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案例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福利经济学PPT精选课件
![福利经济学PPT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39278d561252d381eb6ebd.png)
UA1
UB2
[教材P253图9-2]
Y X
2、消费者A与B的无差异曲线在埃奇渥 斯盒状图中的 切点的连线vv’称为交换的 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它表示两种 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分配的最理想的 轨迹,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集合。(教 材P254)
3、在交换的契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比 曲线外面的点代表的交换状况好,但同 在契约曲线上的各点不可比较!
而将生产与交换连接起来的纽带就是产品。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1、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 为了使生产的契约曲线能够较为清晰的
与具体产品相联系,我们假设 C厂商使用L和K要素生产商品X, D厂商使用L和K要素生产商品Y。 其余条件不变。
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
经济学家说“我真没有想到打高尔夫球花这么长的时 间。”
在打到第九洞时,心理学家忍受不了这样的节奏,就 走向那两位缓慢者的球童,要求让他们这些后来者先 打。
球童说可以,并解释说他们二位是双目失明的 退休消防队员,所以球打的很慢;他们都是因 为在大火中救人而致盲的,所以希望三位不要 再提高嗓门抱怨了。
牧师听罢深感惭愧地说“我身为神职人员,可 我居然一直在诅咒盲人球打得慢。”
心理学家亦感到惭愧“我是一位职业为人排忧 解难的人,可我一致在抱怨需要帮助的盲人的 球打得慢。”
经济学家见状表情凝重地对球童说“听仔细了, 下次让他们晚上来打球。”
白天与黑夜对盲人是一样的,经济学家的的话 形象的揭示了帕累托改进、最优的含义
福利经济学
(优选)福利经济学
(三)资源最优配置与福利最大化
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经济活动的 效率。
所谓资源最优配置就是使经济最具有效 率的资源配置,即经济效率最高的资源 配置。
福利经济学教程PPT讲义课件
![福利经济学教程PPT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c175b6bd64783e08122b07.png)
12
一、旧福利经济学
▪ 客观的效用具有可度量性,能够进行人际比较,即基 数效用论;
▪ 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有利于穷人的分配能够提 高整个社会的福利,国家应使整体社会福利之和达到 最大化。
▪ 1.3对旧福利经济学的批判
▪ 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数效用论受到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的 责难,其分配价值观也受到严重的批评。但无论如何,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具有里程碑意义。
组各自独立决定自己的偏好。 ▪ 任何人都有由自由作自己喜欢的事。
23
五、帕累托标准的特点
▪ 5.1帕累托标准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以建立 “价值中立”的理论;
▪ 5.2帕累托标准是一个关于效率方面的标准, 可以评价自边际革命以来的经济学问题;
▪ 5.3帕累托标准不能得出完全的社会排序; ▪ 5.4帕累托标准与自由等非效率标准相冲突。
6
三、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 3.219世纪30年代的争论
▪ 罗宾斯(1932)认为:①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在逻 辑上是不可能的;②经济学不需要以价值判断为主的 规范分析,避免使用技术效用。
▪ 帕累托把无差异曲线引进福利经济学的研究中,并由 此发展起序数效用论,提出帕累托标准。
▪ 希克斯和艾伦根据帕累托标准发展了新福利经济学, 在历史上被称为“希克斯-艾伦革命”。图2:弱帕累托标准来自17三、帕累托标准
▪ 3.3帕累托标准的特点
▪ 特点1:帕累托标准的“外部效应” ▪ 例:一项政策使富人的钱更多而穷人的钱没变,按照
帕累托标准,这项政策是可取的。实际上,穷人会都 相对差距的增加而不满,会降低福利,这不符合帕累 托标准。这被称为“外部效应”。 ▪ 特点2:帕累托标准忽略了分配问题 ▪ 例:A和B的福利都增加了,但两人的福利相差极大, 按照帕累托标准社会福利增加了,但却存在严重的分 配不平等。帕累托标准假定分配状态是给定的。
一、旧福利经济学
▪ 客观的效用具有可度量性,能够进行人际比较,即基 数效用论;
▪ 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有利于穷人的分配能够提 高整个社会的福利,国家应使整体社会福利之和达到 最大化。
▪ 1.3对旧福利经济学的批判
▪ 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数效用论受到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的 责难,其分配价值观也受到严重的批评。但无论如何,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具有里程碑意义。
组各自独立决定自己的偏好。 ▪ 任何人都有由自由作自己喜欢的事。
23
五、帕累托标准的特点
▪ 5.1帕累托标准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以建立 “价值中立”的理论;
▪ 5.2帕累托标准是一个关于效率方面的标准, 可以评价自边际革命以来的经济学问题;
▪ 5.3帕累托标准不能得出完全的社会排序; ▪ 5.4帕累托标准与自由等非效率标准相冲突。
6
三、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 3.219世纪30年代的争论
▪ 罗宾斯(1932)认为:①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在逻 辑上是不可能的;②经济学不需要以价值判断为主的 规范分析,避免使用技术效用。
▪ 帕累托把无差异曲线引进福利经济学的研究中,并由 此发展起序数效用论,提出帕累托标准。
▪ 希克斯和艾伦根据帕累托标准发展了新福利经济学, 在历史上被称为“希克斯-艾伦革命”。图2:弱帕累托标准来自17三、帕累托标准
▪ 3.3帕累托标准的特点
▪ 特点1:帕累托标准的“外部效应” ▪ 例:一项政策使富人的钱更多而穷人的钱没变,按照
帕累托标准,这项政策是可取的。实际上,穷人会都 相对差距的增加而不满,会降低福利,这不符合帕累 托标准。这被称为“外部效应”。 ▪ 特点2:帕累托标准忽略了分配问题 ▪ 例:A和B的福利都增加了,但两人的福利相差极大, 按照帕累托标准社会福利增加了,但却存在严重的分 配不平等。帕累托标准假定分配状态是给定的。
