》,1652年弥尔顿双目失明,长 诗《失乐园》(1667年,十二卷,一万多行)《复乐园》 (1671年,四卷)。悲剧诗《斗士(力士)参孙》 (1671年)。这三大诗作皆是取材于《圣经》。塑造了 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力士参孙》大力士参孙是古代 以色列的士师,力能搏狮,陷阱、推磨。一表现了革命 的气势,无畏的精神。他的创作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 级清教徒革命家的思想情绪,在当时是有较大的进步意 义。作品构思宏伟,格调高昂,语言典雅,充满了浪漫 主义激情和理想,在英国文学和欧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埃尔·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 1606—1684):法国 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被称为 法国的“悲剧之父”。代表作 《熙德》。
让·拉辛( Jean Racine, 1639— 1699):法国古典主义第二阶段的 悲剧诗人。他一生写过11部悲剧, 代表作品有《安德洛玛克》 (1667)、《爱斯苔尔》(l691) 等。
例如: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建立的凡爾賽宮
巴 罗 克 文 学 :
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在法国,巴罗克文学自16世纪后期兴起,17 世纪初进入活跃期,到30、40年代产生了许 多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 主要特征 1)是对世界和生活的丰富性的官能感受和把 这种感受纤毫无遗地表现出来的欲望。 2)拒绝理性,拒绝古典主义 3)风格夸张,语言雕琢。 4)在叙事手法上巴罗克文学多依靠意外事件 的插入改变叙事的方向和线索,以造就复杂 感和丰富感,偶然性的情节。
清 教 徒 文 学 :
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以弥尔顿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亦称清教徒文学)。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16世纪60年 代形成于英国。主张从国教会中清除繁琐的教仪、
教阶制度, 提倡教徒过“勤俭清洁”的简朴生 活,追求道德上的纯洁与完善。
英国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 约翰·弥尔顿(J.Milton, 1608—1674),代表 作品有班扬的《天路历程》(1678)和弥尔顿的 《失乐园》(1667)等。
答 尔 丢 夫 的 形 象 :
②地道的贪欲之徒 贪食:一顿晚饭,“一个人吃下六个人吃的那么多的东 西”(一幕二场)“很虔诚地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 细末的羊腿”,第二天早晨起来,一次喝“四大口葡萄酒” 。 “他的身体别提多么好了,又胖又肥,红光满面,嘴唇红得 都发紫了。” (一幕四场) 没有半点喝圣水,清心寡欲的 模样。 贪睡:“一离饭桌,他就回到了卧室,猛孤丁地一下子 躺在暖暖和和的床上,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一幕四场)没有半点穿鬃毛紧身,用鞭子抽打自己的苦修 表现。 贪财:把别人家的财产,“信以为实地赶紧接受下来。” (四幕一场)没有半点他“把钱散布给穷人”的品德。 贪色:既要娶奥尔恭的女儿,又要去勾引奥尔恭的续弦 妻子欧米尔。看见谁对欧米尔做一个媚眼,他所表示的醋劲 比奥尔恭本人“还大六倍”
创 作 分 期 :
一.探索时期(1659-1663):开创古典主义喜剧 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 学堂》。其中《太太学堂》是莫里哀性格喜剧的开端, 也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形成的标志。 二.繁荣时期 (1664-1669):揭露和批评宗教的伪善欺 骗、封建贵族的掠夺放荡、资产阶级的贪婪和吝啬,创 造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典型。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峰。 代表作《伪君子》、《唐璜》、《吝啬鬼》等 三.晚期创作(1670-1673):主要创作了一些受到民间喜 剧影响的作品如、《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司卡班的 诡计》、《无病呻吟》等。 1673年2月17日,在演出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无 病呻吟》时,因结核病发作而吐血,死在舞台上。
《伪君子》演出剧照:
艺 术 成 就 :
结构严谨,严格遵守“三一律” 对主要人物的出场作了精心安排
运用多种多样的喜剧因素
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多种多样的喜剧因素
传奇剧: 双重求婚 闹剧: 插科打诨、全场 乱跑、桌下观”戏“ 风俗喜剧: 婆媳吵架、父子 相争、隔墙偷听
补充:
柏格森《笑的研究》 柏格森根据莫里哀的喜剧作品和理论,写了一 篇哲学论文《笑的研究》。柏格森认为,悲剧的目的 在于刻画英雄的品质或描写好人的苦难,作者采取的 是同情态度,喜剧的目的在于揭露社会的病态或指摘 某种人的过失,作者抱的是批判态度。悲剧观众往往 以认同态度去看剧,喜剧观众却以旁观态度去看剧, 他须有清醒的头脑,看出剧中人的过失,因而发笑。 因此,悲剧诉诸观众的感情,喜剧诉诸观众的理性。 这表明了悲剧审美和喜剧审美的区别,莫里哀的喜剧 艺术具有这种特点。
THAN`S ALL THANK YOU!
十七世纪文学
17世纪概பைடு நூலகம்:
17世纪,欧洲处于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 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时期。 主要文学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罗克文学和 清教徒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Classicism)
指17世纪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文学思潮, 因为他在文艺创作上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被称为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首先出现 在法国,随后波及全欧,成为二百年间欧洲文坛的 重要文学流派。 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 物。 古典主义文学着重表现理性与感情欲望的冲突, 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制约与征服;强调文学语言必须 符合明白与确切的要求
答 尔 丢 夫 的 形 象 :
《伪君子》是莫里哀最杰出的性格喜剧,莫里哀在剧中全 力塑造了一个伪善者的典型形象答尔丢夫。答尔丢夫个性最 突出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这是他的主导性格。包括: ①伪装的虔诚信徒 答尔丢夫本是一个外省的没落贵族,花尽了产业,穷得 连一双鞋子都没有,几乎成了叫花子。于是,他像当时一些 没落贵族一样,官场仕途走不通,就走侍奉上帝信仰宗教的 路子,这是求取荣华富贵的终南捷径。 答尔丢夫深知通过宗教发财的奥妙,看清了上流社会多 有保守、顽固、愚蠢的善男信女,掌握了他们以宗教虔诚为 时髦的社会心理,把自己打扮成虔诚的信士,靠着他在贵族 社会中养成的一套伪善手腕,用三分做作,七分奉承的假虔 诚骗取资产者奥尔恭的信任。
古 典 主 义 文 学 思 想 特 征 :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拥护王权,主张国 家的统一,歌颂贤明的君主。 2.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 3.尖锐抨击。 4.模仿古希腊文学。
古 典 主 义 文 学 艺 术 特 征 :
1.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形式和题材。 2.有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3.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宫廷趣味。 4.人物塑造类型化。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规则 强调戏剧演出的时间、地点和情节的统一
一出戏只能表现一个事件/情节 只能表现在一天中发生的事件 只能表现同一地点发生的事件
法 国 十 七 世 纪 古 典 主 义 喜 剧 大 师
莫 里 哀 :
背 景 :
原名让.巴布蒂斯特.波克兰( Jean Baptist Poquelin),莫里哀 ( Moliere )是其艺名。 他的喜剧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 文主义传统,突破了古典主义的局限性, 吸收了民间戏剧的优秀传统,具有鲜明 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
《 悭 吝 人 》 ( 《 吝 啬 鬼 》 )
本剧揭露资产阶级拜 金主义的本性,取材 古罗马喜剧《一坛黄 金》。刻画了一个爱 财如命的富商、高利 贷者阿巴公。 阿 巴贡 是 一 个典 型的吝啬鬼。半夜起 来偷吃自己牲口的马 料。见面打招呼: “我借给你一个早 安。”
(《 《达 伪尔 君杜 子弗 》》 )
内 容 分 析 :
《伪君子》(1664——1669)莫里哀的代 表作,欧洲古典喜剧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从 1680年法兰西喜剧院成立起,到1960年止, 这出喜剧演出2654场,还不算其他剧团的演 出和外国演出。在法国剧作中,它的演出占 第一位。 剧情:《伪君子》描写一个笃信天主教 的巴黎富商奥尔恭收留了一个假虔徒答尔丢 夫在家,把他奉为良心导师。答尔丢夫在奥 尔恭家里为所欲为,几乎弄得这个家庭家破 人亡,倾家荡产,暴露出伪君子、假虔徒的 真面目。
安 德 罗 马 克
补充:
其他成就: 拉·封丹(1621-1695) 《寓言诗》239首 布瓦洛(1636-1711) 《诗的艺术》
巴罗克风格:
巴罗克风格(Baroque)的影响在17世纪欧洲文学、绘 画、音乐和建筑多方面都有所反映,在德国、西班牙和法 国的文学中,它的影响十分突出。巴罗克一词来自葡萄牙 语barocco,意为不合常规,尤指长得不规则而且有瑕疵的 珍珠。 巴罗克风格首先见于16世纪后期意大利的建筑,其特征 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它与自然、宁 静而古朴的古典派背道而驰。
者造以的出当《 不了及独乐和失 屈叛对特园夏乐 不神革处的娃园 挠撒命理故受》 的旦再,事魔取 斗的起表。鬼材 争形的达作引于 意象企了品诱《 志,望对用,圣 。在。革宗偷经 他在命教吃》 身作失题禁, 上品败材果写 体中的,而人 现突悲经被类 了出愤过上始 革地情诗帝祖 命塑绪人赶亚
补 充 : 三 一 律
莫 里 哀 的 历 史 地 位 和 影 响 :
1.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法国戏剧史上贡献卓越的喜 剧大家。 莫里哀的喜剧运用古典主义美学理论,但又不受古典主 义的约束,提出了各种严肃的社会问题,向后人提供了当时的 风俗人情,有“严肃喜剧”的称号。他的战斗精神表现为“现 实主义”,作品特点是把生活写透,把矛盾写透,把性格写透。 2. 承上启下的喜剧大师,整个欧洲戏剧事业发展的推动者。 莫里哀上承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吸取莎 士比亚、维伽、瓜里尼戏剧中的营养,成为继莎士比亚之后成 就最大、影响最深的戏剧家,下启18世纪启蒙文学思潮,欧洲 整个18世纪的喜剧都是从他这里派生出来。莫里哀把欧洲的喜 剧提高到真正近代戏剧的水平,许多作家都从他的作品中吸取 养料
答 尔 丢 夫 的 形 象 :
③阴险狠毒的恶人 答尔丢夫伪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正如剧中人 克雷央特所说的那样: 这些利欲熏心的人们,把侍奉上帝当作了一种职业、一 种货物„„他们知道怎样利用他们的假虔诚来配合他们的恶 习,他们动辄暴怒,有仇必报,毫无信义,诡计多端;到了 陷害人的时候,他们会恬不知耻地借了上帝的名义来掩盖他 们凶狠的私怨;尤其可怕的是当他们盛怒之下对付我们所用 的武器却正是人人所尊敬的武器,他们是利用了上帝的圣名 作为武器来刺死我们,事后大家却还得感激他们的美意。这 种虚伪性格,我们是看得太清楚了。
答 尔 丢 夫 的 形 象 意 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