《福利经济学》课件
![《福利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fce6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9.png)
效用可能性边界
效用可能性边界是指在给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所有可能的效用组合中, 能够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或最小效用水平所形成的边界。
效用可能性边界反映了社会福利的潜在空间,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优化资源配置 和提高社会福利的方向。
效用可能性边界的存在说明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以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 挑战。
保障公平
政府通过干预市场机制,保障消费者 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社会 公平。
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效果
法律法规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 规范市场行为,保障公 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税收政策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调节 市场供求关系,纠正外
部性和公共品问题。
政府采购
政府通过采购公共品和 服务,促进市场竞争和
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社会所 有成员的偏好或效用的函数,它能够将 所有成员的偏好或效用加总为一个单一 的指标,用于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
社会福利函数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评估社会福利
水平和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的工具。
社会福利函数的构建需要解决一些难题 ,如个体偏好的加总、公平与效率的权 衡等,这些难题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得到
垄断
市场上的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 和抬高价格,导致资源配置效 率低下,消费者福利受损。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纠正市场失灵
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通过干预市场机制,纠正外部性 、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和垄断等问题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政府通过干预市场机制,保障经济稳 定发展,减少经济波动对社会的影响 ,维护社会稳定。
02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帕累托最优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七章福利经济学ppt课件
![经济学基础第七章福利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39343aa8114431b90dd853.png)
• 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
点e,是效用可能曲线和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达到社会福利最大。
0 最大社会福利 U’
S’
UA
10.4.3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 对个人的偏好无法进行社会优劣排序。
(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1963)
• 阿罗证明,一个社会如果必须满足以下所有四个条件,就 不存在从个人偏好顺序出发进行社会排序的可能性。 A、“无限制选择”:个人有权进行“自由选择”,而无论 个人偏好如何,都应成为社会选择的基础。 B、 “帕累托原则”:个人效用与社会福利正相关。
第10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是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同时均衡。
本章内容:考察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是否 存在一般均衡状态(一般均衡论对)?如果存 在是否具有经济效率(福利经济学)?
第10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10.1 一般均衡 10.2 经济效率
10.3 帕累托最优条件
10.4 社会福利函数
10.3.4 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
• 整个经济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1)交换领域 (2)生产领域
P B M R S X M R S X Y P Y
A X Y
P Y M R T S L M R T S L K P K
X L K
P X (3)生产与交换 M T R M R S X Y X Y P Y
C、“独立选择”:其含义是,对三件事A、B、C进行的选择 与排序,不取决于是否存在另一些不相关的事件D或E,也 不取决于人们对D或E的态度。 D、“不存在独裁”:这是说,任何一个人的偏好不能自动 地占据统治地位,成为社会偏好。
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707b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0.png)
第十一章 福利经济学
.
1
第一讲 帕累托最优标准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
2
§1 经济效率及判断经济效率的 标准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福利经济学是研究整个 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即福利经 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 产品在不同家户之间的最优分配。
资源的最优配置即经济效率。
MRTXY=|Y/X|=|MCX/MCY|
= PX/PY= MRSXY
所以:完全竞争市场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1)交换的P最优条件:
MRSAXY RTSDLK
(3)交换和生产的P最优条件
MRSXY=MRTXY
.
14
§6 帕累托最优的补充说明
(1)生产可能性曲线上B点的不确 定性。
(2)如果存在社会福利函数和社会 无差异曲线,则社会资源可能达到 帕累托最优。
(3)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论证 了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的福利函数 不存在。[注]
.
15
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以严谨的理论
方式证明了: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可能
从不同的个人、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所
有者、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利益偏好中,
g
最优条件:MRSAXY= MRSBXY
X
.
7
§3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1)两个厂商的等产 量线的交点不是帕 累托最优状态
(1)两个厂商的等产 量线的切点是帕累 托最优状态。称为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K 状态。
(3)所有帕累托最优点 的集合组成的轨迹 qq`叫做生产的契 约线(效率曲线)
q OC
埃奇渥斯盒: fa
.
6
§2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1)两个消费者的无 差异曲线的交点不 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
1
第一讲 帕累托最优标准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
2
§1 经济效率及判断经济效率的 标准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福利经济学是研究整个 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即福利经 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 产品在不同家户之间的最优分配。
资源的最优配置即经济效率。
MRTXY=|Y/X|=|MCX/MCY|
= PX/PY= MRSXY
所以:完全竞争市场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1)交换的P最优条件:
MRSAXY RTSDLK
(3)交换和生产的P最优条件
MRSXY=MRTXY
.
14
§6 帕累托最优的补充说明
(1)生产可能性曲线上B点的不确 定性。
(2)如果存在社会福利函数和社会 无差异曲线,则社会资源可能达到 帕累托最优。
(3)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论证 了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的福利函数 不存在。[注]
.
15
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以严谨的理论
方式证明了: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可能
从不同的个人、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所
有者、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利益偏好中,
g
最优条件:MRSAXY= MRSBXY
X
.
7
§3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1)两个厂商的等产 量线的交点不是帕 累托最优状态
(1)两个厂商的等产 量线的切点是帕累 托最优状态。称为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K 状态。
(3)所有帕累托最优点 的集合组成的轨迹 qq`叫做生产的契 约线(效率曲线)
q OC
埃奇渥斯盒: fa
.
6
§2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1)两个消费者的无 差异曲线的交点不 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ppt课件
![福利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6cb51efe4733687e21aac1.png)
福利经济学
23
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
一、帕累托与新福利经济学 1.提出序数效用论 2.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 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
新福利经济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教程》
福利经济学
24
帕累托改进
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 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 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 帕累托 改进 ”
福利经济学
12
社会福利的水平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程 度,也受政治制度的制约。
福利经济学
13
2.效用的内涵和测量
效用 指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
效用的测量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福利经济学
14
3.消费者剩余
指一个人为了不失去(或为了拥有)某 种东西,而愿意支付 的价格高于实际支付的 价格,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了消费者剩余。
福利经济学
5
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福利经济学,二者 都关注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福利的界定; 第二、效用的定义。
福利经济学
6
一、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内涵
福利经济学通过“ 福利 ” 和 “ 效用 ” 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来解释并说明个人动机和 社会选择之间可能实现的利益均衡。
福利经济学
7
1、福利的经济学内涵
福利经济学
19
第二节 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
1、庇古和他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庇古与1920年的《福利经济学》 主要观点:
第一、福利的分类,包括 “ 社会 福利 ” 和 “ 经济福利 ”;
第二、认为个人的福利是可以计 量的,主张效用基数论;
福利经济学
20
第三、把经济福利同国民收入等同起来;
福利经济学课件(PPT 41张)
![福利经济学课件(PPT 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d156fbc2b8f67c1cfad6b8ed.png)
柏格森——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表达式
W=(U1,U2, …… Un) 最简单的形式:W=(UA,UB)
具体化: W=(X1,Y1,A1x,B1x,A1y,B1y …… , Xn,Yn,Anx,Bnx,Any,Bny, Cx,Dx,Cy,Dy, r,s,t, …… )
– UA=UA(q11,q12,X1) – UB=UB(q21,q22,X2)
F2
社会转换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
F1
O
X1 X2
X3
X*
X
• 发生贸易关系
Y E C F A B
R(最优点) Q
P T
I2 I I01
O
G
X
5. 两国之间生产和交换的最优状态
• 假定有A、B两个国家,有X、Y两种商品。 • 前提:
自由贸易; 有可能实行生产专业化; Pi > AX/AY或Pi < BX/BY,或反之。 • LA=AXX+AYY, LB=BXX+BYY • 国际贸易条件:Pi=PX/PY
富人和穷人从不同的收入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是无法 加以比较的。 从富人向穷人的转移未必会增加社会满足总量; 否定庇古的收入再分配理论,把现存收入分配状况当 作既定条件来对待。
(二)最优条件论
• 1. 最优条件的含义:
在一定的经济组织下,为达到最大社会 福利地位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帕累托最先(1896)提出。
(六)黄有光的分组补偿检验
• 把人群进行分组,只要补偿检验能够在组
内以及组间通过即可; • 仍然不是判断社会状况改进的充要条件。
四、社会福利函数
(一)柏格森——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swf)
福利经济学PPT课件
![福利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3c199ded630b1c58eeb582.png)
15.09.2020
6
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这是研究两种既定数量的产品在两个单个消费者之 间的分配问题。
假定:两种产品X、Y,其既定数量为X*、Y*两个 消费者A、B;
工具:埃奇沃思盒状图;
埃奇沃思(F.Y.Edgeworth 1845-1926),英国经济学家, 1881年出版的《数学心理学》一书中最早提出这个模型。
量的要素在两个生产者 之间的分配情况。分析 KC
方法完全同交换的帕累
Q3DQ1C qa
Q2D
Q2C b
托最优条件。
OC
LC
LD
Q1D Q3C q′ OD
c .e
KD
.d
结论:要使两种要素L、K在两个生产者C、D之间 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对两个生产者来说, 这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必须相等,即
Y1
生产 无效 f′
率区域
O X2
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及原因
生产 不可 能性 区域
b′
X X1
(1)向右下方倾斜
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两
种产品之间是一种“转换”关系。边际转换率就是
描述一单位X商品转换为Y商品的量,为生产可能性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MRT=︱dY/dX ︳
15.09.2020
只能说的仅仅是,给定任何不在曲线vv′上的点,总 存在比它更好的分配状态点,而这些点一定在曲线 vv′上。
结论:在切点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斜率
的绝对值叫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因此,交换的
帕累托最优条件是——MRSXYA=MRSXYB
15.09.2020
9
四、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这是研究两种既定数
福利经济学案例分析 PPT
![福利经济学案例分析 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57bd674028915f814dc216.png)
各自的优点
措施分析
工人住房的内部空间 有所增加
19世纪新住房的提供似乎稍稍快 于城镇人增长率,特别是在19世纪 下半叶,每所住房里的人口数几乎
在每次人口普查时都有所下降
功能日益齐全
1890年的《公共卫生补充条例》 详细地规范住房细节,让地方当局 控制地板、炉灶和楼梯的结构、 房间的高度、禁止使用厕所或污
市场 失灵
市场的失灵导致住房拥挤 程度在各城市之间的表现 不均衡, 这一切,表明了城 市住房的建设与城市发展 之间的相对脱节,表明了市 场机制的有限性。
2 原因分析
两大原因
英国在古典经济学思想主导下, 在经济领域奉行自由主义, 经 济基本上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相 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 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对城市居 民的住房也一样,希望完全依靠 市场机制来解决住房问题。
水坑上的房子
4 小结
小结
· 19世纪晚期英国城市住房现状,既证 明了市场机制的功效所在,也呈现出市 场机制失灵现象。从长期来看,市场机 制确实为英国城市提供了大致相当的 住房总量。 但是,市场机制也存在着严 重的失灵问题,只有通过社会现实的教 训,通过古典经济学的放任自流,到有限 干预市场,从而使住房问题的严重性有 所缓解。 不过,住房困境的解除,这一切得等到两 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充分发挥作用,政府 介人住房的建设、分布、住房分配,大 量市议会住房的建设,只有到那时,才初 步触及了住房的实质,触及了住房的公 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缺乏性质,才可以 真正解决住房困境的问题。
城市化 国家
从1801年到1911年的长
时段中,英国总人口只增长 了4倍多,而城镇人口增长
人口迅
了几乎9.5倍。从1851年 速增长
到1911年,当总人口增长1
措施分析
工人住房的内部空间 有所增加
19世纪新住房的提供似乎稍稍快 于城镇人增长率,特别是在19世纪 下半叶,每所住房里的人口数几乎
在每次人口普查时都有所下降
功能日益齐全
1890年的《公共卫生补充条例》 详细地规范住房细节,让地方当局 控制地板、炉灶和楼梯的结构、 房间的高度、禁止使用厕所或污
市场 失灵
市场的失灵导致住房拥挤 程度在各城市之间的表现 不均衡, 这一切,表明了城 市住房的建设与城市发展 之间的相对脱节,表明了市 场机制的有限性。
2 原因分析
两大原因
英国在古典经济学思想主导下, 在经济领域奉行自由主义, 经 济基本上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相 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 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对城市居 民的住房也一样,希望完全依靠 市场机制来解决住房问题。
水坑上的房子
4 小结
小结
· 19世纪晚期英国城市住房现状,既证 明了市场机制的功效所在,也呈现出市 场机制失灵现象。从长期来看,市场机 制确实为英国城市提供了大致相当的 住房总量。 但是,市场机制也存在着严 重的失灵问题,只有通过社会现实的教 训,通过古典经济学的放任自流,到有限 干预市场,从而使住房问题的严重性有 所缓解。 不过,住房困境的解除,这一切得等到两 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充分发挥作用,政府 介人住房的建设、分布、住房分配,大 量市议会住房的建设,只有到那时,才初 步触及了住房的实质,触及了住房的公 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缺乏性质,才可以 真正解决住房困境的问题。
城市化 国家
从1801年到1911年的长
时段中,英国总人口只增长 了4倍多,而城镇人口增长
人口迅
了几乎9.5倍。从1851年 速增长
到1911年,当总人口增长1
第四章福利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福利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721f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d.png)
精选课件ppt
45
(2)国家干预学说的兴起
• 二战结束后,国内经济建设和战后重建成为英国的主 要任务。对英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来说,解决大规模的 劳工失业并促进经济复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凯恩 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通论》,他 明确指出,失业问题的根源是有效需求的不足,要解 决这一问题应该通过赤字方式来扩大政府开支,刺激 有效需求,从而改善就业状况。总之,凯恩斯认为政 府的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是帮助的,可以减少放 任自由的市场本身带来的不确定性。二战后,干预学 说成为福利国家兴起与扩张的理论基础。没有这一点, 贝弗里奇设计的福利国家蓝图也难以实现。
精选课件ppt
3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之 一,它以效用或功用( Utility )理论为 出发点,探讨并研究有关人类社会福利 最大化的问题。
精选课件ppt
4
福利经济学分为旧福利经济学和新 福利经济学两派,前者以庇古所建立的 福利经济学为基础,而后者则是以阿罗 的“ 不可能定理 ”为标志。
精选课件ppt
46
二、 《贝弗里奇报告》的基本原则
• 建立“从摇篮到坟墓 ” 的福利国家,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免费 医疗、失业保险、老年金、社会救助、住房补贴等全方位的社 会福利服务。
• 1、制订最低生活标准以遏制贫困的出现,通过以家庭财产调查 为前提的社会救助来实现(选择主义);
• 2、在医疗健康服务方面推行以普遍主义为特征的国民健康保险 服务,实行免费医疗制度;
精选课件ppt
17
2、社会选择
社会选择是人类在社会制度中做出 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很 多时候它是政治过程(如投票、选举) 的结果。
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 PPT
![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 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d97d3d1a37f111f0855b3c.png)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基本概念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 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以边际效用基数论和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
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历史沿革
1
旧福利经济学
2
新福利经济学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历史沿革(1)
经济福利是福利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 费商品或服务时所 感到的满足程度。 有两种衡量方法: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 用。效用与福利在 重要方面是等同的, 但在使用上存在一 定差异。
福利经济学是从生产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 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 间的分配两方面,研 究社会福利最大化以 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 策问题的一门经济学 分支学科。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历史沿革(2)
①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
(2)社会福利的 补偿原则论
②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 利。
③ 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 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 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如果任一改变使一 些人的福利增加而使另一些人的福利减少, 那么只要增加的福利超过减少的福利,就 可以认为这种改变增加了社会福利。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历史沿革(2)
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价值观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分析工具
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ality
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分析工具
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
1848-1923
帕累托最优: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和使用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资源的任 何重新分配,在不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 坏前提下,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 处境变好。 帕累托改进:对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进行 调整,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 他人的状况至少不变坏。
福利经济学课件(PPT 124页)
![福利经济学课件(PPT 1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66bba29a89eb172ded63b7ea.png)
多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收入分配的研究和个人选择的分析中。 他提出了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并用无差异曲线来帮助发展了个体
经济学领域。
帕累托因对意大利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产的观察而著名,
后来被约瑟夫·朱兰和其他人概括为帕累托法则(80/20法则),
后来进一步概括为帕累托分布的概念。
帕累托指数是指对收入分布不均衡的程度的度量。
MRX ASYMRX BSY
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研究两种既定数量的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分配 假定:两种要素L、K
两个生产者C、D 工具 :埃奇沃斯盒状图
C和D各有一组等产量曲线 图中任意一点存在:
LC + LD= L KC+ KD= K
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L的数量,垂直高度表示K的数量。
1)性质 由生产的契约曲线可以推导出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最优产出量集合的几何表示。
生产可能性曲线
2)边际转换率 当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运动时,一种产出的
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
如果设产出X的变动量为△X,产出Y的变动量 为△Y,则它们的比率的绝对值△Y/△X可以衡量 1单位X商品转换为Y商品的比率。该比率的极限则 定义为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转换率MRT,
2、完全竞争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1)、假设条件
①完全竞争经济在一些假定条件下存在着一般均衡状态。 ②一般均衡状态要求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恰 好相等。 ③设这一组均衡价格为Px,Py,…,Pl,Pk,…。式中, Px,Py … 分别表示商品X, Y…的均衡价格;Pl,Pk…分别表示要素L,K…的价格。 ④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消费者和每个生产者均是价格的接受 者,它们将在既定的价格条件下来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 国家
从1801年到1911年的长
时段中,英国总人口只增长 了4倍多,而城镇人口增长
人口迅
了几乎9.5倍。从1851年 速增长
到1911年,当总人口增长1
倍时,城镇人口增长了3倍。
住房 问题
过度 拥挤
英国城市居住的拥挤程 度日益严重,达到了骇人 听闻的程度。在拥挤之 外,英语出现了另一个语 汇“过度拥挤”,该词的 出现正表明了拥挤的极 端程度。
谢谢!!!
大多数城市先后通过了立法规 定建造背靠背住房违法,使新 建筑之间不再发生“背靠背” 现象,从而拉开了楼幢间隔。
为住房区提供 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
伦敦郡议会为工人住房建设试验了 两种解决方案—市区多层住房和郊 区住房,最终发展出两种各有千秋 的住房模式和类型,并保持了两者
各自的优点
措施分析
工人住房的内部空间 有所增加
政府的自由 放任思想作怪
Hale Waihona Puke 建筑商 开发商的逐利本性由于城镇改造、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商业扩张等造成的住户迁移问题,完 全推给市场解决。由此减少了住房 的数量,在伦敦市中心某些地区的拥 挤状况更为恶化。然而建筑商和开 发商的逐利本性,注定了他们更关注 投资收益这样的纯经济问题
3 措施分析
住房与住房之间 拉开空间距离
市场 失灵
市场的失灵导致住房拥挤 程度在各城市之间的表现 不均衡, 这一切,表明了城 市住房的建设与城市发展 之间的相对脱节,表明了市 场机制的有限性。
2 原因分析
两大原因
英国在古典经济学思想主导下, 在经济领域奉行自由主义, 经 济基本上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相 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 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对城市居 民的住房也一样,希望完全依靠 市场机制来解决住房问题。
人口研究所 2017级社会保障 宋经翔
何为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定义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 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 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 市场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换句话说, 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 托最优的一种情况。
1 案例呈现
案例背景
19世纪,英国从一个传 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 国,从一个乡村国家变成 了一个城市化国家。
19世纪新住房的提供似乎稍稍快 于城镇人增长率,特别是在19世纪 下半叶,每所住房里的人口数几乎
在每次人口普查时都有所下降
功能日益齐全
1890年的《公共卫生补充条例》 详细地规范住房细节,让地方当局 控制地板、炉灶和楼梯的结构、 房间的高度、禁止使用厕所或污
水坑上的房子
4 小结
小结
· 19世纪晚期英国城市住房现状,既证 明了市场机制的功效所在,也呈现出市 场机制失灵现象。从长期来看,市场机 制确实为英国城市提供了大致相当的 住房总量。 但是,市场机制也存在着严 重的失灵问题,只有通过社会现实的教 训,通过古典经济学的放任自流,到有限 干预市场,从而使住房问题的严重性有 所缓解。 不过,住房困境的解除,这一切得等到两 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充分发挥作用,政府 介人住房的建设、分布、住房分配,大 量市议会住房的建设,只有到那时,才初 步触及了住房的实质,触及了住房的公 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缺乏性质,才可以 真正解决住房困境的问题。